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着“妇女应享有与男子平等权利”的信条,19世纪中叶爆发了美国的第一次妇女运动。
而此间的两次移民高潮促使美国新教团体思考赋予白人女性选举权,以增加白人势力。
到了1920年第十九条修正案通过,妇女终于获得选举权,向平权迈了一大步。
此为历史大背景。
从大洋另一头漂洋过海的爱尔兰女孩Margaret不知道,她的一生似乎都在为这个大时代做注脚。
博弈初出场,Margaret挺着孕肚在禁酒集会上抬头凝神,目光里满是期待,但又茫然。
转身回去却要面对醉醺醺的丈夫、随时砸下来的拳头,一贫如洗的家里还有两个待哺的孩子。
敏锐如她,几乎靠本能意识到,自己当下的处境需要改变,而赋予弱者权力、限制强者权力才是根本途径。
- 如果男人不让女人得到想要的,女人就也会让男人得不到想要的。
- 那会是什么?
- 酒两个聪明人之间的暗流涌动早在这一刻埋下了伏笔。
那时还单纯相信Nucky是真的想禁酒,给出线报希望得到赏识和关注,却没曾想落了空。
遭遇冷落,失望又难堪。
自然,Margaret也不会让Nucky得到他想要的,很快就小试身手,让他断了顿酒。
这一回合彻底吸引住了Nucky,除了拯救欲,更让他产生了征服欲和占有欲。
“一切都和性有关,只有性本身与性无关。
性关乎权力。
”自此之后,两条河汇聚了。
Nucky是大西洋城的王,他对Margaret是喜爱的,甚至对她的孩子也视如己出,这些是恩宠,也是侥幸。
而Margaret除了以色侍之,还要为他所用才能站稳脚跟。
打点好“家”里的一切,并且可以陪伴左右出席众多需要她的场合,也可以适时发声拉女性选票,逐渐变成他最信任的枕边人。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也能成功助力,让他挺住肩背,暂度危机。
贤妻良母是Margaret最娴熟的扮演角色,即便如此,她仍然时时不安,恐惧Nucky的喜爱会消散,恐惧自己再次怀上孩子,恐惧拥有的这一切好似易碎琉璃。
和其他富人情妇一样,偷偷从金主这揩下油水,攒钱傍身才好迎来色衰而爱驰的那一天。
但这远远不够。
Margaret和Nucky从始至终是互相利用的合作关系。
一个需要拯救,一个想要征服;一个需要面包,一个想要选票;一个需要地位,一个想要安全。
所有的互动都是彼此的交换。
甚至婚姻也是,Nucky需要控制Margaret不对自己造成威胁,而Margaret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所以当Nucky腹背受敌,真的像要垮掉时,Margaret选择了离开,这也和大多数合作伙伴一样,大难临头各自飞。
而后,Nucky东山再起找到她,又向她伸出手时,她选择了拒绝。
因为她知道,即使出轨他们之间也是有默契在的,你给我面子,那我也可以跟你扮相安无事。
只是这次,她没有什么再能交换的了。
爱情从来是底层女性触不可及的奢侈品。
如果说Margaret之前的感情都是为了寻找饭票和依靠,在物质基本满足后的出轨则是她肉体的虚无和潜意识的抗争,最后当她真正可以独当一面与Nucky平等地谈生意时,她才真正和Nucky有了更为平等和深厚的情谊。
智识上的势均力敌让他们得以带着欣赏和尊重来重新看见对方,过去风云岁月的种种彼此亏欠也让他们的感情变得醇厚起来,终于能再次一起吹着大西洋的风,杯酒释前仇。
成长Margaret始终都在成长。
从最开始参与禁酒集会,为妇女平权发声,到后面无意中踏入慈善,为女性争取生育自由,普及女性健康知识,甚至在失掉贵妇身份重新扎进贫民生活之后,还能在未来即将大放异彩的金融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几乎站在了时代的每个风口浪尖上。
当然,她几乎是作为女性主义的化身出现在剧中的,所以能幸运地躲过那个时代所有的明枪暗箭,走到了最后。
相映照的,是那些在每一季中闪过又快速陨落的女性们,那些被历史巨轮轰然碾落的尘埃。
如果当初Margret没有遇到Nucky,老公也没“意外身亡”,她是不是会像之后她在医院做慈善时见到的那个已经生了很多个孩子主动让自己大出血的妇女。
幸运一点的女人,可能会遇到一个不错的爱你的人,17岁相遇,然后就结婚生子,成为标准的幸福家庭模板,但那也依然躲不掉不停生育的命运。
一直生就是她们的宿命和存在的价值。
如果当初死心塌地赖上Nucky,她会不会早已在混乱中身亡,亦或是终日惶惶,担心对方情变或是失势,沦为弃妇抑或堕落不知踪迹。
如果只是有浪漫的梦想和爱好,但又始终将自己的前程交付于别人,不敢独立行走,那最终也还是会被命运无情抛下。
如果年轻、貌美,还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尽可以让权势倾天的人去搏红颜一笑。
这时候,新的女性形象大概已经出现了。
老男人开始自我怀疑,全力追逐,年轻女孩反倒是轻盈又笃定,目视远方,几乎是一场新老权力的角力。
尽管还是双脚踩在巨人肩头去摘星,但这明确的自我意识已经清新蓬勃地发散开来了。
只是,除了凡此种种,还要有足够的幸运和对时局清醒的判断,否则也只能是大时代一闪而过的流星。
只有Margret,磕磕绊绊,自小颠沛流离而习得的趋利避害本能让她一路走到了最后,清醒、坚韧、聪敏,避开了人生路上岔开的无数条小路。
这是Margret的逃亡之路,也是女性历史的自强之路。
不喜欢纳吉为了那个木敦敦的侄子放弃一生的奋斗和尊严,交换个人质居然又傻不拉矶被人撞了回去,这种人有啥好救的,去死好了;不喜欢彻奇为了个莫名其妙的歌女放弃了生命,不,确切说是为了这个歌女的职业生涯自动跳进了陷阱。
真的值得吗?
你为妻子和家庭又做了什么?
不喜欢禁酒探员和伊莱被联邦卧底玩弄于手掌,为什么不当着卡彭的面戳穿他来转移卡彭的怒火?
不喜欢卢奇亚诺和那个犹太小子最后得意洋洋的一统江湖,凭什么,凭你们下三烂的武功,还是毫无信誉的贪婪?
早知是这结局前四季都不看了。
真是的,一点也不励志,最后连玛格丽特大婶都没回到纳吉身边,差评。
周末又看完了一部追了五年的美剧《大西洋帝国》,是真正的终究篇,男主角横死街头…肯定是没有所谓的续集或者衍生剧,因为这第五季算是和《洛城黑帮》直接关联,但更明显的是致敬和衔接《教父》的意味明显、。
算下来,目前再追的美剧,多数都是在各大视频网站有的,疑犯追踪、破产姐妹、行尸走肉之类的大热;其他比如傲骨贤妻之类,国内停了也就懒得播了…唯有这《大西洋帝国》,是在视频网站上没有,就好像以前追迷失和越狱一般,都是在网上找资源下载…有朋友说这剧是美剧中少有的比较好的结尾的,“结束的大西洋帝国 也算是一个经典了,完美收宫的本季回顾了男主的性格养成及五年前第一季留下的几组人物关系都得到了血肉丰满地填充,尽管结局很虐,但观影感受是丰润充实的。
”在美国影视圈,为每个黑帮老大拍一部电影或者电视似乎成了惯例,《大西洋帝国》也是这样,讲述的是大西洋城的一个禁酒令时代的大佬Nucky的故事。
这剧一开始的宣传口径就是“史诗级”,编剧是曾经一手打造《黑帮家族》的知名编剧,第一季更是找来了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为该剧塑造了怀旧和史诗级的风格。
这剧也基本上做到了“精致”:对历史还原的忠实、对剧情安排的细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乎方方面面都达到了极致,从服装布景的考究,到台词语言的设计,再到历史事件的重现,《大西洋帝国》展现出来的高素质高标准,使喜爱它的观众为之痴迷,即便你讨厌它,却也不得不对这种专业负责的态度肃然起敬。
当然,看这剧也有点累,因为该剧的定位为“史诗级”,所以除了男主这一条线之外,还有很多个重要人物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比如,卡彭,芝加哥黑帮的老大,人称“乔老板”,在Nucky称霸的时候,还是意大利黑帮的小弟,但随着剧集的推进他逐渐成为芝加哥的黑帮老大,作风粗暴和野蛮,并且通过媒体成为众所周知的芝加哥之王;—比如,卢西亚诺,老《教父》的原型,马龙白兰度塑造最经典的形象,在《大西洋帝国》中一开始还是个仰望Nucky的小角色;—比如,约瑟夫肯尼迪,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被刺杀的肯尼迪总统的父亲,肯尼迪家族的塑造者之一,在第五季里和Nucky有过诸多交往,都看准了禁酒令废除后的市场…因为“史诗级”,《大西洋帝国》里涉及的人物众多,除了那个年代的黑帮大佬之外,诸如肯尼迪的父亲胡佛等等都有精彩的亮相。
在最主要的黑帮方面,陆陆续续被Nucky打败的大佬以及和他合作的大佬数不胜举,这也是很多时候看这剧要借助维基百科来了解人物的背景——累。
和很多虚拟的黑帮片的主角越战越强的设定不同,事实上,虽然Nucky是主角,也有主角光环,但除了生意头脑很强之外,在实力方面Nucky基本上是一季弱于一季….从第一季的人强马壮,到后来内部的背叛和兄弟分裂,以及合作伙伴的倒台等等,到了第五季Nucky虽然也有对意大利黑帮的反击,但在教父的兄弟们和教父的对手们面前,Nucky除了资金上略有优势外,实力基本不堪一击…而其在古巴的生意因为没有绝对实力的保证,也很快被教父的兄弟们占据,一直到古巴革命才结束美国黑帮控制古巴的局面。
对了,第五季被Nucky的手下弄伤腿的教父的小弟西格尔,在《洛城黑帮》里也有出现,他就是赌城拉斯维加斯的缔造者…怅然若失啊!
为了保护侄子,Nucky将所有的生意都让给了教父…而他也最后死在了他曾经视为亲生儿子吉米的儿子手里…回顾《大西洋帝国》的这五季,Nucky虽然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但实力却从鼎盛到一点点被蚕食,属于爱尔兰黑帮的时代也逐渐过去了,意大利黑手党在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让人唏嘘啊。
就这样吧,告别这样一个优秀的美剧,就好像我们为什么这么热衷美剧,其实也有这些剧中的戏剧化故事像平行时空里我们内心里希望经历或体验的另种人生吧。
努基·汤普森再见,大西洋城再见。
历时四年,播出5季共56集,13次金球奖/艾美奖提名(截至第四季)...这是目前为止,《大西洋帝国》留下的最基础的历史数据。
在剧情类剧集中,这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虽然论获奖数,它比不上叱咤评论界的《绝命毒师》或是《广告狂人》,但它有着前者、乃至其他所有剧集都不曾拥有的魅力。
《大西洋帝国》的故事和“酒”脱不开联系,而它本身也如同一瓶陈年佳酿,越饮越醇。
只是如今,瓶身已空,酒香却仍氤氲不散。
HBO出品的剧集一向以大气精致著称,前者之代表有诸如《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罗马》之类的战争历史剧;后者中也不乏《监狱风云》、《欲望都市》这样的老牌经典,今年大热的《真探》更是与同门的《权力的游戏》在艾美奖舞台上出尽风头。
相比于这些金字招牌,《大西洋帝国》则相对低调许多,但无论是大气或者是精致,用以形容它都完全不足为过。
《大西洋帝国》基于尼尔森·约翰逊的同名历史小说改编而成,原著除了“大西洋帝国”这个名字以外还有一个副标题:“一座城池的兴与衰”,美剧《大西洋帝国》的故事来源自这段历史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节:1920-1933年美国禁酒令时期,以大西洋城的传奇人物伊诺克·汤普森为立足点,展现出十数年里,这座城市乃至全美国的风云变幻。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大西洋帝国》都做到了一部优秀剧集所能做到的一切:对历史还原的忠实、对剧情安排的细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乎方方面面都达到了极致,从服装布景的考究,到台词语言的设计,再到历史事件的重现,《大西洋帝国》展现出来的高素质高标准,使喜爱它的观众为之痴迷,即便你讨厌它,却也不得不对这种专业负责的态度肃然起敬。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西洋帝国》对它所要表现的那个特殊年代有着精准的拿捏把控。
剧中没有讲解性的旁白,对当时代社会环境的呈现全都基于精心的场景设置和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生活细节。
在这一基础之上,它也并未陷入纪录片式的说教窠臼,剧情安排上,既有流畅精彩的叙事与缜密的逻辑设计,也有众多的人物、丰满的故事和一波三折的情节起伏来增色和点缀。
正是这一切,使得《大西洋帝国》在这四年间日臻完美,终于蜕变成一部伟大的剧集。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冒险的时代,这时代里的男男女女如海水流沙一般涌动,伊诺克(我更愿意叫他“努基”·汤普森)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在历尽浮沉之后跃出海面,也像他一样,最终又落回海中。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轮回,那个时代只是这大轮回里的一环;人生有时也是如此,有太多的似曾相识今夕何夕,在文学和影视剧里,有人习惯把这称为“宿命”。
努基·汤普森的宿命是他所处的时代的缩影。
建立大西洋城的那一拨人以先驱者的气概,用各式尔虞我诈的手段,经过寸土必争的博弈缔造了一个娱乐业帝国,他们的基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做越大,但他们本人却很快就被后来者所取代。
努基是这些后来人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都属于这座城市,然而人的寿命比城的寿命短太多,当他老态尽显、把它拱手相让的时候,他所赋予时代的烙印,也被时代全数返还了。
不止大西洋城,也不止努基·汤普森。
从芝加哥到纽约,再到其他城市,这样的事情都在大同小异的上演。
阿尔·卡彭的芝加哥黑帮从崛起到覆灭、卢西亚诺三人组从默默无闻到横扫纽约,以及黑帮插手下政界的频繁更替...旧人去、新人来的戏码反复上演着。
时代成就他们,时代也淹没他们。
如果把目光拉近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身上,聚焦于他们在这样的环境、在人生过往经历的影响下做出的种种抉择,黑与白的界限就越发模糊,而人性的复杂就越发明显:阿尔·卡彭在杀人时可以毫不留情,但回到家,在儿子面前却是一个彻底的好父亲;伊莱·汤普森一生都在追随哥哥的脚印,到最后却不得不背叛兄长;吉米原是由努基一手培养起来,最终却死于努基枪下;尼尔森从探员到隐姓埋名杀人越货的黑帮分子,经历无数屈辱后终至爆发....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故事,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命运却又殊途同归,令人唏嘘不已。
说回到努基·汤普森。
我写过吉米·达莫迪,写过理查德·哈罗,但这个全剧的中心人物,老实说,一直到第四季,我都不怎么喜欢他,他过于精明老练,到了一个隐隐惹人讨厌的地步。
最终季用了大量的闪回来追溯他的人生旅程,于是观众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努基,以及他童年、青年时经历的一切对他整个人生起到的无比重大的影响。
他成长于这个充满苛责的时代,于是便以同样的苛责做回应;他过早的了解到金钱集创造与毁灭于一体的力量,于是终其一生,他都以金钱为利剑盔甲,而忽略了某些人性里最柔软的东西;他依附于权势发家,到最后所有权势却都如烟散尽;在两个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他两次失去了人生所爱,于是他永远与真爱无缘;在他最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的时候,他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而铸下大错,最终也因此以血作为偿还。
他是那个复杂的时代里最复杂的一类人,抛却种种是非评判,这样概括他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全剧最后,是少年时的努基,在大西洋的海水里抓住那枚银币的镜头,而在最终季开始时,有一个同样的镜头,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一个时代的终结,投影于一个人物传奇而富悲剧色彩的一生,这类以小见大的例子在《大西洋帝国》里比比皆是。
对于这样一部剧集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必是最好的,但或许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美剧史上,每年都有十数部作品诞生,其中不乏佳作,平庸者更如同过江之鲫,但《大西洋帝国》注定将在青史中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多年后再想起它,我依然会记得木板路上川涌不息的人潮、灯火璀璨的夜景、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那个一身黑西装、头戴圆顶礼帽、胸口别着花的男人,和他背后,畅游在大西洋海水里的年轻身影。
岁月给了纳吉什么,?
这是我从第二季后一直在想弄明白的事情,沉稳老练又狠辣圆滑,生活中看了这么多剧,遇见了这么多人,发生过这么多事,到后来,发现往往隐藏了一部分人类美好情感,偶尔透出另外一面温暖细腻的人总是很有魅力,那种神秘感和冷漠感会让人很想听听他讲上生活的种种经历,给我些心灵上的空白带去点颜色,又或许心硬时结的痂会不会有时被不经意间撕开?
高中历史老师对我们同学说过,对于成功我觉得不是人生的必要条件,因为有时世界上成功的条件你所付出的可能不止血汗智慧可能还会有灵魂,如果是后者,或许我更希望你们追寻的是内心的快乐!
看到纳吉年轻的样子,看到吉米妈妈那时天真烂漫的眼神,再看看剧里的二十多年后这选择的煎熬,读起信件时的落寂自责悔恨麻木!
成功换来的是什么,是对命运说不?
是对珍视一切的保护?
是不明真相的众生对你的仰视羡慕嫉妒?
是喜欢你的异性总是任何场合都能遇见?
是我今天想去希腊看夜景下午就在爱琴海边散步?
获得成功的途中灵魂也要给撒旦的话,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想大声说,我花费了这么多精力时间努力,要的是内心的快乐和物质的充裕,灵魂我要好好保管,这样的成功就去他mmp吧
人生就是不断体验矛盾
汤米已经有别人抚养,而且他奶奶和他分别多年,和他奶奶在一起的时候他还很小,之后就没有再在一起,他杀努基的动机是什么,杀前还说他奶奶常说什么什么的,根本不合理。
这样的结尾真是蛇尾了。
最后一季没有前四季好看。
有点太匆忙的感觉,实在有点可惜了,努基的帝国其实看不出有多少干将,现实估计不应该那么简单。
10年第一次看到这部剧的预告决定开始追,四年的时间了,这部剧终于要结束了,因为知道开播集是马丁执导,预期还是很高的,但这部剧从没让我失望,从震惊他的演员演技之精湛,到服化道的精美,再到黄暴程度之大胆,印证了HBO的号口“这不是电视,这是HBO”。
真正让我感叹的是,一部故事如此宏大,人物多到如此程度的电视剧,居然个个都刻画的有血有肉,丰满传神,能让我们大家都记住。
这些导演和编剧才是真正的神级人物。
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已喜欢的故事人物,为他们的离开感到惋惜和遗憾。
从第一部中陪吉米的长像可爱的小妓女,到第四部中笑声奇怪的米奇,他们每一个人我都好舍不得。
帅哥吉米的离开,让我畅然若失了好久,本以为他有勇有谋,还是官二代,会成就一番事业,想不到最后以死收场。
半脸哥忠勇义气单枪匹马孤身救汤米,真让人热血沸腾,可还是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景中闭上了眼睛,查克的死其实我是最不可理解的,但当他最后哼唱起那首老歌,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什么要这样,用我们中国的老话说就叫“老房子着火没得救了”。
还有从第二季就开始窝窝囊囊的内森,他内心的痛苦与煎熬我简直感同身受,从探员到流氓都是时世使然,也许死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
这部戏温情的时刻不多,看到第五季第七集,最后读信的那段,让我觉得有些眼湿湿了,“你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亲友。
请怜悯我一下,就像当年你怜悯木板路下的那个孤儿,每个人都应该被宽恕。
我愿屈膝下跪,请求你:“帮帮我!
” 吉莉安真是个苦命的女人,她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情由。
努基叔你其实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好奇怪对于一个开妓院,贩私酒,杀人越货的黑帮大佬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最后一季对他的整个人生都有了一个交代,从幼年丧母,到把孤女吉莉安领回家,再到为了家人放弃整个产业,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在这个阴暗的世界生存,把一个人物刻画的如此立体,栩栩如生,对于编剧我再次顶礼膜拜了。
至此《大西洋帝国》在我的心目中超越了《黑道家族》,排在我心目中黑帮电视剧第一位。
昨天看完了全部5季,让我想到很多人都在说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jimmy 太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觉得可以搞死nukey,结果自己死了。
Eli 只是因为觉得哥哥管了太多,就不想跟着他混,甚至还想要杀死他,准将发起的反nukey团体第一个提出说要杀死nukey的就是eli,而再看看nukey是怎么对他弟弟的,一个谁对自己好都分不清楚的人,结果自己连儿子都看不起自己,就差没落魄街头了。
Nukey 我觉得他最后的失败就因为自己还够心狠手辣,其实我觉得他内心是个好人,只是被这个现实的社会给影响,我认为如果jimmy和eli能全身心的跟他做事,该杀死的人杀死,他不一定会失败!
再让我们看看两个胜利的人:卢西亚诺,心狠手辣,自己的老大(两个老大)该杀死杀死,绝不半点犹豫,最后交换人质的时候也阴险算计。
小寡妇,我认为她是个聪明的人,她会想到要帮nukey把账本去拿来,而nukey的原来情人只知道让nukey在床上销魂,小寡妇懂得什么是男人需要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包括她自己不能喜欢自己老公的手下。
就因为他聪明,所以最后不但没有和男人之间的仇杀有瓜葛,自己最后还赚了很多钱,完全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
其实我真觉得现在步入生活的小青年应该要看看这些美剧,要让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与人性。。
最后我想说的是,阿尔儿子对阿尔说我会帮你感动了我,吉丽安的一生太悲惨,希望他的孙子能让她过上幸福生活。
这结局太牵强了吧,,小tommy跟着半脸老婆长大的,都不记得自己老爸和奶奶的样子,哪来的复仇心,就算是真有心杀掉nucky,肯定是计划周详,之前的机会多了去了,导演想拍出这种因果轮回的愿望是好的,逻辑性是差得一B啊。
总的来说第五季就是各路老大们各种莫名简单的挂,第五季的内容就是为了拍死他们,跟前四季剧情的跌宕起伏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烂尾神剧可惜了。。。
第四季完结的时候,我还特意查了一下时间背景,还挺高兴还有好些年可以演。。。
结果特么的第五季一上来就跨越了那么多年!
第五季真心有点小失望,就好像匆匆忙忙的赶时间的去完结这部剧的同时,本身集数就少又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回忆童年。
不过至少前四季都那么好!
不知道为什么越看到最后,就越想起Jimmy,越来越想他。
我看剧一直有个毛病,就是永远不看最后一集。
可能是舍不得吧!
舍不得让这部剧结束!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Nucky最后怎样了?
我不知道!
但是看到他被俩小崽子逼着下跪的时候,心都碎了!!!
总之,神一样的一部剧,不可超越!
至少在我心里永远都是!
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那么特点鲜明,那么让人又爱又恨,让人迷恋的角色!
再见,Nucky再见,Jimmy再见,Chalky再见,老不死的Torrio再见,Gillian再见,Richard再见,Owen
- If you want the rainbow, you must have the rain.
最后有种给每个人强行安排结局的宿命感,系列巅峰还是第三季
我本可以打三星,但这么伟大的一个系列就以这样潦草的方式结束我实在是忍不了。Nucky可以死,Chalky可以死,每个人都可以死,但死前该做的事必须要做完,luciano和犹太矬子这种瘪三能翻身当大佬我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是有什么恶心观众的恶趣味么?讲实话我并不喜欢Nucky,这剧里几乎没有一个所谓的好人,但Nucky是个枭雄,不是会下跪任人宰割的软柿子,死之前,该做的事一定要做完
没有什么剧终的逆袭 虽然无法继续在木板路上起舞 虽然再后来是卢西亚诺的天下 但所有的帝国最终还是会覆灭
哎,奴基死在吉米枪下,不冤,但还是好伤感啊。
英雄迟暮既视感,然而Nacky不是英雄,混黑社会的得靠多大的好运气才能善终?还是好好学习走正路吧。结局有点潦草,可是谁又不是呢?
一个时代的落幕,一篇经典的完结。BD 720P 16/06/06
最后五分钟,神剧的终结。
结局回归了罪与罚,超大篇幅的完满
经典
看完了 心塞
出来混,迟早要还
感觉这季多余,最大的回味不如就是Nucky 留在古巴过完后半生
看剧有个臭毛病,看着就扔下了,这剧从上学看到了快中年,今儿终于结束了…剧中的一个时代也结束,老一辈散去,新一辈掌权…穿插着的倒笔也让我们了解了小伊诺克如何成长为努克…好像黑帮影视最终想金盆洗手的,都不是很成功,踏进去想脱身谈何容易…而小达莫蒂,若未被逮捕,仿佛又在成长为下一个努克,历史就是如此不断重复…
为了贴近史实,让俩瘪三开挂横行,真心是坏了刷剧的兴致。
收尾工作有点应付,大量闪回完全机械化,青年版Nucky的人选更是灾难,最后的结局也过于写实,标杆性的裸露镜头也不见了,整体来说应该是最差一季,完了也好。
还是主旋律,人生到头一场空。
就这样完结了,追了五年。有因必有果啊
一代枭雄的晚年悲凉生活
神剧居然在最后一季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