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车子开过被隔成两道的马路,周迅叨着烟,穿过一个不长的遂道,“还是这个城市,四年,什么也没改变……”我觉得眼熟。
裘水天二人上车,一开腔,我觉得耳熟。
只怪王宝强的昆明话说得太水,一直听到“马普”我才知道就是这个城市;听到“小烂屎”“憨眯日眼”,我确定是这个城市。
看完电影,我知道,再不可能是别的城市。
我不是昆明人,从小在云南长大。
云南在很多外人眼有些神秘,我的朋友至今跟网友说云南人都骑大象上网吧在家门口买枪,还是能唬住人。
很难把云南划归北方或者南方,这边的人脑子有一根筋,让他们与众不同。
云南有点野,云南人有点野,不过这里有一些东西,文明人永远学不来。
昆明,或者说云南,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这个城市很不靠谱,但适合猜想。
这个城市变化很慢,不太干净,鲜花和毒品一样泛滥。
昆明的交通状况是我见过的城市中最恶心的,街道的设计莫名其妙行人对红绿灯视若无物交警对找岔游戏情有独钟,在这个城市当女出租车司机,真的非常强悍。
这个城市租房很便宜,滋养了很多短命的爱情。
似乎罕见伟大的爱情,因为不习惯执著。
“我没想过他走了我会等他,但这是我等的第四年……”这个城市四季如春,容易将时间遗忘。
昆明人说话大声大气,口音还不太动听,操这种方言的女人一般不会太动人。
这个城市的女人,不木强更不柔嫩,不只是爽朗也不算很精明,没大理想也不小家子气。
披一件男式衬衫,袖口高卷起高原的风晴空的云。
云南人,特别昆明女人有点“踹”。
李米是挺像昆明人。
穿着小短裤收衣服,吵架时会掴人耳光,换车胎不顺手会甩膀子,被刀子抵住时会吓得结巴,一怒起来就全不顾对方的面子,管你在打劫还是打豆豆,手脚并用照脸上乱刮。
像李米和男友这样初中就恋爱,什么都做了,不好好学习,也不天天向上,考不上大学就哭一把,二十岁不到就混生活的人,在云南有很多。
像裘水天这样在村子里混不出名堂,看上村头一个学了几句港湾腔姑娘,为10000块礼钱逼得送命,到死连人家姑娘对自己有没有意思都不知道的人,在云南也有很多。
我的朋友很多在昆明混,租一个小房间,很低学历很少工资,抽便宜的云烟看很多毛片,有很多朋友,被现实死死压住,兴许哪一天,为了一个甚至不知怎么起来的念头,做了个不靠谱的决定,城市的另一边,又多了个叫李米的丫头。
原本以为自己在影院里就会哭出来,结果只是眼眶湿润,流了几行眼泪而已。
在空旷的公车上,内心酸涩到了极点,只觉五脏六腑都在翻江倒海,居然还是没有哭出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果然是真理呢。
瘦小的周迅,对着她想念得刻骨铭心的爱人歇斯底里地大喊的镜头一遍遍浮现,瘦弱女果然更具爆发力,她那小怪兽般的呼喊,撕心裂肺,却让我瞬间爱上了她。
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纯情的爱情故事。
两个早恋的不肯好好学习终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男孩开出租车,女孩的家长嫌弃男孩没钱,男孩为了娶心爱的女孩,沦为毒贩,消失在女孩的世界里。
为了寻找男孩,女孩也开出租车,用了四年的时间寻找男孩,她在车里挂着男孩的照片,她把男孩的照片放在厚厚的杂志里,是若珍宝,她问每一个乘客是否见过男孩。
待见到她的爱人时,却是物是人非。
他已经不是方文,他手里挽着别的女人,他对着她面无表情,他说自己是马冰。
他对着当街痛哭的她冷笑。
呵呵,要有怎样的忍耐力,才可以在这般爱着的人面前装得这般冷酷?
在爱人面前听话体贴周道备至直到犯贱都很正常,明明爱得要死却能在外表波澜不惊,才是本事。
我突然觉得不止戏精周迅,其实邓超同学的演技也蛮好。
至少我这么眼拙,没有看出破绽。
电影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比如自杀的诗人刚好掉在了方文的车上,比如进城的携毒农民工拿走的杂志就掉在了方文手里,比如最后自杀的方文掉在了李米的车上,比如李米和方文在街上擦身而过。
好吧,会认识的人总是会认识的,会相遇的人总是会相遇的。
这样的老生常谈,用来解释这些,天衣无缝。
其实我也希望真的可以这样呢,人生苦短啊,能认识注定要认识的人,能遇到注定要相遇的人,多么美好。
就像用圆规画圆,最后总能功德圆满,那也就少了许多遗憾吧?
待到警局里看录像带时,已经心酸到不行了。
呵呵,这个编剧还真能憋,一直到最后的最后,才揭晓了谜题。
待看到偷拍的周迅的镜头时,她倾泻着长发,坐在沙发上;高速公路上,她对着车胎,手足无措;她和一个胖男人吵架,摔了那个男人耳光;拉肚子的她一次次往公厕狂奔......终于和屏幕里的周迅,一起掉泪了。
原本因为王宝强的出场而笑声不断的电影院,那时刻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一定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吧?
一定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拥有的,不曾有过的,只是幻想中存在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吧?
这辈子,这么短,能有一个忘不掉的人,就是地久天长了呢。
这辈子,这么苦,能有这样的一段爱情,就是没有白活了呢。
只要我还爱着你,每时每刻都是永远。
PS:我就是一枚习惯性大剧透呢,已经尽量减少关于剧情和具体故事的描述了,啊,原谅我吧。
暗合的命运,摩挲了太长的时间。
等待能有多久,裘水天和马文,李米和小香,其实生活和爱情,都一样,都一样。
对好看的电影,最好的描写无非是一句,真好看。
一. 那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突然想起了你.我哭了. 当思念这东西蔓延成一种情绪的时候.你拿出他给你的信.一遍一遍的念.一遍一遍的泪流满面.你说.你相信他是爱你的.你说.他会回来.开一家超市.幸幸福福的过一辈子.你有一本杂志.杂志上都是他的照片.你逢人就问.你见过这个人么.四年究竟有多久.彻头彻尾的走一遍.你才知道.那种情绪.不是伤心.不是难过.是一种不敢绝望的绝望.貌似一株等待雨水的植物.只能生生的撑着.撑着.只能相信明天就会有一片云.就这样.穿过大街小巷.好像.你就在那里.二.你不要我了.你跟我说一声.你告诉我.好不好. "他走之后.你的生命只剩下寻找.不仅仅是秋菊一般.要个说法.因为爱.因为被爱.支撑着你.不敢绝望.也有那么一瞬间.你以为一切都是幻觉.他没离开.他还拉着你的手.或许也有那么一瞬间.你明白.自己还有幻觉.他不会回来.你看见他身边的女人.你发现自己这四年像个傻瓜一样.生活在他编织的世界里.你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但当他说出那句狠话.你却哭着说.如果是我认错人.那我更对不起.你此刻宁愿相信眼前铁一样的证据.不是事实.你飞快的跑了.你的格子衬衫扬起又落下.所及之处.全是悲伤.三. 今天.我买了回昆明的机票.思念就像在草地上爬行的蛇.我过了安检.捡了票.又出来了.我不能就这样回去.我成不了他们想要的人. "你以为他远在天涯.其实他近在咫尺.他在你的生活里.像一粒微尘.陪伴着你.在他的镜头里.有你的喜怒哀乐.有你捂着肚子去厕所.有你洗完头发后对着镜子抽烟.每一天.每一天.他都不曾远离你的生活.他给了你生活的保障.给了你关于大超市的梦想.他用他的生命给你一个貌似幸福的结局.有一家大超市.得到父母的祝福.过平淡而简单的生活.许多人都在过这样的生活.而你.真的感到幸福了么?四. 高考之后.他买了一张五块钱的游泳票.在水里呆了一下午.对着阳光.第一次哭了.我们都是太平凡的人.没有人注意我们. "这样平凡的生活.却酿造了那样一个执拗的你.你歇斯底里的哭喊.你说.你老婆你不认识啊.你说.你去给我找回来.你去把杂志给我找回来.你说.关你什么事.你说.方文.我知道是你.我知道是你.你说...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我哭了.我记得那是我想念的时候.最爱的动作.那天空.空空的.空空的.那颗心.也空空的.空空的.你说.他走之后.你一直一个人.有时候宁愿一个人.宁愿叫嚣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承认.他走之后.再没有爱的能力.我的卑微.我的喜怒哀乐.从此烟消云散.装了一副宠辱不惊的皮囊.五.我听着窦唯的音乐.哭了一遍又一遍.哭到最后.没了力气.然后我蹲下来.用力的抱了抱自己.走出了影厅.[而后来的我,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把伤心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越来越少再为谁掉眼泪,在失望时沉默,兴奋时吵闹。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爱情,只是在望向天空的时候,会觉得寂寞伤感,我想,曾经那个执着爱着一个人的女孩子,她到哪里去了呢?
]"83天。
我打算回去了,李米,我成不了他们看上的那种人,看来只能这么普普通通了。
我真的没用。
是不是你也觉得我很没用啊?
""221天。
我快回去了,李米,多多少少,我可以算是一个有用的人了。
我已经能够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你会原谅我吗?
""430天。
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也许我已经成了你父母能看得上的人,谁知道呢。
昨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了昆明,我突然一下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708天。
告诉你一件事儿,李米,几乎就变成了事实。
今天早上我去了机场,我站在大厅里,那一刻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决定回去。
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一直走到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出来了,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啊,你知道吗?
""李米,我做到了,去开家超市吧,也许我很快会回到你的身边,也许我可能回不去了,不知道。
嗯,万一我要是回不去的话,这些就算我留给你的吧。
嗯,其实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真的不用为我担心,真的。
凡事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也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
万一我要真的回不去的话,你要是哪天想我了,就看我给你写的信,一共是五十四封。
就说这么多吧。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相爱。
后来。
一直在一起。
我们学习成绩都不好。
都没考上大学。
他。
爱看武侠。
还有。
就是。
跟我谈恋爱。
我们都不起眼。
没有人在乎我们。
高考结束那天。
我们都很沮丧。
那天我们也没见面。
他从考场出来。
花了五块钱。
买了一张游泳票。
在游泳池里呆了一个下午。
明晃晃的太阳下。
他第一次哭了。
后来他就开始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涯。
后来。
他跟我说。
遇上我。
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儿。
"有些人注定与你邂逅,有些场景注定要与你的眼睛相遇,有些情感注定要被勾引出来。
《李米的猜想》,这部让周迅等影星表演出来的彻头彻尾的云南电影,从车牌上就拉近了与昆明的距离。
片中绝大部分的昆明城市展现,更让游走在昆明的人们情感颠沛流离。
我们都在猜想,我们都在寻找,就如片中李米的苦苦寻觅。
为了那个男人,他甘愿成为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的任务就是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他的那个男人。
然而,寻找是刻苦铭心的,就像那种噬心的等待,就像那个男人在心里的影子。
男人一直存在,并且就在身边,然而,老天的安排是罪过,这场罪过就是不断的错过。
李米与他的男人不断错过,我们也在不断的错过,错过童年,错过青春,错过机会,错过爱人,错过我们本想抓住的一切。
也许,爱情就是不断的错过。
因为错过,才让你找到了那只白头偕老的手。
当李米终于与他的男人相遇,结果却让人心碎得无声无息。
在这一刻,那个男人不断的遮掩,看似狠心,实则正在心里翻江倒海。
如果没有走上那条路,此时的男人应该正是情感泄洪,紧拥李米的时候。
这世界真的让我们感慨,有很多时候,当我们相遇了,结果却让人心碎得无声无息。
有时候我们太想抓住的人,有时候我们太想抓住的青春,回头只不过是一声叹息,只不过是无声无息的心碎。
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又去体会和感受心碎的声音呢?
李米不断的寻找,不断的错过,不断的心碎,不断的等待,结果终于来了。
当男人翻身一跃,重重而又轻飘的跌落在李米面前,重创的是李米的心,轻飘的是李米的脚。
如果结果令人悲怆,何不如继续寻找,继续错过,继续心碎,继续等待?
至少继续就还有希望。
男人终于回到了李米的面前,那个对李米牵肠挂肚的男人带着他的牵肠挂肚消失了。
而这牵肠挂肚也变成了李米的终身遗憾。
不过,当我们停下来,回收我们的情感时,也许又会发现有许多人找了一辈子,找不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这样对比起来,李米倒是幸运的了。
至少他找到了那个男人,至少他知道了答案,至少他还有一个宁愿为他去付出一切,宁愿到死也要给他保留一个好印象的男人。
故事结束了,李米引发的情感流放还在许多人心头继续。
爱是什么?
甜蜜?
痛苦?
悲伤?
欢乐?
《李米的猜想》告诉我们,爱是孤独。
当王宝强饰演的裘水天连即将因过量带毒可能会判死刑而不顾,执着于追问周迅饰演的李米是否找到他心中的女神小香时,他是孤独的,李米不可能找到小香,他也不会传心术,即使到死,他的爱小香也永远不会知晓了。
当邓超用DV记录下一段段周迅近在咫尺的影像,却只能靠54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与爱恋,不能靠近哪怕说一个字时,他的爱永远是孤独的,为了不危及恋人,就连死时,他也不能露出哪怕一个微笑。
当周迅疯狂的给每个坐她出租的人讲述关于那54封信的每一个字时,在四年的等待后却只能突然而无助看着恋人从天桥坠落到自己面前的车头上时,她知道自己心会像四年顽强的等待一样继续孤独下去。
这是一部讲述孤独的电影,如同看着一朵冰原中执着绽放的鲜花。
所以,当你和你的他(她)一起看这部再适合不过恋人一起看的电影时,当你看到,最后周迅看着那段DV脸上笑容如春花般灿烂同时晶莹的泪珠如雨滚落时,请抓紧他(她)的手。
因为对于恋人而言,这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时刻能感到对方手心的温度。
这片子拍得文艺气十足,又不乏几分小幽默。
导演在观众猜得心有点累的时候通过李米的独白揭开了谜底,但他的目的并不在这里。
最后的DV浓墨重彩的抖了一个包袱,抖得非常到位,我得承认我被梗住了,像压了一块石头,郁郁不结。
我认为李米的猜想最大的成功在于选了一个精确的演员,完全是因为周迅的演技,才彻底的撑起了这段纠结而粗糙的感情。
是的,我厌恶这个故事,若我不是看客,定要用锅底先敲醒李米,然后再敲破方文的脑壳。
这是什么破烂的自以为是的爱情。
李米第一次跟叶倾城发火,她歇斯底里的吼:“我男朋友不见了,我找了他四年!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这四年我都和几个男人上过床?
”过了许久,她自言自语了一句,“一个也没有”。
而在这个火冒三丈有点小高潮的时刻,旁边长的很man的警察忽然用小狗一样的表情傻乎乎的冒出了一句,“我最近正在闹离婚。
”我一下子就喷了,随即笑了半天。
这一刻我忽然希望李米和这个男人在一起,他让我觉得放松并且贴心。
事实是,这个细节的铺陈没有任何后文,导演只是在李米对数字的疯狂上做了一个枝丫蔓延,而叶倾城的回话,则完全是为了安慰李米的一个鼓励奖,他的意思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看,我和爱人在一起,却还不是面临着分离。
所以,你这样痴情,我觉得值得尊敬,但亦没什么了不起。
李米和方文最后的正面相遇,她不顾廉耻的跟在方文后面背那些如诉如泣的句子,若不是李米真的收到这些信,我甚至以为这是方文的自言自语。
他为什么要给她承诺这么多虚渺的幻想呢,他构建了一张密密麻麻暗喻着你要等我的丝路,他情真意切到了自己都信仰的地步,他甚至说,李米,我能看见我们未来的样子。
可是,一千个美好的未来比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
他以为这就是爱,为李米完成最大的梦想,为她开一个超市。
可是他不明白,如果这个超市不能和他一起开,还有什么期待的意义。
那是他们少年时的呓语,他们还在一起,她便信手拈来的梦想,他却始终没有抓住重点,是和你在一起做这些事。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对方着想,却偏偏用自己的方式把对方牵绊。
所以,在DV里看到方文用摇晃的镜头拍出李米沉默的晒衣服抽烟,换轮胎失败的瞬间对生活的无能为力,跟对手斗狠时的战战兢兢,我像被打了一个闷棍,恨不能把那个心脏已经抖得像个筛子的隐忍男子蹬出去。
要爱得多软弱,才能在这样一步的距离里,不靠近,却又不放弃。
要爱得多迷茫,才能如此的想念,却又不相见。
方文在死前抱了菲菲一下,他在他耳边说,如果先没有她,我会爱上你。
我却想,你们不早就在一起了么,求求你们就在一起吧,让李米也好好生活,她也许还能和类似警察那样有趣的人在一起,你们可以和其他的人在一起,各自的幸福甜蜜。
如果软弱到在身边给不起,不如索性放手到底。
如果坚强到念念不忘,倒不如省下力气彻底不记。
我们也在中学的时候认识。。。
我们学习都很好,喜欢我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人也很多,但我们却彼此喜欢。。。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除了考大学,就是在一起。。。
他说,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年少时那段美好的回忆,它让我们更珍惜后来的感情,更用力的去美好生活。
看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
看完了《李米的猜想》。
想到了爱情。
这是我很少在这边提到的话题。
早听朋友讲,周迅在里面唱了《当时的月亮》,窦唯做的配乐很棒。
所以,在未看之前,王菲,窦唯,周迅,李亚鹏。
现实中的爱情已是交错复杂,于是在这个周末下载来看,还没有供暖,我披着毛毯,与剩下的半盒烟将这部电影看完。
我承认我差点在KTV里周迅唱当时的月亮时掉下眼泪,或许跟王菲脱不开干系,也或许,感慨于爱情。
爱周迅的样子,在这部片子中更接近真实。
四年的漫长等待,干燥的皮肤与深陷的眼睑,以及不停的周而复始。
有时候爱情是一场空想,有时候爱情是一场无期的等待,等待,有关等待,是我人生中很难忍受的事,太消耗人的体力与耐力,将人的精神一片片剥落,以至于李米呆滞的开着车游弋在城市里。
而有时候,爱情却又从天而降,就好像临近结尾,马冰真的变回的方文,重重的摔在了李米面前,只留下一脸错愕的李米,呆立许久,这是多么戏剧化的桥段。
而,现实与爱情总是不停的在抗衡,总结下来,现实总是残酷的。
单纯的农村少年为了寻找他的小香,误入歧途;方文为了李米,忍受着即便见面却仍要装作陌生人的痛苦,(不禁让我想起,《当时的月亮》是出自《只爱陌生人》专辑,谁又会想到,10年后的今天,会有这么多巧妙的联系)而整部戏,在最后的DV出现之前,除了李米思念成灾的夸张式表演,都没有太过煽情的桥段,旁敲侧击的,以其他人的爱情做铺垫,等最后DV出现的那一刻,爱情的主题才得意升华,李米面对失踪四年的爱人出现却完全失忆而发狂,而方文也同时是为此在经受煎熬的,现实将相爱的人扯远,想起太多奔波于生活而错失的爱情,好像有什么堵在胸口,无法释放。
当等待了四年的恋人在DV中出现,并且发现,当李米发现自己阳台晒衣服,在大街上装轮胎,在和路人争执,孤独地游走在这个城市的每隔角落时,却不知自己辛苦等待的人,就在抬起头便可以望见的地方注视着自己,于是,她笑了,可是这是,我却有种很酸涩的感觉,李米笑着得到了答案,她的爱人也那么深爱她,可却又不得不离开,若是乐观地想,可能李米从此,倒是可以满足的生活下去了吧。
但是方文死后,李米与朋友在一起狂欢,手拿着烟,在KTV里对着屏幕唱着,“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那一刻,真的觉得这才是这部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场戏。
是的,我们没那么坚强却都念念不忘,哪怕是生活中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爱情,也会在狂欢散尽一个人回家的出租车上突然想起,当时的月亮。
李米和方文中学时开始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开上出租,前途渺茫。
方文承诺赚一笔钱给李米开个超市。
李米的父母不赞成两人交往,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父母认可的那种人,决定出去闯荡,四年间一去不返,只是时不时给李米寄来一封信。
四年间李米疯狂地寻找方文,她把方文的照片带在车上给每一个客人看,只到遇到两名携带毒品的绑匪上了她的车,她终于找到了方文,等待她的却是比男友失踪更可怕的现实。
影片最后,毒犯方文自知来日无多,给李米留下一箱子钱和一个DV。
DV中他给李米留下了遗言,说“我做到了,你去开个超市吧,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写给你的信,一共54封……”这时我的眼泪再次和周迅一起流下来,一发不可收……遗言后面,是方文四年来在李米身后偷拍的片段——李米晾衣服、李米出车内急找厕所、李米和客人吵架……这些让李米又哭又笑的镜头,是方文四年来的注视,牵挂,和渴望。
这一片段也是编剧的神来之笔,周迅的表演让其锦上添花。。
字幕打出来的时候,周迅略带沙哑的歌声也轻轻缓缓地响起,全场在歌声中沉默,在黑暗中沉默。
这个以绑架、毒品、悬疑、警匪这些元素串起来的爱情故事,冰冷残酷中透出的那一丝温暖,击中了每个人。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充满欲望和诱惑的年代,有多少像李米和方文这样面对现实力不从心的小人物,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有人会彷徨,有人会怀疑,有人会轻视,有人会抛弃,有人会背叛,有多少人能像李米和方文那样,在无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忍受煎熬。
什么样的电影算好电影?
泛泛来说,故事性强算好电影,叙事技巧高超算好电影,视效震撼算好电影,想像力奇崛算好电影……但归根结底,好电影的终极标准其实是打动人心。
像《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这样的华语片,不是高成本的制作,没有恢弘的场面,却关注现实生活,刻画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公以过硬的演技感染观众,其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构成的观影体验,比哈哈一乐的喜剧片、只有感观震撼没有心理震撼的商业大片,更让人觉得过瘾。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周迅,在片中表现出的演技,比《如果•爱》中更抓人,更出色。
从演员角度说,这是她一个人的电影,她没有把故事浓缩为爱情就万事大吉,她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比爱情要多,那些内容如果再一次用概念来概括,将会很无聊。
好的表演,说到底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归档的。
有些遗憾的是,李米之后至今,周公子好像还没有出现比李米更为出色的作品。
电影的开始我们就看见一个人在开车,在抽烟,一个人呆在一间房一个人面对众生。
小小的身体透着股坚韧。
她善良,她也用抽烟以及心不在焉的言语装出一副痞样一个人没有男人的女人生活在这世上她在寻找他的影子,扮演两个角色白天是他 ,晚上就是那个无助的自己当她面对一把尖刀,两个劫匪,露出的恐惧出卖了她她只是这个世界上一个柔弱小女子而已 伪装的坚强瞬间不见而她心里的男人连个影子都不见女人是要你在身边保护的,就算你在外挣再多的钱也无法代替在一起的相依相偎
她最终歇斯底里地喊,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死撑着坚持,死撑着等待,死撑着走完一段又一段没有你的路。
出租车在路上一圈一圈地行进着,幻想着你明天就回来,再过一天就回来,马上就会回来。
把你的照片给每一个人看,幻想着哪怕发现蛛丝马迹。
用眼角的余光认出他之后,对着一直拉住她的警察大喊,你老婆你不认识啊!
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那份孤独。
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助。
那种在被两个毒贩子抢劫时的紧张和无奈。
用伤痕累累的身体,站在爱人身后一直说一直说,然后快速地跑开只留下格子衬衣的剪影。
那种站在熹微的光线中,仰望天空的孤单。
所以他们觉得这电影欠缺逻辑和大脑,也都无所谓。
我那阵推荐给所有已知的同学去看这场电影。
我以为他们都能懂得其中决绝的天真。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
最后他们告诉我,我觉得很一般啊。
画皮还看哭了呢。
画皮不错。
——好吧。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我永远解释不出电影中的生命力是怎么回事。
就像我永远无法告诉你我从李米身上感受到的接近于喷薄的生命力。
所有能解释的东西都太苍白了。
本来我也不是个资深的影迷。
何必要在一个门外汉眼前装出一副行家里手的德行。
就像我一直在坚持的,都是你们所唾弃的;就像我一直看重的,都是你们当成累赘的;就像我一直等待的,都是你们眼里无所谓的。
只是我想哭。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的想哭而已。
我一直都觉得坚持和等待都是劳心费力的事。
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决绝,放弃掉其他的可能,专心地坚守着自己的天涯。
周迅格子衬衣里都仿佛填满了等待的疲惫。
不够天真的人,不够坚定的人,不能把那种坚持当作信仰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站得太久,酸涩充满了双腿却浑然不知的痛苦。
像是漫溢了的等待,只能以歇斯底里般的疯狂作为爆发的契机。
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能怎么办。
只剩下天真的信仰,充实着四年的时光,连呼吸里都是黯然的阴影。
坚持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是不是像周迅所表现的出的那种不知道怎么是好的无辜。
总是觉得每一个等待与坚持的人都灰头土脸。
根本没有办法向别人解释那份天真。
那份无奈,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稍微碰一下就会受伤的压力,稍微碰一下就会掉眼泪的悲伤,统统被整合成坚持和等待。
不知道蚕蛹里的生物到底能不能化成美丽的蝴蝶。
因为等待的时间太漫长了,大家都更愿意去做一些有意思的,被别人高看的,或者是更切合实际的事。
可是为什么把坚持的人放在如此尴尬的位置。
他们能怎么做,相信自己的纯真还是怨恨自己的存在?
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大多数人一样,把坚持当成一份无奈,狠狠地抛在身后,向着未来一路飞奔。
全然不用去管眼角滑落的泪水。
是不是没问题。
是不是没关系。
是不是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也会变得好起来。
是不是应该那样。
是不是必须那样。
是不是只能那样。
我总是梦到这样一个场景。
守着一个华美的城堡。
外边看上去是那种落满了灰的银色。
阳光很暗淡,沙尘很多。
我带着一把不长不短的宝剑,抚摸着剑的护手,忍着眼眶中的泪水。
醒来的时候才晓得悲伤在哪里。
那个城堡是空的。
明明是空的。
就是空的。
如果只是像周迅在影片中守一段纯真的爱情,如果只是像《天堂电影院》的多多一样守一段少年的爱恋,如果只是像《成为简•奥斯丁》中守一段成熟的恋曲,如果只是像那艘沉没的巨船上的贵族小姐一样守一个活着的承诺,如果只是像《寻找梦幻岛》中守着窗外的碧海蓝天,如果只是像《伟大辩手》中守下终身的信念。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抹掉自己的眼泪,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还值得活下去。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我们把世界看得太过清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的,应该成就的有那么多,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坚持上,更没有必要浪费在这些信念,爱情,勇气上。
它们根本就对于现在的成功没有什么作用。
有那些大把的时间,不如发奋去多背几个商业概念,多打几个电话。
只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坚持的孩子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我们内心在羡慕着他们的同时,在现实中唾弃着他们。
人类真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动物。
我们总想把太多东西抓在手里。
但其实,我们手里只有那么少的东西,再多的话,就守不住了。
最后,当周迅终于看到那盘磁带的时候,是不是把四年来所有的怨恨所有的记得都用眼泪倒了出来。
她微笑着,带这眼泪诉说这段恋情,就仿佛那四年的等待没有发生过。
她是那么得看重这段爱情,那么轻易地把这些看成理所当然,没有怨天尤人。
就像她饰演的每一个对爱情坚定的少女。
“你会一直找我么?
一直一直找我吗?
”她说一直。
她的一直,坚持到我都快哭了。
周迅用她堪成完美的表演告诉所有拧巴的文艺青年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你可以为爱疯狂,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千万别再把你们丰富的情感纠结在爱不爱之间了,爱上了,你们才有那么许多事要做。
———————————————————————————————我第一次记住周迅这个名字,是97年的《红处方》,我在片尾找到吸毒女孩儿沈佩的名字:周迅。
我说,这个女孩儿肯定能红。
一年之后的《大明宫词》,这个当时中国演艺圈里最冰雪聪明的女孩儿站在一帮彪型大汉面前,用颤抖又坚定的声音说:“我感谢你们,我的父王和母后也感谢你们……”她演的小太平让当时已是陈凯歌妻子的陈红在后来数十集的表演里显得如此力不从心。
后来她就一直走红,成了李少红御用女主角,亦拍了许多独立导演的锐作。
从娄烨到王小帅到陈果。
王小帅带着他的17岁的单车到广专试映时,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多独立导演都喜欢用周迅,他想了想说,周迅好象长的就是独立片导演心目中的那个样子。
后面有几年,我对周迅出演的电影其实有些淡忘了,《苏州河》只得那句著名的台词,《像雾像雨又像风》是两根大辫子的造型,她的表演,一贯都是很好的,但与她同时期所获得盛名相比,说实话并不很突出。
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该是她那么多的情事吧,每一次都轰轰烈烈,率性而为,她瘦小的身躯好象隐藏着无穷爆发力,不惧刺伤。
李米的猜想,其实在看之前我所抱的期望已然太高,通常这种情况下,我会失望。
但是周迅不会。
李米这个角色好象为她量身订做。
如果说如果爱里的孙纳,讲的是周迅的经历,那么李米,绝对就是周迅的情感。
周迅啊,你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她就是那种爱人无端失踪了,她会操起对方的旧业,掘地三尺也要把对方揪出来的那种人啊。
你要她换一个人投入?
怎么可能啊,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不了了之的事?
所以她会在片头冲着后座的乘客,更象冲着空气里的方文喊,你他妈怎么还不去死啊?!
每一个对自己的感情坦诚并投入的人,在遭受感情的创伤,不管是分手,离异,猝死,被抛弃,或者是无缘无故的消失,都会变得有些不正常吧,因为要治疗这感情留下的伤。
而其中消失这一项更为艰难的是,除了疗伤之外,还无法丢弃这希望,希望有一天爱人回来,希望有一天有答案揭晓,悬而未落往往比粉身碎骨还要痛苦,痛苦而拧巴,拧巴又甜蜜,甜蜜而伤心。
李米的魅力在于,即使方文失踪了,她也是充满力量的。
她穿男式的格子衬衫,胸前挂着类似小手电,头发乱蓬蓬,粗糙的脸上映满雀斑,飞快地奔跑,冲飞驰的出租车不要命的横扑过去,还有周迅吼得有点撕破的嗓音:“我找了他四年了!
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吗?!
”四年,她开着出租车——这个他曾经干过的职业,这种心理暗示就好象在握上方向盘的同时就也握住了与他牵连的那条线一样,在他曾经开过的大街小巷里寻找他的踪影,询问每一个乘客关于他的下落,不厌其烦。
她总是一个人,在大马路上换轮胎,气到跳脚。
和魁梧的中年大叔争吵,毫不逊色,抬手就是巴掌。
倚着窗户抽烟,眼神迷离,而坚定。
她头往后仰着吐出眼圈,微眯双眼,却能在十米眼之外,仅凭一个眼角余光就能把他认出来。
她跟在他后面,给他背他写给她的每一封信,那些毫不起眼的句子从她的嘴里念出来让人一瞬间泪流满面。
她那样笑着哭,哭着笑,抬头看天,微笑着仿佛那是心里埋藏的一个秘密,不会随任何情况改变,永远属于她的秘密。
最后,方文纵身跃下大桥,摔落在李米的面前。
这是结局么?
不是。
最后,李米站在桥上,看着你,微笑着述说他们的故事,那么简单平凡,她一直在笑,笑着哭了,方文死了,但是爱不会。
这是她想说的,他们是相爱的两个人,他为她贩毒最终搭上性命也好,她找了他四年也好,他们相爱,就这样。
他们告诉我,忘记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最困难的事,但是我决不忘记你。
——————————————————————————————9月23日,我去东方新天地的fred perry,买一件格子夹克。
有些事我没有说,不表示我没有想。
看到电影院在放李米的猜想,就走过去买了一张票,4排14座。
这么不吉利。
整场电影我一直都在流泪。
出来后外面正在下雨,天气寒冷,我一边发抖一边在雨里打车,好象等了很久很久,雨打在我的脸上,和泪水混在了一起,我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哭了,我也不伤心,只是颤抖,我抱着纸袋,好象抱着一个仅有我自己知道的秘密,它如此私密,象在我的胸口燃起的火苗,在这个陌生城市的雨夜里默默地温暖我心底最隐密的部分。
住在繁华的城市里,没有一天不想他。
周迅演技有待提高
“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这句话真操蛋
还算不错了~只是最后的口白让我觉得有些矫情,而这类片子的一点矫情在我看来都是败笔
一个特庸俗的故事靠小细节和周迅的好演技立马上升了一个档次~
只有最后的最后还蛮精彩的
结尾周迅那段戏画蛇添足了
预告片和正片完全不同,较差。毛病太多,懒得说。
本来觉得剧情跟法制日报上的案件差不多没啥眼前一亮的地方但最后李米的VCR自白还是感动了我,周迅连声音都这么有戏!
原以为导擅长的是借罪案之形讲爱情,看完发现爱情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具苍白的壳。视听语言上的品位比此后的某些作品略好,但借鸡生蛋这一套真的差不多得了,一直玩儿容易生出变形金刚。
做恶梦啊!
信我烧了,钱我交出去了,那盘卡带我看了,我没去开超市,还在都市里开着出租车,这么多年了,只要我忘记你死在我面前就好像你还在,高考完的那个下午刺眼的阳光和游泳池,你说遇见我是你最开心的事,其实我也是。
豆瓣咋不能给零星呢?不明白豆瓣上给这片五星的咋恁多人呢
看得我眼泪花花的,啧啧
不知所云
太怪了
做多少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行,前提是爱,
是爱,不是爱情。
一个女人的生活除了男人以外还有点其他正经事吗?
周迅的台词实在太好了,追着质问方文,开始背诵那些看了无数遍的信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那场长镜头的戏里,她却依旧吐字清晰。虽然删减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但依然是一部经典的佳作。当然,我个人更喜欢如今更多留白的版本。整部影片虽然有许多惊人的巧合,但仍然有一种很强的真实感。最后片尾李米的独白很有街头访谈纪录片的感觉,又哭又笑的复杂情绪,实在令人揪心。看了曹保平关于原版的一些访谈,果然更沉重、复杂,也更诡异。每个人都有无数难言的痛与不得已。无望的等待杀死太多光阴。
爱一个人,你愿意等多久?周迅演技大爆发 第18届金鸡奖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