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西格内·包马内
主演:达格玛拉·多敏齐克,米歇尔·波克,马修·莫迪恩,卡梅隆·莫纳汉,史蒂芬·朗,埃里卡·施罗德,艾玛·肯尼,安娜·奥多诺霍,塔尼娅·弗兰克斯,克莱德·巴尔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拉脱维亚,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从小泽尔玛就坚信,如果她表现得像个正派、受人尊敬的年轻女孩,她会找到一个大块头的爱。然而,她第一次与异性的胆怯交往证明,现实与现实相去甚远....详细 >
似乎搞了个双标。。。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一般般,像一个很长的ted科普动画视频
三星半。同样讲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就没有隔壁的“芭比”那么生动有趣。很多台词是画蛇添足的生理卫生课,毕竟那么多专业术语对普通观众来说,真的多余。而特意不断强调女孩的前苏联背景和经历,显然又是暗沙射影在抨击创作者眼里的政治压迫对于女性意识的打压和抑制。
想下载剧本,每一个单词的使用都好规整,令头脑舒适的一部佳作。
惊喜之作。相当东方的女性苦难录,在彷如剧本的教条里走向代代相传的婚育陷阱,一辈子以贤妻良母的姿态规划自己,生产自己,以为童贞换来承诺,以为婚姻带来幸福,以为自己的恒定甚至容忍、谦恭,能够换来男人必然的爱慕与尊敬,以为自己只能这样,以为腐朽就是金贵,以为死守就能好转,以为割舍就会凋敝,忘了自己的海阔天空,也忘了自己的名字。当然,也不只是在评弹两性关系,完全可以细味再细味。如此妙趣横生,甚至充满辛酸幽默的形象动画,太值得看看了。又想到一个不沾边的内容,当小女孩与野猫道别,那种彼此再也不见的悲伤,谁比谁更能迅速放下?四星半。#北影节13#13,天幕
像是对一生情事和婚姻的流水帐。也算是爱得轰轰烈烈的了。
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丑化东方优化西方,这一点是低分原因。另外强行用这么多神经科学和旁白来解释行为让我觉得很说教。
230425,北影节第十部,很不喜欢科普片和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章回体线性叙事也很呆板,但是随处可见的苏联笑话和规整的女性觉醒内核体现是惊喜,总之是一切到大脑一唱歌我就走神,一探讨泽尔玛心理活动变化我就专注
独立对女性是多么的重要!像片尾曲唱的那样,向前走。
形式蛮有趣的诶!从生理和文化两个方面解释了“女人”是如何被塑造的。很幸运地是,我更多地发现了自己没有被卷入那样一套话语体系之中。看到第一任丈夫感叹到“女人因为分娩而死,如此平庸”的时候还是很生气!爱情里面混杂了太多的愤怒、怨恨和暴力。
社会就是这么可怕,别相信童话
可看,但几乎完全把人的行为模式归结为生理因素就有失偏颇了,生理因素只是一时的影响,文化氛围,社会环境更能在长期建构一个人,另外浅尝辄止地提到了拉康的主体理论,这部分反而应该更深入一些,关于主体是如何被想象出来的,关于他者在想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比起幼儿成长期的激素变化,镜子阶段无疑更为重要。
不必假装无知、不必苦练优雅、不必孤注一掷、不必一味求饶、不必刻意微笑,做你自己,保持你最舒服的样子,因为一个男人爱你和不爱你的理由往往是一样的,「因为是你」。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13590/
让我对婚姻保持冷静,没有压力
欣赏不来这种意识流动画
论文电影 小女孩的必修课 老女孩的cliche
虽说是女权,也有不少偏见式的个体化认知,但这世界总有不少操蛋的人和事,婚姻也好,恋爱也罢,人性的阴暗并不会被爱所永远救赎,此间并不美好,人间也并不值得。
看完会想要去推荐给我最好的女生朋友的一部电影。
一部意象非常丰富的女性成长题材的作品。女性成长这一生会遭遇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被男性定义。这就是第二性,何来平等之说。我看到女主在感情里沉浮,被男人以爱之名哄骗,婚姻的誓词终敌不过海枯石烂。终其前半生,响在耳边的那些社会的声音,终于在结局被女主决然地打断,当女主真正成为独立的人时,而非第二性女性时,她才真正开始走到人生的起点。ps:电影里有美苏之间的明贬暗褒。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似乎搞了个双标。。。
挺有意思的女性题材动画片,讲一个出生在苏共传统男权社会的女孩成长、恋爱、结婚、离婚,去到西方自由社会后再婚、再离婚,勇敢摆脱婚恋和某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控制、精神pua的故事,适合每个年轻女孩观看。生动的文学性独白、富有想象力的内心动画化表现都很有观赏性,还尝试加入了不少音乐剧元素和生理科普小动画,理性分析人在情感生活中种种生理和心理冲动的产生机制。每次在电影节看到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都丰富多彩的成人动画就很感慨,我们的国产动画还停留在追求技术和合家欢市场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动画视为电影的表现手法之一。
一般般,像一个很长的ted科普动画视频
三星半。同样讲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就没有隔壁的“芭比”那么生动有趣。很多台词是画蛇添足的生理卫生课,毕竟那么多专业术语对普通观众来说,真的多余。而特意不断强调女孩的前苏联背景和经历,显然又是暗沙射影在抨击创作者眼里的政治压迫对于女性意识的打压和抑制。
想下载剧本,每一个单词的使用都好规整,令头脑舒适的一部佳作。
惊喜之作。相当东方的女性苦难录,在彷如剧本的教条里走向代代相传的婚育陷阱,一辈子以贤妻良母的姿态规划自己,生产自己,以为童贞换来承诺,以为婚姻带来幸福,以为自己的恒定甚至容忍、谦恭,能够换来男人必然的爱慕与尊敬,以为自己只能这样,以为腐朽就是金贵,以为死守就能好转,以为割舍就会凋敝,忘了自己的海阔天空,也忘了自己的名字。当然,也不只是在评弹两性关系,完全可以细味再细味。如此妙趣横生,甚至充满辛酸幽默的形象动画,太值得看看了。又想到一个不沾边的内容,当小女孩与野猫道别,那种彼此再也不见的悲伤,谁比谁更能迅速放下?四星半。#北影节13#13,天幕
像是对一生情事和婚姻的流水帐。也算是爱得轰轰烈烈的了。
具有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丑化东方优化西方,这一点是低分原因。另外强行用这么多神经科学和旁白来解释行为让我觉得很说教。
230425,北影节第十部,很不喜欢科普片和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章回体线性叙事也很呆板,但是随处可见的苏联笑话和规整的女性觉醒内核体现是惊喜,总之是一切到大脑一唱歌我就走神,一探讨泽尔玛心理活动变化我就专注
独立对女性是多么的重要!像片尾曲唱的那样,向前走。
形式蛮有趣的诶!从生理和文化两个方面解释了“女人”是如何被塑造的。很幸运地是,我更多地发现了自己没有被卷入那样一套话语体系之中。看到第一任丈夫感叹到“女人因为分娩而死,如此平庸”的时候还是很生气!爱情里面混杂了太多的愤怒、怨恨和暴力。
社会就是这么可怕,别相信童话
可看,但几乎完全把人的行为模式归结为生理因素就有失偏颇了,生理因素只是一时的影响,文化氛围,社会环境更能在长期建构一个人,另外浅尝辄止地提到了拉康的主体理论,这部分反而应该更深入一些,关于主体是如何被想象出来的,关于他者在想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比起幼儿成长期的激素变化,镜子阶段无疑更为重要。
不必假装无知、不必苦练优雅、不必孤注一掷、不必一味求饶、不必刻意微笑,做你自己,保持你最舒服的样子,因为一个男人爱你和不爱你的理由往往是一样的,「因为是你」。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13590/
让我对婚姻保持冷静,没有压力
欣赏不来这种意识流动画
论文电影 小女孩的必修课 老女孩的cliche
虽说是女权,也有不少偏见式的个体化认知,但这世界总有不少操蛋的人和事,婚姻也好,恋爱也罢,人性的阴暗并不会被爱所永远救赎,此间并不美好,人间也并不值得。
看完会想要去推荐给我最好的女生朋友的一部电影。
一部意象非常丰富的女性成长题材的作品。女性成长这一生会遭遇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被男性定义。这就是第二性,何来平等之说。我看到女主在感情里沉浮,被男人以爱之名哄骗,婚姻的誓词终敌不过海枯石烂。终其前半生,响在耳边的那些社会的声音,终于在结局被女主决然地打断,当女主真正成为独立的人时,而非第二性女性时,她才真正开始走到人生的起点。ps:电影里有美苏之间的明贬暗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