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明明》两遍,我还是不知道讲什么,脑子里就记得当时的一句话:难道拍这个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搞笑张信哲吗?!
不过我还是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地方,这个地方使得我不会觉得这个电影一无是处。
这个说得是明明的一个假身周迅(这个一看电影就明白了)和那个小混混游荡在深夜的外滩附近(太熟悉了,和我以前的工作大楼近在咫尺),她为他用一百元买了一件路人的军大衣,他和她一起吃馄饨然后跟着她一起逃单。
年轻真好,这一刻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过去和将来。
后来两个人骑摩托的就让我想到了王家卫的《堕落天使》里李嘉欣蜷缩在金城武的背后。
但就是在路上穿军大衣的时候,男孩对女孩说:帅吧女孩娇嫩地问男孩:我们逃吧,男孩吃惊地说:不付钱啊。
两个人哈哈大笑落荒而逃。
人总有这样的刹那的,所以会有温馨这回事。
要不是有吴彦祖帅哥在里面出演,我恨不得给一颗星...周迅说:我叫明明(第一个明二声,第二个轻声)张信哲叫她:明明!(两个字都是二声)杨佑宁喊:明明……(第一个字三声,第二个二声)情歌王子的出场实在是搞笑~ 看到这个黑帮老大的时候就在心中祈祷:配音!配音!结果...果然是Jeff的原声,Oh My God!
这个大佬太有性格了...当时就觉得跟十面埋伏里的宋丹丹形象太配了!看到最后才领悟到阿哲不用配音是有原因的,天成的伏笔啊,这牺牲也太大了吧?
!老大叫猫哥,老二就叫老鼠...当吴彦祖开口说上海话时,他在我心中的性感硬汉形象一落千丈...情节莫名其妙,配乐也无比差,第一次看电影让我感受到配乐的差,可见多么差的无法忍受幸好没发神经去电影院浪费钱...
昨天中午看完了《明明》,今天坐在公交车上突然觉得心里有点痛。
记得最早看到周迅的样子应该是在《小娇妻》,那时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和许多看过就忘的电影一样,这部戏并不算好,只觉得这个把老公折腾的团团转,穿着婚纱骑摩托的小娇妻实在漂亮。
甚至在她演《人间四月天》时,我还认为她笑容清澈,够不上林徽因的聪慧。
直到《橘子红了》,两行眼泪会聚到一起从绣禾的下巴上滴下来,才知道《红处方》里让人同情又头疼的女孩,其实也是她。
周迅就是这样让我着迷的女子。
喜欢她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仍然坚持的任性、疼痛和眼睛里苍茫的恐惧。
她总是把别人的命运演绎的如她自己。
从《苏州河》牡丹的单纯和失望,美美的艳俗和善良;《香港有个好莱坞》里的无奈、无辜和无助;欢子在《那时花开》中青春的任性和疼痛;《十七岁的单车》中碎掉的偶像。
《宝贝》的天真、向往、恐慌;伤痛残忍过后的《美人依旧》;《如果爱》中孙纳洒脱、坚韧、逞强。
周迅总爱伪装成一个无所畏惧的小太妹,来掩饰自己的简单、成长的疼痛、对真实和虚幻恐惧、对爱情和生活坚持。
她的笑容,她柔软的小下巴,她躲闪又坚定的眼神,她奔跑的姿势,让我心疼。
看着她在爱情中受伤又沉迷,坚决又纯粹,实在是命运对她和残忍和馈赠。
期待了很久的《夜宴》,却很失望,一度怀疑爱情中的周迅——她是不是老了——尤其是看见她可以从容的面对媒体,优雅端庄。
直到《明明》,又让我看见周迅独有的眼神,忧伤、胆怯、坚定像《苏州河》中美美看到马达和牡丹的尸体时,从人群中回过头,眼睛里对现实的怀疑,恍若梦境的不真实感。
那个回头至今都让我觉得惊心动魄。
很多年都坚持去影院看她的电影,看藏在角色里的周迅,看她一边成长一边抗拒成长,有时以为这样就是真实的她了,有时又觉得又不了解。
甚至真实的周迅是什么样子,也不重要了,我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着的周迅。
我喜欢的就是我理解的她所表达。
周迅说——小一点时,想要那种特别轰轰烈烈的爱情,现在,希望平淡。
什么是爱情?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的魅力所在,它是我的致命伤,但是我愿意为它受伤,我可以在爱情方面遍体鳞伤,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我的真性情。
———谈爱情 我和李亚鹏的恋情是一场“劫难”。
不过,我始终认为,最痛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你能看清很多东西。
两个人在不合适的时间碰到不行,两个人在合适的时间碰到但不是同路也不行。
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碰到了,在一起了,一辈子了。
———谈“靖蓉恋” 之前,有一阵子我的生活挺黑白的,然后大齐出现了。
咦,就开始开花了,世界就开始变成了彩色,变成(现在)这样子。
他很善良,很懂得体谅人,不是说只对我这样。
然后,就是很有才华啊,才华很重要,我会对有才华的人特别没办法。
可以肯定地说,李大齐是我一生的选择。
———谈大齐 章子怡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她是非分明,你对她坦诚她就会对你坦诚,而且工作很努力。
她只是一个小女孩,能承受得住这么多的压力是难得的,我觉得她挺不容易的。
我跟她相处得挺单纯的,就没有那种女孩儿之间的要干吗、要干吗,也没有两个演员之间的较劲,你今天比我漂亮,不行,我得补一光。
———谈章子怡 刚出名那会儿,我不是很高兴,因为生活突然间完全不一样了。
我是慢慢学会接受的。
比如采访,以前我不善于表达自己,现在已经能和记者沟通得很好。
幸福或者委屈,总是要慢慢学会承受的。
———谈成名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口吃吗?
我是一个说话会结巴的人,但这并不影响我唱歌、演戏。
现在,我为这缺点的存在感到骄傲,因为我克服了它,并且取得了成绩。
———谈口吃 有人说我的声音很沙哑,其实我的唱态也不雅。
我喜欢蹲着唱歌,就是在录音棚录歌时,助手也要帮我搬个凳子到话筒前,我像蛤蟆一样抬着头蹲在那里冲着话筒唱,就算去钱柜也一样蹲在沙发上!
———谈唱歌 2007-5-25
张信哲说,人生有很多条路,只有学会舍弃过去,只有不再做张海华了,才能找到另一个自己。
要死过一次,才能重生。
明明和娜娜,也不过是同一个人的两个自己。
一个柔弱平常,一个英气逼人。
一个是鲜艳的橙色,一个是永恒的黑色,从头发到眼睛,从衣服到包包,由内而外。
张信哲也是黑色的,和他的那帮兄弟们。
但他手里一直握着一个橙色的橘子,“老鼠,你对我的事知道多少”,他说,“有些事情其实一直就在眼前。
”而你却不知道。
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另一个自己。
强烈风格化的片子,让人爱憎分明。
不过我喜欢。
MV风格的视觉盛宴让我颇为享用。
紧张的气氛营造也让人欲一窥究竟。
尤其是大胆的结局更出乎意外但却铺陈合理可自圆其说。
整出戏明明就是猫哥的内心呈现,或者说,在他不同的自我之间的对白戏。
他说,这封信放在我面前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注意,从写了,退回来,被抢,又被抢回来,才发现我想忘记的都没有忘记。
阿D到最后也都没有看到那封信,因为明明把它射走了。
然后烧了。
坐在火车里,镜头从一个车厢滑到紧邻的一个车厢,猫哥和明明,就在相邻的两个车厢里,坐在一起。
那一刻我知道,他们两个人是一体的。
黑色,浓郁的黑。
明明就像是猫哥的沉睡多年的记忆中跳出来的自我意识,想把那段回忆重新唤起。
于是她抢了信,又回来把它还给猫哥。
明明和老鼠交手抢信的那一幕动作特别精彩。
我不会描述,总之电光火石之间就从餐厅到火车了。
“别忘了,你只是只老鼠。
你后面还有一只猫。
”说这话的时候,猫哥削橙子的那只刀,就飞到了老鼠的身旁。
最后,阿D只得到了一只空盒子。
除了猫哥和明明,没有第三个人看过这封信。
当最后一个镜头明明在摩托车上张开双臂飞驰的时候,我知道,明明就是他内心想做的那个自己。
她不但帮他找回回忆,还要实现他过去曾经的一个白色情结。
而娜娜,或许代表一个平常的过去。
钱丢了,身边还有一个可靠的男人。
她的幸福是可见的,而明明的,则来自于未知。
最终,还是明明带着500万去了哈尔滨。
不过只是她自己,没有阿D。
阿D作为男一号在整出戏里唯一的作用,只不过是引导明明揭开这个回忆并向往哈尔滨的一个线索。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整场戏是猫哥的内心呈现,那么男人的形象,在猫哥的眼里,其实是不可靠的。
那是他自己做女人时候对男人留下的印象。
和他爸爸一样,阿D并不是一个理想男性的角色,利用女性,玩弄感情,明明和娜娜,对他来说,都一样。
而男二号阿土则是形成互补的一个理想男性角色,耐心忠诚百依百顺,只可惜娜娜被抢后哭着说了一句实话:你又好又土又不贪心,你凭什么对我这么好,我不喜欢好人。
只有在丢了500万身无分文又遭大雨之后,女人才会不再做梦,投入好男人的怀抱。
至于哈尔滨是什么,我说,也不过是另一个自己的意像。
那里有着上海冬天所没有的鹅毛大雪。
那里很远,远到需要500万才能到达。
那里很远,远到需要彻彻底底地忘记过去,改变自己。
那里是白色的,到处下着雪,就像猫哥头上刻意染的白发,那是阴郁黑色中唯一的白。
代表他从来没有忘记曾经内心的渴望。
拍摄手法上有些新意.故事直到各主角登上火车才开始有看头,前面就完全混沌的很不舒服,本意是想慢慢铺垫高潮,可是感觉一点看不见曙光啊,没个耐心肯定就看不下去了.NANA和M明明的造型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而这次周迅的演出也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似乎跟以前的作品角色太过接近了.明明玩的黑珠子,不但没有惊艳或者厉害的感觉,还有点傻,象奇怪的武侠片.几个演员也说不上来说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故事也是导演自己编的,个人原因实在不喜欢阿D的妈是变性人,怪怪的!
央视对这部片的评价很有意思,说此部片如此之烂,绝对超出你的想象,你说它是文艺片,但里面有暴力;你说它是动作片,但里面有爱情;你说它是爱情片,但里面有科幻,你说它是科幻片,但里面有现实;你说它是写实片,但后面出现了张信哲,你明白了,好像是部MTV,但是张信哲竟然演的是一个变性人……但这部片绝对不是没有任何价值,它告诉了人们,烂片竟然还能如此之烂!
………………
冲着明哥迅哥看《明明》,五分钟后翻白眼[白眼] ,忍着掐死导演的冲动憋着看完:原来张信哲是吴彦祖他妈!
明明不错的主题,拍得很烂,非常浪费。
(仅有的亮点是一些象征意义,如张的腿废重生;明明、老鼠、猫哥的贴身武器)类似的,《前目的地》挖掘得更深入,特技用得不违和,脑洞一点儿也不小。
本片之所以在这里会被提及,是因为本片绝对是2007年度毫无争议的烂片之王。
作为一部商业上完全失败的电影,《明明》在艺术上也开创了新的烂片纪录。
如果以海平面作为平均水准的话,那么本片就是无底深渊。
如果你以为它是爱情片,它却有打斗;如果你以为它是动作片,它却有科幻;如果你以为它是科幻片,它却有现实;如果你以为它是文艺片,可它看着还挺恐怖;最后你以为明白了,因为看到了张信哲,觉得它是个MTV。
可是你最后还是没想到,张信哲演的却是一个变性人。
《明明》这部电影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突破了观众的心理防线,让他们绝望地知道,原来烂片还可以这么烂!
可能我的欣赏能力太差,可能这就是神秘的高雅艺术.看着这部片子瞌睡不说,真的不知道在讲什么,晃眼的镜头切换,难懂的语言,最后把这部片子献给了所有的母亲,直到最后还是没有茅塞顿开,也没能引我进入思考.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啊?
是一个拍三级片的高手,拍《明明》这种片简直是浪费人才。
当然,周迅nana对阿土仔杨佑宁说:“你不要以为对我好我就会喜欢你”片刻,又好像想打动观众,但这已经不新鲜。
自述的风格 我喜欢
张信哲演得好!
为了dannis我打3分
我这辈子暂时没看过比这更无语的神转折
还是那句话,我推荐的不一定是我觉得好的……
中国版nana~~周迅版中岛美嘉……没人家哪气质
虽然D吴很帅,但猫哥是他妈,这结局也太扯了吧,
别打开你的潘多拉盒子
科幻片+功夫片+穿越片+搞笑片=明明
MTV不是我的TYPE
。。。
这却是杨恭如在后期商业片中造型最美最惊艳的一次。自那之后,再无导演记得她的美。
很搞!~
明明是明明,结局有点雷
仅限视觉
烂出了水平,烂出了风格,烂出了喜庆
超长版的MV
张信哲够深。。
直接笑喷~~~
都快遗忘我看过这片了。。是挺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