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一部电影,九十多分钟。
从片头心疼到片尾。
为李光洙心疼,为朴久心疼。
这是光洙第一次当主角呢,竟然只在遗相露了一次脸。
剧里最无辜的是朴久,没人为它想,这人间容不下他。
律师对朴久说,你得有个好的形象,来笑一下。
他笑不出来。
鱼头好像太大,太僵硬了。
他抖了抖鱼鳃,鱼眼瞪了老大。
律师没了办法,又说,你再试一下。
他终于笑出了声音,肩膀在不断的抖动。
可裂不开嘴。
抖动的肩膀像是在哭泣。
这是一个男人变成鱼人的故事。
可不是什么浪漫的美人鱼传说。
人身鱼头,只有怪异。
如果你的身边出现这么个鱼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你怎么来我这了”“他们知道我住哪?
我没地方可去了。
”“你好像误会我们的关系了。
”他好像真的误会了,可是他变成鱼人后,第一个找的人是这个女孩。
他喜欢她,也信任她。
没有理由。
可是她把他买了,卖给医药公司。
朴久确实是个傻瓜,他相信所有的人。
记者来救他的时候,他跟他走。
拍纪录片,他也配合。
律师说要怎么怎么打官司,他也没反对。
父亲只在意赔偿金的事,他还是没有反驳。
最初的时候,朴久变成了一个“英雄”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吧。
他变成了大众的娱乐对象。
但是没有人是关心他的他永远的闭不上他的鱼眼,他茫然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好像不曾了解过这个世界。
终于他还是被大众厌恶,嫌弃。
一张恶意剪辑的照片,两个告状的人,猥亵罪名就这么安在了他的头上。
律师父亲都在指责他,他没有说话。
所有人走了,只有记者的时候,他说。
“我没有,我没有干那事。
”也许在朴久心里只有记者是相信他的。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又成了朴久。
你终会发现,其实变异的不是朴久,是除外的所有人。
朴久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走多久。
一身伤还是回到了记者家。
“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这是他第二次说这句话。
意思是这世界真的容不下他了。
他蜷缩在浴缸里,不出来。
真的像一条鱼。
医生再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朴久挂在悬梁上。
画面暗黑的,有点墨绿色的色调。
鱼眼还是瞪大着,闭不上的。
可朴久没死,他没有人的脖子。
医生说只是伤到了鱼鳃。
愚蠢的自杀方式啊,他好像真的不能变成人了。
朴久隔着门,就听见外面的争吵。
说要放弃官司的律师,只关心赔偿金的父亲。
他是不是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
记者看着朴久被送进医药公司,朴久要被医药公司做人体试验。
这是记者最后一次看见朴久。
结尾的时候朴久终于露了一次人脸,是遗相。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心疼朴久,还是心疼李光洙。
那遗相的笑容真灿烂,鱼头是笑不出的。
这个世界好像把鱼人遗忘了。
“现在就只有你去想鱼人了。
”不对啊,记者是记得的。
女孩说,“如果连你都忘了他,那他不是太可怜了。
”“其实你是可以变回人的。
”监狱里的博士又说,“可是,他拒绝了我。
”如果有一天,我也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我想大海也会是我最好的归宿。
人心真的很复杂,人是最自以为是的。
这世界浑浊无比,陷在淤泥之中,谁都出不去。
但是朴久终于还是解脱了。
我也好喜欢,好喜欢,这蔚蓝的大海,真的很美丽,很美丽。
后记:其实我每个人都是朴久,也都是伤害朴久的人。
你看着他的鱼眼,很大,很无辜的看着你。
他拿着水壶,不停喝着水。
听着你不断的嫌弃。
却还是默不作声。
唯一希望的是,我不会有一天真的对这个世界绝望。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一个大号微信的推荐,标题是《RM的成员在电影中演了一条鱼》,揣着一贯的国产电影思维,觉得“这一定很难看,剧情一定很狗屎,评分一定非常低……”的心情,外加土豆有免费的链接在线观看,吃饭的时候很无聊必须看部剧的天时地利推进下。
以下为个人观感:1.鱼头做的非常好,(虽然这句话经常性的出现在餐馆里)和场景很融合,没有什么唐突感,有一种我走在路上也会遇见这个鱼人的错觉;2.并没有打着奇怪的题材拍着无聊的电影,也没有打着一些观点说着死板的故事,真个剧情节奏算得上流畅,3.老戏骨使整个片子更加的丰富,特别是李光洙的爸爸,虽然我还摆脱不了他在《熔炉》里饰演变态校长突然爬到厕所顶的那一幕…………
影片围绕一个男子因为想挣钱而自愿去参加人体实验,结果变成了半人半鱼的怪物(在人类世界里)。
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父亲只想从他的官司中多捞点钱,给他做实验的博士明明有可以让他变回人类的药物,却一直不肯拿出来,收留他的初出茅庐的记者假借拍纪录片之名,只是为了传给报社新闻,为了自己能通过试用期,自愿帮他打官司的免费律师,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他的事件出名而已。
看似那么多的人围绕他,却都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各自不同的目地。
看似最先醒悟的女孩放弃了到处流浪,终于走上了别人眼中中规中矩的道路——考公务员,博士在法庭上只说了药物好的一方面就让大众评论从一边倒向另一边,似乎在社会利益面前,个人的损伤微不足道,为了自己的利益,中伤受害者,掩盖真相,有时大家也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却忘记了在网络发达的现在,眼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实。
天大地大,似乎没有了男子的容身之处,怯懦到只能听身边的人吵来吵去,却无能为力,被人当做怪物,好像大家都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最初我们都是人类,没有分别。
那些本该用于救治人类的药物,混杂着人身实验的药物,研制成功之后,却成为富人的专享,违背的实验的初衷,亦是人性的缺失,永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至上的考虑问题。
律师曝光了博士本可以救人却为了自己的实验彻底进行下去,一直不肯去就男子,博士想要造福社会却无能为力,也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最后大家还是违背不了善良的初衷,抛开利益,坚持解开真相。
男子却选择放弃重新做回人的机会,以鱼的身体生活在大海中,也许相比起社会而言,大海中的生活更为简单幸福。
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这部却是让我真正想写些什么的。
可以说韩国描写社会黑暗面的电影不少,最有名的便是熔炉。
小女孩畏惧的眼神是我始终记得的一幕。
它由真实事件改编,与戏剧营造出的社会丑恶相比,显然现实存在的人性黑暗更胜一筹。
但《突然变异》不同,她本身就是建立在荒诞的戏剧冲突基础上,人怎么可能变成鱼哪。
电影过程中,导演用他巧妙的镜头成功把我带入了那个世界。
我感受到的是朴久内心的孤独,不是人,也不是鱼,不容于世俗,有人喜爱他,有人仇恨他。
有人为他欢笑,有人为他流泪,可那又有什么意义,他最终还是无处可去。
朴久,不善言辞,个性木讷,没有自身的主见,喜欢一个人,就算被她背叛也没有任何怨恨,“我一直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这是他进入实验室前去见爱人最后说的话,也是电影中他第一个离去的背影,转角侧影中透露的悲伤仿佛渗透进我的心里。
父亲,律师,记者,爱人,这四个在他变成人鱼后一直围绕在身边的人,他都以诚相待。
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讽刺人性冷漠,可以说,导演与编剧很好的利用了戏剧冲突来实现这一目的。
久去找朴宝英饰演的光洙女友(珠真),珠真一边敷衍久,一边不加思索的拨打制药公司电话,出卖久几乎是她的条件反射。
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说在用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久,乙醚实验中,35cc错打成95cc,出错人员竟还能在玩笑,看到那一幕,我不禁脊背发凉。
久的葬礼上,记者同事只关心新闻素材,丝毫不在意久的离去。
2.体现现代社会大V掌握着少数人的话语权,律师懂得利用舆论,卞博士所在一方也懂,不同的是,他们为了利用舆论,不惜捏造事实,然而,无知无觉的民众只凭耳听便做出判断,忽视久受害者的身份,在心里先为他定了罪。
3.现代年轻人只知追逐热点,电影中提到,久的事件出现后,形象被制作成周边,学生购买周边,求拍照,久顶着鱼头做出爱心的一幕其实很荒唐,也很讽刺。
4.影片最后给久一个选择的权利,变回人还是继续当鱼,久选择当鱼,很多人解读为对社会,对人性的失望。
我倒不这么认为。
久在不知道人生归处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时,他的梦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人,找一份平凡的工作,娶妻生子。
可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了,他的梦想却变了。
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临社会的压力,宁愿保持鱼身,在大海中终日飘荡。
鱼叔推荐的,本来觉得这种片子要不就是恐怖片,要不就特别恶心,结果很出乎意料,居然让我非常专注的看完了!
微信都没看,看完心情很压抑!
看着片子鱼人伸着hello的手蹼,一堆人笑着,类型写着喜剧,谁知一开始就节奏感很强,倒叙穿插手法,一路黑色幽默讽刺,真是扎心!
从年轻人的恋爱观,学业观的讽刺,到职场记者,律师,教授的讽刺,还有亲情,社会舆论的讽刺!
越看越心酸!
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很喜欢,尤其最后鱼人走向大海,在海中遨游!
真的很赞!
最后都不忘了黑色幽默,太赞了!
鱼人从为了钱变成鱼,又从鱼想变回人,最后确毅然决然想要做真正的鱼,只有那里才没有丑陋世俗伪善,做人虽是高等动物,其实还不如做鱼更幸福!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做人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极力推荐!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男主久的愿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却做不到。
刚开始奢望能变回人,到后来看清了一切后,可以选择变回人,却宁愿做一条鱼活下去。
这是对这个社会有多绝望,他明白了就算身体能够变回人,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回"人"的生活。
记者刚开始是想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弱者,把事实的真相让所有人知道。
刚开始也是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利用久,到后来慢慢发现记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人们知道的"真相"不过是媒体编的谎言而已,媒体操纵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知情权。
最后是社会的舆论和媒体扼杀了久最后重新成为"人"的机会。
比起人,他寧願做一條魚,常與非常顛倒的世界里,他已無法回歸人類的生活軌道,於是他光著身體,在夕陽中走向大海,他最愛的海,第一次是快樂,第二次是哀悼,最後一次是皈依。
他真的可以融入大海嗎,了無牽掛的?
最後唯一託付的人,竟是害他變成這樣的醫生,他說萬一、萬一、萬一,尚元追來問的話就全部告訴他;珠真一點都沒有喜歡過他的事實,他說我知道。
藏在魚頭下的人類變得寡言、平靜地接受一切,仿佛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他一定對這個世界上所有人失望透頂。
電影試圖將卡夫卡式的荒誕感擴大:魚人上吊自殺未遂,只因他沒有人類的脖子,那只能稱作魚鰓;為媒體傾倒的輿論怪力下,一張含糊不清的照片、一張嘴、假到不行的幾聲哭訴可以冠人以猥褻的罪名;重新接受實驗后,他完完全全變成了一樣試驗品,被注射過多的藥劑昏倒也不會喚起別人的同理心;卞醫生研究成果變成奢侈品,會長說價格不是由商人決定,是由人們的慾望;魚人爸爸在急診室前只關心賠償金多少......荒謬得可笑可悲。
如此的細小情節還有一些,但是可惜的是,一部電影本容納不下這麼多的點。
若想全部涉及,就得承擔失去重點的風險。
顯然這部電影沒有焦點,主題模糊。
原本是個很好的題材,也恰因為可說的話太多,面面俱到就會失敗。
輿論可造人也可殺人、沒有背景的熱血青年與冷漠社會的對峙、以及異類的生存問題,種種,淺嘗輒止一般,沒有觸碰到核心。
可它還是讓我看完后感到壓抑,想導演構想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裡也一定有很多想法不能言表。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異類,對別人而言的異己。
有時候人們萬眾一心,共同應援、共同敵視,可當範圍縮小、再縮小,到兩個人,卻不敢輕舉妄動,彼此揣測猜忌試探,甚至疏遠,自尊與驕傲都脆弱得一擊即破。
生活經驗的不同、看待事物理解的差異,使我們無法達成共識。
我們有心溝通卻無力更靠近一步,就像珠真叫他下車,他低下了頭。
他別無選擇,即使下車了又能怎麼樣?
不過是一個拖累,害怕不被接受,無處可去,被排斥,失去。
寧可保持現狀。
事實上他真的無處可去,走來走去,被小孩子揍了一頓后回到尚元家里,說,他只想過平凡的人生。
<图片1>是不是因为李光洙才想到看这部电影呢?
很大一部分,毕竟我还是很喜欢看起来蠢蛋,其实聪明入骨的男孩子的。
李光洙很聪明,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挑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
虽然在90几分钟里露脸不到三次,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最俘获人心的主角。
李光洙之于鱼人就如法鲨之于frank。
明明有颜值却非要玩才华。
不过反正看电影么,总要不那么不肤浅地看几次的。
<图片2>原本想看蠢萌的李光洙,却看了一个多小时蠢萌的鱼。
在电影里一个一无所长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想赚钱,要么捐精,要么试药。
李光洙饰演的朴九显然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无良制药公司的实验里,他变成了半人半鱼的鱼人。
新闻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有人把他当做英雄,有人认为他是骗子。
他对有些人来说是朋友,又是有些人的明星。
是一部分人信奉的神明,也是一些人打击的恶魔。
他既是鱼,也是人。
片子一直在用喜剧的角度给我们讲一些智能苦笑的故事。
鱼人的外表像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是最深层最现实的东西,他不怎么说话却让我们又哭又笑。
<图片3>人类讨厌未知,社会排斥异类。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么奉做神明,要么贬为渣滓。
他的身边皆是矛盾。
父亲想拿到补偿金,记者为升职拍摄纪录片,律师想赢得民心支持弱者,所谓”女朋友“也只是内心有愧陪伴左右。
世界因为无法改变的鱼头变了。
在实验室时,医务人员不小心用错了剂量却对着痛苦的鱼人哈哈大笑。
社会的眼里鱼人的外表即非人的内在,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样貌依旧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每个人都在拼了命同化自己寻找认同,鱼人爸爸最大的梦想是想让他儿子考上公务员。
高中的时候看的卡夫卡的【变形记】(反正这不是富二代进村真人秀),读到主人公变成甲虫时旁人的态度是震惊的。
荒诞现实主义跟这部片子如出一辙。
大家依然关心着他没法工作该如何去支撑家庭,没人关心他变成一只甲虫要如何生活。
社会在冷漠里膨胀扭曲,一觉醒来,变异成一只甲虫或者一条鱼的应该是人们的思想。
<图片4>鱼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明星,一个效应。
说明这并不是个例。
同样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们将鱼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榜着自己。
这两天看了【金星小姐】画面很糙,剧情很糟。
但理儿很明。
一样是绝无仅有的外表,但金星心如明镜。
讲到在比利时遇到出租司机的事,她说:“无论人活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职业背景,性别状态,人就是孤独的。
”生来孤独,生来我们都是鱼人<图片5>后来鱼人死了。
没有获得爱情,没有得到尊重的死了。
这不是主旋律电影,告诉你相信就会成功。
那他被什么杀死了?
社会舆论媒体导向逃不开干系。
电影里除了鱼人的另外一位男主是个记者,受任拍摄鱼人的纪录片。
面试时他被问到“为什么一定想当一个记者?
”<图片6>上司看都不看他一眼说:“你是地方学校毕业的?
”网络世代的发达,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媒体的影响力。
几篇报道就能把非人道生物实验变作诺贝尔医学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几个采访就能把无辜的少年描摹成猥琐的性侵犯。
媒体道德界限模糊与不可估量的舆论力量让人背脊发凉。
里面有个情节,一个老太太带着一桶红油漆恶狠狠地说:“让人恶心的家伙,滚回你的北朝鲜去”并且把油漆泼向鱼人。
与北朝鲜八竿子打不着,但牵扯到爱国政治一切就是正义。
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片中是真的“资本控制舆论”鱼人之死反倒促成制药公司研究新药,媒体纷纷抹黑鱼人。
看看赵薇事件,程度比北朝鲜油漆不知轻到哪里去了。
<图片7>鱼人的梦想是作为一个平凡人平凡地活着。
很简单又很难。
大家在为他吵得不可开交时他沉默着喝水,离家出走却不知道走去哪里。
他说:“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我非常努力地去想可是脑海里一篇空白,他们会打我,可打着打着我却笑了。
”鱼人总是小心翼翼,卑微着悲喜。
对于一切默默接受且对于自己造成的麻烦愧疚。
这显得很可怜,也很可悲。
然而鱼人还是没有死,他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有变回人的法子,但他想以一条鱼的身份活下去。
既然不能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不如做一条自由的鱼。
他选择了大海。
有些事情,这个死鱼眼看得比谁都清楚。
<图片8>最后看到有人说:本来没想哭的,一想到李光洙这个傻小子就泪目了<图片9>详情关注微信公共号:EVElab<图片10>
无所事事的午后刷了一期的《RM》,因为期间钟国等人调侃光洙是鱼人,所以好奇找来光洙主演的电影——《突然变异》。
电影于2015年上映,讲述了青年朴久因参与新药实验变成鱼人,记者尚元、女性友人珠真、朴父和金律师等人因不同的欲望围绕在朴久身边各取所需,终而“各得其所”的故事。
一.欲望(对能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整个故事因为欲望而沉重。
主人公朴久想要不劳而获获得三十万韩币所以参加了所谓的生物等效性实验,在实验中变异,变成鱼人,进而遭受到更残忍的实验和部分市民的误解与敌对,最终以“死亡”才平息了整个鱼人的故事。
女性友人珠真和朴久相识于网络,在接到朴久的求助后,为了利益把朴久送回研究中心,即使在帮助朴久上诉的过程中她依旧不放弃对利益的争取。
地方大学毕业的尚元想要进入首尔ABS工作,所以不辞辛苦地追踪并记录鱼人的故事。
朴父积极打官司不是为了儿子的权益,而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补偿金,期间甚至想要通过和解获得更多的金钱。
金律师企图通过带有社会热点的官司一举成名,因此给朴父等人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上诉,却又在背后勾结制药企业的卞博士。
卞博士希望研究出新药,所以不惜以人的性命为代价,纵然能使朴久恢复人身,也不曾公开说明,依旧拿朴久做着残忍地实验。
[正攵府] 为了使韩国成为新能源的大国,暗中向媒体施压,引导舆论,支持违反伦理道德的实验。
故事的主要矛盾都在各种欲望之间爆发,进而将情节推向高潮,使得故事变得压抑而悲痛。
没有人真正关心朴久的内心,亲人的利用,旁人的殴打,判决的不公,最终朴久被迫回到实验室,在一次又一次非人的实验中“离开”人世。
正如电影借记者尚元的评价说出来的:“骗子变英雄,英雄变骗子”。
所有该得到惩罚的人似乎都逍遥法外,金律师成为政要,连珠真都成了公务员,打压真相的新闻工作者依旧混的风生水起。
所有人物按社会的“秩序”理所应当的发展,极具讽刺意味。
二、本真(〈方〉∶纯洁真诚)整个故事因为本真而温情。
文中主要提到两个人的本真——尚元想要成为真正的记者&想过平凡生活的朴久想要见一见大海。
对于前者,故事反复强调着“真正的记者”,捍卫国民的知情权,揭露社会的真相,为百姓发声。
也借由尚元的人物成长来深化这一“本真”。
在ABS面试前,尚元默念的就是这句话,为了这份本真他想要成为一名记者。
在身边人放弃,上级施压的环境下,他和朴久聊天时再一次提到初心,受到刺激,决定振作重新找金律师商量对策。
可是,不堪的事实使得他开始浑浑噩噩地在编导室剪片;最后,在朴久的“鼓励”下,他重整旗鼓,找回了本真。
对于后者,故事中篇,朴久告诉尚元,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他喜欢大海,自从高中毕业旅行后再也没有见过大海,这是他的遗憾与愿望;故事最后,在人与鱼的命运选择中,朴久选择成为一条鱼,永远生活在大海中,自由自在,没有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此外,朴父回归本真,从事社会公益活动。
卞博士回归本真,帮助朴久解脱,在监狱中自省等等。
这一条线是温情而充满正能量的。
三、朱说在高三时因为每天傍晚都有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下晚自习回家也喜欢看新闻频道的《24小时》,所以喜欢上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那时的我也是满腔热血想要投身真相,揭露黑暗,说出心声,因此第一志愿清一色的新闻专业。
事与愿违,阴差阳错在中文系学习了四年,对于新闻渐渐失去了冲动,加上身边不时的负面消息,很大一部分的新闻记者在我的判断里大打折扣,本着“乌龟精神”,越不耻,越厌恶,越害怕,就躲得越远,渐渐也不再关注,不再向往。
尚元的形象还原了曾经我给自己假设过的人生轨道,所以尚元对我来说有很强的代入感,看到最后的他重新振作,找回初心,我是欣慰的。
纵使现在的我对新闻的工作不再那么痴迷,但是对于工作,对于未来,甚至包括三观,我有自己坚定的判断,在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黑暗、迷雾、陷阱数不胜数,但是依旧要前行,因为那是我想要到达的地方,是我想要践实现理想的人生。
朴久的结局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回归宁静大海,远离虚假与纷争,他彻底解脱了。
生于山,长于山,大山里的孩子对海有一种独特的念想。
无论是台湾偶像剧的渲染,还是流行歌曲的引诱,大海至今对我仍具有某种吸引力。
论文答辩结束后,不止一次想要跑到海边看看这位从未谋面的朋友,却缺乏一种和“Running”类似的冲动。
(Running:Run to Ning ®)在我长久的想象中,海浪拍打着脚丫,脚丫踩在沙地,柔柔地,软软地,海风拂面,眼前是海天一色,海鸥翔集,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吧。
也许只有当我身临其境时,才能验证大海是否具有消除痛苦的魔力吧。
朱绂2017/5/29
突然变异,变的是大家还是朴久呢?
人民自以为知道的真相总是被资本控制下的媒体放出来的,他们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万众瞩目,也可以让你被万人唾弃。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所有人都是发声口,更要懂得辨别网上的信息,比如今天公安部正式通报的鲍毓明案结果,所有人在为小女孩抱不平的时候谁又知道她的欺骗行为呢?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前几天的罗冠军事件也同样如此,每次都有一方利用媒体造就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在舆论形成的同时,网友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形成所谓“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绝对民主带来的弊端。
电影里记者为了追求真相,最后从卞博士那里得到了真相,但是结局真的圆满了吗?
他为了真相,失去了工作,最后看似洒脱的辞职,更像是导演的一厢情愿,生活总会给人深刻的打击让他认清现实的。
同时电影还告诉我们小团体的没有纲领的集合是绝对斗不了资本家的,小记者出身地方大学,家里没有背景,职场中处处被人瞧不起,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大量的努力却又轻易地被人抢去,所谓人权律师为民请命,在遭受无数的打击之后,也同样向恶势力低头,接受了大集团的资助成为了国会议员,从一个拖欠房租的落魄律师跻身特权阶层,虽然这种方式得到的权力十分不稳定,但投身固有的利益集团的确是最快的晋升通道,人生在世总有身不由己的地方,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负责,真正的理想主义斗士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人们钦佩且尊敬革命领袖切·格瓦拉,但没有人愿意学习他。
现在的世界,还是一个比烂的世界,问题出现之后没有人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如朴久“死了”之后似乎除了卞博士所有人的生活都变的更好了,小记者成了正式工、金律师成了国会议员、朴久父亲成了公益事业者、珠真考上了公务员、医药公司开发的消灭寄生虫的药物卖出高价而且变成了社会潮流的奢侈品,实在讽刺。
这种掩盖方式看上去效率极高,但难道隐藏在暗流之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一天这些积压在一起的矛盾会形成推动社会被动进行暴力性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一直想,李光沭从头到尾基本没怎么露出过脸,但看完片子隐隐觉得他演技还真的不错,虽然不知最后露的那个屁股是不是他的。电影很好,剧本也很好(很多人会看不懂),电影就是应该带着这样批判和讽刺的目光去看社会才算得上是艺术。最后,当初他选择放弃做人,做一条鱼的时候,我竟然会那么理解他。
结尾收的不错
突然变异成鱼的人只是个背景。主角是围绕在鱼人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登台唱戏,又一个个被治愈。多么神奇的世界
浪费题材,什么都想探讨,什么都流于表面,最后还没怎么讲清。我还想知道为什么女主总能搞得到那些照片和视频?
2022-06-19想看。
我觉得很好啊,虽然可以更流畅清晰,但是从立意到镜头表现力来看都很有想法和野心,甩掉内地年轻导演无数条街的用心。
剧情忘光了!但这sb头套这两年怎么就莫名火了呢!
感觉评分好低啊。我倒没觉得拍的很差,至少会让人反思一下不是么。全程代入我光洙我就心疼的不行,有的地方稍稍泪目了一下,感觉记者才是男主这样。光洙拍这个真心不容易,么么哒四星。
韩国电影近年来的立意都非常好,这片就是其一,只是一个IP还需要导演和编剧好好揉合才能出经典,假设这片是欧美玩黑色幽默的名导来做,会变成什么样呢?只是没有假设,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挺悲哀的,影片中有一个人算一个哪个不可悲呢?我也愿化鱼而去。。。
各种讽刺与最后做回最初的自己。立意挺好,就是看的有点累。女主演的最好最可爱
只是心疼从头到尾只有照片和影片中的视频里露脸的李光洙…
映射了人类社会的贪婪、懒惰、自私、荒诞……揭露身边人身边事的丑陋行径,也暗喻作为人类的我们,始终还是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你是要成为芸芸众生里普通的人类,还是要做徜徉大江大海里,自由无拘束的鱼儿?
变形记的噱头很棒,但真的好无趣,不知道编剧到底想干嘛?前半段主打变异人生的人情冷暖社会阴暗,主线却搁在记者身上最后来了一个坚持真相还原事实的故事。导演叙事不温不火絮絮叨叨,演员和李光洙的遗照一样都是一会一个蹦出来来吓人的吗?真是浪费题材。
这哪里是喜剧!?
反应现实太残酷看完有点心累。pro的方面是以鱼人这个隐喻切入社会问题很好,但感觉拍得太直白,有些情设也很老套。再说把每个人物都设定的多元美丑 有点感觉像乱炖,凸显不出导演真正想表达什么。ps:光洙真是为电影牺牲这点赞!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鱼人的故事吗?这只是其中一个“鱼人”的故事而已。商无商德,医无医德,人性泯灭,舆论妖魔化,每一个主角都是一个类型的缩影。为辛苦的光洙点赞。配乐和讽刺的剧情很搭。但是故事节奏缓慢,冲突不够深刻,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两个小时。
结尾还可以 前面的铺垫可惜被拍得太枯燥无聊了
拍的很棒。喜劇、戲劇、壓抑、悲傷都適可而止。
可怜wuli光洙
很棒的电影 其实我还蛮喜欢这种散漫的调子 以为是喜剧原来是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