前天看了两边《切腹》,于是想看看翻拍的如何,简直如国产片一样垃圾。
主人公四郎是一个武士,确切说是浪人,任务如原版一样是个悲剧式的任务,所以原片的人物很像,忧郁、坚毅、穷困潦倒之中透漏出一股武士的坚毅,所以是粗狂造型。
翻拍的人物一出现,明显一副富贵人家像,哪里是挨过穷,受过苦的人??
家老一出现,很让人吐血,原版家老应该是拍宫本武藏里的和尚大师,坚毅,坚决,智慧,于一身,翻版的就是一个缺心眼的瘸子像。
一出来就拿个多余的猫出来,猫在古代的话,也明显是富贵人家才养的宠物,但是,对于日本,他们的民族,他们的统治者,是思考大事的人,是把心思放在做事上的,哪有心情养猫?????
这猫的出现,暴露出新版的垃圾。
于是快进,这时候家老又在吃海螺,海螺的装备和吃法,暴漏出这家伙明显一现代人,不是在武士时期的智者之姿态,于是瘸子就是一普通瘸子而已。
原版四郎是有备而来,先处理三个杀女婿的高手,之后讲诉身世,开始家老也觉得啰嗦,后来和家老的对话很经典,明显是两个智者的博弈,原版对话由对家老大院不相干讲到有关系,又提出武士道是装饰品而已。
四郎讲完女婿真相,提出家老他们处理此事有待商榷,双方其实都可以把事情处理的更好,而家老提出是他自己播的种子应该自己负责,应该对于武士精神负责,四郎提出为了妻儿,卖刀,出卖武士精神其实是可贵的,在家庭在生命面前武士道不应高于此, 家老说武士道应高于武士的一切,于是四郎拿出三人头发,证明在这个以红色盔甲和勇武著称的武士大院里,武士道也不过是装饰罢了,只不过是统治者统治的工具,也是武士拿来吹嘘的工具罢了!!!!
忍一忍,看看能不能在翻版里找到一丁点值得看的地方
好不容易熬到了决战,看看原来的经典话剧,是如何变成这样一部表象的电影的?
首先下雪了,给屏幕增加了一种额外的干扰。
特地搞了一个紧锁眉头,把武士刀(竹子做的)从刀鞘里拔出来的仪式感。
家老那种假装老好人的脸,慢慢退到了幕后。
剩下是市川与剧情设定不符的飞扬跋扈的脸。
老版电影里紧张的氛围在这里好像消失了。
不灵了。
主演走位,也是照搬老电影。
从切腹现场,变成倚墙而行,他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主创给井伊家增加了很多大漆颜色的标徽和木雕,隐隐的泛出红色,但也仅此而已。
也许是因为是歌舞伎出身,所以主演的打斗显得很假。
再加上硬加进来的家老养的宠物白猫,就显得更无力了对的,症结就在这里。
因为想表现有力,所以反而显出了无力。
创作电影完全陷入头脑,也就完全变成了一场笑话。
所以,如果反倒是表现主演的无力,也许电影就会生出气。
最后主演的死法也改了。
老版是在羞辱祖先的盔甲之后,被火枪打死了,然后是家老的画外音。
这一版非常奇怪的改为主演放下警戒,让武士把它活活捅死。
然后主演想起了人生的幸福场景。
所以我把这些都称为画蛇添足。
温总理曾经说过,人应当有尊严的活着而实际情况却经常是,要么你有了尊严,要么是为了活着而放弃了尊严在中国的传统哲学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然而士大夫们虽然不是贪生怕死,却又难不为五斗米折腰仕途的飞黄腾达,通常也意味着,与势利小人为伍,与熏心的铜臭沾边这时的尊严通常被小心翼翼的摆着一边在日本武士时代,死是一种荣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生苦短如梦,忘生而求死,是武士的常态而当战争结束,武士们放下刀,拿起了算盘生活重新回到了柴米油盐,如何活下去,其实比怎么去死更加难以抉择为了荣誉而死,或是为了所爱的人,哪怕是放弃尊严的活下来,哪一个更伟大?
瑛太前十分钟的出场,是一个很好的伏笔,观众原以为这是一个假命切腹的喔龊小人直到变成尸体被抬回家时那个藏在怀中的日式和果子,我们才恍然大悟误会了瑛太瑛太大概一辈子大概都没机会吃那么精美的小点心吧,才会想到包裹起来带给妻子美穗最底层的小人物,却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灵的一面而美穗呢,在生命绝望的最后,丈夫白白牺牲的生命,那3两金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那个浸湿着丈夫血迹的最后的礼物,那是一直以来与丈夫不言的约定这是人性里最闪光的东西金钱,在某些时候超脱出世俗的定义,哪怕是身上只剩一片面包都会和所爱的人分享而没有了这种人性最基本的精神,哪怕是万金加身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两只白猫,伊井老爷家的猫锦衣足食躺着,瑛太的白猫临死了回到了家里?
钱这个东西,永远站在我们向往的,有尊严的活着的对立面,也许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在电影开催时,我可是心怀忐忑满心期待的说,因为不久前才看了小林正树1962年的《切腹》,被仲代达矢扮演的津云半四郎震撼个半死,石浜朗役的千千岩求女更是令人腐想连篇,就连仲代大叔的对手席,每个每个都无可挑剔,三国连太郎役的井伊家老演得可好了,也是因为看了小林正树版被震的肝颤,对这回的三池崇史版要求自然高出许多,《一命》并不是拍的很挫,有些地方的调整,赚人热泪,符合现在的价值观,火力更集中,只是,小林正树的版本实在是太棒了,这对比之下,《一命》很可怜的成了败军之将。
先不说别的,三池监督到底怎么了这是最令人在意的,坂本龙一的音乐一贯的贴题,但三池的味道却一点都没出来,实在太可惜了,难道劲爆的镜头都过不了审查被咔嚓掉了吗三池监督!!
分类的话,《一命》算是三池监督不温不火的片子,哎,翻拍的压力果然很大。
我觉得吧,小林正树的《切腹》重点还是放在大叔武士半四郎身上,全片看完是悲哀中透发出的大快人心,痛快淋漓,虽然没有令人泪奔,但大叔武士的风骨可是篸的慌,霸气外漏,超级赛亚人那层黄金之气蹭蹭蹭的告诫你,伤心武士出没请勿靠近。
嫩武士被迫以竹刀切腹这里,这个电锯惊魂式的肉痛呐,但到了《一命》,全没了,音效煞有介事的表现着肉啊血啊的,但画面却完全感受不到小林正树的那股子紧张感,小失望的说。
但《一命》的优点还是有,例如,萌猫出没,家老那有,嫩武士那也有>w<这猫一出来,我就走神了,注意力全被夺了去。
而一开始我觉得《一命》把重点放在嫩武士身上其实是误会了,三池监督只是以非常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现一个贫穷浪人之家怎样因为没有钱而相继惨死的悲剧。
换成现代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举家借债,铤而走险,最终一家全灭剩下最后一人承受全部悲伤的要多狗血有多狗血的悲剧事件。
而武士大叔的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复仇是最痛快淋漓的部分,但《一命》这里的片尾改写,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本来觉得还是蛮好的,但细想之下却觉得视角好像被缩小了,讽刺意味也没有《切腹》来的大,这可是历史上《井伊家觉书》里记载的真实事件呐,《一命》貌似彻底隐藏了这点,不过,这或许就是三池监督的目的,这里对比一下两边的处理手法:《切腹》:武士大叔单对单把害死全家的井伊三人众打败,割去他们的发髻,在面对家老时大义凛然的单刀赴会,最后以一人之力造成井伊家4死8伤,三人众因发髻被割,有辱武士脸面,家老命其三人切腹,象征武士尊严的井伊家赤甲被大叔用力摔烂,大叔最后在被火枪击毙前抽刀切腹。
家老出丑,颜面尽失,最后以井伊家今日亡者全是病死,大叔武士切腹自尽做最终陈述记录在《井伊家觉书》中。
《一命》:武士大叔同时一对三把害死全家的井伊三人众打败,割去他们的发髻,在面对家老时大义凛然的单刀赴会,嘲笑般的以竹刀会战井伊家众武者,象征武士尊严的井伊家赤甲在大叔与众人扭打中被撞烂,三人众因发髻被割,有辱武士脸面,三人自行切腹,片子最终没有说明伤亡数,家老也有被洗白的嫌疑,例如看到嫩武士手中的是竹刀,想要借出自己的短刀给他,继而看不过眼手下的残暴挺身为嫩武士介错,再例如没有下命让三人组切腹,不从的话直接砍杀。
电影最终以井伊家名望并未因此有所损作结。
这陈列对比后,《一命》里的武士大叔简直是战神,家老的立场嫌疑,他就只是一直的看着,适当的时候怒吼一声而已,三池监督直接以记录下来的《井伊家觉书》来演绎这个讽刺的瞬间,但这种处理虽然直白,却一点也不讨喜嘛,赤甲自己摔与狠狠把人丢过去撞烂意义全不同了嘛,一个是主动一个是顺便,哪个更有气场嘛,价值观的冲突味道不对了嘛。
接下来碎碎念了一千句。
不过或许三池监督想要的效果就是这样, 虽然弄出来的像是流传在民间传说的调子,我并不是太喜欢就是了。
在青木崇高殿出场时,我脑内徘徊的还是《龙马传》里后藤象二郎的英姿,这货又出来欺负人了(笑)。
而瑛太的身子骨不如他的前辈石浜朗来的性感,真心的不如=L=(瑛太粉们抱歉)传送门:《切腹》(1962年)复仇的正确做法小林正树X仲代达矢X三国连太郎 >>>>>http://hi.baidu.com/%B1%AD%C3%E6%C3%A8/blog/item/0797a58bf8bfc806c9fc7a2f.html
里面竟然出现了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日本也玩穿帮什么的阿。。
其实故事不复杂,倒叙的手法也稀松平常。
镜头整体偏灰暗,看的有些压抑,符合日本很多电影的风格(和日本的娱乐节日风格相去甚远)。
很佩服求女,大概美穗也无太多遗憾,只是求女这名字怪怪的,难道他父亲当初希望生个女儿?
一直觉得,日本的武士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历史怪胎的存在,过于强调一些如忠诚之类的东西,对人性有偏颇的强调和压抑。
但强硬的武士精神流畅在日本人的血液中,却也成就了日本的成就。
最后,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
对现在的我来说,穷困潦倒,生离死别已不能感动我了,不过,宿命,执着,牵绊,对抗,信任以及荒唐的死还是能让我感到震动。
你看看心里挂念着妻儿,但却不得不用竹刀剖腹的求女最后的镜头;再看看失去一切赌上性命的半四郎最后的镜头,这样镜头给人一种拷问,让我们想要问一个为什么。
电影中的年代,是一个身份高于生命的年代。
卑微至贱民,高贵及领主都是一生下来就紧握着身份活下去,失去身份,也就意味着死,就像影片最后自杀的那三个武士一样。
这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当然不自由,当然不公平。
但,回过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多少人感受到了自由?
他们不自由,是因为太强调身份;而我们不自由,是因为找不到身份。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若非要说一个信仰,那就是钱。
为了钱,我们要自由,这个自由其实是欲望搏击俱乐部里,泰勒说出了那句口号,抛开一切,你才能拥有自由。
然后,一群本来迷茫弱小的白领,撕开领带,放纵欲望,变成了野兽,从破坏中获得快乐。
面对这样一群被洗脑的野兽,你能看出什么光明和希望?
于是事情似乎变成了这样,将身份至于生命之上的时代荒谬而悲惨;无法定位自己身份的时代迷茫而悲惨。
那我们会问出路在哪里呢?
真的存在一个时空是充满光明和美好的吗?
我还是想不出答案。
或许,还是去相信叔本华比较好,人生犹如钟摆,摆动在痛苦和无聊之间,痛苦和无聊永远是人生最主要的成分。
********另外,故事中平静生活的部分是这样的。
千千岩求女和美惠从小青梅竹马,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生活虽然清贫,但有河可以打鱼,山村空气清新,有空地可以玩,有书可以读。
美惠温柔美丽,求女善良体贴,他们互相钦慕,慢慢长大。
然后在最美丽的年纪,结婚,生子。
故事讲到这里,实在太美好了。
如果人生可以经历这样美好的时光,那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我羡慕那样的生活,我喜欢那样宁静简单的生活。
当然,我知道那样的生活也包括了吃不上饭,3两可以逼死一条命等。
但,这些灾难都不能抹去那些美好的时光,简单的幸福过就够了,哪怕饿死病死也了。
和今天的现实相较,你能说谁更好吗?
和你活到今天的人生相比,你能说谁更幸福吗?
所以,尽管故事到后来变得那样悲惨,但我还是认为,够了,已经够了。
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分离也是人生常态,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
但人总是贪婪的,一贫如洗时,你希望白手起家,功成名就时,你希望爱情美满,阖家幸福时,你希望身体健康,相拥白头时,你希望永不分离······。
这样的奢求,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仔细一想,世上不存在这种无穷无尽的幸福。
幸福只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刻生命简单的一次闪光。
能懂得珍惜和品味,那就是快乐,想要挽留住那份闪光,就只能眼睁睁看其溜走,然后自怨自艾,闷闷不乐。
拥有过了,要能释然放手。
精彩过,要能欣然落幕。
相逢过,要能坦然告别。
昨天再美丽,也要能踏向明天。
所以,这个家庭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但对我来说,他们是幸福的。
连着刷了老版和新版,比较了下,新版色调好,中间的感情戏很细腻,求女说明了要钱来由也确实合乎情理一些,但是和老版还是没办法比,尤其是三武士比武那是经典中的经典,去掉经典加长感情戏简直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还有一点,老版是倒叙的手法,有岳父的旁白,新版去掉了,把大反派也略微洗白,其实,现实越惨反派越坏对观者更有触动吧,虽然很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仲代达的演技真的是没办法超越的,换一个就会变味!
我可能是先刷的旧版,先入为主,但是不得不感叹,1962年拍的电影,不论是取景剧情深度,还是构图,都远远超乎了现在的大部分电影,专门百度了一下,这个桥本忍是黑泽明的御用编剧,怪不得这么牛逼,而且旧版的光也用的很好,求女死后送回家,光影缩到了最小,就像是家里所有的希望都被熄灭一样,旧版里岳父最后是切腹的,这才是经典之笔,让周围所谓冠冕堂皇的武士见识下真正的武士道精神,不是架之高阁的一具空壳,也不是为了苟且偷生所谓的谎言,是内心的一种想死而生的精神,这个切腹才是真正意义的切腹,和主题相映成趣,尤其还是在一群伪武士,一具假的傀儡躯壳面前才更有了讽刺意义!
新版把这段去掉简直是一个大的bug,竟然改成了他杀,好吧,如果觉得是我先入为主,大家可以反着看,先看新版再看老版,你就知道,经典为啥无可超越了!
故事本身确实是非常悲伤,熟悉历史或者对身边人的生活有所体悟的话,这是一个到处都在发生,人人都可以产生切肤之感的故事。
另一个让人悲伤的原因是,这些都发生在老实 、本分、善良的好人身上,他们无力还手。
这就让悲伤上多添了一层悲凉。
在这悲凉之中,还有勇气和尊严闪烁着光芒。
求女假言切腹为救儿子,最后被逼只能残酷的用竹刀切腹。
津云假言切腹,只为控诉求女的悲剧,揭露井伊所谓的武士精神的空洞和脆弱,知其不可为,亦用竹刀来复仇,大战井伊家武士,那段武戏设计的略微粗糙,它承担的精神力量应成为剧情推到的高潮,而最后津云切腹应为最后的高潮,却被几个武士乱刀所杀。
最后三个受辱的武士的切腹,应为耻辱切腹,在求女和津云的切腹光芒下显得暗淡无光。
叫《一命》明显是为了避讳切腹语义上的残酷感,通片都在说这是切腹,让一命的改动显得非常多余。
后来注意到这是翻拍自小林正树1964年的《切腹》。
我知道老片肯定整体呈现的更加完美,但实在没有心力再看一遍了。
刚看完,话说津川死前回忆中,美穗看到求女就停止笑容闭上眼,求女也只示意的笑一下是什么意思啊???
还有明显前面美穗听说津川替她回拒求亲后有些不满啊……
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看的3D版,以翻拍的成就论,三池崇史这回做的不行。
早先翻拍《十三刺客》,因为再现了超长大杀阵,导致我对3D版《一命》有不小期待,从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时代剧的片海里,《切腹》不仅是小林正树的个人最高作,它在整个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也是极其特殊的。
《切腹》以剧本见长,演员的对白方式和真刀格斗都有着惊人魅力。
现在采用3D形式翻拍,其重心难免会落在动作戏甚至是建筑格局和场景还原上,多少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可见,翻拍这样一部电影比翻拍一部《十三刺客》要难多了,后者的故事和人物动机确实简单、纯粹许多。
更何况,当三池崇史选择了3D方式,其立意上便矮了三分。
好莱坞以外,在3D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作品大多是立足于本土工业的试验品。
《一命》最令我激动的地方是开头片名和主创名字以3D形式打出来,一股浓烈、十分劲道。
那之后,内心期待不断递减,一边蹦出如下念头:市川海老藏的眼睛太小了,仲代达矢的一半神韵都不及。
早先仲代达矢以30岁的年纪去演50岁的老浪人,那是造化。
市川海老藏试图再现前辈风采,他也三十有余,又是歌舞伎世家出身,无奈外形过于秀气文弱,身体蕴藏的爆发力便少去了大半,直接导致内心情感不够充沛,台词力量也有很大不足。
动作场面上,《切腹》原本有两场重头戏,一是竹刀切腹,一是结尾的两场大战。
三池的恶趣味决定了他必然会选择前者,但没想到,挑战家臣被完全摘去,闪回交代完毕,只剩在井伊家的雪中混战。
《一命》不断渲染天气变化,风吹雨打雪飘飘,大有暗示时代环境的悲剧影响。
然而在注重环境空间的同时,人物本身的力量却被削弱,就像津云半四郎一家的悲剧,到了“破屋偏逢连夜雨”一段,女儿之死就完全成了“卖惨”,尤其是搭上满岛光的怜弱,影片似乎成了一本通俗剧。
相比小林正树的批判意识,三池崇史似乎更希望观众能有恻隐之心。
如果拿片中出现的猫儿做比较,生活在井伊家或千千岩家,它们的命运就不同了,这似乎成了人物命运的预兆。
同是武士集团,一方得势、一方落魄,它好像是上天注定,三池并没有深入挖掘的意思,而是停留于表层的展示(包括对井伊家老的一些正面塑造)。
此外,把篇幅浪费在千千岩一家的穷人之苦上,这些做法都令《一命》产生了不小的断裂,影响了叙事节奏和故事的精彩性。
要知道,原版故事的精彩就在于津云半四郎的讲述,不断倒带,抛出悬念。
到了《一命》,影片讲着讲着,观众都忘了井伊家的事,反倒感觉冗长。
最后,还是那3D的事情。
在竹刀切腹一段,瑛太的痛苦状,在大银幕令人产生了难忍的生理痛楚,以暴力和血腥的真实感取胜。
然而也正是在这个地方,3D似乎成了某种噱头,对比老版的黑白画面,那种穿透身体的武士仪式和复杂的悲剧,三池崇史当真是南辕北辙了。
剩下大多数地方,《一命》似乎完全没有拍成3D的必要,尤其是结尾杀阵,实在有些提不起精神。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比起三池崇史前作《十三刺客》少掉了荒诞恶趣味的桥段,但比起小林正树版的《切腹》,《一命》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可言。
——渡边祥子 当文艺片男主角遇到CULT片掌门人,再加上“画蛇添足”的3D,想想就让人期待不已。
——加藤干郎 参见 《切腹》:另一种悲剧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037229/
不好看,假的很
瑛太君 你别再拍那么苦逼的电影了好嘛
看完只觉得可笑,一边翻拍切腹一边暗搓搓小声BB“地主里其实也有好人”,恶心谁啊?我是小林正树我爬出来拿墓碑把导演和制作人拍死。丑陋如是以至于男主选角错误和诸多艺术处理的问题显得完全不算问题了。
太无聊了,三池崇史回归正常之后,拍的电影越来越主流,越来越没劲。美工倒是挺精致,却不如人家原版的那么有景深和层次。6.7/10.
翻拍经典,重复的部分很好,创新的部分很雷,本来可以打三星,有位支持此版的说凡是喜欢老版的都是装逼,我觉得她说的忒好了,所以把那两星送给她
是致敬山田洋次啊?苦大仇深的那段真冗长。
賤 命 鬥 窮 人
就知道三池这种恶趣味肯定会在切腹场面上大做文章…翻拍得非常之失败,尤其是洗白斎藤勘解由完全不能理解,坂本龙一这次配乐也没怎么出彩
经典作品如无创新实在无翻拍的必要。
差了意思
虽然大致剧情与小林正树那本经典的版本一般无二,三池崇史在这部翻拍的武士片中也拍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韵味,叙事氛围十分凝重,对武士道精神的真正诠释了和对切腹含义的深刻剖析,在《十三刺客》之后,三池崇史的这部经典翻拍《切腹》也绝对不让你失望。
前面半个小时左右都很不错,切腹场面的惨烈是三池崇史擅长的。中间回忆太大段,前面的情绪延续不下来,最后的打斗也拖泥带水不过瘾。和以前作品中感慨和怜悯的态度有所不同,故事算是对武士道这种偏执精神的讽刺和控诉。满岛光梳发髻穿和服还真好看。
没get到
文艺小生的剑戟片之旅,浓烈的血腥味儿隔着屏幕大面积冲过来。
三池最幸运之处是生在日本。5颗星。
日本人都太变态了……
可以再残忍点吗?!!!
从导演到演员,配乐都很有吸引力,不过差距还是差距啊!
近期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三池崇史最近翻拍成瘾,从《十三刺客》到这部《切腹》的翻拍,明显一部强过一部,相比《十三刺客》,《一命》的镜头,故事都更好。
三池崇史怎么开始拍武士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