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
Eden,巴黎电幻世代(台)
导演:米娅·汉森-洛夫
主演:菲利克斯·德·吉夫里,波林·艾蒂安,樊尚·马凯涅,胡戈·康策尔曼,琪塔·昂罗,罗曼·科兰卡,文森特·拉科斯特,洛朗·卡扎纳夫,阿欣妮·哈尼安,格蕾塔·葛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简介:这部电影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电子舞曲热潮。电子舞曲曾经是那个时代的摇滚、爵士以及朋克。无论你怎么看待电子舞曲,它都会让我们想起创造性天才或是惊人的名声,但也会是失去生命及被遗弃的夜晚。电影很难捕捉电子舞曲的这种气质,但是编剧兼导演Mia Hansen-Løve找到了一个将电子舞曲和电影融合的理想方法。 影..详细 >
Hansen-Løve家族的又一部成长回忆录,不过幸好这次的文本与视听均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否则反复拍这种题材真的很难不让人质疑其个人能力与作品必要性
fascinating
过于清汤寡水,摄影太糟糕,一点也不charming,能把迪厅拍得平庸也不容易。Der Film spricht mich nicht an.
音乐始终都在,只是他终究不得不离开。你还不明白么?这个世界上唯一实现不了的就是梦想。哪有那么多的梦想成真,哪有那么多的激动人心。有的只是在现实面前消亡败退的我们。
half liking half meh,like的是期待中的关键词*underground*garage*Paris*teens*,meh的是它有着典型法国片子的气质,但少了那口气,如此便落入平庸。行进至中段也过于凌乱拖沓,花了一周才看完。
改天一定要写一个《Eden中穿插的Thomas和Guy-Man及车库音乐的兴衰史》!#Flag
看到最后丧得呆坐在椅子上不想动 club与女孩、理想与爱慕在生命里某一点成了过往的代名词 黑暗与扭动中升温沉浸的是自己都未察觉的成长轨迹 大概每一个人终将在文学中找到独属他的记忆栖所 私人17年第一个五星 (太好跳舞了呜呜 we shall dance and dance and dance and live and die
貌似借用了纪录片手法来拍青春音乐片,结果拍成了四不像。不过,当成一场有剧情的音乐会来看还是不错的(反正对白也不多,也没找到中文字幕)。主人公凹酒窝的频率极高,比较萌。
像电子版《醉乡民谣》,剪辑碎得有点懵,但你法现实主义风格也rio有感觉。电影开头不久paul跟朋友闲聊:“那哥们和一朋友组了个团,叫Darling(Daft Punk原用名)”应该是最sad的台词了吧。
透過一場電音史的巡禮,嗅出時間走過的痕跡
#GFF15# 72/100 把电子舞曲这种气质和电影融合得非常好,从男主角的切面来看法国21年的电子舞曲兴衰,有点《少年时代》的感觉,用时间、人物的变化让你感叹唏嘘,paradise & lost
说真的,不用去浪费两个多小时了!要不是免费的,真没意义。
美女导演好喜欢自传体,拍完自己的来拍弟弟的,其实DJ兴衰这题材蛮无聊,但是拍摄方式太好,utter realism的镜头里寻找pure poetry,好吧我看她的片子就是有bias
明明是音乐类型电影,用起音乐来却一点不克制;最糟糕的是背景音没有层次,把不同的场景混淆在一起,即便有意想表现平淡的日常,生活的空间也早就被无节制出现的“声音”入侵并且破坏了,音乐几乎没在参与叙事。所以我到底看了啥?只记得托马斯和盖两次刷脸失败,不戴头套谁知你是机器人。
@2015-05-26 23:20:49
又一部动听的电影,喜欢电子舞曲的不容错过,也有涉及一点蠢朋乐队的内容。跟随男主人公的脚步历经法国电子乐的90年代,叙事倒很平缓温和,女导演是阿萨亚斯的妻子。
時代的眼淚
且臭且长
结合传记与虚构,通过年轻DJ的音乐之旅和生活起落见证法国廿年间电子舞曲的兴衰,反映音乐感染下年轻的一代对远离其成长的市民环境的曲折探索过程。影片通过去戏剧性且跳跃的片段叙事切换视角,在参与和克制间保持平衡并中和狂热与忧郁的基调,摄影机在舞厅场景里精准测量空间的同时也与观众保持距离。
Lost in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