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时

127 Hours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丽兹·卡潘,凯特·玛拉,爱波·塔布琳,克蕾曼丝·波西,特里特·威廉斯,凯特·伯顿,达林·绍瑟姆,彼得·约书亚·赫尔,肖恩·博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127小时》剧照

127小时 剧照 NO.1127小时 剧照 NO.2127小时 剧照 NO.3127小时 剧照 NO.4127小时 剧照 NO.5127小时 剧照 NO.6127小时 剧照 NO.13127小时 剧照 NO.14127小时 剧照 NO.15127小时 剧照 NO.16127小时 剧照 NO.17127小时 剧照 NO.18127小时 剧照 NO.19127小时 剧照 NO.20

《127小时》剧情介绍

127小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 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幸运赌神西行纪之再见悟空世界奇妙物语2017年秋季特别篇终极斗士2狂蟒之灾故乡面·参花情执笔地层下陷特种部队的崛起加里离婚记第一季加齐号的攻击AI女友天狼你的荒野求生:失忆的贝尔爱的艺术十年三月三十日野兽家园六扇门之致命营救遗失身份美国叛徒:轴心莎莉的审判赤足我有一个梦墓中无人即将出庭灰姑娘的陷阱遗忘列宁寻梦环游记人生百视达生命中最特别的朋友谢天谢地你来了

《127小时》长篇影评

 1 ) 不怀疑、不害怕、不放弃,以及不难看

一个青年登山家独自在峡谷中展开攀爬之旅,却不幸失足掉落峡谷的狭缝里,连同掉落的是一颗重达三百多公斤的石块,这颗石块紧紧地将登山家的右臂给夹在山壁旁,使其无法脱身。

登山家身上只穿着短裤和T恤,背包中只有一把万能小刀、一个装着六百五十毫升水的水壶、一个吃剩的墨西哥卷、以及一大捆的登山绳。

在无人救援、逃生无望的情况下,登山家被困了五天五夜,为了抵挡死神带来的饥寒交迫,他喝自己的尿、自己的血,并在最后鼓起莫大的勇气,用驽钝的小刀砍断了自己的右臂。

之后,登山家顶住脱水与失血的致命追赶,徒步行走、攀爬遥远的距离,才终于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命。

这就是根据真人实事改编的美国电影《127小时》的剧情,非常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内容。

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几样道具、以及一个毫无悬念的故事,整部电影留给观众的问题只有一个:导演要取什么视角、用什么手法来拍摄这么一部内容简单、缺乏想象空间的作品。

制片方找来《贫穷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鲍伊来负责这部影片,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丹尼-鲍伊确实也大量运用他在《贫穷百万富翁》中的元素盘活了《127小时》这部“闷”片。

■动、快、艳从原著小说来看,《127小时》与《贫穷百万富翁》站在了两个极端。

《127小时》的故事和时间跨度都很简短,关注的重点也只集中在单一个人的磨难与勇气;《贫穷百万富翁》却是极其繁复,时间上连贯了主角童年到成年的十数年,而意涵则反映了印度广大百姓所承受的贫穷与压迫。

然而导演却以相似的手法来处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到达类似的商业效果。

将《127小时》这个故事搬上电影的难度在于场景、人物、事件都非常局限,一个青年登山家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山缝之中,无法走动、无人说话,四周的有限空间中尽是褐色的岩壁。

相比起来,汤姆-汉克斯于2000年所主演的《荒岛余生》,内在条件还要好上一大截,有一个小岛可以探险、以及无数个联邦快递邮包可以运用。

为了平衡故事的静、慢、单色本质,导演丹尼-鲍伊反其道而行,用动、快、艳的手法来活泼整体氛围。

动 vs 静影片首先要克服的问题是“静”,一部没有人说话的电影绝对是闷到爆。

还记得《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在岛上的好朋友威尔森先生吗?

那颗威尔森牌的排球?

汤姆-汉克斯假装这颗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它说话,以此为影片增加对白部分。

在《127小时》中,影片的设计是让主角携带了一部随身摄像机,于是主角便能在为自己摄像时不断地开口说话,活分整部影片。

光是主角自言自语和设法自救当然不足以填补故事的所有空白,其他部分就必须依靠“回忆”、“幻想”、“幻觉”来制造剧情。

回忆过往与爱人在一起的温暖、幻想食物和饮料入口的美好、幻觉死去亲友围绕身边的惊惧,这些桥段不仅为影片带入其他人物,丰富影片的内容和情感氛围,而且透过在现实不变的困境与环境中交叉植入幻想片段,影片的调性便有了起伏变化。

快 vs 慢影片中的主角被困五天五夜动弹不得,因此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如果导演此刻再缓慢地推拉和切换镜头,则片子会给人很沉重的感受,于是导演选择用非常快的速度来调度镜头。

当镜头从现实切换到幻想和回忆时,丹尼-鲍伊将焦距从主角身上快速地拖出狭缝,并一路拉到远方的想象场景中,这样的手法不仅为影片注入了“快”的感受,还强力地为观众注入“逃出狭缝、获得自由”的错觉,非常好地平衡了“慢”和“局限”的不适感。

艳 vs 单色由于背景环境的局限性,大量的近镜头在所难免。

相比于多数导演会选用的长景深、高聚焦手法,丹尼-鲍伊则选择使用许多的特写镜头,将物体的局部放大到充满整个画面。

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将单一褐色的岩壁排除在外,让物体本身的色彩丰满观众的视觉感受。

例如电影中从蓝色透明水壶的底部向上拍摄饮用水的变化情况,先是透明的水快速减少,然后是黄色的尿突然增多,这样的手法不仅说明了主角从喝水到喝尿的困境,也因为特写的关系,放大了蓝色的比重、加快了水量变化的速度。

导演还着重拍摄每日阳光的变化。

在一天当中,主角所在的位置能照到十多分钟的阳光,这道阳光不仅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也为狭缝带来明亮的色调。

除此之外,影片还采用了分割画面的手法,同时将三个画面并列在荧幕当中,一方面自然是强调主角情绪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以此增加画面的色彩感与变化性。

■商业性的视角高度在拍摄《127小时》这部影片的视角选取上,一般而言有几个选择: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脆弱、人在生死之际的内心挣扎、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孤独、或是为了活下去所展现的坚强与勇敢。

从导演丹尼-鲍伊所运用的拍摄手法和氛围营造看来,他选择的视角是“好看不无聊”。

《127小时》的整体调性是阳光乐观的,导演用影片开头的十多分钟交代了主角的性格特征,一个长相英俊、性格乐观、活泼外向、不怕挫折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之后的八十分钟也延续这样的调性,尽管也曾产生亡者的幻觉,但主角始终不曾怀疑能否活下去,也不曾有过绝望的念头。

影片中大量的拍摄手法都在营造一种不沉闷、不局限、不孤单、不无聊的气氛,即使在特写主角断臂的画面时,呈现出来的也不是恐惧和剧痛的感受,甚至连勇敢与决心的感受都不是,而是一种不害怕、不怀疑、不放弃的单纯坚强。

总的说,能将《127小时》这样的故事拍的不沉闷、不狗血,导演丹尼-鲍伊的功力还是出色的。

但就像《贫民百万富翁》一样,《127小时》不是一部深沉的作品,商业色彩还是比较浓厚的,走的是比较讨好大众的路线。

尽管《贫民百万富翁》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但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算高。

在原著当中,主角回答对的每一道题背后都是印度百姓无以言喻的悲哀与痛苦,主角最终的胜利是带着血和泪,但到了影片当中,俏皮欢快的气氛背后,观众看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小情侣战胜了考验、扳倒邪恶组织……无论如何,就美国电影业近年的水平来说,《贫民百万富翁》已经是够出色了,至于《127小时》,不难看就是了。

 2 ) ...暮然回首.他说的是thank you 而不是fuck you...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励志电影...纯爷们啊...............................................................................................看电影之前没看过剧情介绍,只是大概的以为是冒险 动作 青春 之类的片子...结果凌晨三点看完.硬是让我兴奋着好一阵子...无法入睡................................................................................................我觉得电影很好的被分成了两部分.引子.主题 .故事的引子让人的血液为之沸腾,起床,推掉工作安排.收拾行李,上车,公路遇夜骑大队.峡谷骑行.跌倒了,躺在地上傻笑,拿出相机来个自拍....等等等.令人羡慕的生活,配上让人兴奋的音乐.哥们儿!我真心想跟你混.......哎.总让我想到自己因懒惰.纠结.磨叽.闷骚,以至于丢弃了本应更加激情的青春...本应更加.激情.的.青春!.当主角敏捷的在峡谷中穿梭时.耶...进入了故事的主题.(通过影片名称,以及开始时字幕提示,越晕血勿看,可以猜到这是激情脱险片..).....哎...哎...哎...127小时的艰苦奋战,导演把主角的性格等等做了非常牛逼的诠释...勇猛,力量,超强的忍耐力,..当然也包括智慧,丫真是有勇有谋,自制滑轮,还能算出各种数据,....只可惜,他还是抖不过石头.................................................................................................127小时...5天...什玩意能支撑下来,...我觉得主角靠的是,首先牛逼的身体素质,没有这么,别的都是扯蛋, 然后就是亲人,他的父母,总是不断的在他脑海里鼓励着他...然后,一个姑娘....这个.必须有.片中的姑娘就是主角的兴奋剂.主角的鸡血!!!..就是这样的.一个好的姑娘,都会是一名优秀小伙子的鸡血!!!...............................................................................................最后一点,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主角从片中各种片段体现出来的各种乐观.阳光,积极的生活态度......感触最深的一个镜头就是!!!主角断臂成功后,收拾离开,蓦然回首!!!看着周围,看着这些日子奋斗的战场,掏出相机,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当他嘴角开始抖动的时候,我已经喊出了一个词.Fuck you!,然而当主角说出Thank you的时候,我呆住了..五秒,主角离去.我按住了暂停键.........................................................................................................我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一个乐观的人...直至今日我才知道,不是因为我足够乐观,而是因为需要我承受的东西真是太少了.太少了.太少了...各种太少了....我的乐观不过只是柔弱的乐观...我开始不断的各种亢奋,各种思考,各种褒贬自己........Fuck you 和Thank you......哈哈哈...................................................................................................主角成功了,胜利了,继续着牛逼的生涯....继续着让人热血沸腾...................................................................................................发我深省...好片子...我深深的记住这部电影的..En!.

 3 ) 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摘自艾伦•拉尔斯顿的个人网站艾伦•拉尔斯顿(Aron Ralston),一位登山冒险运动家,一个热血沸腾的小青年儿!

2003年4月25日,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犹他州的蓝约翰峡谷,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的东部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

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他永生难忘的旅行……在一个叫阿斯本的小镇上,他开始了冒险,这个小镇人口不过几千,因滑雪和避暑闻名。

艾伦首先攀登了阿斯本镇附近的索佩斯峰,然后他离开了仍在飘雪的阿斯本,向西行驶数小时,出科罗拉多,进入犹他沙漠。

4月25日来到了犹他州莫埃伯附近,在山谷中骑车前进大半天,然后驱车向莫埃伯西面的马蹄峽谷进发。

在那里,艾伦准备开始为期一天的峡谷之行,因为预计行期短暂,出发时他只带了一辆轿车,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个急救包,一根登山索,一把8厘米长的袖珍小折刀和一天的口粮,但是!

他没有带手机!!!!!!

【27岁的艾伦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165磅,他体力极棒,可负重70公斤,攀登1200英尺的高峰。

1987年他自俄亥俄州迁居科罗拉多。

如今,他已征服了该州54座超过4300米的山峰之中的49座。

两个月前,他和同伴一起攀登Snowmass附近的主峰,而那次攀登险些使他丧命于雪崩。

为了攀登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峰,1997年艾伦辞去了英特尔的工作,来到阿斯本,在一家户外运动器材店当了一名店员。

这次西行也是为攀登麦金利峰做的热身活动。

】艾伦将车子停在马蹄峡谷,此地距公路大约70公里,当夜他就地露营。

次日清晨,他骑上山地车,顶风南行了2个半小时,到达蓝约翰峡谷(这条峡谷位于峡谷地国家公园之西,马蹄峡谷之东)。

这里地域辽阔,气象万千,公园里有很多地方非常偏僻,至今无人涉足,而艾伦此次前往的正是公园西部的边缘地带。

这一代沙地松散,行路艰难,峡谷既深又窄,砂岩随时都可能滑落或移动,即使夏天,昼夜温差也可达到20多℃。

到达了目的地后,艾伦开始了他24公里的健行,在蓝约翰峡谷行进了将近3小时后,这小子还不老实,他来到一条大约1米宽的峡谷,火红的砂岩凹凸有致,他顺岩上攀。

起初的一切都很顺利,在20米的高处,他成功的登上了一一块看似十分坚固的巨石,然而,当他在攀越一道3英尺的岩缝时,不幸发生了…… 艾伦推着一块挡住他去路的巨石,准备攀越时,巨石摇晃了一下,艾伦脚下一滑,猛然向下,整个右手和前臂被狠狠地挤在了巨石和岩壁之间!

被压住的右臂正是之前在雪崩中被冻坏的手臂,巨石将他牢牢的钉在了半空中,此时是4月26日下午2时45分,星期六。

事发太突然,待艾伦从整个事情中清醒过来后,伴着剧痛,无论他怎样的推、挤、拉、拽都是徒劳,艾伦在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智力和体力,但毕竟那是一块350公斤重的巨石!

因为红砂岩相对较软,他起初试图将石头凿碎,可是他只带了一把袖珍小折刀,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耗费体力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艾伦所能做的惟有保持清醒,节省体力,等待极其渺茫的救援。

【关于小刀的问题】“中国制造的廉价小刀”绝对是编剧为制造笑料缓和气氛而无中生有杜撰出来的!

那把刀不过是艾伦之前某次买了把15刀的手电筒随之附赠的赠品。

艾伦开始了他绝望的等待,他将抓钩插进一条岩缝,固定住,再将身上的攀岩马甲扣紧,这样它可以悬坐在半空中,解放出双脚。

他背包里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片中JF晚餐吃的那个),几块口香糖,和3公升水,这是他仅有的口粮,他尽量节省,希望撑的久一点。

(片中出现过蚂蚁在艾伦脸上爬得镜头,我不知道真实性如何,不过我一直在想,艾伦为什么不吃了它,要知道蚂蚁在必要时刻是可以拿来充饥的啊!

)夜晚,虽然邻近5月,但沙漠的气温仍会降至零下,仅着短裤、T恤的艾伦只能靠自己的强壮的体魄抵御严寒。

在寒风呼啸中,恐惧、沮丧、懊悔、愤怒和黑暗一起向他袭来。

他感到自己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们,懊悔自己违反了攀岩的安全规则。

他把名字刻在了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那些爱他的人能读到自己的遭遇。

在被困的第3天,艾伦喝尽了最后一滴水,片中倾盆的大雨是艾伦在极度脱水情况下自己臆想出来的!

那片沙漠说不定已经连续好久都没下过雨了。

在被困的第5天,艾伦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

他从登山包里拿出了那柄8厘米长的折叠小刀和急救包,将它们放在自己面前的岩石上,再用一条绷带勒紧右上臂,沿着右肘关节,切了下去。

因为刀子非常钝,艾伦连续切割了一个小时,终于将右臂的肌肉软组织切下。

然后他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桡骨,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移动位置,以扭矩原理,借助岩石折断了尺骨。

大量的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压住他右臂的巨石,并流淌到地面。

由于大量失血,艾伦差点晕厥,然而他克服剧痛迅速从急救包里取出杀菌软膏、绷带等,给自己的右臂紧急止血处理。

艾伦被困之处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距峡谷底部有25米的距离,在简易的止血后,他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一只手臂借助绳索下降20多米,向生的希望走去。

沙漠峡谷中越宽阔的地方,沙子就越松软,越易下陷,对于普的人来说在这上面行走也是很艰苦费力的,而艾伦不仅要和失血昏迷脱水等抢时间,并且要徒步行走至少7英里才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

好在他的运气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在他跌跌撞撞地接近马蹄谷地时,迎面走来两位荷兰健行者!

两人赶紧把食物和水给了艾伦,接着为了赶时间,三人继续前进。

他们走过“大画廊”地区,就在距离艾伦的汽车差不多1公里处,一架直升机来了。

(艾伦5天没有上班,他的同事报了警,警方派出直升机寻找,在马蹄峡谷找到了艾伦的汽车,正打算着陆检查时,看见了他们3个!

)直升机降落后警察惊呆了,警察发现除了两位荷兰旅行者外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浑身都是红的,从头到脚,到处都是结痂的干血和正在流出的鲜血,断臂淌出的血已经把他的右腿染得和红砂岩一个颜色了!

在飞机上,警官们不断和艾伦说话,以免他昏睡过去,警官们看到他空荡荡的右衣袖管,虽然心里大体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都不敢去想,也不便去询问。

反倒是正在靠着机舱饮水的艾伦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他为了生存,只得自断手臂。

12分钟后,飞机抵达圣玛丽医院。

整个事件最匪夷所思,让所有人都目定口呆的事发生了,艾伦居然不用任何人帮助,自己走进了急诊室!!!!!!!!!

他简直不是一个人一样的存在!!!

事后,警方曾去蓝约翰峡谷寻艾伦的右臂,攀岩锁任然悬在那里,从此可以看出艾伦曾以绳索和铁钩组成简单的滑轮,试图移动那块巨石。

那块石头足有差不多400公斤,体积足以装满一整个卡车车厢。

艾伦的断臂还在那里,周围血迹斑斑。

医生说,就算当时断臂和艾伦一起被送回医院,也已经没有办法再移植了。

再退一步,就算在艾伦遇险的第一天就被他人所救,艾伦依然需要截肢。

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艾伦说,在那5天里他一直在想如何脱困,他的情绪经过了很多次转变,但他知道他必须保持冷静,在岩壁上时,他经常幻想自己在喝酒。

表述过程中,艾伦更多的提及精神作用和朋友的力量,“在峡谷里,我感觉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亲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艾伦•拉尔斯顿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伦大学,曾在英特尔公司上班,然而由于英特尔拒绝给他3周的假期让他去攀登美国的德纳里峰,艾伦一怒之下把英特尔给炒了,之后他便来到阿斯本,在一家运动器材店找了份工作,这才有了更多登山和探险的机会。

在他看来,登山、冒险是生命的全部。

他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道“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127小时》之前曾看到过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说丹尼鲍儿这部片子是炒《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冷饭,无论是情节配乐,叙述故事的方式都有炒冷饭嫌疑。

个人觉得,《百万富翁》有什么可炒的?!

整个一不伦不类的东西,不知道好莱坞的那帮怎么就那么喜欢!

是的,可能我很庸俗,不过我真的很是没看出《贫民富翁》好在哪里?

而这部片子,我实在无法保留我的溢美之词!

画面,色彩,配乐都正中我的下怀!

詹姆斯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作为一部真实改编的人物传记片,127小时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情节冲突不够,故事主线过于单一。

导演在叙事上只选择了艾伦一条线索,全片80%的镜头都是他的画面、他的视角,不过导演想要突出的恰恰也是这点。

当你被困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情!

“家人知道我失踪了吗?

”“他们有在找我么?

”“我的朋友有没有报警?

”这些都一无所知!

未知,茫然,恐惧,焦躁,忧虑。

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些情感,我们才更容易体会主角此刻的心理。

导演虽舍弃了剧情冲突的效果,不过在情感的呈现上达到了高度的还原。

配乐方面,不得不说受《百万富翁》的影响非常大,导演在音乐的选择上处处留着前作的影子,不过同种类型的配乐,这部片子用起来感觉比前作和谐很多!

几首OST都恰到好处,配合情节天衣无缝,很喜欢OP、ED两首歌曲,开头那曲《Never Hear surf Music again》一出来就把我勾住了;BGM方面,金属音乐完美诠释出主角的性格,情感,心理活动,在情节的烘托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艾伦在被巨石挤住之后,长时间的寂静,接着,吉他毫无章法的撩拨,由慢变快,混乱、焦躁、无奈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与我之前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但出来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自行断臂那处的音乐处理,起初还是吉他,但这次不单单只是吉他,金属音乐在背后把持着旋律,在艾伦挑断神经时那跳出来的破音,听得我浑身乱颤,感觉就像我在挑手筋一样!

之后节奏加快,旋律愈加混乱,感觉即将达到极点,完全失控时,一切戛然而至,终于完成了,一切都结束了……影片在呈现这段时,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手法,刻意模糊了手术的场面与血腥的程度,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不适。

根据我之前的叙述,现实情况比片中展现的要残忍、血腥的多得多,即便如此观看本片时依旧感觉很痛苦!

从片头痛到片尾,感觉艾伦每刀都像割在自己身上一样,片头右手被挤,看见岩壁上擦出的那道长长的血痕,突然联想到小的时候摔倒磕破膝盖的情形,顿时浑身一阵乱颤,感觉过电一样,那种肉体上的疼痛闪过心扉,之后的自断手臂就更别提了,真是不敢想象艾伦是怎么挨过来的……在情感叙述方面,导演依旧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态度,没有胡乱煽情,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这点难能可贵画面方面,在艾伦被困前,镜头多移动和全景,内心无比愉悦激动,很敞亮,并且展现了科罗拉多壮阔绚丽的美景,当艾伦被困后,镜头也随之转为固定,近镜头的使用展现出那种闭塞高压;本片的色调真是太漂亮了,前半部分大片大片深红橙黄的山峰岩石和结尾脱困后倾斜而下的日光及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游泳池都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而被困时多为阴森冷暗,即便有光也是一闪而过,时间非常短暂,烘托出那种阴暗压抑的感觉。

不得不说那里真是太美了,怪不得那么多人去那边探险!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传记片,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节奏的把握,及主角内心的挣扎(艾伦曾想到过自杀……)应着以更多笔墨,不过这都不重要,这片子传达给我们一个更有意义的东西,珍爱生命!

一条胳膊&一条命,孰轻孰重!

这道算数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可是上升到实践的层面相信没几个人下的去手,只因如此,这个故事才这么让人震撼!

呈现在画面上才这么发人深省!

生命是一条河流,它只是一味向前奔腾,永不回头,直至流入大海,大海在汹涌,在几千年几万年地不息地汹涌,在那蔚蓝色的深处,是生命不死的灵魂在呼啸;无论怎样的苦难,生命是不屈的,它将顽强的生存和繁衍,不息地追求着光明和幸福!

就生命本身而言,脆弱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主宰生命的意志。

 4 ) 当心那颗一生都在等待你的石头

127 hours,浓缩在1个半小时里,我的心情跟着Arron起伏,建议喜欢户外的朋友,特别自己觉得有经验而且不可控制的有些走火入魔的那群更应该看看。

我从去年开始慢慢开始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非常不专业的户外菜鸟,虽然一直在装备上追求专业,因为我知道这是短期内唯一可以追求到的所谓专业。

不多的户外经历却给我几次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独立日跟着大牛们去san Gorgonio packing, 晚上睡帐篷的时候老觉得外面有动物在走来走去,事后想想其实是山里的风,但是回到城市后听到的第一个新闻就是某个camping ground里有人被熊袭击的事情,心里冷飕飕的,只是庆幸到,那个人不是我和我的同伴。

还有一次出门爬山经历,因为经验主义的关系,觉得那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对时间也有所掌控,最终造成了没戴头灯摸黑下山的结果。

更可笑的是,出门前都没看天气就穿了平时的棉外套,到了山腰发现头上乌云密布,却还是决定冲顶,现在想来这些都是多么愚蠢的举动。

不过我是幸运的,我既没有遇到熊,也没有被雨淋成落汤鸡从而因为全棉的衣服把自己捂出肺炎,更没有在摸黑下山的路上脚上拌蒜掉入万丈深渊,就更别提需要砍断自己的手和脚了,不过下一次谁知道?

总是会有下一次,只要还有下一次,只要自己不改掉这些臭毛病,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这个127hours。

就如Arron所说的,那块石头等了他一生,他也用一生在等待这个时刻,性格决定命运,更何况你选择了户外。

因为很多同学还没看过此片就不剧透了,也没什么好透的,晕血的同学就不要去看了,至少坐我边上的老太太在关键时候闭上了双眼,我也送了口气,之前我是随时准备有可能需要送她去医院的。。。。

最后罗嗦几句:1. 一个人出行没什么,但是永远要告诉别人你去了哪里,合理的归来的时间,有效的联系方式等。

2. 不要因为自己的爱好而疏忽了身边的人,所以爱你的和爱你的人,因为山永远在那里,但是爱你的人不会等你一辈子。

 5 )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

经历死亡的考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人可以乐观,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是,这种坚持可以持续多久?

乐观需要你采取行动,需要耗费能量而绝望却又是如此毫不费力,诱惑着你放弃一切行动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但是,这个“轻易”的底线是在哪里?

如果死亡是种解脱,放弃是种安慰那么,无助的我们该怎么做?

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别人在看,在鼓励?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

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人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

在见识到各种人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人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

《127小时》是一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小中见大。

短短5天零7小时里完成了对人生的体验。

时间在这里已经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流动速度来思考,在那段人生历程中,以小时、分钟、秒计算的时间是一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价值观为主角的舞台剧。

127小时足矣完成一次心灵的轮回。

影片中的峡谷与巨石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么死在这条坎上,要么踩着这条坎到达更高处。

只有强烈的生存意念、对生命强烈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社会的强烈依恋才能够真正适应、征服我们生活的世界。

浓缩就是精华,生命的本质就是在这127小时中体现,在这只有127小时的生命体验中,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导演在影片中也凸显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强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体痛感,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想象清醒状态下将自己的前臂割断,因为正常社会有很多东西掩盖住我们接触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将人放置在一个狂野无情的荒野中才能够清澈见底,只有将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环境中人才能够稍微真实一些,因为刨去了群体社会中外在干扰的浮华与匆忙。

在这部影片中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呢?

不是生存的技术,而是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

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得以在恶劣孤单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

不管用尽各种救生工具,想尽各种办法都摆脱不了那块压在人类身上的巨石,反而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割断手臂)也被现代社会称为最愚蠢、最无效的办法保住性命。

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文艺复兴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作为一个观看者的角度看待同类生命此种场景下的表现,我们自己也不禁为之震撼。

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作为人的那种精神、情感力量失望。

因为我们是人。

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续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

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

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

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

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

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足以。

有人说: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说是马没有骆驼走的远。

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却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人就是那个跑的慢的人。

所以,没有必须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个成功者。

 6 ) [非影评]有一种人

手痒啊,码几个字吧。

我自作多情的说,丹尼鲍尔你是在为我拍电影啊。

我以为电影会出现一系列虐心场面看的我一边回忆一边感慨。

结果发现,和想像的不太一样,他是在拍aaron的故事,aaron是神。

我见过这样的大牛人。

那一年被教练推荐去买装备,牛人的生活除了登山、自行车以外,也卖点户外用品。

他和女朋友住在某商店上的阁楼里,很宽敞,摆满了户外用品,和一张床。

他又高又瘦,年纪和我差不多,话少,腼腆的微笑着问我,要多大的包?

我说我是外行,你说多大就多大吧。

他告诉我,只背一个人的装备的话,50的就够了。

我这有贵的,质量好;那些便宜又看起来好看的包,质量差。

我心里想问,质量差还卖?

后来同事告诉我,也卖的动的。

因为很多人买来只用一次就再也不会用了。

那个50升的登山包我用到现在,每次旅行都背着它。

直到最近才知道,大牛人后来有次去雪山的时候遗失了一只手套,冻坏了几根手指,不得不截掉。

他现在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救援队,和aaron一样,他还在爬山。

他,aaron,《碧海蓝天》里的大男生,《走钢丝的人》里的法国佬,他们都是一类人。

我理解他们,我也羞愧成为不了他们。

一朝蛇咬10年草绳,几年来再也没有驴过,我只是普通人,虽然我一度也膨胀的幻想过。

关于导演的拍摄手法没太多说的。

aaron还活着,还在登山,所以故事不会拍的那么沉重,丹尼博尔的风格很适合这个题材。

开头那段跳水的情节超级吊,很high,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血腥的段落算是避重就轻了。

挑神经很可怕,所以单独拿出来拍一下。

石头碎骨估计观众承受不了,于是省略了。

我们看到演员脸上的血迹失真的象番茄酱,断臂后没有大出血的迹象,演员没有一边跑一边流血(简易止血带哪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都在暗示导演的意图,他要拍的不是断臂,是求生。

jf演的实在太好了。

我觉得最好的不是遇难后,而是遇难前的状态,活脱脱一老驴,整个精神状态和气场,在山坡上下来回跳跃的欢乐劲,都“驴”极了。

看了下豆瓣的短评,只要是户外控,登山控,没有不打满分的。

127小时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不是来吓唬观众,不是让观众看完后望着高山更加畏高,而是告诉我们,即使经历这一切,都不会打击人类向上爬的欲望。

因为,那实在是太快乐了。

 7 ) 有木有想起happytreefriends

一、大家看了有木有想起happytreefriends里《伐木》那一段......倒霉的LUMPY...二、作为一个研习儒家思想的人,深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不这么得瑟,也不会被困。

三、如果非要去野外,在下无论如何也得带个手机。

虽然不一定有信号,但也很可能就有。

这个可以有。

四、关键的东西不能买MADE IN CHINA。

至少不能买便宜的。

五、你那么缺水就不能少说两句,省点口水?

六、丫摄像机电倒是挺足。

真的。

七、你真是个男人,死到临头还在用下半身思考。

八、最好喝完酒看,这样比较容易体会猪脚那种迷离的幻想境界。

当然抽点大麻或许效果更佳,但是不推荐,而且在下也没有抽过。

九、最后说你一句:你该,啊!

 8 ) 当遇上一直在等你的那块石头

看完这部电影知道了吧,别瞧不起那些石头啊沙砾之类的,随时可以要了你小命。

通过这部电影,我了解到了以下几点:一、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这是必需的。

二、出门之前跟家人或者朋友打个招呼,让人知道你的行程。

独行侠一般人当不了,也不好当。

三、千万别买劣质的户外用品,这点钱省不得。

四、强健的身体素质很重要。

还是毛大爷的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 钱。

”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上帝!

 9 ) 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这是我最近特别想干的事儿,当然我并不是害羞的无地自容。

小时候特别喜欢藏大衣柜里,壁橱里或者拿床单在床上支个帐篷什么的,当时就觉得这种地方安全系数特高。

后来长大了就完蛋了,有点幽闭恐惧症的嫌疑,在犄角旮旯就不自在。

前几年徒步墨脱的时候,一没留神走错了路。

在错误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险象环生的最后,老天爷给了个二选一,要么从雅鲁藏布江里的一人多高的石头上跳过去,要么钻过一不到一米高的前心贴后背的石头缝儿。

咒骂了一万多句后,还是硬着头皮往里面钻。

钻到一半儿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就成了五指山下的悟空。

心里一直默念,别卡住,别卡住,千万别卡住,这他妈要是卡住了得多操蛋。

背包仍另外一边去了,衣服兜儿比脸都干净,我这么严重脱水,连半天儿都坚持不住。

要能坚持个三五天还能等瘦下来,没准就过去了。

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前胸后背还是和石头缝儿十分默契的合体了。

差点大喊一声“谁他妈拉我一把!

”其实并非我想象的那么严重,调节一下呼吸,找了一下胸部和肚子的水平,就如同被生孩子一样钻了出来,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即便有如此的阴影,我仍旧想钻进地缝儿里,从现在操蛋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当然,我天天叨B这点破事儿自己都烦了,可我还得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在生活中沉沦下去,把握每个能创造新生活的奇迹。

电影主人公是习惯享受孤独和刺激的人,我十分不快的承认自己也有这些臭毛病。

说说生活。

如果人们一直没得到什么,并不在乎是否能失去。

可假如一旦拥有享受过这个东西,再失去就如同要了亲命。

干活少拿钱多工作,有院子带天台的大豪斯,不怕撞还不废油的小汽车,活儿好又知书达理的漂亮姑娘,又或者身体的一部分。

这些,对于我都渴望不可及,甚至我都觉得自己一定不能拥有这些东西。

否则我真的很难把持自己。

抛弃,应该是比得到更难以抉择的东西。

再说说意志。

我觉着自己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导致现在但凡工作上有点压力,我就翻脸骂娘绕着走。

以前的同事说“你丫怎么这样了,年轻那阵儿不特别善于知难而上么?

”我说你别操蛋了,年轻的时候是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现在还跟着瞎起哄就是傻B了。

后来,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意志薄弱了,特意出去自虐游了一阵儿。

我觉着还成,还是自己能对自己下狠手的主儿。

这让我多少放心了点,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就成了。

主角无疑是能自残那拨儿的,这一点我觉得詹姆斯演的并不靠谱儿,有点跟《搏击俱乐部》里的皮特靠拢了,多少让我觉得不是意志,是变态。

在后边看到ARON的真面目的时候我相信了,这孙子绝B能把身上能割的全割了,而且一丝忏悔都没有。

当然,假如他真的有影片中主角如此乐观的精神就确实完美了。

我缺少这种东西。

我的意志源于内心的悲观,就如同三国杀中的黄盖发自肺腑激情四溢的说“请鞭挞我吧,公瑾”影片配乐,剪接和节奏配合的都很不错,弥补了剧情上的些许单薄。

用开头一段的迷幻风格揭示主角即将逃离都市的狂野内心,接着用旷野飞车让亚伦彻底的自由。

这都让我们这些外表老实巴交,内心十分闷骚的人看着的确很爽,似乎又闻到了自由的气味,这可能是唯一一种比姑娘的体香更能让人迷失的味道了。

至于影片的后半段,我觉得有点不写实了,不管个人的痛苦,还是情感叙述都力度不够了。

还说说什么呢?

嗷,我想说我看了两遍《维罗尼卡决定去死》之后,一直有一个疑问,维罗尼卡和埃杜阿尔德逃出疯人院后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呢?

如同作者引导我们想象的一样么?

过上了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生活?

以我有生之年的经验并不能凭白无故获得自由,总得失去点什么,这和断臂求生是一个道理。

不过我想,也有一种东西愿意你牺牲这点自由吧。

 10 ) 梦想不会在巨石下坍塌

如果安于现状,上班下班吃饭拉屎,你永远不会遇到生命中的这块巨石所谓巨石未必是形状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压迫攀岩探险是兴趣,是爱好,是梦想,而巨石就是就是你在路途的关卡从你一出生,他就在你的人生轨迹等着你了你只有两个选择完整安详的死去或者咬紧牙关拼命一搏拼命一波也许未必能够成功脱险,但这是希望之光只有它能牵引你走向下一程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让梦想在巨石下坍塌

《127小时》短评

探险励志片子一贯的风格,剧情较为单一,但是配乐和画面很棒,驴友们应该看看

7分钟前
  • 喵小有为来欧欧
  • 较差

非人毅力。割臂的时候实在无法正视,太血淋淋了。户外探险一定要带好专业用具,包括小刀。千万不能用中国制造,害死人啊。

11分钟前
  • IRA
  • 推荐

这个很让人难受……特别是割断神经的那一段……但真的很发人深省!

16分钟前
  • 洛光
  • 推荐

不痛不痒,马马虎虎

17分钟前
  • 露小缝
  • 还行

为何觉得电影如此狗血?为布兰克的辛苦加一星(为何这么高分,我弄不懂了。。。大家的眼光确实很雪亮)

20分钟前
  • Phyllis
  • 很差

实在单薄

24分钟前
  • 颜不与
  • 较差

人还是要靠自己。

25分钟前
  • Charlene
  • 很差

lesson

30分钟前
  • QOO
  • 推荐

刻意的卖弄技巧

32分钟前
  • 张二狗
  • 较差

哭了。断臂那段快进,我实在看不了。

3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荒野求生啊

36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怎么可以这样被捂着眼睛看完,又不是鬼片!!!

37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乏善可陈

42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较差

弗兰科演得不怎么样。但是电影中的峡谷风情还是很好的。

44分钟前
  • 深层次空间
  • 还行

生命诚可贵,臂膀亦可抛。被困五天五夜后断臂自救,体现了人类的勇气和脆弱,让人不忍心再看第二遍。Danny Boyle把这个令人揪心的故事拍得花哨,人物绝境中的真实心理活动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外化出来,大师级别的场景调度和节奏控制。James Franco贡献了他生涯最佳的演技

4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49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看不下去。

52分钟前
  • 卡卡
  • 还行

我真不愿他被石头卡住离不开了

54分钟前
  • 忏聒
  • 还行

他的人生可以算是完美吗?

55分钟前
  • 祥林嫂
  • 还行

丹尼·鲍尔把如此简单直白的剧情拍得生动有力,摄人心魄,对电影语言的理解和掌控都有极高的造诣。詹姆斯·弗兰科演技绝佳。尽管故事残酷虐心,影片却全程激情洋溢,乐观向上,这主要归功于鲍尔高度风格化的表现手法,如屏幕分割、意识流般的闪回插叙、精妙的机位设置和high翻天的配乐等。(8.5/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