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希魔撞正杀人狂(港),恶棍特工(台),无良杂种,无良杂军,戴罪立功,无良杂牌军,混蛋野战队

主演:布拉德·皮特,梅拉尼·罗兰,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伊莱·罗斯,迈克尔·法斯宾德,黛安·克鲁格,丹尼尔·布鲁赫,蒂尔·施威格,哥德昂·布克哈德,雅基·伊多,B·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语言: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09

《无耻混蛋》剧照

无耻混蛋 剧照 NO.1无耻混蛋 剧照 NO.2无耻混蛋 剧照 NO.3无耻混蛋 剧照 NO.4无耻混蛋 剧照 NO.5无耻混蛋 剧照 NO.6无耻混蛋 剧照 NO.13无耻混蛋 剧照 NO.14无耻混蛋 剧照 NO.15无耻混蛋 剧照 NO.16无耻混蛋 剧照 NO.17无耻混蛋 剧照 NO.18无耻混蛋 剧照 NO.19无耻混蛋 剧照 NO.20

《无耻混蛋》剧情介绍

无耻混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分五章进行。二战中德占法国,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Christoph Waltz 饰)号称“犹太猎人”,在一次屠犹行动中,少女苏珊娜(梅勒尼·劳伦特 Mélanie Laurent 饰)侥幸逃脱。与此同时,八名美国犹太士兵在中尉奥尔多(布拉德·皮特 饰) 的带领下潜入德占法国刺杀德国军人,其行动神出鬼没,手法残忍,对德军造成相当威胁,被称为“杂种”。三年后苏珊娜来到巴黎继承了姑母的电影院,结识了德国战斗英雄,电影《国家荣耀》的主演弗里德里克(丹尼尔·布鲁赫 Daniel Brühl 饰)。对苏珊娜一见钟情的弗里德里克说服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西尔维斯特·格洛斯 Sylvester Groth 饰)在苏珊娜的影院首映《国家荣耀》,希特勒(马丁·乌特克 Martin Wuttke 饰)本人也将出席。苏珊娜决定借放映之机烧毁影院;而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铁血保镖血色隔离环形物语偷天换未来斩将夺神录钻石豪门黑帮家族贫乏姐妹物语上身恕不原谅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12金鸭钢琴反叛的鲁路修特别篇:零之镇魂曲大上海达尔瓦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TheEmpire:法之帝国反黑路人甲杀出僵尸镇我的哥哥在游泳队你是我最甜蜜的心事反击第七季反诈风暴草莓之歌谋杀第四季洛特铁道宅希未、50公里抉择妙手仁心3

《无耻混蛋》长篇影评

 1 ) 玩得好,玩的漂亮和玩过头

解释说明评价应该是四星半,也许在电影院看能补上这半星,但不得不说,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几乎被如潮好评压死的苦等之后,昆丁的这部新作其实让我有点失望……先不要扔砖头……黑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像“米勒的十字路口”一样兼具黑色与诗意的片子,谁知真正的开场高明得多,油画一样的田园风光,轻松中透着恐怖的气氛。

第一章昆丁对节奏的把握实在是好,每一个细节都设计的别有新意,用烟斗表现人物的紧张,牛奶这个小道具,还有地板缝隙中透出的恐惧的眼神。

这一章节奏并不快,但充满了戏剧张力。

纳粹军官那一段把犹太人比作老鼠的隐喻放在别处可能会显得冗长无聊,但这是昆丁,这里的每一句台词都充满杀机。

随着缓慢节奏之后的仪式性杀戮,第一章结束。

在地板被子弹射穿那一刻我已经准备着必须给这部电影打五星了,虽然在室内拍摄,镜头的运动丝毫没有受到限制,瓦尔兹的轻微变态性格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叙事平缓但不拖沓,总之总之我大爱这一章,可也正是因为第一章如此完美,使其他四章相形见绌。

之后昆丁的叙事就有些脱节了。

天下人都知道昆丁有多会玩,他在这部电影里不仅玩得好,还玩得漂亮。

第二章结束时,布拉德皮特说,成为大师的诀窍是多练习;德国女影星成为英国间谍,完美计划结果演变成一场滑稽的枪战(我要说小酒馆里那枪战太牛了,不知道有没有子弹剪辑这一说,真应该把这段拿去拉片,然后做出人物关系表,看看到底谁杀了谁);电影院里到处飞箭头,火烧了大屏幕上愤怒的脸……片子里好看的桥段太多了,但如果不是最后的一颗炸弹真不知昆丁打算怎么结束这一场闹剧。

这次昆丁真的玩过头了。

影片是多线交叉,但并不等于不需要严密的结构。

叙事的功力并不高。

每个人都是凭空冒出,然后再在昆丁不算高明的安排下猝死。

猝死这一招在很多黑色幽默的电影中都是玩得转的。

在《低俗小说》中经历了层层铺垫和巧妙叙事,那一死才能让人拍手叫好,科恩兄弟的电影中这死法也用得多,最好的效果就是出乎意料让人惊叹,反应几秒再鼓掌。

但这次,猝死变成了一种花哨的技巧,酒馆里乱枪扫射,几个着重笔墨的人就没了,再来一场电影放映室的枪战,愤怒的小女孩和迷恋他的小正太也没了。

用疯癫解释也好,用狂欢解释也好,我只想说,这种看起来像是刻意安排的暴力,不能给我带来任何鼓掌的欲望。

另,除了可爱又可恨的纳粹军官瓦尔兹,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片面的,(也许这就是人家得了戛纳最佳男演员的原因)像是为影片服务的道具。

就拿布拉德·皮特来说,他在里面的作用除了搞笑还有什么呢?

他们组成的**军团其实是很有看头的,我认为整部片子也应该是由他们贯穿的,但除了在第二章中的专场描写,他们几乎就跟整部片子脱节了。

鉴于片名,和封面上皮特的大脸,我还是坚持认为他们才是主角,可明显,瓦尔兹比他们有本事,剧院小女孩比他们戏多。

即使是在第二章的专场中,也被突然插入的对纳粹杀手的描写打乱了节奏。

我不得不说,皮特啊皮特,你真的不是主角这部作品看起来相当漂亮好看,昆丁在电影里玩得开心,观众也看得开心,可他是内伤,整部电影细想起来是混乱的,内化的东西太少,全都明晃晃地摆在了外在的狂欢上。

其实这部电影是值五星的,只是我的期望值太高,看到如此失调的叙事实在是有点失望。

有人会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说人家昆丁这是故意的,人家解构了情节就是这么玩的。

如果这么理解我说的当然都是屁话,可是情节散乱这不能不说

 2 ) 一句话。

这部电影用一句就可以概括:犹太导演电影里复仇纳粹的淫想YY。

电影的每个细节无不反应如此。

高潮更是在电影院里将用机关枪狂扫纳粹。

更是篡改历史也在所不惜,可见导演愤怒的YY。

 3 ) 小游戏

http://chud.com/articles/content_images/5/ibcomic1.jpghttp://chud.com/articles/content_images/5/ibcomic2.jpghttp://chud.com/articles/content_images/5/ibcomic3.jpghttp://chud.com/articles/content_images/5/ibcomic4.jpghttp://chud.com/articles/content_images/5/ibcomic5.jpg一组70年代风格的漫画封面。

正好对应电影的五段。

http://upperplayground.com/feature/story/inglourious_basterds_the_lost_art_of_the_film_217找来艺术家制作的各式电影海报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小部分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入评理由:这部新作好评多多,有人说它是《低俗小说》之后最好的一部昆汀作品,甚至还更好。

  ■片名:《无耻混蛋》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上映日期:2009年8月19日(美国)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涉足二战历史,昆汀依然能说会玩。

他用烧掉胶片的方式来篡改历史、超越自我。

  《无耻混蛋》的英文名叫Inglourious Basterds,英文好点儿的会发现两个单词都有拼写错误,显然这是昆汀故意为之。

影片涉及了四个语种和不同的地方口音,如果你一直以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为荣,那在《无耻混蛋》面前还真别太high。

农场第一段,大反派汉斯·兰达和农夫对话时突然改口说英语,人们会以为这是为了照顾美国观众或者是纯粹炫耀,结果后面就证明此乃一处惊人的可怕伏笔。

再有一些法文单词像牛奶的谐音,影片里也多次出现,它们同样属于对白魅力的一部分。

  饰演大反派汉斯·兰达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要说四种不同语言,法语、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样样在行。

凭借过人的语言天赋还有非典型的神经质,瓦尔兹拿下了今年戛纳的影帝殊荣。

此前他完全在电视圈里厮混,跟电影表演完全是隔行的。

看来昆汀不仅能让咸鱼翻身、起死回生,他还能让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焕发出异样魅力。

原先被认为是一号主演的布拉德·皮特有一口搞笑的南方口音,他还皱着眉头、厚着脸皮去卖弄意大利语,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执行秘密任务。

影评人出身的英国上尉,一出场就夸夸其谈,看似无所不知,潜入沦陷区后还没发挥就因古怪的德语口音而搞砸了。

  影片本是经典的二战主题,有关密谋刺杀和特别行动,听起来就惊心动魄。

不过昆汀顺着片名意思,把身处其中的人物表现成混蛋加白痴的集合。

盟军一方的混蛋小队个个是暴力宣泄狂,他们的个人背景昆汀根本不想多说,反正就是恨纳粹恨到骨子里去的。

间谍卧底大多不靠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纳粹一方,汉斯·兰达虽然诡计多端,不过还有让人大跌眼镜的搞笑一面。

至于希特勒和戈培尔,看他们在电影院里的兴奋劲,完全颠覆了很多人的印象。

  影片分为五段,昆汀大多严格遵照起承转合,带有平静假象的开场(起),大量的对话口白(承),对峙中一语道破天机(转),突然引发的暴力杀戮(合),其中起承部分又会占去很大的篇幅。

以第四段为例,敌对的双方在玩游戏,之前由口音引发的猜忌已经种下了不安定因素,这里还是个沦陷区的地下室酒吧,别以为掀翻桌子、撞碎玻璃、放几颗子弹就可以潇洒地跳窗走人,如果不小心走火了,大家就是撞墙死翘翘——在旁边有一桌HAPPY PARTY的德国兵。

玩这游戏的过程中,其他人都不能露馅,否则德国军官就要吃掉他们。

昆汀的好玩之处就是用个小游戏来表现明争暗斗,层层剥茧中还不忘抖出有关黑人的冷笑话,两次mexican stand-off(三个或更多角色用枪同时指着对方)也给本段留下了一个精彩叫绝的结尾。

  相比第四段,有人更喜欢高潮部分的第五段,极尽癫狂,不爽不休。

纳粹军官们端庄正坐,观看一部散发强烈个人英雄主义的政宣电影,希特勒希望用坚韧的意志力来挽救帝国的大厦将倾。

不想戏院里迎接他们的除了电影,还有地狱火海。

第五段是昆汀元素的大集合,猛击不断。

煽情的时刻到来,莫里康尼的音乐声响起,一袭红袍的复仇女神和国民英雄狙击手重重落地。

历史在戏院里电影开演的那一刻已经重写,复仇的火焰吞噬了一切。

在一些人看来,昆汀玩的这些不过是小游戏,每种玩法在个人作品或者前人旧作中都能找到。

他就像一个翻箱倒柜的坏蛋,找到东西后得意洋洋说道,你看,这玩意够酷够带劲吧?

  世界上的影迷导演有很多,在电影史上面,颇有建树的就包括混电影资料馆的戈达尔和自学成才的痞子昆汀,在他们的片子里,拼贴、致敬、模仿和考据随处可见,要单独拿出来当话题从来就不是一件难事。

昆汀为了告诉观众硝酸纤维素的赛璐珞胶片如何易燃,用上了一段希区柯克的黑白影像来解说。

类似亮点在片中大量存在,从德国电影公司UFA到莱妮·里芬斯塔尔,男的对女的一见钟情搭讪话题就起于电影,影评人的出场要带上炫耀一番理论知识,重视电影的纳粹领导人,片中片的结构方式。

昆汀用电影来表现历史,又用烧掉胶片来改写历史,一部爱不释手的得意之作由此而来。

【北青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6327129】    http://www.douban.com/note/44016203/ 小游戏部分原放在日记里,为了不影响观看,另作推荐时做了半数删减改动

 4 ) 《无耻混蛋》:谁无耻,谁混蛋?

SDMS评分:94分平安夜一个人待在家里,在《玛丽与马克思》和《无耻混蛋》之间犹豫了半小时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把《无耻混蛋》看完已经2点多钟,发现不写点什么,实在是难以入睡。

昆丁·塔伦蒂诺以前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很邪的导演,从录像带出租店里摸爬滚打出来,没完没了的话痨和淋漓尽致的伤残镜头是他忽悠全世界的两大绝活。

在《低俗小说》之后,看了《杀死比尔》再看了《死亡证据》,我想,这个导演也就这样了,掐着自己的肾上腺拍东西,跑进疯人院要一些剧本创作的灵感。

所以,我真的以为《无耻混蛋》会是一部讲一群流氓是怎么虐待纳粹的泄愤电影。

尤其是当史提格割头皮,唐尼提着棒球棍敲碎了一个纳粹长官的脑袋的时候,我心里还说呢,果然开始肆虐了。

然而在两个半小时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昆丁已经放下屠刀,立地成大师了。

这部电影完全是用一种极为强劲的表演张力在吸引着观众,这种气势从开篇的第一场戏就弥漫在每个演员的一颦一笑中。

《无耻混蛋》在宣传的时候,一直是把布莱德彼特作为主角,实际上,在这部电影中,彼特除了歪着嘴说几句带有浓重田纳西口音的英语之外,并没有太多亮点。

而那支招摇过市的恶棍部队其实也没怎么发挥作用,什么棒球棍唐尼,纳粹杀手史提格,都跟走秀一样出来一下子就歇菜了。

所有的重墨都描在了那些一丝不苟到变态的纳粹身上。

饰演汉斯·兰道的克里斯托弗·沃茨绝对是一个天才,他那种张弛有度的念白节奏,把一个心思慎密、老奸巨猾的犹太猎手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以前大部分的时候,我总是认为昆丁的对白是一种为了追求风格而有意为之的东拉西扯,说一个段子,念一段圣经,就像好多人写文章喜欢学钱钟书老人家掉书袋一样,学得不三不四、人模狗样的。

而在《无耻混蛋》中,昆丁的话痨功夫已经炉火纯青,他用汉斯·兰道和盖世太保两个角色不断地说明着一个问题——话痨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话痨在气氛营造中遁于无形。

整部电影最出彩的几次个人表演,在我看来,一次是汉斯·兰道在奶农家里讲人们为什么讨厌老鼠的段子,一次是汉斯·兰道说吃酥必须要等奶油,一次是盖世太保猜金刚……当然其他还有好多精彩的对手戏,像戈培尔受到希魔赞赏之后感动而泣等等,我也难以一一赘述,更难以用我浅薄的文字来还原那些演员们堪称伟大的表演。

其实,仔细回想不难发现,这些精彩桥段的背后都是有一个套路:那就是对话双方一个努力掩饰,一个捕风捉影。

正因为话不能挑明了讲,所以昆丁的拐弯抹角的对白才格外显得对路,而那种过关或败露的基本悬念也足够把观众的心吊到嗓子眼。

昆丁对于血腥的把握,一直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这次也果然是高手下厨,咸淡适中,那场酒吧里的群射戏,激烈的火花,绽开的血肉,再加上几道刀光,让人看得无比销魂;再到苏珊娜和德国英雄互射的时候,美女胸前的枪口就像蝴蝶展翅一样美妙;而最后唐尼把希特勒射成马蜂窝的镜头,也让人在电影尾声重温了一次昆丁式的变态。

如果要说《无耻混蛋》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这个故事本身缺乏一气呵成的连贯性,不过昆丁自己已经像章回体小说一样把它分成五段了。

这个做法有效地掩饰了段落与段落之间在承接上的僵硬和死板。

而如果把每一段戏都单拎出来赏析的话,那再挑剔的观众我觉得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了。

结尾处,当彼特再一次把纳粹符号刻在敌人额头上后,在彼特身边的战友赞赏他刀功精进,而彼特自己也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的旷世之作”。

这句对白放在最后,显然是昆丁·塔伦蒂诺等不及外界的赞誉,先自封“旷世之作”陶醉起来。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那些纳粹的奸诈,那些恶棍部队的残暴,那些双重间谍连缴械的孩子他爸都要射杀的冷血,其实都是为了完成他们各自的使命,都是一本正经和天经地义的,而真正要说谁无耻,谁混蛋,其实就是昆丁他自己。

 5 ) 过瘾

尽管这是一部涉及纳粹和犹太人的二战电影,但昆汀从不在电影里讨论人性、社会、战争、正义这些东西,他纯粹是为了电影而拍电影,纯粹是为了过瘾而拍电影。

本片篇幅虽长,但无比流畅、精彩,同时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让观众永远悬着心兴致盎然的看下去。

首先,电影的结构就与众不同。

影片的前两章不惜大篇幅,浓墨重彩的渲染了迈克尔·法斯宾德等几个角色,让大家都觉得这几路英雄都要大展身手的,结果却都在影片前半段,因鸡毛蒜皮的缘故而英雄气短了,让人大跌眼镜。

在这部电影里,各种紧要关头总是会节外生枝,扣人心弦,时常令人哑然失笑,却又不是肤浅的滑稽。

昆汀的电影里,不存在任何条框,比如历史事实。

历史上希特勒并没有被暗杀,但这一点史实约束,却反而被利用,让观众更加出乎意料。

尽管在情节和结构上不拘一格,但在电影本身方面,昆汀一直是十分考究的。

比如,他卖弄了一番电影知识,在影评人和丘吉尔的对话中插入了对里芬斯塔尔、塞尔兹尼克,以及一系列德国早期电影的讨论,还插入了一小段讲硝酸电影胶片易燃的纪录片,完全与剧情无关,就是调皮地抖私货,毫不掩饰他对电影的专业与热爱。

再以语言细节举一例。

影片中的人物严格使用在当时场景中适用的语言,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各有分量,配上字幕,而不像许多美国电影一样,为了符合美国观众的习惯,直接把对话改成全英文。

而视角是法国女孩索珊娜的时候,德国军官之间的德语对话就没有字幕,让观众体验语言不通的她的惶惑和惊恐。

这种种细节,都让观众身临其境。

影片的配乐也十分精彩,时而交响乐,时而歌剧,时而乡村田园音乐,但总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既烘托了气氛,又令人惊喜连连。

相信其中的曲目也是颇有一番考究的。

然而,本片最精彩的亮点,还是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毫无争议的得主,扮演汉斯•兰达上校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

我们在电影里见过很多凶恶的坏蛋Boss,也见过很多温文尔雅的坏蛋Boss,也见过很多变态的坏蛋Boss,但是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非兰达上校莫属。

他在影片开端的美丽田园中华丽的出场,立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熟练的操着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目光锐利,洞悉一切。

他的冷静不是沉默寡言,而是处之泰然的娓娓道来,让每一个对手都不寒而栗败下阵来,同时也征服了观众。

和他相比,“只会英语的土鳖美国人”,布拉德·皮特等人不禁黯然失色。

这是一部昆汀的电影,它不会引导你去回忆历史上的惨案,不会引导你去思考人性的优劣,它只会让你大呼过瘾,欲罢不能。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犹太版抗日奇侠

我觉得这片子和我朝的脑残抗日片没啥大区别(肯定是爱YY的犹太人投资的),各种无敌主角和脑残敌军混合在一起。

要是希特勒真这么弱智(你看那只有两个卫兵站岗的剧院,以及希特勒在剧院里的表现),犹太人还能被他屠杀那么多,岂不是更弱智?

其实历史证明他们都不弱智,只是导演编剧投资方弱智而已。

其实要不是因为昆汀,会有人打这么高分么?

假装自己有文化,贬低天朝YY剧,却去捧国外名导YY剧臭脚,这样的天朝人真是太多了。

PS1:2星是给大导演的暴力画面的,这方面确实做得比天朝的零星星抗日剧要强无数倍。

PS2:别跟我说什么不要跟大导演昆汀考究历史和现实,某些人对抗日奇侠等等脑残YY剧毫不留情,对国外大导演却如此宽容,双重标准这个天朝常喊得口号果然名副其实PS3:不是要给抗日神剧正名,只是看不惯双重标准

 7 ) 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

一周之内看了同一个导演的三部电影,说起来也算是打破我个人的纪录了。

《被解放的姜戈》、《低俗小说》和《无耻混蛋》,看完之后难免做些比较。

《被解放的姜戈》是第一部,看完之后连骂数日,心想这种污了眼的感觉似乎一辈子也洗不清了;再看《低俗小说》,槽点倒是少了许多,但对于人们普遍提到的什么“环形结构”啊,什么“暴力美学”啊也并不是很感兴趣。

归根结底,《低俗小说》能够在奥斯卡和戛纳电影节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备受青睐,原因就是它太特殊了,谁也没见过。

没人见过密集致敬,评委们肯定眼花缭乱;没人见过环形结构,影评人一定倍加赞赏;没人见过絮絮叨叨,影迷们一定津津乐道。

所有没见过凑在一起,当然让所有人都大饱眼福。

不过仔细想想,《低俗小说》真的好到无以复加了吗?

真的已经参透世间真谛了吗?

恐怕未必。

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流行文化的世界各国人民,到底能有多少对嗑药、摇摆舞、拳击、黑社会、鸡奸、武士刀感同身受啊?

恐怕少之又少。

翻遍豆瓣影评也没见过几个能把“环形结构”和“暴力美学”搞明白的,那豆瓣上8.8、IMDb上8.9的高分,又都是从何而来的?

不知道。

总觉得永远也不会知道了,这可能是社会学范畴,与我无关了。

然,我还是觉得,如果不明觉厉的人乌泱乌泱,这样的电影就像天朝从前的股市,水分太大,泡沫太多。

总想看看昆汀•塔伦蒂诺还能耍出什么新花样来,那些混搭的所谓昆汀招牌式元素能不能再圆融一点儿,本以为要再等个三四年了,却没想到这样一个东西其实已然出现过了,如此反类型,如此暴力,如此碎嘴,如此符合常理,如此厉害的男配——终于找到了最喜欢的男演员——《无耻混蛋》,横空出世。

天啊,我已经叨逼了很多跟这部电影没关系的东西了吗!

那说点儿实在的。

整个故事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讲述了林达屠犹、混蛋出击、影院奇情、基诺行动和帝国覆灭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前四个故事出现了四位主人公:熟练掌握德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党卫军上校、犹太猎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汉斯•林达;混蛋部队领导阿尔多•雷恩;犹太幸存者苏珊娜;还有同盟军的盟友、打入德军内部的德国影星汉斯马克。

四个人在最后一个故事当中的电影院相会,林达先下一城,干掉了汉斯马克;苏珊娜干掉了电影院里所有德国人,又被爱慕她的德国小兵送入地狱;阿尔多在最后时刻扳回一城,逮捕了自作聪明的林达。

混蛋阿尔多在最后获得了胜利,可以说是越混蛋活得越长,最混蛋的人留到了最后。

惊奇伴随始终:原来林达早就知道犹太人在地板下;米奴(苏珊娜)竟然逃过了林达的法眼;酒馆里除了最弱的汉斯马克竟然无一生还;原以为用意大利语可以躲过一劫的阿尔多一众碰到了精通德法英三门语言的林达,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意大利语高手;希特勒竟然就那么被打成筛子了;以及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每一个爆点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存乎情理之中,所以惊奇带来的就是黑色幽默和让人笑掉大牙的快感。

比如林达让三个美国大兵不断重复自己姓名,换了任何一个其他场景都会变得奇奇怪怪,好像故意搞得累赘絮叨,可偏偏负责安全保卫的语言奇才林达在已经知道大兵身份的情况下拿他们当猴儿耍就毫不别扭。

某种程度上说,本片的台词水平甚至是高于《低俗小说》的。

《低俗小说》走的是美国流行文化路线,《被解放的姜戈》走的是美国黑奴解放和南北战争路线,两个字总结,就是讨喜。

怪不得备受推崇(批评《逃离德黑兰》的人,首先更要看到这一点,才能搞明白奥斯卡,也就是说,其实不管选哪个,最终都是美国的,讨美国的喜,得美国的奖,归根结底,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

当然讨喜的不只有题材。

昆汀善于编故事,结局隐然注定,而看点就是一群毫不相干的人如何搅在一起,尔后如何到达结局。

《无耻混蛋》则全然不同于以上,既不美国,也不宿命。

你道它是个严肃的二战历史片?

不是。

它调戏各色人等,篡改历史真相,为一本正经的影评人喷得一塌糊涂。

你以为故事的结尾一定是希特勒冲出重围?

错了。

结局恰恰是希特勒惨死,被打个稀烂,还挨了一炮,最终化成灰了。

你以为犹太猎人忠心耿耿?

不对。

他猎杀无数,最后却在根本问题上掉链子,心里想的是如何向美军投降,如何给自己找个好的归宿。

同盟必胜?

没戏。

两场最激烈的枪战里一个人也没活,管你是德国人还是美国人还是犹太人。

人物设定颠覆、剧情冲突颠覆、结局走向颠覆,颠覆一切,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反类型,它超出了所有人意料的极限,但又合乎逻辑。

这就是一个凭一己之力写了十年的电影剧本应有的质量。

单有故事还是不够,一众影星的精彩表演加成太多。

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笔者最爱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大放异彩,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和情感把控力,表演方面力压布拉德•皮特,无疑是整部影片当中最出彩的角色。

影片最后一部分当中,沃尔兹先是装傻,然后凶狠,接着谄媚(一句That’s a bingo真是萌翻了),最后落魄,整个过程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伪饰的痕迹,让人大呼过瘾。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除了克里斯托弗之外,任何人都不可能成功饰演这个角色,这一方面说明导演选人精到,更说明沃尔兹个人水平不凡。

昆汀可以算是电影界的掉书袋了,万部观影量对他来说并不是负担,反倒成为他的财富。

然而君不见,掉书并不难,难的是掉得让人舒服,既不会让人视而不见,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用纸牌游戏历数古典好莱坞,用插入式解说致敬胶片,还有种种诡异又合理的方式,昆汀营造出的故事与其说是个万花筒,倒不如说是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大梦。

不敢用大脑想的,昆汀敢往电影里鼓捣;不敢用镜头拍的,昆汀敢往电影里招呼。

要说大师,昆汀还算不上;要说头脑,恐怕无出其右。

无耻混蛋,也许是一个昵称?

也许是对胜利者开的小小玩笑?

我不这么认为。

无耻混蛋,其实是你无耻、我混蛋,没一个好东西。

整部片子里,谁也没有按套路出牌,这讲的不是偶然,而是非常规、无底限,让人在惊叹之余又觉得十分合理,因为这是深入虎穴,是战争核心,每个人都处于非常状态。

当然,影片导演必须要考虑的是片子唯一的底线,也就是同盟军获胜,一个不得触及的底线。

尽管如此,昆汀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不仅德国纳粹可恨,同盟军也无耻,同盟军也是混蛋。

不为真诚的爱情所动,不遵守已经许下的承诺,以暴制暴,无所不用其极,残忍程度绝不低于任何集中营。

这就是战争,战争之中,只有灾难,没什么正义可言。

每个人都是无耻混蛋,战争和人性的荒谬就在这里显露无疑。

可能德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失败了,同盟国还是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昆汀戏谑地透露出这样一层意思,同盟国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正义、实力抑或聪明,只不过是仰仗着德国人的自掘坟墓,还有作为胜利者的一丝丝自作多情。

也许我又过度阐释了?

那么你肯定喜欢我给出的另一个结尾:昆汀在他那一如既往的醉态里,口喷了一幅荒诞的伪二战图景。

 8 ) 黃曉明同學該來看看Christoph Waltz

 Christoph Waltz飾演“猶太獵殺者”,他因此而拿了今年戛納影帝。

只能說,實至名歸。

 在這部戲裏,他實在是太亮了。

亮得Pitt都找不著了。

 甫一出場,便技驚四座。

要牛奶、換英語、灌墨水、滔滔不絕地講話。。。

如貓捉老鼠般享受著遊戲,完全掌控著節奏和結局。

在這場戲里,Christoph Waltz的表演順暢充分得近乎瘋狂。

個人認為這幕戲完全可以影史留名。

 想起《風聲》里黃曉明飾演的那個武田,這兩個角色在某些地方其實應該是有些相像的,都應該是有點變態的那種。

Christoph Waltz把“猶太獵殺者”的神經質詮釋的淋漓盡致,但黃曉明同學“一直沒忘了他那點帥”,武田就這麼被糟踐了......可惜。

ps:順便提一下,戲裏的希特勒也很驚豔。

 9 )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我在网上看了字幕翻译超级烂的半部《无耻混蛋》之后,不死心,又四处翻腾了一遍,终于找了一个字幕很不错的版本来看。

换做别人的作品我可能也就算了,但是昆汀的片子我从当年的《低俗小说》开始跟,一部都没有错过,也没有觉得失望过,所以属于我心里必看级别的特定名单之列。

这个名单里人不多,其中还有一个,就是面部表情总像打了肉毒素打多了一样僵硬的北野武大叔。

这两个人的电影都属于又美又暴力的那种,长得都是又怪又暴力的那种,很多姑娘不喜欢他们,因为她们都不喜欢暴力,但是我喜欢,所以我每次看完他们的电影觉得很爽的时候,也同时会顺便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暴力倾向,看完《无耻混蛋》,我和三表哥闲聊,三表哥就安慰我说,我相信你不是因为它暴力才看的。

这话安慰得我就更不好意思了。

暴力美,暴力美,都是以暴力为载体的美。

拍得再美也和暴力脱不了干系。

谁要说看昆汀的片子却一点不买他卖的暴力帐,那不是和带着批判的精神看日本MAO片是一回事了吗。

因为美,所以连暴力的一部分也可以接受了。

而换一种价值观来观看,则是因为昆汀的作品一向太过暴力,所以有的观众因为不能接受它太暴力,而即便是拍得美也是看不到的,甚至是无法原谅。

我属于前一种,艺术决定论型的。

另外一些人则属于后一种,道德决定论者。

《无耻混蛋》上映后,我认识的一位以“优雅”著称的姑娘,突然宣称从这部电影开始能够接受昆汀了。

我想那不是因为她突然变了价值观,而是因为希特勒该死,纳粹该死,对待他们,怎么血腥都是不为过的。

美国作家门肯曾经说过:每一个正常人都会不时渴望着往掌里吐上唾沫,升起黑旗,割破他人的喉咙。

所以实际上,昆汀没变,卫道士们也没变,只不过这部电影恰巧政治上切入到无比正确的点上,所以暴力也变得能够被原来不能接受它的人接受了,由此可见,人性是多么有趣的事。

“People never chang, People lie。

”嗯,也许Dr house说得很有道理呢。

不过我前文提到过的“优雅“小姐,一定不会因为昆汀的这部电影,就意识到在暴力倾向这个问题上,自己是个撒谎成性的人。

到也不是对别人,对自己而已。

戳破皇帝的新装,我想这肯定不是昆汀想做的事。

比起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聪明小孩,昆汀只是个顽童,而电影是他和全世界扯淡的工具而已。

要知道这也是我一直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即除了美和暴力以外,昆汀这个人,对待这个世界,总有一种直接了当的,相当顽劣的气质,杀人不是丁里咣朗的一通乱枪,就是噼里啪啦一阵乱砍,制定的计划嘛,那叫一个胡闹,一个个的都耍酷扮帅,奔着不靠谱的路数一路狂奔,谁能活谁能死,最后只好靠上帝保佑。

北野武也爱这么乱整,举着枪互相一通对射,然后该死的死,该埋的埋,第二天太阳出来,照样是碧海蓝天,世界很美。

大家在沙滩上圈个圈摔跤玩。

于是我想起村上春树的那本小说的名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我其实没有看过这部小说。

但我一直喜欢这本书的名字。

现在觉得它来形容《无耻混蛋》这样的电影,真是又简单,又准确。

不仅仅是美,而且是美得像童话,不仅仅是暴力,而且暴力得也像个童话。

我想也许这才是《无耻混蛋》真正的迷人之处,十恶不赦的纳粹,竟然当计谋得逞时候,孩子气的大声喊BINGO,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蓝精灵的格格巫,希特勒在看电影的时候直接被乱枪干掉,谁都知道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但大家都希望它曾经发生过,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简直乐不可支,心想昆汀你这小子竟然敢这么扯淡,你真行。

在那一刻,这部电影成了一个成年人的童话,每一个巫婆都要被处死,邪恶后妈都要被干掉。

纳粹就应该在他脑门上刻上纳粹的耻辱标志,很多成年人会嘲笑它幼稚,这也是艺术?

但是我们就是像小朋友一样,个个都看得很开心,真痛快。

看这场戏,与其说是看到了暴力,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巴赫金式的末日狂欢。

其实,如果你读过那些真正没有被改编,清洁过的民间童话就会知道,大灰狼没有吃掉小红帽的外婆,而是把外婆做成了晚餐让小红帽吃掉了,灰姑娘曾经被王子抛弃差点喂了毒蛇。

童话里不仅要有公主和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固定桥段,还一定会有坏蛋最后死状都极为惨烈的描述,其实所有没有经过道德修饰加工过的原始童话都是又美又暴力的,这是人性本来的样子。

而超人和蜘蛛侠,他们太美好了,他们是神,不是人。

至于那些莫名其妙的蹦出来说明什么是胶片,那个箭头指着谁是将军之类的玩法,对昆汀来说,真是太小意思了。

现在是狂欢节时间。

怎么玩不是玩?

我爱这么玩,你管得着吗?

昆汀这种人,是恨不得把自己一辈子都过成狂欢节的人。

其实他拍的片子一向很巴赫金,这并不是能为很多中国观众接受,因为中国人一向日子过得很规矩,我们从来没有过什么狂欢节,所以在最开始看到昆汀,就很多人会看不懂,会很奇怪,怎么那么乱,这是什么玩意。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网络群体狂欢事件,大家貌似现在也找到点感觉了。

从这点来讲,我觉得昆汀的电影被更多的喜欢了,这并不是说明昆汀解放了什么,恰恰相反,而是因为中国人的狂欢精神被一部分解放了,才会真正开始从昆汀的电影里得到乐趣了。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

顺便说一句,作为一个女人,我打心眼里喜欢昆汀,还因为在他的电影里,他从来不歧视女性。

我想这是很多人,压根没有注意到过的,他们只看到他电影里的暴力,但其实,从《低俗小说》开始,到《无耻混蛋》,昆汀电影里的女人,总是那么又酷,又美,又果断,又聪明,又性感。

他从来没在他的任何一部电影里,贬低过女性的形象。

由此,我个人总结昆汀的电影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是,美,暴力,女神,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昆汀利用这四大元素,制造了一个荒谬的童话。

你知道它很假,但是它假得让你在一瞬间也会恍惚这世界到底有多真实,在这一瞬间,哪怕只是一瞬间,你会恍惚,那些寻常日子里的压抑,禁锢,沉闷,也都是荒谬和不真实的。

而我们是从梦中醒来的庄生,也许下一秒钟,就会结束所有的噩梦,回到蝴蝶的世界里去了。

当狂欢节结束的早晨,站在每日上班的街头,混入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想起昨天,也许,在世界的尽头,真的会有冷酷的仙境吧。

注:巴赫金的狂欢节文化巴赫金在谈到中世纪的狂欢节和狂欢化文化时,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各大城市(如罗马、拿波里、威尼斯、巴黎、里昂、纽伦堡、科隆等),每年合计起来有大约三个月(有时更多些)的时间,过着全面的狂欢节的生活。

他说:“不妨说(当然是在一定前提下这么说),中世纪的人似乎过着两种生活:一种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虔诚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

这两种生活都得到认可,但相互间有严格的时间界限。

”他特别强调,“如果不考虑这两种生活和思维体系(常规的体系和狂欢的体系)的相互更替和相互排斥,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世纪人们文化意识的特点,也不可能弄清中世纪文学的许多现象。

”[1]

 10 ) 无耻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用童话讲战争

今年最想看两部电影,第一个李安的Taking Woodstock,另一个就是昆汀的Inglourious Basterds,其实IB的片源很早就出来了,可是整部电影英语法语德语大杂烩真是没有办法理解只能快进快进看了点片段,近日好心人终于做出字幕= =…虽然有google翻译的嫌疑但是还好了,终于看上了。

昆汀是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导演,他的电影里总是充满黑色幽默以及嗜血的镜头,冗长又充满机智的对白以及复仇的主题。

很明显Inglourious Basterds也是一部处处充满昆式烙印的电影。

黑色幽默:影片刚开始昆汀好不容易耐下性子好好讲故事,可是好久不长,当汉斯上校拿出那个非常夸张的烟斗出现的时候影片正式步入二战故事“卡通化”的正轨。

第二章节奥多中尉的出场,第三章节苏珊娜准备火烧电影院计划的时候突然跳出纪录片来描述胶片的易燃性,各个章节中时时暴跳如雷的希特勒本身就是本片最幽默的角色(电影史上最“可爱”的希特勒),还有最后章节中用静止镜头+箭头标示德国领导人,笑点虽然没有那么密集但是每个出现的却都恰到好处。

血腥暴力:我觉得Inglourious Basterds中血腥镜头出现的特别少,血浆的应用也少了很多,但是却令人毛骨悚然。

奥多中尉一出场便告诉他的八位士兵每位都欠他一百张纳粹的头皮,于是每当有倒霉的纳粹落到这群混蛋手里只有两个下场,一是被用残忍手段杀死然后剥去头皮,二是在头部为其留下永远不能抹去的纳粹印记。

话说剥头皮的过程已经“活灵活现”了最后昆汀还是不过瘾,依然把在脑门刻纳粹标志的过程生动的表现出来= =…真是个Basterds。

冗长的对白:话唠总是让人又爱又恨,这种人喜欢卖弄学识,喜欢把简单的事情以复杂不靠谱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时候他们很可爱制造笑点,有的时候就让人忍不住按快进。

这回事情发生在明显抢布拉德皮特风头的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身上,刚开始就听他唠唠叨叨没个玩,还让女主角家破人亡,最后还是他和皮特的长官碎碎念,最后被刻上永远不法抹去的纳粹标志,可见装逼没有好下场….复仇的主题:昆汀有复仇情结。

从落水狗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系列到死亡证据,复仇总是不变的主题,血总是在为报仇而流淌。

Inglourious Basterds则是替犹太人复仇,为二战中牺牲的所有人报仇,影片有一处引起争议的地方就是昆汀没有按正史处理希特勒的死,显然自杀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昆汀在电影中篡改了历史,让包括希特勒在内的所有纳粹高官死在电影院中,这当然可以让人接受,电影不就是用来YY的么…这里也就完成了昆汀对二战的所有幻想,完成了他心中关于二战的童话故事。

一部讲战争的电影,可是没有大的战争场面,却如此动人心弦,可能只有昆汀能做到如此。

昆汀是个标准的偏执狂,据说电影中所有主角的名字都有出处,向剧院老板的角色Shosanna Dreyfus就是出自两位二战时期德国的演员的名字。

布拉德皮特的表演是比较期待的,这几年皮特真是三好生,每年都能在全世界媒体的包围之中生活的有品质又能交出精彩的表演。

Inglourious Basterds是昆汀的第六部独立指导的电影,我想他在这次的指导中已经开始运用电影中的减法,这是很难得的,而且这次又开创了战争故事的新讲法。

每次出手都能让人欲罢不能,这可能就是昆汀的魔力。

《无耻混蛋》短评

那气氛烘托的太好了,果然如最后一句台词一般,这就是昆汀的大师级作品!配乐方面,昆汀还是那个昆汀,配乐,配乐太完美了!这是属于昆汀的作品!

5分钟前
  • 咖喱老人
  • 力荐

两条线没有亮点。角色最鲜明的反而成了the Jew Hunter。最精彩的是开头一段心理上的步步紧逼。最后的剥头皮败笔中的败笔。罗兰演的很棒。

10分钟前
  • Jaycee
  • 较差

熟嘛玩意儿,Quentin越来越烂

11分钟前
  • 石小po
  • 较差

3.5 除了表达“对电影的爱”以及将“对电影的爱”翻转成极致的套路颠覆之外,其实没啥特别的东西,这也就是六十年代戈达尔《男性女性》提出的问题:只有可口可乐,没有马克思。实际上塔伦迪诺所有的电影表达都是建立在“对电影的爱”之上的与套路对话,这套游戏终有一天玩腻,就只能退休。

1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Stories like this brings me out.

21分钟前
  • s
  • 很差

痞子昆终于又献上了这么带劲儿的一片儿,最后的影院火并一幕,有种浪漫的悲壮,实在深得我心。

23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电影拍得这样认真却不那么严肃,这样震撼却不那么沉重,作为一个反感纳粹题材的影迷,我感到压力很大

25分钟前
  • circletoma
  • 推荐

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不喜欢,我属于后者,完全架空的剧情,我不能接受。

27分钟前
  • 王大大
  • 还行

我不敢说我看过,我的的确确是睡着了很多次,字幕看的我非常累,很多法语德语的字幕都是翻译错的。。。闷骚啊闷骚

30分钟前
  • 厨房里的ATC
  • 还行

化妆和火烧电影院那场戏看得好激动。唯一没料到的是真把元首弄死在了巴黎哈,哈哈哈。还是很有意思的,好些人物也是很不错的,巧合造成的喜剧效果?什么的挺精彩,可中途走神什么的,那位犹太猎人是语言天才→_→

35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4.5 昆汀的勁兒很足啊,第一章節實為美爆了,一章比一章來的還快,莫里康尼的配樂,喜歡結尾。

38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昆汀的电影我还是最喜欢《杀死比尔》,无他,简洁精炼。

39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还行

血腥的暴力美学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中得以酣畅淋漓的体现,这部以二战为背景的昆汀之作,简单凌厉的表现手法与复杂的暗杀悬疑合二为一,令人一直屏息于那有以黑色幽默为渲染,张力十足的剧情之中,不拘一格的疯狂,方有此独出机杼的二战传奇。

42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力荐

一贯的好看;我不反对开开严肃话题的玩笑,但这漫画式的勾勒未免太平面;虽然本片制作精良手笔上档,但依然难掩其CULT本色的粗糙廉价。

47分钟前
  • 李可笑
  • 还行

Quentin Tarantino's never my type

49分钟前
  • sarah🇺🇦
  • 较差

冲着皮特和昆汀去的,结果被德国太保给迷住了

50分钟前
  • JACK
  • 力荐

我豆是都觉得,通俗又好看的电影就是Quentin这样的。

54分钟前
  • shu
  • 推荐

不明白为什么分这么高

57分钟前
  • 不能
  • 很差

开头不错。“Waltz的漂亮表演掩盖了一堆瑕疵。” -savoy...暴力美学?没看出来……不过一直喜欢昆丁的配乐,挺拉风的……

60分钟前
  • YoyoRan
  • 还行

为本片击节叫好并顶礼膜拜的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真正的伪昆丁迷。另外一种则是真正的伪Cult迷。

1小时前
  • 梦朝大海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