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会是一篇非常非常私人的影评。
或者,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人生感悟。
刚刚看到演职员表,原来电影里的小女孩和我同岁,愈加感慨了。
是如何知道这部并不太出名的电影呢?
尤记得那是高一的一个周末,妈妈赶到南京看我,把我从郊区的封闭式学校带到繁华的市区,落脚在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的湖南路的一家宾馆里,好让我稍微放松放松。
打开宾馆的电视正好是中央六台,播放着的就是这部《麻辣宝贝》,正上演到女主去接小女主从芭蕾课下课的情节。
心想着“哪有跳舞这么严肃还拼命嗑药的小孩子,这片名实在太爆米花了,又是一部纸醉金迷浮夸的无聊美国电影,我哪有时间看这种东西,我还有那么多没做完的重难点手册和解不出的奥赛题,我的同学都比我厉害那么多”,宾馆外的人声鼎沸又让人焦躁,16岁的我果断关掉电视,顶着让人喘不动气的peer pressure投入了题海的奋战中。
可奇怪的是,这不经意的瞬间场景竟成为了我对整个16岁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这部美国宝贝电影,和那天妈妈买给我的湖南路章鱼小丸子。
十年之后,这样一个阴雨天的周末的午后,突然的灵光一闪,我决定将这部电影完整重温一遍。
经历了一番查找片源的辛苦(毕竟影片已经相当久远),在二十五岁的我自己搭建的小天地中,我再次看到了这部电影。
与想象中完全不同,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在宣扬纸醉金迷的物质主义,也与高中时期的我对美国的想象完全不同。
高中时期的我,从小县城来到了省会上学,身边新潮的同学都在热烈地追随着美国的流行文化,《绯闻女孩》、《生活大爆炸》、百老汇音乐剧、各式各样的时尚秀场,“富裕高端、五光十色“是那时的我对美国、特别是纽约的全部印象。
资本主义社会被无限美化,年轻人的生活看起来那么光鲜丰富自由,与枯燥和压力爆棚的中国高中生活对比,“想去美国”简直是那个年代每个如我一般的高中生的梦想。
后来的我经历了出国留学漫长的六年,如今回到上海成为一个辛勤的上班族,再看这部电影,品出的反而是浓浓的冷清与寂寥。
空荡的公寓、冷清的娱乐设施、脏乱的公共交通、藏污纳垢的市中心街道、永远隔着厚厚玻璃的人际关系、寂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每一天,这才是欧美生活,真正的模样。
这个世界,有时是寂静而冷清的。
任你拥有万贯家财,任你拥有绝世美貌,任你无比自律无比上进,每个人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度过,与寂静为伴的。
剧中的两个女孩有同样的命运悲剧,女主童年失去父母只剩下万贯家财,活得颠三倒四随性疯狂;小女主的父亲是植物人,妈妈精于世故忙于事业和小鲜肉,小女孩的洁癖和成熟不过是自我保护的机制,伪装成理智至极的大人来欺骗自己根本不需要任何父爱母爱。
这与少年的我是何其相像。
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当年的很多困惑总算能解开。
原来我们只是脆弱的人类,原来我们生来害怕孤独,原来最珍贵的永远是爱与陪伴。
我们带着或多或少的残缺长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掩人耳目自欺欺人,但最终能救赎我们的,其实一直只有爱而已。
我们拼命学习上班,我们拼命减肥美容,我们拼命参与社会活动,归根结底,只不过希望自己不被世界抛弃而已。
我怀抱着一团毛茸茸的小暹罗,这一只拥有尖牙利爪的小小野兽,只不过想要团在我的怀里,暖和和地打呼噜。
窗外阴雨连绵,我们拥有彼此的陪伴便不再寒冷。
小女孩说,this is a harsh world。
这个世界一直如此,冰冷地根据科学法则运转,得了疾病就会死去,covid-19仍然肆虐在世界各个国家剥夺着被爱之人的生命。
看似是钢筋水泥铸成的庞大社会机器,可我们到头来,拥有的仍然只有亲人朋友,我们的存在方式与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并无本质区别。
感谢命运所有经历的馈赠,感谢此刻我拥有的一切美好与温暖。
Please always be excited about what to come next, and stop being afraid of what you might lose in the far future.尽管还会下雨,还会面对寂静,还会有冷清的街道和公园,可是我们始终拥有彼此
在繁华的背景下,莫莉·甘如同一颗闪耀的星辰,降生在了摇滚明星的家庭之中。
她的诞生,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镁光灯下,她是那个被宠爱的公主,生活中充斥着高级派对、时尚装扮以及对她趋之若鹜的追求者。
然而,在她22岁生日的那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席卷而来,她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遗产,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
在好友的推荐下,她接受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需要她照顾的是一位音乐制作人的女儿雷,一个八岁大的小女孩,却早熟得惊人,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和严格的生活规则。
最初,莫莉和雷之间的相处可谓是典型的水火不容。
莫莉习惯了自由奔放的生活,对雷那过于成熟和洁癖的性格感到无法忍受。
然而,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和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人开始相互了解和适应。
莫莉发现,虽然雷表面成熟,内心深处仍然渴望着关爱和陪伴。
而雷也慢慢开启了她的心扉,接受了莫莉的爱和照顾。
《麻辣宝贝》以一种轻松诙谐,却又不失温馨感人的方式,讲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如何相遇、碰撞、最终找到彼此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和责任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于家庭和爱的深刻探索。
这是一部会让你笑中带泪,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和温暖的电影。
无论你是正在追求梦想的青年,还是正处于生活转折点的你,甚至只是想要找到一部周末夜晚可以安心享受的电影,它都是你的不二之选。
莫莉是已逝吉它明星的女儿,靠一大笔遗产生活,天真活泼,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公主.但她的财产经纪人把她的钱拐骗后,她不得不搬出以前的公寓,还好有两个朋友还依次帮助了她.但她显然没有任何工作和生活经验. 最后落得个照看一个8岁的小女孩雷的差事.雷却是一副冷漠的小大人的样子,严重的洁僻,妈妈是唱片界的重要人物,父亲却是个植物人.她对他人要求非常苛刻,却开始慢慢接受大小孩莫莉的疯癫烂漫.雷说的话时常锐利,比大人还清醒.莫莉讲述她8岁时父母亲走的那天的情形,最后倒在雷的怀里哭泣.在莫莉因为爱情而受伤跳进了臭水河而感冒后,雷安慰莫莉,莫莉告诉雷亲人跟植物人交谈使植物人成活的几率很高.雷相信她,并开始到父亲的床边说话.结果雷父亲最后突然去世了,雷开始不想见任何人,也解雇了莫莉.最后雷不见了,她母亲不得不再找莫莉.莫莉突然想起曾经带雷去过的乐园,曾经告诉过雷她在父亲死的那天也很茫然,只是跑到乐园里,把自己装到旋转的木马杯子里.转啊转...果真如此.莫莉找到了雷.雷的母亲也开始真正关心和了解雷. 最后,莫莉因为自己的设计天分,已经有人开始请他设计东西.她去参加雷的芭蕾舞演出.雷穿着莫莉做的裙子,跳了一段雷以前不以为然的莫莉式的自由舞.并且由莫莉以前的男友,已成名的吉他歌手吉尔,用莫莉父亲的吉他演唱了他父亲生前为她写的<莫莉的微笑>.莫莉在台下着微笑着,用她一贯的笑容.而我已经想起自己的八岁,泪如雨下. 影片不是爱情类,也不应该算完全的喜剧,我想应该是关于儿童心灵的一类.莫莉和雷,年龄相差很大,却是同时成长着,互相慰藉.莫莉的微笑让我感动.不论命运中发生什么事,无论它发生在你生命的哪个阶段,可能那是一生中关键的转折,但我们仍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自由地笑,自由地唱和跳.有的事终归是一个结,这个结也许永远也打不开,但我还是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记住了莫莉的微笑.
一部调子有些模糊的片子。
并不是完全的感伤,也不是完全的快乐,而当两者糅合在一起的时候,痛苦也变得喧闹起来,充满了青春的躁动和永远耗之不尽的热量。
当莫莉在厨房里撞见她心仪的男生,和她的女雇主在一起,愤怒和感觉被背叛后的羞耻,让她大脑混乱一片,只有夺门而出,开始在大街上,穿着高跟鞋奔跑。
背景音乐,却是Neal的快歌,让人感觉到更多的是聒噪的青春.站在公园的桥上,她深吸一口气,跳下去,结果却站在及膝的污染严重的河水中,被路过的老太骂得够呛. 是个不尴不尬的结局. 电影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线索是,雷和莫莉都去过的游乐场。
莫莉带雷去了她小时候去过的游乐场。
旺季还未到来的游乐场,笼罩在深蓝色的忧郁里,空荡荡的,只有风扫过落叶簌簌的寂寥声,仿佛是沉睡在回忆里的巨大灰色国度。
转身回来的莫莉,四处寻找不知何时走掉的雷,却在栅栏前看到她沉默的瘦小背影。
我觉得我是上了影片标题的当,我看《麻辣宝贝》纯粹是为了消遣,美国、喜剧、爱情,完全符合了一个休闲的晚上应当拥有的元素。
可是它不是。
英文名《uptown girls》的出现让我觉出电影翻译是不是有些问题,童话式的开头明显不会带来一个嬉笑的闹剧。
美丽的女孩Molly,22岁的生日,鲜花和礼物在门廊里堆得满满,留言电话机里满是朋友的祝福。
她,是一个公主,所有的人都喜欢她,所有的人都来给她庆祝生日。
然而一切在22岁生日之后翻天覆地,白雪公主变成了灰姑娘,她父亲的遗产管理人拿走了她父亲留给她的所有遗产。
她无路可去,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牵着小猪Mur在大街上走。
她喜欢的男孩子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愿意和她接触,在听到她在楼下叫他时,回过身去拿了吉他,她与他无关。
她最好的朋友给她让出了半间房子,但是要她把她的不需要的东西全部卖了处理掉,她把她拉进自己的生活,教她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找工作,但是却显得严肃而不近人情。
可是她什么都不会。
公主除了打扮自己之外从未想过别样的生活。
她还是喜欢纵容自己的性情,买下昂贵的埃及棉布;她不习惯工作,在工作的时候躺在店里的摆设床上睡着了;她连最简单的设定烤箱时间都不会,把烤箱弄得起火;她还是习惯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主动去买单。
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Ray。
伊修再次帮她找到的工作是做Ray的保姆。
小女孩Ray是那样老成的女孩,她见她的第一句话是“you’re late”。
她批评Molly迟到了三分半钟,而Molly穿着娃娃牛仔裙根本毫不在意。
Ray,8岁,可是异常老成。
她听莫扎特,跳芭蕾,不愿意跳自由式,她彬彬有理,讲究卫生,一直在讲免疫系统和细菌,她总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她们千差万别。
可是她们却有同样的境遇,Molly小的时候她当红的父亲坠机身亡,Ray的父亲变成了植物人,Ray冷静地说,“he’s nobody. He’s now a vegetarian, soon he’ll be nothing.”Molly错过了Ray的芭蕾舞会。
Ray在舞蹈结束时睁大眼睛寻找Molly,这个不是大人的却唯一照顾她的人,她没来,Ray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Molly碰见了Ray的母亲,才知道她对Ray是那么漠不关心,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她要弥补她。
她带她去Coney iland,那里有她童年一直延续至今的梦想,她从未走出过的梦想。
可是,游乐场不开放。
Ray是倔强的孩子,她哭泣的时候会把墨镜放下,这样别人就看不到她的眼泪。
Molly在Ray家看到Neil为了音乐和Ray的母亲在一起。
她想自杀,却没想被人救回来。
大人在小孩的怀里像个小孩。
Ray像一个医生照顾她。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这片子太有意思,大人是小孩子的内心,而小孩子却有大人的坚强。
后来Ray的父亲去世,她一个人跑到游乐场里那个旋转的杯子上,Molly跑过去,两个人费劲的转着转盘,彼此看着对方,一言不发。
Ray呕吐完,拼命的打Molly,两个人最后紧紧地拥抱。
这种拥抱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明白,两个都是物质无忧却失去了父亲的小孩子。
最后的结局是皆大欢喜。
Neil,她喜欢的男子,曾经背叛她的男子买下了她父亲所有的琴,在舞台上给她唱她父亲写给她的歌。
Ray穿着Molly给她做的裙子,用舞蹈给她一份surprise。
Ray还是像一个大人一样,用笑容和舞蹈给她最真诚的安慰。
Ray的母亲知道关心孩子,Molly也有新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了。
Nothing’s wrong when Molly smiles.尽管很多人说喜剧的结尾过于牵强,可我还是万分喜欢这样的结尾。
我觉得能让剧中人有个欢喜的结尾才能让自己晚上睡觉得到安心。
大人和小孩子是不会有什么友谊的,Ray说。
可是,Molly说,There’s no grownups here.笑。
两个都是残缺的公主,用了不同的面具来包装自己,最终卸下了面具,轻松地坦诚相对。
在遇见之后,都慢慢学会了关爱,懂得了温暖,把各自性格里毫无责任心和倔强挑剔都慢慢克服。
遇见彼此之后,不再害怕,因为至少在旋转的大茶杯中,看到的不仅是整个旋转的看不清方向和尽头的世界,还有彼此的眼睛。
那样的眼神,只有有过同样境遇的人才能够理解和关怀。
Dad’s little girl,是Molly的父亲写给她的歌。
不管怎样,只要有歌声,总会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莫莉和雷,当她们最初相遇的时候,只是莫莉生日晚会上的一个插曲,一个早熟的小女孩,并不讨人喜欢。
当她们再次见面,莫莉变成了打工的保姆。
雷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她冷静自持,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排斥着外面不相干的一切。
在她看来,莫莉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疯狂,肤浅,不知道如何生活。
但是莫莉的活生生的情感感染了雷,虽然还没有握起手来,亲密无间,她愿意去感受莫莉所说的。
而莫莉也终于迈出了自己的一步,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
我们的拥抱如此珍贵,我生活的拐点从认识你开始,柳暗花明。
世界纵使残酷,但我们彼此珍惜。
这个译名真的见鬼了,谁翻译的出来挨打
多么倒错,小孩心的大人,和大人心的小孩。
Molly22岁,她的父母在她8岁时去世了,留下了巨额遗产,惯得她永远娇纵,永远跳脱,永远随心所欲。
然而这天,父母留下的钱被卷跑了,一夜之间她变成了homeless。
没办法,只能找工作,养活自己和宠物小猪Mu。
她成为了Ray的保姆。
Ray这小孩太可怕了,虽然只有8岁,但简直是英剧里那种典型贵族苛刻管家,或者前清教习嬷嬷,总之就是一个性情古怪的老太太!
古板、毒舌、洁癖、事儿精,什么“喝碳酸饮料不如直接喝氰化物,这样还能死快点”(😱😱)达科塔演得太好了,劲儿劲儿的。
这对倒错的孩子大人一开始冲突不断,欢喜冤家一样,后来逐渐的,Molly用她的热情和疯癫(Ray锐评)感染了Ray,让她慢慢放下过多的负担,像孩子一样鲜活;Ray也让Molly有了责任心,因为有了牵挂的人,让她更加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变成更靠谱的人。
Ray的妈妈是经纪公司的老板(应该),很忙,爸爸是植物人。
妈妈又缺席了Ray的芭蕾舞表演,Ray很沮丧,但像以前一样,从来不表露,只是一个人默默地闷着。
Molly知道后,兴高采烈地跑来拉起Ray,说我们去坐巨大的茶杯,然后一直转一直转,转得很快很快,转到吐为止好不好,哈哈!
Ray:?
有病是不是虽然Ray表面看不上Molly的迷之爱好,但从来没去过游乐园的她还是偷偷渴望转转杯;可惜她们来早了,游乐园没开门。
Ray失望的戴上墨镜。
回家之后Molly轻声对Ray说:8岁那年,不对,8岁6个月零3天,是我最后一次见我父母。
半夜保姆跟我说,孩子,你父母遇难了。
然后所有人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了,他们像怪物一样,张牙舞爪,白色的獠牙泛起绿色的光,我抓起行李就跑了。
我想我要生活在Coney island,像汤姆索亚一样永远躲在那里。
但我没想到那是座游乐园。
我一个人坐进大茶杯里,它一直转一直转,我不知道该怎么停下,也不敢下去,于是就只能一直转,眩晕、迷茫、想吐,世界在视线里被拉成长长的光影,从8岁,一直转到现在。
所以你说得对,我很害怕,我一直活在恐慌里;但你也很害怕,只是把恐惧严丝合缝地藏在老古董一样的面具之下。
Molly哭倒在Ray的怀里,Ray有点茫然,一个大人投进孩子的怀抱,这正常吗?
但她还是抱了回去,轻轻地拍拍她哭得发抖的后背。
如果我们都孑然一身被丢在荒野———那你抱抱我好不好。
后来Ray的父亲死了,在一个没有征兆的下午。
或许植物人的死亡太过正常,下判决书的那一刻就已经是确凿得不能再肯定的宣告,毕竟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只是不该抱有幻想。
Molly前一天说,和植物人多说话可能会让他们复苏,绝望的Ray第一次燃起希望,然后很快就被彻底扑灭了。
Ray赶走了Molly,说再也不想见到她,然后Ray消失。
全世界都不知道Ray在哪,Molly感到一阵眩晕,然后她来到了Coney island,看到远处的转转杯上,坐着一个孤独的小孩。
什么话也没说,绝望震耳欲聋,Molly坐到Ray对面,用力转起了设施。
巨大的茶杯两端,是两个同样伤心欲绝的小孩。
Just spinning and spinning and spinning till we vomit. 再用力一点、再加快一点、再晕眩一点,就能把绝望、眼泪和孤独都甩到身后,甩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然后在晕眩里忘了一切。
下来之后Ray剧烈地呕吐,转身给了Molly一巴掌,Molly愣住,反手也给了Ray一巴掌,Ray痛苦地捶Molly,然后紧紧抱住她,大哭。
每一次,Ray失望或难过的时候,都会把墨镜拉下来,这样就能再次变回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臭脸国王。
这一次,臭脸国王丢掉了所有高傲和冷漠,在逐渐长成大人的Molly怀里,脆弱地痛哭。
Molly给Ray做了一件很芭比的小芭蕾舞裙,粉嫩、亮片、蓬蓬的,我本来还想Ray这种黑白灰狂魔是不会穿这么幼稚的小衣服的,但她还是穿着表演年末节目了,一边抱怨“Molly怎么还不来”一边备台。
Molly差点错过,风风火火赶到现场,像一辆急匆匆的粉色甲壳虫撞翻一排观众,大呼小叫里落座,然后给她的小女孩最热烈的掌声(看到这社恐可能已经厥过去了)舞台上,那个辜负了Molly的坏蛋哥(他不重要)唱起了Molly爸爸写给她的歌,杀伤力堪比remember me。
然后Ray,把Molly所有活泼、明媚、滑稽、跳脱、雀跃的动作编成一支舞,终于像小孩一样,灿烂地笑,放肆地飞跃,蹦蹦跳跳地在舞台上转来转去———献给Molly Gan.---我在坏蛋哥的歌声和Ray的笨舞里嚎啕大哭,哭得像杀猪一样(声明:没有一只小猪Mu受到伤害),一直不受控制地号,嗓子都哑了,委屈、悲伤和感动统统跑过来打开泪腺的水闸,哇———地变成黄果树瀑布。
after all we are only just little kids. Lost,careless, irritable, stubborn, lonely. Pretending to be independent on the outside but eagering to rely on someone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s.Always, always want to throw ourselves into somebody’s arms when depressed.
For all the kids who think they are grown upsAnd for all the grown ups who are still just little kids.
特别感人,本来以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千禧年romcom,这部电影却意外的把友情、亲情与个人成长几条线都精彩的拍了出来,完成度极高。
22岁的Molly与8岁的Ray在矛盾中相互扶持,她们都是害怕的小孩,但都学着勇敢面对失去亲人的伤疤。
不得不说剧本写的真好,短短几秒一个眼神一根手帕就能将一条友情线完整结尾,剧情看似轻松但每一幕都有前后铺垫的作用毫不浪费。
保姆与小孩之前友情的设定让我想起了去年暑假在高铁上看的like Sunday like rain,而且都有音乐元素。
今天对时间特别敏感,因为淘的一本10年的环球银幕到了,感叹影像是多么的不朽,二十年前的电影现在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这部电影好多影评也是二十年前的,读这些评论并产生共鸣就像是时空对话一样。
希望大家都能像Molly与Ray一样勇敢真诚。
雷这个小女孩,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傲娇。
用冰冷的态度、假装的成熟来掩饰脆弱的心。
她把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条,对他人表现得非常苛刻,听着肖邦莫扎特沉重的音乐,拒绝跳自由式的芭蕾。
这些都是她保护自己的武器,让自己看起来坚强的道具。
相比之下莫利可能更坚强,钱被人卷跑了还能高高兴兴地买埃及布(当然,可能是因为她没脑子)。
雷只是个小女孩,没人关心的小女孩。
快哭的时候就戴上墨镜遮住,植物人的父亲死了就去跳芭蕾假装没事。
看起来没脑子的莫利却能理解她,因为她们有着同样的经历(和相同的精神年龄),她们互相安慰,一同前进。
当她们一起坐旋转咖啡杯坐到吐的时候,雷真的很让人心疼。
老实说,一开始看的时候完全是想打发时间的,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导演其实想讲一个温暖的故事。
两个有着类似经历的富家女,一开始都是带着刺,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了解对方,接受对方。
有场戏给我印象很深---她们两人坐茶杯后互相甩巴掌,哭泣,紧紧拥抱,没有台词,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却很感人。
那一刻意味着Ray卸下心防接受Molly这个大朋友。
当然,情节里面也是有一些硬伤的,不过忽略就是了。
不得不说一下演Ray的达克塔范宁,小小年纪却能对每一部戏里面的人物拿捏都准确,和一些好莱坞大牌合作不仅丝毫不怯场,而且非常抢戏。
照目前她拍片的质量和类型来看,拿座小金人只是时间问题。
祝福这个蓝眼睛的小美女星途顺畅。
最后,祝福布丽特妮·墨菲安息。
如果她还在,应该也是有作为的。
人家好歹会设计衣服 某些大小姐什么都不会
贡上富家女 Uptown Girls
范宁太有ying了
21/12/4:又拍童星又拍恋爱闹富家女真是一塌糊涂
冲着那小女孩来的,电影不怎么样,没什么感觉。
难看……
Brittany Murphy那时像个公主 Chase乱入
我想要OST的下载,又不想安装电驴,咋办??
很久前看的了 很喜欢 可惜Brittany这么年轻就离开了我们
They're about to teach each other how to act their age.
范宁♡
看到他们说Tibet is a country的时候我就弃了,哼- -
朝花夕拾遇到你。2003公映,伊人2009已逝。光影留情。
fanning这个小姑娘演技太棒了
女主角8英里里那个。
意外地喜欢与感动,其实是一大一小双女主啊😭Molly这种傻白甜公主式的角色被演员演得很讨喜,是一种纯真与聪慧的自然交织。Molly靠灿烂的笑容和“啥事儿都没什么大不了”的“钝感力”掩饰、对抗心底的恐惧与孤单——达科塔饰演的Ray则是以看似早熟的冷傲与坚强,最终她们对彼此的理解与关怀治愈了彼此。天呐,我终于明白小妞电影的魅力了😭PS:Molly的穿搭太好看了!!!时髦、精致又带着一种随性的优雅,经常是靓丽的色彩与飘逸灵动的材质相得益彰,好喜欢这种活跃的生命力啊💖
美国式的带着社会问题的小清新的电影。情节轻松愉快,偶尔的煽情也是恰到好处。像小孩一样的大人要学会长大,用自己来感染想大人一样的小孩。这个是美国社会,形形色色的,跟我们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唉
范宁这个小大人,怎么就没有高清版本下载呢。结尾拿着吉他跳芭蕾差点让我吐了,真拙。
女主死的时候,大家猛传是我的懒妮死了= =不过发现这位墨菲还挺漂亮的
我们都害怕,但我们却可以互相温暖。(又看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