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猫一样的大盗,身手灵活,飞檐走壁。
夜幕下,一个又一个明亮热闹的窗口,大盗和猫静静溜过;夜幕下,空荡荡的马路,只有一辆警车;夜幕下,静谧的动物园,动物们从梦中惊醒好奇打量闯入的人;夜幕下的吊塔,夜幕下古老的建筑……这是夜晚的巴黎。
夜是舞台的幕布,然而它没有拉开,掩盖白天的热闹和喧嚣,表面上沉静得像无风的海面。
你却不知道,幕布后面有着怎样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和际遇。
动静之间,导演把握得很好。
另外,这部动画细节方面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那只总是被拖鞋砸的聒噪的小狗,最后下大雪的时候只有两只耳朵在雪面上蹦来蹦去,特别逗趣;比如,大盗在每天猫离开的时候,有些落寞的神色。
沉睡的巴黎,独来独行的猫,失语的小女孩,孤独神秘的大盗……明明是一部喜剧,居然看得人感觉孤独了。
天天跑酷巴黎版。
但凡外国的大反派都不仅帅而且有型,相比较而言我天朝的反派多半都像是城乡结合部的乡村小混混,不仅无脑,而且丑。
当然,我天朝的好人肯定是党员。
在有猫的电影里,小狗总是被嫌弃。
法国的电影我一律都是差评,幺蛾子的东西真心不是我的菜。
而且,我讨厌猫。
法国动画 似乎情节都不是重点,有点像最初港片风靡一时的那种套路。
猫对人的态度从来都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和法国人是朋友。?
呵呵呵。
再者,法语很难听。
这贼又没什么生活压力,他偷那么多东西干嘛?
强迫症?
小偷不该坐牢吗?
还泡上的警察嫂子?
大反派长的好像谁,但硬是想不起来。
一部典型的法国动画片,低调有魅力、着色明亮温暖、轻松自然的人物,再全程搭配上 Jazz OST,周日晚上用它来打发 70 分钟,过得绝对是高质量的。
更何况,里面有猫呢。
这部当年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作品,用简单的线条、流畅的剪辑和缜密的情节设置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老少皆宜的周末电影。
创作于 2012 年的《猫》并不似近十年来好莱坞式动画那样追求精细的细节刻画,而是用最简单的线条来勾勒场景和人物,似乎一瞬间就将我们带回了昔日童年世界里色彩斑澜的大块头儿童漫画读本。
但简单线条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对神韵的丢失,人物表情、街景的搭建和包括猫在内的人物动作都刻画得行云流水,绝对没有对质量一丝一毫的损失,大量运用明亮色彩之余又不会变得庸俗和廉价,水彩感十足,温暖明亮。
作为主角的巴黎小黑猫,白天是自闭少女 Zoe 一只慵懒的小宠物,Zoe 父亲在一次行动中被黑帮枪杀,同为警察的母亲 Claudine 自此全力追查犯人,但却忽略了 Zoe 的成长。
每到夜幕落下,它就会和城中大盗 Nico 穿梭在城市的楼顶之间行盗。
白天黑夜不相干的两个生活,两个人,在小黑猫的引领下自然地交汇了。
其中的断电救人那一断可谓之神来之笔,全程黑幕和用简单的线条来勾勒人物动作,实在是太有 feel 啦在片中作为主场景的黑夜追逐,将巴黎建筑和夜景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打斗更是落在了巴黎圣母院上。
讽刺的是,最后真正让黑帮老大 Costa 死掉的,不是 Nico 也不是 Claudine,而是他自己的贪念。
全程真的是给 Nico 猫一般的身手惊呆了,流水一般的画风。
全片使用的 Jazz 风格的 OST 也是非常的讨人喜爱呀专辑无限循环ing
开始感觉还可以,后来看到太极了,很惊讶啊,故事讲的很好,最后还在网上查了下这个电影的幕后,花了500万欧元,5年。
刚开始是不知道“猫在巴黎”是什么意思的,看完之后,猫是在巴黎街头连接两个人的纽带,一个在这边过着偷盗的生活,一个在那边过着劳累的生活,这只猫还是很高傲的,戏剧性的戏耍了隔壁的那只笨狗,感觉这样的渲染真的很有趣的,在偷盗的时候,蹑手蹑脚的样子也是挺好玩的,而且这只猫,在看到自己的小主人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的往她的怀里钻,想必是很喜欢这个主人吧。
小偷的体态莫名柔软到有点喜感,在屋顶上那灵活的动作,似乎没有重力一般,那么行云流水,飘逸,在最后从高处往下掉的时候,蒂诺的妈妈救了小偷,估计也是在这个时候爱情结出了果实。
虽然蒂诺不会讲话,但是在面对母亲和自己保姆的时候,我是挺讨厌她这种抱着母亲,这种想暂时拥抱温暖,但是后果却让自己置身危险的行为,我是不喜欢的,她能勇敢一点就好了,用手指指出孰好孰坏,或许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蒂诺的性格,单独,无言,孤僻,懦弱,但是还是有爱,这和她没有父亲的抚养是由很大的关系,确实单亲的孩子是会有比较大的可能性产生心理问题的,但是结局也是能猜到的,小偷和蒂诺的母亲在一起了,而她也开始拥抱这个世界。
还有的是,为什么坏人的团队总是这么笨拙,个个都是逗比。。。
不去分辨艺术还是商业,我只是跟随自己的直觉,喜爱这样的2D手绘夸张的线条和它表现出来的诙谐、紧张和温情。
把美丽的巴黎夜景一律简单处理成简单的背景,画面呈左右延伸移动的感觉,如一张画卷过来卷过去,所有的光芒都聚焦在人物和人物的动作身上,带动剧情的节奏和走向,处理得很成功。
肢体柔软的猫咪和擅长软骨功的盗贼尼克,一前一后相得益彰,在巴黎璀璨的楼顶上跳跃前进;黑夜中从恶人们手里营救小女孩,用白色粉笔勾勒,勾得我的心一抽一抽随着线条和情节起伏;还有那只邻居家对着猫咪狂吠不止的狗,被猫咪用拖鞋砸到,造成另类笑料,让人忍俊不止。
今天《猫在巴黎》的导演来我们学校了……放了这部片子,还讲了一些幕后的故事,我还要到了签名,真是圆满。
其实这部片子之前有两个版本,但都没有被制片商看中,于是两个导演不断地修改,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个版本。
实际上我觉得第一个版本更好,是一个比较成人化的侦探故事,但是制片商为了考虑小孩这个受众群,于是文艺就不得不向商业妥协。
就连海报也修改了好多次,其实导演自己也认为第一版的海报是最好的,我也觉得,但是没办法,制片商说要照顾小孩……其实这部片子放到众多迪斯尼梦工厂的片子堆中已经算很艺术了……但是听完导演讲完它的故事,我还是想感慨,为了做一个长篇,为了得到投资和赚到钱,艺术还是不得不妥协与商业啊……但是我想最重要的是,艺术家得对得起自己的片子,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向商业下跪,那我们做出的片子就什么也不是。
所谓取法于上得乎其中……顺便透露一下,这部片子的制作周期是五年半,前期两年半,中期后期三年。
投资500万欧元……
今年第三次从巴黎旅行回来,看这部电影算是重温巴黎。
实际上,作为一个游客,匆匆地游塞纳河,上铁搭,瞻仰圣母院,身上所沾染,鼻尖所呼吸,内心所感受的巴黎,也许还不及一个小时看这部电影所能得到其中的精华,巴黎的浓缩的精华,那种只能说是一种氛围的东西。
去过欧洲许多城市,最后才发现,让我深深着迷的,不是那些个巍峨的大教堂,那些藏宝无数的博物馆,而是每个城市那些特别的线条,如同DNA密码,这些城市的自我藏身在隐秘的细节之中:屋檐倾斜的角度,窗户的大小,墙壁的颜色。
比如意大利的屋檐较法国的平缓,因为法国冬天更寒冷,需要更倾斜的屋檐来卸下积雪;普罗旺斯地区的山居窗户都很小,因为那里经常刮大风;西班牙的街道沿街外有拱廊,为路人遮蔽如火的骄阳。
还有一些细节为爱探索的旅行者提供了深入历史的入口:法国的尼斯一带建筑的墙壁,为什么也像意大利一样,是那种特殊的粉橙色?
原来这一片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在一起,都属于一个叫Savoy的公国。
而巴黎的DNA就在它那条特殊的天际线:由铁搭、圣母院、圣心所定义的那条天际线,而连接其间的便是那重重的屋檐,它们高度惊人的一致,有着同样乌青的屋顶,雪白的山墙,一样的带遮雨檐的阁楼的窗子,一样的香烟尾巴般黄色的矮矮的烟囱。
它们按照豪斯曼公爵的城市规划图工整地排列开,百年不变,于是即使萨特和波伏娃从蒙帕纳斯的公墓中半夜醒来想要随便走走,也决不会认错从前的路。
虽然从巴黎的大部分窗口并不能看到铁搭、圣母院和圣心,但是每一扇窗都能看到巴黎的海浪:这些连绵不绝的青色屋顶,邻居的烟囱、带遮雨檐的阁楼窗口。
从巴黎的酒店窗口,我不停地拍照,拍这扇窗看出去的那些屋檐,清晨的屋檐、黄昏的屋檐、雨中的屋檐。
后来才发现,对巴黎的天际线,对巴黎的那些屋檐莫名着迷的远不止我一个,这次买的旅游纪念品中包括一张摄影作品,正是夜色中的巴黎的屋顶,屋顶有两只猫,天上有枚月亮,远远的地方有个小小的发光的铁搭。
为什么我们对巴黎的屋檐如此着迷呢?
是因为它们看起来那么近,实际上却那么远?
别忘了,巴黎还是一个有着百万人口的现代大都市,有着所有大都市的冷漠和距离。
城市的建筑虽然百年不变,但是人口却是流动的,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带着同样或不同的梦想来到这个叫巴黎的城,学习、工作、流浪、相爱、分手,然后又离开了……你看得到那些屋檐,却看不到那屋檐下住的是怎样的一家,抑或是一个人?
他们做什么工作?
每天去哪里?
他们的人生有什么故事、哪些梦想和遗憾?
如此近、又如此远的距离是一种诱惑,定格为窗口的漫长凝视。
也许只有一只猫,能够悠游而过,经过所有的窗口,看透所有的悲欢人生、世事变迁。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游,一定也是有着这样一个梦想:跟随一只猫,去看看巴黎的夜里,那些屋檐下。
于是才有了这个故事,由一只猫,串起了两扇不相干的窗户,经历了一场历险,打开了三个人的心。
不知道这部电影在法国是定位在什么市场,在国际市场,起码,在中国市场,我觉得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一部巴黎的旅游宣传片。
在一场儿童梦想中的历险中,如此不露痕迹,却又如此完美地展示了巴黎无比迷人的天际线。
尤其是最后巴黎圣母院的一段,是我看过的对于巴黎圣母院最好的艺术再现了,那种迷人的光芒,奇特的形态——如果我是一个小朋友,看完电影一定会吵着要去看看那个神奇的地方了!
还有那些迷一般的小怪兽Gargoyle,平常因为“高高在上”为大多数游客所忽略不见,这回可是大大露了一把脸,起了大作用,再不会默默无闻了!
如果说伍迪艾伦的《巴黎星空下》太过文青,太多的历史人物背景妨碍了一般中国观众的观赏,那么《猫在巴黎》则更是一部老少咸宜,赏心悦目,值得回味的巴黎旅游预热片,推荐所有准备去巴黎的朋友看的一部片子!
蒂诺的动作很多时候看起来没那么优雅,但是一点也不影响猫身体灵活的节奏,很多夸张的动作设计在图画中得到诙谐的表现,还有非常规巴黎夜景的布置,在一个小时内让人目不暇接,人物之间的冲突环环相扣,以至于最后反派的幻觉看起来让人有些不适。
因为喜欢猫的都会有个圆满的结局,故事本身没有多少新意,可那些手绘的图画跃然眼前加上法国的浪漫情愫和侦探的情节,在平安夜重看也是颇为愉悦。
个人评分:7.6分,法国动画片的人文关怀总是那么敏感,比如对罪与罚,比如对自闭的单亲家庭里的孩子。
雖然 Dino 這隻貓長相普通,卻肩負著非比尋常的使命:日間牠要陪伴心靈受創的小女孩 Zoe,夜間則忙著跟職業小偷 Nico 一起去「做世界」。
【貓的一生】(A Cat in Paris) 是一齣動畫版的警匪片,劇情緊湊,幽默感十足。
短短個多小時,觀眾時而緊張,時而大笑,好不忙碌!
雖然畫功不及【幻象師】細緻,但故事絕對好上千萬倍!
見到 Nico 像紙片般飄動時,想起之前看過的一齣動畫短片【平面世界】。
一向對平面動畫情有獨鍾,希望以後會有更多佳作上映。
White Heat。Night of the Hunter。關燈那段的處理。
不喜欢这种画风,看了个开头就关掉了
疯影一贯优秀的画面水准
+0.5
故事太一般,处处没惊喜
故事不算新奇,但画得实在很美。啊,坏蛋也蛮可怜的
法语说“我的公主”总是有种旖旎的感觉,故事很不错
这个三寸金莲动画风格有些欣赏不来。
虽然剧情简单到幼稚,但叙述很流畅啊;虽然配乐难听到可忽视,但画风很卡哇伊啊;虽然我的心情实在算不上好,但看完我还是笑了啊!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吉卜力的画风。。。。。。
除了画风,其他的我都很喜欢,最后果然警察和小偷在一起了,很符合心理预期
很简单的画风,不过蛮有意思的。
法国动画真是太惹人讨厌了 这三观和我怎么就这么对不上呢?
法国动画里看得就是不同,区别于好莱坞之外的动画风格。很流畅的动画,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这大盗跟练了柔术似的。
劇情還行。基本上不喜歡。
梦幻的放养,真希望小弯也有如此威猛,每天抓只小活物来宠我TAT
封面像水冰月,电影里跳起来抓人就成夜礼服假面了。 中间那画的好像希特勒。一方报仇雪恨,获得男人,孩子会讲话了,一方洗脱罪名,获得女人不在孤独,地下室的钱归为己有。皆大欢喜。漂亮的联姻。
画风,法国式的幽默都很有趣,故事平凡了点
浓浓艺术气息的电影。
故事有老港片的感觉,音乐有盗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