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片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给一部影片打两星,现在我终于知道了。
就是发现一部影片在口碑榜里,于是找来看,发现根本看不下去,可是又不好意思打一星显得自己好像没水平没深度但是如果完全不发表看法当没发生看片这回事又会觉得自己浪费了这个时间和精力费了这么些脑子考虑这些更加跟傻比似的,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两星。
ps,女主乏味的脸像一潭深深的沼泽将三位本来能撑住的男主拽了下去,缓缓地。。。
缓缓地。。。
仿佛能看到那死亡的痕迹。。。
又ps,这片居然是十八禁。
是我幻视了还是刚好看了阉割版还是韩国影业集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看过洪尚秀电影的人应该知道,烧酒,话唠和打炮是他的三板斧,只是近两年打炮这一项明显有退位的意思,全然没了当年《生活的发现》时的生猛劲儿,想想还是有些可惜,毕竟走下床的文艺渣男在猥琐度上明显力度减半。
除了越来越小清新外,洪尚秀最近的片子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在异国》里的伊莎贝尔•于佩尔,《惠媛》里的郑恩彩,到《我们善熙》里的郑有美,看来导演是把男性剖析了个通透后又要拿女性开刀了,这样也好,至少能让审美疲劳的影迷换个角度看他这出永不散场的戏。
算一算离《惠媛》上映也就半年多,洪尚秀就推出了这部《我们善熙》,拍片速度之快让他这一小撮影迷应接不暇。
按理来说心水导演出新片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然而对于洪尚秀这样一招鲜吃遍天的导演来说,步子迈得太快相应的惊喜度就会打折,你不能指望着影迷在一成不变的小酒馆吹水战里看出太多花样。
所以当看到游走于男人之间的善熙时,你很难不想到那个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甚至她们连大衣都是相同的,只是导演在后者身上设置了更多细节,这让善熙看上去更像是惠媛的精简版。
跟洪尚秀之前那些大玩结构的影片相比,《我们善熙》则要显得工整许多,既没有《处女心经》里的多角度叙事,也没有《剧场前》里的戏中戏嵌套,甚至连《惠媛》里的白日梦都懒得做了,有的只剩下角色间一次次的不期而遇。
虽然观众看着简单明了,但也少了些惊喜。
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依然没变,意图剖析两性关系的同时直指人性弱点,一女“逗”三男的设计也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
在对文艺男的揶揄上洪尚秀也是不遗余力,三个男性角色清一色学电影出身,而且全然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做派。
当然,导演对待女性也丝毫没有手软,善熙处理男女关系时的游刃有余正是导演对此类女性的讽刺。
片子的摄影还是固定机位长镜头加洪式推拉镜,前者虽然不花哨,但拍吃饭戏很好用,能让影迷更关注演员的对话,至于那些突如其来的zoom in和zoom out则已然成为了导演的特色,有的时候可能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变焦,有的时候只是导演的习惯而已,不必琢磨出深意。
在片中长椅,酒馆和昌庆宫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场地,甚至还会重复使用,像善熙和教授两次谈论推荐信都是在长椅上发生的,而阿里郎餐馆的特写也是出现了两次。
在细节的设计上洪尚秀也很喜欢追求这种刻意的“巧合”,饭桌上不变的炸鸡和餐馆放的同一首歌曲就像冥冥中的一种暗示,原来三个男人口中的那个“她”竟是一人。
这种荒谬感也在影片最后达到高潮,导演的聪明之处是没有让善熙当场撞见三人,而是让她成了男人口中的谈资,那些用在善熙身上惊人一致的形容词就像是空洞的标签,生生地掩盖了这个人物,而且善熙的逃跑也比较符合这个人物爱玩失踪的性格,其实不撞破有不撞破的好处,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失为一种更高阶的嘲讽。
作为片中绝对主角的善熙,她的身上固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的迷茫,因为不满意现状而要出国留学,看似目标明确实则缺乏信心。
她从内心里渴望被认同,听到教授对自己的评价后还会问这是不是真实的自己,借用片子里男同学对善熙的评价“你真是我见过的最单纯的丫头”。
聪明,文艺,内向,勇敢,可爱,古怪,这些词通通是男人们为善熙定的注脚,她能杳无音讯一两年然后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她也能因为一个玩笑而让对方道歉,她甚至能喝完酒后主动拉男人的手,或许前面那些形容词都是对的,可善熙对自己始终还是一无所知。
简单且清晰的轮舞结构,每当音乐响起时,预示着轮舞进入下一段。
两两登场的节奏。
善熙站在圈中央,发起邀请,她拉起男人的手走入阴影。
男人呆在阴影里,她再去跳下一支曲。
善熙分别对A、B、C男转一圈,ABC男之间再转小圈儿。
善熙试图在男人中寻找自我,貌似她要醉,可醉的不是她。
她把关系点燃了,烧着看着,仅此而已。
况且她的魅力来自于她从根本上不CARE任何人, 男人ABC,浅尝辄止。
善熙的赋格是重复和试探,她称得上真正的导演,控制节奏,收放自如,这就是音乐。
最有意思的是阿里郎饭店的女人,点个炸鸡,放上音乐,通晓事态。
对于消失的善熙,一男人说她内向,另一说她聪明,再说有艺术感。
善熙的意义在于消失。
越久越醇。
三男人齐步走在公园里,仿似传统故事的三兄弟。
洪尚秀延续了”惠媛“,这次不仅有倦怠的秋日,倦怠的醉酒。
这次的音乐和舞更平衡和恰当。
惠媛曾经做了个梦,而善熙醒着也似梦,消失了的”我们的善熙“,却更好比三个男人的梦中人。
温柔有梦痕。
她很久没来学校了。
她现身学校,想找教授给她写留学申请推荐信。
一位男同学碰到她,告诉她教授不在学校,出差了。
转头她就在校园里碰到教授。
她把自己诉求告诉教授。
教授答应了。
她又碰到那个男同学,质问他为何骗她。
他笑说跟她闹着玩的。
她火大,怒骂了他一通,转身去了一个咖啡馆,坐在二楼靠窗位子。
她看到学长,也是她前男友,在楼下现身。
她一时兴起,喊了他。
他抬头看到她。
他们坐在一起聊天。
寒暄之后,学长说还爱着她,想跟她继续交往。
她听了烦躁。
学长拍了部影片直接把二人恋情搬上荧幕。
对此她有些介意。
她无意跟他恢复关系。
酒喝不下去时,她起身走掉。
他心里烦躁,跑到某栋楼下,喊大哥你在吗?
住在楼上的男人刚刚起床,听到窗外喊声很不耐烦。
他不想见到他。
但偏偏他想约他喝酒。
他说你要不去阿里郎酒吧等我一下,我先忙点事。
他什么事也没忙,只是拖延时间。
三个小时后,他才去酒吧。
老板娘是他朋友。
三人坐在一起聊天。
烦人精跟他诉说自己复杂心情,说前女友又来学校约他见面。
但他琢磨不透她心思,心里烦。
他说,也许人家不是约你,只是碰到了你。
他告诉他,女人比男人现实,男人是见谁都喜欢,要学会了解自己。
他说了一通不中听的人生哲理。
惹得烦人精不高兴。
他不是为了来听这些的。
二人不欢而散。
她拿到教授推荐信了。
展开来读,评语写得冷淡,优缺点各说一半。
她打电话问教授为何这么写。
约在咖啡馆见面,教授说这样写显得真实,美国人更能接受。
她不服,问教授为何认为她有这些缺点。
教授终于说,因为你冷漠。
你本来是我最欣赏的学生。
这么久了,也不联系一次。
借着酒兴,二人达成新共识。
教授想要呵护她。
她也想要得到呵护。
从酒吧出来后她还主动亲了教授。
教授后来给她写了篇缀满肉麻赞美词汇的新推荐信。
教授也来到某栋楼下,喊老弟你在吗?
楼上男人见到窗外教授,表现出热情。
二人约在咖啡馆聊天。
教授好奇他为何离家出走,跑到这栋楼里隐居。
他说,心里烦。
教授对他充满赞叹,羡慕他活得自由,洒脱。
随后告诉他,自己最近对一位女人动心了。
是位年轻女子,聪明,有点内向,有点疯狂,但正合他心意。
他显然下决心要展开一场婚外恋情。
忍不住对好哥们诉说心事。
但又不愿意告诉哥们她是谁。
他走在街上,有人喊他。
是善熙。
他很熟的一位学电影的女学生。
善熙说想跟他喝一杯。
他们一起去了阿里郎酒吧。
老板娘这回没有陪坐在一起,去帮他们弄炸鸡下酒。
善熙提到纠缠她的烦人前男友,以及想跟她搞不伦恋情的教授。
借善熙之口我们才知他是位导演。
他是善熙的知心倾听者。
善熙对他显出最大的热情。
喝多了后,跟他脸贴着脸。
还差点就要跟他上床了,最后还是克制住,没跟他上楼。
他谦谦君子风度地与她作别。
电影至此显示了精巧的喜剧结构。
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像一种打弹球运动。
男同学惹到善熙,她到咖啡馆独坐,碰到前男友在楼下,喊了声,前男友重燃旧情后又得不到她,找导演大哥诉说心事,导演的话不中听惹毛了他。
教授通过给善熙写推荐信一事,得到了善熙的亲近。
高兴得找导演老弟诉说心中恋情。
导演与善熙见上面后,我们才知,导演不仅仅是认识善熙,三个男人中,他跟善熙走得最近。
谁在盲目多情,谁是深藏不露王者,高下立见。
这番结构如此简洁而巧妙,通过三场二人对话,悬念一点点揭密,奇妙关系被逐步展示。
最后来了场高潮收尾戏。
这场戏内也充满结构巧思。
先是善熙走在公园里,接到前男友电话,猜出她在逛哪座公园,说想来见她,被她拒绝,她说跟别人在一起。
看起来像撒谎。
然后是教授站在树下接到导演电话。
导演说想找他喝酒。
显然善熙也搅动了他心思。
但教授支支吾吾说今天忙,喝不了酒抱歉。
挂完电话后,善熙走了过来。
原来是他们二人在一起逛公园,各自打了个电话。
这个分开打电话(电话那头关联起另两个男人)然后合在一起的结构充满耍逗观众的狡猾。
但也合理。
善熙走开了,她去上趟卫生间。
于是电影中最戏剧性时刻到来。
教授独自站在湖边,居画面中央。
这时,导演从左侧入画了。
他约酒未成,来公园闲逛,巧遇教授。
紧接着善熙前男友从右侧入画,三人站到了一起。
教授感到惊诧。
前男友说她是跟善熙约好来这里见面的(显然他在撒谎)。
史无前例紧张尴尬时刻,就是此刻。
教授不断张望卫生间方向,害怕善熙走了出来。
无论对谁,他都不愿意承认他在跟善熙约会。
善熙并没立刻从卫生间走出来。
教授说他要上趟卫生间。
他有老狐狸的沉着。
另两人说他们也上一趟。
三人一起走进男卫生间。
善熙从女卫生间走出来,没见到教授。
他收到一条手机信息。
是教授发来的,说她前男友和导演都跑过来了。
他让她先走。
她赶紧离开了公园。
这里避开了三男一女撞个正着的无敌尴尬时刻。
这种尴尬洪常秀在他2009年短片《叠叠山中》玩过一次了,他不想再重复。
这种处理很聪明,显示了故事的延续。
也显示了表面关系之下隐藏着的人间真相的延展。
电影以三个男人逛至宫殿大门前的远景镜头作结。
三人都认识善熙,都夸起善熙是个好女孩。
心灵美,聪明,善良,有点内向,有点疯狂。
言辞都与他们的情欲无涉。
这种夸耀之词,充满了表面化色彩。
同样的词汇在三人口中轮番重复。
让人想到,语词既是他们与世界相连接的工具,也阻隔了生活的真相。
从2009年短片《叠叠山中》起,洪常秀已把校园师生恋作为一种观察和讽刺对象了。
此后多部作品充斥着师生恋描写。
到这部作品,算是对师生恋话题进行了一次高度凝练的戏剧化总结。
学长,导演,教授,和一个女学生,构成了校园风情速写画。
简洁、凝练又戏谑得如同他这一阶段喜在电影开头使用的手绘厂标图案,四个玩球小朋友,玩得正酣。
这也是一部简单、澄明的电影,毫无令人费解之处,一部让人几何式观看情欲喜剧的游戏之作。
精简讽刺如莫泊桑小说。
这是2013年他拍的第二部电影,前一部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
这是他从影生涯的第15部长片。
241202
1.善熙是一面镜子,不动声色地轻易照出三个男人心底的涟漪和淤泥。
她在崔教授的推荐信中,以及最后一幕三个男人的对话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善良、单纯和聪明。
这些都是去肉欲化的、精神指向的、充满躲闪的形容词。
但同时,这三个男人在单独面对善熙的时候,他们所说的最真切的评语是“漂亮”。
这才是三个男人被突然出现的善熙搅成漩涡的最根本原因。
2.崔教授的人物设定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内心蠢蠢欲动却又道貌岸然的中年男人。
他的白色西裤和一丝不苟的分头既是人物的标签又是对这个身份最恰如其分的反讽。
对于善熙来说,他的身份是最实际的那种需要。
一封推荐信。
但善熙需要的是崔教授的“身份”,却不是“身体”。
但她的出现却搅动了崔教授肉身的欲望,他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开始有那种搅拌着不知所措的愉悦感和憧憬。
3.善熙的前男友是个可怜巴巴的角色。
看似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但实际上内心脆弱不堪。
善熙的出现让他看似坚固的一切瞬间崩解。
4.载学似乎是崔教授的反面,那种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物。
生活在混沌之中。
因为经历和年纪,他被善熙的前男友当做倾诉的对象,他也给出看似充满道理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解决方案。
而当他自己与善熙面对面的时候,他所做出的举动却是三个男人中走得最远的那一个。
而善熙与他的关系似乎最接近肉欲。
在善熙这一方,崔教授是现实需要,前男友是青春记忆,而载学与自己的关系似乎更加单纯。
5.影片最初出现的善熙的学长和后来载学家附近小酒馆中的女老板其实是更值得玩味的角色。
前者与善熙从玩笑开场以口角结束,看似不睦的关系,与后面三个男人的境遇相比,那似乎才是更加合适的相处方式。
而女老板的身份暧昧而游移,她像个脑子空空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又像与载学有着暧昧关系的角色,但同时又显得与发生在身旁的一切疏离。
相比于卷在一团迷雾中的三男一女,她似乎是个隐藏的旁观视角。
显露了一点点曾经沧海的味道。
6.在洪尚秀的镜头中,男人的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
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但又无法不败露。
他们的形象可爱、真实,同时也可怜与猥琐。
而女性角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可以被轻易谅解。
7.最后一幕中,善熙的突然离开就如同开场之初这个女孩的突然降临一样。
她犹如神迹,出现然后消失。
让枯干的生活变得潮湿,但那三个男人似乎看着水迹慢慢变干,开始怀疑她是否来过。
善熙最后的离场,如同梦醒的瞬间,让三个男人恍惚间回到现实,尴尬、无措、别扭却又不知道为何。
8.洪尚秀似乎越来越喜欢那种切分明确、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那样的音乐中总会透露出一种装模作样的感觉,拿腔作调的声音中渗透着无法言说的幽默感。
9.这个导演举重若轻的本事愈发纯熟了。
这是个充满谎言和无奈的世界,洪尚秀看得很明白,只不过他不想沉重的表达,用看似轻快的、去戏剧化的方式写出了生活的真相。
有时候淡然才真正残酷。
(文/杨时旸)
2015年就看过的电影因为昨晚的喝多突然被想起……在《熔炉》之后因为郑有美而看到了这一部,从此入坑了这种喝着酒聊着天吃着炸鸡就演完了的仿佛深夜在大排档一样的电影,贾木许的那部《帕特森》给我的也是类似感觉,开公交写诗吃老婆做的饭听老婆讲一些新奇的想法和事遛狗喝口小酒睡觉,可以说简直就是梦想中的平静日子了……《帕特森》总体还是平平淡淡的,然而《我们善熙》却在一幕一幕的结尾给观影者一棒接着一棒的打击,看到有一个短评说的实在太对了,“男性普遍倾向于认为漂亮的女性更善良”,所以我看完后虽然主观感觉的确是这样,但还是自欺欺人地不愿意去相信那么看上去漂亮的善熙其实带有着绿茶属性……就像分手到现在近140天,我依然不愿意去相信身边朋友们说的那样,和前女友的分手并不单单只是自己的问题,双方之间都有着并不良好的沟通问题,但是自己从见到她第一面开始就死死的认定了她的形象一定是完美的,即使在交往的后期自己已经感觉到她那边的情况不太妙大概并不仅仅是考学压力所带来的心情不好这样的原因,每天单方面发过去的清晨及晚间问候,不再会收到回复的日常信息,不愿意再有更多的见面,每周一次见面后的分别拥抱变得越发行色匆匆……可自己却一直在告诫着自己她肯定是因为处在考研这个特殊时期所以情绪才会不太稳定,并通过翻看回想之前的甜蜜日子和写一些以为会得到什么回应的自认为的情话来验证这段感情依旧保持着美好,从而寻求自己心中的慰籍,过着自己不愿承认的自欺欺人的日子,直到现在每一次再看见她,也不愿相信她对我已经没有了什么感觉以及“世界上最廉价的就是男人无所作为的温柔”……可事实就是这样,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自己所做的那些其实一直心里也都有个声音在嘲讽着自己,“说白了,你这就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等到某一天人家意识到了,你在人家面前彻底败露了,那一切将再也无法挽回了……”如此回想,之前单身时的无能是对自己而言的,并不存在欺人,等到开始追求,自欺与欺人就再没有停止过……一切的一切说到底,无不该归咎于作为男方自己自身没有丝毫可以让人家女生感到安心的底气,尤其是自己也明白对方远比自己优秀的多,或许人家早已意识到后又不好去直白地点破,而自己早已意识到其实自己并配不上人家,心里却还一直不肯放下人家一直自欺……想要做到放下很难,但也该让自己明白了,自己究竟有没有那个资格当时去追求人家、现在还放不下人家……起码现在,自己还不够格……革命从未成功,同志急需努力……认清自己,认清现实……
「導演」、「電影學院學生」、「燒酒」、「海邊」或是「山上」都是洪尚秀的關鍵詞,他並不是一個令人一見鍾情的導演,但他的電影如同醇酒一樣,第一次喝或者會覺得不外如是,或是無味。
愈看就愈發現,最簡單的電影也可以變得有趣。
一個好的導演只要找對了方向,就一直會有支持的人,順著方向拍下去。
《我們的善熙》也離不開這種手法,結構與層次分明,有幽默感,某些情節更令人想起早幾年的《玉熙的映畫》。
今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先後上映了兩套洪尚秀的作品,往年的電影節一直都有他的作品,例如是《他來的那一天》(The day He arrives)、《玉熙的映畫》、而今年年頭的影展更有兩部,分別是《在異國》(他鄉的女人)與《白日夢女兒》(惠媛)。
這次亞洲電影節選映善熙的確是有點喜出望外,皆因《我們善熙》在九月中才在韓國上映,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幸在影展看到。
《我們的善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或許男性觀眾看法會與女人觀眾有所分別。
圍繞在善熙身邊的有三個男人,一個替她寫推薦信的教授、一個是她的老師、另一個是她的同學與前度戀人。
在男人眼中,善熙是聰明、有藝術感、有時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認為她是勇敢的女子。
外表與內裡實在是兩碼子的事情。
或者在女孩子眼中看善熙是糖衣毒藥,她是逃避、集郵、楚楚可憐的樣子,還有她的飄忽。
影片最主要是講述善熙為了出國留學而回校找教授拿推薦信,在此之前她失踪了一年。
起初在教授眼中善熙是個不善交際、保守、沉默寡言的人,漸漸地透過與她的交談之中,忽然「愛上了」她。
師生戀的這一段與《玉熙的映畫》與《白日夢女兒》都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愛上了老師。
在小酒館裡,二人喝著酒,撫慰寂寞的心。
洪尚秀所寫的出軌的故事寫得像紀實一樣,電影通過許多的對話來表達,彼此的交流與認識。
彼此喝著很多酒,幾乎是無酒不歡。
體現了酒不醉,人自醉。
美人在前,老師也變得春心蕩漾。
善熙與《白日夢女兒》裡的惠緩也有相似之處,就是她們的大衣是一模一樣的,不知道洪導是想延續還是有別的意思,這方面要猜猜。
在這部片特別的是透過一首歌貫穿著幾個男人,結尾更加是出乎意料的。
洪尚秀的電影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分段,而《我們的善熙》把三個分段緊扣在一起,結構的鋪陳相當有驚喜。
先是遇上了前度戀人,彼此的爭拗。
然後是教授的一段情、對彼此有好感、對教授的推薦書有意見,要爭取更好的。
再後來是電影學院的老師,老師其貌不揚,但他分別知道上司(教授)與學生(善熙的前度戀人)都對一女子有意思。
誰知道這一女子竟然是同一人,更諷刺的是連自己也對她有好感。
關係變得似是擬非,又變得撲朔迷離,善熙的愛,到底是屬於誰的,真是天曉得。
在這部電影裡那種交錯的關係,拍得層次分明。
一個四角戀的故事也沒有變得世俗化,不就是喝咖啡、不就是喝酒、吃炸雞。
電影拍得生活化,對愛情的滋長也是從對話開始,主觀的、單一的,或者是大家都寂寞要找個人陪,他們付出的愛都是事與願違的。
三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帶出的不止是愛情的付出,還有是三個男人之間的從屬關係,他們都如此的相似,他們都是單純的。
像是形成一道屏障,要保護這個小女生。
善熙,其實是男人們的善熙,他們都美化了愛情的幻想,但其實什麼都得不到,得益的是善熙,沒有損失。
現實中,也有如「善熙」這種人,廣東話來說叫做「收觀音兵」,有美貌但未必有智慧的,總會有很多男生主動纏繞。
善熙,或者可以被解讀為「新一代的集郵女」,她擁有最多的愛,但偏偏她未必全部都愛,總帶給男人無限的幻想。
其實最終也只是貪戀美色,又或者應驗了男人與女人是來至不同的星球?
剛巧,善熙與《玉熙的映畫》也有種偶然性,洗手間的鏡頭,洗手間猶如一道虎度門。
還有善熙與玉熙之間的緊密度,從玉熙的三角關係演變性四角關係。
還有是兩位主角依然是李善均與鄭有美,兩者似乎有點關係。
至於是什麼關係,留給觀眾猜想。
(P.S 個人喜好:還是喜歡《白日夢女兒》的惠媛(鄭恩彩飾),長髮飄飄,又騙酒喝、又迷茫,漂亮。
)文/Dorothy
场景平淡,细节丰富,感情细腻,看着还有点感同身受。
是我容易代入。
善熙要推荐信受挫善熙最开始只是想要一封推荐信,可遭教授故意敷衍,并被暗示。
然后为了推荐信请教授吃饭,一边出卖感情,一边想保全自己。
教授告白
善熙主动抱住教授
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干嘛了在中间郁闷的情况下遇见前男友,真正算是交往过的人。
刚开始冷淡疏离,几杯马尿下肚就开始剖心挖肝,不停示爱,并埋怨之前分开的原因,善熙说,她也很辛苦,也有自己的事情。
但在这些人眼里,她是一个漂亮迷人的女人,从来不能真的被理解,不能兼职同志,她的不被理解的部分在他们看来更迷人了。
“我奇怪吗?
”“你漂亮,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人。
”在教授那里喝酒之后,她找到已婚导演,在她看来是前辈,她自己喜欢的人,一场炸鸡烧酒下来,醉意朦胧,差点,就睡了,但她还没有那么醉,才发现其实这些人自私起来都差不多。
善熙和导演前辈最后她约前男友在昌庆宫见面,我觉得是想告别吧。
她要接着走自己的路了。
这时候戏剧性地遇见教授,去洗手间的功夫大家都见面了,那么后会有期吧。
没有背景的人在遭遇不平时能怎么做呢?
她仅有的被看中的是作为异性的漂亮,在这些人眼里比才华亮眼多了,她想走下去,大家各自打算,没有对错。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善熙每次的出现都是以醉酒的形式,她面对着不同的男人,却听到他们大同小异的赞美:你聪明、勇敢、坦诚、有艺术感,是个漂亮的女生。
可是,这显然不是善熙想要的答案。
对此,她回以的是:我不要和男人约会,我只想弄清自己到底是谁。
而转过身来,却以醉酒的姿态和不同的男人上演相似的暧昧。
她的言行显然是不一致的,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她说这些时的真诚。
无疑,善熙是个复杂的女生,从开始至结束,她都没有以明确的立场属于过任何人,就像她总喜欢失踪一样,她的存在也始终包裹着一层迷雾。
影片在探讨挖掘自身的问题时,有着种种的力不从心和怅然若失,因为你到最后知道的只是自己的局限,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善熙是一个象征,一个努力逃离着,想要认清自己的人的象征,和其他逃离者一样,她的行为不具备任何确定的意义,我们只能在她所认识的人的讲述中拼凑她的面貌。
她只在描述中存在,而无法具体现形,这样的神秘感越是吸引着身边的异性。
所以,很有意思的,最后出现了三个与之暧昧的男性谈论她的场面。
其实,他们了解的始终是善熙的同一面,至于存在于向他们展现之外的善熙,他们都无缘窥探。
至于善熙真正是怎样,或者最终她将为自己找到什么样的定位?
一切就只有等到最后了。
PS:音乐很赞,心情很轻松,虽然在讨论一个很哲学性的困境,但是放开和释然的心境一览无余。
无论还要经历怎样的挣扎,管他呢,日子还是得照过,就这么喝喝酒,半醒半醉地困惑着吧……
洪尚秀的独立电影,看得不多。
第一部是《惠媛》,别名《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
推镜和配乐的别具一格,深感突兀,却也着迷得紧。
这一部《善熙》,怎么看都是《惠媛 2.0》,甚至连两个女主角都穿着同款大衣,索性就叫《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好了。
在洪尚秀的这两部电影里,男性角色都是在生活中不上不下、抑或郁郁不得志的样子,自私,甚至猥琐。
而女性角色,却漂亮、善良、坚强、宽容。
导演还借角色之口说出“男人看见什么女人都喜欢,可女人不一样。
女人比男人好几百倍。
”这样的话。
如此揶揄女性,真让人不适应。
好在《善熙》里推镜和配乐的使用,三段式小品的反复出现,尴尬得让我笑了出来。
第一次,善熙独自在餐厅,只想点杯啤酒,却被店员告知本店必须点炸鸡。
满肚子不高兴的善熙从窗口望见久未联系的前男友,直接把他叫了上来。
没喝几口,前男友就借着酒劲说出“我很想你;我处女剧本都是以我们的故事为原型”的傻话。
善熙问,真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便甩手而去,留他一人徒生伤悲。
第二次,善熙请教授喝酒,请他在推荐信里对自己的评价写好一点。
天真纯洁、尤其是不吝于表达崇拜的女学生,往往是很多大学男教师的中年春梦。
几个回合之后,教授真就有了中年心动的感觉:“她有点内向,但很有眼光,也很聪明。
虽然有时候像个神经病,可是很好。
而且她很勇敢。
”善熙理所应当地得到了一份充满溢美之词的推荐信。
第三次,善熙偶遇学长,二人随即转去餐厅喝酒。
年轻女孩陪中年男人,酒过半巡,微醉。
男人开始口吐莲花,女孩勇敢接住话茬。
“见到你真高兴啊!
”“我也很高兴。
” “就算是有些辛苦,只要不卑鄙就行了”。
她在酒桌上主动托起他的脸,她在马路上主动搂住他的身体,却也是她在他家楼下主动拒绝他的要求。
在每一段故事渐入佳境的时候,背景音乐强势进入,欢乐的调调催着他们谢幕。
仿佛在说,我们善熙玩腻了啦,你们还赖在这里干嘛。
善熙真是聪明。
她最聪明的地方恰恰在于她并未意识到、更未刻意利用自己的聪明。
她活得纯,活得真,甚至活得傻。
想要什么就说,不想要就一把推开。
来去自由。
但是,她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我想并没有。
她没有长远规划,她一直不断强调“如果我再挖深点,我就能知道我是谁”。
她的所作所为,更多地是出于漂亮姑娘的求生本能。
何况,三个男人对善熙的评价竟然惊人的相似:内向、有眼光、聪明、勇敢、天真、古怪。
你说,这是男人们在骗善熙,还是男人们被善熙骗了?
故事的最后,三人为了见到善熙,在昌庆宫尴尬地相遇。
三人甚至同去如厕,这一幕,尴尬极了,却也妙极了。
善熙悄悄离开,三人在秋色中愉快地同游了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说善熙会不会又像之前那样潜水不理我们了呢”。
一厢情愿的无力感呼之欲出。
然后镜头拉开,人景合一。
镜头感真是很要命的东西。
常常在对话的中间,镜头突然拉进,强烈的入侵感,对话双方仿佛被迫卸下防备,瞬间体无完肤,嘴角和眼尾的每一次抽动都被看得一清二楚。
然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这一次,男女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来回拉扯,和变焦镜头的推拉统一了起来。
艰涩、生硬、尴尬、好笑。
善熙总是在酒桌上说话。
而我总会先问一句:“你先告诉我,你没喝酒吧?
”
导演拍出这么一部不知所谓的片子也很困难啊!
玉熙的映畫到映畫內的善熙,尋找失落的時光。放棄了調度的概念,強調了「語言」的意義,無論是變或者不變,人生哪有這麼容易
洪尚秀已然成为了拍小品的大师,他在这条轻盈,剔透,温暖而富有趣味的路上一直一直走。这一次我还是看到了近景远景,镜头的不断拉伸,以及男女们的喋喋不休。幽默感和偶然性再度加深了,那种温暖轻盈的情怀不变。只是单一性和重复性不得不说是个问题,何时是个头呢?
这是讲一个绿茶的故事嘛
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
开头钢琴曲挺好听
男男男女的躲闪游戏
“这么说,杜新颖又有新情人了?”沉默片刻后,李江波淡淡地笑了。
好赞的结尾!
神经大条的人就别看了,太费劲,太假模假式
敢不敢再生活點.臺詞有演員有.但是爲什麽一直想睡覺呢><.Btw拉鏡頭的方式非常不喜歡.
一星半,因为结尾聚首戏收的太烂,就不入了。优点很明确: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多余的叙事手法,杜绝了反复出错的可能;有一点戏剧性,令到故事不是那么无聊;大家不是那么急着上床,保留了一些想象可以呼吸的空间;最后就是人物形象不再自我解构,杜绝了反讽复归导致的无意义化。
少了推拉镜头,多了唯美配乐。风格淡雅,纤细隽永,文艺清新中不乏对时下男女恋爱心境的捕捉。
颇具风格的文艺小品
三个男人和一个菇凉的故事。洪老湿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极简主义者,仍然喜爱刻画小人物的情感。一场一镜,到位。通过这部电影我才觉出韩国人对炸鸡是多么的情有独钟啊,no chicken,no talking。3星半啦~
不能更多星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又一部數位低成本製作的類電視電影,畫面質感和場景鏡頭運用和上一部沒多少差別,主要是敘事改成四個角色的交錯並從中產生趣味,核心的女主角善熙沒有如上一部海媛那般有玩味的空間。
善熙是杯酒也是面镜子
看得最开心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