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法证系列我不是太在意,但作为一部罪案剧(还是香港的)来说也太糟糕了点。
首先剪辑不太好接受,上帝视角先知道凶手是谁倒也不是不可以,就是案子出来以后一会是现在一会是回忆,转场太快,也没有太明显的色调改变或者文字提示要切回案发当时,就让人经常看得一脸懵。
人物关系并不自然,如果按照开头余sir和范法医的相处氛围来拍几个主角之间关系的话,应该还不算太难看,但是往后看却觉得生硬,范法医遭遇了那么多事之后,她作为余星柏唯一的好朋友,难道不值得余出现关心一下吗?
就算是为了体现秦克男的地位也不能整得一点都不关心朋友吧?
直到法医克服心魔回来上班了才出现安慰一下,这友谊,就,挺塑料的。
编剧为了突出每一对cp的互动而忽略了警察法医和法证三方面共同的互动,除了约饭(约饭也不多)和工作,没看出他们有什么情谊。
开头几集观感还不错,越看到后面越无语,从上一季结尾提示的小丑到张世熙的转变,实在让人搞不懂编剧的脑回路,小丑的伏笔都埋到上一季里了,结果就这?
张世熙的亲弟弟把骨髓都给他了,他也为了弟弟做了很多回不了头的事,结果就因为弟弟间接害死喜欢的女孩就反过来要把弟弟杀了?
倒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剧情安排得让人难以信服……反正也让人懒得深究了,对一部要啥没啥的罪案剧来说多费一点脑细胞都是浪费。
1.最初是因为“法证先锋”这个IP和有黄宗泽参演才看的;2.开局观感尚可,到中间有几集实在是让人看得难受,不只是剧情,还有莫名其妙的运镜,有种故作姿态的感觉;3.有些案件和出场角色的“串联”,感觉是为了写而写。
前面未破的案件就一直不提地放着,连些铺垫都不做,中后段突然“发力”,好像一时间线索自己就冒出来了;4.最后BOSS从临末几集刚登场就自带了反派气质,但是和前几部乃至以后可能会出的“小丑案件”都感觉很牵强,感觉被催眠教唆得非常容易;5.个别人物塑造过于单薄,比如张世熙和傅剑成,感觉他们可以作为中性角色有很大的发挥,但是就是让人搞不明白他们的某些动机,哪怕感情戏都是稀里糊涂的;6.最后又是货柜情节,不知道该说致敬前作还是过于敷衍;7.最让人无语的是塔雅这个“斜杠青年”,为什么什么案件都能这么“刚好”跟她有关甚至她都帮得上忙?
她给井浩然的感情挣扎应该是最深刻纠缠的,结果就稍微那种互相原谅的套路就成了?
8.范佩清和秦克男的感情戏算是不教人硬磕,余星柏和宝英的也算自然HE。
这两对角色的适配度比另一对都更自然些;9.余星柏和范佩清的套装爱了,职业又利落。
余星柏夹杂的白发不显老反而更有味道,至于井浩然的胡子,也不知道到底是角色需要,还是演员本身有意转型了;10.有些案件真的有凑时长的嫌疑,比如拉面案和剧本杀案。
凑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凑了好吗。
😐
看第一二部时,能看到大量的案情分析、搜证化验、法医讲解,可这第五部,已经看不到警察的分析推理了全是等着,法证化验过程也省了。
虽然仪器设备高精尖了,但并不比一二部里搜证好看多少,反而少了些专业感,搜证部分太少了,有的都摆明面了用眼看,一堆人开会看照片啥也看不出来,黄宗泽来了说几句大家立马明白了,看的出来剧是想突出黄宗泽的本事大,但是他的镜头太少了,有关他的工作专业方面一点没有表达出来,只靠别人嘴说。
再说法医,第五部法医的戏太过了,每集都有她,查案有她讲课有她最后还要一通说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片叫法医先锋了。
一二部里,虽然法医也查案,但是是和法证一起配合警察,能看出三方在互相辅助,可这片都是各干各的。
最后让我无语的是湛自杀,看到这有点想弃剧了
我以为四已经是法证系列烂的巅峰了,当我看了五之后我只能说我还是太天真了,四虽然乱七八糟的戏份多,好歹还拍了法证镜头和法医镜头是在找证据,五,实验室大小比不上十几年前的一和二,开会镜头比不上三;五,厉害的地方不是靠法证靠证据,全靠罪犯良心发现要么自首要么靠法证和警察推理完去找罪犯聊天。
一集拢共40多分钟,除去片头片尾我算你四十分钟,警察和女朋友的爱恨纠缠拍了35分钟,剩五分钟用来推理然后去和嫌疑人聊天。
到目前看了18集,靠证据破案的一个没有,法证人员一个造假导致同事自鲨,法医得了PTSD人疯了,黄宗泽在这个剧里几乎毫无作用,看你们谈恋爱看了几百分钟,法证没拍法证,恋爱又没有清晰轻松的恋爱故事,我求下你啦,女二和男二恋爱第二天就发现女二的爹鲨了男二的爹妈这种剧情难道不是二十年前的套路吗?
你们真的不进步至少不要退步吧啊??
我真希望编剧导演能稍微看看评论,大家都挺忙的,回家看剧是为了放松,不是为了血压升高教你们怎么拍戏,不会编可以不编,不要用这种烂剧来侮辱观众好吗?
每播出一部都更能显示出港剧的没落,看了让人真无语,快进都不能压住我的怒火,特此剧评送给法证先锋5的所有工作人员,黄宗泽以后可别接这种剧了,毁口碑。
天哪,我居然都看完了。
做饭洗碗真是煲剧的温床啊。
优点△ 相比于四,还是好一些。
因为不太记得四了,只能说感受,没法具体对比了。
只记得对四的吐槽是从头到尾。
五时不时还会让人觉得:不错哦。
△ 可以看出,案件设置还是有些想法的。
而且每个案子里都增加了一些想讨论的问题。
(1)姐妹相杀案,类似全员恶人的不停反转的构思是精巧的。
虽然借鉴了美剧《恶行》的故事原型,但最后还是会分析姐姐为什么会患上孟乔森代理综合征,并且对她小小年纪承担起家庭重任表示同情。
(原不原谅是另一回事,至少给出了另一个视角)(2)秦克男冤案。
秦克男殡仪馆急救的段落可以,甜点老公给老婆顶罪有点温暖。
而且从整体来看,罪犯之前的法医经历也暗示了未来法证部内部会有问题。
(3)富婆+湛霆案的结合。
引出黑法证,并且这条线一直贯穿结局。
湛霆自杀看得有些突兀,但算是挺完整地展现了职场压力。
鉴于本人也有因为犯错导致信心丧失的经历,而且前几个月刚听说有同行因不堪重负自杀的悲剧,所以,我觉得整段情节还挺好。
而且,提出了,无论有意无意,法证也会犯错的事情。
我觉得是对这个部门的反思,其实可以深挖(比如增加一些有些搜证规则设定的原因,补充补充为了避免人工错误,可以做出什么努力)。
(4)风水树被砍案,引出纸盒藏尸案。
大概想体现法证技术提高对破案的影响吧。
武志佳探望妹妹和外甥女的片段也挺令人心酸。
而且一个误会导致一段冤狱也是有想法的。
最后武志佳发现自己用生命保护的妹妹竟然唯利是图,心碎到想要杀人的段落也不错。
这里说一句张国强的演技,整个人憔悴又崩溃,蛮走心的诠释(也可能是在同剧其他人衬托下显得突出)。
(5)拉面案。
架构也是精心设计,一晚上三条线索交汇,最后发现案件、得出真相。
不过从这个案子开始,整部剧开始彻底拉胯。
架构不错,但三条线实在过于无聊。
找猫、吃拉面。
无聊,而且两个配角的的表演也十分令人讨厌。
僵尸戏至少还算有个情节。
而且人物动机极其无聊,我只能归纳出,不要去学日本拉面,会让人痴线。
(6)地狱杀人案。
想做暗黑向。
虎玉楼和隔壁公寓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强化了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平衡。
公寓并列的设计有参考《寄生虫》的意思。
而一见钟情变成变态杀人可以做成和虐心的恋情。
地狱壁画的悬念以及法医PTSD虚构出年轻的杀手,也是充满悬疑感的设计。
(7)井Sir父母被杀案结合抑郁症女人莫名自杀案+钟树仁马路被杀案。
旧案新案交汇,有错综复杂的想法。
本来也是可以的,不过结合了井Sir塔雅的恋情变得无语。
当然,我也理解编剧想设计命运交织的虐恋。
但没看到恋,也没看到虐,只看到有问题的价值观。
(8)小薇涉嫌谋杀丈夫案。
结构不复杂,不过增加了梦游杀人的桥段。
但整个故事实在逻辑不通。
一方面,从小薇的描述中,感受不到她因没有孩子而受到的压力。
另一方面,如果想替丈夫隐瞒,供述时完全不需要反复强调性功能障碍的事情啊。
只要说,自己失眠,所以长期吃安眠药,但是安眠药产生了梦游的副作用就行了啊。
如果希望增加情节可看性,法证用某些技术方式证明她是梦游杀人就行了。
(9)森林谋杀案。
结合了剧本杀,算是与时俱进。
大概因为看了7、8之后,觉得这个也就这样吧。
案件中,再次涉及职场PUA的话题。
不过感觉这个PUA程度也超出理解了。
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真有这种事情。
这个案件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剧本杀连续三场、实景搜证,还搭配服化道。
得多少钱啊。
而且连续三场,每场这么长时间,这些人真能凑齐吗。
这里也特别提一下李成昌的演技。
露营时,他哭得那段给了挺长时间。
如果演技不好,根本看不下去。
但他演的很动人。
(10)法证三人组清除社团案。
罪犯反侦查能力增加,更接近法证主题,纯技术PK比较有趣。
之前一直在问“你们”的“们”是谁,最后才揭露黄庭锋,还挺有意思。
不过,所有人的动机都令人迷惑。
虽然想用孤儿院影射悲惨童年,但是童年的戏份也没有让人感到很抑郁。
还不如森林谋杀案的保险公司压抑。
当然,也许这是有意为之,因为要影射特定群体。
同时,本案也是意有所指:本性不坏的年轻人 被别有用心的人洗脑 用极端手段重建社会规则 以释放自己 结果牺牲了大好前途 令人不解,令人惋惜。
感觉像是要喊话前几年冲动的年轻人们。
如果深究一下,蛊惑的蒂娜是海外归来、而且蛊惑的工具是非常具有西方特色的小丑、咖啡(正常来说,不应该是酒吗)。
像是特别设计。
不过,强调下,只是说这几个人的走向在影射这些年轻人。
而不是整个案件在影射当时的事件。
另外,我觉得对年轻人的想法还是应该进一步表现,不能一上来就跑去杀人。
现在这种就令人莫名其妙。
加上三个人演技实在稚嫩,没有撑起来那种冲动又欠思考的正义感。
女社工出场后和女杀手一样,令人怀疑她是不是有过不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11)最后,司徒亮冲动杀人、张文熙莫名死亡、叠加小丑案,引黑魔女蒂娜出场,提出“每个人都有黑暗面”的“深刻”思想。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也是案件叠加,反转反转,还内含深意。
不过bugs太多。
但,除了人物动机不够扎实之外,一直铺垫的小丑案也过于草率。
而且,自始至终没有理解蒂娜为啥那么有蛊惑性。
一直认为是咖啡里有药。
哪怕过于理想,也应该给一个心理学、催眠术一类的解释。
但木有,而且还留了个故弄玄虚的结尾。
缺点但是!
整部剧只有30集,上面的案子就有11个。
其中好几个还是案子套案子。
差不多平均两集一个案子。
再加上各种纠缠的感情线。
故事看得简直就像剧情简介一。
就算想法再好,故事讲不完整,人物塑造不完整,根本无法体会其中的感情。
具体如:(1)人物动机经常莫名其妙。
个别案件在上面已经标注。
最典型的就是张文熙。
这个人除了开始黑化的时候有点意思,后面就越来越莫名其妙。
比如,莫名其妙喜欢上杨冰;莫名其妙帮张文杰上位;然后又决定莫名其妙杀掉张文杰。
不明白他到底是要重建规则,还是黑化想要帮弟弟上位。
所以,最后他觉得问题是自己我也不是很理解。
也许编剧是想表现他最后发现了蒂娜,然后是要和蒂娜对峙吧,如果是这样,他也太没有战斗力了,轻松就被一个那么瘦的姑娘给推下楼去。
而且,吐槽一句,作为一个嫌疑犯,回港后连伪装都没有,就满世界乱窜。
警察都是瞎了吗。
张文杰为啥要抓杨冰也不太明白。
想帮哥哥追女孩,为啥一直不告诉哥哥?
而且杨冰死的真是意外啊。
如果想凸显张文杰很坏,还不如狠一点,就说他喜欢上杨冰,然后做了很令人发指的事情,至少能够理解张文熙为啥枪头调转。
(2)太多为了剧情而强行增加的情节。
许多线索没有设置足够的伏笔铺垫也没有收尾,结果突然冒出一段往事,突然跳出一个人物。
比如,秦克男冤案里,法医突然变成了小朋友的钢琴老师。
但案件处理后,对于好朋友的孩子、自己的学生再无关心。
比如,地狱案,完全可以让法医从一开始就住在这个公寓里,两人的感情从开始就发展起来。
甚至在前面的案件中让杀手提点一下法医破案思路(以铺垫杀手的思维逻辑)。
这样到地狱案之后才会显得足够虐。
否则几杯咖啡就爱上连还杀手,也太奇怪了。
比如,井Sir父母案。
可能我之前错过了吧,但之前似乎没有太多表现两个人一个父母双亡,一个父亲 失踪。
第一次坟场对话时就可以提一下啊。
结果两个人互相吓唬对方演了老半天。
比如,小薇突然出现个丈夫,突然说自己生不出孩子有压力。
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同事间沟通时就多做暗示。
什么听到别人孩子心里难受。
什么公公婆婆想要他们离婚。
之类的。
比如,森林谋杀案。
井Sir突然多出来一个半个父亲一样的导师。
导师突然就失踪了两年。
至少在前面表现一下吧。
不然都不理解他哪儿来的感情。
等等等等。
反正经常就是为一个案子而增加一段前情。
(3)因为转折需要,价值观简直七零八落。
其实剧情狗血不是问题,经典《大时代》不是更狗血,但人家故事讲得清楚啊,所以再狗血,也愿意看,而且很能代入情绪。
孝婷恋至今还是多少人的意难平。
最典型的就是井Sir和塔雅的段落。
讨论里已经吐槽很多了。
整个演绎就好像井Sir杀了塔雅他爸一样。
塔雅爸爸可以为了一百万冷血杀人。
塔雅知道真相之后,他妈居然能够说出“你们两幸福生活,我们离开这个地方“这种话。
而塔雅不但不给井Sir解释,还直接把人家甩了,搞得一个父母双亡、不得真相的孤儿莫名失恋,还得疯狂找原因,多可怜。
当时我想,你们都是当井Sir没有感情是吧?
后来我发现,井Sir果然没有感情。
再见塔雅时,似乎只有我记得这是他杀父母仇人的女儿。
他毫无反应,塔雅还总有点不太待见的样子。
然后,不仅对塔雅一家没有任何愤怒,要帮塔雅爸爸写求情信(救人我可以理解),而且还要千方百计给塔雅找开脱的理由,在发现车祸和自己有关联后,还无比愧疚地请求原谅。
关键,塔雅一家好像并没有特别认真地给他道过歉?
关键,小朋友在车上洒水是很意外、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吧。
车祸难道不是因为后面那辆车速度过快?
不然为啥把人家车都撞翻了。
你搞个酒后驾车造成的意外,我也能够试图接受一下。
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洒水,和一个成年人蓄意杀人能够相提并论?
而且一个只是使人受伤,另一个是两条人命啊!
要不然就是井Sir被贝贝的美貌迷惑了。
要不然,我只能脑补,也许井Sir从小受虐待,所以一直也想杀了父母。
还不如增加这个情节,最后让井Sir变小丑,整个故事到合理一些。
(4)剪辑那个跳跃啊。
前面还好一丢丢。
越到后面越跳跃。
案件剪成了剧情描述。
其实从上面列举可以看出,法证5的案件是非常丰富的,但为啥大家还是觉得感情戏太多。
因为案件太丰富,但给的篇幅不够承受,加在中间的感情戏就特别着急。
编剧可能长期2倍速看剧,所以也在适应2倍速的故事。
但,我们两倍速看剧主要是因为演得慢,不好看啊,你不能写的好看点吗???
而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编剧似乎迷上了插叙。
各种闪回啊。
简直就像在时空黑洞里跳跃。
突然杨冰就死了。
突然原来司徒亮已经找了好几次了。
导致整个节奏极度不舒服。
(5)没有生活人丁单薄,所有人都没有家庭。
全局似乎只有塔雅一个人有妈,而且还是个非常讨厌的妈(没有说江欣燕不好的意思)。
其他人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宝英家人开殡仪馆的,本来多有趣啊。
结果,除了这句话之外,完全没有家人。
所以,吃饭只能去日料店。
所以,宝英和星柏能够轮岗照顾司徒伯。
反正家里没人,而且似乎也不用上班。
我老公最爱看港剧中在家吃饭的戏,没有,完全没有,全剧特别表现得最好吃的东西是一个诡异的“柚子海盐什么拉面”。
啥玩意儿。
工作单位里的配角也只是为了撑场子、汇报案情而存在。
所有有戏的手下不是死,就是黑化。
以前的配角每个都有点戏。
现在都是NPC。
NPC也有故事好吧!
而且查案总是在度假的时候查。
所以团队也没啥参与,都是情侣主办。
编剧还不如让塔雅当警察呢。
为了让塔雅参与案情,真是绞尽脑汁啊。
感觉塔雅存在于香港的各个角落,从失眠俱乐部、到公关、到影视业、到剧本杀、到拳击场。
无所不在。
所以看着很冷清。
经常就是那么两三个人的戏。
(6)感情线无法代入宝英星柏:前面一段我觉得还好。
宝英追去给参加完葬礼的星柏送那个钱,然后唱歌还挺可爱的。
而且女生主动,也挺有意思。
但“缘分测试”是个什么鬼?
这不耍人吗?
我喜欢的人要是给我做这个测试,我肯定说声滚。
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
测你个头。
但可能编剧就是要把宝英设成恋爱脑吧。
(看看人家塔雅,多么不恋爱脑。
发现父亲是杀人凶手后,立刻选择分手,而且要逼到受害人的儿子道歉才复合)。
唯一觉得挺舒服的就是余星柏拿出两个人缘分的证据,她说不重要,算了吧。
结果后面又开始跟着人家四处跑。
而且称呼还从“余Sir”变成了”星柏“。
还要像女朋友一样问人家和蒂娜的关系。
说真的得,这个角色最后真不如死了好了,表现两个人永远都缘悭一面。
让余星柏后悔去。
而余星柏可能是要对标之前林文龙的角色。
但林文龙外表还是个老实男的样子(实际情况不说),非常具有闷骚的潜质,所以稍微一做表情就可以感觉好像动心了。
容易甜。
但黄宗泽还是痞帅型啊,他一颦一笑都很有渣男的感觉啊(但挺让人喜欢的渣男)。
所以,就显得特别暧昧不明。
如果前面就说他一直有个无法忘怀的蒂娜也行啊。
后面又是突然冒出来。
反正各种强扭的瓜,必然不甜啊。
(还不如把他和蒂娜完善一下,设置成虐恋。
宝英从头到尾都是求而不得,不用强行凑对)。
全局最甜的一段是法医拉余星柏去唱歌。
余星柏想走,又乖乖回来了。
多可爱。
法医克男:法医的演员长相不惊艳,但越看越喜欢。
不知道为啥,就觉得顺眼。
有点柔柔的,有点坚强,又有点专业。
而且和星柏、克男都有CP感。
他两没太多需要吐槽的。
不过也没啥想说的。
(7)演技因为人物逻辑不清楚,所以演员可能也挺为难的。
感觉袁伟豪拿到这样一个剧本,都做不出什么正常表情了,也不敢笑,也不敢生气。
蔡思贝好像总是喜欢凶凶的。
盲侠那种大姐大的性格和她的演戏套路贴合一点。
不知道为啥,我觉得她很好看,但这个剧里就是让人无法喜欢。
第一次认识蔡洁,倒是挺自然的。
声音是真的很像李佳芯啊。
可能黄宗泽本来特色就是这样。
反正喜欢痞帅就会很喜欢他。
原先觉得洪永城也很有渣男气质,但这部戏里感觉人还挺好的。
王敏奕我倒没有很反感,但她说话总有种念旁白的感觉,有点有气无力。
听多了就很累。
其他配角想聊两句的是:司徒亮。
那个烦啊。
角色烦,演员也不太讨喜。
马贯东(甜点老公):发现他可以演变态杀手,应该发展下这个思路。
傅嘉莉:开始差点没认出来。
这部剧感觉还可以。
高俊贤:是帅了呢。
发展下有心计的纯黑化吧。
蒋怡(蒂娜):还挺喜欢。
长相有点像黑寡妇,有点像混血,又有点像日本人(可能因为很瘦)。
杜燕歌:不知道为啥最近杜燕歌总演这种奇怪的角色。
比如《美丽战场》里的懦弱老爸,简直毁掉了杨过的声音。
他的长相感觉应该演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啊。
丁子朗:哎,算是一个给足铺垫的人。
但发型实在不好看啊,下巴瘦,头大。
整个人想阴郁,但就让人觉得一直在演啊。
感觉他演那种被打击但是很努力的人挺适合的(青春训练班好一些,虽然致敬星爷的片段高下立见,但生活段落还行)。
社工小妹:忘了演员名字。
她那种长相我还挺喜欢的。
就真的,不知道为啥她那么在意,也不知道为啥她战斗力超强。
整个黑社会都不如一个打拳击的社工。
真是屈才了。
差不多就这样吧。
累的。
终于看完了法证先锋五,在评分之前,我特地看了一下我对四的评分,可以多给1颗星,三星半吧(好像不能半星)但四星好像不值。
和四比起来,五整体剧情还算完整,至少能看到是在借助高科技破案,不单单是狂炫高科技,但是案件为什么都是翻案翻案翻案,凶手自爆自爆再自爆,这一点和一二还是不能相比,甚至离差强人意还有一段距离。
先说剧情,开头的案子还算吸引人,但是一旦剧情开始水,就仿佛吃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好不容易回到案件,我已经忘了谁是谁。
没破的案件就没下文突然开启另一个,不需要铺垫,调查,分析,直接突然柯南附体,凶手自爆。
回顾一二甚至三,都可以看到铁三角搜证,查证,论证,案情分析,查案就算走错了方向,也不会一味地水剧情,反而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not match到match,那种激动的心情,根本不舍得快进,五我基本1.5倍速看完,部分甚至2倍速或直接跳过。
剧情存在太多不合理之处,先不说法医验尸的地方随随便便就能进,法证部是什么藏龙卧虎之地,不仅高产叛徒,还有杀人犯,甚至高级化验师的徒弟受不住打击就自杀了,槽点太多,显得每个人非常不专业。
再说人物,主角塑造都是靠设定,并没有实际看到有多厉害,说实话为了黄宗泽才看的,但是他诠释一个法证部的领导显然是不太有说服力。
法证,法医,警察按照设定应该是铁三角,但是明显在工作中配合得并不紧密,除了私下一起吃饭跑步,你谈你的恋爱,你得你的ptsd,我潜我的水......taya这个斜杠青年未免太斜杠青年了点,跟井的感情线这么狗血这么深刻,演不出来可以不要,甚至这个人物都显得多余。
傅剑成这个人物身上的能写的点很多,感觉可以更出彩一点,结局就这样,显得整个过程有点故作深沉。
宝英就更不说了,作为警察好像整天无所事事,别人都在查案,她可以自由来去......证物还能仅宝英可见,这还需要法证部做什么?
Bug:杀人动机奇怪无法理解,比如徐雁菊,一个社工居然杀黑社会,还拉朋友下水,就很离谱,张世熙杀他弟的理由也不是很充分......还有他在越南死没死警方都不核实吗?
能感觉到最后,不知是导演,还是编剧,还是剪辑想要力挽狂澜,但是就......强行cue小丑案真的大可不必,就此完结吧,不要再毁了。
最后,蔡洁小姐姐很美,多给半颗星。
杀人犯夫妻反过来原谅受害者?
就算是井sir不小心噎到导致车停了,也不能怪他吧?
难道不是因为他爸有够脑残路中间停车才会出车祸吗?
还有整部剧穿插的莫名其妙的感情线,看得人鬼火冒,硬水时长是不?
123一样有感情线,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那么平滑,不突兀恰到好处?
编剧这大脑别真当编剧了吧,狗看了都摇头。
不会编就去多读读书,这么好的IP废在这了。
看到那个法医学生因为发小去杀人,感觉追不下去了,唉。
可以感受到制作人员想尽量做到保持港剧特色的同时又能有一些突破创新的意图,但是整个剧拍的乱七八糟,什么都来一点反倒四不像了。
其实女法医和两个男主角都很有魅力,但是两个女主角包括她们的恋情却总让人感觉很违和。
有时候莫名其妙女主角回忆恋情都能水半集,我?
还有男警察莫名其妙认识了女主,莫名其妙就喜欢上了,我??
黄宗泽告诉女主半小时找到他就施舍给她一个机会,虽然说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但编剧这样安排,难道不是在毁人设吗?
谁说傲娇就不尊重女性了???
编剧这么喜欢谈古早恋爱,快去拍个恋爱剧吧,别在破案剧里拍这些十几年前的桥段了,老实说,现在的人真的欣赏不来。
案件也比较奇怪,总是靠巧合和凶手自首。
之前说四不好看,但至少我有在看剧情,也追完了。
但是五…其实看十集不到时就已经不关注案情了,不过由于主角都还可以,尤其是黄宗泽😄,所以又多看了好几集。
但是——整个法证部,包括湛亭在内,感觉没有黄宗泽就转不了了,但是湛亭好歹这么多年吧,我这个万年脸盲到了这第五部法证,看到他觉得脸熟去搜过才认识的法证职员,我也为他心疼,(在前几部里工作了那么多年)已经是副职了,平时也经常是自己带队出现场的人,怎么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自杀呢?
妥妥的工具人啊。
还有那些俗套的爱情桥段,我真的想说,这是一部法证的破案剧啊,快别老想着谈恋爱了。
至于男警察动不动就和女朋友讨论剧情,女朋友和她莫名其妙的朋友团一起去玩狼人杀找凶手;杀人凶手穿着黑色劲装在法医办公室如入无人之境把女法医铐在解剖台上,女法医挣脱手铐反杀凶手;女主2的好朋友涉嫌杀人,女主2却全程参加调查并且参与了讯问好朋友,种种种种,我只想说,能再不严谨点吗?
还有一点,主角吃饭一定在高级日料店,朋友团的人吃饭在拉面店(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这么执着这么有匠道精神地吃拉面?
为什么还要很虔诚地拍两个日本人之间的师徒情谊?
),两个拉面店老板之间的情谊让人感动,凶手却是心生歹念的本土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老实说,来豆瓣12年了,这是我的第一篇剧评。
本来只是写个短评的,写着写着字数超了…别人都说希望这个ip不要再继续了,但是我希望能够一直拍下去,以后只要有拍,我也还是一定会看的。
只是希望能够拍的稍微不那么烂吧,毕竟,一到四我一集不落全看完了,由此可知,我的要求是真的不高。
这部剧让我想起了读研的时候学到的一个文学术语:carnivalization小丑这个元素很好的衬托出了结局中想要点出的那个social problem,又让人想到了Dostoyevsky写的Crime and Punishment中写到的anarchism尽管剧情很一般,但是这些元素真的让人怀念🥹
对法政这个IP确实有情怀,因为有黄宗泽,可是又因为对上一部4还心有余悸,纠结了好久才决定来看。
怎么说呢?
设备更先进了,技术也更高科技了,但是每个案子都没有细致连贯搜证画面,也没有抽丝剥茧推理过程,画面一转会议室里,破案了?!!
这种感觉更像是答案已经在那里,法证只是把已知数填进去,证明这个答案是对的。
案情基本也没有什么悬念和反转,细节也经不起推敲,总之就是情怀商业片。
法证-余星柏、重案-井浩然、法医-范佩清,相对完整也是我最喜欢的是茹比这条线。
从人物关系、感情线到事业线,无论是秦克男、傅剑成还是茹比爱上的那个杀手,他们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她的个人成长和事业的转折,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反观余Sir,搜证时很少亲身上阵,通过视频指点江山,检验时也设备仪器一测,工作线一点都不连贯,余Sir这工作有点划水啊😂和宝英的感情也是就像一阵龙卷风,来的又快又莫名其妙,他俩真的没有cp感,不像情侣倒像是叔侄😂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井Sir的感情线了,蔡思贝这个角色真的毫无逻辑性,咋咋呼呼暂且不说,强行加的狗血亲情线,塔雅一家子的三观简直颠覆我的认知,尤其是她妈,您丈夫杀了人家父母,还要他帮忙减刑?!!
wtf?!
你们一家是什么高贵品种啊?
重点是井浩然还真的同意了,这舔狗人设真的接受无能。
炫完前四集,好看,喜欢法医和医生组
余星柏苏星柏,确定不是回忆杀吗
前面的案子还行。喜欢女法医,但是她剧情好少。那个秦克男一脸苦相,不知道干啥一直陪着法医,还有蔡思贝那个塔雅,什么鬼东西啊。他们都不用工作的吗?导致看到他们的剧情就想快进,法医之后的剧情就很一言难尽,什么剧本杀、吸毒男,太无聊了。22集弃。后续可能专门看一下法医事件的结尾。法医和黄宗泽还是很配的嘻嘻。
武志佳挟持他妹妹时的绝望把我看哭了, 之后宝英天桥表白也感动到我了,可惜感动不了余SIR。
2024-120 tvb不相信感情不相信善良,但是相信天意。演员演技比4好了一丁点吧,然而拍摄配音剧情连贯无力吐槽,最后男女配的爱情和女警的恋爱脑我真的想减一星。
不要这么苛责,跟4比已经好太多了,至少有认真在设计案情,反转再反转。情节也不拖沓,平均2集一个案子。小三贝忽略。最后一个案子值得掉一星,什么玩意,小丑案突然换编剧了吗?
法证先锋已经变味了,第13集真的是想笑死我🫠 怎么有这么牵强的剧情,拍完导演自己觉得合理吗?蔡思贝的演技的确…emmm最后告诉你还有第六季🫠🫠🫠
演员页面一开始都是错的,太误导人了,媒体的料从来没有李佳芯佘诗曼钟嘉欣,最早的一版本是黄翠如周柏豪,新的版本主演是黄宗泽蔡思贝蔡洁袁伟豪洪永城王敏奕。看了四集,节奏可以,专注查案,比四好。我就觉得黄宗泽袁伟豪蔡思贝很好,已经是现役最强阵容了
剪辑乱七八糟,叙事乱七八糟,案件乱七八糟,感情乱七八糟
案件虽然不如第一部和第二部但也还行,演员阵容满意,最大的问题是拖慢节奏的注水剧情太多影响观感。======编剧是真不行,主角团的剧情无聊无味,倒是几个反派的剧情还挺带劲。
案子是ok的 但情节就真的离谱 井sir和taya的s弯感情线 孤儿院三人组的“正义”审判 没有点大病写不出来 最自然的是法医和克男线 bosco和曾志伟儿媳是颜值担当 最后蒋怡的大boss也演得不错 气质拿捏
看完,人设有点儿立不住,剧情有点填不上,反正也就那样。当年看港剧的我们也都老了,演员也都离开了,港味也都消失了。
别续拍了,越来越垃圾
看了之后觉得还不如法证四,简直黄宗泽也救不了
给四星是因为与4比,好了很多,至少能看。不过有很多剧情设计还是太尬。。。失眠症的警察你能信?看第一二部时,能看到大量的案情分析、搜证化验、法医讲解,可这第五部,已经看不到警察的分析推理了全是等着,法证化验过程也省了。虽然仪器设备高精尖了,但并不比一二部里搜证好看多少,反而少了些专业感,搜证部分太少了,有的都摆明面了用眼看,一堆人开会看照片啥也看不出来,黄宗泽来了说几句大家立马明白了,看的出来剧是想突出黄宗泽的本事大,但是他的镜头太少了,有关他的工作专业方面一点没有表达出来,只靠别人嘴说。
比四好太多了,能看下去。
编剧不会写就别写了…但有法证4珠玉在前 5怎么都烂不过4…ps法医好评
好多年没正经看过港剧,主角团是什么天煞孤星,周边的人都得死。。。😳
所以这部剧黄宗泽的定位是啥 以老带新 还是谈人生谈理想 你是C位啊 我是当你男一看的 这剧情稀碎啊 徒弟死了搞回忆杀一点感觉都没有 一个完整的法证都没得 只想好好看高科技法证看破案 最开始以为是双男主 结果后面根本没啥交集 拒绝大面积感情戏 拒绝铺垫不够回忆感情来凑 怀念那些年的各种狙击系列
警察纯摆设吗?什么都不干,就等法医法证出结论,他们除了甩锅什么都不会,还TM天天摆臭脸。最后的小丑🤡咖啡,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