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9分尖果儿和6分苍孙的故事。
尖果儿年轻没有太多经验,被一个嘴上说爱的男人圈住了心,想不开的时候就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苍孙动了心,花招百出想抓住这个天仙儿,同时又觉得不能太宠女人,时时不忘嬉笑怒骂着找回场子。
尖果儿说自己可以跟苍孙在一起,但心里装着别人,苍孙不同意;回过头,苍孙揣着对尖果儿的爱马不停蹄的找着别人,一边儿也不忘记偶尔撩拨下尖果儿。
这两种所谓爱都让我哭笑不得,经历了诸多互相折腾,两人最后貌似是走到了一起,我却没有看到美好结局的感觉,是凑合在一起了呢?
还是9分女被时间拉低了分数所以两人匹配了?
是两人互相折腾太久已没有精力去找其他人了呢?
这两人之间是真的爱吗?
苍孙欲擒故纵的套路被当做成熟和幽默赞扬,尖果儿爱的认真却偏执的傻,我们都在感叹这世界套路太深,已经没有人会认真去爱去追寻去等待,却忘了这世界正是我们组成的,我们一边希望获得真挚的爱,一边自己用着各种套路。
我们经常迷茫,经常觉得自己不要这个不要那个,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不过是拥有的太多想要的太多。
平常的生活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欲望,若把把其中一点放大立即就看得很清楚:得了癌症的人只想要健康而顾不上金钱,打工的农民工只想多赚点钱给儿子交学费而顾不上健康和团聚……我们常说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不是简单的分辨有没有拥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为了拥有这些我能付出什么。
对非2超长版的植入广告时间,严重提出抗议!
2010.12.22零点,冒着严寒去看了非2的首映,200人的中厅里基本座无虚席。
xx电视台还特派娱记去现场采访拍摄。
真没想到,沈阳的夜猫子这么多!
沈阳有这么多敬业的影迷,和冯导的忠实fans。
只可惜人家葛大爷和冯导对沈阳人的热情置之不理,这大驾怎肯屈尊来此宣传,人是看不到了,那就看片吧。
头一次看到电影开演前有这么长的广告时间,竟然将近20分钟。
开始左邻四座的人还有点耐性,超过十分钟后大家就开始躁动不安,最后真正开演时,已变得无可奈何。
不管这片烂到什么程度,即使票房不够好,至少有这么多大头的商家肯砸广告费,就不会亏本了,而且还会让他们狠狠地赚上一笔。
而且在影片中,广告的硬性植入也是多如牛毛。
小到舒淇手里摆弄的手机,(o打头的啥牌子,不知道),大到北京市旅游局,(汗,连政府组织都跟着来凑热闹),还有乐嘉客串的那一场,一锤天价的剑南春白酒,以及孙红雷、姚晨离婚典礼上的专用超豪华奔驰。
总之伴随着冗长的2个小时里,你无时无刻不在被各种产品广告宣传强行轰炸。
非2的情节不算连贯,片子给人有点烂煽情的感觉,你也不会在电影院里看到如前一部那种连连爆笑的场面,无非就是些小情小爱的小打小闹。
再加上已是午夜,困意难耐,每每都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不得不说,冯导恐怕也是江郎才尽,没有可拍了。
竟然又重抄旧本,仿《大腕》里给活人开追悼会的桥段,生拉硬套给安在孙红雷的身上。
当然,选景还是不得不赞下,这次选在了三亚的亚龙湾。
葛大爷选了个风水极好的地给自己作为生前后世的居所,面朝大海,背靠青山,在山林间筑起的小木屋,估计电影出来后,这木屋也一定成了天价的旅游观光胜地。
关于演员,廖凡代替了之前冯远征的角色,演的不好,没有冯的媚,骨子里还是透出很爷们的样子。
孙红雷的表演总是给力过足,又不禁让人想起他在《梅兰芳》里的慷慨激昂来,这里的他依旧有点喧宾夺主,总是把话剧舞台的夸张表演带到电影里,显得过了。
都说《让子弹飞》好看,冒蒙就去了,看完感觉一般,不过看过非2后,你会觉得让子弹飞,真的很棒!
但是两部实际都不咋地的片,还是赶不上宁浩导演的电影,希望贺岁档里能再次杀入他的身影,无限期待他的到来。
最后我记住葛大爷向舒淇求婚的一句台词:一辈子很短,我愿与你将错就错。
我旁边的某人突然补充一句:一辈子很长,我愿与你长相厮守。
就这句让我感动不已!
看完非2,我觉得冯导的转型已经彻底成功。
继唐山政府宣传片后,他又成功拍摄了三亚风光宣传片。
特别煞费苦心的是,在影片末尾他还埋下了一个长长的伏笔,等于向中国所有城市发出号召:快来和我合作,我们一起拍非诚勿扰3!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和张导两分天下:一个负责所有大型团体操表演,一个负责所有城市公关片的拍摄。
我无法给非2贴标签或打星。
有些电影你可以评论它好,或者不好。
有些电影你可以表示喜欢或不喜欢。
但这些标签对于非2都是不适用的,因为这是一部毫不用心的作品,根本当不起任何一个严肃的评价。
为了续集而续集的故事,拖沓冗长的情节,没完没了的软广硬广,除了开篇的十分钟还保留着冯小刚式的幽默与灵气外,十年前的那个叙事灵动的冯小刚踪影全无,你只能在百无聊赖间想象着导演和制片那赚钱赚得发红的双眼。
曾经那个我喜欢的冯小刚到哪里去了?
《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七个策划之一,捣腾出了一部布景简单,对话精彩的经典。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那些简单的生活化的“冯氏幽默”让他声名鹊起。
如果要问我,哪部片子是当代中国最优秀的商业影片。
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大腕》。
这部在2000年成为票房毒药的影片,10年后再看,会发现整部影片里充满了多少尖锐的睿智,睿智的尖锐。
对植入式广告的辛辣讽刺,对大导演泰勒在制片人压抑下苦闷的描写,精神病院里对房价的疯狂调侃……现在看来,这些竟然一一兑现。
岁月没有老去,老去的都是我们。
冯导开始转型导大片。
如果说《集结号》对小人物的关怀和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的幽默还保留着冯氏真诚的话,《非诚勿扰》时的冯导已经没办法安静地拍片了,他不断的变化华丽的场景和漂亮的女孩,似乎他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的台词是足够的吸引人。
在《唐山大地震》中,冯导终于华丽丽地变成了他曾经在《大腕》里讽刺过的那种电影人,他一边疲于奔命地协调着各个投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一边在电影里热情似火地穿插各个广告。
有人说,冯导累了,他不再想批评这个世界,只想和这个世界一起疯掉。
其实我看,冯导未必累,他只是变了。
十年前《大腕》里的优优是一个中年离婚,一无所有的兼职摄影师,而十年后《非诚勿扰2》里的秦奋,是一个中了头彩、开着奔驰的商人。
这不光是角色的变化,也是冯导自己的变化。
他从边缘到了主流,从一个体制的“诽谤者”变为了“共谋者”,这是一个回不去的改变。
非2首日的高票房,一边得利于高达55%的院线拍片比例,一边得益于冯小刚贯有的票房号召力。
不过,他的票房信用正在被透支。
秦奋向笑笑求婚成功,但两人决定先试婚,经过一番波折分分合合后,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其实看完还是有些感触的,尤其是李香山走向死亡那段,其实人到最后都逃不过死亡,所以就要在活着的时候好好活着,心态要放宽,要开开心心的面对生活;可能近期受到感情困扰,秦奋和笑笑的感情戏还挺触动的,尤其是在海边的那句谁动感情谁完蛋,莫名心酸,愿天下每个善良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因为刚去过三亚,所以决定看这部电影,实在是太美了!
作为一部续集电影,作为一部冯小刚和葛优的电影,可能会有很多观众已经习惯要在年底去电影院享受他们给大家带来的欢乐。
但这次的《非诚勿扰2》因为王朔参与了编剧,所以整部电影的气质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些想要去电影院享受欢乐的观众可能会有些意外地撞上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
作为一部很认真地去试图思考“生与死”这样终极话题的电影,《非诚勿扰2》可能会是不错的小说、话剧,甚至是电视剧,但它不是一部好的电影。
如果偏激一点看,这部电影其实靠听也能“看完”。
无论是视听语言还是叙事技巧,《非2》在形式上的轻飘和话题上的沉重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于那些抱着既定期望值的观众来说,这样的电影可能会让他们有些消化不良。
如果我们还把它看作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的创作者实在是太偷懒了。
故事根本无从谈起,就是摆出一幅我要和你们丫聊聊的姿势,最后其实也没讲出个什么道道来。
其实,1就是1,2就是2,要是躺着挣钱都嫌太累,那就改趴着吧……实在懒得多说了。
2010年的中国电影,基本上就这样结束了。
从现在可以知道的影片消息来看,我不觉得2011年的中国电影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惊喜。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原本以为这就是出消遣的喜剧,因此也没打算看出个所以然来,“剩蛋节”那天还是起晚了匆匆赶到的电影院。
哪怕到现在,我仍然记不起非1的剧情,没有做过任何“功课”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一个极为平常的状态下看完了它。
我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在前半场令人捧腹不止的喜剧,最终是让我眼眶含泪的。
有人说让我可以不用去看,说是并不好看。
如果你问我,我会推荐你去看,或许,你可以试试一个人去看。
豆瓣里随处可见给1星2星张口就或谩骂或鄙视的人,我没感到意外。
就像秦奋说:“你是找感情的,我是找婚姻的,咱俩从一开始就没走到一块儿。
”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两条道儿。
笑笑说:“你赢了,我内疚了。
”我想每个人是不是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如秦奋千般万般好,最终只是笑笑的"好感",而这个好感和不舍让她内疚了,你其实不知道她有多难过。
又或者你是梁笑笑,有个对你足够真心的人,你却始终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所谓爱情的坎。
笑笑说,你觉得我们这些天是幸福的么?
她知道秦奋有多开心。
秦奋问笑笑:“你怎么了?
” 他不知道笑笑有多难过。
躺在秦奋的沙发上,笑笑流着眼泪说,再也找不到比你对我还好的人。
秦奋在海边看着笑笑说:“懂了!
”他给她吹干高跟鞋,给她划伤的脚底贴满创可贴,然后他离开了。
那份人寿保险的受益人依旧写的是她的名字。
是不是有些相似又过于熟悉的情节对白?
我最喜欢片子里的这段旁白:时间能把两人拉近,也能使两人变得疏远。
笑笑一直习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给秦奋打个电话,这一习惯在他们分手后仍然保持着,起初秦奋还接,后来两人改发短信,再后来简单的,笑笑发:“起”,“落”。
秦奋回:“安”,“妥”。
笑笑在天上飞来飞去,秦奋接受了香山的邀请和轩轩一起主持一档介绍旅游的节目。
多么平静安稳又相互依靠。
回忆起来,那是最美的日子。
一辈子很短,香山在他的人生告别会告诫笑笑,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我在李香山人生告别会这一段泪光闪闪。
周围围坐一圈朋友,最后给你把骨灰种成一盆绿萝的人又是谁?
爱情是电影里的那场选美,美,没有标准答案。
说爱情永远不变那是美丽的谎话。
婚姻是电影里的那把轮椅,淘宝订的,瘫了?!
瘫了你还能不离不弃么。
爱是一种修行,活着是一种修行。
给非2四星半,这次没有一颗星是因为演员或导演是某某某,我看过的电影很少,没能耐评价中国电影的价值和走向。
它确实不是多么伟大的作品,它很俗,不会让我像看子弹飞那样花一个晚上研究分析那着实让我有点头大却又有趣的隐喻,但它让我隔着三亚平静的海浪看到了生活里面最直白的东西。
也因为这是第一部能让我大笑完以后眼泪打转却始终落不下来的片子。
平静的去看一部片子吧,别那么多无病呻吟的想象力。
典型的冯氏幽默喜剧。
前半部分许多搞笑的情节都来自生活,有人情味儿,但转折却来的比较突兀,虽然有点儿不明就里。
这次绝不仅仅只是谈情说爱,王朔的加盟为秦奋与笑笑的爱情骨架,注入了丰满的灵魂与肉体,片中贯彻始终的人性思考,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失的内涵美。
生与死、美与丑、爱情与婚姻等话题,严肃探讨后让你笑中落泪。
剧本节奏有问题,逻辑上不太缜密。
人物动机不明显,勉强的爱情在续集中更显无力。
朔爷久违影坛后的懒懒几笔,使台词较第一部的平庸晦涩,多了些睿智的嬉皮。
光与尘的感言,自传式的私性表达。
航拍、大特写,依旧没有想法的场面调度跟略带懒散的剪辑。
虚焦了俩镜头,就当我没看见。
舒淇的文艺腔在年过半百的葛大爷衬托下显得尴尬无力。
是该歇歇了,这样的爱情,2030年我们等不起。
仓央嘉措的诗,胡德夫的民谣,撑不住您那通俗剧的内心,文艺只是破了壳的糖衣。
商业上肆意地妥协,艺术上玩命地逃避。
受宠的温床上滋生了什么蚂蚁?
索马里的战事可好,愿天下太平。
打着给百姓送去欢乐的牌子,心底起了敛财的架势,这年头谁都不傻。
哟喝,您可千万别较真。
别跟他认真谈艺术,这不戏里说了:谁认真谁完蛋!
感觉这个电影有中间脱节的嫌疑
觉得姚晨和舒淇都很美,尤其穿着长裙真是美呆了!
将错就错
这真是一部怪异的精缩版中老年电视剧啊!
很难专心
x
話癆~小聰明~膩味~依然狠不喜歡孫紅雷的演法兒~~我就當是去看了沒有姜文出席【讓子彈飛】的配角見面會~~~12.18@萬達首映
这盘冯小刚明摆着不让人省心,如果说1还是一部中上水平的爱情电影,那么这部相对而言就是个没什么水平的电影。我本身还是非常喜欢王朔小刚的搭档,只是这次也实在没法恭维。故事主线零零散散,人物莫名其妙,无重点,那些所谓的经典句子看王朔看多了也觉得无味了。感觉冯小刚现在就是缺一个正确心态。
我觉得还行
能把我看睡的片子,还是挺少的。但是这部,我真睡了。
后面是一直在流眼泪
真的,手贱了,点错
谁认真谁完蛋所以也不用对汤师爷的操蛋来认真。马克思,仓央嘉措也拯救不了奔驰,艾美,oppo纯是多给“谁认真谁完蛋”这句话一颗星!!!
总有人能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一面
不会还有第三集吧 那可就成连续剧了
延续了1里国产电视剧般的诚意与制作,只是从风光片儿退化到了三亚度假村广告宣传片而已。剧本把力气都用在台词上了——插科打诨的——剧情基本没剩啥。
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个
给活人办追悼会,离婚还请客吃饭大办一场,当时编剧真是脑洞大开啊。
非诚勿扰 2
舒淇一如既往的美,没啥剧情,不过还是蛮好看的,跳河念诗那会,眼眶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