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什么情况下会同仇敌忾,答案是外部有着强大的威胁存在的时候。
这个概念当然不是当代的理念,因为在经历了三年新冠的过程中,人类并没有因为外部强大的威胁的存在而有任何的团结可言。
这个理论在上一个世纪,在冷战时期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论断,因为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对抗,就是这个论断的经典代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也是这个论断的代言,不过本片侧重的不是冷战时期,而是在未来,在人类遭遇到外太空文明的威胁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于地球文明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人类终于可以冲出太阳系进入到外太空的时候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便喧嚣尘上,人类在走出太阳系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宇宙的外星文明的威胁,该文明的威胁对于人类来说非常的棘手,因为该文明会将自己的生物武器植入人类身体中不被发掘,这些潜在的武器可以随时随地听命于外星文明,且在人类不经意之间对于人类中的特殊人员比如说一国总统发起自杀式攻击等等。
面对新的外星文明的威胁,人类自己成立了一个反间谍情报组织,该组织在全球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监控与调查,某一天,一个叫做斯宾塞的工程师被盯上了,他被怀疑体内植入了外星武器,斯宾塞一口否认,然而情报组织不断地摆出来证据,面对着指控,斯宾塞决定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清白。
《强殖入侵》带来的这个概念今天看来也是很好玩。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划界就是一种在面对强大的外部威胁的时候,一些国家才能展现出来内部的高度团结。
在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是如此,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亦是如此,而冷战时期的外部威胁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在本片中,这种威胁成为了薛定谔的威胁,威胁的存在与否则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否,换句话来说,即便是威胁不存在,人类社会也需要这个威胁存在。
听不明白了吧,威胁俨然成为了一种概念,一种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必要的概念,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反间谍情报组织才有存在的必要,也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地球上的组织领导者可以根据这个威胁更好的团结民众,也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各种各样的工作才能稳步进行中。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概念不存在了的话?
这一切该将何去何从?
这是本片所表达的一层观点,这个观点姑且可以认为是经历了冷战的洗礼之后的总结,而本片所表达的另一种观点,则是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一种观点认为威胁的存在促使了人类社会的团结一致,而另一种观点就不这么明朗了,假如威胁已经存在,而威胁这个概念不过是外星人用来安抚身处牢笼的人类社会的一种假象?
这是不是就更加刺激了?
本片在结束的时候俨然给出了这个设定的一些证据供大家思考,开放式的结局也在告诉给观众,外星文明的威胁俨然已经存在,而他们的力量显然超出了人类社会的理解力。
当地球上的所有人都被植入外星文明的秘密武器之后,即便是在他们脑海里残存一点反抗的思想也无济于事了,因为地球已经被占领了,植入的这种反抗的思想不过是一种安慰剂,安慰剂对于外星文明殖民地球来说没什么意义。
如果还不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看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世界兴起的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
在南美洲,在非洲,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国家纷纷发起了解殖运动,这些运动的发起国最后都获得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独立呢?
南美洲的很多国家的独立建立的基础并不是由那些国家的原住民所主导的,而是殖民二代们所主导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全球范围内的独立运动更多的是像美国十七世纪的独立宣言一样,通过独立宣言美国赶走了英国殖民者,获得了独立,但这种独立跟美国的印第安人有什么关系呢?
获得独立的不过是原来的英国殖民者的后代们,他们是白人,不是原住民。
在这个基础之上,本片就有意思多了,在看似人类反间谍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这种运动跟人类真的有关吗?
或许这不过是已经被彻底殖民化的人类中间的一些内部行为,因为他们都已经被殖民了,所以,这对于外星文明来说,他们的行为已经够不成威胁了,而即便是他们发现了真相,这个时候启动了炸弹,将知道真相的人彻底的物理消灭就可以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失去了彻底反抗的能力,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来理解本片,本片确实细思极恐。
……你好,再见
知道这部电影是迪克的小说改编的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去看电影,而是第一时间把原作找来看了一遍。
原作即便是放在迪克的小说当中,也仍然是一篇短得不像话的短篇,加上翻页设计得并不平滑,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差点以为中间缺页了。
原作的篇幅短,但包含的内容其实更为丰富,只不过是把笔墨节省下来用在了几个重要的场景上,相比之下,电影的改编有点欠缺。
1,电影删去了月球基地的内容,所有故事只单纯发生在男主角生活地点的周围。
这样一来感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大幅缩小,内容的丰富程度打了折扣。
2,为了引出男二,也可能是为了弥补月球那一段,多设计了一段贫民窟的戏,但在我看来效果很一般。
主要还是紧张感营造得不好。
3,原作本来就短,加上又删掉了月球内容,导致原作被保留下来的内容基本只有“被逮捕、逃跑、打电话、找飞船、结尾”这么几个节点。
于是导演编剧加了大量的追捕戏、动作戏来填充电影,硬是把一篇5分钟左右就能读完的小说拉长到近100分钟。
还是有点注水严重。
包括男主角被注射致幻剂以后反复出现的各种闪回,在我看来有西游记后传之嫌。
4,原作中有一个挺精彩的设计,是男主被逮捕后,第一时间被带到了月球基地。
因为“反派”(权且这么称呼)认为他体内有炸弹,所以在空旷的月球上大卸八块是最好的。
“反派”和好友打算不给男主穿增压服就让他出太空舱,男主据理力争未果,灵机一动,假装承认自己的确是机器人,体内炸弹进入爆炸倒计时。
反派和好友慌了神,抢先跳出太空舱,男主这才得以驾驶太空船返回。
这个设计其实是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设计,而且也很符合男主的角色定位。
但是在电影中,男主虽然同样有欺骗敌人、谎称体内炸弹要爆炸的情节,但是,一来,这段欺骗敌人设计对情节发展毫无任何作用,男主逃脱还是因为敌人给他松绑打算将其另绑到手术台上的这个过程未能遵守捆绑规矩,导致被男主抢了一把刀,暴力破解。
二来,电影的这段欺骗设计极其弱智,男主表现得跟个智障一样。
而且到后来男主潜入妻子办公室那段戏,居然还把这段智障演出又放了一遍,我不明白,导演是觉得这段戏特别值得引以为傲?
5,身为天才科学家的男主,抢刀捅人以求逃跑,贫民窟内解救小黑哥,一系列动作戏令人不禁想问,一个从几岁开始就精通微积分、年纪轻轻就能问鼎世界最前沿科技的科学家,何以能够如此精通近身格斗?
就算是半人马星人很精通格斗,那也应该给个线索交代一下不是?
6,原作中的好友从一开始就是个叛徒,并且是个全程呱噪,不停尖叫着“杀了他”的烦人角色,令人不爽,但也确实从反面把氛围烘到位了,提供了一份很强的反向共情。
电影里的好友,直到死都是好友,这个当然更好了,谁不希望自己被误会时,好友仍然是好友呢?
但是导演编剧的表达,我有点迷糊,先是让好友给出了几个有点不太相信男主的眼神、表情,这就已经跟“好友是好友”的设定有点背道而驰了,然后男主为了取得好友的信任,证实自己确实是自己,大喊:我结婚的时候你喝多了调戏我老婆!
你记得吗?
这………………就是说非得用这样的对白?
最最匪夷所思的是,很快,好友就被男主开枪打死了,原因是电梯门刚一打开,男主来不及分辨里面都有谁。
那么我觉得原作中一个挺重要的角色,在这个电影里还不如不出现呢。
7,结尾的改编,因为我沉浸在原作的情节中,所以确实没想到,等于是反转了两次,我觉得这个还是值得肯定的。
8,原作中特别提到,炸弹引爆的触发条件,也许就是一句话。
到了最后,男主刚说出半句话,触发了口令,炸弹随即爆炸。
电影在这个情节里,没有事先交代,导致观众会觉得怎么男主角戴上美瞳之后说了句话,炸弹就爆炸了。
本片在阐述人与外星人关系的过程中也探讨了人与人的信任问题,面对难以识别的生化人危机,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海瑟威代表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坚持,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可是谁能想到他的谨慎也被外星人利用,千防万防也没防住早已被铺设好的陷阱。
斯宾塞代表的是不知实情却无奈入局的生化人团体,以为可以证明,恰巧是毁灭了自己本身坚信的事实,当真相到来之时,迷茫压过了痛苦,无语代替了悲伤,比起人类自己,半人马星人似乎看得更为透彻。
玛雅更是半人马星人棋高一着的表现,她先是坚信自己的丈夫无辜,却随时事情的发展动摇了内心的信念,虽然不知道自己生化人的身份,但却把人类的本性上演的淋漓尽致,面对丈夫的信任,她背叛以对,面对身份被拆穿,她丢下丈夫转身就跑。
这样的布局让人类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相,让人类以为他们可以阻止事态的恶化,殊不知环环相扣,一切都是早已布置好的棋局,没人能够脱离干系。
这个细节就是。
男主人公在摘掉跟踪器后,把跟踪器放在了口袋里,可是在他通过那个类似安检的仪器时,安检却没有感应到......而且在他跑来跑去的过程中也没有,但是放在别人的身上却有效了 ,总体说,一般般的电影了,结尾还是很震撼(惊?
)的
整个片子黑乎乎的,看的一点都不舒服.然后剧情有些拖沓,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明白,然后就结尾了,留下许多悬念
人马星的人也太厉害了吧!
细节:看见核武器宝贝时斯宾塞的矛盾,对核武器对爱因斯坦说人类的愚蠢(康德有星空和道德律,爱因斯坦有宇宙和人类的愚蠢?
应该是说罗素和爱因斯坦的核武器宣言吧!
);还有夫妻俩遇见大火(暗示已经死亡被代替了吧?
)。
结局人马星航天器里的俩人尸体。
哦,的确是想不到啊!
人类真是愚蠢吗?
被顶替。
斯宾塞这么厉害,也被顶替。
唉!
不过,最后,还是地球人胜出了。
哈哈!
又是有关外星生命进攻地球和克隆人的故事,虽然题材不是很新颖,但是情节还是蛮不错的,处理的很细腻。
尤其比较成功的是影片的结尾,应该算是双层的结尾。
看起来还是有点回味的。
这是一个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极权主义国家,一个屁民无法自证自己的清白,在极度冤曲中寻找真相。
可怜的是最终发现自己原来真的是个貌视有自由意志的复制品,而且还生活在一个不知道身边谁也被复制生活中。
善良不?
善良。
正义不?
正义。
在一系列的自证过程中,最终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的武器与暴民。
外强中干自以为聪明而掌控真相的国家安全人员,竭力试图维持摇摇欲坠的稳定与安全,最终也以身殉职。
这世界秩序的需要,人马星作为惟一假想敌人来没有正式出现过。
这是哪里?
这就是你生活的世界。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日子里。
那是 1944 年的春 天,德国法西斯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英美联军进攻欧洲大陆已是早晚之 间的事了。
德军最高统帅部也在密切关心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为了迷惑 敌人,转移敌人的视线,英国情报部门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派人装扮成登 陆部队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离开英国到非洲去,使德国人难以猜中登陆部队 发起进攻的时间和地点。
这一行动关系到成千上万战士的安危和登陆战的胜 败。
英国陆军中尉詹姆斯被挑选来担任这个冒名顶替的人。
他在战争爆发前 曾经当过二十五年演员,更重要的是他同蒙哥马利将军长得非常相像,几乎 可以说一模一样。
有一次,伦敦《新闻纪事报》曾经开玩笑地登出一张他戴 着呢制贝雷帽的照片,说明词这样写着:“请不要认错,他不是蒙哥马利, 而是詹姆斯中尉!
”不过后姆斯中尉接受任务时还是很紧张,因为这一回不 是闹着玩。
他要骗过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呀!
英军情报部的莱斯脱上校带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指导詹姆斯中尉。
他 们教给詹姆斯有关扮演蒙哥马利将军的成百上千个细节,还安排他去当了好 几天将军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便仔细观察模仿。
同时他们在报纸上故意透露 消息,说蒙哥马利将军就要到非洲去组织一支登陆部队。
最后,他们安排詹 姆斯对蒙哥马利将军进行一次访问。
将军正在书桌旁写东西,一看见他就笑 着站了起来。
他们两人都好像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
但是蒙哥马利将军年龄 大得多,他说话时嗓音有点尖。
他们谈得很愉快。
当詹姆斯告辞时,将军问 他:“你就要担任历史重任了,你有信心吗?
”詹姆斯刚刚显出犹豫,将军 就很快地说:“别担心,一切都会顺利的!
”就在这一瞬间,他的紧张和不 安顿时消除了。
他深深地体会到将军那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经过一系列极其秘密的准备工作,詹姆斯中尉现在变成了“蒙哥马利将军”。
他穿上全套上将军服,带上蒙哥马利将军最爱戴的黑色贝雷帽,由海 任德准将和摩尔上尉陪同,出发到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去。
在去机场的路上, 人们纷纷朝着他的军车欢呼。
他一直学着蒙哥马利那样微笑和敬礼致意。
但 是真正的考验还是在机场上。
在欢送他的高级官员中,有许多是蒙哥马利将 军亲密的朋友。
他的心乱跳着,他强迫着自己跨着轻快的步伐下车,微笑着 检阅列队的高级官员。
那批高级官员丝毫没有看出他是一个假冒的将军,其 中有个同将军十分熟悉的人还说:“老头子看来挺健壮,只是有点疲倦了。
” 第二天早晨,飞机到达直布罗陀。
海任德准将对詹姆斯说:“要尽可能 让更多的人看到你”。
飞机的门打开了,机场上站着两列官员和一列汽车。
人群中还有些西班牙的工人,他们中就暗藏着德国的间谍。
詹姆斯在机舱口 停了一会,在一片肃静中他行了蒙哥马利式的敬礼,然后轻快地走下了舷梯。
他驱车经过大街,到达政府大厦。
仪仗队举枪向他致敬。
宣布罗陀总督罗夫 将军是蒙哥马利的老朋友,他微笑着伸出手,叫着蒙哥马利将军的小名说: “喂,蒙迪,真高兴再次见到你!
”詹姆斯学着蒙迪那种快活的声调亲切地 回答,“罗斯蒂,你看来还挺健壮!
”他亲热地挎起罗夫总督的胳膊。
罗夫 把他带进书房,向走廊里张望了一下,然后小心地把门关上,盯着他仔细打 量。
接着总督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热情地握住他的手说:“在机场我真把你当成蒙迪了!
我以为他突然改变计划,亲自来了呢!
” 詹姆斯在自己的房间里吃早饭时,无意中抬了下头,发现附近一幢房子 的屋顶上有个人影晃动了一下,手里拿着一支枪对着他!
詹姆斯不禁大惊失 色,因为德国人当然随时可能向蒙哥马利将军下毒手!
但是他再仔细看去, 才看出那人手里不是枪,而是根长筒望远镜。
德国间谍已经盯住了他!
不一会,罗夫总督告诉詹姆斯,两位有名的西班牙金融家,要到他这里 来观赏几条古老的摩洛哥地毯。
其实罗夫总督已经查清,这两个人是希特勒 手下最有才干的间谍,他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侦察蒙哥马利将军的动向。
罗 夫总督决定让詹姆斯在花园中“碰巧”遇见那两位假冒的金融家。
他们在花 坛之间慢慢散步。
随便谈着种花的知识,那两个间谍已经走得很近了,詹姆 斯抬着头假装没看见他们,向罗夫总督大谈起“三○三计划”来。
罗夫总督 装作惊慌地碰了碰他的手,他才故作惊讶地望着两位陌生人。
罗夫给他们做 了介绍。
启姆斯注意到他们偷偷地打量他身上的每个部位,便学着蒙哥马利 的气派大谈什么鲜花呀,天气呀。
那两个人也摆出一副全神贯注听讲的样子。
詹姆斯认为他们已经看得够久了,就显出轻松的姿态说:“我希望天气一直 这样好。
我还有许多飞行任务呢!
”说完就离开他们,回房间去了,让他们 随总督去看那些摩洛哥地毯。
两个小时以后,希特勒在马德里的联络部已经得到了报告:蒙哥马利将 军确实抵达直布罗陀,讲将乘飞机前往非洲。
德军最高统帅部立即打算发布 命令,要在途中击落“蒙哥马利”的座机;如不能成功,便由刺客在地上行 刺,总之一定要干掉这个厉害的对手。
在这危急关头,却是希特勒救了詹姆 斯的命,他认为首先该查清这个蒙哥马利的真假;如果不假,就该弄清蒙哥 马利跑到非洲究竟打算干什么,而不是急于干掉他。
结果德军最高统帅部向 海外各情报单位下达了如下命令:“从现在起,集中力量,不惜一切代价, 查明‘三○三计划’内容,十万火急!
”詹姆斯离开直布罗陀的热烈场面同他到达时差不多,士兵们持枪挺立,刺刀闪闪发光。
“烈火式”飞机在机场上空摇摆着机翼向他致敬。
当告别仪 式结束之后,他挽起罗夫总督的胳膊,在机场的贵宾室里来回走着,因为他 们知道这里也被安插了德国间谍。
就在贵宾室敞开的窗口,假冒的蒙哥马利 与罗夫总督一本正经地谈论起“军事秘密”来了。
他情绪高昂地说:“罗斯 蒂,我和首相已经谈过,这个港口的防御,使用 C—4 飞机最适合不过了。
我 还同海军部讲好,要他们迅速运载装甲部队到这里来协助防御。
”接着,他 又指着海湾说:“如果我们能取下海岬右边正中地段,工程师们就能把它改 变得适应‘三○三计划’”。
罗夫总督一直装模作样地认真听着。
其实他们 两个人心里都觉得好笑。
假蒙哥马利将军的下一站是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
英国情报部门早 已在那里放出风声,说蒙哥马利到这里来负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编组英美 联军,准备从法国南部登陆。
威尔逊将军亲自在机场迎接他,并且举行了隆 重的阅兵式。
在人数众多的高级军官、地方官员和记者面前,詹姆斯故意闪 烁其词地透露出一点他到这里来的目的,进一步证实已经在流传的谣言。
机 场周围挤满了嘈杂的当地市民,他们都想见一见蒙哥马利的丰彩,据确凿情 报,围观的人群中混有两个意大利人,是德国情报部门收买的间谍。
但是更 危险的是一名“法军少校”。
这个“法军少校”是一星期前作为法国情报人 员来到阿尔及尔的,可是英国情报部门却查出他是德国的一名王牌间谍。
他 到处宣称他非常崇拜蒙哥马利将军,这次一定要拜见将军。
当詹姆斯和威尔 逊将军走出机场的时候,一名上校把这个“法军少校”介绍给了詹姆斯。
在 詹姆斯的印象中,还从来没见过这样阴险冷酷的人。
他的一双蓝眼珠中闪动 着狡诈的凶光,苍白的脸上斜横着一条棕黑色的伤痕,薄薄的嘴唇紧抿着, 透出一股逼人的阴森之气。
这样的人似乎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詹姆斯不禁 怀疑地紧盯着他,不敢放过他的一举一动,生怕他随时会掏出手枪来,虽然 这样想着,詹姆斯还是以蒙哥马利的气派,很有礼貌地同这个“法军少校” 握手问好,还聊了几句,才同他分手。
这一回总算是什么事都没发生。
他们走出机场,詹姆斯正要上车,驾驶员却打开车门,跳下车来,微笑 着走到他面前。
他抬眼一看,嗬,原来是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军人。
他以 为她要同“蒙哥马利将军”握手,就板着脸等着她,因为大家都知道,蒙哥 马利很讨厌在战场上见到妇女。
谁知美国女兵却掏出一个小笔记本请“蒙哥 马利将军”签名留念。
幸亏莱斯脱上校事先预料到这种情况,早有准备,给 了詹姆斯几张有蒙哥马利将军签名的照片。
这时他从容地摸出一张照片递给 美国女兵,毫无笑容地说:“这大概可以让您满意了吧!
” 美国女兵高兴地接过照片,珍藏在小本子里,兴奋地跳上汽车。
詹姆斯 一辈子也忘不了从机场到阿尔及尔的这一段历程。
因为腾不出那么多部队来 保卫这段长达十二公里的道路,而德国间谍完全有可能在这段路上谋害蒙哥 马利将军,他们只得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保卫措施:让汽车以最快的速度向市 内冲去。
因此汽车出了机场就像离弦之箭,风驰电掣般朝前直冲。
警报器一 路发出尖利的叫声。
詹姆斯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坐这种发狂一样的“飞车”, 而开车的还竟是一个姑娘!
这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死亡进军。
当车子最后经 过一座大门在一所石头大厦前停下来时。
他才舒出一口气。
这里是威尔逊将 军的总司令部。
大门在他的身后紧紧地关上了,窗帘也拉严了,詹姆斯这才 放松下来。
扮演一位将军可真不容易啊!
第二天,陪同詹姆斯出访的海任德准将又带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个人头戴一顶宽边的毡帽,蓄着一小撮山羊胡子,穿着一套黑衣服,一副老态龙 钟、失魂落魄的样子,看上去就像一个悲剧演员。
海任德准将介绍说:“这 是沙尔巴德教授,是意大利极负盛名的考古学专家。
他说能有机会拜见您, 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詹姆斯一开始真想不通,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接 见这样一个糟老头子?
但他知道海任德准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这 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因此就热情地同沙尔巴德教授说了几句话。
当教授告 辞走后,海任德准将才拍着詹姆斯的肩膀告诉他,这位教授是德国法西斯的 一个老牌间谍,他夸口说他肯定能认出真的蒙哥马利,这次专门从柏林绕经 罗马和瑞士到这里来。
不过看样子,他一点都没怀疑这个蒙哥马利是假冒的。
他们两个人都高兴地大笑起来。
以后的几天,詹姆斯不断重演着同样的好戏,飞机起飞着陆,官方宴会, 仪仗队,有关高级。
军事机密”的谈话,接受群众的欢迎??英国情报部门 严格规定,同蒙哥马利将军过去来往密切的高级军官,除了参预这个计划的 以外,别的一律不许同詹姆斯见面。
相反,假蒙哥马利却常常在混有德国间 谍的社交场合抛头露面,故意在容易泄露泌密的地方大谈战略问题。
一个星期以后,詹姆斯回到了阿尔及尔市威尔逊将军的司令部里。
就在 这个假蒙哥马利在非洲大出风头的日子里,英美联军已经做好了在法国登陆 作战的全部准备,而德军最高统帅部还在为查明“三○三计划”在大伤脑筋 妮。
詹姆斯终于完成了任务。
他脱下了蒙哥马利的上将军服,换上了自己的 中尉军服,他的双肩顿时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感到无比轻快。
第二天下午, 他从后门被偷运出去,登上飞机溜往开罗,秘密隐藏起来。
两天以后,英美联军取得了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的巨大胜利!
差一点的就因为结尾的部分给了4星,不过综合了整部电影来看还是淡定了一下。
这部电影从根本来否定了一个人的存在,这对于这个人的思想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错了,应该说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所引以自豪的东西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而且如果那是真的你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这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悬念拉满。我真的全程都在动摇,一会觉得男主是真人,一会觉得男主是生化人。
外星文明和未来的设想,以及对人类信任危机。
没看懂!
还有个102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啊,有机会再看了。
看了没多久察觉是迪克的作品,是的,迪克就是想骗人而已,于是我明智的拖到结局……
原小说太短了 中断增加了小黑及其故事线及几段动作戏。
先让少校固执的让人讨厌,变成反派般的存在,让人同情男主的遭遇,然后用结尾的两次反转来,让男主瞬间切换有点牵强,同时也让观众理解少校固执的意义以及背后的牺牲对他的影响,菲利普迪克确实非同一般
有趣的设定,对自我认知的讨论,结尾多重反转,逻辑也通,但影视科幻元素不多
大创意还可以,没啥故事,不停逃啊追逃啊追……梗也比较小白。
伟大的科幻背景,弱智的剧情!
Impostor.2002.美国.XTM.DVD-HALFCD 平.均.分.低.了
撇开设定构型类似于paycheck,某人酒后写的吧大概
情节还是非常吸引人的,紧张刺激的气氛渲染的很到位,问题是——这都新世纪了,怎么还是80年代的施瓦辛格片子的特技效果啊?
这片子什么鬼 这么多人看了一个有反映的都没有 这片子是怎么做到捡了一堆星河战队的东西拿来玩的啊 从直接用的电影画面 到 里面的人物装备 这不是最惊悚的事情吗 而且真的好有趣啊
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好看的科幻片,为什么认同的人太少了,好纠结啊。我笑世人看不出这个是个好片,世人笑我太脑残。
我是谁?谁是我?我们存在吗?
感觉最后的多层反转太刻意了,还是喜欢pkd原著
这个片子还不错哦,值得反复看上两遍,如果你之前很大意不仔细的话,可能结局你不会很明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一部01年的中小预算作品,那特效和场面肯定比不过现在的大片,可是DICK先生没让人失望,故事到最后的结局真让人有点小意外和惊讶,谁真谁假,以假乱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比现在的反转强很多!
真是一般……
无比绝望!不对男主来不及绝望就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