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
主演:克谢尼娅·拉波波尔特,尤拉·鲍里索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娜塔莉亚·帕夫伦科娃,Ekaterina Shumakov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202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拓展单元。详细 >
现在对中等电影的定义有点模糊,但这肯定是比我之前看的三分电影好的
其实可能也可以三星,但是看完后我感到巨大的失望只能给两星。本来这个故事从个人情感上说可以做得很深入,两个毫无关系的人被巨大的国家力量推到一起,产生某种很复杂又很真挚的情感。另一层表意则是反思国家机器对人的无情摧残。但是两边都做得不够好,尤里依然诠释外表粗旷内心细腻的角色。
倔强的妈妈找儿子的故事,剧情无法吸引我,39分钟弃剧。
其实很喜欢这部片子,借一个儿子“失踪”的母亲,向俄罗斯政府发出挑衅,就是俄罗斯一美卖肉卖得很奇怪,人物的逻辑是不顺的。
#PYIFF2021# 【2021085】
也是两个主角飙戏的演员发挥型作品。政府给失去儿子闹事上访的母亲配个儿子堵住嘴。俄罗斯电影也是挖出来一个演员就往s里用啊哈哈哈。真帅。
2025.01.21 “强大”的政体,什么都能“安排”。可以跟《dear 同志》對照著看,不同的陽諷手法。
这电影是2021年了,看来俄罗斯的审查还是挺宽松的,这个片子放在我们语境中说就是处处辱俄,从头辱到尾,那对Army和官僚系统的批判可是一针见血的。但电影问题也很明显,和上尉逃亡记那部电影一样,就是体制齿轮的觉醒刻画的太潦草,太机械,太突然。一个上面派来维稳监视女主的假儿子,怎么就突然转换阵营了,男女主最后的感情如果不是演员的表演托住了,就变成了洒狗血。(男主演技真好,不言不语都自带气场)
妈妈也太像科恩嫂了吧…电影也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
俄罗斯是个奇怪的国家 能给你变个20多岁的儿子出来 什么事情都要走书面 坚韧的母亲 真挚的母子情 能怎么办呢 只能妥协 音乐真好听 值得认真看 мама я дома
“回来的儿子”,母亲近乎疯狂的质问政府,却有一个陌生的儿子回到家中,不熟悉的试探,两个人的默契,母亲的儿子的戏份很有化学反应,假的戏,或许参杂了一些复杂的情感,沉闷的,平静的叙述,或许给这种爆发式的情感提供了舞台。评分:7.0/10。
看不下去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一位偏执又疯狂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的阵亡,她一路“上访”,企图找到一个答案,但俄罗斯的“维稳”方法是给她的家里指派了一个假儿子——实际上是一个监视并操控她生活的士兵。当普京的头像出现在镜头里并凝视着镜头外的观众时,这位俄罗斯母亲的恐惧与愤怒似乎也能被我们所感知。
富有戏剧性的突进式情节。许多长跟镜头。表演佳:即使在少有特写的情况下,女演员坚毅偏执的性格特色依旧鲜明。土黄的调色使得它拥有了战争般严酷的氛围。公交车成为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对于公交司机身份的女主来说,它既是私人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通过女主和公交乘客的博弈,到公交车最后的燃烧,也可以对应女主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与权威的博弈。其实电影中的“寻找”母题并不少见,但值得思考的是,本片和《换子疑云》、《漫长的婚约》这样女性寻找男性的母题,往往都是女性为了维护家庭完整,来和政治权威进行的严肃博弈,然而像《阿飞正传》、《苏州河》这些男性寻找女性的文本往往都是抒情的、意识流的梦幻追寻。这或许和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符号化身份有关:在父权社会下男性往往作为女性家庭的必要经济支柱或者继承人,而女性往往作为男性的性幻梦。
于平遥,两星半,平时很乐见长相身材优质的高加索男性但在电影里有事没事就不穿上衣真不太能接受…
人物感情关系的变化戏很丰富 结束略仓促 7分
#PYIFF 5th 演技满星。情节推动令人舒适,渐入佳境。情感灌注点都在合适的位置上,结构精干。映后导演说,希望故事有普世性,我认为这个诉求没有达到,剧情决定观众只能隔岸观火。中途假儿子和母亲的感情走向怎么变得暧昧起来了,有点读言情爽文的感觉,略显突兀。兵哥的身材好到惊掉我下巴……男女演员很有力量!最后假儿子和母亲彼此情感寄托的安放与落实真的很耐人回味。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直接拔高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现在对中等电影的定义有点模糊,但这肯定是比我之前看的三分电影好的
其实可能也可以三星,但是看完后我感到巨大的失望只能给两星。本来这个故事从个人情感上说可以做得很深入,两个毫无关系的人被巨大的国家力量推到一起,产生某种很复杂又很真挚的情感。另一层表意则是反思国家机器对人的无情摧残。但是两边都做得不够好,尤里依然诠释外表粗旷内心细腻的角色。
倔强的妈妈找儿子的故事,剧情无法吸引我,39分钟弃剧。
其实很喜欢这部片子,借一个儿子“失踪”的母亲,向俄罗斯政府发出挑衅,就是俄罗斯一美卖肉卖得很奇怪,人物的逻辑是不顺的。
#PYIFF2021# 【2021085】
也是两个主角飙戏的演员发挥型作品。政府给失去儿子闹事上访的母亲配个儿子堵住嘴。俄罗斯电影也是挖出来一个演员就往s里用啊哈哈哈。真帅。
2025.01.21 “强大”的政体,什么都能“安排”。可以跟《dear 同志》對照著看,不同的陽諷手法。
这电影是2021年了,看来俄罗斯的审查还是挺宽松的,这个片子放在我们语境中说就是处处辱俄,从头辱到尾,那对Army和官僚系统的批判可是一针见血的。但电影问题也很明显,和上尉逃亡记那部电影一样,就是体制齿轮的觉醒刻画的太潦草,太机械,太突然。一个上面派来维稳监视女主的假儿子,怎么就突然转换阵营了,男女主最后的感情如果不是演员的表演托住了,就变成了洒狗血。(男主演技真好,不言不语都自带气场)
妈妈也太像科恩嫂了吧…电影也让人想到《三块广告牌》。
俄罗斯是个奇怪的国家 能给你变个20多岁的儿子出来 什么事情都要走书面 坚韧的母亲 真挚的母子情 能怎么办呢 只能妥协 音乐真好听 值得认真看 мама я дома
“回来的儿子”,母亲近乎疯狂的质问政府,却有一个陌生的儿子回到家中,不熟悉的试探,两个人的默契,母亲的儿子的戏份很有化学反应,假的戏,或许参杂了一些复杂的情感,沉闷的,平静的叙述,或许给这种爆发式的情感提供了舞台。评分:7.0/10。
看不下去
女主演的很好,某些莎碧就不要装文艺去评价人家了。
一位偏执又疯狂的母亲无法接受儿子的阵亡,她一路“上访”,企图找到一个答案,但俄罗斯的“维稳”方法是给她的家里指派了一个假儿子——实际上是一个监视并操控她生活的士兵。当普京的头像出现在镜头里并凝视着镜头外的观众时,这位俄罗斯母亲的恐惧与愤怒似乎也能被我们所感知。
富有戏剧性的突进式情节。许多长跟镜头。表演佳:即使在少有特写的情况下,女演员坚毅偏执的性格特色依旧鲜明。土黄的调色使得它拥有了战争般严酷的氛围。公交车成为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对于公交司机身份的女主来说,它既是私人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通过女主和公交乘客的博弈,到公交车最后的燃烧,也可以对应女主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与权威的博弈。其实电影中的“寻找”母题并不少见,但值得思考的是,本片和《换子疑云》、《漫长的婚约》这样女性寻找男性的母题,往往都是女性为了维护家庭完整,来和政治权威进行的严肃博弈,然而像《阿飞正传》、《苏州河》这些男性寻找女性的文本往往都是抒情的、意识流的梦幻追寻。这或许和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符号化身份有关:在父权社会下男性往往作为女性家庭的必要经济支柱或者继承人,而女性往往作为男性的性幻梦。
于平遥,两星半,平时很乐见长相身材优质的高加索男性但在电影里有事没事就不穿上衣真不太能接受…
人物感情关系的变化戏很丰富 结束略仓促 7分
#PYIFF 5th 演技满星。情节推动令人舒适,渐入佳境。情感灌注点都在合适的位置上,结构精干。映后导演说,希望故事有普世性,我认为这个诉求没有达到,剧情决定观众只能隔岸观火。中途假儿子和母亲的感情走向怎么变得暧昧起来了,有点读言情爽文的感觉,略显突兀。兵哥的身材好到惊掉我下巴……男女演员很有力量!最后假儿子和母亲彼此情感寄托的安放与落实真的很耐人回味。
5thPYIFF#非常精彩的故事,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人是懦弱的,找了许多借口,去圆自己的一生。
直接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