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我有没有看过《逃学威龙》,如果看过也应该是十多年前,因为故事内容我完全不记得了。
写这篇文字是因为释小龙是我年少时的偶像,也因为这部《逃学神探》确实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
做为探案剧,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反转包括好人和坏人在人性方面的表述都很好。
但是不够,这样的故事只能说中规中距,不够惊艳,对于一个探案剧来说,《逃学神探》和曾经的《唐人街探案3》一样是一个好片子,但远远不够惊艳。
我想说说我喜欢的几个点,第一就是选角,这个片子的选角是相当可以的,无论是白老师的正义无敌还是于美珍的黑腹隐忍,又或是死者何满君的恶对比吴珍的外恶内善。
当然还有就是那个糊糊又搞笑的李达以及我们的童年记忆郝绍文所客串的朱宝发,每个人都很鲜明和生动,当然还有这个故事大反派李金虎,他身上的故事性反转也是够味道的。
如果一定要我挑什么问题的话,就是80年代的上海滩霓虹有点假,有些会让人出戏的感觉,当然,这是我个人观感。
最后我想说说陈虎这个角色,老实说这个角色在故事里展现得并不够,比如他的父母,出身,他的功夫是怎么学成的,为什么白天是警察晚上却去当侠客,没有一个过渡性的解释,他是善良的,对于那个时代的军政腐败,百姓苦难,他选得都是该选的路,在警局,他是最最最下层的,没有背景没有话语权,可他依然敬业得很,在学校,他被欺负,他也是不卑不亢也不反抗,是一个硬骨头,现实生活中无法反抗的,他就带上面具去行侠仗义,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做一点是一点,说明他是个有悲悯之心的人。
不过整部电影确实有那么些熟悉的感觉,是那些年的港片还是《唐人街探案》里的反转,有一些东拼西凑来的感觉,但是也是有自己核的,还是那句,这部片子,合格,但是不够惊艳。
剧本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老套的。
很多情节、人物设定上借鉴了逃学威龙,区别于逃学威龙的地方在于,没有运用星爷的搞笑桥段,而是加入了命案增加后期的悬疑氛围,又加入了面具侠的个人英雄元素。
单就剧本而论,虽然俗套也还中规中矩吧。
演员方面,刘天佐演的李达最生动。
邹兆龙次之,可能是因为邹兆龙一直都是饰演这种狠辣的角色,所以当他驾驭李金虎的时候也算是驾轻就熟了,没有违和感但也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
其他演员就比较生硬了。
着重说下释小龙吧 ,他小时候给人的印象是:机灵睿智、眉开眼笑、身手敏捷讨人喜欢的可爱形象。
越长大感觉心思越重了,不如小时候放的开敢于表现自己。
可能是身上背着童星的光环,压力太大了,观众将他现在的表现跟他过去的表现做对比,形成的反差,肯定会对他造成负担使得更加无所适从。
但不管怎样,他都要感谢过去的自己,因为如果没有那个曾经带给观众欢乐的童星释小龙,现在的释小龙肯定是无人问津的。
他自己又要跟过去做一个割舍,现在的他就目前来看,真不是很适合演喜剧,在剧里的几个搞笑片段也是偏尬的,现在拿得出手的卖点只有打戏了。
这部片子的几场打戏还是挺精彩的,比一般的网剧有看点,从100分钟的时长来看,也是很用心的了。
没有弄个60分钟来敷衍观众。
而且片尾还留了升华的彩蛋,且不论有没有起到提升主题的作用,但也还算认真对待了。
总体来说,算是网剧里的鸡头。
我是看释小龙的作品长大的孩子,很久没有看到释小龙的作品了,有以下的观点想写给释小龙。
1.打戏,满分。
不多说了,目前打戏演员几乎断层了,希望释小龙能利用这个优势。
个人感觉可以和谢苗合作一下😁😁😁,很期待两个打戏演员的合作。
2.案情,最后的2个反转确实有惊到我;黄包车杀人案很特别,借刀杀人感觉借鉴了唐探。
但是男主在查到于姑娘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想到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在短短的时间中把一个男性死者拖到黄包车上放好?
还有那些线索感觉好像是找上门来的,不是男主查到的,如在歌舞厅路人甲说“有两个学生在这里玩qj”。
3.演员选得挺好。
4.剧情:感觉男主在学校里假装扫地僧,故作矜持谈恋爱,顺便查了个案子。
应该把男主抽丝剥茧的过程再加一些。
5.服化道:我是真不能忍,民国的姑娘这么开放吗?
歌女露大腿就露了,女老师,女学生,大佬的老婆都在露大腿。
6.关于女主: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加这个角色,当配角可以,当反派没问题,当花瓶没必要。
7.台词:大佬有一句台词:他从1840年开始抽鸦片怎样怎样。
感觉他的台词应该是:从晚清开始,从大清开始,从道光帝开始,这样的时间描述会更合理一点。
8.剧名:在怀旧的只有导演和演员,观众一点都不怀旧。
可能这样说有点扎心了,我们真要想怀旧,去看原来的老电影就可以了,没必要在新电影中看老梗。
而且现在的观众都知道电影名字和某些老电影有相似度的话,大概率不好看。
所以自己取个名字,不要去碰瓷其他电影名字,关键是要出彩。
创新真的炒鸡重要。
9.我小时候本子上都是释小龙的贴画,释小龙代言的干脆面我也要把他的照片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本子上,我的青春期一直都是很期待你的,加油!!!
首先我很期待小龙的作品,他小时候的光环很耀眼,我一直关注着他,期待他的作品。
但也并没有做太多期待。
认为处女作是经验的累积,不需要也不会特别好,可是起码要让人能看得下去。
但全程看着很尴尬,很僵硬。
情节很土、剧情也不新颖,很容易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整个剧太多地方看起来就是很尴尬。
快结尾李达快被李金虎打死的时候,剧中释小龙饰演的男主和女主还抱在一起,这一幕让我觉得特无语,觉得不该出现一个年轻导演的作品里,坚持看,看到这里完全看不下去了。
我真的看的尴尬症都犯了,小龙随时都把眼睛瞪着像二筒一样,你耍酷的样子真的不帅好不好,受不了了,没有邹兆龙,我是真不想看,不过郝劭文倒是让我有点以前的味道。
当年也是臭屁文撑起了场面的。
女主颜值还是可以,但是仅仅是颜值,剧中角色就像个傻子一样。
另外你拍的是旧上海滩,一方面又要行侠仗义,一方面又义正言辞的去抓杀害强奸犯的凶手,这是旧社会,上海滩,这种角色定位,在现实中不知道要死多少次,尸体都找不到。
听影片名字像星爷的逃学威龙,戴面具像李连杰的黑侠,背景又有点像星爷的功夫,打斗的动作又是学的导火线中甄子丹和托尼的对打,说句不好听的话,东施效颦,临摹不是让你把别人的特点全部照搬过来,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亮点在哪里?
还是好好的做个演员,别忙着去当导演。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又当导演又当主脚的。
看到王胖子和常威正在恶斗的时候,两个人还在那里卿卿我我的,拜托,你是拍喜剧片,你就多丢点包袱和笑点出来,你是排动作片,你就多点热血出来,这个算什么?
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常威常大哥,拍这种片,作为一个可以把主脚打死的反派,我感觉你受太大委屈了。
而且你拍这个片,格局太低了。
几个看点让我还是比较喜欢的1、臭屁文逼以前好像瘦了点,贱贱的样子有点以前的味道2、王胖子依然那么贱,让我把笑声留给他了3、常威常大哥,依然很酷,看来没有太多又能打,又凶狠的反派了,又把你拉出来撑场面了4、徐少强的这个形象,让我只记得他西门大官人的爹的形象。
5、女主很清秀,可惜把她设计得不合理,旧社会,从报社开除了,又去了学校当老师(当的啥老师),你说她有背景,那就不会被开除,你说她没有背景,为啥在学校不会被欺负。
可惜了片中的几个老戏骨了,尽量去配合,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这个片好看,哪里好看了?
最多情怀给1个星,我是来看常威的,还有徐少强和王胖子,再给一个星
我认为电影挺好的,不知道有些网评人是不是拿了一些资本的钱,只知道捧流量明星,如果不保护我们的动作电影,我们的影视要被爱情剧、古偶局、主旋律全占了。
以后可能连走进大影院的意愿都没有了。
中国现在的电影,几年才有一部动作片,还被各种踩。
难道真想以后彻底没有可看的动作片吗?
非常感谢释小龙回归大荧幕,满满的回忆,动作很有看点。
最有安全感的人类幼崽长大后也是最有安全感的中年男人啊呜呜呜(┯_┯)释小龙太帅了,声音还是那么奶萌奶萌的,三十多岁了脸还肉肉的,和小时候简直等比例放大!
探案剧情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整体剧情完成度很高,自圆其说没问题,甚至还首尾呼应了一下。
前边一个小时都属于小打小闹,轻松愉快型,最后一场打戏畅汗淋漓,拳拳到肉绝对真打。
看结尾花絮,一酒瓶下去释小龙缓了好久(ノ_ _)ノ可以给三星,最后一场打戏加半星,我对释小龙的滤镜再加半星!
整体服化道透露出一个穷酸,网大嘛,穷点不寒碜,给新导演练手也挺好。
其实还是请了不少老熟人的,像邹兆龙。
刘天佐,郝邵文,徐少强都来了~期待下一步动作片。
吴京之后中国年纪轻的武打演员能想起来的就剩释小龙了。
释小龙之后真的不知道还有谁能撑起来了
第一次写影评,也不是专业影评人,单纯说说个人看法。
网络上映当天在某电影网站上看到,当时想看,因为情怀,因为小时候的偶像,没来得及,今天补上。
事先已经做好了失望预期,带着较低的期望值看完全片,但是比预期高出较多,起步及格,毕竟第一次做导演。
有《乌龙院》,《旋风小子》的童年回忆,有《逃学威龙》的半无厘头,有《导火线》,《精武陈真》的致敬……可以看得出小龙导演想表达的很多,但好像每一方面都不是那么出彩,就好像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进入社会后发现能把某一项做到优秀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了。
剧情破案让我出戏到《少年包青天》,哈哈哈。
校园那段又让我看到很多偶像剧的影子,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想把“大杂烩”做成到每个人都爱吃是不可能的。
鼓励,支持,期待下一部更好!
毕竟童年偶像(曾因为他要去武校练武),毕竟动作片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能接下衣钵的没几个,而释小龙应该是很多人的首选吧。
一两个人没落造成不了动作片的没落,动作片的没落,是成熟工业体系的彻底沦丧,与观众的移情别恋互相影响。
这其实跟炒股一个道理,看超级龙头就知道这个板块如何,现在动作片还有新的国际巨星吗?
没有。
动作巨星是靠数量和质量堆起来的,是动作明星里面过独木桥闯出来的。
当下,既没有动作片的市场,也没有动作片的体系,从硬件到软件都没有。
就像美国登月,以前可以,然后断代了,F22以前可以造,现在生产线拆了。
释小龙其实还是可以的,但作为一个赶上动作片末班车的童星,要求自然不一样,要跟以前比。
那跟以前比怎么样了呢?
动作和设计变差了,这么多年过去,形象气质没有变,依然这么稚嫩。。。
也不是不行,但要找,要找合适的剧本和符合的扮相,这很难,作为末班车童星,市场给不了这么多试错机会。
有时候就越发感叹,吴京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他占全了。
多给点这种动作电影一些支持和包容吧!
成龙大哥快70了,甄子丹也60了这种题材如果没有发育的空间的话,几年后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动作电影了就只有古偶今偶了... 剧情+悬疑+动作+情怀都做得不错,起码是网大电影中最TOP的水准。
1、致敬了黑侠、逃学威龙、功夫、导火线等多部杰作; 2、探案部分挺有逻辑,反转也合理,可见剧本是下足了功夫的; 3、不足的部分仍旧是逻辑问题: (1)常威布局要在材料室刺杀陈虎,为什么又要安排女生去拿垫子打破自己的布局?
(2)常威暴打刘天佐的时候,跟女主拥抱的场景属实违和了些 (3)女主BUG,作为曝光的记者,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不被报复?
仅仅只丢了记者的工作?
然后一个月之内就能完成记者和 老师之间职业的转变?
瑕不掩瑜,片尾最后鲁迅的话升华了主题。
没想到是印度片 有点意思 值得鼓励
很闷的电影
纸上谋杀
⋯⋯⋯⋯ 我盡力了
纯粹靠蹩脚的英语对话撑起的印度悬疑片,80分钟都显漫长。印度的类型片水准依然飘忽不定。
浪费时间看了一部漏洞百出的sb片,中途无趣到睡着,醒来坚持着看完= =
剧情又扯又无聊
omg我是有多无聊啊竟然能拖完……
还不错啊
剧情我最后看明白了,但是过程很沉闷,导演还要再提高
This will end in murder 一个无限循环 书里书外
纸上谋杀2017,优酷电影名是《生死游戏》,几个人的谈话拼凑成一个故事,慢慢给出线索恍然大悟,故弄玄虚全靠叙述,没什么精彩部分,简单概括就是阿勒弗利用塔斯科约来琴妮和科德,引出他的创造者达玛……车站讲故事的人就是阿勒弗,听故事的纳丝是阿勒弗爱的女孩,琴妮医生设计出了完美的婴儿,电脑工程师科德经常改造阿勒弗的大脑,塔斯科是抄袭作家,达玛是基因设计师~阿勒弗的创造者,故事里的有些一笔带过的想法还算脑洞大开,买DNA,改造基因婴儿
为编剧的构思点赞,细节上其实还可以处理的更好点。分割线——你没耐心看完却有勇气去打分?打完分居然还有勇气叨逼叨?谁给你的勇气?
剧情不说,最后作家警察医生教授四个人在房间里的对话戏感觉拍的还可以啊…
居然是印度片 悬疑做的不错
是我喜欢的调调,有《看不见的客人》的感觉,没想到是印度电影
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好的,节奏和叙事没把握好,演技也有些差强人意。中间女孩感叹现代教育是生产机器真的是莫名其妙,也不是她说的不对,就是和整个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太不搭了
不知所云…
大概猜到,但是还是没看懂
整个叙述太过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