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主旋律的电影《天上的菊美》,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做作的表演,也没有大红大紫的明星,只有真实和淳朴以记实的手法记录了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生。
菊美多吉先后在道孚县最偏远的扎拖乡、龙灯乡、瓦日乡工作,为了藏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扎根基层11年,2012年5月因病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年仅33岁。
电影里他是那个憨直的藏族小伙子,黑黑的脸庞永远充满朝气,骑着摩托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为了村民的各种琐事奔波不停,为了村里修路一次又一次地做工作,终于劝服了迷信的大叔。
为了说服游牧的老乡修建新房一次次奔波在草原,终于感动了固执的老阿爸。
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却一心惦记着为乡亲们要来好的土豆种子。
他正直善良,热情似火,第一次见面就表白的傻小伙却没时间陪伴在妻子的身边,没有时间陪伴在家人的身边。
看着电影上的一幕幕画面我们深深为之感动,伟大不止是英雄式的保家卫国,还有默默地付出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
菊美多吉,他是雪域高原上一只永恒的雄鹰,带领着藏区人民不断激发信心、不断努力、创建了藏区人民的幸福家园,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高贵的灵魂——《天上的菊美》观后感上个星期看了影片《天上的菊美》, 《天上的菊美》讲述了一位藏区基层工作人员,毕业后扎根高原,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最后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
电影的原型是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
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不能长时间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
但他为了乡亲,为了高原的未来,长期带病工作,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
2012年5月18日,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菊美多吉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2012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追授菊美多吉同志为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和其他片子不一样,电影中没有刻意制造催人泪下的故事,没有做作的台词与空洞的口号,有的只是真实的一件件小事:工作,学习,家人,生活,爱情……让我们看到一个血肉丰满的菊美。
电影中,藏区的风景很美,蓝净的填,皑皑的雪山,无边的高原牧场,雪白的哈达……然而那只是看上去很美,主人公工作的地点,海拔大多在四千米以上,生存环境恶劣。
高原,让人距离太阳了近了,但距离死亡也近了。
片名打出来后,《天上的菊美》的英文名是A Noble Spirit,意为高贵的灵魂,菊美的人生完全无愧于这样的颂扬。
大学毕业后,菊美就到藏区当了一名基层干部。
基层干部的事情细而杂,在小学当老师,在山区修路修桥,参加农村电网改造,与此同时还惦记着王大爷家的土豆被水冲走了,李大爷的孙女上学缺少一本字典。
菊美的工作笔记记录着他的工作,完成一项工作便会把那一页笔记撕掉。
一页页的撕碎的笔记,飘荡在高原,也见证着菊美多彩炫烂的人生。
有次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美国很辽阔,辽阔感远比中国大。
因为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比美国大,但相当一部分都是不适宜人生存的山区,高原。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地方生存困难就放弃这些地方,就不想办法改变当地人的生活。
菊美这样的干部,是国家政策最基本的执行者,在缺乏让资本垂涎的矿产、能源,缺乏慈善的地方,菊美们是当地发展的唯一希望。
而他们工作的困难,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恶劣的环境和人们的愚昧,都给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乡里要修路,却被当地的农民挡住。
人人都渴望路,可人人都不愿意路从自己的田里经过。
政府希望能够结束牧民千百年来风餐露宿的生活,为他们修定居点。
但喇嘛坚持说,牧民就是风餐露宿的命,不配住房子。
发展与守旧,传统与现代,无时无刻不发生冲突。
处理不好这样的关系,工作就无法开展,民族矛盾就会积累。
最近发生了一些极端事件,一时之间,网络上口水战不停,各种键盘理论层出不穷。
但真正在处理问题的,却是像菊美这样的干部,融入到群众中,在工作中架起民族沟通的桥梁,在实践中探索着民族和谐的方式,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电影中的高原是空荡的。
空荡的背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电力的铁塔。
但凡定居点附近,必然有个小型的变电站。
电力是现代生活的基础,它会带去文明,会带去温暖舒适的生活。
没有通电的藏民们祖祖辈辈都点着松油灯。
而松油灯的烟,让许多人患上了结核病。
当电灯亮起的时候,松油灯的历史就从此结束了。
当地的牧民,从这一代开始,就不会再受结核病的困扰了。
电影中,菊美对新婚的妻子许下承诺,要陪她一辈子。
可惜的是,为了牧民定居的问题。
他连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都未曾回去。
长期高血压的菊美,最后因为脑溢血在睡梦中去世。
他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但这样的干部积劳成疾因病去世,是组织的损失。
当地的居民,一定希望菊美能够更长时间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这样早早的就丢下他深爱的家人与乡亲。
最后说一句,电影中菊美的老婆,是《致青春》中的女神,江疏影。
电影中菊美没用多大功夫就成功求婚,可能会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天上的菊美》 这部影片无论是从人物造型还是背景音乐都饱含了藏区人民对党的好儿女—菊美多吉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饱含了藏区少数民族独特的韵味。
整部影片还原了菊美多吉生前的真实故事,真实、感人地向观众娓娓道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怎样带领藏区人民改变藏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怎样为藏区人民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整部影片充满了浓浓的诗意,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菊美多吉这位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也深深地刻画在了观众心中。
当他从我的生命中走过,我已泪流满面。
我是他的妹妹,小时的他是家里的宠儿,最爱吃阿妈炉上那烤的喷香的小麦饼。
他无忧无虑,像一团火,照亮阴冷的角落,映照着阿爸阿妈脸上那数不清的褶皱满藏的笑容,他是一只百灵鸟,他的声音穿过树梢,在空中打了个转儿,又落在那条生我养我的多多河上叮咚作响,为家人祈福出家的觉姆姐姐每每忆起他小时的样子,小时唱歌的样子,就像生命中那道迎风飘展的枣红色法衣,那是爱、生命的起点。
他这样的男子树落谁家?
巴姆,我的嫂嫂,她漂亮端庄,母亲河给了她一颗纯洁的心,高原给了她质朴挺拔的身躯,她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她就像一片洁白的云,专门等候升起的太阳,为他遮风避雨,生命就如那飒飒作响的幡,热烈舒展。
如果有人问见一面就爱上了,爱一辈子,快不快?
剥开礼束缚的扭捏,那是灵魂的发问:“你答应了吗?
”“你说吧,到底有什么困难,有困难给我说,打我电话。
”“群众一分钱在我这里,比金子还金贵。
”“就像农民种地、牧民放牧,干部就是要干事一样,你谢我干啥子?
”“你的耳朵听不见,你的心感受得到。
你的眼睛看不见,你的心感受得到。
”“有更多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那是我的愿望,我也不感觉累。
”“等牧民们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工作就轻松了,我就回来。
”“我一定对你好,好一辈子。
”“阿爸,儿子,等着我,我很快就回去。
”“只要你好好的,等多久都行。
”“我天天像等待太阳一样,等你到家里坐坐。
”不要说共产党人为民干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不说,你只做,群众的心感受得到。
那一年,他33岁,我28岁。
藏区高原的干部真心不容易,他们在以透支生命为代价的情况下,既要对家庭负责,又要对工作负责,努力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点,健康早早的被透支。
很多人不了解高原的工作情况,那里的干部少、辖区广,在海拔3000左右的高原上,你能想象去村里一次来回要走4到5个小时以上的情况么?
你能想象,沿途无人区的荒凉吗?
你能够在这样枯燥的地方,离开繁华、离开时髦、离开一切你在大城市里能享受的现代化生活带来的便捷吗?
就这样的情况,切切实实的发生在高原藏区。
虽然片子叙事的手法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但是,这是一部还原的基本事实的片子,这也就是这些干部的真实写照:平淡、艰苦、责任、矛盾。
这部电影拍得还算不错,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藏族的党的好干部。
但我有几个问题想探讨探讨。
1,按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是不是子女之中必须出家修行一个,就终身不能还俗了?
和泰国不一样。
2,是不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血压会偏高?
3,为什么现代的牧民也需要定居了?
自古以来,牧民都是逐水草而居,定居是不是不方便放牧呢?
还是说牧民定居以后就不会再从事放牧业了,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4,为什么很多党的好干部都会操劳过度,英年早逝?
远的有周总理,焦裕禄,近的有《雨中的树》男主角李林森,小岗村的沈浩,以及菊美多吉等多名好同志。
为什么没有人分担他们的工作呢?
也没看到他们有个得力的助手。
党组织为什么也不关怀一下患病的或有健康隐患的干部,调动工作或者让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呢?
他们自己有病也不注意休息,不想住院治疗,甚至还瞒着家人。
这又是何必呢?
活得长才能为人民服务得更久一点啊。
想到这我可能有个细丝恐极的想法。
正因为这样的好干部太少了,所以他们这些少数好干部不放心把服务群众的工作交给其他干部。
其他干部鱼肉百姓,少数好干部却无力改变他们,还有良心,觉得对老百姓于心不忍,感觉对不起老百姓,于是就加倍地拼命工作,拼命为人民服务。
这样心理上应该是觉得,只有自己越劳累越拼命工作,才能越补偿那些不好的干部给老百姓带来的负面损失。
我觉得周总理在文革期间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才会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心想着服务老百姓,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同事鱼肉百姓,造成他们自己内心也有很大的愧疚感,毕竟自己也身为干部,实在不忍心看到自己身处的干部队伍形象在群众眼里就这么沦落下去。
因此,我们党一定要注意警醒了。
一定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好干部,这样好干部不再是少数,能够放心地把服务群众的工作交给或分担给同事,才不会太劳累,才不会英年早逝。
还有就是我们的党组织一定要随时关心干部们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状况,随时关怀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千万不能等他们病入膏肓或者英年早逝了再来追加荣誉。
在观影之前,我先从网上了解到此片是讲述菊美多吉先生的一生。
他身为基层干部,非常热爱藏区工作,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的许多平凡事迹通过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让我几度潸然泪下。
影片以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基础,真实的记录了一位普通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12年5月18日,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在开了2个村大会、走访了10多户村民后,深夜返回宿舍时,因劳累过度于次日凌晨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
菊美多吉生长在甘孜州道孚县木茹乡,是一名很淳朴的藏族人。
影片中,原乡书记退休回家在离别时,叮嘱菊美要找老婆,他便铭记在心。
后来接到任务去县城接巴姆老师,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巴姆就一见钟情,菊美当场毫不掩埋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我记得有一幕是这样的,菊美跑到巴姆的学校求婚,突然外面开始打雷,菊美意识到马上就要下暴雨,可能引发泥石流,于是毫不犹豫准备投身“战斗”中,就在那一刻,巴姆答应了求婚。
我想巴姆也是为菊美的爱民奉献精神所感动吧!
有一天,菊美接到电话说巴姆给他生了个男娃,菊美高兴的像个孩子,激动的不知所措,正准备驱车回家看儿子时,牧民上门求助,他立马答应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因为在他心中,群众事永远排第一。
工作空隙间,他跑到一个山谷边,对着家乡的方向用他沙哑的声音喊着:巴姆……巴姆……自己家里老婆生孩子,都希望老公在身边陪伴。
可菊美工作太多脱不开身,在撕心裂肺的呐喊中,现场的观众都能深深体会到他心中对老婆孩子的那份愧疚。
2008年,菊美从扎拖乡纪委书记调任龙灯乡乡长,其间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
医生告诉他,一定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但他却当作“耳边风”。
在这11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不顾自己身体,一生恪尽职守,为他的工作,为他的牧民们无私奉献着。
社会需要更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好干部弘扬“正能量”。
观影之前我不认识他,但现在他已不是荧幕上的菊美,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菊美。
《天上的菊美》是近一段时间来,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片。
刚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幻想着是怎样的一位知性、热爱生活的女性,从天上来带着美和爱。
可片子逐渐拉开帷幕的时候,是一望无际的川藏的草原和那耀眼和独有的湛蓝。
辽阔的天空下,一个年轻、肤色黝黑、带着藏民独特五官的小伙子活脱脱的出现在眼前,他带着阳光一样的笑脸,纯净的眼神,洒脱的骑着摩托车驰骋在蜿蜒的山川与草原深处他爱的岗位——基层藏区乡干部。
年轻的他带着这样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子,从20几岁开始,简单的记着他每一个要给百姓做的事情:修一条盘山的公路、架一座连接大河两岸的桥、连起带来光明的电路、建成百姓定居的藏族别墅。
完成一件事情就撕掉那一页的记录,撕得粉碎,撒向天空,累并开心的笑。
20几岁,不可思议的政治成熟感,他带着共产党人对群众和百姓的关爱,满腔热血的投入到服务身边的百姓中来,在山沟里、在藏民区、在群众和百姓身边、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跟前。
他带着受欺负的格朗大叔要回被老板扣压的几百块钱、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火速赶往一线营救受灾百姓、一心惦记藏民的房子把回家看儿子忘得一干二净。。。。
可他也才20几岁,也曾与我同龄,却有那么一股可贵的韧劲和热忱,为老百姓热忱、为党的事业热忱、为藏民的幸福热忱。
我呢?
同样是党员,我也曾有过那样炽热的爱民和简单的心吗?
饰演菊美姐姐的陈瑾说,回看这部影片,自己依然非常感动,“菊美最感动人的地方是他干的全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但每件事都是在为人民干实事。
其实英雄不一定要做拯救世界这样的大事,菊美把青春无私献给了人民,他就是英雄。
”他的确是一点一滴的干着和感染着,用他活力、热忱的心一点点的改变。
他对格朗大叔儿子的藏民只能“逐水而居”言论的驳斥和“你忍心看着你的阿爸在潮湿的环境居住和到处流浪?
”的质询,他对没有孩子的藏民夫妇的关照和对偷盗牛群藏民潜心的责问,日记里面记的2月28号前办好单孜的户籍证明;4月15日,翁姆家里的孩子缺一本新华字典;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上差两枚螺丝。。。。。。
一个79年出生的年轻人给我们80后、90后一股怎样的榜样的力量,有责任、有担当、有奉献、有对群众深沉的爱!
可他终究也有好多的遗憾,对自己身体的忽视和大意、对妻子一辈子的承诺的失言、对父母和家庭的关照的缺失。。。。。。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觉得菊美留给我们的是那样一种精神、一股韧劲、一种坚持、是奉献、是让人心疼和留有遗憾。
生命可以昙花一现,精神期待历久弥香。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君子之风,山高水长。
2012年5月18日开始,天堂里多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名叫菊美多吉。
两年后的同一天,关于他的影片《天上的菊美》在峨眉电影集团举行了盛大的首映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齐聚在此,共同体验菊美多吉短暂又璀璨的人生。
电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写意诗,刻画了他在20岁到33岁的这段时间里的欢笑、泪水、汗水、爱情、亲情。
影片平实、生动、感人至深,菊美的青春岁月在一幅幅绝美的高原风景中,在一段段朴素却拥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实场景中喷薄而出,又不期然地戛然而止。
《天上的菊美》正如“悲怆”奏鸣曲,隐藏生命的磨难,弥漫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弥漫着一种对无限、对理想的渴望,“人的心在尘世之物中感悟超尘世之物”。
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去拍摄一部电影,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去观看一部电影,你才能真正懂得主创人员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笔者看来,《天上的菊美》直指人性,远比《变形金刚4》有意义的多。
《天上的菊美》讲述了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但却不是黄渤似的小人物。
这里面没有帅哥、没有美女、没有偶像、没有起伏的剧情,甚至缺乏欢笑,自始至终有着一份淡淡的忧伤。
菊美最终积劳成疾病逝,或许注定了整部电影忧伤味道。
但是,这部电影是有精神的,是有信仰的。
不管是觉姆(菊美的姐姐)为众生而祈福,还是共产党人为民众造福,这不都是信仰吗。
笔者不是少数民族,不是公务员,但我能体会基层干部的辛苦!
站在人性的立场,我要为《天上的菊美》叫好,因为它歌颂了人性最美丽的地方。
当你经历了足够多的生命,你或许能看清生命的意义。
我们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我们时刻做出的抉择,决定了我们今后的命运。
菊美是一个怎样的小人物呢?
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他希望干好自己的工作,更希望村民、乡亲、自己的同胞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厌其烦地解决着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可以长期待在工作岗位,与村民一起抛洒汗水,累得像极了一个民工;他甚少回家,甚至错过很多生命的关键时刻,比如孩子的出生。
不要小看这看似简单的剧情,你我他,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我们或许能为自己做到,但你能为乡亲、为别人做到吗?
菊美逝去了,他失去了年轻的、年仅33岁的生命,留下了老迈的父母,生病的姐姐,还有妻儿,这看似人生的悲剧,但,他毕竟是在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抉择而活,他的生命充满亮色。
剧中有一个剧情让笔者震撼,菊美对援建的汉族同胞说,来这里援建一座桥吧,这是4个村庄村民进出的必经之路,“藏族老乡,一定会世世代代、子子孙孙记住南充人民的深情。
”这样的投资、这样的援建、这样的民生工程,多么得有意义。
我想,不管菊美离开了多久,受过他恩惠的藏族老乡们,也一定会长久的记住他的恩情。
菊美是小人物,他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他告诉我们,为民众造福,永远都是很幸福的事。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为别人服务,为民众造福,只要,我们真的愿意去做。
假如我们的生活缺乏温情,那就让我们使它变得更温暖!
电影写实,不做作,质朴感人。对人物本身充满敬意。
身在群众之中的好干部,值得尊敬与学习!
唯一还行的大概就是慢镜头了。。。
相应号召去感受党的光辉,看过以后觉得自己既能当演员又能当导演,信心倍增,效果良好。(*^__^*)
电影频道
这种电影不出意外都是拍不好的,就瞅着开场的唏嘘声,即便拍好观众也不一定准备好。想说配乐部分,虽然中规中矩,但是挺入耳的,哪怕听出几段熟悉的片段,当然了是影片原创的没错吧。p.s.陈瑾的戏幼时有阴影。
本片拍得很美 既展示了四川藏区的优美风景 更刻画了藏族乡干部菊美多吉的优秀品格 影片没有将一个藏族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与藏族传统信仰对立起来 而是通过尝试着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来展现一个藏族基层干部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来演绎的 我们试着从藏族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菊美的生活
组织学习,还要写观后感。按政治理念来看,电影很不错,虽然有主旋律痕迹,但没有太刻意表现,不突兀。但从拍摄方面看,取景很美,有些镜头的表达的确没看懂。
为了人民和为了家庭只不过是两种价值观而已,谁也不比谁更高尚。
妈蛋编剧真能扯犊子!#逝者安息,我只是吐槽编剧#
hhh集体观影
敬佩
主旋律哟 江疏影很漂亮
市里组织观看的烂片,内容乏善可陈拿这种东西给人洗脑,你有高血压你就别在那工作呗整个一个找死。。。 一星是给陈瑾的参演喜欢她的演技,另一星是给充斥整部影片的抄的所谓的慢镜头,与漂亮的风景还有让我认识到了在一个脱离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族群生活的地方是多么的恐怖
何弃疗
该死的观后感啊。。
过年无聊逮着一部就看了~两星是给江疏影的,江疏影那是是真的美呀。影片中的景色很美,但是一两个小时只是为了看景色那未免有点太敷衍了。故事是真的很感人,不过有点想不明白逻辑关系。难道人生就是需要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吗?
从电影来看,整个电影太平淡,没有任何起伏,只能给三分了。从菊美本身来看,是无价的。也许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藏区风景真美,片子就行,影片走了。
菊美虽然在天上,但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