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娜奇迹》的奇迹!
先讲一段历史:1944年8月13日,纳粹德国党卫军第16师在意大利圣安娜村屠杀了560名手无寸铁的意大利平民。
今年9月,美国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新作《圣安娜奇迹》在北美公映。
该片不仅因描绘了二战中黑人部队所受的歧视而引起争议,更在意大利引发抗议活动,因为它质疑了意大利人在二战中的立场。
我在火车旅行中,打开Mac看了这部之前下载的片子(我总是盲目下载,却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发现自己下载是英明的,哈哈,找抽的表态!
)影片简介:《圣安娜奇迹》(Miracle at St. Anna)从1983年的纽约开始倒叙。
退伍士兵赫克特在曼哈顿一家邮局工作,见到一名陌生的顾客,竟突然掏枪将其击杀,随后警方在其家中找到一个雕像的头部。
回到那个寒冷的1944年冬天,完全由黑人组成的美国步兵第92师(史称“水牛部队”),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陷入德军的包围。
当他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山头上血战时,一方面是一支在国内备受歧视、在军队中备受白人上司欺压的黑人部队,另一方面则是一个遭到战争摧残却又闪耀人性光芒的意大利乡村小镇;其中4名士兵为拯救一名意大利小男孩安吉洛的生命,被包围在一个名为圣安娜的村子里……原本对黑人士兵战战兢兢的当地村民,随着战斗进程,逐渐对他们热情起来。
影片处处渗透了一股黑人与白人之间的“温情”。
影片波澜:不料在意大利试映之后,当地媒体一片哗然,称影片“歪曲历史真相”,是一段彻底的“虚假历史”。
故事背景涉及1944 年一桩纳粹屠杀560名意大利平民的真实血案。
原作者麦克布赖德将事件归罪于一名游击队员暗通纳粹,以及游击队在袭击得手后只顾自己逃跑,让当地无辜民众独自面对纳粹的凶狠报复—每一个纳粹士兵的死亡由10个当地无辜平民“陪葬”。
这种说法遭到意大利二战老兵联盟以及意大利反法西斯抵抗组织(ANPI)的一致抵制。
一位老兵表示:“在拍摄电影前,我想导演应该对这段恐怖大屠杀的真相有所了解,意大利军事法庭将谋杀罪名判给了10 名前纳粹官员,没有所谓的反法西斯游击队中的叛徒。
”面对指责,斯派克·李的态度十分强硬:“我在这行已干了25 年。
我是一个能经受住批评的导演。
我不会神经脆弱到每一次面对负面批评就会割脉自杀或从帝国大厦上跳楼。
”他还说:“作为一名导演,我无需向任何人道歉,是时候让意大利人了解自己在二战时的所作所为了,他们的确受法西斯控制。
”ANPI组织 Pietrasanta地区分会主席乔万尼·齐波利尼则回击:“斯派克·李导演的发言侮辱了我们,他拍摄的那部影片完全歪曲了发生在Stazzema地区圣安娜村事件的真相。
”影片在Viareggio地区公映时,该组织以“历史的谎言和对意大利反法西斯抵抗的侮辱”为由,在电影院门口发送传单以示抗议。
请注意,这位导演有这种底气是来源于深厚背景!
李彻头彻尾的“黑人意识”,使他成为美国上流社会阶层中表现最高调的黑人知识分子。
刘易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乔治·刘易斯(George Lewis)是美国烟草和食品巨擘菲利普·莫里斯集团最高等级的黑人总裁。
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曾将李氏夫妇评为美国黑人社会“十位最有天才的人”之首——他们既富有又坚持愤怒,真的很聪明。
尽管也偶尔拐出去拍点叫好又卖座的犯罪惊悚电影,如《第25小时》和《局内人》等,但斯派克·李始终不曾忘记自己“黑人斗士”的身份。
不是吗?
李此前曾对好莱坞老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近年拍摄的两部二战片表示不满,与伊斯特伍德在媒体上展开唇枪舌战。
李认为,《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家书》两部电影片长超过4小时,却没有出现一个黑人士兵的镜头。
如果记者们有种,就该拿伊斯特伍德试问。
据我所知,早就有人对他提过醒,老人家却视而不见。
当然,老牛仔伊斯特伍德在圈内向来以火爆性格著称,也是出名的“自由主义斗士”,在奥斯卡获奖片《百万宝贝》中就大胆挑战了美国社会极为敏感的话题“安乐死”。
他听到李的上述诘责,立刻回敬说:“你这样的人,就别丢脸了。
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thal)当年拍下的那幅著名的《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照片中,那支海军陆战队里根本没有黑人士兵,我拍的《鸟》(查理·派克传记片)里,90%以上是黑人,我的下部电影有关曼德拉的《人类工厂》(The HumanFactor),也不可能找白人来演曼德拉,”最后,伊斯特伍德又撂下一句狠话, “我知道怎么解读历史,那就是‘如实地’。
”影片揭示:反法西斯战士只是一小部分人原作者麦克布赖德表示: “如果我的小说伤害了意大利反法西斯游击队员们的感情,那么我对此表示道歉。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是当我走进圣安娜村时有感而发所写的小说。
我在小说中试图通过父子兄弟间的反目、友谊的破裂等事件来讲述那场战争。
我们黑人的祖辈也曾在那场战争中浴血奋战,可以说我们也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完全有权去讲述那段历史。
大家与其讨论那些无聊的真人秀,还不如多讨论一下那段历史。
现在人们以为每个意大利人都是反法西斯战士,事实上他们在当时只是一小部分人。
”斯派克·李就此进一步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意大利人都热爱反法西斯游击队员。
偷袭结束后,这些游击队员经常藏匿到山上或树林中,不顾那些可能遭到纳粹军队凶狠报复的当地无辜民众的安危。
我并没有捏造事实,臭名昭著的杀一人陪十人屠杀手段,就是由纳粹元帅阿尔贝特·凯塞林(驻意大利的德军司令)提出的”。
影片实感:或许一位影迷的话更为中肯,他说,在看过小说和电影后,没有人怀疑当时黑人士兵所遭受的歧视,也没有人怀疑意大利抵抗组织中会有叛变的情况发生,更没有人怀疑纳粹德国的残暴。
让人真正难以信服的,是影片中的美国士兵、纳粹分子、意大利民众以及游击队员,都是按照某些固定的套路和模式来塑造的。
换句话说,尽管《圣安娜奇迹》引起了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多方争议,但影片本身依然只是一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
最后是我的独自喃喃:这个黑人救白人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潜台词昭然若揭,因为影片的上映正逢奥巴马的总统竞选前途看好。
评论界却普遍认为这次斯派克.李有些“用力过度”,对编剧、配乐、摄影都显得过于“纵容”。
影片中,4名黑人士兵为突破德军包围杀得天昏地暗,耗费了无数血袋和烟火,营造出来的战争场面却花哨而空洞。
斯派克·李“御用”的作曲家、爵士小号手Terence Blanchard,以发疯一般令人窒息的号角声著称,但在该片中却有感情泛滥之嫌。
这是片子的奇迹之一!
当然,结束部分的巷战,那打得是相当精彩,让我回味起瓦尔特来!
另一个奇迹是他们四人救了这个战区意大利小男孩后,虽然善无善果,只剩一人得活,不过此不死鸟神童,居然活过各类病痛、枪伤,还最后成为一系列著名安全产品发明人兼公司的创始人!
拥有巨额财富,随便就几百万美元请律师,几百万美元保释金地挥洒,当然,更是可以在热带沙滩上等候自己的救命恩人来相会!
好莱坞模式,确实痕迹明显的!
这里没有什么褒贬之意,其实本人也无褒贬之能!
观看影片还有的一些真实感受是:美军的后勤及装备真的是好啊,上战场其实就是相当于上岗位值班,干完一轮,就下去休息。
至于美利坚精神等,其实巴顿身上倒是真的体现很多!
而至于美军的黑人士兵,我记得第一次看描述真实历史内容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第一支黑人正规部队“马萨诸塞州第54志愿步兵团”血战华格纳堡。
那也是部电影,叫《光荣》,战争场面相当值得一看!
勇敢的黑人士兵,献身精神让人振奋,为了表明黑人也是美国人,做了充足的注脚!
关于人性和百年万里追凶,本片描述的报复场景,真的酷似“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全球追杀纳粹战犯,决不让一个人寿终正寝。
”之壮举!
哦,还有性爱,不要忘了,片中一名黑人军中牧师(似乎入伍前是这个职业)和村中一名意大利女郎进行了一番云雨!
还有战斗结束了,一名一心诗歌的德军指挥官,阻止手下杀害受伤的男主角,还给了他一把德国瓦尔特p-38式9mm手枪,防防身(持枪也是片头爆头的利器)。
好吧,现在黑人总统都连任了,追求公平可以提升一个层面!
那华人呢?
华工?
华军?
第三个圣安娜奇迹在何时出现?
最后,我们补充些历史照片:美国战争题材类影片,特别是关于二战,美军无论任何军种都缺乏黑人士兵的身影,其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美国仍旧对黑人存有种族上的歧视,哪怕据统计战中共有约92万名黑人穿上了美军制服,但他们并非处在第一线战斗,而是被“隔离”于一些服务性部队,从事一些辅助性后勤工作。
所以出镜率就非常的有限,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多人参与了,怎么会没有映像与影响?
1945年夏,美国陆军还专门搞了一份调查,来看看黑人排的表现。
结果在受访问的250名基层军官中,有84%的军官认为黑人军队“作战极其出色”。
一名军官称:“黑人部队在近战中很勇猛,他们往往不顾一切地推进。
”下面这组图片就是二战期间关于美国黑人士兵的一些少见的历史写真照。
豆瓣无图,请看图往 http://www.bafei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71&extra=
那些给力荐的人,你们在想什么?
首先,剧情开始的时候,那个被杀的人真心好冤,妈蛋去一趟邮局,就被一个想寻死的黑人老兵给崩了。。。。
真心无语。。。
跑龙套的记者,好像是个华人,好不容易不用写讣告了,挖到一个宝,那个趾高气扬的样子是在讽刺中国人么?
最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以谋杀开头,让人有点兴趣,强忍着两个多小时的无聊看到最后,谋杀什么的被霸气女律师花200万摆平了。。。
至于为什么会杀那个人,导演是准备排续集么????
最后,快结尾的时候,最后活下来的那个黑人士兵说,我真正的朋友都挂掉了,这里是说那四个黑人是到搞基的哥门么??
片中完全没反应出来虽然故事叙述有挺多还是不错,但是就细节的逻辑性最多3星,看到豆瓣评分7.8,只能2颗星了,不能坑人
刚刚看完,我在给予4星还是5星间犹豫,从演员阵容、拍摄手法、叙事过程来说,这部片子也许不是最好,但非常值得一看,值得一荐!
我猜想,这应该是一部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因为片中要叙述的内容太多,多到无法用一部影片能全部阐述清楚。
而且对于不熟悉西方信仰与历史、人文的我们来说,要全面理解,更困难一些。
最概括地讲,这是一部描述人性的电影,在二战意大利一个小城背景下,以美军内部种族歧视为悲剧起点,以基督教义为立意,夹杂英、德、意三种语言,美军、德军、意大利游击队、意大利百姓三个国家的人的事件相穿插,以游击队的基督忏悔、德军军官良心未泯反衬美军白人对黑人的蔑视和不信任,最终收于善有善报的终极归宿。
情节的每一步发展,都无规律可循,只有耐心地看下去,才知道其中的因果,所以,这更像一部叙事宏大的小说,用叙述吸引你,打动你,感染你。
没有过多主流战争片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但是却更能引人入胜,看完之后也很感叹,人物内心感觉很细腻很真实,比轰隆隆的炮声更能震撼人心
无非是战争包装下的“人性”的故事,这次LEE导演又杂糅进了种族问题。
可惜啊,片子当中设置的冲突点太多了,但是每个都相对平淡,片长加上黑人特有的插科打诨式表演,倒是能起到很好的催眠效果。
http://www.cntuw.com/simple/?t413565.html美军的黑人部队照片,里面就有电影里的美军第92师。
随便买了一些碟,居然在the hurt locker中发现装的是MIRACLE AT ST.ANNA。
这可真是神迹呀。
先是写实,然后奇迹坦然而来,上帝保佑黑战士在这场战争中不死,安排他的后半孑然一人,安排他遇见那意大利叛徒,用德国军官的鲁格手枪替所有的亡灵报仇。
但是枉死的那数百名村民呢?
这是什么奇迹呀?
看来我还是幼稚。
什么是差距?
这就是差距!!
战争的惨烈不是靠死人堆出来,同样是屠杀场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同样讲人性,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大差距???
教堂屠杀的场景真把我震撼到了,看战争片从来没看到那么恐惧过。
导演用一个又一个镜头给我心灵施压,让我窒息,让我恐惧到颤抖。
德国军官一次次威胁,牧师的祈求和众人的祷告,都带来一种压迫感,一种死亡的压迫感。
死亡来得很快,一排机枪的扫射后鲜血溅在教堂的墙壁上,侥幸没被打死的垂死挣扎者吃了第二枪终于毙了命,嗷嗷待哺的女婴那清澈的眼睛最后也闭上了。
炼狱也不过如此。
然而后来出现奇迹,一个小德国兵竟然带着两个男孩子逃出来了!
让我顿时开朗,那是一种死里逃生后才有的感觉,不能说是开心,人不可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逃出来还能保持单纯的高兴的心情的,很少有电影能做出这种感觉的吧?
就跟绝大多数经历战场回来的人每天都会做噩梦一样,他们幸存了,但他们不会单纯地因此而感到开心。
所以说《南京,南京》的结局用小孩高兴采鲜花来表示幸存后的心情,我是很不能理解的!
影片是根据小说改编,虽然将近三小时,但作为电影是很难把细节都刻画好的,这是小说改编电影的通病。
虽然影片是没多深地挖掘细节,但是我相信看懂影片的人此刻都意会了,其实很多事情也不需讲太明白,内心的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细节较少刻画,但是整体结构还是完整有序的。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又扔出了若干个悬疑,最后一气呵成地串到一起讲述了一个完整故事,所有疑惑都一一解答。
有插叙有回忆,内容很丰富很完整,把一个战争能碰到的情况几乎全包括了——兄弟情,战友情,亲情,爱情,同情,残酷的战争,死亡,叛徒,凶残的德国鬼子,很SB的指挥官,各有需求的肉体交易……更重要的是黑人作为主角穿插其中,引申出更严峻的问题,种族歧视,作为电影已经很好地呈现出来了。
想说原著小说很了不起。
影片没有用很漂亮的拍摄手法和精美的剪辑,有些情节的处理也不是特别恰当,但这不能影响整部电影的成绩,毕竟形式只是次要的,它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豆瓣上的五星是“力荐”,我只推荐吧,力荐就不力荐了,毕竟这是一部看了叫人心情非常沉痛的电影。
金牙问巧克力巨人,上帝为什么允许战争发生。
耶稣钉上十字架那会儿,上帝说人类的罪孽太深重了,必须要有无罪的人去拯救它所爱的世人,可那时人类做了什么?
看看工业革命的黑历史,看看两次世界大战,看看种族歧视,上帝告诉教徒这是正确的?
有些在学校教书修女还欺负穷人,这些白人一副绅士,以为自己修养很高,一天到晚做祷告,虚伪!
这些所作所为,和耶稣那时人类的罪恶相比如何?
恐怕有上百个耶稣,上千次被钉在十字架,也无法洗清吧?
战争+剧情+人性+信念+种族,人性的趋恶倾向在特殊环境里表露无遗,只有信念让人向善。
故事是好故事,可惜内函太多主次不分明,内容太乱没能安排好,重剪!
过了60年 终于可以给德国人的脸一个特写了 但还是拍得很烂今年的幾部二戰電影中演納粹高官的都是同一撥人 德国演员就那么几个 不过终于开始让德国人眼德国人了
斯派克·李蛮有料的
个人感觉不差于拯救~甚至更丰富于情感抒发,但可惜是悲剧结尾...
以为是个战争片。。结果是个神话片
关于人性的思考我不想要这么浅显地被告知
打仗的部分很不错 但是最后有点太神奇了……
一个感人的宗教故事。信仰的力量!
难得看看战争题材的片
很早就想看的电影.流于表面,太令人失望了.
同是上帝的子民,为何要有战争,为何要自相残杀,为什么要有种族歧视?看了三遍,第一遍没看懂,第三遍结尾猛地感动内牛了。20150220音乐好听。
黑人除了音乐和体育,对世界进步毫无贡献,美国人自己说的
要是少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故事会更believable更吸引人。有些铺垫太过了,导演要舍得剪辑啊。
稍显做作
成为我的最爱,感动、信仰
喜欢里面的Train
片子不错。美国二战的时候种族歧视依然很厉害。
一般般罢了
画虎成猫。
斯派克李应该是将黑人电影及反种族电影拍的最好的导演之一 不分年代部分题材的充分表现~~
斯派克李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