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一部看原惠一监督的作品还是高中时的那部蜡笔小新剧场版:假面帝国大反击,当时就折服于其优秀的节奏控制力以及深厚的情绪感染力。
那部剧场版不但延续了蜡笔小新系列的幽默搞笑风格,而且其中的怀旧场景同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能让人亦喜亦悲,这样情绪张力的控制非大师不可为。
片中野原广志回忆人生之路的那段堪称经典,实属不亚于高畑的闪回佳作。
时隔多年,原监督对怀旧主线的处理依旧功力深厚,而河童之夏也和之前的蜡笔小新剧场版一样,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肯定,同时也获得了诸多奖项。
这样优秀的原作和导演能够有机会合作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实在是观众们的一大幸事。
影片的主线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讲的地球上最后一个河童闯入人类世界又再次离去的故事。
但实际上本片涉及的主题内涵非常多,以至于片长达到2小时。
从环保到人性,从生态到社会,从杀戮背叛到友爱救赎,想一一厘清并非易事。
感觉上影片中关于未成年人社会问题的涉入有些缺少必要。
这使得主题过于分散,而且以影片的长度也很难去将其表现完整。
女配的出现就好像是专门为这个主题添加的一样,这样模糊焦点可能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很多东西,也摧毁了很多东西。
百年之前的人看到现在的社会也会很难适应,更不要说是河童这种异族的妖怪了。
人类不断的掠夺着地球上的一切资源,生物种族在不停的灭绝。
在动画片里是河童,而在现实中就是中华鲟藏羚羊。
小空到了河边,只要求大自然赐予他足够的鱼。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也是只要求得温饱,而现在欲壑难填的人们即使看到龙怒也不放弃对河童的追逐。
那些山谷沼泽都已消失,那些宁静质朴的村庄都慢慢变成了被水泥森林淹没的城市。
我想,当地球无法承受人类的发展进度的时候,我们终将像污点一样被大自然吞噬涵养,浴火重生之后,生命从废墟中再次起源。
那时会不会变成河童或是其他什么生物主宰的世界呢?
也许只有宇宙自己知道。
片中的人文关怀不只体现在对待自然之上,还体现在上原一家的自我救赎和康一的成长上面。
但实质上,这部影片在人性方面讨论得最多的主题是【异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类对于其他族群(包括人类内部的族群)有着本能的恐惧和致命的好奇。
这使得人类永远徘徊在接触、利用和排斥、消灭的鸿沟之间。
小空虽然最终回到了自己的自然世界里,但若想比较容易的活下去,就只有红河童大叔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愿望,那就是变成人类的样子。
这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要想使得不同族群相互融合就不得不舍弃一些自己的特点,只是我不知道变成人类的样子去酒吧喝酒的河童还算不算是真正的河童。
=======================现在越来越发现看了让自己眼泪汪汪的影片之后也很难写出同样感人煽情感悟来了,所以还是走评论路线吧。
再讲一些琐碎的话好了:片子的节奏很舒缓,与此相对的是剧情发展的转折却非常迅速,该出手时绝不拖泥带水。
细节上本片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比如菊池扔鞋。
还是要遗憾一下早恋线,跟整体剧情内容上的不搭调是一块不大不小的伤。
小空的声优富泽风斗本人就是个12岁的可爱正太,应该说他在本作中表现非常出色,十分自然而且超级可爱。
又见动画地标东京塔。
本片将主角的河童设定为儿童,这就注定了不会过分残酷。
如果主角河童设定为成人的话,肯定会是更加震撼与深刻的作品,当然,我并不想监督这样做。
片尾,小空说,我和人类做朋友了。
然后一阵微风拂过,水波荡漾,微澜追漪。
大抵是小空的爸爸听到了吧。
或者他只是想说,俱往矣,皆随风。
夏天过去很久了。
想念两个妖怪。
一个是河童,一个是喜如妖,《河童之夏》里的。
两个妖怪在唠嗑小时候我觉得妖怪跟鬼是一回事,都要被孙悟空来上一棒,灰飞烟灭才对。
我第一次对妖怪网开一面,是小学时老师组织我们排着队,去文化宫看动画片《龙子太郎》,那里面的妖怪跟我想的不太一样🧐看完电影,我们出了文化宫,在门口规规矩矩地排成队,又走回来。
回来的一路上,我都在想,影片里那个打鼓行雨的红鬼倒底是好鬼还是坏鬼🤔我发现那只红鬼又好又坏,不好不坏,很难将它划入明确的阵营。
后来,我就将这事忘了。
我喜欢动画片,也喜欢妖怪。
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有妖怪的动画片。
我觉得妖怪又妖又怪,挺好玩的。
十多年前,看《河童之夏》,一下子就喜欢上小河童,看了好几遍;喜如妖的样子让我想起《龙子太郎》里面那个红鬼。
《河童之夏》喜如妖
《龙子太郎》红鬼《河童之夏》讲的是一个小河童机缘巧合地从江户时代来到现代日本,与少年上原康一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时光。
在人群里过了油腻腻的一天后,晚上回到家,看见动画片里憨直良善的妖怪,真是清爽啊!
河童的日语发音是Kappa,是日本传说中河川池水里的妖怪。
据说河童不高,像几岁的小孩儿,浑身绿鳞,嘴像鸟,四肢像青蛙、身后有个乌龟的壳。
喜欢吃黄瓜,玩相扑,搞恶作剧。
其弱点为头顶的小水洼,如果洼里的水流尽,他就会精力尽失。
我有本关于妖怪的书,《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里面有关于河童的郑重介绍,还有河童的画像。
书里画的河童,是个小老头的样子;关于河童的故事,也讲得有鼻子有眼的。
说河童能够辨理。
1830年,一只被捉到的河童在契约书上按下手印,保证不再伤害任何动物与人,以此换得自己的自由。
《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里的河童
《河童之夏》里,小河童的头顶被倒上了酒,醉得东倒西歪,跳起祈雨的祭舞。
《河童之夏》里,天空碧蓝,河水清澈,田野一望无际,小河童遇到的人类……有的心地善良……喜如妖为了活下去,要混迹于人群……那时,我又想到妖怪和人的事。
关于妖怪和神仙,天使与魔鬼,我得从长计议🤔
人类从我们这里抢走水和地,然后是风和天空……作为交换,肯定要失去灵魂吧……在看Ted Chiang的《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时,想起我小时候,曾经将妖怪与鬼划成等号,而神仙,则等于天使。
Ted Chiang的书里讲到天使与魔鬼,讲天使有时候下凡,给一些人赐福,给一些人降灾。
有次天使下凡,大施法力,治愈了两个癌症病人,让一个瘫子站了起来,使一个盲人重见光明。
还有两个与治病无关的神迹,一个司机看到天使后,当场晕了过去,货车冲向人行道,最后被天使及时停了下来;还有一个人被天使的神光扫了一下,眼睛被抹掉了,但他的信仰却因此变得更加坚定……天使下凡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计八名……
而魔鬼呢,”魔鬼们并不经常光顾人世,出现之后,既不会给人带来好运,也不会造成破坏。
他们不受上帝管束,来去匆匆,只是干他们世人无从捉摸的营生时从人间顺道路过。
”
看过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小时候想的也没啥错,妖怪约等于魔鬼,神仙约等于天使。
《河童之夏》里的小河童是个男滴🧐
有时候我看到小时候喜欢的东西依然会颤抖,它倏忽就从记忆中跑了出来,把你带到小时候,长大虽然会忘记很多小时候的东西,但似乎也只是把它们放在了内心的某个地方,如同动画里的河童,他说他总有一天会回来,但归期未有期,而原康的等待也必定符合统计学规律,当某个时间这种思念到达顶端之后,就会开始不断下滑,即使以后相遇,也没有了高峰时期的那种激动。
思念是一门技术活,而时间不等人。
河童如同童年的种种幻想,他们存在的意义只有那个时候,超出这个时间,连幻想过自己都不会记得,这就是成年人和孩子的差别,成年人的欲望是明确的,稳定的,功利的,它放诸于四海而皆准,或者说就是价值观,但是儿童不一样,他们的幻想和行动是及时性的,并不会做一条长线来计算得失。
所以说河童在这部电影里面就是幻想,其实就是青春期前的童年的最后一次的颤抖。
因为原康很快就会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意味,当他跨过童年的窄门,拿到了13岁的毕业证,人生就会变得不同,无功利性的幻想就会丧失意义,而万幸的是此刻他已经通过河童学会了勇气和正直。
不论河童归往何处,他永远埋在每个人心中最隐蔽也最柔软的地方。
由于奶妈的强力推荐,我选择了看这部动画对于奶妈的品味,作为奶娃的我还是十分肯定滴感动的几个小瞬间1开头处小咕吃了一个萤火虫进去 爸爸说他“BAGA”不要乱吃萤火虫虽然爸爸说他是小傻瓜 但是那种父爱还是浓浓地 比哈根达斯还浓2爸爸要被武士杀掉了 小咕抱着一条大鱼准备进贡给大人 以为这样他就不会杀爸爸了 当时就看他小小的身体抱着一条大鲤鱼 就眼眶湿润了3小咕被一康救回来后就奄奄一息了 那个小可怜儿样4因为爸爸喝酒 也给小咕的盆子里倒了点 然后小咕就醉酒唱起了求雨歌那种红着脸 可爱的歌唱好好玩5小咕和奥康狗狗的友谊 还有他们心灵内部的对话6奥康死前回想起少年时的主人 他终于笑着离开了这个到处都是嬗变人群的世界7小咕从海边回来也不忘记给调皮的妹妹带来一块海里的美丽“石头”8妹妹 小咕因为一康没有妈妈做的荷包而嘲笑他时的追追打打让我觉得大家终于变成一家人了 片子边看我就边担心这个故事的结局 我很怕是一个悲剧 小咕死了但是最后谢谢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 或许还有河童或者河童的近亲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在某个人迹稀少的小村子里的河边居住着我们在某个能看见萤火虫的夏天也许可以偶遇他们她们已经幻化成人的模样可能就是那个大妈 或者是那个孩童哦
制作上,没有可圈可点的印象,最后在小河边,水面和里的身影还算下了点功夫。
在原画和色指定上还停留在tv版的状态。
情节上,无太特别之处。
情节的发展也不紧凑,比较拖沓,又类似tv版动画。
造型上,也不够突出,依然tv版。
我是不喜欢看tv版动画的,除了个别突出的,比如《攻克》比如《cowboy bebop》。
及其鄙视长达几秒的光动口甚至之移动背景的镜头,所以还是看电影版动画的好,起码做的都精致些。
不过豆瓣上对此片评价都好高,很奇怪。
所以不得不指出一些反对意见以正视听。
或许感动了一些人。
不过,我是差点没看完的。
看了《河童之夏》,哭了好几次。
当小酷被迫登上东京塔的时候,我寻找nunu的手。
黑暗中,他说“和金刚一样”。
真的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
人类的巢穴太残忍。
现在我手机的桌面是可爱的小酷,让他陪伴着我,提醒着我。
想起了《山海经》中描写的珍奇的怪兽和神仙们,不就像这河童,在现代人眼里不过是神话传说吗?
怎么能够相信呢,古人也不能想象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居然能够生存吧。
小河童很懂礼貌,善良温顺,直率天真,同时又坚韧勇敢。
我如果面对他那样的处镜还有勇气生活下去吗?小酷与大黄狗都具有心灵沟通的能力,其实人也有的,就像动物们在地震前会有预感一样,因为他们与这个大自然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个呼吸间与大地脉搏相通,动物们谦卑,从不向自然提出无礼而贪婪的要求,不粗暴的伤害土地,海洋,树木,更不会以玩弄虐待其他生命为乐。
天地间就小小的一块地方就好,安安静静快快乐乐。
人,太多的问题,遮蔽了良知。
“父亲说过, 人类将我们生存的水塘和沼泽夺走, 然后是风,还有天空。
渐渐地将神灵的地方都据为己有, 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会失去了灵魂还浑然不知。
”(大致是这样说的)心上有太多的尘土而不自觉,本性的光辉就散发不出来。
做的恶事太多,本来保佑你左右的神明也只能离你而去。
据说以前的人们沟通就像小酷与大黄狗那样,发音是用来歌唱赞美大地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周围全是噪音,广告,汽车,聒噪的人声…好粗暴。
多么想安静的听听春天小鸟的歌唱,小苗破土的声音,山间的溪水又开始流动了吧…我们离自然太远了,这样的生命太不自然,佛说我们是可怜悯者。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龙应台就说过北京上空笼罩着一层巨大的压力,像一个透明的罩子罩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
“人类是危险的,是不值得信任的”“只有人类才撒谎”动物们之间的沟通是很顺畅的,却怎样也不能理解人类那颗善变而复杂的心。
大黄狗为了救小酷临死前痛苦的抽搐时心中挂念的竟然是曾经每天虐打他的第一任主人,我的心一下被收的紧紧的...那些为了一点点私欲而抛弃了自家宠物的人啊,你们真的太差劲啦!
可知他们日夜思念你们呢?!
人在虚荣面前总是那么轻易就迷失了理智,愈陷愈深。
抛开康一一家不说,更可笑的是那位上节目的武士后代在那样的情况下还会执意向小酷要他爸爸的手臂,说:“还给我阿,那可是我的收藏!
”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最后要说的是,小酷在结尾时,终于找到了可以暂时栖身的地方,红脸远亲大叔(让我想起了龙子太郎)也会教他伪装术,因为伪装成人类是最安全的。
这又让我想起外星人和各路神仙哈哈会根据不同的机缘现不同的身。
我相信他们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小酷抱着爸爸的手臂走到河边时,他恭敬的请求神明允许他可以在这里暂时住下,并在这条河里捕到鱼。
然后才迈开步子走进河中。
当身心疲惫的他站在水中央对爸爸的手臂轻声问道“爸爸,感觉怎么样?
..”时,一阵风吹过湖面,小酷忽然明白了什么留下了眼泪。
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了。
结尾的这一阵风太让我意外,神来之笔阿!
被感动。
更加坚信心灵的力量,我们以这样的形态在这里只是一场旅行,不要迷失掉。
要保有对神明的恭敬,要时时存有一份感恩之心,守本分,才合乎道。
补充另外两个很柔软的触动我的场景:一个是深夜小酷自己在雨中路灯下啪哒啪哒踩着水洼唱歌,同时需要小心翼翼注意不被人类发现。
多么单纯的快乐却又显得孤寂。
想起幼年时的自己,又大一夏天的一晚也独自在雨夜中站在路灯下,抬头仰望着深蓝色茫茫夜空,看雨丝如银针般落下,心中空寂,想要寻找人生的答案。
一直以来我就是个不开心的孩子。
另一幕是到了乡间的客栈,座敷童子为小酷唱歌时,小酷在棉被中的表情太让人心疼怜爱了!
想起我家的猫咪和那些流浪小动物们来。
那首歌,真美妙:)
这个夏天,遇见你实在太好了真的突然觉得很久很久没有看见满眼绿色的森林了很久很久没有游过清澈的河流了很久很久没有独自出行了很久很久,没有和父亲好好说话了。
很久很久没有如此为一部动画而感动了很久很久没有哭的那么开心了真的在这个发生了很多事情的08年的夏天遇见你实在是太好了。
我不想对你做什么评价请永远的活在我们美好的内心中吧请永远消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
我的第一篇影评,写给你实在是太好了。
看到这部动画,让我仿佛找回了阔别已久的看“平成狸合戦ぽんぽこ”的感觉你甚至在看到最后时会有这样的发问:难道这是原惠一用来向高畑勲致敬的片子来的么?
一样的批判角度,一样的人性诉求,同样的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回归,如出一辙的重深度“轻”表现……区别在于,前者照我心目中的大师似乎还差了那么一点点:不论是在情节的处理、画面在细节上的琢磨、整部片子主旨上的深度体现……仍然明显劣于“平成狸合戦”尤其是结尾クゥ那句折中主义的台词,让我在惊喜于在日本动画近年一片如此视觉系且娱乐性的风潮中,竟然还能流出这么一股清泉,让人们坐在电影院里开始思考自我的片子,同时心头飘过一丝丝遗憾……既然是一部有深度的片子,那么这次就撇开其他因素,仅仅谈主旨的部分这部片子依然不是在讨论动物与人的关系、同环保也没有什么大关系——日本是个对大自然充满着崇敬和敬畏的民族,这点就不用拿来做宣传环保的噱头了但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片子的确像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切片,不是自然的,而是文化的影片没有像我们展现有多少河流因为稻田的增加而枯竭,也没有像我们展示有多少动物在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中濒临灭绝它分了两个层次在叙说这个故事,一方面クゥ作为群体中的异类,它的命运和那个被嘲笑和排挤的女孩菊池相似——孤独,即使会说人话,生活的世界却不是自己的世界、诺大一个城市却没有接纳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クゥ作为一个新奇事物,饱受人类文化的愚弄与迫害——当クゥ因为走投无路而爬上东京铁塔的时候,坐在高高的东京铁塔上,眼前是一片高楼林立的景象,如此的凄凉、如此的无助,跑到哪里都躲不开人们狂热地好奇心和疯狂的媒体轰炸,走到哪里都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让自己感觉自由舒适和安全的家……看到这样的情景,坐在席上的观众,你难道会认为那仅仅是クゥ的写照么?
当クゥ在电视台录制节目中途暴走,在媒体和各种好奇的观众的围追堵截之下,那仓皇逃跑的狼狈相——那难道是仅仅是クゥ么?
我个人非常讨厌日本的早安少女,而且对叫做Johnnys的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好感——问问山P是多大出道的?
二宫呢?
冈田准一呢?
一批孩子为了满足媒体的利润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对青春的集体YY牺牲了他们的童年,当然你可以说他们少年得志,活该没有童年……那么转头回来看看我们自己和我们几年的真正的80后和90后吧:有什么东西是没有被包装之后才兜售给我们的?
有什么文化是是还没有被marketing的?
有什么样的活动是纯粹不商业的?
影片中让我最为厌恶也是觉得最可悲的一个画面,就是一群号称クゥ的fans在康一家门口喊着口号的场面人们是如此欣欣然地全盘接受那些经过广告或媒体包装、打磨、粉饰过的事物,甚至从来没有站在クゥ的角度,为它的权益和自由考虑过……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甚至我们的下一代也是一样……难道你不担心吗?
当有一天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想找个远离城市的幽静之所时,你却害怕没有便利店、没有汽车……当我们有一天真的到农村老乡家里借宿的时候,我们会怀疑他们好心给我们铺的被子有没有虱子,他们会不会敲诈我们的钱……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知道管你要Micky和Hello Kitty的东西却不知道它们源自于哪些动物的原形……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我们的孩子一逛商场就兴奋,而你好不容易有空带他们去郊游的时候他们却宁愿躲在车里睡大觉……当你的脑中综合了所有这些画面的时候,你面前的景象便是クゥ眼前高楼林立的东京高楼林立、物欲横流、繁华似锦、混乱喧嚣——就是没有给你的心留下位置而我们比クゥ更可悲,处在如此被高强度的洗脑的社会中,我们的心还有百分之多少是热的、是红的、是朴实的、是纯真的?
“河童のクゥと夏休み”——一部发人深省的好电影,推荐大家都去看!
人是害怕失去自我的吧,人浪泛着各种奇思妙想汹涌澎湃,好担心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好自己的防线,就无端被卷入这斑斓的漩涡,在一圈圈的眩晕中迷失了自我。
人多半又是害怕孤独的吧,孤舟一人在暗黑的夜里漂荡于烟波缥缈的大海上,随着浪上下起伏,没有狡黠的眨着不解的眼神的星星,也没有指引着无论是东是西的随便任何方向的灯塔,只有混沌裹挟着一切,慢慢地把希望,疑惑,挣扎,甚至是绝望吞噬。
小咕害怕迷失自我——当他忘记自己原本的名字时,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当他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时,就算盐巴刺痛顶盖,也无法阻止他再一次奔向自由的冲动;当他捧着爸爸的断臂时,他才重新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当他害怕会渐渐舍弃自己作为河童的生活方式时,毅然选择离开上原一家,尽管恋恋不舍。
小咕同时又是那么的害怕孤独——夜半无人细雨时,悄悄地走出家门,希望偶遇自己的同伴;在康一的带领下,去追寻同类的足迹,但是被童子告知机会渺茫时精疲力竭,他卧倒的一瞬间,让人不禁怀疑他失去的是生活的重心;狗狗大叔与他的神交给了他一定的心灵慰藉,但大叔的离世让他再次陷入绝望的深渊。
小咕本以为找到"他以为"的同类,才能既不迷失自己,又不觉得孤独。
但当他走入深林中的宁静水池,直面自己的心灵时,他才发觉——无论外在的形态是怎样,人人都处于他的这种担忧中:康一的爸爸会担心被公司排斥,康一会担心被同学排斥,他们都因为害怕孤独而做过一些迷失自我的选择,但最终不再畏惧,勇敢而坚定的面对生活。
菊池曾经被排斥,但是她也因为康一对她的理解和接纳找回独自面对新生活的希望。
每个人都是这样吧,渴望能被哪怕只有一个人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接纳——无论在别人心里自己是妖是仙,是好是坏,在这个人坚定的眼神里,深信自己只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同类。
小咕不再害怕,虽然他不记得自己原来的名字,但是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咕,坚信着世界上他不是孤单一人。
从大学时开始作为爱好看电影,已经有十多年了。
仍然记得当时室友拷给我用电脑看的第一部电影《万能钥匙》。
这十多年时间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最开始的时候从学校BT下载,主要看有名气的、主流的,记得有一天连看了6部电影,是《刀锋战士》三部曲和《地狱男爵》还是《黑客帝国》记不清了。
后来开始集中看喜欢的导演或演员,像宫崎骏、蒂姆·伯顿、金基德、阿基考里斯马基、拉斯·冯·提尔、约翰尼·德普、比尔·莫瑞、哈维尔·巴登等等。
曾经通宵看了斯蒂芬·金作品改编的《1408异煞凶间》《危情十日》等。
近期在工作中审看的民族电影、国产电影比较多。
前一段时间只想看恐怖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电影的兴趣有所减退。
从下载变成在线看,电脑里存的电影也不怎么增加了。
又因为想看的电影大多看过了,找冷门资源的难度越来越高。
为了增加与家人的互动,从用电脑看转为用电视看。
这个变化还是很大的,自己用电脑是主动观看,会专门找时间专注地看完。
因为传统看电视是被动观看,电视放什么就看什么,所以尽管现在电视也是点播或投屏,仍然会失去一些专注度,不自觉地去干别的,经常一次看不完。
最近分两天看了《河童之夏》。
这部电影应该很早就知道,一直没看是因为海报上河童的形象实在不可爱,甚至有点丑。
河童是一种日本传说中的怪物,但是它不高大威猛,好像也不爱干坏事,以至于它具体有什么超能力都说不清。
电影一开始是在江户时代,河童父子要跟人类武士谈判,请人类不要填了它们的家,一个什么湖。
结果武士态度强硬,加上受到惊吓,把河童父亲杀了。
有点像现代暴力强拆的故事。
这时突然来了一场地震,画面一黑,来到了现代。
小男孩康一在河边偶然捡到一块石头,里面是在地下保存了几百年的河童小酷,就是被杀掉的河童的儿子。
带回家开始养。
可见河童在人眼里不是凶神恶煞。
河童需要往头顶的吸盘里浇水,吃生鱼和黄瓜,擅长摔跤。
相当于捡到一只已经灭绝的生物,但是河童会说话,智力和人差不多,所以并没有把它送到什么研究所去,而是拿他当人看待,康一带小酷去找同类,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康一在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同类没找到,反倒是有媒体发现了小酷,包围了康一家。
媒体还都很规矩,没有偷拍也没有抢走河童。
康一因为隐瞒小酷的事也遭到同学的冷落,却逐渐和同样被孤立的女生越走越近。
但是家总被围着也不是办法,最终无奈带小酷去录了电视节目。
过程中杀死小酷父亲的武士后代拿来了河童父亲的手臂,小酷要把父亲的手臂拿走,却被人类围追。
这段小酷展现了让灯和乌鸦爆炸(类似《异星灾变》)和降雨的能力。
最终,小酷为了死后有脸面对祖先,保持河童的生活方式,选择离开关心爱护它的康一家,到偏僻的地方生活。
那里有一只和它一样残存在世界上的其他种族的怪物,掌握了变成人形的法术而生活在人类社会中。
影片中人物的线条很简单,环境画的倒是很细致。
几处落日余晖的画面美得仿佛时间静止了。
影片主题无非是爱护动物、保护自然,因为人类的攫取,导致物种的灭绝,反思人类的行为等等。
影片既没有绚丽的特效也没有晦涩的艺术性,没有商业性,这样平淡感人的电影不多见,似乎成为了日本电影的独特标签。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电影幼稚、无聊,但它正是体现了人性最本质的善良、温暖。
我写这篇评论不是叫卖,因为影片的收益与我无关,也不是传统的影评。
虽然我曾经的专业涉及西方左翼思想理论,我也对电影批评理论有点兴趣,但是我总觉得那是在给电影套大帽子,又累又无聊。
无非是“以我观物,则物皆我之色彩”,满脑子理论的人,看什么都是理论。
我只是想写写这个电影好在哪,可是不太会写。
质朴
真美善.............
夏天的感觉
长
音乐超赞啊!!!!
对小孩子的行为,尤其是妹妹的,刻画的很真实自然。人,总是让人失望啊~ 拼命拥有那么多,为了什么啊。父亲说过,人类将我们生存的水塘和沼泽夺走,然后是风,还有天空。渐渐地将神灵的地方都据为己有,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灵魂
唉,为什么觉得完全没有新意的故事呢
只有人类会说谎,呵呵。
有点受不了这个画风……片子整体来说偏说教治愈低龄化,环境,生物与尊重。其实题材并不新颖,剧情也是套路化,给中小学生看比较适合,我就算了。
看完斯巴达克思再看河童之夏,重新感受一下温暖的人间~~
2008.10.8 “咕”抱着爸爸的手臂,爬上钢筋架,头顶的水已经快干了,他说:“这儿已经是人类的巢穴了……”,那样的哭声真的让人心很痛很痛。
这又是谁老公?
好看
龙出来的时候,我直接无语了。代表什么,代表爸爸吗。这么小的女孩就这么蛮不讲理,长大了就更别提了
太長了 一拖再拖 讓人作悶了
好小孩子
咕!
一如想像的剧情,紧扣心弦的情节发展。
寫實力道豐滿,但挽救不了龍神出場後的故事情節之制式之骨感。
黑童话啊,又血腥,又压抑。画风又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