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棋制胜

Pawn Sacrifice,逆转棋王(港),弃卒

主演:托比·马奎尔,彼得·萨斯加德,列维·施瑞博尔,迈克尔·斯图巴,莉莉·拉贝,罗宾·薇格特,苏菲·奈丽丝,伊夫林·布洛初,肖姆斯·戴维-菲茨帕特里克,安德里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出棋制胜》剧照

出棋制胜 剧照 NO.1出棋制胜 剧照 NO.2出棋制胜 剧照 NO.3出棋制胜 剧照 NO.4出棋制胜 剧照 NO.5出棋制胜 剧照 NO.6出棋制胜 剧照 NO.13出棋制胜 剧照 NO.14出棋制胜 剧照 NO.15出棋制胜 剧照 NO.16出棋制胜 剧照 NO.17出棋制胜 剧照 NO.18出棋制胜 剧照 NO.19出棋制胜 剧照 NO.20

《出棋制胜》剧情介绍

出棋制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为索尼哥伦比亚完成Facebook创始人故事片《社交网站》(The Social Network)之后,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又将继续和他们合作,拍摄一部讲述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勃·费舍(Bobby Fischer)生平的传记片《弃卒》(Pawn Sacrifice)。 鲍勃·费舍是美国国际象棋界的偶像级人物,他曾于1972年在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举行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挑战赛上,代表美国击败了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苏联的鲍里斯·斯帕斯基(Boris Spassky)。 《弃卒》剧本由斯蒂文·奈特(Steven Knight)创作,制片人盖尔·卡茨(Gail Katz)若干年前就开始为哥伦比亚公司筹划此片了,除他之外,传闻将主演该片的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也将担任制片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穷人·榴莲·麻药·偷渡客刻骨铭心的爱火线三兄弟完美生物故事游戏活着再见如释重负惠镇珀尔侦探社第一季热血地雷战鸡毛爱情芝加哥警署第七季如意天书叶问前传侍女之道X!又是星期一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第四季未确认进行式OAD神探坤潘3不做有钱人我的2008壳中少女:压缩看不见的他们第三天空之境界第一章俯瞰风景三勇士在遥远的海岸正好的我们借兵募恋英雄全力扣杀模范生阿诺德

《出棋制胜》长篇影评

 1 ) 一个和自己战斗的棋手 《出棋制胜》

不知为什么会想到《阿甘》,可能两个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所以他们的经历会和正常人有些不同。

只是Bobby在象棋这个专业领域达到了巅峰,发展路线就和阿甘迥然不同。

阿甘因为生理上的缺陷,生活和情感可能不如普通人完整,其实更应该说,阿甘生活得更加纯粹,这种纯粹为他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阿甘的命运被动的更加跌宕起伏,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与他相关的人和事在他生命中的映射,从这个角度看,阿甘就像一面特别的镜子,反映、甄别、乃至改良社会的某一特定方面。

所以,《阿甘正传》的视角空间要广阔自由得多,故事要生动曲折得多,人物的演绎也能够更加自如单纯,因为除了阿甘,其他人物的刻画基本上是片段的,平面的,可能只有那个上尉有些微的例外。

是Bobby成就了象棋?

将象棋的技战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是象棋带给Bobby厄运,让他沉迷其中,但凡不利于他的比赛表现的因素,都是Bobby怀疑,排斥,乃至斗争的对象。

很显然,Bobby这种内生性的幻想狂,导致他自己成为了自己的敌人,一旦有了条件conditions,能够战胜他,Bobby比赛就能够无往不利,无坚不摧。

所以,他自己就像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又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然后时而很享受地呆在里面,时而又不顾一切想爬出来,所有这一切同周围的人和事几乎没有丝毫关联,这只是一个人的战斗,他和他自己。

费解的是,最后Bobby说他是在search the truth? 影片里能看出truth是什么吗?

必须承认,我看不出。

一定要给Tobby的表演打个8以上的高分,那种疑神疑鬼、坐卧不安的表象下隐藏的恐惧、斗志是那么打动人心,只是会不会有对象棋的痴迷和挚爱,又得承认,我没看出来。

所以,《阿甘正传》是《出棋制胜》无法企及的,或许,导演并没有这个意图。

 2 ) 出棋制胜,弃卒

当你想要取得一些成就时,你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电影讲述了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勃·费舍尔,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大师并且在7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战胜苏联国际象棋大师的故事。

他学棋讲究专注,下棋不能有一点声音,为了避免声音干扰甚至不在舞台上和苏联对手打比赛,跑到乒乓球室去比赛。

甚至不惜弃赛。

这也许正应了我们那句话,只有专注才能出成绩,focus,以后就是仙人球效应,就算在根部,只要你长成顶尖的人物你就在上层的平行领域。

 3 ) 左天才右疯癫我们在中间|出棋制胜

from微信订阅号[野评人]博比费舍尔的智商高达187(爱因斯坦160)。

6岁那年,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仅靠一本说明书就学会了国际象棋,随后仅花了9年时间,他将美国棋坛的所有最小年龄纪录逐一打破,到15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这是他自己也是全世界的又一个记录——最年轻的特级大师。

但是1963年,在听了一次教会广播后,他一头扎入了神学中,直到1969年才回归棋坛,并于1972年的9月,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以12.5:8.5的成绩大比分战胜当时的世界冠军——苏联人斯帕斯基,成为新的世界冠军。

由于当时正值美苏冷战,所以费舍尔的获胜在美国人看来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被奉为民族英雄。

数个月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赠送了一副袖珍国际象棋给党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

此后,费舍尔将精力投入了与国际象棋比赛规则的“对抗”中,其中很多无理要求遭到了国际棋联的反对,1975年,忍无可忍的菲舍尔宣布放弃冠军卫冕。

退出棋坛后的费舍尔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出格举动。

1981年,他因涉嫌参与抢银行被美国警方逮捕,审讯过程中拒绝说出自己的名字,被拘留了两个月。

出狱以后他还出版了一本狱中自传,大谈在里面遭受的种种非人待遇。

1992年,退隐多年的费舍尔决定前往当时被美国制裁的南斯拉夫与老对手斯帕斯基再次一较高下,此举被白宫明令禁止,告知他如果参赛将被处以25万美元的罚款和10年监禁,但费舍尔置若罔闻。

虽然比赛以10:5大比分获胜,费舍尔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奖金,但他也被美国政府正式列为通缉犯,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亡生涯,多次遭捕,但均在民间力量的救助下化险为夷。

2004年,日本国际象棋协会的女会长公开宣布要嫁给菲舍尔,以便为他申请留居日本的签证,但日本司法大臣迫于美国的压力不予通融,拒绝了该申请,敦促费舍尔早日离境。

2005年,这样一颗烫手山芋被费舍尔首次获得国际冠军的所在国——冰岛接走。

他在冰岛度过了短短3年的晚年生活,于2008年因肾衰竭病逝,享年64岁。

多年以来,与政府的对抗没能完全削减美国民众对他的敬仰,但是2001年他对911事件大加赞扬,则彻底激怒了美国民众。

继政治上被驱逐之后,在心理上,费舍尔也被美国永远流放了。

同行总结费舍尔的一生,认为他是“棋盘上的天才,生活中的弱智”。

1972年与斯帕斯基角逐国家冠军的比赛中,头两场他均落败,第三场他提出了将比赛场地更换到乒乓室,撤掉直播摄像机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观众席上的记者和摄像机制造出的噪音导致他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组委会不同意这两个要求他就退出比赛。

虽然这个要求极其蛮不讲理,组委会还是同意了,具体原因未知,影片中处理成了斯帕斯基作出了妥协。

不仅如此,他生活中还经常怀疑政府(不光苏联政府,也包括美国政府)在窃听他,试图在他的咖啡中下药降低他的智力,当助理和律师安慰他的时候他还诘问他们是不是跟政府一伙的。

这种迫害妄想症伴随了他一生,导致亲友都离他而去,所以这位智商和棋艺都冠绝天下的天才从15岁扬名全球之后就一直是孤家寡人。

为什么费舍尔会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性格成因是什么?

在与斯帕斯基对决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在落后2分的情况下实现大比分赶超的?

这是我观看《出棋制胜》的过程中想要找到的答案,爱德华兹维克逐一给了讲解,但影片的意义也仅停留在了“答野评人问”上,而对这三块内容的串连和安排,影片显得比较机械化,拼接感极其明显。

也就是说,影片把费舍尔性格的成因、棋艺的逐渐精进、击败斯帕斯基,这三块内容很生硬地安排在了前中后三段,前后没有呼应。

儿时对费舍尔的性格造成根本性影响的母亲到了比赛的时候成为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看客,而压根没有出现在费舍尔孩提时代的姐姐(现实中有,影片中没有展现)却在费舍尔寻求心理平静的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然而这个作用又没有重要到足以让费舍尔回归比赛的状态。

所以,从剧情逻辑和人物的心理联系上,影片的前中后三段是彼此割裂的。

爱德华兹维克暴露出了类似于《血钻》、《最后的武士》那样的不足——虎头蛇尾,只不过这次尾巴露得更早一些。

但是《出棋制胜》在可看性上又比不上前面两部,因为它的精彩只限于营造比赛时的紧张氛围,但老实说,不懂国际象棋规则的观众很难感受到这种紧张。

托比马奎尔的精彩表演也埋没于影片的暗淡无光之下。

我对此君素来没有好感,但不得不承认他在本片中将费舍尔的神经质展现得相当到位。

好的表演被影片质量拖累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和他同病相怜的是杰克吉伦哈尔,他主演的《铁拳》和参演的《绝命海拔》都是质量普通的片子。

总之,这是一部可看性一般的片子,但博比费舍尔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顺带再读一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能够了解旷世奇才大脑构成的冰山一角——真的只有一角,不能再多了,毕竟我们只是坐在中间的普通人。

tips:国际象棋基本规则1、棋盘格局国际象棋的棋盘由64个黑白相间的格子组成(在电脑的软件中还能设置成不同的颜色),黑白棋子各16个。

2、棋子分布王:1个、后:1个、车:2个、象:2个、马:2:个、兵:8个。

3、走棋规则兵(P):只能向前直走(不能后退,这点和中国象棋类似),每次行棋只能走一格。

但是,走第一步时,可以走一格或两格。

兵的吃子方法与行棋方向不一样,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前斜进一格内有对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从而占据该格位置。

马(N):每行一步棋,先横走或直走一格,然后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后再往外横走或竖走一格(即走 日 字,这点也和中国象棋类似)。

可以越子行走,而没有 中国象棋 的 蹩马腿 的限制。

象(B):只能斜走,格数不限,但是,不能越子行棋。

开局时每方各有两个象,一个占白格,一个占黑格。

和中国象棋相比,走法类似,只是没有不能过河的概念,全盘皆能走。

车(R):横、竖均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不能斜走(和中国象棋类似)。

除王车易位外不能越子。

后(Q):横、直、斜都可以走,步数不受限制,但是,不能越子行棋。

该棋也是棋力最强的棋子。

王(K):横、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

不过,和中国象棋相比,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敌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进去。

否则,算“送王”犯规。

累计三次犯规就要判负。

吃棋子:这和中国象棋的规则类似,凡是行棋能走到的地方,而这个格子上有对方的棋子,就能吃掉对方的棋子。

胜负:以吃掉对方的最高统帅 王 为战胜对方。

 4 ) 就讨论第六局

这是影片当中结束的局面

这是还原的真实棋盘结束的局面<图片3>

 5 ) 赢了棋局,却赢不了人生

1997年深蓝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去年AlphaGo战胜了柯洁。

人类的不可超越的创造力,或许只是算法还没有庞大到可以破解它的密码而已。

人类作为个体,探索智力极限的活动或许在某一天,在拥有极大算力的人工智能面前显得渺小幼稚。

然而,这种探索,是人作为拥有个人意志力的存在的明证,是所谓人类精神的一片树叶。

作为一个非棋类爱好者,国王将相,马夫走卒在黑白方寸之间的风云变幻无法引起我的好奇心。

我好奇的是一个一直在癫狂的边缘跟自己搏斗,赢了棋局,却赢不了人生的故事。

在心理学研究盛行的今天,一切的精神问题似乎都归因于原生家庭。

Bobby生于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没有虐待他,有自己的生活不是什么错。

他的智商187,日日夜夜都沉迷于象棋。

母亲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建议。

成年后他给姐姐写信,信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妄想,那时候他已经有严重精神症状了。

很难说,他的疯狂来自于父母教育失当。

“This game is a rabbit hole. After only four moves there's more than 300 billion options to consider. There's more 40-mobe games than ther are stars in the galaxy. So it can take you very close to the edge." 这段话是说象棋是一种非常容易把人逼疯的游戏,所以Bobby Fitcher被逼出了被害妄想。

似乎没有人说过用脑过度会导致精神问题。

我小时候常听到的一个论调是大脑被开发的1%都不到,99%都在休息。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那么多大脑细胞都不工作,按照用进废退的原理,我们的脑容量应该跟小鸟差不多吧。

昨天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个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能自拔,以至于殴打父母,纵火烧屋,后来诊断出来是阿斯伯格症,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父亲盛怒之下,状告游戏公司。

文章下面的留言大多是谴责父母没教育好的,少数几个是谴责游戏公司的,没有什么人讨论阿斯伯格症。

阿斯伯格症,近似于智力正常的孤独症,表现为社交和人际沟通障碍。

或许正是因为社交困难,才逃避到一个没有止境的智力活动当中去,无意中成就了一个天才。

不疯狂不成魔,一切的天才似乎都有阿斯伯格症,据说华尔街的大公司都在找阿斯伯格症患者。

当他们沉迷于一件事,往往周围什么都不存在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谁又能免于柴米油盐的琐事,谁又能真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呢?

所以,天才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弱智,过不好这一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6 ) 出棋制胜

我希望一个人展开他的所有辉煌。

是生动的,活灵活现的。

他应该是个孝顺的孩子,但同时不安静,粗暴。

没关系。

可一定要细细地说来听一听。

他就活着,跟你在一块儿,我们平时常常会出去走一走,谈起一些事情。

反正有那么一所房间,不大。

那里摆着各色照片,顺便在旁边附上点故事。

如果不够的话,我会跟他讲的。

他拿起一本书,看着它的轮廓,而不是上面的文字。

这个“成就”。

是佛经里的引用,什么成就了什么那种,不是实体了。

他依稀看到了某些线,是无形的。

在某一页纸张上的黑白照片上,头发、牙齿,所有的这些容颜,稳稳当当的不会消逝。

再来是,那些纸上面写的“我,你,他。

”真是把他给迷住了。

就比如这么一句:“某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我迷失了,接着我听到某种‘嘶嘶’的声响便醒了。

才发现哪!

在那个只有插上钥匙才能打开的门的锁孔,一点风正穿了过来。

”那么你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敏感,有爱,神秘,令人尊敬的,厉害的。

看着那些杂志封面——他的影像,我也好奇,并相信他的故事是值得一窥的。

像是过去装胶卷的照相机,妈妈总喜欢拍了照片,洗出来,夹在厚厚的一本相册里。

时不时拿来翻一翻,刻满岁月年轮的手在光面玻璃纸上摩挲着。

老实说,那些我们经常在一块的时候。

我并不认为了。

我可从不珍惜啦!

我想的是。

我们同在一个宿舍里,快到饭点的时候,出于礼貌和正常的问候,我应该问一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吃饭,待到吃完饭,出于中国文化,我应该说:“我一起付掉吧!

”接着,他点头了。

还真是个小人呀!

我这么想。

事后,反正我是那一类理所应当AA制的人。

也不很直接吧!

绕着弯子,我在他面前咳嗽一下。

或者“等下晚上吃什么。

”虽然这时候我们一点都不饿。

我可没法做到耐下心来对什么感动了。

所以,在我看来,静物比会动的东西有意思得多啦!

那算得上是真正的自由。

脑袋放空了。

在晚上,通宵,安静地坐着,一点点有意思的想法不断的扩大,是洇开的墨水,浸淫了的白色。

太叫人兴奋了。

也许还是个故事,那里面的“主成就”往往是另一个,可我老想着在自己身上找答案了。

或者牵强附会地拉拢它们做为自己的姻亲。

“听说你是他的同学,跟我们讲讲他的一些事情吧!

”很多人会这样问的,而我还会说我跟他进了一所不大的房间里,关于那本书的事情。

 7 ) 短评不能超过140个字

电影没把故事最精彩的东西表达出来,只是纠结于男主独特行为这种表面上,没进入到人物内心,我猜测这个故事肯定比电影更内敛更深层更精彩,就像男主从一开始不让媒体接触,到最后一击致敌,在比赛前相信他已经有思路有把握,但他仍然谨慎,认真对待这局棋这个对手,否则,纠结观众的咳嗽,录像机的噪音,如果是为了心理战的话,从结果看,他没有这个必要,亦或者男主内心有洁癖?

从这部电影能了解的信息有限,但不限制了解这个故事的精彩。

 8 ) 并不是每个弃卒都值得同情

我不会下国际象棋,作为一个80后,我能叫得出名字的国际象棋棋手一个叫卡斯帕罗夫,另一个叫戚惊萱。

前者在我读书时举世闻名,和赢过电脑深蓝,后者是是我读报告文学时看到的,小时候得瑟自己文学素养的题材。

那文章里有没有提到过鲍比费舍尔我已经没印象了,从时间上来讲他们是一代人,就这部电影来说,片名的原意是弃卒,应该是指为国家赢得荣耀的英雄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最后未得善终的意思,重头戏是从耍大牌罢赛到最终逆转获胜战胜世界冠军这个鲍比菲舍尔的人生巅峰时刻。

单就电影描述的情节本身看来他除了棋下的好以外最大的成功就是把对手斯帕斯基的神经病潜质勾搭出来然后用自己在神经病领域的深厚经验击倒了对手。

而他本人,除去棋手的身份本身简直一无是处,偏执、自私、癫狂、自大......伤遍身边爱他的人。

反人类,走极端最终因着周边人的纵容积重难返反从英雄成了叛逆,这反了天的卒子是本就是自己造就的,就该自己收拾,导演避重就轻的只体现他的高光时刻却只用3分钟带过他后来做过的事情。

电影果然说到底是要服从政治的。

整部电影我从30分钟以后就一直想着要不要快进,看一个精神病患类的电影很容易让人牙根痒痒想找人打一架,所以这部电影了解了解就好,拿他作指路明灯的话你绝对会瞎,因为你最多是和他一样有病但你绝不可能和他一样聪明。

 9 ) 欢迎收看《最强大脑》美国对战苏联。

现实主义者说:无论你多么才华横溢,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去对抗全世界。

有些人却不信这个邪。

他只相信,自己是为了对抗全世界而生的。

王昱珩两次出战日本队,全部放弃观察,这种不可一世跟美国天才棋王鲍勃·费舍的狂傲如出一辙。

王昱珩赢了,全场为它起立鼓掌。

观众惊呼神奇,赞美天才,嬉骂日本队员,为伟大祖国欢呼的时候嗑着瓜子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只不过王昱珩参加的是《最强大脑》,同样的媒体转播,鲍勃·费舍要面对的是一场苏美冷战。

鲍勃·费舍赢了,连对手都为它起立鼓掌。

当你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全世界,你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更大一盘棋中的一枚棋子,只是某些伟大计划的一部分。

冷战结束,他的祖国抛弃了他,国际象棋的热潮昙花一现,人民的视线又重新回到BASEBALL和FOOTBALL上去了。

他是输给了自己,输给了象棋?

还是输给了整个时代?

人们总觉得选择有千万种,但通常只有一个正确选择,当然,到了最后,会无路可走。

 10 ) PKU-影视鉴赏-#3

应该是看过三遍了的一部电影——有关国际象棋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首先想吐槽一下中文译名...什么乱七八糟的,原题Pawn Sacrifice既是国象中的术语“弃兵”,但同时,他本人也成了美苏政治博弈的弃兵。

而这个中文译名却将关注点集合在了雷克雅未克的那场比赛中,这虽然是他人生的高光点,但远远不是他的全部。

和《美丽心灵》对比,便可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Fischer和Nash都患有精神疾病,都经历了长久的不被人理解的时期,也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但和Nash的“假想敌”不同的是,Fischer是确实存在“敌人”,苏联在国际象棋界25年的垄断被他打破,他成了苏联的敌人,而又由于政治因素,美国也抛弃了他,他成了政治犯。

所以Fischer的形象其实更像《模仿游戏》里面的Alan Turing。

遗憾的是,Turing已经平反,Fischer仍然饱受争议。

美中不足的是:本片中的高潮(出奇制胜)的时候,是用文字或者侧面群像加以展现,对没有国际象棋基础的观众,可能不好唤起共鸣。

以及影片中的所谓“反派”:Spassky,虽在棋桌上是Fischer的对手,但其实,他的人生轨迹,也可以说是一个“弃兵”。

只是可惜本片不是他的传记。

不过好在片末的点睛之笔:二十年后两位英雄再度聚首,以及Fischer在雷克雅未克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在那里长眠——简单的史料叙述,没有表演,而是提醒观众这是不久前的历史;没有评价,却余音袅袅,让人浮想联翩。

一个小细节:1972年雷克雅未克的那局棋的棋盘在电影中虽然只是几个镜头简单略过,但也在电影中被还原了出来。

《出棋制胜》短评

全面冷战的一场小胜。即使重点表现男主陷入精神危机,也不用总是拆电话吧。

5分钟前
  • 较差

话说,那个年代没有发明耳塞么??不过找蜘蛛侠演一个对任何细微声音都异常敏感的角色,真的太对了,哈哈,托比马奎尔巨大的眼球表面,像雷达一样扫描着周围的空间,我就知道他的角色又犯神经了。但导演,你想表达什么呢,本该载入史册的比赛,你却导出来的像,在一堆各种吹毛求疵的要求后,我犯完神经,轮到你犯神经,然后,就赢了?冷战背景下本该精彩无比的对局,是不是太普通了,视野是不是太狭窄了?纵然片名起的意境深远《弃卒》(Pawn Sacrifice),好像和棋局计谋有关一样,电影却拍的让棋盘成了无聊的陪衬,哎~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

10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好片,顺便学习了一波grandmasters的生平,还知道了有费舍尔任意制象棋这种玩法。#爱德华兹威克补完计划#

14分钟前
  • flyingchips
  • 推荐

我觉得这部电影被低估了,同时被低估的还有托比的演技。因此直接打五星(虽然心中分数是4.5星)。先看的Netflix的后翼弃兵短剧,说实话,那是一个基于一部虚构小说的虚构电视剧,而小说基于的正是这部电影的真实人物和故事,为什么后羿那么高分这部却低分?再加上我觉得拍的不错,很抓人物的特征和心理,同时体现了巨大的天赋和严重的缺陷,真实不遮掩,不比那些只会给人打肾上腺素的作品更好吗?最后说一说托比是个真正的好演员,而就我目前看过的他的作品来说(应该7部左右),这一部的演技是最最好的。冲着这点也要多给0.5星。焦虑,疯狂,神经质,聪明,冷静,快狠准,这些冲突的特质托比全部都演绎出来了,我可以很快从他的眼神中辨别感知当时人物的情绪和状态。2021年23点50分,很高兴用这部电影来结束我的2021。

19分钟前
  • 隐伊
  • 力荐

传记真的 难看

21分钟前
  • 梦想高飞
  • 很差

导演的功力不够就导致男主看起来只是个被害妄想症患者。

23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太他妈难看了 现在看完全没拍出来下棋的特点 全程人脸特写 浪费故事

24分钟前
  • AboutSuzumiya
  • 很差

群戏不错,但是节奏不太好

29分钟前
  • 闲闲
  • 还行

中规中矩,一点也不好看。

34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片,倒是托比马奎尔将这个神经病天才的神情以及心理表现的非常到位,和另一位苏联天才创造了国际象棋历史里也是迄今为止无人超越的最厉害第六局,可惜晚年仍旧不胜唏嘘,到头来依旧是那个年代的利益牺牲品。

39分钟前
  • 克莱门特
  • 还行

18/09/2015 ugc les Halles avec daisy

44分钟前
  • Lou
  • 力荐

一个巨婴

46分钟前
  • free_POC
  • 还行

传记类没什么可说的 还可以

49分钟前
  • 像物像欲又像疯
  • 推荐

太浪费这个人物,拍Bobby Fischer居然不拍南斯拉夫事件那么精彩的题材。而且感觉导演缺乏对象棋的基本热爱,能理解象棋不比体育竞技有天然的刺激节奏,但是和象棋有关的内容太少了。就很按部就班地走了一套好莱坞式的自闭天才故事的机械程序。

51分钟前
  • 乘客
  • 较差

天才的烦恼我等凡人无话可说,只能情不自禁的在他身边看他任性

55分钟前
  • Lucky+Rich
  • 推荐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传记片,有质感,冷战氛围营造很好,就是可惜虎头蛇尾。感觉托比马奎尔是被蜘蛛侠耽误了的戏精啊,我要提名他演穆里尼奥。

57分钟前
  • Aboo
  • 还行

天才总是孤独的,天才总是怪异的

59分钟前
  • 男高音书法家
  • 推荐

其实费舍在世纪之战后的人生也很传奇。除了被害妄想症之外,影片却没能挖掘他更丰富的个性,连他为什么被害妄想都没说清楚。

60分钟前
  • N
  • 还行

拍得敷衍,没有高潮

1小时前
  • Zach
  • 较差

Bobby Fischer虽然早慧,但性格真的很不可爱,可能偏执也是成就他棋艺很重要的一部分吧;Sarsgaard神父帅回来惹

1小时前
  • johoy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