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躁郁,看了这部影片,全程被吸睛!
拥有权利的是什么?
是什么让一种生命凌驾于另外一种生命之上?
我想那是文明。
野猪被部落猎杀,部落被玛雅文明奴役,玛雅被西班牙战舰侵略…新的角度降维打击:项目评估 个人 团队趋势势能杠杆 《人类简史》说人类采集时代的部落才是最幸福的。
因为让一个人真正内心平静镇定坚定的信仰是爱,爱是牵挂。
欲望和贪婪是个无底洞,能力越大,积累的忧伤问题就越多:中美洲的石头城玛雅文明从狩猎到农耕,使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这一步却是尸体与献血铺成。
这里没有欢声笑语,有的只是肮脏嘈杂争抢与残忍。
第一次走出丛林生活的人们要吃穿住,于是就有人掠夺劳动力来生产生活用品,后来修建城墙掠夺食物资源,于是就有了战争,大量的尸体又引发了瘟疫,掠夺的战利品需要分配,于是就有了阶级分层,失去劳动力的人不想饿死,于是就有了偷窃,生存条件的恶劣于是就有了疾病,为了让人们服从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有了宗教,统治的骄奢淫逸腐败和随意杀戳,导致民不聊生活在恐惧之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英雄带领民众奋力反抗,取得胜利,这就是文明的起源、发展、灭亡。
一个消失的文明,一段如谜的传说,一种原始的神秘,一部精心打造的电影,在诸多令人好奇、又充满刺激的元素的装扮下,不仅仅是对失落的世界的再现,更是对逝去历史的一种现代解读。
导演梅尔吉布森的上一部作品是争议巨大的《耶稣受难记》,而这次的动静一点也不比上次小。
动用大量的玛雅后裔出演影片,墨西哥森林里实地拍摄,全片用现在几乎每人听的懂的玛雅古语做对白,而对活人祭祀场景的展现更是注定了事后的是非。
看来导演是下定决心要尽可能的描述自己心中的原始和真实,在影象中还原一个至少是看上去很“美”的玛雅古国。
至于争议,大概原本就在导演的计划之内(联系导演的最近两部电影,争议从一开始就与创作并存,而后就当作卖点一并兜售给观众),何况现在的电影市场,往往是争议越大影响越大,获益也越大。
拨开神秘的外衣,影片讲述了一个部族青年一段惊险不幸的遭遇。
原本他和他的家人一起生活在属于他们的森林中,生活虽然不能用富足来形容,但过的也算幸福和快乐。
但一天他们的部落遭到了洗劫。
父亲被杀,他和他的兄弟们以及其他人被俘,怀孕的妻子和儿子虽然躲在洞了逃过此劫,但被困洞中前途未卜。
经过翻山越岭的跋涉,他们被压送到当时王国的都城。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王国盛名之下的狼籍和破败,以及一个个或麻木或将死的生命,与在森林里时的他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无数的奴隶在恶劣的环境里,营造着帝国的宫殿,残喘着最后一口气。
而大部分的居民,都围在祭坛的周围,看着祭司将活人剖心砍头来祭天而爆发出阵阵的欢呼。
等待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女人被当作奴隶出售,男人则被用来活祭。
他目睹了兄弟的惨死,当他将被行刑的时候,突然日食来临。
日食被当作上天的回应,祭司暂停祭祀活动。
剩下的人被赏赐给了抓捕他们的武士,还来不及庆幸逃过一死,他们就成了武士们炫耀自己武技的杀人游戏的猎物。
最后只有青年一人带伤逃走,但因为杀死了武士首领的儿子,武士们也紧追不舍。
他逃到森林里,利用熟悉的环境,干掉了大部分的敌人(用毒蜂,用蛙毒和植物,用陷阱,等等,这一段也非常精彩),不过自己也精疲力尽。
而这时,剩下的追兵,目光却被海岸边出现的大船吸引。
青年救出妻儿,回到森林中开始新的生活,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幕布也就将拉开。
影片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恐惧”。
先是在狩猎时,遇到逃难的另一个部落。
他们的眼中透着恐惧,并深深的感染了青年。
父亲察觉到了青年的思索,就告戒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勇士,需要赶走心中的恐惧。
紧接着在村庄被洗劫的时候,父亲就在他面前被杀,妻儿困在洞中要等待他的营救,而他自己被俘不知出路何在,一切的希望都显得渺茫起来。
当迎来盛大的祭祀场面的时候,恐惧也达到了最高潮。
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转瞬间便身首异处,灵魂显给了上天,剩下的躯干已没有了用处,只是静待腐烂。
于之对应的是属于整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恐惧。
那是对冥冥中的上天,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的恐惧,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生存及未来的恐惧。
种种的局限,让那时那地的人,无法意识到进行物质和精神的改造,来消除对内对外的恐惧。
于是在残酷肆意的杀伐狂欢里,在向更弱者展现其权利和能力的时候,才能得到变态的、暂时的安慰。
片名“Apocalypto”在希腊语中意为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旧的没落。
那为什么没落了呢?
腐败?
贪婪?
杀戮?
愚昧?
闭塞?
还是上面说到的“恐惧”?
一个文明经历了辉煌达到饱和之后,需要新的变革来促进其发展。
如果没有变化,不是内部自己崩溃,就是被外来的势力所消灭。
而人类往往又总是容易自我满足和自以为是,站在高处时看不到脚下日益虚弱的根基和涌动的暗流。
于是,我们看到就是——弱者取代衰败的强者,成为新的强者,然后在衰败里迎来新的取代者——的不断循环。
“启示录”在今天,还会有其“启示”的作用吗?
也许也就是一种不用真杀人的娱乐祭祀。
虎爪身负重伤,拼尽全力,冲出森林,躲避身后最后的两个部落敌人的追击。
当他跑出森林,来到海边沙滩的时候,疲惫的他倒在沙滩上,抬起头,他愣住了,身后的敌人赶到,看到眼前的景象,手中虽然拿着武器,但也忘记了举起,他们也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镜头旋转,顺着虎爪的主观视角,我们看到,从海的远方,驶来了几艘帆船,一些身着盔甲的白人正坐着小船向岸边划来,其中一艘小船上,一个身着黑衣,表情严肃的传教士,手中举着的大十字架分外扎眼……看到这里,我和一起看片的小梅同时脱口而出:文明来了~此言一出,我不禁哑然,原来老奸巨猾的老布在这里等着我呢,随后心中又感到些许的怅然,怎么都觉得这个时候,文明的到来并不是好事,感叹一声,这真是被老布算计到了!
这就是梅尔吉布森今年的新片《启示》中的情节。
继04年的争议之作《受难》之后,老布耗时两年打造了这部讲述玛雅文明的诗史巨作《启示》。
单从片名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野心不小的作品。
鉴于老布《勇敢的心》、《受难》时候自我意识强烈的前科,所以我在看片的时候不时的提醒自己要小心陷阱,别被他的情节绕了进去,没想到的是,在影片的最后,经过了丰富曲折的三翻四抖之后,我也彻底丧失了反击能力的时候,老布开始进攻了,用几艘帆船,就这么一下,就彻底把我俘虏了,不服不行。
整个影片将人类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尽量“完整真实”的展现给我们:虎爪和他的亲人,朋友,生活在一个森林的部落里,他们以捕猎为生,一天,更强大更先进的“城镇”部落洗劫了他们的部落,将他们捉为奴隶,准备做为祭祀,祈求上天落雨驱病。
突然发生的日食给了虎爪生存的机会,但他在逃亡过程中杀了对方首领的儿子,于是一场丛林追逐就此展开,虎爪在逃亡中经历了跳瀑布,落沼泽,他领悟到了父亲的教诲:不要害怕,要战胜恐惧,于是开始反击……整个故事讲到这里,确定的主题就是要战胜恐惧,勇敢面对,好比当初《勇敢的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一样,但《启示》并没有这么简单,吉布森想表达的,其实是我们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对那些他心中真正纯洁的“文明”的侵害。
这才是导演的真实用意。
如果将片中的几种文明作一个序列,我们可以看出,虎爪的文明属于最基础的,他们靠打渔捕猎为生,聚居生活,没有贫富阶层差别,年老者在部落中地位较高,崇尚生命的繁衍,这是文明的初级形态;而敌对部落的文明则更高一级,他们有了自己的建筑雕刻,还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贫富差距,还有社会阶层的出现,比如贵族,祭祀,手工者和奴隶,他们有完整的祭祀仪式,这可以看作是原始宗教的雏形,这一强大的部落对弱小部落的洗劫,看上去是合情合理的,弱肉强食永远是自然界的规矩;最后,也是最高级的(我们或者说大多数人公认的)文明就是片尾到来的几艘帆船和它所代表的现代文明。
乘船者的身份非常有趣,衣着华丽的商人,身着盔甲的武士,还有全身黑衣的教士。
这代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几大元素: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商业掠夺,武力征服还有宗教传播。
当这种文明序列被摆放在你面前的时候,当看了110多分钟两种初级文明之间的恩怨争斗之后,突然更高级的文明浩浩荡荡的开来了,这个时候的感觉,就好像你看到农村两口子在自己家里打架,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门被踹开,闯进来一个城里人,一人一脚把两人都拿下了的感觉一样。
这个时候,心里只想嚷嚷一句:你凭什么啊?
你管得着嘛?!!
我想这应该也是梅尔吉布森想说的话吧,差别只不过是,他是用英语,可能再夹杂几句脏话吧!
在梅尔吉布森和那些原始部落的人的眼里,那些坐着帆船来的白人,根本不是什么文明,而是野蛮,这些野蛮意味着毁灭,而他们能做的,只能是用无所畏惧的精神,去寻找另一个开始……我想,可能这就是这部电影想告诉我们的“启示”吧。
整个电影的剧情比较简单。
男主角所在的部落受到了来自强大部落的袭击,他把妻儿藏在一个地洞里,自己却被俘虏。
俘虏被送到城市处决来祭神。
当他即将行刑的时候发生了日食,侥幸逃过一劫。
强盛部落的武士们开始玩弄战俘,让他们逃跑,在后面攻击他们。
男主角再次侥幸地逃脱,杀死了对手冲进了丛林。
他必须在暴雨将地洞淹掉之前将妻儿救出来。
他在丛林里伏击了追击者,将对手一个个的消灭,最后被逼到海滩绝路。
结果正好遇到了西班牙人登陆,追击的武士无视了他而向西班牙人走去。
男主角得以逃脱回去救出妻儿,躲进丛林。
整个片子前四分之一是男主角部落的幸福生活,之后四分之一是被俘之后的见闻,后一半是逃亡和丛林伏击。
整个片子开始,主角的父亲也就是部落首领,对过路的部落宣言--这是我们的丛林,我父亲带我在这里狩猎,我出生之前我祖父带我父亲在此狩猎,我现在我带着我儿子在此狩猎,我死之后我儿子也会带着他儿子在此狩猎。
而之后丛林伏击的时候,男主角对追击的入侵者也是如此宣言--我会和我儿子世世代代在此狩猎。
然而,我们都知道,最终他们被西班牙人赶尽杀绝了。
虽然片中是玛雅,但其实在西班牙人登陆的时代,玛雅早就衰落的躲进尤卡坦的丛林中奄奄一息,不再有大型城市了。
而且玛雅本身也没有屠杀战俘来祭神的习俗。
倒是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有对外战争,屠杀战俘来祭神的传统。
这里的天启,其实到最后一刻才暗示出来,并非是玛雅人的强大,也不是男主角的丛林宣言,而是西班牙人的到来。
强大的玛雅人征讨周边部落,屠杀战俘来祭神,宣示着自己的强盛。
然而这份强盛在西班牙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无论是片中不可一世的玛雅人还是男主角,都逃脱不了被西班牙人赶尽杀绝的命运。
这才是真正的天启,是真正的不可逃脱的命运。
也难怪海报上的人并不是男主角,而是来自强盛玛雅部落的追击者了。
很多人对于玛雅文明并不熟悉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与我们的并无大异一群人一开始嘻嘻笑笑,一到夜晚来临的时候载歌载舞,女人想着要儿子,要外孙,男人想着打猎,生存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等来的却是一场浩劫。
一切如此正常,却又如此不堪。
父亲安详地对儿子说,不要害怕,然后血液四下溅出,慢慢地倒下。
一颗柔弱的心没有办法不害怕正如每一个让我们无法解释的时刻一样,我们要用什么来说服自己不害怕男主的心 不是父亲给的,也不在妻子那里,而在他的森林里那是他的根他的土地也是上苍对于他的恩赐他最后也该回到那里远远的离开那些大船 因为 大船会将人身上那欲望的大洞凿得更深,更加难以填平那是一个崭新的文明 也许更是一个堕落的开始
1.这是一部看过后终身都不能忘记的电影,拍的太真实了,太震撼了,怎么拍的呢,NB2.和平是两次战争中的休战,文明是两次野蛮中的和平。
文明是一种人类的愿望,穿上美丽的衣服、用着电脑手机就文明了吗?
嗜血杀戮是动物的本性,人是动物就免不了,猪牛羊鸡鸭鹅我们不是天天宰这吃吗?
这不算吗?
非得杀同类?
没关系,时机到了同类自然不放过,犯罪和战争等等杀人的时候多着呢。
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体现,最终都是要命的。
人类社会极高的复杂性除了消灭肉体还可以杀人诛心、株连亲族、名誉搞臭等等,花样多着呢。
动物肉体消灭就得了,人类死亡都不是结束。
3.人类所谓文明的更替无一次不是野蛮杀戮实现的,现代汉语叫做征服。
玛雅征服土著小部落,不是因为玛雅更文明,相反,是因为玛雅征服手段更野蛮,武力值更高。
西班牙等西方殖民者也是一样,他们殖民成功是因为暴力手段更先进,杀戮力更强,而不是十字架感化了谁。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岂是西方小国和小日本可以比的?
近代屈辱百年不是因为西方和小日本比我们更文明,而是他们进化出了比我们强的暴力手段,武力值高而已。
没办法,所谓国际社会是用武力值排行的,综合国力这东西是和平时期搞出来方便流氓找征服目标用的。
用武力值排行减去综合国力排行,可以得出肥羊排行榜,正值越大,肥羊指数越高,钱多没枪,所以钱都是别人的,羊再肥,肉也是别人吃。
用武力值排行减去综合国力排行,还可以得出流氓排行榜,负值越大,流氓指数越高,有枪没钱,不是骗就是抢,要不拿啥买子弹养士兵啊,别跟我说偷,有枪了谁还偷啊,龌龊。
4.我想给本片提一个小小建议,把片头那段《世界史》的文字删除就完美了5.本片不是历史纪录片,也不是根据史实改变,忘其形取其意就好。
要纠正一下,本片讲的不是玛雅文明,而是南美的最后一个墨西哥古文明——阿兹特(Aztecs)。
本片的那场大屠杀的确发生过,不过是在1488年,当时的玛雅文明已经衰落隐匿了。
据载,阿兹特人为敬献太阳神所进行的活人祭典上,有四支排成一英里长的队伍从四个楼梯走上金字塔顶的屠杀室,大屠杀在4天内杀死了约四万人!
这样恐怖的黑锅可不要随便扣在玛雅文明的头上!
影片宣传的时候重点是“失落的玛雅文明”,事实上影片讲的是一个男人拯救自己妻子和儿子的故事,跟玛雅文明一点边都扯不上。
影片展现的是一个非常野蛮、残忍的奴隶社会,杀人就像杀鸡一样简单。
里面有个场景是几百上千具尸体堆在一起的,苍蝇在上面嗡嗡叫,拍得太真实了,至今想起来仍觉得不舒服。
以动作片的角度来说,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但想了解 玛雅文明,那绝对是要失望了。
500年前,哥伦布开始创世航行的前夜,南美洲的土著居民玛雅人,在创造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后濒临消亡。
《启示》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大略相当于公元纪年的1500年。
电影的开篇说道,一个伟大文明的毁灭只可能来自其内部。
梅尔·吉布森是典型的好莱坞导演,但他的独特之处是,他的视野更乖张,内心更冲动,对于好莱坞的坚守怪诞却更偏执。
华莱士被押上了断头台、耶稣被绑上了十字架,似乎不承受肉体的极致之苦,便无法得到精神的超脱和重生。
《启示》的凌厉首先表现在镜头的血腥上。
以猎杀貘(野猪一种)的一场戏作为开篇,画面原始生猛、异常干净,并排的尖刺刺入貘的身体,虎爪和伙伴们手撕貘肉,生吞卵蛋,粗野调笑。
从这一刻起,影片就不曾停止过对个体暴力的渲染。
标枪刺穿身体,毒蛇咬破喉咙,黑豹撕碎人脸,个人的受难再次达到了观者承受的极限。
然而,梅尔·吉布森不再满足于戕害个体,这一次他想要让整个文明遭殃。
用他的影像对玛雅文明的离奇消失作出注解,进而对全人类的命运给出思考。
这个野心的实现,是梅尔·吉布森用最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就像是一出通俗剧)对好莱坞做出的哲学意味上的解构。
于是有了走马灯似的、在高高的金字塔上、被砍下的头颅和被掘出的跳动的心脏。
不计其数的头颅和断头的尸体从塔上滚下,布满台阶的暗紫色的血迹让人闻到了死亡的味道。
极致出现在布满乌黑色尸体的死人堆那场戏中,观者的体验甚至超离了恐惧,产生出非现实的荒诞意味。
瘟疫、内讧、烂杀,甚至是生育能力的丧失,都是玛雅文明消亡的佐证和寓言。
梅尔·吉布森在一张好莱坞样板英雄般的面孔下,有着哲人般深远的思考和狂人般不羁的灵魂。
所以难免,影片的影像和表层脱离不了好莱坞的黄金套路。
这也是很多人把本片作为励志片来看的原因。
人们无法忘怀华莱士的振臂一呼,似乎也在虎爪的疾逃中看得热血沸腾。
然而虎爪的逃生不再是纯粹的个人意志,而是宿命有意的安排。
那场突如其来的日食,终结了血腥的祭祀,也让断头台上的虎爪死里逃生;同族兄弟的舍命相救,让虎爪有了逃入森林的可能;在追逐与被追逐的博弈中,幸运的成分同样不可忽略,比如飞身瀑布的一纵,比如早就安置完毕的猎器。
虽然,虎爪对妻儿的爱、来自父亲的激励、以及逃生的意志依然让人看得心生敬意。
看破这层表象不难,然而梅尔·吉布森的真意又何在?
在我看来,吉布森是在通往好莱坞未来的路上,实践着自己的认知。
那就是,用最好莱坞的方式来超越好莱坞。
影片的影像意义、表象意义无一不是向经典的好莱坞模式致敬:意志的救赎、弱者的胜利、励志的意味。
然而穿透表象,我们看出了血腥的B级片风格、cult电影的无厘头、远逝的文明所带来的神秘气息、无意义就是意义的后现代电影的神髓。
玛雅人夸张的文身饰物、血涔涔的金字塔上的疯狂屠戮、疾逃的路上惊心动魄、黑豹炯炯有神的眼、奴隶搬凿石灰的白、氤晕着原始薄雾般的绿,这场狂欢式的视觉暴力同样是对现代文明、集体无意识的策反和颠覆。
梅尔·吉布森通过这部影片表达了他对于人类文明的思索,顺带给好莱坞电影提供了一个另类的出口。
对暴力干净紧凑的铺陈、对人性层递式的挖掘和深入,在所有手段和表达的背后,导演并非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老老实实地坚守着好莱坞电影的规矩,只不过,他带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
两层含意上的结尾十足的好莱坞,虎爪的妻子水中分娩,意味昭然若揭;面对代表现代文明的航船的到来,虎爪选择了离开。
然而在我看来,这正体现了导演在深层思考上超越好莱坞的所在。
并非说这样的结尾不好,只是会有太多的人误会了导演的意图。
事实是,虎爪的离开,未必是幸福的开始,更可能是苦难的开端,历史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降生的婴儿与其说是玛雅人传递种族与文明的希望,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模棱两可的预言,因为又有谁能肯定,这个婴儿的出生就一定指向新生呢?
人类总是自以为是。
启示的视角收得很窄,一个男人归家的故事。
启示的视角也可以延得很宽,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
定律一:在高级文明眼里,低级文明就是野猪。
男主所在的是村子。
村里人围猎野猪,有人驱赶,有人布网,末了,叉子定死野猪。
大家挖心、掏肺、拿睾丸,空气中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这一幕,我们不觉得残忍,大概率跟着一起欢乐,但当野猪变成村里人时,我们站在男主视角,心肝儿打颤。
旁边的玛雅人,丝毫不颤,他们欢呼,兴奋大叫,低他们一等的村里人,就像是低村里人一等的野猪。
我们无法同理心野猪,玛雅人无法同理心村里人,同样地,末了开着大船载着枪炮的征服者,无法同理心玛雅人。
在高等文明野猪,低等文明就是野猪。
围猎野猪、掏心挖肺的这一幕,在文明鄙视链上反复上演。
定律二:更大的人口规模,带来更细的职业分工,催生更高级的文明。
无论村里人、玛雅人还是西班牙人,本质上都是人,都受困于有限的精力和智力。
更细密的分工,让个人从俗事中解放出来,专攻所长,最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能力都增长了。
片中抓捕村里人的军人,就专攻杀人。
他们战力强悍,文化强悍,以杀人为职业,以杀人为乐趣,是玛雅人的武力担当。
用他们来对付村里人,简直是摧枯拉朽。
虽然电影中男主以捕猎技巧干死一堆职业军人,但这只是少见的个案,也正因为少见,所以才传奇,才能被搬上大荧幕。
如果失去地利,男主以及他的村子,是断然不敌职业军人的。
为啥?
是男主武艺资质不如军人们?
从片中几个战斗场景,就可以看出,不是。
男主不仅不是不如,还是个很好的苗子。
他不敌,很大原因还是村子环境不敌玛雅环境。
村子小,人手不足。
男主平日的心思,主要还在捕猎和生活上,不曾专训过杀人技艺。
如果他生在玛雅,入了军职,肯定是一把好手。
反看,玛雅城里,百业丛生。
有奴隶,奴隶贩子,各式商人,市民,祭祀,国王、军人等等。
每个人各司一职,整个社会就能为他补缺。
更高一级的文明,有着更紧密的配合,更优的资源使用。
野猪不能配合,虽然单猪力压单人,还是死在更懂得分工、协作的村里人手里。
村里人不敌玛雅人,玛雅人不敌欧洲人,都是同理。
所以,总结下《启示》带给我们的启示,不要幻想高等文明会善待你,他们无法同理你,你只是野猪;分工协作、各攻所长带来社会进步;而只有能力进阶,才能保证生存、繁荣。
注:民科冠以定律,纯属娱乐,欢迎给我推荐相关书籍。
殖民者完全是一副拯救者的姿态,真是让人作呕的自恋。
挺刺激的。
梅尔吉普森将阿兹特克文明被西班牙人毁灭进行了合理化展示。这实际上是为西方殖民主义洗地、辩驳!用电影的方式替罪恶的殖民统治合理化!
金字塔上滚人头,真他妈血腥,真他妈好看
製作不容易,但是一部販賣暴力、奇觀和折磨演員的戲
我一直着迷的玛雅文化
好看。
逃
MelGibson玛雅
食物链与玛雅小强的故事
仪式 远古 原始人 神秘 搞笑
三星给反思文明。
不是说这种文化不好,是觉得这种族群被杀戮、自己被俘虏、妻儿待拯救、英勇救妻儿、开始新生活的无聊剧情以及无尽的打斗、追逐的画面实在实在不敢恭维。豆瓣总有那么一群人会跟风,会装b,才把一些一般的电影推向更高的位置。
8.3分
叹为观止!!!所有那些曾自称“牛叉闪闪”的电影都请自觉死一边去,该词只适用于本片!!!
最近看的绝佳外片!
堪比看< 耶稣受难记> 的感受了,
充满了神秘风格的影片,原生态演绎。
如果算是玛雅文明的管中窥豹,这管未免也太小了点,无非是一个放到任何语境下都成立的叙事
很燃的一部电影,也从另一方面反映的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