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片除了剧本忒不够意思,其它的都挺好。
软硬件要两手一齐抓嘛剧本烂,真是浪费人资源嘛演员演得确实不错,小金稍微有点花瓶,不过后来对付眼镜店主的时候还挺震的,很真实的感觉,好像真的被打似的。
还有老公同学被捅一刀然后慢慢往外爬的表情也很让人揪心阿。
这么老套长霉的故事能拍得如此紧凑,节奏感很强,导演功不可没,剪辑也不错,虽然必要的有点故弄玄虚,不过惊悚片不都这样么。
而且我不喜欢结尾故弄玄虚的片子,一直以为最后导演会恶俗的把老公也扯进去,还好最后happy ending....没有落入俗套。
应该还有第2集的 注意最后911接线员的声音 很象是先前电话亭里的那个应答的男声 而且很明显 他先问她叫什么名字 在电话亭里男主角也被问到叫什么名字 是那个卡车司机吗 ?显然电影留了一手 不拍续集的话 这个故事也算完整 . 如果要拍续集 就从这里切入 一切看本片的市场反映和赢利情况.如果要拍但这对男女主角凑不到 也没关系 第2集一开始就让他们OVER,换一帮美女帅哥 在这个VACANCY MOTEL 里继续尖叫就是了.想到HOSTEL2 了吗? 就这么整的.一切皆有可能!
这是一部在网上恶评如潮的电影,很多资深的影评人对此片的评论都用了“出离愤怒”、“深深失望”诸如此类的词,而我却希望能看到它的续集。
影片的前奏确实很让人无语,故弄玄虚地变换工作人员的名字,一直让人郁闷地等待了2分39秒才正式进入影片的开头。
开头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只是用一张照片、几句争吵、一些没有落下的眼泪,便勾勒出整个故事的背景:一对因为孩子早夭而夫妻关系破裂的夫妇,行进在黑暗的路边。
他们关于走哪条路的选择,亦折射出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
男主角总认为他掌控了全局,并对探险充满了好奇,被征服的欲望充斥了头脑(这是大多数男人的通病)。
而在恐怖片里,导演最喜欢折磨的,就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换句话说,恐惧的来临,简直就是这种人自找的。
女主角认为事事小心为妙,她已经为丧子无比自责,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恐怖片里,导演就喜欢这样的人来收拾残局。
这与金庸年代的武侠,江湖第一人总是被逼的,有那么一点类似。
西片与港片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会仅仅为了交代前因后果,而安置一些破坏剧情紧凑的人。
它习惯于用主人公简洁地话语和肢体语言交待来龙去脉,如果你看不懂,请你反复看,导演不负责教幼儿园的小孩。
很多导演喜欢把恐怖片发生的场景放到夜晚,认为黑夜总是给人们未知的恐惧暗示,认为就算啥都不安排,随便让一个人突然从黑夜里面跳出来,就足以让人魂飞魄散。
但观众可以随便被忽悠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看到黑夜的想法,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定有一大堆剧组工作人员在旁边的,有什么可怕的。
所以真正的恐惧,往往不是凭借黑夜,而是在黑夜和灯火通明的交界处,时刻防备,无法成眠。
这一点,针孔旅社做到了。
汽车旅馆外灯火阑珊,但空无一人,在自己所住的房间里,曾有无数的人被折磨致死,录像带一遍一遍回放那些残无人道的过程,下一个被吞噬的,可能就是“我”。
危险被发现时,即将破裂的婚姻便找到了复合的理由,看到此处,忽然想,导演到底是为了让她们复合,才制造的恐怖事件?
还是为了串联恐怖,才安排一对矛盾重重的夫妻?
我还来不及辨别,他们的绝望,就已扑面而来。
没有谁会希望成为下一个被猎杀的对象吧?
如何逃脱,如果躲避?
虽然是灯火通明,但神秘的杀手似乎随时可以从任何地方出现。
这耀眼的灯光比沉默的黑夜更可怕。
探寻、部署、逃避、求助…每一步都带来失败的结果,最匪夷所思的是,变态的杀手不杀你,就是要你留在这个屠宰场里面,等待猫对老鼠的召唤。
这一段的博弈,是影片的高潮所在,压迫的感觉,如同看不见的鞭子,随时可以抽到你的身上,你的生命,只取绝于条件反射中你是快了一步,还是慢了一步。
当男主角无声地倒下时,让导演嘱意的女主角上场了。
影片开始遵循,有高潮就会有峰底的定理,渐趋颓势。
一位文弱胆小的女子,忽然如有神助,从张无忌般的善良,变成明教教主般的无敌,一举拿下三个变态。
然后再回到她丈夫的身边,当然了,他的丈夫,在被人刺中胸膛,像一块抹布一样被人丢在门口一整夜后,靠着她胸膛,也如有神助般地醒来了。
这个时候,唯一让我欣慰地是,我不相信恐惧已经结束,那么扣人心弦的过程,怎么就这样嘎然而止了?
我比女主角还要急迫地打量四周,希望还能出现点什么,安抚我的情绪。
但是“END”出来了,我忽然觉得导演挺可爱,他居然抛弃美国流行的恐惧成眠,分道扬镳式结局,让男女主角经历重重磨难,言归于好,让家庭伦理观念横空出世,披荆斩棘。
看来导演的想法属于我揣测的前一种,他在维护传统的美德,而不是为了制造窒息的气氛。
如果这个目的成立,那么影片从危机到脱险的转折就显得过于急躁,恐惧到伦理之间的突然过渡让很多人无法适应,这大概是它在网络上不被认同的原因。
在我看来,如果把恐惧和情节分割开,恐惧的压迫度,确实可以算近年影片中少有的成功,但情节的过渡,生硬有余,真实不足,确实也算此篇的败笔。
看来三心二意的恐惧,要打动观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每间房间都装上了录像机那么女主角藏在什么地方看下回放不就找到了不过本片主题蛮好和有些镜头也很吓人
男人显得很容易暴躁且喋喋不休,女人则不停的抱怨且不近人情。
从路上争争吵吵到危险的悄然逼近我们才知道,原来这对夫妇刚经历了丧子之痛。
男人被说服后决定暂住汽车旅店,天亮再解决车子的故障,这符合逻辑。
女人一开始就不情不愿,想回到车上,这是出于对旅店和负责人的观感,一种必须要离开的的直觉。
然后强势的男人和弱势的女人就陷入到了一场危机之中。
而接下来面对生命的威胁,男人显然更加善于思考。
观察录像带找出了地道入口,分析凶手的行动轨迹并保持在安全的位置,打碎镜子尽可能让自己拥有防身的武器,在窗户上挂上女人衣服的碎片制造逃出假象,打开天花板让女人暂时藏身,这一切都符合逻辑,但危险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奈何男人出门寻枪,人还没走出去就被凶手捅翻在地。
女人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感性淹没了理性,但这有什么不对吗?
未必。
因为被感性支配的行动往往更加迅速,更加果断,更加不计后果。
当女人一觉醒来不做假设,直接从天花板跳出来与危险的凶手正面刚,一路跑到车上撞死两蒙面歹徒,跑进负责人房间寻找武器,一番扭打之后幸得左轮手枪,三枪干掉了猥琐的负责人,最后还不忘找回电话线call 911。
你看,似乎也没那么难,男人精神高度集中折腾一宿也没成功脱险,女人睡眼惺忪迎着朝阳三下五除二就KO了三个罪犯。
这一局不得不说女人略胜一筹😂。
所以啊女人的直觉,是个好东西。
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可惜了这么漂亮这么高冷的女主,以及非常好听的片头曲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的看完这部电影,结果发现还不错。
剧情没有多恐怖,顶多算是悬念片,所以胆小如我整个观影过程也没有闭一下眼睛(也说明剧情还是蛮吸引人)。
本想上豆瓣看看有没有什么漏掉的细节(个人观影习惯,在此感谢各位同好),结果对部分同学的评价搞得有点懵。
有那么烂么?
一星的,二星的。
然后再点进去想说学习下看看人家是怎么严格要求的,看了几篇,算是明白一二。
原来如此。
现在汇报下学习心得:1、我的胆子确实太小。
有同学反应实在太不恐怖了,“失望”、“失望到惊讶”,“快睡着了”。
我想这点我对我自己实在无能为力。
也对这些同学表示佩服。
看来这真是个吓死胆小的笑死胆大的社会。
关于恐怖电影应该有多恐怖也没有个规定,真是难为这些同学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可以干多少事啊,这不是忽悠人家专门坐那儿等着被吓的同学吗。
可惜电影里那个老板翘了,不然可以建议这部分同学直接去他那儿买带子看。
这样都还不满足的,那你还可以直接住到那个房间去,包你满意。
2、我的阅片量太小。
阅片量的大小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是件很关键的事情。
甚至在有些同学看来每次不说两部老片子的名字你就没资格在豆瓣上写评论。
尤其是像这种类型片,那肯定是要扯上好几部别人都觉得经典的来比较下了。
看着“老套”,“剧情太滥”等等字眼,你都能想象他们在敲下时心里那一丝油然而生的短暂的自豪感。
虽然只有一丝且短暂。
电影这个老东西都100多岁了,哪一套不老?
哪种情不滥?
对这部分同学我佩服之余也略表遗憾,生不逢时,时不待见你。
3、我的逻辑神经太小这部分有侦探天分的同学总能时刻保持清醒,虽然实际情况是让他说五句话可能有三句都毫无逻辑可言,可对一部电影他却总能在一个屁大的环节找出逻辑错误,然后潇洒的说“编剧实在是太烂了”,或者假装很熟地对主演报以“可惜了”的感叹。
其实不管多严密的逻辑你也能找出破绽,只要你是故意的,更何况一段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剧情。
当然,有很多厉害的家伙能找到一些真正的,能让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恍然大悟的细节破绽。
可是人家是“厉害的家伙”,而且这些“厉害”的家伙还做了很多功课,洋洋洒洒的至少像我这样把字码得不少。
那些既不是厉害的家伙,甚至是自己没看懂“糊涂的家伙”,上来写一句话,还夹杂着一些脑残表达方式,没有人可以剥夺你表达的权利,但请你尊重下自己的智商。
4、我的心眼太小好了,我承认有时心眼太小。
如果有被冒犯的同学,请原谅,毕竟我已经很注意语气了。
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电影的观看方式其实完全取决你自己,你大可以拖着快进看,或者边玩游戏边看,或者边睡觉边看,都没问题。
但请发表评论的时候停一下,想下是不是自己的因素——当然你可以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也是你的权利——如是这样,权当我多管闲事。
我的心眼太小,我检讨。
想说这些是因为这部电影,但说的其实不光是电影。
故事主线是很老套的变态杀手在小空间里捕杀无辜路人,永远是女的最后干掉所有杀手.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故事在描写夫妻躲避追杀时表现的张力十足,让人看了也是心惊胆战.影片对于纯暴力场景的表现还是比较克制的,最后旅店经理被击倒后也没有搞恶俗的"打不死",这点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其实我之所以认为影片值得推荐主要是由于看得过程中我的确感到了一种压迫感,而不是象很多同类影片仅仅是装神弄鬼而已.对如今充满了小成本惊悚片市场,观众早已是失去了兴趣,如果能让人看完后觉得有点小"惊悚"的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这类影片应该有折射现实中对开在偏僻公路上的小旅馆的恐惧心理——假设有一家杀人狂开的汽车旅馆,房间里密布摄像头,无心本分做生意,专门折磨旅客并录像取乐。
偶然入住的一对中产夫妻展开一场惊心逃亡,并在过程中弥合了丧子的裂缝,重新找回婚姻的信心。
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旅馆”,加以恐怖怪谈里的想象扭曲,造就电影里人们上演着一幕幕悲惨境遇,电影外观众带着惊悚又期待的表情,观赏一场奇情演出。
我们当然不希望现实里遇到这样一家旅馆,但我们当然希望存在这样一家旅馆,不过为了道德上的安慰考虑,为了使我们相信自己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那就让事件发生在另一个维度,比如电影之中的世界。
有时候会想,假如人类是高等级的生物,统治下有附属世界,似乎低等一些的人,相比人类来说要虚假一些的人。
人类也会乐于在低等级世界里组织血腥残酷的逃亡赛,布置好舞台,制造一批批的杀人狂、鬼魂和怪物,观看真实直播作为解压的方式。
啥啊,这不就是《林中小屋》嘛,或者是暗网的种种传闻,还有《饥饿游戏》,等等一堆作品。
开头夫妻俩的争吵看得我神经一炸一炸的,头痛,好像照镜子般从虚拟的角色中看到我自身的问题。
本应该相互扶持的家人却彼此抱怨,成为彼此最大的痛苦来源,何苦来哉。
看下来他俩是因为孩子不小心跌下楼梯去世,细究这份痛苦的来源,是他们对失去孩子的痛苦无法摆脱,沉浸在内疚之中,再也没法好好说一句话,除了冷嘲热讽。
然而奇怪的是,回到问题最初,正是因为他们深爱对方,才会结婚生子。
现在没有孩子,但他们还是他们,最应该做的还是珍惜对方,安慰对方,继续生活下去。
自始至终,对方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人类的情绪不受理智控制,更不讲道理。
失去孩子的痛苦遮蔽内心,除了互相攻讦没有办法排解。
像我这样居高临下说“从理性角度”“从最优解角度”考虑,本来也是人办不到的事情。
最近越来越觉得,要学会随时把拥有的事物清零。
永远记住,我是赤身裸体、别无长物来到这世间。
我现在所拥有的,都是生活额外的犒赏。
不要计较这些年来失去的东西,要记住我现在还剩下什么,我拥有的已经很多。
但如果不学会这种从零开始的清算方式,我只会念念不忘错失的事物,精神得不到安宁,只有欲望无止息地叫嚣。
刚看完,我觉得片子的开场音乐相当不错,丝丝入扣,情节的发展也十分了得,牢牢抓住了我的视线,一口气看到底。
看完了才发现空荡荡的办公室,和外面忽悠忽悠的几盏昏黄的灯...妈呀!
不多说了,片子拍的就是好看,没有理由,全凭直觉。
笑死我了
我天真地以为会很色情……
吓得我不敢住酒店了。随时担心有针孔摄像头在偷拍自己。而且万一突然从某个角落里跳出两个持刀坏蛋。多可怕呀!
天涯看图429 拍的还算真实 感觉比较真实
老席啊 当时和你一起看的
蛮惊险的
心理压力很大...
2007 8 15 恐怖呀!!
看恐怖片除了那些经典的桥段外,最烦的就是两个人滚在地上抢枪这个情节了,不管抢多久,反正最后枪一定是归主角一方
不喜欢这种变态的人。。。
片子看过的早了,但是回想起来,有些镜头还是处理得不错的!在沉沉闷闷里一会儿一个惊喜,吓得我是爽爽爽了。。。
个人对这种惊悚片欣赏吃力,动机不明,一惊一乍.幸亏Kate不是只会尖叫型的女主
还是黑夜传说能hold住嘛
老套。
气氛很对
别乱开下高速公路
让不让人住店了
一般,典型~
那眼睛老板怎么那么灵活~
其实可以三星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