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个搞笑故事,整整4年10个月零14天的每天一作。
妻子被查出是癌症晚期,擅长写科幻小说的丈夫觉得要为妻子做些什么,于是他决定每天写一篇搞笑小说(被妻子戏谑为散文)来让妻子开怀大笑,希望可以“笑死癌细胞”。
笑真的有着神奇的效果,妻子从只能活一年延长了4年。
妻子永远是他小说的第一个读者,尽管科幻小说不畅销,妻子也总是鼓励他写自己喜欢写得故事,悉心照顾着他。
待妻子无法亲自读故事时,他写完就念给她听,直到妻子去世。
像这样有点小清新的爱情故事,也只有日本能拍出来,温馨而又平淡的故事情节,柔和的画面效果,漂亮而又丰富的取景,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科幻小情节的插入,让这部悲剧电影带有美的色彩和感觉。
电影近景和远景配合适当,镜头的转换角度和速度也恰到好处,使得影片整体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也许导演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美胜于悲的感情,为观众展现一种不一样的爱情。
最后的第1778个故事也许只有妻子才能读懂,因为最了解他的人只有她。
反正就现在我的心态来讲,是欣赏不了这种风格的电影。
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好吧,这么凄美的爱情,在我的脑海里貌似只存在于童话中。
全片近两个半小时,可以分两次看完。
节奏慢,前三分之二略显拖沓但相当细腻,且有天马行空幻想片段之惊喜。
在前面的缓慢蓄力终让观众接受这份美好纯真的爱情后,后三分之一随着妻子病情加重,催泪点频频袭来,打动人心。
最打动人的我相信是在结局,妻子离去,作家捡起地上散落的手稿,听见妻子之前说的一句:“是散文吧?
”作家发现,其实妻子早已明白自己时日无多,可能在妻子眼里,作家写的并不是科幻小说,也不见得就一定好笑(多半是充满童真的幻想),但是为了作家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坚持活下去,坚持照顾对方,坚持不用麻醉药,都要做作家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读者。
而作家坚持不把给妻子的故事结集出书,并且在最后一话更进一步,写下了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看见的终章,也是因为这所有的1778个故事被书写出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深爱着她。
明知结局遗憾,但始终有温暖在心中,始终被两人对对方无私包容且执着的爱感动,直到无字情书随风而去泪水滑落,仍然相信世界美好。
作家给了妻子活下去的希望,妻子更给了作家活下去的意义。
生活充满不堪和遗憾,我们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
我们的导演能不能静下心来,多拍一点这样的电影?
所以,请珍惜身边人,我们都比想象中更需要对方,好好相伴,好好活下去。
虽然是个老套的故事情节,LP得了癌症,然后傻傻的丈夫想不出别的办法,就每天写一个故事给妻子看,1778个,也就是他妻子被诊断出癌症后一共活了这么多天,就这么一个情节骗了我不少眼泪。
其实日本的影片很多都是拍的很美的。
如同这部电影,里面的风景有樱花,有湛蓝的天空,有大片绿色青草地,有节子家院子里红得如血的枫叶,有医院里的参天大树印衬着白色建筑。
其实日本很多电影都拍得很不错的,比如:再见,总有一天;比如:东京日和,比如:蜗牛食堂
…………………………………………………………上周看的电影了,草剪刚和竹内结子的《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
丈夫是个童心未泯的科幻小说家。
笑容纯真,个性单纯,除了写科幻小说什么都不会。
家里堆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玩具,还有好多模样逗趣的小玩具。
坚持着科幻小说这一条路,即使销路欠佳。
同期出道的科幻小说家改行写爱情小说一年能出好多本书,而他,几年才一本...但是他还是坚定的坚持着这一条路。
走着走着会因为想到一个点子开怀大笑然后立即记下来,写小说的时候妻子招呼着吃饭什么的是绝对听不见的。
妻子和他是高中的同学,相遇,恋爱,结婚。
是太太也是恋人,像姐姐也像妈妈。
坚定的维持着丈夫的童心未泯和科幻小说的梦想。
温暖的包容,开怀的笑容,是丈夫最坚定的守护者,是第一个也是最忠诚的读者。
然后突然有一天,妻子被检查出,大肠癌晚期。
刚听到医生确诊消息的时候,我总觉得他没完全听懂病情,只听懂了一句:活过一年的可能性不大。
草剪刚的演技,是我觉得SMAP里最好的一个。
木村大神的个人特性太彪悍,太闪光,于是无论演什么都还是他自己的感觉,或者说出演的角色都和自己太像。
中居其实隐忍的很厉害,演起戏来还是有些衔接的不自然的地方。
稻垣的戏我看的不多,不过就《流星》中的表现看来,还是不错的。
慎吾的演技啊,有些时候还是有用力过猛的感觉。
但草剪刚不会,演什么是什么,尤其是这些不伟大的小人物。
《冬之樱》里的善良和隐忍,《我想做一只贝》里客串的恐惧和坚定,还有这个故事里的小说家,是最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个角色。
而这一个,虽然主角很天真,想象力丰富,经常活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而忘了周遭还在运行的世界,但是并不会让人觉得虚假和用力过猛,只会让人觉得角色的可爱和善良。
让人不由自主涌起一股想要保护他的感觉。
医生说:如果过得开心一点,会增强抵抗力,活得更久一些。
他懵懂的听懂了,也牢牢的记住了这一句话。
虽然他不怎么表示出来,但是他真的是很爱妻子的。
刚出院回到家,他就自告奋勇去洗衣服,但是,连晾衣服都不会的他把衣服直接扔出去了...当然更不用说做饭做到全部糊掉....于是,在妻子还可以行动自如的时间里,还是妻子在照顾着他。
于是他想:我能做什么?
后来他终于想到,他只是一个小说家,他只会写小说。
那就每天写一个好笑的故事让妻子笑笑吧虽然第一个故事兴致冲冲的写完,妻子看完后的评价是:这是随笔吧?
你也会写这样随笔的东西呀?
一直到第三天,妻子才笑出来。
他躲在妻子后面看,看见妻子笑,他笑得更为开心。
然后他每天除了写长篇,写专栏连载,还要给妻子写一个好笑的故事。
废寝忘食,屋漏雨也在所不惜。
甚至,妻子去医院化疗,他也会把小说传真到医生的办公室。
医生捧着长长的传真件跑去找妻子,妻子看完后也会这样传真回复。
然后,他继续开心的笑。
妻子的病情加重,需要用新的药,但保险不能赔付。
药很贵,他主动找到编辑说想要写恋爱小说,想多挣钱。
妻子知道后很难过,说“宁愿死也不要用你违背自己意愿挣的钱”。
他很生气,第一次冲妻子发火,然后把自己关起来。
后来他出来的时候发现妻子不见了,吓得不行。
原来妻子只是去买菜了,他冲上去把刚回家的妻子牢牢抱住。
他的想象力过于丰富,这是他幻想的收报费章鱼。
然后他再将这些想象记录下来。
他们在一起看小说,一起在有阳光的午后,这样依偎在一起,多么美丽的画面。
他们结婚10来年,竟然没有真正的合照。
唯一的合照是第一本小说出版的时候,妻子在书店要求一起拍张吧,他害羞,于是只是把相机放在一堆书上设置自动拍摄,拍出来的照片,没有脸...他们没有蜜月旅行。
蜜月旅行临出发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点子,就一定要留下来记录下来。
于是,就没去。
可是妻子还是好想和他一起出去旅游,默默的每个月存10000块,希望等退休后和他一起旅游。
但是,她生病了。
于是,妻子偷偷要求医生开了猛药,在还能走动的时候,邀他一起去旅行。
他们一起去了北海道。
没有人帮忙拍照,于是,他想到了这个办法。
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照。
旅行归来,妻子突然入院。
他才知道妻子隐瞒病情只是为了和他一起旅游一次。
妻子住院,他继续在医院里写着每日的故事。
妻子在睡梦中,如此深情的一吻。
他不会照顾自己,他拒绝睡觉,他害怕睡梦中妻子突然去了,于是他跌跌撞撞的在医院里买咖啡,然后继续写小说。
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病人,甚至清洁工给他送来这么多食物,他也完全没注意到。
然后迷茫的吃下,自己说一声“谢谢”。
最后几天,妻子已经昏迷不醒了,他每日将小说念给她听。
但是她还是没醒过来。
妻子走的那一晚,他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
但是已经不能念给他听了,于是,他用她能看到的方式写下这个故事。
这是只有妻子才能看到的故事。
最后的最后,他写下:“长久以来,谢谢你了。
”“来生,再相伴吧。
”这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
甚至说,他写下的那些1778个故事,我们也不会觉得好笑,甚至他的故事都透着淡淡的悲哀。
但是,他用这样孩子般的坚持和爱意,守护了病中的妻子五年多。
若能持续像孩子一样爱着你,我们来生,再相伴吧...
1. 爱情:如果把人生比作直线轨迹,世上是不是有且只有那么一个人和我生活在同一空间,同一直线上,他/她能听懂我的呢喃,能抚平我皱起的眉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她是那般的弥足珍贵,如若失去了我就只能独自踟蹰在我的直线上,再也不会有人能读懂我。
这就是爱情吧,爱情是让即使相隔天涯的恋人心灵相通的那根线,虽然脆弱,但却让人至死也无法松手舍弃。
2.童话:我相信小王子们的存在,不只是存在于童话书中的存在。
他们有着俗人无法理解的纯真,有着天马星空的恢弘想象力。
即使别人永远接收不到他们的电波频率,小王子们依然坚信着自己世界的存在。
3:奇迹:对于相信奇迹的人来说,奇迹的含义并不是“奇迹”,确是可以被理解为“可以实现的事实”“美好的事实”,只有对于不相信奇迹的人来说,奇迹才真的是“奇迹”,“一个泡影般得梦”“一个只存在思维空间的梦境”。
很多事情只要你相信了,你就真的可以触摸到它的质感,你的指尖真的能传递来它的温度,来驱赶现实周遭的寒冷,温暖你孤寂的梦语。
4感谢电影,能让我呛满灰尘的心灵得到抚慰和进化,能让我“相信”。
相信的力量有时就等同于信仰,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时刻用信仰去维护有信仰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晚上为自己写一个童话。
她的本意是要让自己睡得温暖一点,没想到慢慢写上瘾,有时候情节越写越长,几条长微博都写不完,兴奋之余,反而更无睡意了。
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空调与风扇很想成为朋友,它们虽同居一室,但由于从不同时运转,对话总有时差,通常是一个先发问,另一个隔很久才能回答。
一整个夏天过去,也说不了几句话,但它们并不伤感,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个夏天。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也曾乱想些冰棍爱上太阳怎么办的话题,虽然幼稚可笑,但若认真对待,便可借此沉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不谙世事,有何不可呢?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里也有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说家。
妻子身患绝症,他手足无措,听说笑可以提高免疫力,便决意每天写一个开心的短篇。
他有时候写外星人送报员,有时候写机器人末日大战,竟这样写了1778天,从未中断。
妻子最终在昏睡中离世,他凌空写下最后一篇,了无遗憾。
身患绝症这样的桥段似乎俗套,但影片确是源自日本作家眉村卓与妻子的真实经历。
想到有人真的为了伴侣而每天做日课一样的写作,不由心生感动。
如果世界多一些童话多好啊,如果人人都能保持一点赤子之心,生活会美好很多吧。
小说家的故事里,知识小贩的故事最打动我。
他说以前每个城镇都有头顶方盒脚踩车轮的知识小贩走街串巷,孩子们投币进去,就可以得到一切问题的答案。
有人问,宇宙是什么?
它说,宇宙是一个球,巨大的外星人拿它打棒球,每当打出全垒打,我们就看到很多星星。
又有人问,为什么天空和海洋都是蓝色的?
它说,天空的背后是大海,那个世界的万有引力都是向上的,有时候引力衰退,我们就要打伞了。
这让我想起日本电视台楼下悬挂的童话大钟,那巨大的令人着迷的铜制机械,据说由童话大师宫崎骏亲自设计完成。
每天十点、十五点等五个整点时刻来临之前,那些复杂的部件便一一复苏:云层挪动,窗户推开,分针秒针欢快地转个不停;伙计们点燃炉子,匠人们抡起铁锤,敲打的声音配着音乐节奏起承转合;乃至情绪升起,表盘亦按捺不住,两只大手张牙舞爪来回摇摆。
一切都如箭在弦上,等待最高潮的来临,直到整点降临,钟鼓齐鸣,如同为最重要的节日而欢庆。
此后一切各自归位,仰着头的路人们心满意足地揉揉脖子,各走各路。
在如此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里,有那么几分钟,人们可以驻足停留,沉浸在完全与现实无关的童话世界里,何其有幸。
逃避现实虽不可能,有片刻的遗忘,也是好的吧。
于是我也有了动笔的念头,因为大钟,因为电影,因为友人一天一童话的努力写作。
虽然知道天赋有限,知道想象力很难通过强迫症一样的书写而扩展,然而不试试看,大概不会甘心的吧。
写了几日,且选取其中简短的一个,以博一笑:思念搬运工他的职业是替人搬运思念。
比如A想念B了,他接到A的大脑讯号,便要把B的面容搬到A的脑海里。
当然,还得加以美化。
极少数的时候,也需要丑化,比如某人忆起仇敌,同时附上一两句咒骂。
他通常不愿意接收这样的讯号,觉得世界上还是多一些温暖比较好。
负面的情绪,不传递也罢。
他所在的公司是世界思念运输公司一百强。
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公司逐渐不景气了。
人们对这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少,因为与另一个人联系是那么的方便与快捷,中间几乎不需要停顿空间。
那些不怎么联系的,基本也不被想起。
他以前是很忙碌的,在各个大洲甚至各个星球之间穿梭,以光速搬运一切。
他享受那状态,感到自己的存在。
但现在不了,他居然也有了在工作日看云发呆的时间。
有时候他真想问问人们,你们都在想些什么?
那些让你们挂心的人,都哪儿去了?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这个啊,因为天空的后面是大海,那里的万有引力是向上的,有时候引力会减弱,海水就是掉下来,所以啊,那时候你就需要雨伞了。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这个电影,不会让你哭,不会让你笑,但你就是会知道,爱的其中一种方式。
整部戏,可以看到妻子的甜美笑容。
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情节,不多讲。
电影整个过程,其实很平凡,几乎没有起伏。
所以急性子的人,就不要看了。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是以日本科幻作家眉村卓(*)和他患癌太太悦子的故事作蓝本,讲述男主角朔太郎如何令太太开心地度过余生的电影。
遇到配偶患上绝症,大多数人都会愁眉不展,就算明白到自己是病患的精神支柱,都只能强颜欢笑,内心却在淌泪。
然而,戏中的朔太郎(草彅刚 饰)当知悉太太节子(竹内结子 饰)的生命快将终结时,他很快便收拾心情,继而思索究竟自己可以做甚么来令到妻子好起来。
朔太郎是一个冒失,对家事一晓不通的男人,他整天埋头写作至废寝忘餐,一直都是得到妻子的悉心照料。
现在妻子倒下了,他在家事上每每帮倒忙,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每天写一个逗妻子开心的故事,因为他深信医生的话:「笑可增强免疫力」。
到底大笑是否良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戏中那些小故事的确生动有趣,也展现了编者丰富的想象力。
好像白云化成水母和UFO,大厦组成机械人部队….编者透过朔太郎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世界每个细节的另一种面貌。
朔太郎每天遇到的人、事、物,成了他的灵感之泉,每日一篇,一千七百七十八篇,相等于四个多年头的时间,某程度上变成了另一种撰写日记的方式,因为他把每天的点滴,都转化成天马行空的创作。
患癌的剧情,加上电影的名字,已预知道是一个悲情的结局,不过编者把电影的气氛调度得很正面。
配乐跳脱、色彩斑斓、景色幽美不在话下,加上每个角色都是大好人,所以在大部份时间里,笔者都看得很愉悦。
朔太郎的角色可以说是信念的代表,他无时无刻都认为妻子会痊愈起来。
他坚持创作故事,原本是为了妻子,到后来变成了自己的精神慰藉。
此外,在朔太郎身上亦看到成年人少有的童真。
从他书房中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旧款机械人,以及那些与旧机械人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可以想象得到编者对旧机械人的钟爱程度。
记得朔太郎的其中一篇小故事,讲述了新机械人攻击旧机械人,而旧机械人全程都是处于捱打状态。
旧机械人的叹息,彷佛也是编者的叹息。
节子的角色,简直是所有作家甚至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太太典范。
她全力支持丈夫的理想,明知道写科幻题材比不上写爱情题材赚钱,但因为丈夫的天份在科幻科学上,所以她鼓励丈夫不要为生活而折腰。
这段铺陈其实也道出了科幻作家的悲哀。
戏中的编辑和那名成功的爱情小说家不停游说朔太郎转型写比较赚钱的爱情小说,可想而知,生活和理想永远都难以并存。
这电影值得赞的地方有很多,好像电影中不时把小故事的内容变成画面,戏中戏丰富了剧情的层次。
另外,剪接亦花过心思。
其中一幕为表达夫妻二人想避开患病的话题,在处理夫妻各自的近镜时,特意加快了剪接率来展现他们的窘态。
还有镜头的运用也见出色,多角度的拍摄让每一场戏都很立体。
除此之外,戏中有很多新颖的表达手法,例如,朔太郎写最后一篇故事的形态。
笔者在这里不会详述,但很想说的是,看见他写这篇故事时嘴里含笑,这反而令笔者掉下眼泪。
在癌症题材的电影中,可以以煽情的桥段令观众泪线崩坏,但是,感觉也随着丢掉那几张沾满涕泪的纸巾而消逝。
《我与妻子的1778个故事》没有令笔者哭掉半张纸巾,但余韵犹存,感人至深,写到这里,回想起戏中的情节,更是心头一酸。
祁佳仕*注 : 眉村卓是日本少儿科幻读物的开山祖师,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曾发表过多篇名作。
他其中的一篇短篇作品《口袋里的XYZ》,亦曾被著名的动画大师大友克洋改篇成动画电影《迷宫物语》。
前两天给朋友的孩子真真讲故事,她选了《一寸虫》的故事。
故事里一条一寸长的碧绿蠕虫,被知更鸟看中想拿来做晚餐。
虫子要避免被吃的命运,必须在知更鸟眼里挖出剩余价值来,它告诉知更鸟自己的身材可以用来估量尺寸,正好一寸长嘛。
于是它应知更鸟的要求丈量了很多东西,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脖子、苍鹭的腿,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最后知更鸟还是想把虫子吃掉,因为虫子不能满足它丈量歌声的需要。
虫子挺聪明的,老老实实答应了鸟儿的要求,顺着它的歌声一寸寸量过去,其实就是爬远了,鸟儿还在歌唱,虫子老早找不到踪影,故事在闭着眼闹陶醉的鸟儿歌声中结束了。
真真听着故事,用小手顺着绘本上虫子爬行的方向一寸一寸去量那个长度,最后高高兴兴目送虫子爬到了画面外头无限遥远的自由空间去了。
我对这个故事有说不出的喜欢。
我是读《365夜故事》长大的一代人,没办法,那时候只有这点故事可以读。
要说那批故事有什么问题,还是缺少想像力,说教多于常识,故事的套路太过规矩。
成年以后还看过其它一些童话,比如《没牙的兔子》,想像力是够,但自恋或纠结腔重了。
像《一寸虫》这样跳脱一步直飞五天外的故事我印象里几乎没看到过,它干干净净,象在讲一个纯粹自然界里的故事,从起势到结尾顺其自然没有一点纠结的痕迹。
随着绘本向前翻阅,真真用她的小手顺着小虫子的足迹爬行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欢乐情绪,虫子爬行的节奏,奔向自由的欢乐,悄无声息的不叫旁人知道的秘密心情,在知更鸟的歌声中真真的小手一寸寸向前移动。
这是怎样的一种想像力啊。
想到《一寸虫》,是因为看了部催泪日本电影《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此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日本一位有点天然呆的男作家,天天写点不是特别成功的少年科幻作品,痴迷于创作,突然有一天发现年轻妻子节子肠癌晚期了,多数活不过一年。
夫妻俩青梅竹马相当恩爱,平时妻子忙里忙外,是的第一位读者,期待他下一部作品的成功。
受此打击,天然呆老公慌了神,他笨手笨脚分担不了妻子的家务,想出个办法来略尽绵薄之力--天天给妻子写篇微型小说,希望她心情好一点,增强抵抗病魔的勇气。
日本人就是肯下死力气。
一日一故事,还得是有质量的小说,说来容易做来难,妻子是很挑剔的读者,不那么容易发出会心的微笑。
作家的灵感从何而来,他会写出哪些故事,和妻子会产生什么样的矛盾,又怎样坚持了1778天?
这部卡通片似的电影可真够有耐心,花了大量篇幅来重现一个个小故事。
那些充满想像力和人情味的瞬间,那些与自恋自怨爱情无关的瞬间,它们来得如此自然,跳开得如此出人意料,让我看得目眩神迷。
一面看我一面流口水,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想像力才能编出来啊。
即便灵感干涸,他也要为妻子写出一篇有趣的小说,让她忘记病痛和伤感。
爱情、责任和伤痛,本来都是压力,现在成了作家的翅膀。
他站在悬崖上迎风一跃,竟然像自由的鸟儿那样滑翔了出去,背上驮着妻子飞向远方,带她去读那些充满自由和灵魂色彩的故事。
其实当妻子的命情日渐恶化,同行曾建议他停笔--只有从事写作的人才明白,在那可以预见的可怕终点,他将写无可写。
鸟儿飞临终点,这对夫妻将用什么样的结尾来做收梢?
尽管在日常工作中,我曾经见过无数种收尾,这次仍然在我意料之外。
那是一个充满想像力的终结篇,就像可爱的一寸虫,在鸟儿的歌声中一寸寸爬出纸面以外。
男主角真的很有想象力,但是片子太过于突出了男主角的文笔,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
草剪刚的“一个好人”的模式要进行到什么时候呢?我觉得神经质和智障还是有区别的。。。
太拖沓。。。
这部电影必须要评论。女人最可怜的就是嫁给一个这样的男的,你写的散文不好看,导演还浪费课那么多时间写你的散文,墨迹,拖沓,导致整部电影难看到家,本来题材应该是会让人感动的,你这导的兼职让人在忍受,煎熬,拖沓这么久一点感人点都摸掉了,看完全场人都异口同声的说了句“什么玩意,垃圾”
男主演的哈假
居然看哭了。。。。
故事很奇幻很感人~~女友说,妻子能多活4年赚到了,她和我在一起每多一天都是赚到的,我们都哭了
看的有点累~
写故事的时间不如多用来陪伴妻子。在一起的岁月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包容宠溺。丈夫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究是另一个人的负担。
大龄纯爱的一路悲伤
好感人。我也想要一只机器人。
豆瓣打分并非全都不靠谱,高分的不一定是好片,7.5以下的基本上都有其道理。不得不说,对死别处理的最好的还是八月照相馆。
看睡着了。男主那白痴的外表和演技,加上听起来就冗长无趣俗套的剧本也成功打消掉重新看的念头。
依然是日式纯爱的老路子,绝症、相濡以沫、感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总会有加分,各种奇思妙想和相对轻松的情节也有加分,就是篇幅长了点。
其实整部电影也没什么,情节啊演技啊都一般般,可是我就是喜欢这样的故事呀,不过发展的好慢。。。中间不知道有什么情节让我联想到以前躲在被窝里写日记的情形
又拖沓又不感人还幼稚
草剪刚的演技不是一般的差~~
看着身边的那个TA慢慢的走向那个终结,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最后的那个“一日一话”,笔墨没有落在纸上,相思也不会写在脸上。
结子姐姐的演技真的好,别的什么都挺差的,小草的演技很差,剧情冗长无味,这种煽情剧本可以向韩剧学习
铁盒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