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最后一集西游记给人一种仓促之感,几个镜头匆匆闪过便算是了结了,没有给人应有的余味无穷的感觉。
但是,在看到导演给的猪八戒捡馒头的特写时,竟有莫名的感动,眼眶也是热热的。
或许这部剧中有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或是‘煽情’,但是显然有些痕迹明显,有做作之感。
这样一个镜头---猪八戒把身上的馒头掉了一地,沙僧:二师兄,别丢人了行不行,吃了那么多还拿那么多。
猪八戒赶忙趴在地上把馒头往怀里塞。
“吃什么了,走了十几年,饿了十几年,这两个是师傅的,这两个是猴子的,这两个是老猪我的,老沙,你拿了一个了,就不给你了。
留着我们明天吃,后天吃……”一个看似调侃的镜头,却在平凡中给人感动。
被饿怕的人总会有收揽食料的习惯。
十几年的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猪八戒一句话道出其中的心酸。
凤仙郡让出自己偷藏的饼子,那是的八戒就已经不只是仅仅的贪婪了。
灵山就在眼前,面对一地的馒头如此慌张,就更像是强迫而不仅仅是习惯了。
这样,最接近人性的猪八戒在他不挑拨是非,明辨事理之后表现出来是美丽的真挚,他这慌张中的恐惧有多么像我们,担心生活无常,疑虑世事变幻,有时甚至不知道将后背交给谁。
或许笨拙出了笑话、伤了他人,但这不是错误,只是因为习惯了在风云变化中独自前行。
在说张建亚二零一一版《西游记》(下文简称为新版《西游记》)之前先说两出戏,第一出是新版《还珠格格》。
据说新版出来之后有很多观众嚎啕大哭说是毁了当年赵薇版《还珠格格》这个经典,这让我惊到了。
要知道这个当初在网上大家把这个誉为超过渣滓洞酷刑的烂片,所谓吐槽无数的烂片竟然现在变成了不可撼动的经典,不由想时间何止是化妆师,简直是魔术师。
之所以要说这个,是因为吐槽新版《西游记》的重要理由是因为他亵渎的不仅仅是伟大的古典名著《西游记》,更严重的是他亵渎了当年杨洁版的一九八六版《西游记》。
譬如某小姑娘网友就眼泪汪汪地痛斥:张大胡子毁了我心目中的黑熊精。
各种吐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六小龄童演的才是真正的美猴王,而新版的美猴王太凶了。
这便是我要提的第二出戏:昆曲《思凡》。
这里面有一句因为电影《霸王别姬》广为传诵的台词就是: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电影中略有不同,这里援引原词) 套用这个句式就是:我本是美猴王,又不是哈巴狗。
哈巴狗才要美,才有皮毛柔顺会谄媚。
一部名著的改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收获铁杆读者的关注而沾光跟风,一方面也恰恰会遭受铁杆读者的无情质疑。
希区柯克最喜欢说的是“如果要忠于原著拍一个烂片,不如为了拍一部佳作对原作胡来”(大意),类似《西游记》这种耳熟能详的作品其实所谓“原著”这个概念其实颇为复杂:原著小说作者,戏曲改编作品观众(昆曲,京戏,绍剧),《大闹天宫》美术片和改编连环画,八六年版本《西游记》仅仅算是之一而已。
因此“忠于原著”这个概念是很含糊的,一定会有指向不明这个问题。
因为毕竟不会有人掷地有声地正面回应:历史上的孙悟空其实是这样的……譬如日本作家中野美代子就在她的著作《西游记的秘密》里对孙悟空传说的滥觞以及《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做了大量厘清的工作,我想不妨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既然大家都是无中生有,不妨看看都有了什么再说。
只要多多少少有一点触动,这样的电视剧就可以归为不妨看看的。
反正“不看”和“不妨看看”也不是什么生死抉择,之间至少不会需要孙悟空翻上一个十万八千里的跟斗。
毕竟和任何版本比较都不如和自己的心比:究竟我想看见怎样的孙悟空,究竟我想看《西游记》讲了什么。
其他都是人云亦云,其他都是我也只是随便说说。
新版《西游记》》全集六十集,这里也只好随便说说。
《孙悟空一生为名所困》 新版《西游记》基本做到了毫不犹豫地夹带私货,皮里阳秋也好,含沙射影也罢。
每每都可以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会心一笑:这不就是说…… 大圣出世一副豆腐脑的造型瞬间被骂到狗血喷头。
其实他非毛非鳞,自然是浑身光溜溜出场。
直到吃了人间瓜果,方才长出毛来。
这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长出大家都熟悉的“毛爪”所经历的:我们都习以为常失去我们所和别人不一样的,终于我们貌似都一样了。
这时候的石猴没有任何名字。
但是他开始知道有生老病死,他以为要逃出现有的圈套就要去学本领。
于是,更大的圈套在他荡开大海,穿过几座大陆之后慢慢逼来,他喜出望外,他看见自由在遥遥呼唤。
他遇见一个给他名字的人:狂笑自陶情。
于是乖乖入港。
孙悟空在学本领之前先获得了一个名字,于是自此一个名字一段人生。
此时的孙悟空遇见的其实是“「解空第一」”的如来大弟子须菩提(虽然一副道家打扮),鉴于后来的师傅唐玄奘是如来的二弟子,所以后来这个闯出泼天大祸的孙悟空其实一直算是西天嫡系,当然,此时的他甚至围观的我们都还蒙在鼓里。
给了他名字的人其实从来都要管他一生一世。
相对当年比较喜欢类似黑社会对黑话的授艺过程,这次重看特别无法释怀离开师门一段:“师父你叫我往哪里去?
……不敢提师父名字,只说我这本领是自己会的。
” 孙悟空其实一直没有解决“我自何处来”这个问题:天生地养,石生虚化。
他多么希望有人可以告诉他:你是从我而来,你是和我相关。
可惜孙悟空只能带着一身本领再回到那无名无份的花果山。
他替天庭取来了东海龙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好大好长好粗的好宝贝;他去幽冥鬼界大骂十殿阎罗“尔等还有什么名誉”:你又不是我的儿子,我为何要认得你。
可是他还当年那个石猴相比不过是多了一个名字,他开了这个荤之后,显然渴望越来越多的新名字。
于是太上老君恰逢其时的一句“你不上天,就不名正言顺是神仙。
”,哪怕此时的孙悟空已经脱生死,有本领,他的烦恼不仅没有消散,刚刚开始。
于是他走上了这一生从这个名字到另外一个名字的千山万水。
新版《西游记》做了一个很奇妙的改动:为了安抚搞清弼马温编制真相的孙悟空,玉皇大帝在检验了他吐槽能力之后,不得不把御马监改成了齐天大圣府,但也只不过是直接把御马监原有工作人员拨作 齐天大圣麾下编制罢了。
但我们的老孙满足了,竟然就此美滋滋的遨游天庭,以为从此就可以美满幸福地像童话的结局。
可惜,玉帝连欺骗他都不耐烦了。
然后就是鼎鼎大名的大闹天宫。
这里就有一个极大的悬疑。
为什么要赋予孙悟空吃得仙桃仙丹的超能力呢?
要知道那是在天上,满是过去未来全部知晓的神仙集中营啊?
于是,我们只能这么想,大概天上也有次贷危机,玉帝于是可以变相裁员而且不用给遣散费以及四险一金。
新版电视剧里二郎真君直截了当地指着暗箭伤人的太上老君痛骂:明日我若是对天庭不满,这个圈子不是同样打在我的脑袋上吗?
孙悟空大笑不止:听调不听宣的二郎神也知道名字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头。
这里也就体现这个新版的一个好处,便是说了一些之前版本所没有涉及的题外话,说了一些在剪刀缝隙里漏出来的话。
譬如乌鸡国国王伏法。
譬如铁扇公主不交出宝扇。
乌鸡国一段之前多有强调的都是乌鸡国王对菩萨不敬所致,可是这次变化为国王的狮子精却问出了这样的问题:真国王在位民不聊生,大旱经年;而我在位的时候国富民强,风调雨顺。
究竟他们需要的是哪个国王呢?
这个和之前国王返回途中路遇民妇的对话对照,这个乌鸡国王竟然还知道羞惭低头。
是不是每个国王都要在冰冷的井水里三年都会有这样的奇效呢?
铁扇公主一段就更有意思。
孙悟空和牛魔王角力不休,势均力敌的时候。
天兵天将从天而降,当然这次他们不是来剿灭当年的妖猴的,他们又是来替天行道的。
当满天神佛都降下法力杀戮牛魔王的时候,孙悟空不免讪讪:我和那牛魔王到底有几分情面,只要逼他交出芭蕉扇,让我们师徒过得火焰山就可以了。
可是此时取得压倒性火力优势的李靖完全已经听不见了,而这时铁扇公主急急忙忙要献出芭蕉扇:“天王在上,容我献出宝扇,不过请答应我一个条件。
”此时的李靖得意洋洋地咆哮着:“罗刹女,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谈条件?
”于是铁扇公主只能匍匐于地:“天王在上,我夫妇二人的贱命自然在你眼里贱如蝼蚁。
但如果真的不肯给我们一条活路,我只好毁去宝扇,玉石俱焚。
” 此时的悟空在想什么,是否在想他已经变成了美猴王,变成了天兵天将为虎作伥的甲方而非乙方?
悟空毕竟此时已经换了名字叫做孙行者,而不再是那个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他偶尔还会露出狰狞,偶尔还会露出乱糟糟的毛发,而这些都会被所谓的忠于旧版的观众嗤之以鼻:你怎么不美了啊?
美你妹啊。
《沙和尚吐槽暗藏玄机》 忠实旧版的观众也曾经笑谈沙和尚一共只有三句台词,可是他们也许觉得这不就是沙僧的本分。
在男一号孙悟空和男二号猪八戒之外还该有个小三,哪怕这个小三以前演过三级片。
徐锦江算是在香港红过一阵的演员,这次出场几乎千年不变的鳌拜pose开始让我觉得纯粹是个搞笑过场人物。
可是想不到对话还特别多,说着说着就有了奇怪的微妙感。
譬如《人参果》一场戏里,当猪八戒毫无养料地大骂孙悟空偷吃了一个人参果时,他却貌似公道地替孙悟空说话:大师兄去摘来的人参果,多吃一枚不行吗?
当孙悟空机械点头赞同,瞬即想起分辨的时候,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在整个西天途上,本来各个版本的厚黑教主猪八戒这次让给了沙和尚。
想想也对,既然是一个小团队,左中右也该轮流来啊。
新版沙和尚在流沙河初见猪八戒说了这样一句话:看你皮糙肉厚,口感是顾不上了。
这是张纪中在自嘲吧。
《唐三藏面黑心软讲理》 说完了似乎不美的“孙悟空”和“沙和尚”,来说说这个版本我最为满意的一个人物创作:聂远扮演的唐三藏。
如果历数高僧大德,唐玄奘无疑是其中非常令人敬仰的一个人。
以往的《西游记》似乎刻意突出他的窝囊和刚愎自用,这种思路其实是和文革时候所谓的法家思维阴魂不散有关:既然孙悟空是不可动摇的所谓造反派,那么唐僧作为守旧势力的具象不免就脸谱化,丑化,僵化。
譬如在滥杀无辜和除妖灭魔这个矛盾上似乎一直水火不容。
新版《西游记》并没有回避这点。
孙悟空唐僧师徒初遇,行者灭六贼算是他们第一次冲突。
因为得知唐僧不会行云不会变化的孙悟空显然有种外行领导内行的沮丧,或者说甚至是愤怒。
如果没有佛法护身,此时的孙悟空直接就会抽出金箍棒打杀了事。
六耳猕猴一章,假孙悟空更是扎扎实实一棍打在了唐僧身上,唐僧心里何尝没有:泼猴终于熬不住了。
可是在著名的三打白骨精事件里,唐僧意外地也对孤身女子在山野间斋僧起了疑心。
而犀牛精偷香油的段落,唐僧更是直接说出了:真是那冥顽不灵为非作歹的贼人,我何尝让你不打。
这样的类似少林寺棍僧“降魔便是卫道”的霹雳话语。
比较集中的一次矛盾是在新剧第六十集,当悟空习惯性听从唐僧的规劝放虎归山,逃出的盗贼反而变本加厉地杀戮了之前的斋僧恩人。
这一刻的唐僧哪怕是在灵山之前都不免有些动摇:孰对孰错,如何持戒。
这里不展开具体的佛教理论阐释,仅仅就表演的角度,聂远对唐僧的把握也不仅仅是平面化,扁平化,而是描摹出人物的思索和困惑: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坚。
这里再提一下曾经在播出时引起不小风波的 徐少华朱琳 的女儿国 部分和新版的对比。
我记得当年朱琳要去御弟哥哥观赏国宝的时候,多少痴男宅男流下愤怒的口水、以至于这股怨念竟然令电视里的唐僧说出:如果来世有缘再聚。
当时就有方家指出从佛教教义而言,唐僧已然破戒。
而新版看女国王的肉体变成看女国王的珍藏。
当聂远扮演的唐僧摩挲女儿国国王母后留下的纪念石头,我们都松了口气,这个毕竟比朱琳的肉体好抵挡太多了。
不过这里想提的是唐僧面对蝎子精的反应。
蝎子精是个连如来都敢蛰的狠货,悟空八戒可以说都是她的手下败将。
观音菩萨也为难地要悟空去请天上的卯日星君来降伏于她。
就是这样的狠货对唐僧却是无计可施的,甚至唐僧主动引颈就戮使得她嚎啕大哭:我是如此不堪,你宁愿死都不愿意和我做片刻夫妻。
可是当蝎子精伏诛的一刻,最后说出的竟然是“请让我先去把唐僧的毒给解掉。
”,而唐僧在被救活之后也说出“她不过是执念太深,也没有什么过分的罪恶”。
这种宽宏大量自然是不能和当年汪萼版唐僧对白骨精的一口一个女菩萨同日而语的。
悟空和唐僧分分合合,最后还是心甘情愿回到师父身边。
这里写唐僧对自己徒弟的真心眷顾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譬如乌鸡国里唐僧为三个徒弟盖好被褥等等。
不过现在似乎一律被打上 基情 的标签,这个只能说智者见智徒唤奈何了。
聂远演出了一个平和的唐僧,纵然不是高僧,已经离僧人不远。
《猪八戒样子还真像猪》 最后再来说说似乎是这个神话题材的致命伤:特技粗糙,效果低劣。
总结起来便是“猪八戒的样子还真像一头猪啊”。
这个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譬如通天河一节里面鲤鱼精的造型就真的干脆是又肥又大的一尾鲤鱼,这种或可称为写实的特效制作的确会叫人觉得可笑甚至可怕。
制作方的借口是制作成本没有了。
这种意料之中的借口也不想过于争论。
我只想说这个电视剧的制作的确有很多粗糙的地方,譬如人物设定,编剧,台词都有种种不如意的地方,就如这些触目惊心的所谓特效制作。
但即便这样,因为那些我觉得每每有弦外之音的改编,并不影响我对这版《西游记》浮想联翩。
甚至可以这么说,正因为没有那么目眩神迷的特技,我也许更意识到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天蓬元帅被贬入凡尘的时候,有两个小妖如是而说:“刚才那个是流星吗?
”“我觉得是,那你许愿了吗?
” 我许愿了,我希望这样的电视剧再多一点。
张纪中拍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历史风味很浓的,武侠片没武侠味,西游记这类神幻片也不会有神幻的味道。
一个一个人物分析过来:孙悟空,老版本和动画片成功建立了一个聪明,胆大,孤傲的斗士形象,但这新版本只看到一个喜欢耍嘴皮子,动辄服输求饶的形象,演绎的较差,老版本是一个猴子,新版本那就是一头猩猩。
猪八戒:新版本的简直就是一头站起来的猪,忠实原著没话说,但作为电视剧演绎出来的实在不够可爱,并且,说话嘴巴不动,这太假了。
沙和尚:这个新老差不多。
唐僧:新版本这根本不是和尚,演绎的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多情种,这算神马东西,并且头一点都不圆,这演员外形就不合适。
再说情节,大闹天宫,不闹,火眼金睛,根本没表现,猪八戒背媳妇,对不起,压根就没有,三菩萨戏弄猪八戒,简直是三个非主流打人而已。
这是神幻片,结果大部分是武打,还动不动扑地后地面刮起一阵风,怎么看都像以前张纪中拍的金庸剧。
这电视剧,还是无法超越86版本。
背景音乐没一秒种停的!
各种风格各种抄袭各种搞笑,前一秒还是气势磅礴交响乐下一秒就是二人转吹唢呐了!
两个人对话都能不停的换配乐!
一段音乐没完直接切掉换另外一段!
神了!
这是以前挖的坑。
自己挖的坑,含着泪也要把它填完。
六小龄童不上猴年春晚,网友已经炸锅了怎么说呢,六小龄童的西游记的确是童年的一部分,很多网友在情感上是偏向这部剧的。
也正因为如此,张纪中版的西游记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骂名是红孩儿没有老板的漂亮啊这些。
理智的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没什么看头。
我个人更喜欢张纪中版的西游记。
理由如下:一、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师父才像师父什么是师父,师父是应该教你东西的人。
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唐僧只会说悟空去化点斋饭来,悟空救我,贫僧路过贵地想借宿一晚。
除了要吃喝要住宿要安全,其他无余话。
太不像高僧了。
张纪中版的西游记就做得很好,收了沙僧不久,师徒赶路。
路上唐僧就说了:悟空,为师知道你们有神通,但是你们的神通不同于佛家的神通,佛家的神通是通过修习禅定和智慧吧啦吧啦。
这才像个师父嘛。
二、六小龄童的西游记只是儿童片,而张纪中的西游记有一些宗教的东西在里头,更符合原著《西游记》一书,写的是唐玄奘取经的故事,作者是谁呢?
我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西游记是道家修炼者写的,因为里面全是道家内丹派的丹决,同时也参照了佛教的东西来完成这个小说。
总之呢一句话,这是宗教专业人士写的宗教专业的小说。
所以就算改编成电视剧,宗教的东西一定要有。
这个有,不是出现菩萨佛祖那么简单,而是要体现宗教的历史啊教义教礼这些东西。
张纪中版西游记,猴王出世,身体无毛,吃了一个桃子,就长毛了。
观众都说很雷人,实际上暗合佛家关于地球人类起源的说法。
佛家说,人本是天人,来自于光音天,会飞。
因看到地球漂亮,飞来地球,又贪吃地球上的水及其他食物,身体日渐重浊,飞不起来,终于回不去了。
张纪中版西游记,孙悟空去偷仙丹的地方是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原著西游记也是这么写的。
佛家的说法,兜率天分内院外院,外院是太上老君修炼的地方,内院为弥勒佛所居,弥勒佛是下一尊佛,在兜率天内院讲经说法,召集人间智者聊天。
据《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民国虚云禅师入定时就去过兜率天内院,见过弥勒佛。
张纪中版西游记,唐僧师徒去灵山,是舍弃肉身,坐无底船渡过去的。
原著也是这么写的。
舍弃肉身,是佛家的基本态度,佛家认为肉体是臭皮囊,不该执着,要放弃贪爱。
而道家认为,人参灵芝何首乌要修炼千年方成人形,所以人身难得,寸寸是宝。
这是佛道的不同。
去灵山见佛,要丢弃人身,这也是佛家的修炼法。
虚云得见弥勒佛,就是入定,把人身丢在那里定住了,神识去了天上。
孙悟空从五指山下出来不久,打死了六个人。
六小龄童版西游记里就是打死六个强盗。
而张纪中版的西游记,这六个强盗是六贼,是孙悟空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所化,打杀了,就不见了。
这也是张版西游比央视西游好的地方。
其他比如主题曲《心》:“我的心啊,一叶一花,了无挂碍,却又太牵挂……”,比如唐僧去舍卫大城怀想当年佛住世时黄金铺地的情形,比如紧箍咒又叫定心咒啊这些都是张版西游记比六小龄童版西游好的地方。
三、张纪中版西游西域风情更浓,更符合取经事实。
先看两首《敢问路在何方》,一个是刀郎的,一个是蒋大为的。
明显刀郎翻唱的更具有西域风情,也更有西行路上苍凉的感觉。
蒋大为的就更加主旋律一点,像是国庆节歌功颂德的带美声唱腔的政治新民歌。
当然,刀郎的歌曲更符合取经故事,也更加感人。
同样的问题是取景,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多在内地风景区张家界啊这些地方取景,而张纪中版西游记是在新疆甘肃这些西部取经,更大气也更符合西游故事。
四、张纪中版西游记孙悟空的表演更有层次也更多心理描写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前政府定的调子是反抗封建主义的英雄事业,这是过度解读了,也是一种歪曲。
实际上按照原著所写,这是偷盗、是作乱、是猴子欺心。
这时候的猴子,是作恶,表演应该表现出这种恶来。
张纪中的西游记有点这个意思了,但还不够。
老版的就无聊了,是美化猴子。
张版还有一个情节,猴子打杀了无害的善良的对人有好处的妖怪,打错了。
这样呢,猴子非常痛苦,连续几天就躺在白马上任随赶路,一直在忏悔内疚反思……,慢慢的改变了一些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慢慢的有了慈悲心。
这是张版西游记非常好的地方,张版西游记的孙悟空是成长的又变化的,这就更有说服力。
不能因为善打就是斗战胜佛,要做佛除了善打肯定还要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推荐延伸阅读:微信公众号 “毒舌电影”推送文章《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好是好,但有一个致命短板……》
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骂这部剧,可是只要你细细的看下来,就会发现很多的闪光点,完全遵照原著的顺序,佛祖等说话几乎是原文,四个人物都没有在模仿,都在创作,聂远的唐僧让我无限想起辩机,吴樾的悟空从戴花儿的一瞬间萌到了我,臧金山老师的八戒非常可爱,徐锦江的沙僧一直一身正气。
当然,缺点也还是不少的,可是如果没有仔细看过就一味的贬低的确没有发言权,特效不错的,演员们辛苦的工作,我相信会得到大家的尊重的,况且,谁也没说过要超过老版的呀!
所有主创都说,我们从未想过超越原版,太经典了原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新西游记挺好玩儿的。
那什么,这段补充于2020年12月,刚看完tvb96版西游记的我表示,大陆新版很多模仿痕迹。
吴樾的萌猴还是没有dk的萌。。。。
聂远的圣僧也有江华的影子。
怪我当时没看过tvb版,主要是因为配音原因,今年才开始看原声版,感谢我的腰伤让我什么都干不了。
张版西游记发布预告片之后无数鞋童奔走相告 苦苦等待 开播以来众人纷纷表示压力很大, 直到第14集收沙和尚开始, 画面终于回归正常, 终于减少坑爹的背景合成了。
郁闷的观众如果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合成画面让你纠结不安,我来瞎侃几句。
中国不差数理计算人才 更不差点按钮使用maya 3dmax的高级民工, 但是十分缺少高端美术修养的CG人才。
去琢磨一下剧中那些灯光的设置, 在太阳漫反射的场景我却能看到唐僧秃头顶上那油亮剔透的高光反射。
当太阳斜射的时候师徒四人的衣服上看不到任何阴影,这年头就连3dmax做建筑渲染的小朋友都知道选出天空白云绿树红花的背景素材的第一件事是摸清太阳的方位和光照强度。
而在这部戏里灯光师大多时候直接正方向大灯伺候,把太阳公公当浮云。
HDR全局光照这些CG伎俩修正下三维CG模型的光还行,对真人画面也不好使了。
给个美剧的视频合成链接Stargate Studios Virtual Backlot Reel 2009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mYhgKl3KLM/本剧的合成效果我就不发了, 别把大家气出内伤漫长的路啊.....基本国情是国人对光影,摄影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不像老外人人不差钱玩单反玩全幅中幅大幅,祖上三姑二姨都练过油画啥的,绘画修养的确是高出国人大截。
但这并不是马虎敷衍了事的理由。
不懂可以学,做不好可以改进,如果只为赶进度滥竽充数丧失了工艺人的修养就真的自暴自弃了。
既然视频合成技术比不上美剧 就老老实实拍实景吧。
张老头的作品的文戏武戏好坏, 观众心里自然有杆秤。
单就特技这部分, 按照项目管理的角度, 张纪中作为最大的甲方在CG特技设计管理这方面这么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如同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般隐隐约约模模糊糊闪闪烁烁一到关键时候不见踪影。
这些管理经验有没有形成正式的流程去控制多个公司统一标准提交成果?
早在天龙八部里面暴露的多个特技公司分包造成的特技参差不起, 如今在西游记里面更加突出, 作为甲方分管特技效果的负责人难道没有办法去设置管控点控制特技制作过程?
我们不是苛责中国的特技公司技术差,他们的进步有目共睹。
甲方的管理水平较之特技公司水平需要潜在提高的空间更大。
曾看到一个消息, 称某某CG学校的速成培训生参与张版倚天制作,很短时间学成很短时间上岗很短时间完工。
不知你们怎么想, 我看到那学校的新闻稿只觉得悲哀,比看到张版倚天开篇那只诡异的飞行物,后来知道是凤凰的心情更悲哀。
本来CG行业门槛并不高,易入门难提高。
请别再让实习生做的半成品当正式商品推到市场上。
大家别以为这戏的CG都不好,相反很多镜头处理得还是很不错,后期许多CG也具有设计感和美感。
正是因为很多好和不好混在一起倾泻给观众,就如同餐桌上美味的山珍点缀着些许耗子毛,让大家的情绪如同筋斗云一般,上天入地只在那一瞬间,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发生了什么....
看西游记总结:1、妖魔鬼怪都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胡作非为的。
2、孙悟空大部分妖怪都打不赢,每次都要找菩萨和天神帮忙。
观音菩萨真够累的,这才几集都帮了孙悟空多少回了?
3、功夫再高没用,还得看谁法器厉害,得法器者得天下。
——虽然吴承恩的故事编得异想天开漏洞百出,可怎么这么象现实呢?
PS:1、这版西游记的配乐好听又有新意。
2、除了1986年杨洁老版西游记有着不可撼动的历史经典地位,这版2011年张建亚版西游记是目前为止个人最喜欢的一部。
3、聂远真是电视剧史上最帅的唐僧,而且气质、演技均佳。
这版的唐僧是追剧的最大动力。
《新西游》唐僧语录:遇难成祥……(文:火神纪) 看了这么多版的《西游记》,第一次我发现,原来唐僧,不像以往所宣扬的那般柔弱无力。
当一些禅机和佛家的思想更多地在人物的身上显示出来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唐玄奘。
我记得很多年前看钱文忠老师的讨论《玄奘西游记》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何那般伟大的玄奘法师,在《西游记》的任何一个版本里都显得那般不堪呢;也许是因为我一直没有去读那本吴承恩的原著小说吧,或许,这部新版的《西游记》给了我一点去读原著小说的动力吧。
至少自1986年央视版的那出《西游记》之后,我终于见到了四个多少让人感动又不那么天马行空的取经人。
许多细节,许许多多细节,原来竟然是这样的。
从《三打白骨精》时唐僧驱逐孙悟空的时候开始,我才发现——原来唐僧是在自责自己的修为不够,明知道那是一个要来害自己的妖精,却想着自己假若修为高强则可超度冤魂而不至于让那个可怜的白骨精在生活受难而死后又得死于孙猴子棍下;自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埋怨孙猴子不该不存有半点慈悲之心。
正如他洋洋洒洒所说的:生为沙门中人,若不存有半点慈悲心肠,取回真经又有何用…… 唐大师,不愧是唐朝对僧呀。
说出来的话都这么充满形而上学的思辨哲理。
而我不记得在哪一集里,孙猴子去前方打杀妖怪,唐僧对着上天祷告——愿遇难成祥,不知道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突然打动了我。
佛家总在祈盼着能遇难成祥。
是不是因为我们虽说未堕三恶道,但也属上三道的最底层,前世的因成了今世之果,今世之果也将成为来世的因;所以生之为人本身就是因为我们曾造过的孽障未消业障太重,所以我们才应劫而生;而生之为人,一切应因而遇果,所谓磨难不断而修行则不灭。
佛祖度我等西去,却无法减灭我们已经结下的孽缘与业障,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在不断的修行中渐渐地还清我们曾欠下的种种,所有冤亲债主向我们索求的,也无非是历劫千百世中的某一个前因,而我们所偿还的也无非只是千百世中注定须还的一个果罢了。
祈求带业往生,祈求遇难成祥。
只因只有这样,我们的祈求不会显得过份而近本份。
佛祖不度无缘之人,众生皆有佛性,所谓的缘,仅仅只是历千百世劫后,我们心里仅存的那点善心,佛性自生;佛祖又怎会不度我。
若能遇难,即修行路上的魔障;如遇魔障却见成祥,虽不能减免孽业,却是佛祖慈悲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明路。
心有感念,佛也会有感应;所以我们历劫应劫,但我们也终将沐着金色的佛光至福田祥地。
心若虔诚,遇难无避,又怎见不成祥。
毕竟人生不也正是如此高低起伏跌宕,假若难者为底,即是触底反弹,怎见不成祥。
假若遇难,佛祖会告诉我们,成祥就在前面不远处了。
佛祖永远不会欺骗我们,因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也是这样。
我总说,人要锻炼好自己的人格力量,只有有一个强大的人格力量之后,我们才能真的为自己而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界的影响力再大也不能再动我分毫,那时候我们就清净自在了。
海涛法师也说——人要修练好出离心,才能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然后才能修练好清净心。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有了清净自在,一切已经相当殊胜了;并且因为有了清净自在,一切法才有了根据。
虽说万法皆空,然万法亦不空;万法皆法,万法皆达途。
只有当我们真的能遇难成祥求得乜究竟时,再回头来看万法,那时候才法法皆空了。
为何我们会遇难,因为我们历了千万劫之后,佛祖怜我尚在苦海沉浮,所以给我们安排了苦难让我们尽早去应劫,助我们早脱苦海;毕竟所有的劫数都是因为前世种下的因,所以在劫即难逃,我们尽早地应劫了却前因,也许也就可以尽早地脱离苦海被渡往彼岸极乐。
遇难所以成祥,是因为佛祖悲悯我们无穷尽的苦难,因而给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我们必须去应劫,而在劫又无路可逃,所以最后成祥,终归是我佛慈悲。
所以我们不应该去祈求平安,不应该去奢望无难无灾,而是当我们遇到了灾难时,我们去祈盼一个遇难后的祥和。
2012-02-25;壬辰龙年壬寅二月丙辰初四夜。
剧集资料: ◆片名:《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 ◆导演:张建亚(Jianya Zhang) ◆制片:张纪中(Jizhong Zhang) ◆主演:吴樾(Yue Wu)、聂远(Yuan Nie)、臧金生(Jinsheng Zang) ◆类型:古装、冒险、神话 ◆集数:60集 ◆地区:中国 ◆对白: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和老公一起在网上看的,前一半真是边看边骂。
可最后全都看完,是有发自心底的喜爱的。
前一半骂的原因,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
一个是特技。
看之前对特技非常期待,以为以现在的技术拍出来的西游记一定会很惊艳,可从第一集就开始失望,特技太假,场景一看就是后期合成的,魔幻有余,大气不足,一点也看不出是大制作。
而且四个人走的那些国家,皇宫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细节处有点改变,鄙视。
我觉得,特技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真实。
老版没有用什么特技,但场景因为真实所以感觉很大气。
不过老公对我说,老版拍了多少年,每个场景都是真正去过的,新版整个60集下来的资金才只有1亿,做特效都不够。
好吧,原谅了。
第二个不满意是对白,太儿戏太现代了,很多废话,尤其孙悟空,导致我有一段时间非常不喜欢孙悟空。
最匪夷所思的是唐僧居然说出一句“放屁”。
后来好了一些,但前期的遗憾依然存在。
第三个不满意是很多经典桥段拍得太急了,不够动人,不知道是不是被删减的缘故。
比如女儿国,我多么期待这一集啊,但无论是演员还是剧情,都不如老版,没看出有什么值得让唐僧动心的地方。
但铁扇公主不错。
第四,太多BUG。
孙悟空一会神通广大,一会又屁都不是,随便哪个妖怪都打不过,明明用他会的法术就能解决的事,可他居然束手无策,看得人又着急又生气。
剧情上也经常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看到后部分,越来越有改观,尤其最后十几集。
真的看到了这版西游记在思想和人性上的用心。
这一版,几乎对每个故事都有一些改动,有的改得做作了,也有些改得比过去深刻。
印象最深的是56、57集,那三个冒充观音骗供奉的妖怪之死,真的让我特别受触动。
也能从中看到了悟空的成长。
还有49、50集的无底洞,拍得也很好,很感人。
赞一下演白鼠精的演员,很不错。
可以说,有这两个故事,新版西游记就不能算是失败。
另外,这一版比以往任何一版都更加大了对佛法的重视,讲佛的地方随处可见,不乏精彩之处,还有观音百相等一些处理,让人看到了制作方对佛教的了解和尊重。
很欣慰。
说说人物。
虽然我很喜欢老版,但必须得承认,这个版本的人物塑造,比以前丰满。
首先当然是说孙悟空。
对这个版本的孙悟空,我经历了从尚可接受——讨厌——喜欢——非常喜欢。
大家别骂吴樾了,他演得真的不错,最开始我一度怀疑还是六小龄童在演,只是造型有变化——造型设计的不好,脸还不错,身上毛太长了,衣服也不好看。
但他演得很传神,眼神动作都很活,个人认为比以前的多了狠劲和邪劲。
中间部分由于对白的关系,特别讨厌他,觉得他太闹,太多废话,太爱撒娇。
但后部分没有了,越来越有人味。
从头看到尾,是能看到悟空的成长的,从最初的任性、邪恶到后来的镇定和心怀慈悲,以及对佛法的参悟。
所以四人中除了唐僧外,只有他可以成佛。
有段悟空装母猴子耍弄妖怪那集,笑死我了,特别可爱。
必须说说唐僧,这是我认为新版最成功的角色,说新版人物丰满,主要也就体现在他和一些妖怪上。
这里的唐僧没有老版那么胆小、脸谱化,他有情义,也有情绪,可贵的是能看到坚毅和勇气,这是唐僧必须具备的。
正是因为他的坚毅,所以看到最后取得真经流泪的时候,才有发自心底的感动。
有人说他长得太路人了,我觉得很帅啊,而且是有男人味的帅。
以前的唐僧是一白胖的标致和尚,但这个唐僧才能让我信服他有迷住女妖精的能力。
除了唐僧,妖的性格也丰满。
妖也有善良的一面,作恶也有理由,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是如此,妖也是。
妖的情意,妖的取舍,妖的付出。
因为这些妖,才有这部戏的深刻。
八戒的对白写的好,很讨人喜欢,声音也可爱。
沙僧比过去有性格了,徐锦江挺适合这扮相,不过他那四指并拢的招牌手势让我每次看了都想笑。
赞一下刘涛的观音。
大爱。
镇元大仙让人失望。
那是多厉害一人物啊,没看出仙气。
同样失望的还有嫦娥、女儿国王。
其实很喜欢舒畅,但她演女儿国王真的不适合,而且怎么显得脑袋那么大?
最喜欢的妖精是白鼠精。
忍不住再说一次。
歌少了点,没有老版好,但是有一首配乐很惊艳,是二胡配乐,非常悲伤,一到悲情的地方就会放,比如唐僧赶悟空走的时候。
全曲只有最后有一句反复唱的歌词“南无观世音菩萨”,搜了好久,只搜截取的视频版本,谁有MP3消台词版本的请发我一下,不胜感激。
作者:秦臭莲 转自百度
我就为了看看徐锦江
明明挺好看的,不雷且搞笑,悟空八戒的扮相虽然不如以前,也不影响剧的质量,打低分的人都真的看了吗?真的很喜欢里面的唐僧
看不下去的感觉,美女挺多,画质完爆老版西游记n条街。但是,孙悟空的形象看着不怎么好,八卦炉里练就火眼金睛,居然没怎么特写。。。
垃圾
不开心,看看新版《西游记》,嗯,笑了......
小小
有新意 剪辑一般
成不成佛的都是虚名,最重要是还俺老孙一个自由之身。
就看的这十几集来说我很喜欢。画面很有活力
其实只是推荐,评分忒不公正了姑且力荐吧。就目前国内影视剧的现状,你不能否认这剧拍出了最好的技术水平,不能指望它能和阿凡达相比。从剧情看也比眼下其他宫斗穿越等古装剧强太多了。一味贬低的您看过原著么?虽失败地美化了某些妖精,但还是颇具原著风骨,保留了许多原著充满禅意的对白。
有多少山精野怪也不同担心,有什么样的天仙美女也不用担心,唐僧自始至终,眼里看见的心里想着的嘴里念着的,就只有悟空一个,生也好,死也好,只要有悟空,了无牵挂。种种细节,不胜枚举。让人觉得不腐都难。
烂得流脓!拍的是什么东西!一堆肥皂滥情节不说,还把四师徒拍成一幅幅鬼样子!真有脸!
纯属娱乐
当年真是冤枉了这版西游记
挺好的 钱似乎都用在了刀刃上
玉帝是岳不群演的。。。瞎了。。。
比老版的好很多。老版的像戏剧,没头没尾。这个故事更完整
尼玛 就看了一会,那个在龙宫里跟柱子合体的虾兵蟹将是怎么回事呀!? 猪八戒就是死猪头呀?猴子说话嘴都不会动呀!? 给我解释解释神马叫粗制滥造好吗?尼玛 中国人就会翻拍了,没剧本了是吧!!
简直就是侮辱观众智商,聂远怎么看都不像唐僧,孙悟空就是个面瘫,说话嘴都不动,猪八戒就是个二货。妖怪是不是太丑了些,会吓坏小朋友的!
糟蹋了金庸古龙~又来糟蹋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