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怪叔叔的评论,很有启发。
这电影当时对我颇有冲击力。
人生的起跌总是像电影那样,这个选择跟那个选择之间只差毫厘,结局却就谬以千里。
有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愚蠢的选择却竟然有个完美的结局,而那些机关算尽的聪明选择最后却竟然输得很惨。
有人会以为阿惠是因傻得福吧,可是我却看到那种坦然。
在被导演忽略掉的那段里面,他们也一定经历过痛苦艰难,只是他们都很淳朴天真地坦然面对了化解了吧,在那么大的人生困境和巨大选择面前都没有选择逃避的两人,在其后的生活中一定也是如此积极地面的一切吧。
所以,她的幸福应该是必然的。
面对现实的困境,很多人都很现实。
在没有百分百把握的时候,不敢贸然拿取。
为了所谓的现实残忍地割裂自己。
宁愿断臂也不敢尝试去面对它,接受未知的挑战。
而对于不满意的现实又总是想一手全部推翻重建,就如沵看见电脑有点儿慢有点儿傻的时候一手按下重启键,而不愿意再去努力和等待。
有人这么说:“现在的人大多不会“改错”,只会“重启”,不需要什么责任。
自己搞不起的,扔掉再找个新的代替就好了。
”无疑这是最方便快捷省事的方式,但是,谁又能保证最新的又不会出错?
一次一次地重新再来,人生能折腾多少次?
而且沵总是会后悔当初怎么没有试试坚持一下,而是这么轻易就放手了。
就像邰正宵那首很旧的歌说的那样一遍遍追悔,“当时我只要捉住沵的手指尾,沵就能留下,如今沵却走得太远看不到了。
” 人生给予沵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别人说过一句话,“当你不与命运抗争的时候,你就会看到力量所在。
”坦然地面对现实,该承受的承受,能化解的化解。
不要逃避不要推卸责任,不要想着“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会怎样”不要想着“如果把一切推倒重新再来”,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
人生总是属于自己的。
在现实面前,以现实面对。
而不应只是猜想幻想梦想妄想。
电影中有句歌词“心里面疑虑这是抉择时候” 我很喜欢抉择这个词,我总是联想到“决”和“绝”,它传达了选择的最深刻内涵——只一不二非黑即白,没有拖泥带水的选择,还有那一心准备绝地逢生的悲壮和勇气。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的同学朋友当中,很多人即使跟我没有什么交往,在面临重要选择时候还是会问我的意见。
升学啦退学啦选择工作啦开始恋爱啦结婚啦离婚啦等等,这真是挺奇怪的一件事情,因为我自己就并非一个经常做聪明选择的人。
也许是因为我每次都不会顾左右而言之也不会模棱两可地说你自己考虑咯。
其实在犹豫的时候就是内心渴望与现实思虑之间的交战。
没有渴望就不会有与之相对的现实问题了。
问外人的建议,不过是伸出一根引线而已。
我不怕成为以后埋怨的对象,而愿意伸手点燃这根火引。
因为每个人都心知,选择在自己的手上。
起码,这十几年来都没有人埋怨过我。
我不会评价那个选择怎么样,现实有多重。
在越沉重的现实面前,越煎熬就证明内心的渴望越重。
我总是鼓励别人去试试看。
虽然内心害怕得发抖,如果想,还是硬着头皮去试试看。
因为沵没有站在那个现实环境之下,任何想象都是假的。
只有体会,才是真的。
也许当中有很痛苦的一页,但沵总算翻过人生这一册了。
把这一册看过了,也就能给沵的人生留下另一些空白去看更多更多。
最简单最省事的抉择方式,就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这也是大头阿慧的选择。
不需要很聪明和精密的反复推理。
《破事儿》香港电影圈不乏彭浩翔、韦家辉抑或刘镇伟这样有想法但也必须遵循商业规则拍片的导演,虽不像侯孝贤、蔡明亮那样放得开手脚,但似乎在观众中的人缘更好——幽默、反讽或者出乎意料总是更易懂。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这个小故事中充满了对现代社会的讽刺。
本身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教授,有了心理问题便携妻一起去找自己的学生(当然,也是个心理医生)去做“治疗”,但教授本人却也在极力否定自己有问题,而只是和学生分享“状况”而已。
而当要谈起细节的时候,教授本人又回归了自己的角色——不愿意自己参与其中,而更愿意把这个“状况”当作是一个别人的案例来分析。
然而,他对他妻子的分析,却不是从心理层面,而是从她的生理表现:“通常呢,她们的腰部扭动,那就是一个信号”。
这位心理学的教授在此时其实对自己的判断具有混淆的逻辑,即如果是案例分析,他能够相当可观的做出引导——正如他学生所做的那样,而一旦他自己参与其中,便又放弃了自己的角色。
就像他和他学生的对话:“——为什么要用枕头垫高她呢?
——一向都是这样的啊,她说这样不会疼”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得到完整的反馈,可是遗憾的是他妻子只能让他想到那个国家地理上的青蛙图片。
他的妻子——一个长时间受压抑的女人,一个自05年圣诞节以来就没有得到过高潮的女人。
她也不习惯被设定在“画面”中,希望医师在幻想中把她的角色也替换掉。
由于之前被告知过他喜欢被脚缠的感觉,她便服从——即使这让她想到小时爸爸做的烤猪。
但突然某一刻,她觉得这样不行,因为越服从,他便越快射——所以很久没有高潮了。
她甚至开始祈祷“今天有高潮……”教授也了解这个状况,于是便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希望能够拖延时间。
但选择了错误的办法——让她看见了他在看电视,失败。
后来他又想到默默的哼卡通片的主题曲应该会有用。
又选择了错误的主题歌“射呀射,射它吧”,失败,again。
于是他马上在心里面转哼另外一首,但却莫名其妙的被他老婆听见——“IQ博士”主题曲,失败,three strikes。
她心中积累的感情一下子被摧毁,只能放弃。
他也觉察到,疲倦让他无法射出,便只好假装抽搐,结束这煎熬的运动。
我们有多少次拒绝承担责任而进行角色替换?
多少次无理由的服从?
多少次充满希冀的祈祷?
多少次为了拖延时间而选择错误的办法?
多少次在心里默唱而不小心哼出来?
多少次被摧毁般的放弃?
多少次不再激情的疲倦?
多少次无法射出而假装抽搐?
说白了,不过是完完整整的一次自嘲而已。
我是阿慧最好的朋友,而她只是我众多朋友里十分普通的一个;我是她的人生分析员,很高兴她交了男朋友,我就可以腾出时间和他在一起;她怀孕了,需要钱打胎,而我和他正为去日本旅游攒钱,于是,我建议她们结婚,大胆的把孩子生下来,并告诉她,将来一切都会好的...阿慧看着我,就信了!
后来,我也怀孕了,他却离开了我。
阿慧的生活竟如我所愿的变化着,很多年后的同学会上,已成阔太太的阿慧感谢我为她做的一切,而我知道,一切都是我用心留给自己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上演着阿慧和我的故事,那些千千万万的我,竭力扮演着好朋友的角色,轻易许诺给阿慧们,放心、没关系、不会有事、一切都会好的...,可是,在我那些真正的朋友眼里,我又何尝不是她们的大头阿慧呢?!
只是,阿慧是那个幸运的我,而我则是另一个倒霉的阿慧罢了...
2008-3-22彭导的片子总是值得期待,很早便知道了这七个小故事,却未料到会对其中一个一见钟情。
是的,对这样的故事,没有抵抗力。
邓丽欣演的阿琪,只是小小的自私了一下,没有把存款借给阿慧去堕胎。
分叉便从这里开始。
第一次看,喜欢的倒是阿慧,喜欢她的单纯,喜欢她的纯真,喜欢她和穷小子的爱情。
和之后的越来越好。
但是邓丽欣让我动容。
很多人说,这是个关于嫉妒的故事,又或者,这是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阿琪当时如果吧钱借给了阿慧,结局会如何?
聪明的阿琪,可怜的阿琪。
打动我的是她听到Danny死去时候的在自家沙发上哭的不可抑制。
她本可以活得更好。
但是绝对不关那5000块的事情。
浓缩在30分钟的影片里,阿琪自主,阿琪聪明,阿琪痴情,阿琪有自己的想法。
可是,她其实也不成熟,自以为是的聪明,其实不过就是小大人。
阿强的出生,长大,一定也给阿琪带来欢乐了。
但在这30分钟里,彭导给了阿琪苍凉的姿势。
邓丽欣哭得真实。
哭得我心里难过。
性格决定命运。
阿琪嫉妒阿慧么?
就算是,为什么不可以?
可是,我认为那不是。
她望住阿慧的眼神里,有太多的意味。
她的青春,阿慧的青春,她的现在,阿慧的现在。
总是喜欢“我想成为的人”。
不理将来,却得到将来的阿慧。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
我似阿琪。
于是我心里是知道的,当puppy love再唱起时,她对阿慧更多更多的,是不可言说的羡慕。
她知道她不能。
曾听过一句话,嫉妒是我的力量。
嫉妒是一种力量,但是阿琪,已经丧失了这种力量。
远远的站在阿慧身边,却似站的很遥远。
爱着大头阿慧,喜欢她的装扮,笑容,和在车底下与飞鹰谈恋爱的桥段。
也爱着阿琪,心疼她。
一个是我想成为的人,一个仿佛是另外一个自己。
没法用言语形容对这个短篇的复杂感受,怀旧、同窗、命运、抉择、太多关键词让我对这个故事拿得起放不下。
豆瓣上有同我一样对这30分钟有执念人写了关于它的评论,她是Danny的fans。
她应该比我多更多感触。
流行歌手与歌曲的意义便在于此。
这几日天天听Danny的这首再见puppy love。
每次听到欢快的曲调,心情竟无限复杂。
二当家的在春十三姨身上打了个冷颤。
之前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强盗,有那么点狡猾,有那么点懒惰,还有那么点不仗义,日子反正就这么过着。
一直到他抱着儿子瘫倒在洞外大声呼唤娘子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又”看到了帮主,然后突然问自己:为什么要说又呢?
这个“又”字,意味着他将自己从顺理成章的生活中脱离了出来。
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单调扁平的强盗,他成了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孩子的父亲——生活的质感与真实向他呼啸而来。
他很感激那个冷颤,所以他说:好过瘾。
阿泽在一个上海妹身上打了个冷颤。
之前他是一位成功的经纪人,旗下有位大牌的艺人陈奕迅,正要去拍著名导演彭浩翔新片里的一个章节。
阿泽对付工作游刃有余,叫鸡也叫得那么镇定潇洒:从未碰过面的明哥替他安排好一切,告诉他房间号码,他开车到酒店从停车场直接上去。
阿泽说:我就是中意这种简单。
“简单”不仅是指操作流程,也包含着阿泽对于自己和世界关系的定位。
许多事情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交易,无需牵扯其他诸如感情的东西。
然后,阿泽就在那个叫“菲菲”女孩身上打了个冷颤。
因为,交易完成之后,菲菲让阿泽帮他给电话充值。
试了三番四次,现实中总是会碰到的麻烦,不管你是性产业工人还是娱乐事业接班人,一下子让交易变得不再“简单”。
菲菲不再是一个会活动的容器,要充值的电话意味着她与其他人其他事的联系。
阿泽部分地进入了她的生活,虽然只是在门外的匆匆一瞥,却足以让他对过往丝般顺滑从容闪转腾挪不伤自己分毫的生活产生了一丝游离。
然后他学那个女孩去吃一碗牛腩面,纪念他的这个冷颤,哀悼他目前看似光鲜实则冰冷的生活。
虽然,随后他还是要一头扎入其中。
彭浩翔说话总是那么言不由衷,他先是说《出埃及记》跟圣经一点关系都没有,然后在《破事儿》的开头打上这么一段字幕: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
确实就那么回事,但这些事儿并不破。
在我看来,《破事儿》说了这么些内容:首先,每个人有看上去极其自然的生活;随后,一些有心人发现了这种“自然”背后的不自然;再者,讲述的是力求解决这种不自然的努力。
如果重新安排七个破事儿的顺序,《增值》应该是第一个,他代表着所有剧中人的冷颤。
头皮一麻,浑身一抖之后,倾诉是一个办法。
但是不管向别人讲述自己和老婆的性爱问题,还是向美女讲解自己摆弄小鸡鸡时表现出的公德心,换来的不过是听者毫无意义的回应;欺骗是另一个办法,但结局不外乎外在要面对体积迅速增长状如徳雅星的压力,内在要应付不时出现的那个鬼。
那么就应该听天由命,等时间决定一切,回头看我们或者幸福或者伤心的脸。
最后一个选择,像那位Junior一样老练,随时切换自己的生活,只尊重自己的意愿。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这样一个机缘,打个冷颤,将自己从机械快速因而容不得琢磨的生活中抽离出来。
短暂地神游天外,漂在半空中看看尘世间自己的肉身。
就算你不能跟老婆生一个唐僧出来,如果能问出“为什么要说又”这样的问题,也算是物有所值。
当然,做一个尊尼亚一样的成功男人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比如,需要一定的易容术,粘粘假胡子戴上墨镜之类的。
我想,陈冠希在那么多小姐的身上打了个冷颤之后,一定会很同意我的看法。
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17050965.html
“我们活在都市里,一切来得快,去得易。
悲欢离合,总是百味分陈,花开花落,缘起缘灭。
尘世有几许何堪动地震天,一切还不过去似微尘,生死爱欲,恩怨情仇,回头再看,都不过是一堆破事儿。
”——《破事》过了这个比工作日还忙的周末,感觉很累,身体疲惫,心灵空虚,上网看到艳照门还是没完没了的延伸下去,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更大的手拨弄很小的人的过程了。
他们自身是无助,我们看了觉得可怕。
为了测试网速,用迅雷下了几个新电影,发现现在下载也是个蛮不错的法子,下了共计《我叫刘跃进》《理发师陶德》《魔女宅急便》《破事儿》《大灌篮》5个电影,今晚终于空闲下来,心思漂了几下,还是选了《破事儿》:)这也是艳照门的后遗症吧。
电影是分为几个分开独立的小故事,我看的不是全本,只有五个小故事,但是都很精彩,看的津津有味,如果说最温暖无疑是增值中阿泽坐在上海妹常去的面馆,悄悄的想起她,最搞的就是做节中,两个人的斗争,套用去年最火的色戒中“男与女的斗争”吧^_^至于感触最深那当然是大头阿慧。
因为一开始看了网上的评议,戴了有色眼镜,所以片中我看来无处不是暗示,包括一开始看到的绿色大字:不是兄弟,都让我浮想联翩,片头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冠希,他也不负众望在其中继续风流,而阿娇则确实像她说的那样很傻很天真。
而这份傻与天真也保持到了片子结束,在其中邓丽欣扮演她好朋友,桥段似乎是很老的,但依然感动了我,不知是导演的功力呢还是因为其间发生了艳照门的事情,或者仅仅是其中穿插了一位让人伤感的陈百强呢?
一个聪明独立自主,一个孤僻内向没主意,有主意的为了摆脱没主意,让她去与修车小工谈恋爱,她果然听了话,怀孕了又去找有主意的,有主意为了攒钱与男朋友去日本不愿借钱给她,就说服她下嫁算了。
她又听了他的。
看到阿娇与麦浚龙坐在台阶上,甜蜜的给对方喂饭,我真的觉得很幸福。
可能女人真的需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随传随到,体贴周到,一个手势就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而不能掌控的或许始终不能掌控。
所以最后邓丽欣的男朋友离她而去,她做了单亲妈妈,而阿娇幸福的依偎在丈夫身边。
或许身边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或许我们曾经想清楚过,但过了那一点点感动,我们心中潜藏的东西又会跑出来。
前几天一位好朋友去算了一卦,算了之后很开心,劝我也去算算,我从来不信算命,我相信命运已经由上天亲手交给了我。
但听了她说,我也不禁佩服,算命的人说:我的朋友心中潜藏了一个酒鬼,虽然(对男朋友)很好,但过不了多久,那酒鬼就挣脱心的束缚,跑出来左右她的行为。
最后朋友对我总结: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酒鬼。
为了这一句话我对算卦的人刮目相看,为了这个值得写出更美的文字,为了这个值得我们举起酒杯。
看了《破事儿》,我知道了一切的一切最后都会变成破事,但就是对心中的酒鬼无能为力。
每天各方亲戚来到家中团聚,不同面孔相同节目,无非是拜年打麻将斗地主吹牛喝酒。
也好,虽然觉得麻烦,至少热闹。
在没小孩让我安顿的时候,不打牌的我关上房门把《破事儿》看了两遍。
先是遭遇剪刀手普通话配音的和谐版。
然后是说粤语的港三版。
彭胖瘦了,汶哥却胖了。
剧情最精彩的是《做节》。
很有点反转剧的风范。
在我以为是情色片的时候它走向了喜剧片,在我笑得喷饭时候又急转直下,成为脊背发毛的恐怖片。。。
横生的枝节总是在我料想之外。
最近blow job 貌似很盛行(想想那几百张艳照。。。
+_+)改动最大的是《增值》,汶哥以本色出现,娱乐圈中人也定期到酒店享受特殊服务,他们把这种业务叫做“看车”。
从来没见过那拉皮条的,只用电话联系,得知房间号码后直接从停车场上去,最后把钱给小姐即可。
整个过程滴水不漏。
汶哥这次看的是河南车,三点全露,所以被删了不少。
在我看来却是表现她职业素养的必要情节,很真实。
连汶哥那种肥胖成一块猪油的身躯也勇敢登场。
如果加上《不可抗力》,这三个故事的主题全是sex,黄色笑话粗口满天,《德雅星》还有敏感的政治元素,所以看和谐版基本上如白开水。
如今身份是监制的汶哥就说:"有国内资金就会有很多限制,学生谈恋爱不行、有鬼不行、有妓女不行、有婚外情不行、谈性的不行,而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所以不能拍的全都拍了。。。
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市场做这些好兴奋。
不做不行。
"看来他早就认清大陆片审剪刀组的一贯作风,当了两部片的监制自然也比当演员时更长袖善舞。
而对喜欢文艺片的女生来说,《大头阿慧》不可不看。
女生之间即使感情相投,爱情来了还是两三天就要散。
如果有个初中毕业的修车房文身仔来追你,你问我意见,我一定会反对。
他衬不上你,他养不活你,他带不出门。
但是阿琪没有。
对大头阿慧而言,阿琪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可是对阿琪来说,阿慧只是她众多大头朋友中的一位。
因为怕阿慧事事烦她,所以随口说好。
后来阿慧怀孕,想堕胎找她借钱,她也因为要和男友旅游,劝说她与文身仔结婚生下孩子。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结婚后文身仔性情大变,打拼事业并且一帆风顺,阿慧又生一胎。
而阿琪在旅行中怀孕后被抛弃,成了未婚妈妈。
到了这个份上,你一定以为我要讨论人生际遇的主题。
其实不是,我想说很欣赏阿琪,落魄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傲气。
或许心中有恨,一看到阿慧就牵扯出过往的种种记忆,所以不接受她的任何恩惠。
她独立,不愿事事帮忙,也不会麻烦别人,或许不那么光明,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写照。
所以看到阿慧在同学会硬拉她上台合唱,一再热泪盈眶地感谢自己的幸福都是她给的,我说不出的厌烦。
老天爱笨小孩,但也不用没头脑地往落魄的人伤口上撒盐。
里面有很多细节,上了30的香港人会有共鸣。
比如找号码点歌唱卡拉OK,陈百强,港姐选美,说堕胎一定是到官涌,在学校要看《好时代》看《YES》,蓝色校裙,ETC提款卡。。。
这些碎片浸润在港岛上,就算不是土生土长的人也会有感觉。
所以忍不住在blog背景音乐里加上一首《再见puppy love》
早先看到有网友在恶搞艳照门,说这件事的幕后黑手就是彭浩翔,列举出彭过往电影中的种种那般,八得似模似样。
一笑而过之后忽然看到《破事儿》,七个故事被和谐掉两个,好在剩下的五个故事依然活色生香。
看得时候看见哪一个桥段都心存疑虑仿佛似曾相识,看完以后心下居然也忍不住想,丫的艳照门这件破事儿,彭浩翔是早就知道的吧?
要不然真是神仙了,哪能一猜一个准呢。
一开场就是腊肠小希同学在本色出演勾女绝技,看美女时那小破眼神淫荡得……对不起,我又想到那些画面了。
——在戏里小希同学用那所向披靡的腊肠清洁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共厕所,在戏外小希同学又用那无坚不摧的腊肠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公共……哦不,是美女,不得不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啊。
最绝的是在戏里小希同学认为他的做法很有公德心,在戏外大家也认为小希同学的做法很有公德心,多少淫民在指着小希同学的照片过年啊。
到了第二个故事“做节”,我们就越发怀疑彭导是在借电影隐晦地说事了,彭导咋知道现在流行BLOW JOB呢。
还有,KIRA大年三十放了图,昨天情人节又放了图,不会是KIRA大人也想做节吧……我承认我看到“大头阿慧”里钟阿娇出场的时候又分神了——哎,阿娇啊阿娇,真的不是我不原谅你,是我实在没有办法再面对你。
直到看到在戏里演她老公的麦浚龙。
刚刚看到娱乐新闻说这俩人戴了同样的戒指,似乎是公开承认恋情了。
当时就在想相士说钟阿娇同学今后未必前途尽毁,反而有可能嫁入豪门,心想她以后不会是嫁给麦家公子吧。
如果是真的,又可以为彭浩翔的无敌预言功力添上一笔。
目前最能证明彭导眼光犀利的是钟阿娇在电影里也是本色出演,懵懵懂懂地就婚前性行为并且怀孕了,直至若干年后还把只是敷衍自己的好友认作真心成全自己的主,端的一个很傻很天真!
很傻很天真!
我估摸着阿娇现在能勇敢地站出来笑对人生笑对媒体笑对观众,怕是在家里重温了N遍自己演的“大头阿慧”,往浅里说这是一个现代版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说真的整个电影看下来我最喜欢的故事也是“大头阿慧”,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邓丽欣演的阿琪当时无私地把自己存下来去日本的钱给阿慧堕胎,今后她们的人生与既已发生的现实相比,该是多么地截然相反。
——阿慧拿了钱去堕胎,于是没有嫁给麦浚龙,阿琪因为没了钱,于是没有去日本,也就没有和男友发生关系,于是没有怀孕,就算怀孕也有钱堕胎(本来有九千多,借给阿慧五千自己也还剩将近五千)。
按照这样的发展,照她们的性格来看,应该还是阿琪过得比阿慧好吧。
可是人生往往有时就因一句话、一个选择而与出发点大相径庭,往回看的时候阿慧依旧懵懂,而阿琪却看得分明,可是看得分明的人却偏偏没有懵懂一世的人幸福,这是个什么道理。
你可以说是天意弄人,也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可是人生就是没个准,当时当地的自己哪有办法。
偏偏这种事又没法后悔到痛彻心扉,而是如一个拳头打在棉花上那般的痒酥酥。
阿娇怕是也在想,虽然自己的现状是极尽荒唐,但今后的事朝什么方向发展还没什么定数呢。
看了“大头阿慧”我都觉得相士说的话未必没有道理。
再想想我自己呢。
话说最近年级上又有几个人结婚了,虽然不是很熟的人,遥远地听到这些事都心里一寒。
——终生大事呢,就这么敲定了啊。。
而我还在这边收压岁钱。
以后会怎么样,真是不敢想。
不过彭浩翔在电影开篇有一段字幕打得好:“我们活在都市里,一切来得快,去得易。
悲欢离合,总是百味分陈,花开花落,缘起缘灭。
尘世有几许何堪动地震天,一切还不过去似微尘,生死爱欲,恩怨情仇,回头再看,都不过是一堆破事儿。
” 期待一切因果成为破事儿的一天。
七个故事,材质不同,刀法不同,七段切片各自精彩。
像幼时显微镜上陈列的载玻片,藏着与我们耳鬓厮磨又从未看清的世界。
【公德心】无论是题材还是篇幅都是最小的一桩破事儿,陈冠希在夜店自比超人,在轰鸣的鼓点里他的兴高采烈似乎是炫耀一辆跑车或艳照门的新猎物,其实只是讲述自己运用尿的自然力清洗便池的公益行为,而很明显他每说一句女孩的脸色就难看一些,然后呢,还能再难看点吗?
不能,故事结束了。
拍这些破事儿,彭浩翔是很认真的,导致片子里每个角色都很认真,每个人都有固执的不可改变,【不可抗力】里的教授不惜用默诵卡通歌曲延长妻子的乐趣,妻子则认真地记恨着丈夫的貌似漫不经心"我竟然听到他哼起《IQ博士》!
"当沟通成为不可能,试图沟通就是一种善良的偏执,只能和电影里一样去看望心理医生。
【做节】关于节日的故事,对陈奕迅尤其如此,每到节日他的身体就和心灵一样快乐,“做节”,这是他从保守的女主角那里偷欢的上佳理由,当他开始在google搜索到日本吸尘器节、中国蛋白质缺乏日这些怪力乱神的名目,挂历上的好日子已经不多。
导演要讲的是什么呢?
就算结尾非要和惊悚扯上关系,温情脉脉的质地也是挺感动的。
对于短片,好结尾比好开头有用。
彭浩翔干得不错,每次该喊停就喊停,留下一个个欲说还休的瞬间,那个瞬间里一切都能改变,一切都未改变。
【增值】里的嫖客杜汶泽适时地帮上海女孩充好手机,她也适时从他肩头移开,结束了这一缕计划外的柔情,没人相信他那碗牛腩面吃得久一点会有何不同,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时间以固有的速度前行,一秒钟在一秒钟里消失了。
【大头阿慧】这是七个故事中时间跨度最长,剧情最为完整的一则。
阿琪的娓娓道来揭示一个因果的悖论,假若当初她牺牲自己的愿望,种下善良的因,把为和男友旅行的存款借给阿慧堕胎(从宗教的角度,也许是恶),阿慧便不必中四辍学和车厂小工草草成婚,却也不会由此收获日后的富贵美满。
阿琪自己便不必旅行中怀孕,不必成为单亲妈妈,不必让那首和阿慧狂K无数次的《再见Puppy Love》哑然失声。
和所有复杂的大城市一样,香港没收了所有信仰却又随机制造大量偶然的轮回,让人们彼此碰撞,说声骚瑞低头离开。
【德雅星】把一颗星星以同桌的名字命名,这是青涩少年最好的生日礼物,就像转交一个梦,从此一颗星星有了名字。
虽然这礼物来自一个善意的欺骗,几千年之后德雅星公民仍有原罪感,所以他们论及自己星球的来历时总带着学究般的考据气息。
唯恐有半点欺骗色彩。
【尊尼达】是个冷笑话,不仅是有冯小刚的客串,而是这故事从始至终让人心情舒畅,杀手作为一名junior小朋友,他不认为杀人就要偷偷地来,不认为和被杀目标不能成为朋友,不认为是朋友就不该杀,也不认为执行完任务比下班时间到了要回家更重要,因为他还有明天可以继续杀。
就像保龄球不认为被打倒是失败,回到传送带它总有机会再来。
正如片头的导演独白:尘世有几许事可堪动地惊天,还不是去似微尘。
所有种种,回头再看,就那么回事。
昨天见到彭浩翔,一口香港普通话,以黄段子开始了与我们的交流,他把人生理解的颇为有趣,他说,人生便和做爱一样,你也许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女生的G点,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和保持住能到达高潮的状态,那种快乐的感觉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完成你的梦想或是人生。
他把一切无聊之事与对欲望的幻想给与了电影,实际上他是个不抽烟不喝酒不唱K的认真执着的文字和影像工作者,赋予香港电影一种独特的精神,如果王家卫是精致那他就是粗俗,但如果粗俗到某种可爱宽容的境界,那便不失为上品。
破事儿表面上看是探求两性关系,我更觉得或许没那么复杂和深沉。
大头阿惠的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途辍学奉子成婚的钟欣桐最后过的完满而幸福,而阿琪成为单亲母亲,梦想之地和偶像一并坠落,在同学会上她显得捉襟见肘,人生的奇妙在于没有什么丰功伟业可以保证你的幸福,而是某些看似傻气的决定。
增值在讲一个嫖客和一个妓女的故事,但两人脱的精光交融的场景却没有一丝色情的意味,反而杜汶泽帮这个河南女孩充手机话费时,两人没有一句台词,女孩靠在他的肩膀时,温情脉脉,仿佛这不是单纯的肉体交易,而是两个陌生人在某一时间地点有过一种交集,然后在记忆里会想念,比如在深夜独自吃一面牛腩面的时刻。
最为可爱的或许就是最后一个小故事尊尼达,讲一个免费买凶杀人的趣事,余文乐扮演的杀手显然是个菜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悬念惊险和刺激,在杀人失败告终之后,他转身给女友打一通电话,对她说,我下班了,现在接你去吃东西啦,然后撕掉粘在脸上的胡子,如此动人的市井气息,仿佛已经闻到了香港大排档的碗仔翅或是马蹄粉的味道,油腻腻又香喷喷。
无非人生就是这些破事儿,没有多伟大多了不起,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经济紧张而是精神紧张,放不下的原因无外乎我们把某件事的价值夸张把自身的责任夸大,把遵循内心这件事想的太复杂做的太用力,放轻松人生才更好上路。
破事儿 都挺经典的
总体来说很无聊,陈冠希和陈奕迅的故事给我印象深。
好!喜!欢!
浪费时间
:“我们活在都市里,一切来得快,去得易。悲欢离合,总是百味分陈,花开花落,缘起缘灭。尘世有几许何堪动地震天,一切还不过去似微尘,生死爱欲,恩怨情仇,回头再看,都不过是一堆破事儿。”看了陈冠希的道歉后开始为他感到可怜,看了啊娇的道歉后开始觉得她可悲.
38053
导演相当强大,影片十分隐晦,总觉得是在暗示什么东西。该有的不该有的全有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堆的破事堆积而成的,莫名其妙还有些神经质。要跟随这样的脚步前进,非得要自己弄的与时俱进不可。我本来在写观后感,突然停电了,马上又来了,结果写的完全不一样了,你说这算不算一件破事呢?那我们破罐子破摔得了~还要膜拜一下导演的洞察力和引申力,因为与YZM扯上关系,显得更加的讽刺。
做节,公德心,增值,尊尼亚……每一段单讲都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牛逼的导演就该拍出自己想拍的东西,且那些不管懂和不懂的观众都愿意埋单。
自以为很聪明
刻意、做作、嘩眾取寵!……彭浩翔最差电影。
大陆删节版。德雅星、不可抗力,都没见。做节,搞笑,大头阿慧,略为动人。
“不可抗力”“做节”“公德心”不错。 挺有意思阿娇冠希都好好演技嘎
破事儿,好电影,不管怎样你能看到导演的聪明与机智,比起07年那几个孬孙儿的电影,强百倍。
人家就爱陈冠希~
众星云集啊
1熟张儿看着舒服;2 Edison和阿娇在一个电影里看着就哈哈哈;3 Eason这段儿好玩。。。噎死了。。。
谁说不可乐?
垃圾,不知道这种电影有什么意思的。尤其是陈冠希那一段,两人的英文听起来的好烂,还在哪儿装痞子,本来就是痞子,还演不像
买的碟删减版,好在一次暨大的见面会上看了完整版
陈医生还是去唱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