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的卡蜜儿
Camille Claudel,卡蜜尔的最后岁月(港),最后的卡蜜儿(台),罗丹的情人,1915,卡米耶·克洛岱尔,1915
导演:布鲁诺·杜蒙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Jessica Errero,Jean-Luc Vincent,Robert Leroy,Myriam Laloum,Claire Peyrade,Nicole Faurite,Christelle Petit,Daniele,Marion Keller,Florence Philippe,Alexandra Lucas,Sandra Rivera,Arm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简介:1915年冬天,51岁的卡蜜儿·克洛岱尔的精神状况出现极大的问题,她出现了被迫害妄想症,认为旁人嫉妒她的才华而欲加害于他,甚至连她的旧情人、比其年长24岁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也不例外。在罗丹的建议下,卡蜜儿被送到了法国北部的一家小型精神病院里进行治疗,影片记录下了她在一个个无尽的不眠之夜中的生活状态,她渴望自..详细 >
像camille的雕塑般的电影。导演借此告诉观众杀死Camille的艺术的真正元凶,并不是罗丹的那段爱情,而是整社会和陈旧的道德观念。
爱情给了她翅膀也拔光了她冲向自由的羽毛。比诺什的表演撑起了全片,那些不断推进的长镜头,面部特写,都令人感叹比诺什的表演功力。喜欢整部影片的色调,光的运用真是好!Ps:没有光的房间,没有叶子的树,没有表情的脸,是爱过后的空虚与无望囚禁了你。
许多人都记得这段卡米尔,因为你和那位艺术家炽烈疯狂无所顾忌的爱情,只是很多人都模糊了,最后你是怎样老去。Juliette binoche,再看你, 时光如此优雅地老去,感叹你也曾爱上一个孤独颓废的artist。
首先,导演的场景调度与叙事太一般,不是拍得平淡如水毫无波澜就可以称之为冷峻严酷之风的。其次,比诺什的外形导致她根本演不出卡蜜儿那股子骄傲与蔑视的偏执和尖锐的神经质,我只觉得她像个自怜自怨的可怜人。最后,如果是阿佳妮来演就好了,如果是阿佳妮来演就好了,如果是阿佳妮来演就好了,如果是阿佳妮来演就好了,如果是阿佳妮来演就好了—— Camille Claudel非Isabelle Adjani莫属。
动态雕像+微缩模型,具有光泽的影像自第一幕起便将彻骨的寒冷铺满整个银幕。镜头随着比诺什抽动的脸部肌肉微微震颤,精神病院里唯有卡蜜儿拥有求生意志,宣泄、祷告、乞求、控诉,她在围困中用尽全力走完这一程,终于心如死灰。她错以为是亲人背弃了她,而亲人却认定是神抛弃了她。
都别看,浪费时间。要不是binoche, 我早走了
有几段还是很惊人的
vraiment calme
故作矜持-11/10/13 at Regent Square Theater
比诺什就是高级的布兰切特。
2013版
外面的世界也是疯人院,联想到午夜巴塞罗那里画家的妻子,想写女艺术家的“被迫害妄想症”合辑
虽然导演说不是citer Foucault,但是实在是太真实太确切地注视疯人了。看唐璜一半跑出去哭喊J'en peux plus我也想做个人,简直是每个人心中都想干的事。
★★★★☆
杜蒙好像因为比诺什而“正常”了很多
三十年里的三天,Binoche 除了用方法论诱发即兴和流态,借由镜头的固定记录同时展现身体与精神双层的禁锢和苦痛。时间连续维度上观赏 Binoche 的脸,从轮廓线条到五官光影色泽的变幻,一双明眸内的转瞬星彩与声音叹息里的无穷信息!真实神经病患者的刺激与病院环境,不安且狂热的宗教信条,亲兄弟的性别压制甚至蜻蜓点水提及外界的战争变动都是无所不在的对 Camille 潜在折磨的渗透,溯源活着的理由比生命本体更悲伤。不断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深入求索,在神圣里找寻答案 p.s. 从雇佣拍摄——客体观测伦理角度来说,杜蒙到底保存了多少弱势病患群体不自知的自我反应资料
我已经有点儿文艺片不能了。。。另外:片中精神病患全部是真实的病人出演,可以想见片场控制的难度。
比诺什又一飙演技之作。卡蜜儿•克劳戴尔如果不是那么在意爱情和名分,真的可能功成名就。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她不叫罗丹的情人,她叫卡蜜尔·克洛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