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其义之前的电视剧,火舞黄沙,以及天与地,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看完。
这一部一开始就担心被禁,现在倒是终于顺利完结了。
对这种人性大片一直就很感兴趣。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只有人心。
没有想到esther就是星期三杀手,没有想到natalie真的不是tansy。
这一场心战,大家损失惨重,nataile没有了哥哥,angela没有了丈夫,大家也失去了esther。
最后一集的天人交战比较揪心,其实,到底john是谁杀死的,真的很难说,会不会是自以为是章世言的靳呢?
无从考证。
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最后都重获了新生。
活着,也是需要勇气的。
心战和天与地一直呼声很高 于是看完天与地后马上来看心战 说个小插曲 我一不小心点错了 跳了十几集到剧情 看得我一脸懵 然后心中还感叹 果然是让人看不懂的神剧啊 哈哈说个我印象最深的画面的 就是邵美琪替陈豪去顶罪 陈豪被手铐锁住只能用力挣脱呐喊的情景 音乐也配合的很好 不得不说tvb的音乐我真的都挺喜欢的再来说说几个分身 也是各具特色 尤其喜欢黄德斌的那个这剧看完 确实觉得其他剧没那么好看了
多年来,我都在人间徘徊,冷眼看着人间堕落,天使与魔鬼的战争持续了上万年,双方以战止战,天使慢慢的变成了魔鬼,而魔鬼却一直想变回天使,面具截久了,就再也变不回来了,也许!上帝看透了一切,只是任由人间沦陷。
对于这部心战,我只能说这是现实与幻世的结合,章世言的命运由天不由他,为了一个谎言,他可以负天下人,为了他的妹妹,他可以成魔,一念之间,魔术是骗人的,他创造了一个世界,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不管他做什么,最后,都是输家,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伤,对于靳兆楠,我只能说,失去女儿也需是毁灭了他整个人生,章世言和靳兆楠两个不同的人因为一件事相遇了,他们的故事开始了,这让我很羡慕,曾经,我曾渴望有一人可让我不再孤单,高手的高处不胜寒谁人能懂?就连诸葛孔明先生一生中都有司马懿这个朋友让他敬佩,生不逢时,不入乱世,天下归一,笑叹人生,对于《心战》我只能说是一部好剧,《天与地》我还没看,希望有时间看看,朋友们,事情是可以计算准确的,但是,人是永远无法计算的,人之心,莫难猜,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自己就好,好人与坏人,听心随云吧。
如果《心战》这类题材落在潘嘉德之流监制手里,多半又是像《不速之约》那样沦为“戏剧大师的另一面”或是“论魔术师的成魔历程”之类的固定套路作文题。
所幸,一则戚其义和周旭明用意亦固不在刻画具体某个人的阴暗面,二来郑少秋饰演的靳兆楠和陈豪饰演的章世言的双雄斗智也不是TVB惯常公仔箱式演绎,而是穿插了不少舞台剧和电影手法。
从一开始就引入的多处蒙太奇应用是令电视观众不习惯的所在,却是对剧中人物性格多层次化递进的必要刻画,譬如把章世言处理鲍鱼和处理尸体结合的平行蒙太奇,靳兆楠与代入角色原型之间的交叉蒙太奇,或是多次把靳兆楠和章世言的镜头呼应出现的对比蒙太奇。
这一部以舞台剧演员为主角的电视剧,作为背景出现的几出戏剧同样体现创作者的隐喻:譬如用莎翁的《李尔王》隐喻靳兆楠的痛失爱女,用加缪的《鼠疫》隐喻谎言,用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来隐喻时代,而奥尼尔的自传作《长夜漫漫路迢迢》更是隐喻出全剧主题: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
从过度诠释的角度来想,监制在演员选角上也同样意味深长。
譬如古希腊悲剧《奥德赛》般寻亲25载的靳兆楠,一直觉得自己与陆秉清的命运相似,而陆秉清这个一直都坚信自己无罪的角色,何尝不是在影射郑少秋25年前出演过的那个《誓不低头》的谢文武(甚至连他的前妻,都安排了陈秀珠来出演)?
当然,监制看中秋官的不仅是他少时的话剧团底子,还因为他有过丁蟹那样精分而又不乏爆发张力的演绎史,于韦家辉的年代。
如果说戚其义团队是港剧中的“银河映像”,那么本剧就是他们向杜琪峰、韦家辉致敬的集大成作——且不说魔术师章世言的四大心魔与《神探》的明显呼应,单在前十集里的副线,江Sir跟Charlie不断强调的“过了今晚,事情就会完结”,亦如《暗花》里的梁朝伟;然而和《枪火》一样杀出夜店的卧底结局却偏如《非常突然》式“该死的没有死 不该死的却死了”,甚至连房奴曾立志、银行投资顾问这种小人物的控诉也像《夺命金》般带出对地产霸权和金融骗局的现实影射,其剧中和杜、韦相似的宿命论也就不难理解。
联想到陈豪这次饰演的章世言(张小军)一角身份,可能源于他1997年出演的“银河”作品《恐怖鸡/小心女人》里面,港人自“省港旗兵”以来对北方新移民的“蝗虫”恐惧。
换至电视舞台,同样是陈豪和邵美琪,面对过去时的人格分裂与自我洗底,这次的章世言与李楚荞能避得过《天与地》中黑仔和卓桐的悲剧么?
编剧虽然想以“真相与谎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要相信哪一样”来教人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鬼,就你没有,那就是你自己有问题!
”但章世言的心魔最终告诉我们,他的身份“洗底”并不成功,问题仍未解决。
不管是靳的执着还是章的沉沦,二十年后仍得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中,就像失去底线的江承宇那样沦为心魔俘虏。
伪装与蒙骗不能带来信任,那晚虽已过去,事情却并未完结。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2-06/09/node_525.htm
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个阴沉凶险的故事。
但也没料到会直白的以凶杀现场开场,雨幕将现场残留的血迹渲染的分外的狰狞,没有了《天与地》开场的欲念纠缠,《心战》似乎决心诉说最彻底的寒冷灰暗。
李楚荞逃离了一个偏执的杀人狂,却陷入了另一个魔鬼的深渊。
被切掉左手的天使,带着不安和欢喜,凝视着那枚小小的戒指。
章世言教给这个女子以希望。
但不久之后,又注定将亲手将这希望撕的粉碎,如同那张报纸一样。
被撕碎的报纸并没有真的还原,被撕碎的心也一样不可以。
李楚荞无疑是洁白Dexter的化身,但在这血淋淋的人世间,她却注定要与黑天使Sinister结伴同行。
所以,她逃离了一个偏执的杀人狂,却陷入了另一个魔鬼的深渊。
这是一个深邃的故事,因为触及的是关于人心人性的神秘境界。
就如同Dexter和Sinister的故事,透着几许邪异和不安。
明明是荡涤人间的天使,Sinister为什么宁肯与愚蠢堕落的人类为伍,也不回到一切都洁白光明的天堂?
也许是因为他迷恋沉沦放纵的战栗与狂喜。
也许……第一次见识他杀人,惊异于他的冷静,或曰冷漠。
没有篇首出现的那个犯罪哲学家那么多关于天国与光明的疯狂理想,似乎他在一个好脾气的魔术师和高明的犯罪者之间的转换没有丝毫障碍。
杀机的浮现,只在一个眼神。
我愿意理解为章世言有一种扮演的欲望,无论是好好先生还是无情的刽子手,都不是他真正的人格。
我们所看见的微笑杀手和静默的好好先生,都不是他,他是黑色的Sinister,轻蔑的行走于这炼狱般的人世。
Jekyll,一个有着末世气息的地方。
有着危险诡异笑容的Eric,出场时有飘忽的异域音乐响起。
他将会是将Sinister代入沉沦境界的导师和引路人。
所以,一直自信沉着,像可以掌控全局的章世言,第一次变得慌张胆怯。
有着猫样眼神的Michelle与他打了一个赌,章世言输了。
这次失败,似乎是帮他推开了那扇有关欲望的大门。
从此,再没有路可以退。
————————————————————————————Eric出手了,稳、准、狠。
与章世言冷静的谋而后动不同,他的风格,应该用另一个成语来形容:随心所欲。
他说他是因为讨厌Henry才出手,我相信。
像他这样的人,是有很多不在乎的。
对他来说,这样畏畏缩缩的生命,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里有章世言的回忆,记忆中的父亲狠狠说:拿把刀来,没见过杀狗吗?
我毛骨悚然。
有这样的记忆,章世言的人生注定不会太平稳了。
而且,他怎样从饿狼一样的长辈手里救出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仍然是不可碰触的黑洞。
——————————————————————————如果给EP6起个名字,该叫“相遇”还是“重逢”?
年幼的章世言曾见过靳兆楠,当然,靳兆楠自己,并不知道。
当他只是偶然从一张照片里发现了靳兆楠时,第一个念头是逃跑。
而靳兆楠,仍然一无所知。
而章世言的恐惧,已经到了顶点。
Eric直截了当的替他决定,玩即兴,让那老头横尸街头。
忽然对少年的Eric很有兴趣,对于少年的章世言来说,那段罪恶的日子令他恐慌而恶心,那对于渴血的Eric,那些日子又意味着什么?
是怎样心路历程的锻造了如今的他?
但终究,宿命是逃不掉的。
戏剧大师和魔术大师的对决,一触即发。
——————————————————————————Jekyll里血腥的心魔大战,章世言试图封印住所有鬼祟的声音。
他真心想做一个“好人”,尽管这两字于他而言,实在不轻松。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完全的心地坦荡,光明无私,就像Michelle说的,章世言那讨人厌的岳母差点丧命的时候,难道他没有躲起来偷笑么?
但仅仅是心底的一点阴暗,还不能成为章世言走向黑暗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是他无法破解的“过去”。
他因为这过去而恐惧,又因为这恐惧而不能自制的用邪恶来保护自己.结尾,是Eric的铃声再度响起,如同来自地狱的招魂曲.——————————————————————————————章世言重新推开了Jekyll的大门,这一次,没有争吵,没有搏击,他自觉的与一众心魔合为一体,参与到了畅快淋漓的末世狂欢之中。
似乎回到了Sinister的故事,当尝到了罪恶的美酒甘甜之后,Sinister再也不能痛饮平淡生活的白开水。
天堂之所以美好,不过是平安喜乐,哪比得上人世间的纵情声色,来的痛快?
所以,我愿成魔,放弃一切好听的名号与道德,不在谨慎平稳的过活,只为我内心的欲望寻找出口,哪怕最后沉沦火海地狱,亦不后悔。
含笑喝毒酒,如是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章世言与女助手的暧昧,叹一口气,却有一点安心的感觉,好像有些坏事,你一直在等待它的发生,不免惶惶,待它终于发生了,也就定下心了。
一开始,我便有一种感觉,章世言并不爱楚荞。
他们相爱的原意,从前不是有个流行的句式么?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
在这里,需要换一换:你是天使,我才爱你。
Ivan视李楚荞为超度自己灵魂的天使,唯有这样洁白美好的女人才能将自己带离无止无休的地狱轮回。
但既然现在,觉得留在地狱也没什么不好,那邪恶的激情甚至更令自己迷醉,Dexter也就没什么用了。
初初看见那封来信,我真以为是当年的绑匪有一个忽然良心发现,寄这样一封信来掀起章世言和靳兆楠之间的惊涛骇浪。
结果,不是,这时ERIC的一个恶作剧。
是的,Eric,这个心魔比章世言本身更强大,更决绝,更凶悍。
他主导了Jekyll里的众人,接下来,他将攻陷Ivan。
章世言想操纵一切,但他的念头,却被两个旁人一语道破。
庄导说:我不是一个好演员,我不能深入其中,却总是跳出来,质疑自己的角色,所以,我才成了导演。
Ivan想做这场心战导演,却总摆脱不了戏中人的身份。
Rric、Michelle、Matin 、Edwin这四个旁观者的意见又太过一边倒。
所以,他再强大也好,操纵一切的愿望,只能是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人们。
这一集,虽然发生了杀死Jerry,这样的大事件,最令我惊诧的,却是那些女人们。
上一集我不明白,为什么楚荞掌握了那么多章世言的出轨证据,却连质问也不敢发出一声?
这一集,我忽然懂了。
坚强如她,毕竟还是胆怯的。
章世言是她好不容易生出来的那一只手,若失去了,便是再一次将自己的身体撕裂。
自己是否真的如此强大,能承受这第二次的剧痛?
还有Angela,她坚决封印自己对女儿的记忆,却终究在最后一刻,决定要挽回。
这个人物,一下子丰满起来。
她是如此坚强的母亲,甚至坚强到可以面对一切伤心惨目的现实。
我忽然有一种感觉,在靳兆楠对阵章世言的战役中,她会是靳兆楠最好的帮手和支持者。
此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想法,章世言为何如此对jerry怒不可遏?
解释貌似只能是:jerry说中了。
Eric说:你不是普通人,最残忍,最难过那些事,你十五岁已经做过了。
我想,我得记住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答案,尽管呼之欲出,很多人,却选择了不去相信。
但最终,楚荞还是选择离开,亲手将自己的左手再次斩断。
尽管,我们并不相信这两个人真的再无瓜葛。
章世言沉沦于自己的欲望火海不能自拔,一个个心魔也不再安于在人后窃窃私语,纷纷走到幕前张牙舞爪。
章世婷因为道德楷模的幻灭而增加了重重心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班的间歇,终于看了一集,果然还是拖延症者适合我,风风火火的工作狂,不符合我的道德标准好不好?
出现了星期三杀手,因为不会是Ivan,看来会是以下几集的主要悬念。
庄导警告靳兆楠,不要离悬崖太近还自以为安全,将自己带入一个凶手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不比舞台,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场戏剧的,所以,在玩火的时候,还有人可以提醒,而凶手的内心,完全手机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一点也不符合社会安全的普遍逻辑。
而靳兆楠,并不同意。
现在的他,既然已经放下了女儿的事,那么,他坚持做江SIR背后的福尔摩斯,也许,原因是,他迷上了这样的角色扮演。
因为最后的对决,需要一百分的入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屈原,感谢端午,感谢小长假,我终于从每天六个小时的加班中逃出来了。
万岁!
万岁!
万岁!
太入戏了,要如何抽离角色?
是这一集出现的主要问题。
还是Angela最了解靳兆南,明白只要有对女儿的这份执着,靳兆南就还有可能做回自己。
那是只属于靳兆南的一个人的伤痛。
Angela与章世言的正面接触,像为故事找到了另一个出口。
这个女人,不好应付,靳兆南是太容易痴迷的艺术家性格,正需要这样绝对理智清醒的人来互补。
而靳兆南呢?
终于将视线投向了Ivan,在剧集的三分之二处,如果说头十集是章世言的成魔,中间十集是靳兆南的入戏,那么即将到来的三分之一,才将是魔术大师和戏剧大师的心战。
Jekyll的来历交代清楚了,也许许多年前,章世言就是Jekyll里畏畏缩缩的HENERY,而现在,他是无往不利的Eric.另外,电台老伯那段话,太警世了吧?
全文抄录如下:这个世界从来没变过,人心也没有变过,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本来就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法。
世上无绝对的圣人,亦无绝对的坏人。
这是世界好像越来越肮脏污秽,其实大家不需要惊讶,世界从来就是这样的,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有挑战建制,打破传统价值观的倾向,所谓的邪恶只是潜藏在你心里的另一个你。
你和我,又或是这个连环杀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愿意释放这种心态出来的多与少。
————————————在我们的生命里,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你产生错觉的人和事,通常这些错觉,会令你感觉像做梦那么开心,但是称得上是错觉,很明显就是错的事,因为一些错觉,放弃眼前实际的事,那不是我的性格。
不是么?
那么Angela为什么会把那缕头发丢进垃圾箱?
她怕的是失望吧?
她愿意小小的保留自己的错觉,给自己一点虚幻的快乐。
当章世言做自己时,他和这世界上很多男人一样,对感情犹疑,不敢行动。
当看到章世言关心的注视着李楚荞的背影时,忽然感到一丝温暖。
——————————————靳兆楠入戏深刻,在一个个夜里,迷失在混乱的角色里。
故事发展到这里,不会遗留下任何人的幸福。
阴冷彻骨的真相。
那个甜美的女孩果真已经死去,这么多年的谎言、希冀与幻觉,都在那个血腥的夜晚,一起被戳破。
伤痛的生命。
有太多人为章世言牺牲。
每一重牺牲都给章世言增加一重仇恨,给靳兆南增加一重迷狂。
现在好了。
故事即将抵达终点,不管多么悲伤的结局,都终于可以令他们重返现实。
哪怕靳兆南再不愿意也好。
——————结局如此,令人无话。
章世言虽死犹生,靳兆南生不如死。
这世界上,永远没有赢家。
《心战》是一部心理题材侦探剧,传统侦探剧以犯罪手法及剧情为主,心理描写和分析只是作为破案手段。
而本剧则是以构建人物心理世界为主,案件只是推动人物心理进程的外驱力。
《心战》是一部心理题材侦探剧,传统侦探剧以犯罪手法及剧情为主,心理描写和分析只是作为破案手段。
而本剧则是以构建人物心理世界为主,案件只是推动人物心理进程的外驱力。
剧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进行了立体构建,并非扁平的脸谱化的设定。
这样的处理,对故事讲述会造成了一些困扰,容易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故事走向朦胧而缺乏方向性和目标性由于故事的发展动机并不是外在世界。
故事里的人追求的也并不是权力、金钱或爱情这种显性目标,更不是正义法理道德传统这些社会意识形态。
整个故事的动机都是以心理为驱动的,就像男主角章世炎的黑化原因也并不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目标,而是源于心里的恐惧和执念。
所以剧情走向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不符合现实逻辑。
故事的矛盾冲突缺少戏剧性在这部剧里我们不会为正义的胜利而欢呼,这里也没有智勇双全的侦探打败邪恶的犯罪者,大多数时候我们会为犯罪者感到悲哀和感叹命运弄人,世事无常。
我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故事讲述,里面人物戏剧化的人生经历似乎暗藏着现实的人性规律。
我很想深度的分析一下里面的人物。
借鉴一些占星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我构建一个心理模型,来分析里面的人物行为,探索其背后的动机以及命运走向的必然性。
心理模型想象人的内心是一个旷野,人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在这片旷野上搭建自己的堡垒。
我们的手上会有一张蓝图,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会依据蓝图(我们出生星图或者说是童年经验的整合),收集资源一点点建设这个堡垒。
堡垒的下面隐藏着魔鬼(心结或者是被压抑的情感),堡垒的周围有很多资源,但也暗藏着很多危险的野兽(外界环境的映像)。
人物心理分析利用这个心理模型,我对文中的三个主要角色进行了分析,他们分别是:话剧演员靳兆楠(郑少秋饰)、魔术师章世言(陈豪饰)、女白领李楚荞(邵美琪饰)。
靳兆楠
他的心理蓝图是一座恢弘的城堡,他的心理堡垒建设的很完整,它美丽富饶,宽广无边。
城堡的周围,有天使围绕,这些天使保护着他不受外界侵扰。
他本可以是这个城堡里最和善的帝王。
从剧中的形象来看,他好像一颗太阳,人们都想靠近他取暖,因为他虽然理性,但温暖和善。
他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也能够充分体察别人的处境和思想。
只有内心宽广无畏的人才能做到。
而更强大的是他甚至可以带入别人的角色,完全体察别人的内心世界。
这需要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干净和透明,没有顽固的黑暗的本性或者执念才能做到。
他是一位仁慈的君王。
可是他却失去了自己最宠爱的公主。
他完美的堡垒有了一个永远无法弥合的缺口。
章世言
他的心理蓝图还没有画好就被擦掉了,只留下模糊的影子。
他只能依照这样的蓝图勉强搭起了一间四面透风的茅草屋。
地下的魔鬼蠢蠢欲动,周边的野兽嘶吼咆哮。
从剧中的形象来看,他具有一种不同于靳兆楠的魅力。
他神秘而完美,专情。
擦掉他蓝图的就是年少时亲人所做的犯罪事件,他背负起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愧疚。
他的心不得已的封闭起来。
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他渴望爱,他的爱也疯狂而执着。
他的确是一个魔术师,他变化出了一个虚拟的心理堡垒,和自己爱的人一起住在里面。
他把自己变成一个充满爱和力量的大哥的形象去照顾自己的妹妹,可惜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内里的空洞早晚会显露出来。
李楚荞
她的心理蓝图是一间小木屋。
她已经建设好了自己的小木屋,虽然有一根代表妈妈的主梁有些不稳,但却足以可以让她遮风避雨。
可是一场暴力事件(遭遇变态杀人狂,被砍断一只手臂),她的木屋被人从中间劈,一半的空间破碎毁灭。
命运交响曲三个心理破碎的人在故事中逐步的交缠在一起。
他们原本的生命主题都应该是消化自己遭遇的痛苦,可是他们都失败了,只能选择了自我欺骗。
故事的开始,章世言(陈豪饰)与楚荞加上章世炎的妹妹组成了一个小家庭。
三个人抱团取暖,勉强的撑起了一个温馨安全的小木屋。
对于章世炎来讲,这个小家庭是他活下去的全部意义。
这是他的救生船,却不是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因为天叔(参与绑架的长辈)的到来和楚荞妈妈的奚落,他来到一间酒吧。
这个酒吧才是他真实的心理世界。
不同于每个人内心的心理堡垒。
这个酒吧代表的是黑暗的地下精神空间。
是那些被压抑的魔鬼的居所。
他在两个心理世界徘徊挣扎。
最终他选择了直面自己的恐惧。
可是却选错了对象。
他真正的对手在自己心里,他却把靳兆楠作为假想敌,以为只要打败他,就能够保护三个人搭起的小家庭。
所以他从原本的愧疚感,转为对抗与愚弄。
某个角度上他是勇敢的,可是却选错了方向,最终走向了毁灭。
故事的女主角楚荞生活在章世炎所营造的幸福骗局里。
只是这并不是一种有意的欺诈,因为他连自己也骗了。
楚荞的内心世界在巨变之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她的心理空间急需一个支撑。
当他遇到章世炎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其实他们在某个心理层面是同类。
都遭遇过巨大的心理伤害。
所以他们可以理解彼此的恐惧与渴望。
她以为自己找到了保护伞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他们是同类。
她的选择是全局最震撼人心的。
一个原本善良,理性的女性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劈腿的男人,不惜用自己作为烟雾弹,欺骗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杀人,最后牺牲自己,自杀保护对方。
这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她缺乏自爱。
因为妈妈的重男轻女,加上生理的残缺,她自己也许都不爱自己。
所以那个给予她爱的人,比他自己重要百倍。
二是,她内心的恶魔因为暴力事件已经被释放出来,她的道德底线已经崩塌。
所以才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和执念。
靳兆楠作原本是一个心理王者,可是因为女儿失踪打开了他通往邪恶的大门。
他逐步的靠近犯罪者,这其实也是一种勇气,他也在面对自己的罪恶感。
女儿的失踪,他感到愧疚,他因为演戏而晚接了自己的女儿。
如果他选择遗忘女儿,就是在心理上杀死女儿,对于一个善良的无杂质的心来讲这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他内心深处的魔鬼已经在下面窥视,可是他的心理世界太强大。
只有当他带入另一个人的角色和身份的时候,那个魔鬼才能够显现出来。
故事的最终,我相信他打败了自己生命中的魔鬼,走出执念与幻觉回归真实的世界。
清醒认知,打破幻想任何人面对痛苦,都会激发出内心的魔鬼。
在《法证先锋2》里有一个案件,犯人因为自己的女儿死在火灾里,接着妻子也抑郁自杀而爆发出了内心的魔鬼,他觉得消防员因为另一名女孩是残疾人所以先救她,放弃自己的女儿。
他专门杀害有残疾的人,最后也杀死了消防员。
这样偏激的思想,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
对痛苦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错误补偿,是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故事中靳兆楠的前妻是一个完成自我救赎的人。
她善良、有同情心,但是她清醒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斩断幻觉构建更美好的人生,她的心理构建可以说是完美的。
我们都应该定期审视自己的心理蓝图和心理堡垒的建设,审视内心的魔鬼和周边的野兽。
让自己处于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之中,不会因为错误的认知和惯性的心理状态,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李楚荞之为世言,世言之为世婷,世婷又为世言,兆楠之为楚荞,以及等等等等,其实说到最后谁都不必为谁做什么,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管好,那天下就太平了。
可惜,天下从未太平过。
人心终其一战,到头来战的还是自己。
不管靳兆楠,或生或死,他已然觉悟靳兆楠也好章世言也罢,魔术可以骗的了任何人,但魔术师自己明白,只是别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欺骗。
大家也是如此,纵然骗的了别人一时,终究骗不过自己一世。
“我心灵上的枷锁已经解脱。
天神,你就为我吹一口和风,让我们的船可以鼓满帆篷,慈悲的神明,早已赦免可怜万民的过失。
你们的罪过,无人追究,你们的宽大,也给我自由”或许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但不失为华丽。
这不是宗教的偈语,这里没有神,也没有人,没有人,亦没有神。
从落地那天起人就有了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人人都有所谓的心魔。
不必逃脱,没有人可以逃脱。
他们如影随形,一触即发。
不要刻意回避,因为他们会跟随你到天涯海角。
怎样去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eric,他并非单纯的作为一种人格或者一种欲望的代表存在,他更像站在光与暗的边缘中的指引者。
既不代表恶,亦不会有善,他只代表,你想要什么。
对错,善恶,乃至万事万里尽写于太极图中,黑中带白,白中有黑,黑不是黑,白也不都是白,太极一转,白的位置就化成黑,没有黑与白,有的只是时间和空间。
没人会乞求怜悯,没有人会接受同情,你越同情,越容易得到憎恨。
世言楚荞,乃至岑志聪都不需要同情,亦无需憎恨他们,他们只是在一些时间一些地方,做了让看官发指的事情,没有看官觉得不是。
导演用一个很生涩的故事,大费周章的告诉我们一些他想表达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去猜测导演想要表达什么,正如根本无需去考究兆楠的生或死。
因为我不想知道,一个人如果给你一个肯定的结局,你就永远失去了,猜测那无限可能的机会。
有人说这部电视剧口味慎重,表现的太阴。
无需去评判每个人心理是怎么想的,因为,都不一样。
关键是以你的思维你的经历,想要看到什么,你会看到什么。
不要认同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说,因为别人心里阴暗就看到阴暗,因为心里光明就看到光明。
每个人都是以己度人,所以兆楠之最大的苦楚,就是带入角色后,以人度人,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
没有人愿意做别人,人活着并非为追求快乐,每天的微笑,也会变成苦笑,难过或许就应该有些许的暗淡。
在这看似阴霾的电视世界里,人最渴望最难得的就是得到解脱,解脱不一定是死,但死一定可以解脱,最多死不瞑目而已。
或许别人觉得楚荞很傻,可是我们无需评判一个人做的是否值得,因为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至少她选择了。
世言死的有点莫名其妙,显然不够气派,没有人知道他走的甘心不甘心,但是很实在,或许他已经很累了,在这毫无计划,突如其来之中,给他浮沉不定的人生,一个恰如其缝的谢幕。
那其他人的死呢?
没有谁该死,可是谁人能左右这天地之变化,还是所有人共同导演了这天地之变化。
当我们七老八十之时,产生那种死亡的恐惧感的时候,又能说出怎么样的漂亮话呢?
还是想同兆楠那一刻的执迷一样,宁愿自己就是章世言,欺骗自己,不去到那一刻。
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早的记忆里面,电视里面的人正就是正,邪就是邪,划分得相当明确。
再到慢慢的发现,原来他们中间有一个灰色的地带,明白他们转变的原因,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
再到后来,一个人原来也可以夹杂无数多个性格,无数多面善恶。
《天与地》里面的人物有一个矛盾的综合发展,每一个人走到每一步都是相当的理所当然。
只是它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跟事情发生的因果循环,还是相当导人向善的一部剧情片。
而戚其义玩人性的手法,在我看到的《心战》里面,推到了一个小高峰。
心战,人与人之间的不算主导,人自己本身的才是重点。
魔术跟戏剧,都是最奇幻的一副面具,掩饰着人生百态,讽刺着现实主义。
有人台上演着自己,台下模仿别人。
也有人一站上了舞台,就一辈子没有下来过。
现实也是,舞台也是,没有所谓的真和假,没有所谓的明和暗。
清醒的人会每天拿着利刀来刮去脸上沾着的灰尘,不让它渐渐的习惯称为一副面具。
《心战》的刻画很美,美到几乎跟片尾的沙画一模一样。
当章世言每一次跟心里面的分裂面对话时,邪恶,色欲,暴力,阴险的割裂面,每一个都代表了我们的原罪。
而他所代表的良知,却在对比之下显得懦弱无比,苍白无力。
总有人说,骗得过别人也骗不了自己,如果,连自己都骗得了了呢?
或许有人会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而到最后才发现虚度了大半年华。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太钻牛角尖就会忘记了当初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
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大部分的人一开始是知道要打的敌人是什么的,但是到最后就慢慢忘了原来自己是要打敌人,而是变成了打空气,打路灯。
好笑么?
当自己疲惫的躺着沙发上,努力回想着自己最初的坚持时,自己知不知道已经成为了台上的一个小丑了?
听到自己心里面的声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到了却假装没有听到。
人们执着什么,就最终被什么所欺骗所伤害。
他们的角色一直往往复复的讨论着坚持与放弃,人们总说天神支撑着我们,但是,支撑我们的是我们心里面的那一份信念,其实,真正支撑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章世言很真实,真实到随处看见。
天神从来都不远,一直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首先,奉劝大家不要对记者与百度百科爆出来的所谓“大结局”抱有太大的期望。
一来百度百科爆出来的内容通常是“原始剧本”,在拍摄中往往会有改变;二来戚其义不同于其他TVB监制,对保密工作比较上心,从不会提前把大结局无保留的公布出来。
记者爆出来的所谓“结局”,通常是在与片场工作人员东拉西扯的闲聊中刺探出一些信息“碎片”再加以“脑补”出来的。
根据我以往看《金枝欲孽》《火舞黄沙》等戚其义作品的经验,那些提前的“爆料”,即使是最“权威”的“原始剧本”与“记者采访”,准确度也只有50%左右,最多不超过70%,且有不少“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
现在,我来为大家解析几个真相:一、章世婷确实是靳兆楠的亲生女儿。
那些所谓“章世婷刻意接近靳兆楠”的爆料,个人推测是记者将邵美琪的戏份“张冠李戴”到“章世婷”身上。
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出“章世婷”有任何“刻意接近”靳兆楠动机与实际行动。
如果她真的了解凶案真相,就会体谅哥哥,不会跟章世言吵翻。
至于那些让莫丽馨疑心的举动,想要“刻意”做出来更是天方夜谭。
就算儿歌是小”肉票“当年”开开心心“的教给章世婷的,“猜左右手”这种需要“心有灵犀”本领的游戏怎么教?
而李楚荞反倒是有刻意接近靳兆楠的动机——偷看由警方提供给靳兆楠的凶案资料,例如死者是被勒死的,全身都是“刮伤”,为后续的“星期三连环凶杀案”做准备。
二、“星期三连环凶杀案”,除了Jerry,其他都是李楚荞做的前文说到,李楚荞可以通过偷看警方提供的凶案资料,了解到死者全身都是“刮伤”,但她显然没看全,或者**提供的资料本身就不完整——其实那些“刮伤”是被海边岩石自然刮到的。
李楚荞装“星期三杀手”在后续凶案中刻意在死者尸体上用刀片弄出类似的伤口,是一大破绽,使案件真相差点被靳兆楠看穿——用“连环凶杀案”,掩盖Jerry死亡的真相。
靳兆楠唯一猜错的是行凶者——是李楚荞而非章世言。
其实后续的“连环凶杀案”如果真是章世言做的,绝不会在死者身上“画蛇添足”弄出那么多刮伤,直接勒死就行了,不仅少了麻烦还少了破绽。
三、章世言为章世婷的“身世”与生活习惯编造了不少谎言。
1、骗章世婷说她是“二奶生的”。
“私生女”的身份“解释”了章世婷为何一直没见过母亲、连母亲的墓碑都没见过,因为那个女人生完女儿就跑了呗。
“母亲”不见了,“出身证明”自然无从查起。
相信“有关部门”在给章世婷上户口时,因此“酢情通融”让章世言少交了不少“证明文件”。
2、骗章世婷说她有“幽闭恐惧症”是因为某个香港亲戚把她关进衣橱导致的。
如果真有那么个香港亲戚,怎么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扫墓时从来没见过?
为何婷婷只见过“父亲”的墓碑?
就算那亲戚对他们两兄妹不好,始终照顾过他们兄妹,香港那么小,不用一次都不见吧?
不用连扫墓都不去一次吧?
显然,这个谎言的目的是为了把当年绑肉票时把小婷婷关进衣橱的事情掩盖过去。
四、章世婷是“兄控”这个不用我多解释吧,太多相关情节了。
李楚荞如果不是和章世婷来过一段“雨夜百合情”,恐怕很难被章世婷接受。
在章世言玩女人的情况被章世婷撞见之前,章世婷一直赖在家里,年近三十了都没出嫁,连与 Jerry同居都拒绝。
但撞见章世言的“花心大萝卜”丑态之后,章世婷感觉完全“不认识”章世言了,对他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离家出后”。
从一直赖在家里,到连“同车”都不太愿意,章世婷的行为深刻解释了什么叫“爱的越深、恨得越深”。
有时我在想,如果章世言不把章世婷当妹妹,而是当“童养媳”,他们之间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
毕竟女儿是需要还给亲生父亲的,而老婆不必还给岳父。
兴许章世言也就不必做那么多事掩盖婷婷的身世,也不用死那么多人。
别忘了,章世言最后的直接死亡原因是不满婷婷偏帮亲身父亲而动了杀机,结果......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些揭露真相的“潜台词”,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会在此文的标题上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1章世婷:怎么我们还有其他亲戚的墓要拜吗?
台词解析:除了章世言与父亲的墓碑,章世婷显然从未见过其他亲戚,包括自己的那个“二奶母亲”。
随后,章世言自觉地带章世婷去见亲身父亲了。
2Jerry:你们到底是两兄妹还是两夫妻?
台词解析:章世言第一反应是自己与章世婷不是亲兄妹的真相难道已经被Jerry看穿了?
不行,我好不容易骗过靳兆楠,把关于章世婷身世的真相压了下去,不能再有任何意外,得杀人灭口。
......事后,他马上后悔了,Jerry不可能知道真相,不过是随口说说,现在把人杀人,篓子捅大了。
这段情节深刻解释了什么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做贼心虚” 3章世婷:......我不希望身边的男人都有问题,我们老爸是这样,Jerry也是这样,现在人都已经死了,不要再提他们(接着是章世言打破玻璃杯的声音)章世言心态解析:是啊,为了你,我杀了一个又一个,“老爸是这样,Jerry也是这样,现在人都已经死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章世言心惊之下打破了玻璃杯 4章世婷:你这种是什么大哥?
章世言:什么大哥?
养大你,喂你吃饱,我自己没书念都让你念书的那种大哥!
......章世言:不是因为你,我会有那么多烦恼吗?
章世婷:你现在还怪我,如果你后悔当初从深圳把我带过来,如果你不想养我的话,就早点说,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做鸡,我可以做贼,我可以做什么都没关系。
章世言心态解析: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会杀了一个又一个,搞出“那么多烦恼”?
杀了老爸,放弃学业、辛苦打工,把你含辛茹苦的养大,为的就是让你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你居然用这种态度跟我JJYY,反了你的?
居然还说“我可以做鸡,我可以做贼”,早知如此,我何必那么辛苦,把你卖进妓院一了百了,或者把你培养成“家妓”、女飞贼、女杀手,给我当犯罪副手,我的日子还可以好过点。
20多年的艰苦岁月,居然养了个骂自己的“白眼狼”,难怪人家说“女儿是赔钱货”(注:章世言表面上与章世婷兄妹相称,实际上章世婷是章世言的养女,章世言“兄代父职”把章世婷抚养长大)。
確實是沖著精分的變態殺手和戲癡般得舞台劇演員的設定去看這部劇的,本期預想著所謂衝破電視劇限制的壓抑、冷血、恐怖、顛覆人倫、絕望會逐一上演。
只可惜到頭來不見得是想像中的味道,劇組的刻意反而令超過了應該有的表現。
劇集有著種精神被禁錮的感覺,但這並非觀眾主動入戲而來。
而是劇情設定似乎一直強制這觀眾繼續看下去,因為你留心到的點總是跟整部劇的基調不一致的,因此必須得一次次把你從發散的或者放空的思維中拉回來。
之前我形容過編審就是皇帝新裝裏的小孩,總是自信又誠實喜歡把真相點破,但不語的人有著太多不語的原因,語者也應尊重不語這的心情不是?
我非無法接受人性的陰暗和現實的冷漠面,只是確定只能用這種方式解釋世界的全部?
劇中最溫柔的一筆大概是靳和前妻的感情,那種理解互諒心系對方的默契,無需用相濡以沫來證明其真摯。
最近總在想一個問題,到底劇集本身想表達的東西要說到什麽地方才叫好?
畫公仔畫到出墻當然不好,但繞十八個彎還沒鋪墊好伏線也是失敗。
說起來,這剛剛好的尺度大概也是爲什麽這麼推崇2$的原因!
誰說sitcom不如正劇,2$家出品要虐起人來要引人思考的話,sorry我覺得比故作高深的強迫接受來得高明太多!
不過說到頭,我欣賞的還是監製和編審這兩位敢於破格的思維,但既然開咗個頭就好好做落去啦,求徹底點,大膽點,不要畏首畏尾更不要爛尾。。。
近幾年戚家班的幾部劇,最無可挑剔的是配樂,天與地、4 in love、心戰的配樂都太出彩,真為劇情增加了臺詞裏面說不清的情緒,贊!
冷不丁就背脊发凉
越到後面越看不懂了。。
好拖沓,就跟tian与di一样,前面还行,怎么越到后面越烂尾,连看大结局的兴致都没了
TVB,这么重的口味真的不怕师奶写信投诉吗?沙画很赞
扫过,虽然这片子不宜扫过。主角完全无感,除了771和邵美琪,绝对大打折。谎言,梦境,真实,善恶,执着,执念,都已经被反复讨论,在观点上还是缺乏新意。陈豪完全hold不住。但剧本还有回味之处,再想想,可能只是我最近状态不好。
悬疑在哪里?惊悚在哪里?坚持看完最后一集然后失望了。。。。
郑少秋演的太做作了,整部片子理念是好的,想学美剧,悬疑层层深入,但是太拖沓做作了,不停地插入大道理,只能说TVB的警匪和宫廷剧确实不错,仅限于此。
十分复杂的剧情啊~一般人看不懂吧。编剧辛苦了。
血腥在哪里?暴力在哪里?台词不要那么多废话好么……
爛雞巴片
貌似会比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家明更好看
看前几集时觉得自己眼瞎了,黑暗系不是点播TVB的初衷。天与地的编剧周旭明,无怪,天与地较之也成小清新啊。内心独白、纠结的背景音乐和可怕的分裂人格黄德斌与酒保。题外话,不知有没有基调阴暗的沙画动画
神探一部电影足矣,电视剧想讲的太多驾驭能力又不够,强调说教不懂留白是老毛病,叙述琐碎有了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的感觉。
剧情缓慢,解释生硬,只建立在立意上。
一人分饰多角,多人分饰一角,表现方式挺特别。如果说全剧由靳和章各自的心战组成,我真是不怎么喜欢看靳的那一部分,絮叨、多事、总一副义正言辞又无辜的样子。陈豪在最近两次与771的合作中获得了质的飞跃
其实我觉得很失败
虎头蛇尾!!!陈豪死的那刻我明白了!整部剧结果就是郑老头的幻想!!!totaly
论题材来说应该可以是部出类拔萃的港剧 可是还是落为和天与地一样的麻麻地 演员表演过于夸张并没有恰到好处的拿捏角色导致生硬且不连贯 心理呈现太过剧本化 造型设计和场景布置实在是不能凸显剧情水平需要
如此重口味劇情 看完大結局還沒有精神分裂眞是讓我感到甚為欣慰。小時候讀近代史 我問爸爸:「曾國藩是好人還是壞人?」他說:「世上的人並不能只用單純的好與壞來分辨。」一個好人可以做一些壞事 一個壞人偶爾也會做一些好事。好人未必要好 做好人只是一個過程.
开始很吸引人,但是后面节奏太慢了,有点拖拉。每集最后的沙画和对白都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