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公主六特别喜欢播这部电影,甚至当初也是因为在酒店休息时,无意公主六看到这部剧电影。
当时就感觉片子略显粗躁,能看出大概率是因为预算有限,成本不够。
看完之后去了解了一下,作为一部网大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片子确实好,蛋整个团队功不可没的地方也不少,比如片子整体节奏的把握,叙事方式,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这些也不仅仅本子好就能做到的,感觉导演功力还可以。
整体的台词还是考究的,时不时还会来几个搞笑的桥段,增添了几分诙谐和戏谑,还有配乐和节奏的配合度,配乐的烘托,都恰到好处,这些环节并没有很拉,水平都在线。
再就是演员,没有任何大明星或熟面孔的加入,即便如此,演员演技虽无法和影帝影后们相提并论,但表演却很真诚,也没有那么让人出戏。。。
特效画面方面,作为一部网大,并不是完全没下本儿:沙暴来袭、德国军舰下沉、沙漠篝火面前自杀、再次走回沙漠被沙暴掩埋等等,构图其实美感十足, 配乐和画面完美的融合。
这部电影已经可以说在能实现的有限条件里完成度已经很好了,可以说是尽可能完成得很好了。
但如果能有大投资的注入,采用大制作来支撑,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完成得更好,绝对具备可以弄成大片的底子。
为了鼓励这样一部国产网大电影,我打了五分,我几乎很少打五分,最近一次打五分还是BBC的英剧《真想捕捉 第二季 The Capture》
三人得知了双鱼陨石的真相后,故事开始走向极端。
陈甘泉为了得到这块陨石,先是再一次杀死了杨教授,然后复制多个自己追杀同样想得到陨石的赵青,为了活下去又不断杀死自己的复制人,最终被赵青用机关枪打死,和德国潜艇淹没在沙漠中。
赵青看到这块陨石的妙用,想要依靠这块陨石获得诺贝尔奖,于是开枪杀死一个又一个陈甘泉,在自己被复制后,她又逼迫王德志杀了复制人,但王德志始终下不了手,最后导致赵青和复制人一同死去。
而王德志对陨石却没有邪念,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回家给儿子过生日,为了有充足的体力和物资走出沙漠,他拿着那块陨石复制了自己,并选择自杀,让复制人带着自己的希望走出沙漠,回家给儿子过生日。
可是沙漠的20天却是现实中的20年,回到家后,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复制人却还是当初自己20年前的模样。
在王德志把这个故事讲完后,所有人都觉得离谱,还要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
王德志为了让儿子相信,在被关进精神病院前,他再次摸了双鱼陨石复制了自己,而进入精神病院的他也选择了跳楼自杀,来保存住新的复制人。
最后,复制人把那一张张相同的父子合照,以及双鱼陨石都留给了儿子王唯,而自己则选择了回到沙漠,张开双臂被沙海吞噬。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双鱼陨石》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吸引观众,一方面是因为“双鱼陨石”可以自我复制的科幻设定够新颖,另一方面则正是电影对人性的考量,极大的获得了观众的共情。
影片中,既有对杨教授的无私的赞扬,也有对陈甘泉、赵青对金钱和名利的贪婪的批判,其中还包括王得志对儿子的情感。
可以说,《双鱼陨石》这部电影用科幻的外衣,发掘了一个探讨人性的主题,而故事的结局,正是要告诉我们,在种种欲望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
科学院院士去沙漠无人区探险,居然只有一个助手,外加两个司机就敢去了,还是找的破产老板儿子来的赞助。
那个为了走出沙漠可能吃了自己左手+左腿的人,按理说应该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强的人,都已经走出无人区,来到有人迹的地方反而自杀了。
剧情方面有几幕还是挺吓人的,就像陈甘泉复制品从车里出现和男主的复制品在他背后说话那几段
二刷了涅,这是近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
强推,怒推,狂推触摸过双鱼陨石的人要杀死复制体,即使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相同的,但对于本体来说那就是别人,每一次砍向“别人”的刀都落在了“自己”身上;二战德国潜艇的士兵在对敌作战,最终他们也被赋予死亡的结局。
科考小队和德国人一样,永远没有走出这片沙漠。
世界上每一个“别人”都是自己的镜像版本,我们对他人的行为投射着自己的期待与欲望,可见造物主也担心人会陷入自我认知障碍,而让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些。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不要骂人哦,骂别人就是骂自己”,现在有点明白“别人=自己”这个道理了。
结尾王唯认为他爹早就死在1999年的沙尘暴里了,要不说还得是儿子了解爹。
王得志一遍遍杀死自己,就是为了能给儿子过生日,这个儿子是10岁的儿子;王唯等是1999年去沙漠探险的爹,这个爹只是个平平无奇的下岗工,还没有一遍遍地杀死自己。
他们要见的人永远留在了1999年,在2019年相遇的父子,只是给过去的自己一个结局。
所以王唯完成这个结局之后,平静地走向沙漠,走回1999年的沙尘暴,他从沙漠中诞生,也将走进沙漠中的墓碑,毕竟这场死亡已经进行了数十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总要走入同一场沙尘暴。
最后还有个有意思的联想:沙子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硅,芯片的成分也是,沙漠就像一个矩阵,在来到这个矩阵之前,每位玩家也许都知道自己的结局却仍然选择降临,总有人温和地走入那良夜。
写着写着就唱起了《只要平凡》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订阅号“楷威映画记(kaiweimovie)”一部奇幻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很有意思,而正是因为现实中失踪后从未找到的彭加木院长,才让创作者们有机会借题发挥。
如果院线电影恢复,那上映的影片必然会引起广泛讨论。
在观众们对院线电影饥渴的状态下,国产网络电影《双鱼陨石》便很快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热议。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发现过段时间刷一次豆瓣观影人数,都在成百成百地增长,目前已经有4500多人看过此片。
而且前几天,发现扮演王唯的演员的照片终于换了过来,之前是完全对不上号的一个侧脸形象。
大家憋了很久,想要好好讨论一部电影的时刻终于到了,还有人说女主长得像桂纶镁的,至少我本人持保留意见。
导演丁小洋此前大部分以编剧身份出现,偶有导演作品,也都是不太拿得出手的。
上一次有动静的作品是他参与编剧的《长安道》。
这样看来,《双鱼陨石》是不是可以算他拍摄的真正意义上第一部长篇电影呢?
1开场的悬念做得还可以,上来就埋下伏笔,将要开枪自尽的人,明明是在对着另外一个人说话,可对方为什么说他是对自己说话呢?
王得志得对面其实就是另一个他不得不承认,从进入沙漠,到发现沙漠里的德国潜水艇,的确是让人觉得挺扯。
特别是片中杨教授的助手,研究生赵青被绊倒后,发现了埋在沙下的尸体,以为又开始玩日本鬼子复活那一套。
以为又是盗墓里出现的日本兵在沙暴袭来前,车里还响起了“莉莉·玛莲”这首歌,这种气氛很怪异,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法斯宾德拍摄的那部同名电影。
德国电影导演法斯宾德的代表作《莉莉·玛莲》 遭到沙暴冲击后,探险的四个人就发现了沙子下面的庞然大物,也就是德国U552潜水艇,史料称,1945年德国战败时,艇上官兵拒不投降,将潜艇自沉。
一幅描绘U-552潜艇驶出港口的画作
船上那个“奔跑的红色魔鬼”就是这辆潜艇的标志,是当时屡获战功辨识度最高的潜艇。
真实的潜艇,在船头两侧,都各有一个这样的造型,因为在战争中立下的宏伟战绩,这艘潜艇也被称为“深海红魔”。
接下来,四位主角在船舱里找到穿过船体坠落在沙中的陨石(是陈甘泉先看到的)。
到这里,一部探险影片的结构已经展现无疑。
而创作者们把那些有争议,或者充满神秘感的传奇故事都揉到这部影片中去了。
我们来看看,影片都在哪些地方借题发挥。
首先说回最开始的杨教授原型——彭加木,他曾是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
彭加木1964年至1980年,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取得很多不错的成果。
也就是1980年的6月17日下午,在罗布泊留下纸条说去找水的彭加木再也没有返回,至今都下落不明。
从最理性和实际的猜测来看,他被埋在沙里的可能性最大。
这是彭加木当时留下的最后一张字条影片中的重要情节就是根据这个细节改造得来的。
现实中,彭加木教授是因为考察队缺水严重,而自行决定去找水源。
而电影中是误杀了杨教授的陈甘泉模仿教授笔迹所写。
再来看看德国潜艇,杨教授和赵青在讨论船长日记时,电影把当年的比斯开湾大战的事件融入进去。
片中的杨教授认为,当年潜艇不是自沉,而是因为比斯开湾流星雨的陨石撞击而沉。
比斯开湾的战争,正是二战时盟军的空军针对德国潜艇的反攻之战,给希特勒带来重创。
当然,影片的名字叫双鱼陨石,还是彭加木教授这件事的核心影响力所致。
由此事件引发的谣言和传说(后来造谣者承认自己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的)中,就有双鱼玉佩复制人、可以穿越时空的说法,影片结合陨石,改名为双鱼陨石。
2陨石带来的是悬疑和奇幻的双重元素。
陈甘泉与教授争执陨石归属的夜晚,陈甘泉误杀了教授,将其埋葬,而转天出现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杨教授,电影不但把复制人的传说做足,为了摆脱鬼神迷信之说,就让它站在科学的角度,走了奇幻的路子。
这种见到另一个自己的故事梗(包括将自己干掉这样的设定),不得不让人想到经典悬疑电影《恐怖游轮》。
这恐怕也是很多人诟病《双鱼陨石》的地方。
既然以陨石为名,必然围绕它展开故事,牵扯四个人物不同的行动轨迹。
杨教授钟情于研究,即使看到另一个复制人(之前死了一个,触摸陨石后再造一个),他也能谈笑风生,和另一个自己解剖陨石,搞清真相。
但他们是以死亡作为代价给大家研究的结果,意味着,陨石复制出另一个人,如果其中一人不死,两人都将毙命,也就是杨教授的下场。
贪心的陈甘泉,想把陨石归为己有,为了钱,想成世界首富。
当他得知另一个自己必须死掉时,开始走上不归路,他杀掉一个又一个自己,要夺回被赵青拿走的陨石。
这时,本来爱慕赵青的陈甘泉发展到为了陨石要杀掉赵青,并以刀子挟持发小王得志相逼,成为这部影片里走向恶魔的那个人。
赵青用机关枪扫射不断复制出的陈甘泉,很有Cult影片的味道,并让我想到日本影片《水手服与机关枪》的画面。
长泽雅美版《水手服与机关枪》
无数个陈甘泉的尸体
电影《恐怖游轮》里类似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赵青需要陨石,也有自己的私心,想依靠研究陨石取得诺贝尔奖。
在这场对峙中,丧心病狂的陈甘泉被关在潜艇,随沙漠沉了下去。
这样,难题就交给了王得志。
因为触摸了陨石的赵青将迎来另一个自己。
手里拿着枪的王得志,不知道该开枪打死她们中的哪一个?
最终他没有朝任何一个赵青开枪,根据“游戏规则”,她们俩和杨教授一样,同时毙命。
3让我们回到影片开始,看看那个开枪自尽的人,他正是王得志,被发小陈甘泉盲打误撞拉进四人探险队的倒霉鬼。
一个唯一想逃走,对陨石没有私心的人,在沙漠的绝望之地,却也只能依靠陨石自救。
陨石除了可以复制一个人,还可以复制此人身上的物件。
书包里只剩下半桶水和一包干脆面,怎么办?
王得志只好和陈甘泉一样,利用陨石,不断地复制自己,让水和干脆面成倍的增长,让自己不被饿死渴死,然后杀死一个又一个自己。
所以影片开场,自尽的王得志,是在面对另一个复制出来的自己交待最后的遗言,对方提醒到,那些事他都知道,是啊,毕竟他们是同一个人。
而那些话,更像是说给观众听的。
故事的四个主角,杨教授和赵青的死法一样,但过程不同,前者是在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才知道复制的两个人如果都活着,最终会同时死亡;而赵青是在知道这个难题时,因为王得志的选择而丧生。
不断复制的陈甘泉是影片里的高潮戏;相似的是,被他拉下水的王得志也是复制了很多个自己,只是影片不再展现这样“宏大的场面”,只交待他的生命还在延续。
他还要留下来,给别人讲述这段经历。
4假如影片只是上面这些内容,可能在豆瓣的分数会跌入6分以下。
但它在探险之外,还有一个时间穿越和平行时空的元素。
也就是教授死后,陈甘泉开车的那个片段里,赵青说到的,陨石不但复制了人,也复制了一个时空。
当历尽艰辛,从沙漠返回家中的王得志,说自己只待了20天,别人却说他消失20年的时候,已经给故事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1999年去沙漠的王得志,回到现实生活中,已经是2019年了。
回到家中,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儿子以及居委会大妈、警察等人讲述以上经历的王得志,必然会被当成一个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来把王得志接走最初,影片已经交待过,王得志要作为司机去沙漠前,还怕回来晚了,耽误给自己的儿子过生日。
包括儿子王唯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王得志的话,但书包里翻出的复制了无数遍的父子合影,和那颗陨石,又是这段神奇故事最好的证明。
目前影片在豆瓣的分数是6.8,说明作为一部网络电影,它还算是及格了,本来还有望冲上7分,却因为一些比较廉价感的场景和桥段拉低了分数。
当然,网络电影成本有限,能做到目前得视觉效果还算好了,演员丁溪鹤在豆瓣上也这样强调了,表示理解。
让王得志回想往事,其实是努力想把父子的情感线找回来,只是这条线显得很弱,而没能更深地融入到主线情节中去。
好在,电影借王得志之口,表达出一些人生的荒诞感。
就像他给儿子王唯说的那样,他的人生中有各种没有准备好的时刻。
但这正是人生无常的表现,谁都有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刻。
像影片中另外三位主角,他们在去沙漠之前,又怎么会想到自己悲惨的结局?
还有40年前去罗布泊科考的彭加木,又怎会知道他将面临怎样的突发事件呢?
在王得志回到2019年现实的路上,镜头给了窗外北京一处夜晚的街景,正是离我家不远的龙湖长楹天街,那带着明亮灯光的Paradise Walk两个单词,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是啊,那些经历着传奇故事的人,也许与你看过相同的风景。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影剧推荐电影《刺杀尼克松》|英剧《问答》|电影剧集集合推荐|法国电影《阿尔德曼夫妇》|电影集中推荐|日本电影《大空港》|美国电影《莫娣》|美国电影《魅影缝匠》|美剧《大小谎言》第一季|中国电影《暴雪将至》|美国电影《三块广告牌》|中国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中国电影《村戏》|日剧《贤者之爱》|日本电影《蒲公英》|BBC版《无人生还》|韩国电影《计划男》|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电影《卡罗尔》|中国电影《山河故人》|华语电影《刺客聂隐娘》|英国电影《房客》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本电影|原著改编成的电影(4)|日本小说改编的电影(3)|关于日本艺术家的电影|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2)|日本小说改编成的电影(1)|15部悬疑电影推荐|关于日本艺术家的10部电影
额,潜水艇为什么会出现在沙漠呢,看得仔细的小伙伴会记得赵青发现的船长日志记录的内容和历史记录上是矛盾的,其实当时船长并没有选择自沉,潜艇之所以消失是因为遭受了双鱼陨石的撞击使得潜艇周遭的时空发生了变化从而穿越到了90年代的沙漠。
而历史上的记载可能来自于政客的粉饰以及大家对于和平的向往,所以对于潜艇失踪事件给了“自沉”的解释。
王得志之所以在2019年还保持着三十岁的样子是也是同理可证的,也就是说双鱼陨石周围的时空是错乱的,小队一行四个人来到沙漠中误入了潜艇周围就等于进入了一个沙尘暴包裹的时空错乱地带。
王得志从沙尘暴中走出来就等于从1999年穿越到了2019年,王得志只是经历了20天,而这个时空之外的世界却经历了20年。
而潜艇也是由于陨石的影响也从二战时期的德国穿越到了中国的罗骨坡大沙漠的。
这个片子并没有用现实中的地名,只是“罗骨坡”这个名字参照了“罗布泊”,算是向为了科考事业献身的彭加木先生的一个小小的致敬吧。
里面的地理关系也没必要和现实强作联系。
这也只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希望没有影响各位对于这个电影的想象,也许各位能有关于电影更有趣的解读。
国产网络电影资金有限,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在既有的条件下尽量做好,踏踏实实地做一个电影出来,尽量扭转网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很感谢各位对这个电影的批评和指正,也欢迎喜欢的小伙伴给予好评。
含剧透慎入对我来说检验一部电影好坏的方法是在家里观影,是否能够让我从手机上移开视线,它做到了。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小制作电影,继国产电视剧后国产电影似乎也有了新的起色。
一行四人进入沙漠开展十天勘探活动,结果发现了异象。
双鱼陨石可谓是在沙漠里检验人品的唯一标准,教授是为大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个痴人,赵青是为了名,陈甘泉是为了利,王得志是为了爱。
有人说这部电影过于老套,相似题材的电影太多,我想说爱情作为一个古老的题材经久不衰,只有优秀的电影没有老套的题材好吗?
这部电影的新意是“为了“我”能活下去,我必须死”,看过太多追求永生死的故事,这个立意其实挺另类的。
在不断被复制的情况下,你还是你吗?
这是个哲学问题,好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已经死了,别人眼里的你还活着。
特别悲哀的莫过于,王得志自杀几十次花了二十年走出沙漠,仅仅为了陪儿子过生日的誓言,走进沙漠的是那个深爱儿子的父亲,走出沙漠的还是深爱儿子的父亲,最终只得到一句“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他了”,对儿子来说父亲早就死了,即走向了“你死了,别人眼里的你也死了”的局面,二十年自杀循环往复只得到儿子怨恨的回复,后悔吗?
他最终留下了那个陨石,把最后的遗产留给现在并不需要“父亲”而是需要“钱”的中年儿子,自己终于走向死亡和解脱——他已经不需要存在了。
ps编剧作了一个简单的科幻设定,我觉得有利于避免过分烧脑和陷入自我矛盾。
再ps,这部电影评分真的过低,有些影评说着好好好,最终就给了2星真的大丈夫?
想看懂这部片子,就先要了解罗布泊(罗骨泊),彭加木(我去东边找水),以及双鱼玉佩(双鱼陨石)等背景知识。
本来对片子就无太大期许,结果惊喜连连,特别是最后父亲之所以能成功走出沙漠的桥段。
不足之处有二,其一是花费太多笔墨放在沙漠中的追追追杀杀杀,缺少对人性的探讨和科学诠释。
其二,自然是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五毛特技。
不过总体而言,看得出电影希望认真讲述好一个故事,而且并无明显逻辑bug。
国产小成本科幻能拍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继续加油!
《双鱼陨石》,一部双鱼玉佩传说版的《彗星来的那一夜》,一部难得的国产科幻悬疑电影。
剧情方面我就不剧透了,希望大家都去看看,只有我们的支持,这种国产电影才能发展壮大,悬疑迷才能不断的有大呼过瘾的作品欣赏。
影片的质量确实不咋地,先不说服化道,看完电影你会觉得的这制作水平和视频网站那些免费网络电影一模一样,可是看完你会发现这些人其实是不想让这么优秀的剧本被埋没,可是苦于没有人愿意投资他们这种“三无”团队,不过万幸的是拉了某家干脆面厂家,于是硬把这部电影拍出来了。
完全可以猜想,中国还有很多这样的优秀电影剧本苦于没人发现与支持,让那些本该大放异彩的影片夭折,现在大制作低质量的影片满地都是,所以我想呼吁大家都去支持这些优秀剧情的电影,毕竟除了画面,电影的剧情才是核心!
让资本逐渐去用心选择投资,而不是只看创作团队这种标签偷懒,现在散户炒股都还要去研究财报、行情呢,咋投资个电影就这么懒呢?
好了,去买包干脆面帮认真的人们加个餐!
为什么评分不高呢?
我觉得拍的挺好的啊,开篇由一个洗浴中心小风波引出主线故事,这就很独特。
然后剧情的铺展也很自然不落俗套,张弛有度。
我觉得挺好看的。
设定也蛮新颖的,很有去沙漠中历险的真是代入感。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会愿意杀死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复制人,但又不得不杀。
而且必须一见面就要毫不留情的来生与死的搏斗,太残酷了。
PS:最后那里,我原以为王大志是复制出自己,然后靠吃自己的肉走出的沙漠。。
心里一阵惊悚……后来画风一变才知道是吃复制的干脆面(有点哭笑不得)抱歉是我想的太多了,这电影不是天劫余生,也不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加上一点小小细节BUG的地方。
精神病院通知王维他爸死了。
居然是微信语聊。
这么大的事好歹你打个电话啊,居然发微信语聊……
实在是不知道……咋说,为了过审也蛮拼,但是这确定?是?天涯传的那个?神乎其神的罗布泊双鱼玉佩?给男一王得志演技一颗星,一人分饰两角我差点没看出来!
还可以 父亲为了回到儿子身边 强大的执念 回到现实后 儿子并不需要自己 回到沙漠 自杀 好感伤
把一个原本恐怖的故事拍的如此科学和喜剧,竟然还可以一看
鼓励半星
复制互杀自我类似的悬疑片太多了,拍的完全没新意拼凑感十足。这都能有6.8分,可想而知国产电影,尤其是网络电影现在是有多烂,烂到观众太包容了。
故事还不错,大陆片没特效。
我中二的时候也很喜欢看这些东西。
还需再打磨打磨
网大要都是这个脑洞,也不至于被淘汰的这么快
其实剧情还可以,如果是看过天涯的帖子,或者了解过一些这种都市传说看起来会更带感。
根本不符合守恒定律···编故事起码还是要按基本法来编
剧情我是服气的
剧本扎实,哪怕只是不了解一些背景也能看的很愉快,虽然网大处处都透露着:穷。但是它告诉我们,电影的本质还是如何讲一个好的故事。
创意很好玩
全是梗,各种梗... ...罗布泊,双鱼玉佩,彭家木,2001太空漫游,莉莉马莲,U517,飞碟领航员,苟利国家...另外那个杨教授的南京话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五毛钱成本的网大,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好看,但结尾意外地不错,立意上甚至有那么一点升华的味道。和“双鱼陨石”的功能一样,剧本象个大杂烩,不知道Copy了多少部人气电影的人气梗,但不得不说,看得出当下我国这种Copy的技能猛上了两个台阶,虽然是趸来的珠子串的串儿,但串得比较像样儿,早晚混同卡地亚。
原来你是走了二十年才走出来啊,不老是因为一直在复制。
作为网大还不错的,适合在家里电视看。想做研究的教授,想发财的小老板,想扬名立万的女研究员,想回家给儿子过生日的下岗职工王得志。四个人里只有王得志走出了沙漠,可失去的时间再也回不来,父子亲情,缺席了就不再有机会。王得志这个角色带点幽默,王唯则带点迟钝感,都被生活捶打出来的气质,捶出来效果因人而异。就说谁写小人物这么接地气呢,原来是蛇从革写的本子。
网大里面,算不错了,终于有个像样的故事
整个叙事结构是失衡的。前面一个多小时是非常不新鲜的都市传说——然后20分钟塞入了一大堆的科幻老梗,虽然是俗套的老梗,不过表现得还可以,亲情的地方甚至还有点值得夸奖的;但因为过于集中,每个又都很浅,而且还没消化掉一个就又冒出来一个——最后的几分钟,纯粹无脑地装逼,看得人满头黑线,什么鬼啊,如果没有这个结尾,虽然前面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可能都会打四星,但这个结尾,真的忍不住再骂一句,到底什么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