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香港和国外的刑侦剧,这还是第一次看国产的,很惊艳,国产刑侦剧一点不输。
全剧主演无cp线,剧情节奏快逻辑流畅,主演演技在线配角大佬云集,这些就很棒了。
更何况导演很敢拍,有很多案子都涉及了现在比较敏感的题材,有个案子是涉及sm和同性恋的,,,说实话实在是很让人很惊讶,喜欢那个思想没有限制的时代。
看了1和2两部 剧情中多起案件侦破过程中把脚印当做定案的证据使用,这明显是不符合法理和基本的物理常识的。
要知道脚印和指纹不同,指纹具有唯一性可以当做嫌疑人出现在案发现场的证据使用,而脚印不具备唯一性,同一个人甚至都可以刻意调整脚印展现形式。
看着剧里的办案人员装腔作势的采集脚印数据信息,拿着脚印就给嫌疑人说事,不是法盲就是诱供。
连最基本的案件判断核心要件都能偷工减料这也能算好剧?
现在看这部剧也是近20年前的老剧了。
当年浸淫在众多盗版美剧中,错过了这枚国产剧中的珍珠。
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剧情有很多bug。
除此之外,一集两案,案情双线切换突兀,稍显凌乱,有些案情交代不清,但是,瑕不掩瑜,在国内大量尬剧的衬托下,这部剧成了沧海遗珠。
首先,不炒CP,认真搞事业。
国产剧的通病是,无论哪个行业,男主女主很容易就对眼了,然后所有职业的尽头都是谈恋爱。
这部剧中,两个队长、一个法医和一个痕检员,气质都很搭,认真炒的话,两对cp没问题,但是人家反其道而行之,这点让我感受到深深的诚意。
其次,从主演到配角,踏踏实实不尬演。
看剧的时候看到一条弹幕:“没人尬演的剧真好。
”这真是被大量尬剧淹没多年的振臂高呼。
什么是尬演?
可以对标《法医秦明》第一部,同样是刑侦剧,主角西服革履勘察现场、解剖尸体,人物性格和动作都很浮夸,真是看的比演的尬,浪费了这么好的IP。
相比之下,这部剧就显得非常自然松弛接地气了。
宋队代表的是用传统方法办案的老刑侦力量,粗中有细,看似暴躁实则暖而不腻;陈队代表了科技破案的新刑侦力量,人设可盐可甜,招牌式憨憨暖暖的笑,眼光凌厉起来也令嫌疑人吓破胆;法医姐姐除了白大褂就是警服,却难掩高冷而专业的气质,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我甚至认为国产剧很难再找出如此没有丝毫修饰却气质出众的人物;痕检员叶玲是刘敏涛没出名的时候,演得自然清新,很多人物小动作令人惊喜。
主要配角当中,小光对标的是CSI中的Greg,但是因有其珠玉在前,小光就显得有些“拷贝不当”,不够自然。
其他一众配角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集误杀了儿媳妇的老太太,感觉就是邻居家一老太太,丝毫没有演的痕迹;还有第6集用胶布闷死妻子的懦弱男人,他的眼神戏太足了,有懦弱,有狠厉,还有懦弱和狠厉的交替,演员看着这么眼熟,原来是《大宅门》里的白大爷。
再值得一提的是感人的年代细节:陈队的罐头瓶喝水杯子,家居用的水果装饰瓶……满满的年代感,这些细节令人感觉不悬浮。
最后值得一赞的是片尾曲《体会》,一听惊艳,再听不腻。
在20年前的刑侦剧中听到如此不俗的曲子,很难得。
不得不提的遗憾是:两位队长的互动太少。
《案发现场》反映的是中国北方一个大都市的刑警队,面对“凶杀”、“绑架”、“窃密”、“奸情”、“贩毒”、“网络犯罪”、“谋财”等一个个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犯罪案件,警探们以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目光,缜密的推理,科学的手段和艰苦的调查,一次次准确及时地寻找出犯罪嫌疑人,使案情大白于天下,该剧主要是宣扬“惩恶扬善”这个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
而且剧集中不止一次的提出,中国不是犯罪分子的乐园,所有在中国领土内的犯罪,无论国籍、种族、社会地位、犯罪原因都将会受到中国法律的审判。
刑侦类的电视剧一直都是我的菜,看了很多香港TVB的刑侦剧,这次看看国产的,感觉也还挺经典的。
虽然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但是《案发现场》还是挺不错的,没有现在一些国产剧的疯狂注水,各种无脑恋爱以及尴尴尬尬的鲜肉演技。
整体而言,这个案发现场跟重案6组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觉得两部电视剧其实很象的,同样是刑事案件,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同样侧重于破案过程;都是快节奏而且都是每集两个案子,可能不同的是《案发现场》里更趋于高科技犯罪些。
个人而言,会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警匪片。
因为剧情会比较紧凑,不拖沓。
推理过程丝丝入扣,语言精练而且有时还带着幽默,有些小哲理性。
还同时知道了点生活常识,比如法律、药物方面,继承权方面等平时注意不到的地方。
然后,里面的人物也不错的,不过对我来说他们都是陌生演员了,都不是很熟悉,但是演技还是很给力的。
最后说一句,主题曲也好听的哦
《案发现场》故事情节设置巧妙,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充满悬疑、惊险,人物生动鲜活,节奏快速紧凑。
该剧中的警探的全部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案件” 本身展开工作,就是具体的“办案”、“破案”。
穿着警是“警探”,脱下制服也是“侦探”。
本剧试图重新找回人们阅读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时的那种惊险刺激,挑战智力时的那种乐趣。
同时注重悬疑气氛的营造,把悬念一直维持到每一次的真相大白。
比较难得的破案剧,每个案件都尽量做到了真实,人物符合实际却又各不相同。
喜欢小光,调皮,幽默但有能力。
总是在不务正业的感觉,但一有工作却能完成得很好,甚至能想出一些妙招来攻克难题,为破案提供帮助。
李景岚作为法医,信奉死人不会说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时不时为破案提供独特的思路,了不起。
1某厂范被杀,和范妻好过的厂长被抓2王和工厂负债的女企业家沈再婚,沈的婆婆恨王婚是要抢她孙子家产而用夹竹桃泡水毒王却被沈喝沈死,夹竹桃被浓茶中和无毒物反应/某人因女友进城做J杀其3 歌星缠老板被老板绑后放后备箱并带新捧的人去天津参演唱会期间杀歌星,让新人做不在场证明。
后在后备箱找到歌星头发破案。
4 教授有糖尿病配方专利,其妻弟因公司欠债伙同他人绑教授逼姐拿配方换钱救姐夫。
犯还装每天接绑匪电话帮姐。
5
以前在电视上断断续续地看过几集,后来一直想全部看完但是忘了名字,无意中在哔哩上看到了就又完整的看完了。
这个系列一共有3部,最喜欢的是1、2部,第3部没怎么看。
全剧每一集两个案子,传统和新技术两个办案小组各负责侦破一个,节奏快,演员表演自然,案件接地气,逻辑还是比较严密。
虽然是十几年前的电视剧,但是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值得几刷的好剧
虽然很多人都说这部剧有抄袭CSI的嫌疑,但是就国内的涉案剧来说,以技术手段破案,其中又不乏刑侦剧的动作和场面,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片子在国内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还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问室友这部片子怎么样,他说,播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连网游都不玩了也要去看,你说好不好?
三部水平差距不大,唯一区别就是主演,第一部演技OK,王志飞塑造的陈队有魅力,让人印象深刻,第二部最差,元芳演什么都是元芳,太端着没味,永远一脸正义凛然,角色塑造失败,第三部的王劲松演技最好,超越了王志飞的版本,眼神睿智又不过于阴冷,这种发挥空间不大的剧本里仍然表现得十分优秀
碎片化严重,类似于案件的背景回放,而不是讲述故事
挺好看的,抛开借鉴啥的不说,还是挺有推理的逻辑在里面,而不是简单的动机论
感觉每个警察都写的很生动,这一点我很喜欢,这种探案剧极其重要的就是主角团讨喜。故事都是新千年左右时兴的社会热点话题,现在来看都有年代感了
一集两个案子,并不混乱啊,重要物证的来源、推导都有拍出来
节奏还行,模仿痕迹很重,ccav在04年就涉及SM和同性了
优缺点都极具时代特色,王志飞不红是真的太离谱了
如果当做刑侦案件来看的话其实很差劲,如果当做社会百科全书来看的话,剧情还可以
陈队、宋队
这种全员搞事业,没有感情线,团队氛围好,谁和谁都能嗑一嗑的古早刑侦剧真好,可惜现在内地影视不会再有了
还是喜欢老剧,质感真实,不想现在的剧感觉都不是真实的生活;工作就是工作,不是披着刑侦外衣的言情剧。相比重案六组更侧重于调查推理,这部剧更侧重于法医和痕检,是不一样的视角;但是一集两个案子有时候会觉得有些仓促,有时候感觉还没看明白稀里糊涂地就破案了,让人产生不了什么记忆点;也是由于一集两个案子时长的限制,有些案子显得非常简单,不太过瘾,其实有些案子编剧再深挖一下情节更曲折会更加精彩,比如七宗罪那个案子,主题很让人眼前一亮,其实凶手按安保科长那条线走会更好。画面尺度比较大,放现在肯定不能过审,但是越到后面比较血腥的画面越少,可能是为了照顾观众。王志飞真是太帅了,陈俊威不杀人现在改当警察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演坏人比演好人更出彩哈哈哈。好喜欢全能小光,太可爱啦,小光:陈队又有一天没打我了🤣
漏洞不少。犯罪故事也单薄。很多线索都是警察凭感觉。可我还是看完了。。哈哈。。十几年前的剧算不错了。。
小时候看过 我觉得比重案六组好看我喜欢王小光再看一遍(没第一部好看)
挺好,单纯讲破案,没有别的乱七八糟的,而且一集两个案子很充实,涉及的案件五花八门,最后一集双主角联手推新人查电脑游戏引发的惨案,当时讲是很新潮了。中间有几集没有王志飞。
风格是我喜欢的,但是故事穿插的演,显得支离破碎,一些案件不够清楚,如果有旁白或者完整的案件情节就好了
虽然当时有模仿痕迹,但确实对国内刑侦剧是很不错的突破,而且也算做出自己的特点
案件数量够大,光怪陆离,可惜质量参差不齐,办案人员没有一个有任何私人生活的描述,不像在看电视剧,像在看法制新闻。
犯罪、刑侦片剧。与许多刑侦片沒有突破,一个个破案,系列剧。王志文演技出色。
演技在线,认真办案,不搞基腐,也不搞暧昧,可惜案情本身比较无趣。
不如现场铁证诶,剪辑乱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