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
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曾经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
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小心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
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
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
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
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
也许这也是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
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
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
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爱你,但跟你无关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以精细的心理描述和对绝望爱情的准确表达,成为世界爱情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茨威格的书,这是第一本,之所以能选择看他的书,是因为刚刚看完徐静蕾拍摄的同名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能将这部作品搬上电影屏幕,暂且不说导演的演绎作品是否成功,仅凭出初牛犊的徐静蕾敢用镜头对准了这样一个世人皆知的题材,她就应该预测到这很有可能是一件费力还未必讨好的事情,我不禁令人为她的胆魄感到惊叹。
她将故事搬到了民国时期的北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原来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这个男子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电影将主人公的个人命运放在了战争离乱的背景下,这就使单纯的爱情故事有了时代的厚重感。
姜文扮演的记者潇洒风流,徐静蕾扮演的陌生女人从她13岁第一次看到记者的时候,就疯狂的迷恋上了他。
当女孩长大以后,她急切的走进了男人的世界,与其说她走进他的世界里,不如说她走上了他的床而已。
可是男人是真的在不知名的情况下,占满了女人的全部世界。
从床上分开以后,男子很快就忘记了她,甚至生命中的几次相遇,他对她仍然全然无知,当然女人为他生的孩子,为他付出的一切他更就无从知晓了。
他们分别时,男子顺手从花瓶里抽了一只白玫瑰,送给她作纪念。
从此后每一年他的生日,女子都会偷偷地派人送来一束白玫瑰。
在他四十一岁生日的那天,他第一次发现花瓶是空的。
因为,那女子已不在人世。
在此之前,死去的还有他从未见过一面的孩子…… 说实话,这个影片让我看得有些压抑,甚至是有些窒息的压抑,其实自始至终,这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是一个“我爱你,但是跟你无关”的悲惨爱情。
影片和电影都在诠释的是一种纯粹的爱情,一种高于自己生活乃至于高于自己生命中一切的爱情,之所以说电影诠释的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那是因为电影中已经把很多敏感的问题给忽略了,或者说这些问题给淡化了,而一味的去用种种大量的心理独白来带领观众来跟进女人短暂一生的爱情走势。
其实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想这个看完这部影片后,会有两类不同感受很直接的体现出来,对于那些感性丰富的爱情理想化的人来说,这个故事太纯粹了,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这个爱情本事,一个女人为了自己心爱的男人心甘情愿的付出,无怨无悔的承受,而最最让人们膜拜的,在于女人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男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连有了男人的骨肉,女人仍然在暗处沉默的远远的望着自己用一辈子来深爱着的这个男人。
难道她不渴望告诉他这一切吗?
可是为了不让男人误解她爱的成分,她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告白,宁可让自己在男人脑海是段空白,也不肯在男人面前留下一点瑕疵和疑惑,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从男人骑着摩托风驰电掣地冲进胡同,从男人第一次跟她撞了一个满怀,就注定了这个女人“独爱”的一生。
人们会觉得她的感情太超脱了,在这样感情面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站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前面一样,除了崇高的敬仰,只会觉得自己的渺小。
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完全现代版本的社会情感话题:一夜情。
洪晃用很精辟的一句广告语很淡然得道出了故事的全部——“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我不禁想到了从而牵连出来的社会问题,诸如:一夜情、同居、未婚妈妈、交际花……原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些,仅仅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罢了,而不光是当今社会问题的突现。
尽管大多人会替那女子不值,但善良的人们大都会觉得这个传奇般的故事美得让人心痛。
因为在我看来女人无限迷恋的也只是内心的温柔幻影,而非真正的爱情!
当然除了对这个女人的同情以外,也会有人觉得这个女人很傻,错误的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可是感情的事情又岂能单纯的用一个对与错来衡量和决定呢?
那就让我们跟随徐静蕾娓娓道来的镜头,用自己的心境来体会和理解这个陌生女人的喜乐、苦痛、迷惘和绝望吧!
走出影院,朋友让我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我突然想起曾经在牧场看过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于是脱口而出“飞蛾扑火是一种堕落的美”……(“美”的定语是“堕落”)
我爱你 与你无关多骄傲啊预备对徐静蕾宽容心态下看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一次在电视里看见俨然导演架势的她让人很难宽容预备让她煽情一次 不料未遂中止“到了后半段 简直失去耐心”别人的评价 更加不宽容口气何以如此像怨妇 徐的旁白让人没了可怜她的念头没有铺垫 没有交代 毫无道理花样少女怎么样了就会爱上完全不象作家倒像飞行家的姜文的呢?
又为什么要半夜等在那风流男人门口 流下青春的眼泪的呢?
那个有着希望工程大眼睛的少女的爱也许不过是爱上一种身份有众多书 精致生活 高级又富有的生活的向往使那个男人变成了她的指标年少的这种痴迷 造就电影里成年后的她第一次正式进入他房间的那种激动她进入他的房间了!
准确的说法是她进入他的生活圈了 她获得和他一样的“身份”了!
变本加厉的是她还要靠出卖自己在他儿子身份获得这种贵族般的虚荣与此同时 女人觉得自己在为爱情献身、献生 又高贵又自我满足徐则觉得很自我满足于这种读者风格的爱情罗曼史这不太像一个爱情故事或者至少营养不良 严重缺钙至于故事变成这样茈威格一定最意外
从这一秒钟起 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 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 但是请你相信我 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盲目地 这样舍身忘己地爱过你 我对你永远忠贞不渝 过去是这样 现在还是这样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不为人知的爱情 这种爱情是如此的希望渺茫 低声下气 曲意逢迎 委身屈从 热情奔放 这和一个成年女子的那种欲火炽烈 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 其他的人在社交生活中早已滥用了自己的感情 在和别人的亲切交往中早已把感情消磨殆尽 他们听说过许多关于爱情的事 在小说里常常读到爱情 他们知道 爱情是人们共同的命运 他们玩弄爱情 就像摆弄一个玩具 他们夸耀自己的爱情 就像男孩子夸耀他们抽了第一支香烟那样洋洋得意 但是我身边没有别人 没有人可以让我向他诉说我的心事 没有人指点我 告诫我 我没有人生阅历 毫无思想准备 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 就像跌进万丈深渊---《Brief einer Unbekannten》我深信这个世界的所有巧合 尤其是关于爱情只是每个人际遇不同 有些爱长存了 流芳百世 有些却让人抱憾终生 因此 这巧合无疑伴随着命运 不由想起往事 说往事未免太久远 但追溯起它的引子大概也有段历史了 我爬过你的窗子 偷过你的稿纸 闻过你的钢笔 还有我抽屉中藏起来的一大堆你23、24岁时的照片 在办公室门口傻等半个小时 故意与你擦身而过 只为让你瞧我一眼而弄得自己满面通红 或者每天看着你家的灯何时熄灭何时再点亮最后我们在一起了 多么不可思议 我哭着对你说:“看我多幸运!
”其实在过去的每时刻我都感谢能够遇见你 爱上你 告诉你我爱你 离开你的时候 也偶尔渴望释怀 那是在孤独中寻求满足的错觉 自己告诫自己可以在往后的日子里尽情怀念你 可以像爱你一样再去爱别人 当试图在他人身上挖掘你影子时 却越发容易感叹你的完美了我曾经痛恨过那所谓的成长过程 它是多么的无奈让人无法抗拒 似乎这一辈子的悲伤和隐忍都从我身上滑过了 我孩子气的本能的厌恶所有人 我逼迫自己堕落 我诅咒你们诅咒任何与你们有关的人和事 再把责任和错误毫不留情的推给自己 终日暴饮暴食 吃成了120斤的胖子 令人绝望的是再也没人愿意多看我一眼赞美我一句....我失败了当我再次遇见你 看着你努力佯装陌生人的样子让我措手不及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我如此的幸运的回到了你身边 你跟我说这像做了一场梦一样 梦醒后你便长大了
昨天看了老徐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觉得彻头彻尾的矫情了,但是我理解她,茨威格的心理描写是感性的东西,要表达出来 确实是相当困难 何况老徐一个实际上还是"小"徐的年轻女人 尚欠火候。
今天原本想要打扫下屋子 然后自己犯了懒惰的毛病 屁股贴在椅子上 不想挪动。
于是对自己说 看一篇短篇小说吧,就看了茨威格的原作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口气看完 用不了多少时间,可是我怎么觉得 过了那么久呢 一个女人的一生 有些悲哀也很空洞的一生就在这几十分钟内消受。
那个陌生女人爱上一个作家,第一眼看到后爱了一辈子。
这样说来 好像有些老套,书里的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就不会更改,任凭世事变迁,都会常驻心中。
但是这本书里的那个女人 却有些不一样,她爱的方式不是单纯的执着,专一 而是病态的痴狂。
为了一个男人 她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了出来。
这等狂热,并不多见。
女人从13岁就爱上了男人,她爱的很深 很蠢 很疯狂。
为了她 她所做的一切,看来有些不能理解 她吻他摸过的门把手 捡起他的烟蒂,怕他看到自己的寒蝉 用书包遮住补丁,甚至义无反顾的为了三个销魂之夜生下了他的孩子 而他 却早已忘怀了她。
为了他不经意送的白玫瑰,她每年都在他的生日送上一束白玫瑰。
她是奇异的 难以理解的女子 她的心很小很小 小到只容得下一个人,而且那个人被塞在里面 充满了每一丝空间。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爱情 这样没有意义 说是挖心掏肺 真的一点不夸张。
爱一个人的时候 自己竟然可以变得那么渺小,这不是某些小情侣之间可以在互诉衷肠时说的肉麻话,而是切实在这个女人身上体现了。
男人把她从女孩变成女人 又让她在他的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她曾经那么真实的穿插在他的生活中,但是对于他 她是陌生女人。
她最终濒临死亡了 留下一叠厚厚的无效信件 。
她是个伟大的女人 了不起的女人 我是这样想的 爱一个人可以爱的这样彻底 真的很可贵。
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们怀疑爱情 说他是个坏东西。
但是她知道 她知道她深深的爱着这一个人 从来没有改变 执拗的坚持着 不管发生什么 她都爱着他。
看了这篇小说 真是感动了 爱一个人 可以躲在一个微小的角落里 知道自己和他是在一片天空下就会欣慰。
时间久了 发现自己对于他 只有纯粹的爱,没有想过说要做他的女友 妻子,没有了欲望。
这样的 多少人能做到。
有些人会计较得失 问自己 为什么我付出了 他却无动于衷呢, 算着谁爱谁更多一些。
可是他们知道吗,张爱玲说的很对 爱就是不要问值得不值得。
既然都爱了 谁多谁少 重要吗。
值得这个词 用在爱人的身上 是多么的见外啊。
我突然这样想 如果我这一辈子 只爱过一个人 只有一个爱情 那么该是多么理想啊。
如果有一天我老的快要死了 我可以告诉我丈夫 我这么多年来 只爱过你一个 那我会是笑得多么宽慰啊。
这个女人做到了 她问心无愧的做到了。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只有女孩子才能深刻体会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思过完了这一生。
“早啊,小姐。
”当管家再一次看到她从那门里走出来的时候,他立刻认出了她,管家认出了她,而她爱的他,竟还是不知道她是谁。
管家可能是这世界上除自己之外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了。
管家怔怔地僵在那里,对她说出一句“早啊,小姐”,她回以微笑,还有眼中噙满的泪。
看到影片这一幕的时候,我又一次哭了。
我爱你,我的爱与你无关,你不需要知道。
当我十二三岁年纪的时候,我是你的邻居,我帮你晒过被,我渴望靠近你,被你记得,在漆黑的夜里我在自己家窗前,望向你,憧憬着你那里的美好;后来我搬离这里,又考回来,这次我是个女学生,我终于引起了你的注意,并实现了我的梦,第二天你送了我一束白玫瑰,让我走了,你对我一无所知;我怀了你的孩子,我又离开你了,战乱的年代我过得不容易,你对我一无所知;我又来到你身边了,带着我的孩子,我的生活离你越来越近,你又喜欢上我了,带我回家,你还是对我一无所知,你给我塞了钱,当我再次走出那扇门的时候,管家跟我说“早啊,小姐...”我把钱塞给他...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快要死了...男人读完信,望向窗外,他看到一个短发圆脸的少女,在对面微弱灯光的窗里,温柔地看着自己。
同一天看完《鹅毛笔》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在结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问题——究竟哪一种,才是变态的感情观?
萨德在世人眼里无疑是邪恶的,他的故事充斥着激狂的淫乱,堕落之至,蛊惑人心。
而《来信》中的女人,一辈子,用童真,身体,灵魂,维护牵挂一个纯洁的儿时爱上的男人。
“前者是魔鬼,后者是天使。
” 也许几年前,站在初中昏暗的图书室古旧的架子后面,同样剪着娃娃头苍白自闭的我会这么认为。
那个时候,第一次从书架上拿到茨威格,认定自己就是那个跌进自己命运漩涡中的女人,爱一个人,就应该用玫瑰,眼神,书信,以及永远的不言不语作为表达。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多么美!
多么美!
而现在我知道这是不正常的。
相对于萨德赤裸裸的性,它反而才是变态的感情。
相当于一种偏执狂,或者一种精神洁癖。
爱与性,都是人最美好的需求,这种需求有时候的表征是丑恶的,龌龊的,但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美好的本质。
爱的伴侣和性的伴侣,也应该是带来美好的体验,而非精神的折磨。
就好像两个人是在爱的前提下SM,我也祝福他们,总比这个女人要好。
她连要求鞭打和凌虐的能力都没有。
慢慢成熟,就要学会勇敢的面对自己。
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感情观。
也许现在还不成熟,但至少走出了那一步。
先睁开眼睛看一看,总是好的。
我爱你,与你何干, 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
-歌德 剧情很简单,根据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改编。
徐静蕾把背景搬到了中国。
30年代,北平。
12岁小徐静蕾喜欢上了邻居作家姜文,从见到他第一眼就喜欢,默默喜欢了一年然后搬家了。
6年后回来北平读大学,姜文终于注意到成为大姑娘的亭亭玉立的她。
然后几夜情,她圆了她儿时的梦想,他只不过是在众多女人中又多了个玩伴。
他离开北京两个星期后回来却完全忘了曾经的诺言再没找过她。
她选择离开,怀着他的孩子。
8年后他们再相见,她已是一名交际花。
他又一次没有认出她。
就如同8年前他没有认出这个女大学生就是当年的邻居小女孩一般。
又是一夜情,他给她钱,又一次离开,同样的诺言我回来后就找你。
同样的没有实现。
又过了4年,他收到了临死的她的信,把他们的三次相逢交代清楚“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而你一无所知。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
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
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从那一秒钟起 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相信我 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 过去是这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
”演小徐静蕾的小姑娘我很喜欢,不漂亮,单眼皮,小小的脸庞,瘦小的身材,却有执着的眼神,很有灵气。
而徐静蕾我却是不喜欢的,喜欢她的长相,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她这个人,她太傲。
女孩子,我喜欢直率的,却要给人温暖的。
但是,作为导演的她拍出的这部作品,却是我很喜欢的。
至于男主角姜文,想不通为什么要挑他。
能让小姑娘一见钟情的,不该是长成这样的师奶杀手性格男人吧。
但是很喜欢整部影片的色调,而且剧情很紧凑,最后的琵琶曲选的也很妙。
一部电影能让你喜欢,总是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而这部片子,就是这样的。
这部片子一开始就预示着飞蛾扑火的悲惨结局。
这段感情对她是刻骨铭心,对他却云淡风轻。
她对他忠贞一生。
他对她逢场作戏。
她把整个生命都给了他,他却把他的生命挥霍到无数的女人身上。
他对她只有永不曾兑现的诺言,她却默默关注他的文章,为他抚养孩子,从少女到少妇,终其一生。
也许会有人问:“用这样的方式爱一个人,值得吗?
”或许值不值得她根本就没有想过,她只是听从她的心。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比他幸福。
她至少活在自己的爱情中,而他根本未曾拥有过爱情。
因为爱情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
影片的结局处理的很好,她故事讲完了,说“亲爱的,保重”男人只是默默的,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
而她也许也并不期待他的悔悟。
她写这封信,只是告诉他这样一件和他有关的事,但她爱他,却是她一个人的事情。
和他无关。
“朋友算什么?
自尊算什么?
下一次我还会这样。
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
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这样一段话,即使由徐静蕾单薄的声音来演绎,依旧充满了力量。
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他说他不相信爱情。
我们是否也选择这样爱一个人,在心底热烈奔放,却什么都不对他说。
我们是否也在这样的幻觉里,与他一直在一起,等待永远不会有的交集?
我们是否在午夜梦回,喃喃地说,我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台词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
此刻,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合上了,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而你一无所知。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
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
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要是我还活着 我会把这封信撕掉 继续保持沉默 就象我过去一直的沉默一样 可是如果你拿到这封信 就会知道 这是一个已死的女人 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 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 一个死者别无企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
只对你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告诉你的一切。
请你相信我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独子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 想不起那个寒酸的小学教员的寡妇 和她那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儿 我和你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 在你搬进来之前 住你那个屋子的人每天吵架 对邻居也是恶言相对终于有一天这家人出了事 那个男人是个飞贼专偷大宅门 被侦缉队访着了 下了大牢 巡警来人抄了他们家封条在北屋的门上贴了三天后来又给揭了下来 房东太太跟妈妈说 一位作家同时也是在报馆里做事的单身文雅的先生租了北屋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你有太多的书了 我想 我自己只有十几本书 都是普通的的纸做的封面 很便宜 但我爱若至宝 而这个人有那么多漂亮的书 还有那么多外国书 这个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呢 我猜你是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 蓄着长长的胡子 严肃 和善 风趣 就象我的地理老师一样 不同的是 你一定更和善 更温雅 第二天 你搬进来住了 但我没能见到你 只是听得从你屋子里传来的声音和笑声 一连三天 都只是听到你屋子里的音乐声和笑声 很多人的笑声 你好象只是一种声音 音乐一样温柔 笑声一样快乐 我看到你了 你和我孩子气的想象中的老爷爷的形象毫不沾边 我真的吓了一跳从那一秒钟起 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相信我 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 过去是这样 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 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 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 低声下气 曲意逢迎 委身屈从 热情奔放 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 不知不觉中贪求无餍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 我毫无阅历 毫无准备 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从那一秒钟起 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 就是你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房间 里面的一切都那么 昏暗 懒散 舒适 象一个暧昧的邀请 我闻到你的味道 烟的味道 感到一股使人昏沉的幸福 那匆匆几分钟 是我童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 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 是为了让你 你这个从来也没认识我的的人 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 并且为你而憔悴 我要把这个最幸福的时刻告诉你 同时也要把那个最可怕的时刻也告诉你 可惜这二者竟挨得如此之近 最后一夜了 明天我们就要坐火车到山东去了 那个夜里我突然感到 不在你身边 我生命的时钟就要停止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 如果现在我果真还要继续活下去的话 我又要孤零零地一个人了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 我当时 在从山东的漫长无止境的六年里 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一心想着你 杂心灵深处始终和你单独呆在一起 一坐一整天 回想每一次 见到你 每一次等你的情景 那只有一年 却象我的整个童年 每一分钟我都记得 就象昨天才刚发生 我把你写的文章和书都买来了 为了能看到你的名字 只要能看到你的名字 那一天就是我的节日 这六年 我一刻也不曾和你分离 这六年 我一心一意只想一件事情 就是回到北平 回到你身边 终于 那一年 我考上了北平的女子师范你不会明白的 在这一刻 在你的家里 过去的岁月犹如一股洪流 劈头盖脑向我冲了下来 我的童年 我的梦想 我的整个一生都在这里 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着的一扇门 现在 我迈进来了 被你搂在怀里 这就是我的梦 一个终于变成真实 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 几天后 你回来了 但再也没找过我 那两个月里 我天天看着你在院子门口进出 那个时候我忽然发现 我对你的心灵来说 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 还是在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 其实 都是同样的遥远不久 发现我有了你的孩子 我决定搬走 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 你永远也不会相信 一个少女 她曾经 也将一直对你这么一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渝的 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的承认这孩子是你的亲生之子 你也许还会觉得我另有企图 你会对我疑心 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 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 而我是有自尊心的 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 心里没有忧愁 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 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 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激在这点上 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的女人当中 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 可是当然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 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我回到山东 在一个同学家住下 想在那儿生下孩子 后来发生变故你也知道 战争爆发了 日本人打来了 我怀着身孕逃往内地 直到再也走不动了 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失散了 我在四川一个江边的小镇生下了孩子 我不能把你留住 可是现在可以把你永远交给我了 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在生长 你的生命在生长 我们的生命连在一起了 正因为如此 我感到如此幸福 你再也不能从我的身边溜走了在这个世界上穷人都是遭践踏 受凌辱 总是牺牲品 我不愿意 更不愿意让我的孩子 我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里在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 不能让他稚嫩的嘴唇说那些粗俗的语言 不能让他白净的身体穿着破旧的衣裳 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 拥有和你相等的生活 所以我和别人在一起了 跟那些可以为我提供这样生活的人 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时隔八年 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 同一个圈子里 我常去的地方也是你常去的地方 我常遇到你 我们甚至有共同的朋友 而你又一次忘记了我 可怕的陌生 你总是认不出我是谁 而我也已经习惯了 经过了这些年的战乱 国破家亡 我对你的那份感情那么微不足道 连我自己也羞于提起 我只做一件事 就是在每年你的生日 给你送一束白玫瑰 和我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 你送给我的那支一样 以纪念那 已经忘却的时刻 可是今天我埋怨自己 我应该让你见孩子 因为你要是见了他 你一定会爱上他的 他是多么的开朗 可爱 他又是那样的漂亮 朋友算什么 自尊算什么 下一次我还会这样 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 让我无法抗拒 经过十几年的变迁 依然没变 只要你叫我 我就是呆在坟墓里 也会涌出一股力量 站起身来 跟着你走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 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 只除了你 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啊 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 你从我身边走过你总是走啊 步啊 不断向前走啊 曾经有一度我以为把你抓住了 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 他一天天长大 他的眉宇之间 他安静时的神态象极了你 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地撇开我走了 一去永不复回 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 你现在也许知道了不 你也许只是隐隐感到 我是多么的爱你 可是谁 谁还会在你的生日老给你送白玫瑰呢 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气息 而我轻微的呼吸 也将就此消散 我写不下去了 亲爱的 保重
“我要让你知道,我的一生都和你有关,而你对我的一生,却一无所知`````”林海的琵琶语,适时响起。
电影一开头就把观众带到淡淡的忧伤中 。
一个极为内向的沉默女孩,单纯得像白纸;一个风华之年的作家,风流而遥不可及。
但她们还是相遇了。
她扑向他的怀中, 预示着她短暂的一生再也不会和这个人毫无关系。
来了,又走了。
相遇,又分离。
拥抱,又转身。
每一次他说"我一回来就来找你”她只是淡淡一笑,既然挣扎没有意义,为什么不享受短暂的爱情,这。
也是一种拥有。
每一次她遇见他。
她淡然一笑。
坦然地接受了他的忘记。
她不是无理取闹的女人。
这就是智慧。
爱情。
真的只是一个人的事。
你忘了我也好。
你的生活和我格格不入也好。
你逢场作戏也好。
我爱你,that is all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
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
此刻,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合上了。
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
而你一无所知。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于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要是我还活着,我会把这封信撕掉,继续保持沉默,就像我过去一直的沉默一样。
可是如果你拿到这封信,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已死的女人在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
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祈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和慰藉,只对你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独子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想不起哪个寒酸的小学教员的寡妇和她那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儿。
我和你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在你搬进来之前,住在你屋子里的那个人整天吵架,对邻居也是恶言相对。
那个男人是个飞贼,专偷大宅门,被侦缉队访着了,下了大牢。
巡警队来人抄了他的家,封条在北屋的门上贴了三天,后来又给揭了下来。
房东太太跟妈妈说,一位作家同时也是在报馆里做事的单身文雅的先生租了北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
你有太多的书了,我想。
我自己只有十几本书,都是普通纸做的封面,很便宜,但我爱若珍宝。
而这个人有这么多漂亮的书,还有这么多外国书,这个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呢。
我猜你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蓄着长长的胡子,严肃、和善、风趣,就像我的地理老师一样,不同的是你一定更和善、更温雅。
第二天你搬进来住了,但我没能够见到你,只是听到从你屋子里传来的音乐声和笑声,一连三天都只是听到你屋里的音乐声和笑声,很多人的笑声,你好像只是一种声音,音乐一样温柔,笑声一样快乐。
我看到你了,你和我孩子气的想象中的老爷爷的形象毫不沾边,我真的吓了一跳。
从那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坏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的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聚集起来。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就是你。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房间,里面的一切都那么昏暗、懒散、舒适,像一个暧昧的邀请。
我闻到你的味道,烟的味道,感到一股使人昏沉的幸福。
那匆匆几分钟,是我童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
我要把这个时刻告诉你,是为了让你,你这个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人,终于感到有一个生命依恋着你并且为你而憔悴。
我要把这个最幸福的时刻告诉你同时也要把那个最可怕的时刻也告诉你,可惜这二者之间挨得如此之近。
那个夜里我忽然感到不在你的身边,我生命的时钟就要停止。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如果我现在果真还要继续活下去的话,我又要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世间上再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
我当时从在山东的漫无止境的六年里,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一心想着你,在心灵深处始终和你单独待在一起,一坐一整天,回想每一次见到你,每一次等你的情景。
那只有一年,却像我的整个童年,每一分钟我都记得,就像昨天刚发生。
我把你写的文章和书都买来了,为了能看到你的名字,只要能看到你的名字,那一天就是我的节日。
这六年,我一刻也不曾和你分离。
这六年,我一心一意只想一件事,就是回到北平,回到你身边。
终于,那一年,我考上了北平的女子师范。
你不会明白的,在这一刻,在你家里,过去的岁月犹如一股洪流,劈头盖脸向我冲了下来。
我的童年我的梦想我整个的一生都在这里,这是我千百次望眼欲穿盼着的一扇门,现在我迈进来了,被你搂在怀里,这就是我的梦,一个终于变成真实,醒了也不会消失的梦。
几天后你回来了,但再也没有找过我。
那两个月里,我天天看着你在院子门口进出,那个时候我忽然发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无数的山川峡谷还是我们的目光只有一线之隔,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
不久我发现我有了你的孩子,我决定搬走。
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你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少女,她曾经也将一直对你这么一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渝的。
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的承认这孩子是你的亲生之子。
你也许还会觉得我另有企图,你会对我疑心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
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
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变成你的一个累赘。
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念,在这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的女人中成为独一无二的。
可是当然了,你从来也没有想过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
我不能把你留住,可是现在可以把你永远交给我了。
我可以在我的血管里感觉到你的生长,你的生命在生长,我们的生命连在一起了,正因为如此,我感到如此幸福,你再也不能从我的身边溜走了。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都是遭践踏受凌辱的,总是牺牲品。
我不愿意,更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我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里、在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不能让他稚嫩的嘴唇说那些粗俗的言语,不能让他白净的身体穿着破旧的衣裳,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拥有和你相等的生活。
所以我和别人在一起,跟那些可以为我提供这样生活的人,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
时隔八年,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圈子里。
我常去的地方也是你常去的地方,我常遇见你,我们甚至有共同的朋友,而你又一次忘记了我,可怕的陌生。
你总是认不出我是谁,而我也已经习惯了。
经过这些年的战乱、国破家亡,我对你的那份感情显的那么微不足道,连我自己也羞于提起。
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每年你的生日给你送去一束白玫瑰,和我们第一次在一起的时候你送我的那支一样,以纪念那已经忘却的时刻。
可是今天我埋怨自己,我应该让你见孩子,因为你要是见了他,你一定会爱他的。
他是多么开朗、可爱,他又是那样地漂亮。
“你也该想想将来了我不想,也想不了那么远。
我就活在现在。
可是你年纪也不轻了。
那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算了,不说了。
”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
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
经过十几年的变迁依然没变。
只要你叫我,我就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
“太遗憾了。
指什么,国家还是咱们。
所有。
我爱的那个人也老是出门到外地去。
军人嘛,自然会这样。
不是那个空军。
走了的人都会回来,早晚。
是会回来,可是一回来就什么都忘了。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我们的孩子。
现在我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爱,只除了你,可是你是我的什么人啊,你从来也没有认出我是谁,你从我身边走过,你总是走啊走啊,不断向前走。
曾有一度,我以为可以把你抓住了,在孩子身上抓住了你,他一天天长大,他的眉宇之间,他安静时的神态像极了你,可一夜之间,他就残忍的撇下我走了,一去永不复回。
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孤单。
你现在也许知道了,不,你也许只是隐隐感到,我是多么的爱你。
可是谁,谁还会在每年你过生日老送你白玫瑰呢。
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的在你四周吹拂着微弱的气息,而我轻微的呼吸将就此消散。
我写不下去了,亲爱的,保重。
改编得很差劲,表演的很差劲,就配乐不错
老徐人品不错啊。制作单子很华丽。琵琶语先于电影听的。所以电影一开始觉得不太合适,听多了就还行。在当时的那个有些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代里,也许作家那样的男人很有魅力,但也始终是个皮条客而已。而皮条客的生日,也只有他和他的管家孤独度过。这是他的选择。
把茨威格的故事硬搬过来换个时间地点人种,悲情顿时变得像脑子有点贵恙了有木有
一个坚信是徐静蕾拍啥啥难看
就学了原著皮毛
那声sorry雷死我
爱他爱的那么深,可他却一滴不知,心里多苦,可他却依旧只道你面笑春风。
有一种爱 静水流深
te amo.
徐静蕾不好看
我一直以为是姜文导演让徐静蕾来演、原来是反过来呀、
男人健忘,女人假装健忘
6分.
小日本配的乐,盖就一个字!钢琴和琵琶绝配!熟悉的和声,三年前我用过.16分34秒出现的镜头,再熟悉不过.我知道是谁模仿了它,虽然我不喜欢.如果光不到位,正脸只会把人显得更丑.这种关系很可怕.如果一个人被彻底的遗忘,那种神情都会变得异常冰冷.
很喜欢这部电影,文艺的不得了,心疼女主,看哭了。
还行
没看过的同学们,还是看书吧……
好吧 我喜欢徐静蕾 也喜欢姜文 不过这部电影实在表达不出原著的那种味道 轻飘飘的
徐静蕾不适合演这个女主角,姜文不适合演这个男主角,其他都不错。
一个女子对一个男人一生的爱恋...老徐导的作品都不错...成功的将原著移植到战争年代的北平 未显突兀 似乎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