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細膩、幽默、有才而不炫才、野心勃勃卻又不淪為孤芳自賞--《0.5mm 》(0.5ミリ)絕對昰我今年為止看過最棒的新片,沒有之一。
全片可以視為五幕劇式的電影,這五幕的故事開頭一模一樣,皆是流浪的主人翁紗羽為了找到住所而找上老人「敲竹槓」,相遇,相知,然後相離。
在這趟連綿不絕的流浪之旅裏,我們觀眾跟這位邊緣女子的視線統一,她因為沒錢而流落街頭,以為自己已經夠慘了,直到遇上了老人們後,她才發覺:都市裏最被邊緣的原來不是無家可歸,而是衰老本身。
五段情節加起來總共200分鐘,長度非常磨人,執導的手腕卻相當高竿,五段彼此的風格完美得切換,交錯呈現出同中帶異的變化:開場的雪子岳父之遭遇極端的超現實(雖然火燒起來很假),無名老人是小清新,獨居者阿茂是黑色幽默,好色男藝男是今昔對比,結尾則轉趨深沉晦澀。
五段相遇五種風貌,切換得全不刻意,就讓全片跌宕有致,不致沉悶。
五段之間並非壁壘分明,能嗅得出導演對自己的全片基調抓得很穩,並非只想拍成五則短片的合集。
全片把持戲劇性與詩意兩種元素的比例調配,在換幕時悄然漸轉,改變作風。
開場至戲中為止,都是高度戲劇化的發展。
荒唐的火災,巧得不能再巧掉錢包意外,戳輪胎老賊.....每一齣都喜劇非常。
直到獨居人阿茂走了後,戲劇性慢慢隨著人物們的退場減弱,前面只在小細節一點一點積累的詩意則逐漸擴散漣漪,最終佔據了全片--紗羽透過邊緣人與邊緣人的相遇,彼此目睹了彼此的缺憾時,才發覺其實人跟人的距離本該就要有所保留,有所落差;為了保持這份距離,人與人終要在心上銘記距離的準確刻度,才會保有尊嚴,也保留愉快。
「當你我相隔0.5mm時,彼此都覺得彼此最好相處」她說。
到了結尾的收場之際,電影已徹底轉化為詩語言的鏡頭,進入令人費解的歐陸式作風。
我個人看不大懂這一段,只能略略領會倆女的邂逅大概是關於女人生命的寓言吧,但這也算是象徵了紗羽終於開始圓滿自己的生命,不再如同藝男所言,現代的日本人通通失去了愛,「只能看著裹足不前的自己」。
兩女最後乘車而去的鏡頭,頗有幾分公路電影開場的意興。
藍海沿著河岸微微拍浪,白車與白浪互銜,相當的美,一次補足了全片室內景色略顯單調的遺憾。
演員們的魄力貫徹全劇,五位主角的表現也很不俗,從老到少皆有上上水準的精湛演出,群戲交鋒都張力十足。
紗羽與阿茂搶電話來講那場一分多鐘的長鏡頭,超級好笑,卻又激烈不已,安藤桃子顯然對長鏡頭有著明確的藝術概念,掌握動態的力量遠比靜態的構圖要出色。
好幾幕都讓我想到《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裏,鏡頭是如何拍出摔角手的體態即使動也不動,也讓人感受到生機的飽滿。
《0.5mm 》改編自同名小說,由作者安藤桃子親自寫則優則導,並找來自己妹妹安藤優擔綱女主角紗羽一角。
是因為對作家導演這塊招牌的不信任嗎?
《0.5mm 》是這次金馬奇幻影展少數沒有售完票的場次。
太可惜了,這部傑作實在被金馬影展也被金馬的觀眾給太過低估,安藤桃子完全是一匹非凡的東瀛黑馬。
三個半小時的劇情看完,不露任何一絲重覆的乏態,昰高明的導演手腕;詩意與戲劇性飽滿得彷彿溢出螢幕,嬉笑怒罵全在掌控之中,昰聰明的劇本撰成。
儘管構圖想法上還有些乾澀,但如此聰明又高明的導編表現,都替安藤桃子證明了,她絕對昰個合格標準以上的電影人。
這是一部讓人看完後會很滿足的電影,滿足到連要挑剔都需要費勁。
我真難以想像,如此超水準的《0.5mm 》,竟只是安藤桃子第二次執導演筒的成績!
影片一开场,一个年轻的女护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照顾着一个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老人会死去,家庭会继续下去。
这是一眼望见的外部。
就在这时,内部展开了。
女儿提到了老人的有心无力的性需求,投入胸部饱满的女性怀中的情感需求。
即便在不能动荡的父亲面前说话,一听父亲的咳嗽,女儿也有几分忌惮。
在那顿并不丰盛的饭桌上,完全无视一切的孩子让女儿的窘迫尴尬掩饰都掩饰不住。
那一晚,女儿上吊了。
抛下父亲和孩子。
那一刻,觉得她已经疲惫绝望到了极限,另外,她大概拿不出答应给佐和的一笔钱。
她什么都不想管了,她只想解脱。
因此失业又丢钱的佐和无处容身,于是把目光落在落单的老头身上。
三个老头。
第一个,只是想在卡拉OK过夜。
第二个,单身一个人生活。
第三个,有家庭,有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妻。
开始,他们看起来都只是老了的人。
随着佐和的接近,他们的内部展开了。
老人是怎么样的?
无论这三个老人身份地位有什么悬殊,他们的特征都有相似性。
他们起初不信任人,抗拒靠近。
他们有面子,怕损失信誉,甚至到担惊受怕的程度。
但他们孤独,又像孩子一样,渴望沟通。
渴望温和亲切的陪伴。
佐和了解老人,懂得如何与其相处,也懂得如何照顾他们。
于是,很短的接触,她也给了这些人温暖。
第一个在儿子家住,赌气出来想把钱花光的老人。
给了佐和一万日元,又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了衣着单薄的佐和。
虽然他逗趣地摸了摸佐和的屁股,但也是可爱善良的老头。
第二个老头非常搞笑。
偷自行车,在咖啡馆挑衅年轻人。
但实际却胆小如鼠,害怕被无视,即使骗子也愿意结交,甚至钱交出去也无所谓,只要骗子愿意理他。
他逗了一把佐和,住进了养老院,把他宝贝的车送给了佐和,还在车的后备箱盖上粘了一百万遗产给她。
第三个老头,仍有着强烈的色欲,渴望年轻的身体。
在有护工的时间里,他一整天都不在家,显然并不是去上课。
在外面混时间,因为烦透了家里那种窒息的气氛。
瘫卧在床的妻子,不得已照顾的情况下,他大概看都不愿去看一眼。
他一样也不信任佐和,但是佐和的出现,让他感到了生命的活力,日子的生趣。
他好像又变年轻了,以至于半夜听到妻子的吼唱时,他在意念里捂死了她。
是歌声让他回响起了曾经,他们曾年轻过,曾经走过的路。
他控诉战争,战争毫无意义,死了的人都可惜。
在帮忙把妻子挪到轮椅上时,他久违的给了妻子一个有力的拥抱。
以为年轻的他,转眼就痴呆了,而卧床的妻子悄声说,很想快点去另一个世界,只想(某个人)能再抱她一下。
联系到她看着丈夫,说——这是我爱的人——丈夫的表情。
原来更深的内部——这是一对同床异梦的夫妻,虽然度过了长长的一生,但感情并不好。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着深深的孤独。
佐和只是一个临时寄居者,做得远不如她的人更容易留下,而她不能。
因为这些老人都已经没了决策权,他们已经不归他们自己管了。
最后,她又遇见了早先那个问题少年。
第一个家庭的内部才彻底展开了。
丧偶父亲的性需求,造成了这个家庭隐性的悲剧。
佐和的内部和问题少年的内部也得以展开了。
佐和是两性人,外表是女性,但染色体是男性,没有子宫。
而问题少年是一直被当做男生养的女孩。
他们都没有家人,或许也没得到过什么爱。
就像剧中说的——现在的(日本)人,不被人爱,也不会爱人,只看到迷茫的自己。
犹如在黏稠的泥沼里,越来越不能动荡的人一样,即使泡在家里的澡池里也无济于事,浓稠得化不开。
只有爱和被爱的时候,那泥沼才会变成舒缓清澈的泉水,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伯格曼有句话——关于老去,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是如此艰难。
我不知道名字为什么叫0.5毫米,但我知道这不止是一部讲老人的电影,这更是一部讲爱,讲对生命的关怀的电影。
在假期花了几天时间,一段一段看完的,由于看的同时,还做着别的事,只是认为讲老龄化问题的影片,其实并没有看懂。
幸好看了豆友的影评,才彻底明白,差点错过好片。
打个满分五星。
刚开始,觉得佐和就是为了钱。
陪老人昭三睡觉,接近康夫并夜宿卡拉OK店,抓住老人阿茂偷车和义男偷小黄书的把柄住下来照顾他们,感觉就是以照顾老人为名想办法取得老人的钱财。
以下好多处没有看明白:1.以为阿茂把1000万给了佐和,实际不是,阿茂只是让佐和过了过手,就给了养老院。
实际上佐和没有得到。
2.一直再想0.5MM是什么意思,讲到义男磁带录音出现了0.5MM,还是不太明白。
3.小真的父亲为什么不承认小真是他家族的孩子?
4.佐和在码头追上小真,小真腿上流出了血,当时还不明白她是女扮男装。
5.看到最后,也不知道昭三的女儿为什么自杀。
最后看了影评,才明白。
自己看片的水平太低了。
实际上,佐和由于没有子宫,不敢和年轻男子来往,才会主动接近年迈孤冷的男人。
想方设法留下来照顾他们,在付出爱温暖老人的同时,也得到的老人的认可,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在听了义男磁带关于0.5MM的话后,佐和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偶遇小真,真心帮助“男孩子”小真,帮助小真解开了从小抑郁的心结。
当最后佐和发现了阿茂留给她的100万元,顿时明白了阿茂的心意,内心也感受到了别人的善意和温暖。
0.5MM实际上是人与人的距离。
孤冷老人与冷漠子女、护工与老人、老人与朋友等等之间,每个人只要心怀善念,主动向前哪怕只有短短的0.5MM,就已足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多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
心灵之间的距离只有0.5MM,不远。
看过一集 2012年秋季的《世界奇妙物语》,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叫《蝉》。
大概讲述的就是一个人死后可以按当时的福报来换取来世投胎的机会,有世间万物可以选择。
主人公上辈子的福报换来的钱只够投胎做蝉什么的不热门的。
于是他决定做蝉,在经历大部分蝉生在地下的昏天黑地后,主人公终于破土而出,飞到高处用尽全力鸣叫7天后死去。
但据他形容,这7天的鸣叫是他最爽的时刻,开心到哪怕死掉也值得了。
想到这里——老去在我看来好像是时间给予万物的惩罚,从出生起就开始了倒计时且所有人都无法幸免。
如同一只蝉,经历过大部分昏暗的日子,可放声鸣叫快乐的日子加上去只有短短数天。
无论如何在我听来这种鸣叫都是一种哀嚎,十分残酷。
可我有时听着蝉鸣,又能联想到小的时候,经历过的那些有蝉鸣的夏天,吃过的冰西瓜,吹着电风扇偶尔打个喷嚏,然后大声喊妈妈。
如何坦然接受老去,是这两年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如何学会平静体面的面对父母的离去,也是午夜梦回时困扰我的噩梦(总会幻想那个时刻,来当做预习)。
当我看这部电影时,我的情绪是不安和困顿的,就像直面了我的噩梦。
我不是虚无主义的践行者,可这种悲观的情绪有时会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显得不够积极。
说到蝉——遇到转折和困难的时刻,我就总选择“硬顶上”,就像鸣叫着的蝉一样,虽然我知道可能没什么意义,但也为了这0.5毫米,这绝无仅有的体验。
这些能让人感受到活着的时刻在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中可能也就是寥寥无几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
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黑暗里,等待时机,这0.5毫米,又0.5毫米,挪着挪着……离破土而出近了又近了……悲剧式表达总是有它最真实最具有批判性的一面,在我看来,这比只歌颂正面意义更有深度。
一种是问题的起源,一种是给出的答案。
当我第一次看到 爱伦·坡 的《 征服者爬虫》 时,正好我的朋友在旁边唤我看一个小盲盒。
我正逐字逐句的仔细揣摩,不禁眼角抽动又内心汹涌无比震撼,被唤后又连忙恢复平静用微笑来迅速遮掩。
“你怎么了?
”“没什么,这个盲盒挺好看的,买嘛!
”瞧!
这是个喜庆之夜在最近这些寂寞的年头!
一群天使,收拢翅膀,遮好面纱,掩住泪流,坐在一个剧场,观看一出希望与恐怖之剧,此时乐队间间断断奏出天外之曲。
装扮成上帝的一群小丑,叽叽咕咕,自言自语,从舞台这头飞到那头——他们只是木偶,来来去去全由许多无形物支配,无形物不断把场景变换,从它们秃鹰的翅膀内拍出看不见的灾难!
那出杂剧——哦,请相信将不会被人遗忘!
因为它那被抓不住它的人永远在追求的幻想,因为一个永远旋转的怪圈最后总是转回原处,因为情节之灵魂多是罪愆,充满疯狂,充满恐怖。
可看哟,就在那群小丑之中闯进了一个蠕动的怪物!
那可怕的怪物浑身血红从舞台角落扭动而出!
它扭动——扭动!
真是可怕,小丑都成了它的美餐,天使们呜咽,见爬虫毒牙正把淋淋人血浸染。
熄灭——熄灭——熄灭灯光!
罩住每一个哆嗦的影子,大幕像一块裹尸布一样,倏然落下像暴风骤雨,这时脸色苍白的天使,摘下面纱,起身,肯定这是一幕叫《人》的悲剧,而主角是那征服者爬虫。
影片里剧情的处理方法,也是奇幻的、荒诞的去直面人心,或高尚、或阴暗的角落。
当老人们不再是一件被随手丢弃的废品,作为世界上的唯一,再荒诞的想法,也在银幕上被满足了。
这蝉啊蝉……穷其一生总是荒诞。
为了那几天鸣叫的日子,还有值得保护的爱。
PS:今天是我生日!
生日快乐!
“今天出生的婴儿,与明天就要去世的老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
” 社会默默向前,身后的老人,健康状况,心理问题,经济来源,战争后遗症,性压抑等,都是被边缘化的——我站在你面前,望着行将就木的你,你的庸碌,你的风光,我所不了解的,是你整个人生。
真实不需要美,不需要摆拍,纪录片式的电影最动人的成就之一便是真实。
照顾老人时的尿味、馊味,狼狈至极以至于用商场香水喷衣服,表面风光下的绝望的性欲,畸形家庭的撕裂扭曲……电影成功调动了我的感官,让内心荡起涟漪。
性压抑——或许《饮食男女》里对老年人性压抑的刻画隐晦细腻,那这个电影就更为直接一些。
社会对老男人的性压抑是漠视的,对老女人的性压抑——对,是从来没有提及的。
我想有的时候这就是影视剧的魅力,既然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是有局限的,那我们就通过屏幕窥见一方未接触的现实。
真的是一部充满人性爱的电影,公路风格本就是我非常喜欢的,车开了一路,与前几位老人告别,还是遇见了开头的那一家。
而最后,小真穿上亡母的红裙子,和佐和一路前往远方,是“母亲”“女儿”的女性连结,也是两颗麻木疲惫的心的紧紧相拥。
好电影,发自内心喜欢。
最后,安藤樱,太神了。
人老了什么样?
如果你只能想到类似身体机能下降、思维僵化、活成了一个树,这些比较宏观概念的词汇的话,我建议你看一下电影《0.5毫米》,来一场真实的心灵震撼。
《0.5毫米》是一部由女护工佐和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老年群像戏,它将视角对焦在了更边缘的老人身上,并将这一切融入到了社会、道德和人性中,通过导演现实主义镜头折射出一系列有关老龄化的社会问题。
《0.5毫米》有点类似公路电影,女主佐和是有心理创伤的女护工,因违反护理中心的规定被开除,无家可归的佐和被迫开始流浪。
影片中佐和一共遇到了4位老人,每个老人的故事都代表着一种现实中真实发生的荒诞。
但就是这些被抛弃的边缘老人,用人性撕开了边缘的裂缝,让光透进了佐和封闭的内心,在一段段风趣、悲凉的晚年人生中,与佐和上演了一幕幕自渡与渡人的救赎故事,并将“自渡”与“渡人”之间的因果关系给出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老年人的“隐痛”,人类社会的悲哀人老了,最没尊严的便是生活不能自理,自己曾经坚持的那些对身体的隐秘,一一暴露在人前,以最有智慧的模样遭受最严重的来自身体的羞耻、尴尬。
影片中的片冈昭三就是如此,衰老让他的身体机能下降到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现在的他是一个连抬手都困难的垂垂等死的老人,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别人帮忙。
影片中佐和在给片冈昭三换尿不湿时,老人控制不住当场尿了出来。
影片中安藤桃子给了片冈昭三一个长达3秒的近景来表现老人此刻的绝望。
除了身体衰老带来的“隐痛”外,影片中,安藤桃子将更多的篇幅放在来讲述情感缺失带来的“隐痛”上。
康夫的妻子死后,儿子每天为继承康夫钱财的事情争吵,弄得家里整天乌烟瘴气,孩子们看不到康夫痛失老伴的苦楚,也不关心康夫是不是快乐,唯一在乎的只是老人的钱财。
厌倦了家里鸡飞狗跳的日子,康夫离家出走。
在大家眼中,石黑茂是一位脾气古怪、神神叨叨的孤寡老人,看人不顺眼就扎他车胎,看人顺眼就偷他自行车。
在他的世界里,女儿、女婿对他不闻不问,快节奏的社会中,也没人愿意分心去聆听一个老头的内心世界,除了骗子。
长期孤寂、被周围隔离的生活让石黑茂对人产生了认知偏差:愿意认真听他说话的就是好人,哪怕他是骗子。
和上面两位老人相比,真壁义男的孤寂更深,他参加过二战,和大多数国人的信仰不同,他对战争深恶痛绝,时刻被内疚折磨,而家里的妻子至死深爱的都是“晋一郎”。
人到晚年,他无儿无女,除了瘫痪在床、精神失常的妻子,以及觊觎他财产的侄女,他什么都没有。
双重折磨,孤寂无人诉说。
关于孤独,卢梭说:“就这样,我在这世界上落得孤身一人,没有兄弟,没有近邻,没有朋友,没有社交,除了我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原是人类之中最乐于交际、最随和亲切的一员,却被所有人弃如敝屣。
”影片中,佐和遇到的这四位老人几乎包含了社会中全部的边缘老人,导演安藤桃子有意按照佐和流浪的时间线,将老人的“隐痛”递增。
从身体崩溃到情感溃堤,一步步撕开那些被我们忽视、默认的社会处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2.6%,按照联合国的标准(7%),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影片中老人的哀怜,或许也是未来老龄化社会我们的哀怜。
亲人对老人的态度,以及周围人对这一现状的默认,好像都在诉说:不被看见的心理孤独以及被封锁的情感需求,是社会慢慢在抛弃边缘老人。
彼此靠近0.5毫米,便是完成救赎影片中的佐和算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她有着自己的恶趣味,尤其在拿捏老人上。
但不管是她对“性”的随意态度,还是对老人的“恶趣味”都源于她的自我认知缺陷,她先天无子宫,分不清自己的性别划分,就好像一个介于阴阳间的人,她在不停的寻找自己的定位。
影片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佐和的自渡之路展开,佐和与老人的相遇是“渡”的叠加,每遇到一个老人,佐和的内心就积累一些打破牢笼的力量。
影片中,安藤桃子对救赎的处理很具哲理性,它根植于人性,将“渡”变成了彼此成就,而真壁义男对佐和一段剖析自我的忏悔,在点题的同时又升华了“渡”的主题:这之中的每个人,都有其生活与善恶,爱憎浑然一体。
被逼至极限的人的光辉,会超越极限,并作为自我存在而觉醒。
这会成为足以移山的力量。
这座山就是指:每个人的心灵间距,虽然可能只有0.5毫米,但这些毫米聚集到一起朝同一方向移动时,就成为革命的开始。
今日的日本人还存有这样的精神吗?
人背负着生死而全力奔跑,在瞬间的觉醒与刹那的解放中,或许能找到永恒的光明。
于是,就找到了应该守护的爱。
影片中老人与佐和的救赎与“渡”,其实都是在讲述,聚焦能量朝同一个方向移动。
不管是佐和,还是老人们,他们的目的刚开始都不是自渡,却又都在靠近中完成“自渡”。
佐和将分不清卡拉OK店和旅馆区别的康夫,拽进卡拉OK包厢,在陪康夫唱歌发泄的同时,也解决了自己的食宿问题,而康夫也因为这片刻的欢愉、放松,对离别的佐和给出了温情:1万日元和一件大衣。
为了解决食宿,继续流浪的佐和,又拿石黑茂扎轮胎的把柄成功混进石黑茂家里。
刚开始石黑茂对佐和各种挑刺,但佐和依旧以一种嬉闹关心石黑茂,做饭、收拾家务、和老人一起把偷来的自行车还回去、和骗子斋藤硬碰硬。
没有谁的心是坚冰,哪怕是刚开始各种讨厌佐和的石黑茂,情感干涸的石黑茂在佐和的润物细无声中敞开心扉。
离别时将自己的宝贝车和100万日元送给了佐和,而影片最后100万是击碎佐和忧郁内心,完成“救赎”的金钱支持。
佐和完成自渡的精神支持来自真壁义男。
告别石黑茂后,佐和在流浪的过程中,又用同样的把戏住进了真壁义男家。
面对来自真壁义男升级版的厌恶,佐和一面选择继续无视,一面关心老人,不许老人买不适合吃的食材、满足老人对“性”的一些小心思、帮助老人照顾瘫痪的妻子,消除老人与妻子间的隔阂,不揭穿老人白天不是去上课而是消磨时间的谎言。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也没有谁的心不被爱温暖。
离别时,真壁义男的对自我的剖析以及对人性的理解让佐和的自己真正觉醒。
其实影片中,三位老人对佐和的救赎是不断递增的。
与康夫分别后,佐和目送他远走;
与石黑茂分别后,佐和开车离开,把车停在林荫道,趴在方向盘上,感受阳光照在脸上的暖意;
与真壁义男分别后,黑暗中的佐和坐在车里,神情中有着无法诉说的哀痛。
周国平说:“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渡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
”佐和带着从老人那里唤醒的自我,拯救了另一个迷途的灵魂——真子。
真子是外公强暴母亲生下的孩子,她的出生带着原罪。
为了真子不被外公伤害,母亲从小把真子当男孩养,严禁真子靠近外公。
母亲不能和他人诉说的苦楚,让真子一直恨母亲。
外公意外死亡、母亲自杀后,真子就和名义上的父亲生活,但了解乱伦丑闻,从未相见过的父亲,不喜欢自闭、只知道吃东西的真子,一次激烈的冲突后,父女撕破脸。
佐和用从老人那里收获的温暖和治愈,治愈了真子,在一段堤坝上,真子拿着佐和留下的那件外婆的红连衣裙痛哭流涕,而佐和抱着刚发现的石黑茂留给她的100万大哭不止。
在哭泣中两人完成了自我救赎,真子明白了母亲的苦心,找回了女性身份,而佐和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影片中,佐和和真子都完成了自我救赎,驶向未来,但老人的结局却都不圆满,康夫继续离家,要在死前花完自己的钱;石黑茂一个人住到了养老院;真壁义男老年痴呆,被觊觎财产的侄女接管。
或许影片也是用此在告诉我们,人年轻时有无限可能,但年老后的结局却只有一个,关爱老人的生理需求、情感需求不是那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毕竟在这个老龄化普遍的世界中,老人面对的困境,可能也会成为将来我们的困境,只有每个人都朝一个好的方向努力才可能改变结局,迎来大团圆,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0.5毫米》是日本女导演安藤桃子的第二部作品,剧本由安藤桃子改编自己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0.5毫米》而成。
据说这可以被称为一部“家族作坊电影”,不仅由妹妹安藤樱担任主角,父亲奥田瑛二任制片人,母亲安藤和津担任料理设计师,还有妹妹安藤樱的公公和婆婆——柄本明和角替和枝(另一演艺世家)分别出演了重要的角色。
《0.5毫米》于14年上映后在日本及海外的不少电影节都获得好评。
如果以主人公山岸佐和(一译纱羽)这一无家可归的前老人专职护工为切入,这是一个关于“相遇”的故事,算上原本工作和服务的片冈家,佐和总共遇见五位老人,同时进入他们的生活。
自佐和在第一户片冈家遭遇意外事故后,其后的发展相对模式化,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佐和是位潦倒的家庭保姆,依靠着在单身男子家里做工维持生活,说不定也能因此发展出不少故事。
不过,正如本片叙事中黑色怪诞的成分一样,我们好像永远也弄不清佐和接近这些老人的目的。
仅仅是为了蹭吃蹭住或为了金钱?
可实际上佐和不但负责老人的起居,也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和他们沟通并关心他们的人。
影片一开始佐和答应了片冈家女主人雪子在父亲昭三去世前同他共寝一次的请求后,却由于当晚老人的骚扰而造成一场火灾,并且老人昭三意外身亡,同时佐和发现女主人雪子的也上吊自尽。
佐和因此失业了,无家可归的她从自动取款机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然而新的生活还没来得及开始,佐和弄丢了钱,如果不想当凄惨的流浪者,她必须找到栖身之所。
于是她陆续遇到了几位老人。
首先是受够儿子一家为遗产而争吵的老人康夫,老人在卡拉OK前台磨叽,显然他分不清卡拉OK和旅店到区别,这时佐和趁机“帮助”了老人,不明所以的康夫和佐和度过一个颇为愉快的夜晚之后(有饭吃,有歌唱,有地睡),向佐和道谢告别,既玩笑又调戏地抓了一下佐和的屁股并往佐和手中塞了一万日元。
之后佐和遇到了一位独居的孤僻老人茂,片中的老人都是怪老头,抑或说老人给人平常的印象就是各种各样的怪。
茂喜欢恶作剧,扎人家的自行车胎,偷自己中意的自行车,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有规律的日常消遣。
在扎人车胎给佐和抓个现行之后,佐和开始同老头一起生活。
慢慢我们觉得这个老爷爷虽然有些憨憨的,却很单纯善良,以至于他把唯一会和他说话聊天的骗子当成唯一的朋友。
佐和作为一个专职护工,生活上不但把老人照顾得服服服贴贴,还给老人带来许多欢乐甚至帮老人解决麻烦赶走了骗子。
经历了欢笑和温暖的日子之后,老人茂说还是要回到该去的地方,他们坐着一辆帅气的老爷车驶向了养老院,这是迟早要来的告别。
虽然养老院用隆重的排场夹道欢迎茂的到来,但是茂对佐和的挥手作别仍旧让人难过。
还记得老人茂对佐和说过,红色是活着才能看到的颜色,而养老院则是一处失去活力之所,里面的人和世界隔绝,等待着被遗忘,这一次作别,不也是和这个社会作别吗。
类似的,佐和以抓住了老人义男在商场书店偷(青山裕企风格的)制服写真为把柄,假装成老师的学生寄住下来。
先生家中有一已经卧床痴呆的老夫人静子,以及一位干活并不认真的护工。
自称有学习会的义男实际上只是在商场的休息位上坐上一天,因此我们不得而知退休的义男究竟从事什么教学,我们仅知道的是老人曾经作为海军参加过战争。
从这个宽敞的古宅看来,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和之前佐和遇到的不太一样,老人较为刻板,说起话来都慢条斯理。
但是老人心中有着或隐或现的焦虑,能感觉出这和他已经痴呆的老伴有关。
佐和的出现让一切有所改观,老太太不但会哼唱好听的旋律和歌曲,甚至能下床坐在轮椅上去散散心。
很难想象当义男再次听见老伴熟悉的歌声,再次被老伴紧紧拥抱,心中浮现了什么明媚的画面,追忆了多久远的往事。
但这也同时促成了他和佐和的道别,不仅仅因为侄女的到来打破了现状,似乎是义男老先生自己放下了,他给佐和留下一盘自己录制的磁带,第二天他也已经认不得任何人了——他把佐和当作采访他这位战后归国的海军的来访者。
在导演的长镜头下,义男诉说着,重复着自己对战争的记忆,不满和恐惧,他说“活着就是奇迹”,甚至为自己的幸存而愧疚。
这是全片非常令人难忘的一段。
最后佐和再次遇到了片冈家的“问题少年”小真(遇见的不再是老人),并且借住在他父亲的家里,然而这家人并没比佐和的处境好多少,除了有一间有屋顶的房子栖身之外。
父亲是个无所事事的酒鬼,更不要说还有一个辍学在家从不开口讲话就会蒙头看书的问题少年,父亲一度说片冈家尽出怪人,冲突迟早要在这个家爆发。
随着佐和的到来和父子关系的紧张,揭开了最初影片中的片冈家的秘密。
随后佐和带着真子离开了这个家,临近尾声的一幕镜头是,小真得到物归原主的红色连衣裙,佐和则发现了茂留在汽车后备箱的一百万遗产,她俩双双瘫倒在地失声痛哭。
或许,这也是她们开始新的人生的契机。
老人实际上也是本片所刻画的重点,而佐和是串起这组群像的要素。
片中的老人都有一些共同特点,《0.5毫米》里的老人是真正“无缘”的,他们似乎与世界无关,或者痴呆,或者无所适从仿佛只是等死。
随着人身体的衰老,似乎灵魂也会萎缩,人变得疏离孤立,偏执乖张。
老年人成为被社会遗忘之人(他们身边已无他者),同时恰恰是最需要他人照料之人。
佐和则连接了这两个无法沟通接触的世界。
老年人是被遗弃的,没有人愿意理睬他们也觉得无法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活在“曾经”的时空中,甚至越活越回去——只记得更早更早之前的事情。
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老人是等死的行尸走肉,青壮年人的“活”和老年人的“活”似乎就这么刻意地被分割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
但实际上并被如此,好比片中的五位男性老人都有些好色,如果成年男性对性的欲望是合理的,就没有理由认为年老者的是羞耻、不尊甚至变态。
实际上他们所处的边缘状态,和社会整体并没有差别,(佐和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人性中所具有的善良,纯真,欲望,懦弱乃至罪恶,是人所共有的,比如就像片冈家违背伦常的秘密一样,罪恶始终是罪恶,甚至罪恶照样悲剧般的延续下去,延续到子女的身上。
本片的配乐也十分有意思,溜冰圆舞曲多次作为插曲出现,以此曲起始,片尾字幕时同时以此曲结束,直到佐和再次遇到真子之前,始终采用古典音乐(交响,弦乐重奏,钢琴曲)配乐,这之后则响起了干净的电吉他旋律,似乎是是一次古老和新生的转化。
还有一点是那条贯彻始终的红色连衣裙,影片中对片冈家的交代最为隐晦,有人认为红色裙子象征着乱伦,有人说红色是暴力和罪恶的隐喻。
不管怎样,我们怎么关注红裙子都不过分,导演在片名标题的(0.5ミリ)由白染红小数点上明显提示了这点。
(甚至映画官网的字体按钮也是鼠标悬停便由白变红,当然这是过度诠释的笑言。
)让我们回想片冈家的老爷子和换上红色连衣裙的佐和扭抱在一起的“起舞”场面吧(彼时的配乐同样是溜冰圆舞曲),罪恶的降临不能湮灭生命的鲜活啊,人还要活下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0.5毫米》另一个让人意外之处是似乎让我见到了日本的另一面。
虽然导演在叙事上已经大量精简(据说若按最初的剧本拍会有5小时),但仍在一些情绪的展现方面欠缺节制。
不过0.5毫米不失为一部展现我们这个时代人与人关系的佳作。
6.9.2015谢谢@ken指出小文关于配乐的错误
导演极具社会学视角,从老年人群体出发,关注到老年人的爱和性的需求,老年人也需要爱和性,像小孩子一样更需要被关注,而不只是身体上的照料。
电影具有日本乃至亚洲电影独特的特色,在导演安藤桃子和安藤樱姐妹身上看到了对社会隐性现实的关注,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年老的老教授不想变得痴呆,做着各种脑力训练,去参加读书会,不想被身体照料,事事都会自己做。
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与抒发,老教授年轻过拥有自己的故事,他对生命社会以及经历过的战争都有自己的认识,即使是已经过去的历史,但是战争的种种画面和影响仍然挥之不去,就像我们不能忘记一段历史,因为它真实发生过,发生即有原因,有意义,有影响,谁能肯定战争思维不会继续在社会心理中上演呢,所以影片老教授才会多次呼吁战争是多么荒唐啊,战争不会再发生了吧。
老教授一面想象着深夜掐死她曾爱过的女人,那个已经痴呆摊床只会突然大声唱着歌的“疯老婆子”,一面却在夜晚和她一同唱起了那首歌,或许是代表着她们爱情的一首歌。
岁月残忍,谁也抵不过衰老,曾经美丽动人他爱的女人如今已瘫痪在床批着花白的乱头发,痴呆不得动弹,所以老教授才会去书店偷偷看年轻女人的穿着水手服,偷偷看妙羽洗澡,拿起她的内裤,可在一瞬间就会跑掉,对于女性和美的渴望即使在年老的年纪也依然会有啊,但那也让人羞耻,所以女主妙羽在发现老教授看水手服时,老教授才会羞愧难当,那确实和他的身份思想远远不符啊,他亲身经历过战争与死亡,即使战争本身是如此的荒唐,他,也曾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啊,再后来成为一名教书的教授,在当地是如此的有声望,但是再光荣有学问的老教授也会有对性的幻想,这并不是可耻的心理,而是我们所忽视的现象,在年老的妻子不再美丽瘫痪痴呆,他们对美丽和性的幻想就自然而然会借由其他的女性形象上。
终于在妙羽为他的夫人静江在她苍白年衰的脸上化上鲜艳的妆,涂上她最爱的樱花指甲油,用她那已经呆滞快说不出话的唇缓缓地说出站在她面前的老教授是她喜欢的人时,老教授才发现他现在所恨所厌恶想要掐死的这个疯老婆子还是他曾爱过的那个美丽女人啊,一切都没变,变得只是岁月。
独自生活的年老阿茂以偷东西偷自行车来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关注,扮演着社会认为的他的形象,以痴呆恶毒面对众人,隐藏自己的孤独和善良,因为没人愿意好好听他讲话,压根就没有人。
但是他却能信任陌生男人将自己一生积蓄交给对方打理,仅仅因为那个骗钱的男人会和他说话,愿意当他的朋友啊。
在谎言被揭穿,骗钱的朋友当众大吼死老头,阿茂吓到躲在浴缸中尿了出来,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即使自己多么怀疑,就算那个家伙因为钱才和他亲近,他也说钱他拿去就好了,自己也用不了了,因为在心里相信即使是想要钱,那个家伙也有听他说话,可能会有一点点当他是朋友吧,那个家伙或许会感谢他这个朋友愿意将这一千万给他。
所以在妙羽揭穿那个男人,他的“好朋友”破口大骂阿茂,没有丝毫看得起他时,阿茂才会几近崩溃,唯一一点他所想要的好都没了,所有都没有了。
其实他只是想要一个可以理解他的人,仅仅是理解就好,钱在他的眼里已不重要,他们那代人只会认真的工作却不会花,他们过惯苦日子,即使在多么艰难的岁月,也努力工作养活了自己的女子,在时代变幻,子女已经成为有钱的一代时,他们也不愿意做子女的负担,在年轻就攒下一生到死的钱。
可就算如此,竭尽全力的养育,到老也不想麻烦自己的子女,一生都在贯彻自己的无私的善意,最终在子女那里却真的变成了不管不顾,阿茂的女儿有自己的好生活,再也没有管过他。
在金钱上阿茂确实不需要女儿去付出,但是在心理和种种需要上,阿茂是如此孤独,最亲的他所付出最多的却没能去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而女主妙羽在剧中扮演的就是这些老人想要的情感对象,也是他们内心里的另一个自己。
他们想要理解,一个理解他们心理的人。
所以才有妙羽对阿茂说我们还回那些别人的自行车吧,阿茂显得那么开心,他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啊,因为从未有人注意过他,或许他对于这么偷来的自行车也有过内心的挣扎,可仍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终于有人让他还回去了,那才是真正的那个善良的他啊。
她帮助老教授克服心理障碍,直面自己真实的想法,她更像一个推手,在这些老人的家庭中推动了老年人衍生问题的解决,克服了那0.5毫米的距离。
【7.9】1、这女的真是够猥琐、邋遢,在超市里偷香水来喷,还喷裙子里2、有些女人就是喜欢和老年人待一块,他们与暮气沉沉久居3、女主不断地更换老男人,通过老男人们不端的行为挟持他们,也用自己的肉体、青春身材诱惑他们,让他们为她买食材、提供住所、给她的车🚗加油4、“战争没有没做不可的理由。
”日本、德国的民众最应该明白这个道理5、一群世俗眼里的烂人、怪人,导演试图从他们的生活中展现美和哲学6、看这电影单纯心理不适🤢,从理性上找不到太多槽点。
女主虽然喜欢和老男人混在一起,但也没失身,就是让老男人看得到吃不到,还让他们心甘情愿把家产给她。
最后女主还是和一个古怪的、穿着被他杀死了的妈妈的红色裙子的年轻人一起跑了,也没有和老年人一起过一生7、电影冗长,分两次看完。
不推荐看
就用片尾曲《残照》作为开始吧。
影片用总-分-总的形式表达,讲诉包含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亲情直指整个剧中父母与子女之爱;爱情指忘年交、夫妻之爱;友情则指与老人间度过的美好时光。
其中参杂恐惧、喜怒、忧伤,像是放映一张老唱片,娓娓道来。
佐和,有一份老年护工的工作,却因一次意外而失去工作,对整个世界突然感到一种失望。
当她流浪没法时,遇到的三位老人却重新给她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一位是戴着氧气的老人为避开家人吵闹而趁机出游正想去KTV;一位是曾经的修理工离家出走盗自行车玩的老人;一位是在书店偷书的老教师。
也正是她护工的经历,对三位老人的同情,从而在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的故事,从中获得了新生。
最后,当她再次回到事发地点(也揭开谜底),整个影片也由《残照》短短的几句歌词总结了一系列故事情怀。
那便是:太阳已然落下独自在黑暗的房间,凝视脚边满溢的时光,追寻之事没有结果,只能随风而逝,深爱之人如今都已远去,传向远方仿如夕照。
整部影片间接展现当代人,年轻人、老年人之间的0.5mm距离。
她说,每天都有小孩降生,第二天就可能有老人去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座城市显得那么陌生,但当你走进发现,谁又能不在乎。
现在,我和你的距离刚刚好。
彼时,她和意外发生时留下的孩子正在吃面。
而这句话不刚好印证当下,孩子老人之间的距离甚远,而作为年轻人青年一代看到的又只有钱、孩子,老人似乎被遗忘,剩下护工来看护,却很少有人真正会照顾老人。
而这样的结果正是与一个家庭的教育、责任感不强造成的。
第三位老人,作为教师的角度,最后给佐和一盘录音带,里面明确表述了他的观点,年轻人因为那0.5mm的激情而不断积聚出能量,这种能量叫做革命,而这样的革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结果。
他虽然用战争做比喻,但也间接反应这个时代,人的思想多么可怕。
面对当下的宅男宅女、中年人等,当我们关在自己的黑屋不与人言,当我们开始只关心生活不关心他人,一切都开始疏远。
难道真要等到有一天我们变成陌路,形同路人才想起我们是亲人、爱人和朋友吗?
所以,我和你0.5mm的距离是刚刚好?
人啊,只有当回忆的时候才觉得珍贵吧!
那为何,不在相遇时懂得珍惜呢!剧中孩子与父亲是这样、侄女与老师是这样、孩子与老人是这样,所有人似乎都是这样。
这不免想起,和一位相交多时的女友见面,却发现她变了很多。
因为贪婪而变得麻木,不再像以前见到的那个她,开心善良。
玩手机和电脑多过与我交谈,虚荣心作祟让人敬而远之,甚至为她感到伤心,因为她少了快乐,多了愁怨。
也是,都为钱为生活,怎么能不心忧。
只是,请你为钱为生活的时候,多看一眼身边人,也许他也正看着你,不是希望,而是失落。
所以,愿你看了这部片子能够真正懂得爱、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需要靠爱、信仰、微笑去维护的道理,因为或许有天他们就消散了……
前半部分感动,后半部分看的我莫名其妙。(也许因为中间停了半年)
今年為止看過最棒的新片沒有之一。五段故事共200分鐘,段段間的風格完美切換,超現實小清新黑色幽默今昔對比詩意沉晦皆來,在戲劇性與詩意間取得完美共衡。 大氣、細膩、幽默、有才而不炫才、野心勃勃而不淪為孤芳自賞,最終讓人看完會非常滿足。難以想像安藤桃子才二執導演筒。演員亦昰上上水準。
??
冗长猎奇。
三小时看下来很累 津川雅彦,右派演员,那段独白值得一看。
人與人之間不管有多近,始終保有著一定的距離。反而這樣的距離才是剛剛好的
老师上课放的 断断续续的看了 最后的结局 我实在是觉得很狗血🙄
在千寻小姐的短评里面看到一条,深有同感,回来补评:“慰安题材”,这就是让人不适的理由,不想共情,以上。
野心太大,能力太差。不是安藤樱演的谁会看,结果导演原来是安藤樱姐姐。早知道才不会买票,感觉被骗了。
三个小时,女主又演了一个落魄的角色,最喜欢那个像小丸子爷爷的光头大爷,日本人很大胆,看完觉得老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安藤樱很好啦 但是这些日本色老头看得我一股无名火
给四星以上的只能说好不记仇。导演想表达的太多想玩的太多,即冗长又无聊,没重点,像yub说的 这是一部看了之后非常窝火的电影。不喜欢导演可以让女主很贱很假的去干嘛,有些动作设计的太夸张,可见双鱼座的女导演真的很可怕!!!
日本风格很浓厚的一部电影,但是中间几度昏昏欲睡。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吧,不是吗
几场癫狂戏居然让我想到了阿佳妮???
#资料馆留影#没想到这片子后劲这么大,3个多小时都是相遇离别,安藤樱与她姐安藤桃子这次激情碰撞,竟然产生了悲天悯人的动人火花(对于当下老人处境的一些思考)。佐和总能遇上世故里透着可爱的老头儿,她热心帮助他们,从他们那里她也获益良多(也是唯一的最佳聆听者),人生到最后真的好孤单啊,也许薄暮之年的人才最通透豁达吧?也会把一切都看通透——无论如何战争是最愚蠢的,应该行动起来去反抗去改变。0.5毫米是灵魂的距离,向前一步,我们就都得到救赎,这不是无意义的萍水相逢,而是伟大革命友谊的开端。从此我们学会相爱,放下冷漠与伪装,在黑暗中互相取暖,放声大哭,如同没爹没妈的傻孩子。
把老年人的关系网简单化了。
安藤俩姐妹!
老年人孤独的性压抑、战争伤痕,年轻人的角色错位,前半的黑色幽默转接后半的诗意象征,非常精彩的三个半小时。虽然并不完全认同0.5mm的message,但这的确是相当有想法有野心的一部片。(东出的闪电酱油角色注目
什么辣鸡片子//睡着了,看得很煎熬
SIFF2024, 6.22, 百丽宫。前面还有点耐心,后面一直减星,因为看得有点不适了。只觉得很pathetic,男性如何面对衰老,面对不被重视的性欲,答案是用一个灵动的、会做家务、会重视他们的欲求、供他们吸食生命力的少女来做田螺姑娘❓而女性的衰老是一种镜像,是对男性性欲一种束缚❓我以为后面会更明显地描述女主的动力,但还是迷迷糊糊,似乎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点怜悯,有点鄙夷,有点关心,又有点利用❓不过所有男的的动力但是描绘得蛮清晰的哈。ps大屏上的安藤樱太美了……如柳条般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