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追《北京女子图鉴》,一开始我并不打算追,因为嫌弃名字太高仿《东京女子图鉴》了,但看到很多人都为它疯狂打call,就抽空看了两集。
然后,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彻底被击溃了!
真的,这可能是我看过的北漂女生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
虽然片名叫《北京女子图鉴》,可我在这部电视剧里,既没有看到最真实的北京,也没有最真实的北漂女生。
它只会让没来过北京的人,对北京和北漂女生产生偏见和误解。
我们先来看故事,戚薇饰演的陈可依是个漂亮的川妹子,她大学是在四川上的,但毕业后却对北京有着迷之向往,母亲给她介绍的工作和对象她全都拒绝了。
而真正促使她北上的,是与高中都没毕业的同学王佳佳一起参加了闺蜜的婚礼,对比了王佳佳和闺蜜后,她毅然决定去北京,因为她不想像自己闺蜜一样,找个差不多的工作,结个差不多的婚,过着差不多的日子,差不多的过一眼看得到头的一生。
也许每一个来北京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理由,但目标恐怕都是差不多的:想博一个不一样的人生,给自己一个遇见另一种生活的机会。
一开始,故事并不见得多好,可至少把鸡汤中早已说透的北漂者的心理,搬到了荧幕上,不算新鲜,但客观。
可是自打陈可依到了北京后,我发现,整个剧情,就不按正常逻辑发展了。
首先,她是一个女生,而在北京,她认识两个人,一个是王佳佳,同性,另一个是曾经的男同学。
而奇怪的是,她竟然避开了王佳佳,选择了借住在男同学家里。
我不知道一个正常的女生是不是会这么选择,但如果是我,我是绝对不会这么选的。
我刚来北京时,也分别有男生和女生朋友已经在此立足,都不算熟悉,而我本能地,就选择了和男生朋友一起住。
哪怕是和其中一个朋友共同睡一间卧室,哪怕那间卧室因为久不通风,弥漫着奇异的味道。
可毫无疑问,至今回忆起来,那都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日子,我们那时候工资都不算高,为了省钱,经常在家做饭吃。
吃完饭,一群人结伴而行,在小区外的街道晃荡,一边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一边吹着将来如何如何的牛逼。
所以,我不太明白的是,编剧为什么要安排陈可依去借住在男性同学家,唯一的解释是,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那一场被男同学性骚扰,差点强奸的戏。
这段戏,把女主拍得太傻了,也把北漂的同学拍得太坏了。
既侮辱了北漂女生的智商,也侮辱了北漂男生的人格。
我并不是说被男同学或朋友性骚扰的情况不存在,事实上,在北京,我耳闻目见过很多女生被性骚扰、强奸的事情,但绝不是像陈可依那样,直接送人头。
据曾经的北京同事说,很多年前的昌平,还是郊区的时候,治安很不好,经常有女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性骚扰、强奸。
很多女生曾在此留下了第一场噩梦。
相比之下,我觉得,安排男同学性骚扰陈可依,不是不符合现实,而是在剧情上太偷懒了。
而最令人感到怪异的是,陈可依作为一个硕士生,居然找工作屡屡碰壁,主动降低了很多次薪资要求,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最后,她竟然接受了差点强奸自己的同学王涛的推荐,去一家公司当了前台。
一个本科生,找工作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有一技之长,而且薪酬要求符合你的能力,实际上找一份工作并不是那么难,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大学退学,或者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同样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了很好的工作。
所以,陈可依一个本科生找了很久工作却屡屡碰壁,我不知道编剧究竟是在黑那些面试她的企业没眼光,还是在黑她自己没能力。
《北京女子图鉴》最夸张的地方是,全然把女主陈可依塑造成了傻白甜。
我看的那几集中,她找的每一份工作,都不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前台,是那个差点强奸她的男同学介绍给她的。
而第二份工作,是参加一个酒局,酒局上,想泡她的老板吴昊给她介绍了一个老板,把她推荐去了外企。
在我的想象中,《北京女子图鉴》嘛,自然要讲一个普通女孩子在北京奋斗的故事,自然少不了硝烟弥漫的职场撕逼,撕心裂肺的爱情纠葛,自我放逐和救赎,纸醉金迷的迷失和追逐梦想的果决。
但目前看来,事实上,它却只是讲了一个北漂姑娘的情史,讲她刚到北京就被男朋友分手,被信任的男同学性骚扰,同时还被已婚的男老板约去酒局撑门面。
她的几份工作,也都是来自于那几个给予她伤害的男人,而她自己,仿佛是只是一个依靠男人找工作的智障,没有拼搏,没有低谷和高峰,没有被打压到谷底和绝地反击,陈可依的北漂生活,事实上并不是大多数北漂姑娘的北漂生活。
至少,不是我所见到的大多数姑娘的北漂生活。
因为真正的北漂,大多数时候,依靠的都是自己,依靠自己不怕触底的坚韧和痛苦日子里的坚持,依靠的是一股咬牙挺过去的狠劲。
《北京女子图鉴》最可怕的地方,是它选择了一个最不典型的个例,去代表北漂女子全体,而恰好,它选取的这个个体,还是个没有工作能力没有智商的傻白甜。
这就是编剧脑海里的北漂女子么?
如果北漂的姑娘真的都像陈可依,可能早就饿死了。
记得陈道明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不演抗日神剧,因为那是错误的历史,会让后人看了认为那就是抗日。
把抗日描述的那么容易,是对抗日英雄们的侮辱。
同样的道理,《北京女子图鉴》塑造的北漂姑娘也是不是真正的北漂姑娘,如果说靠男人找工作混职场的姑娘是北漂姑娘,那真的是对北漂姑娘最大的侮辱了。
因此,我不认为《北京女子图鉴》描述了真实的北京和真实的北京女子,这部剧以这样的故事描述北漂女子的生活,太尴尬了,它不如《杜拉拉升职记》,也不如《北京爱情故事》,它的播出,是北漂的姑娘们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北京女子图鉴》最近有点🔥 ,也许是大家被上一次黄磊版《深夜食堂》雷得外焦里嫩还没缓过神吧,以致《北女》一出,立马招致一片骂声。
刷了一下豆瓣和知乎,发现被复制粘贴得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从海报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者核心的不同:《东京女子图鉴》关注的是女人本身,自我与伴随成长而改变的物欲之间的关系。
《北京女子图鉴》关注的是被物化的女人,所谓的成长与改变都依附于男人之上。
在这样不同的核心之上,谈再多触动人心的真实细节都有些苍白无力。。。。。。。
好吧,我的天,看着这神一样的评论,我又想起了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现在写个剧评影评还真是简单啊,看个海报就能盖棺定论,也让我再一次为键盘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真是后悔当初没好好听老师的话,认真写写电影观后感。
刚开始看《东京女子图鉴》,以为会看到像《半泽直树》那样对职场的拼搏和勾心斗角的描绘,但,其实并没有。
剧中对职场斗争进行了彻底的虚化,只突出对女性欲望的描写,随着职位,年龄,阅历的不断变化,女主的欲望也在不断地变化,剧情表现上就是:换男人。
初到东京,和同样来自秋田的同乡互相取暖。
事业提升,傍上背景深厚的“不婚”男被放鸽子。
跳槽GUCCI,和已婚和服店老板尽享奢华最后被甩。
无爱婚姻,貌合神离最终分手。
养小白脸,被更有钱的富婆横刀夺爱。。。。
兜兜转转想回到原点,却发现,那个自己抛弃的同乡,也没有傻傻地在原地等她,而是早已结婚生女。
不少直女癌在评论里跟打了鸡血四的,啊啊啊啊啊,现代独立女性就应该是这样啊,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包,想换工作换工作,想换男人换男人。
阿Q的革命观是:把地主家抄了,我来当地主,然后顺便把他老婆小妾也一起笑纳。
如果,这就是你们对现代独立女性的深刻理解,那我只能说,你们开心就好。
其实,《东京女子图鉴》确实也还是一部不错的日剧,片子通过女主,以及女主身边各色男女的多种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现代东京女性生活的浮世绘。
剧很短,共11集,每集时长平均20分钟,有兴趣的半天就可刷完。
《北京女子图鉴》可以说是借用了《东女》的故事架构,讲述了北京自己的故事,用句大白话说就是:接地气儿。
举一例吧,女主初到北京找工作,因为毕业的大学不属于“数字”系列,以致处处碰壁,薪资要求也从7000,6000,5000,到最后按你们公司标准。
但纵使这样,还是没有公司肯要她,最后还是从性骚扰他的老乡那里得到了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
后来,也就跟《东女》一样,女主在职场和生活中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
有时候,是从这些男人身上获得资源,有时候是满足自己的欲望。
但在对男性角色的塑造和艺术表达上,和《东女》又是异曲同工,中间加入了不少中国元素,如户口问题,房价问题,软饭男,妈宝男等,可以说,是地道的中餐。
当然了,本剧被网友诟病最多的,就是女主靠男人上位,是贬低女性,物化女性。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在当下的中国,或者说在以东方文化为主的国家里(包括日韩等),虽然女性比以前获得了更多的权利,但不可否认,目前都依然还是男权社会,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之下,部分女性要突破“玻璃天花板”,除了自身的奋斗之外,偶尔利用一下男人这个资源,也就理所当然了。
只是,当有一部剧将这些虱子抖出来的时候,有人就不愿意了,高举女权主义的牌子,拿出《东女》对《北女》大加鞭挞。
我想说,也许,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剧吧。
也许,是你们看剧的时候用了和看某些生理卫生自学片一样的方法,把表现女主奋斗和挣扎的片段全部跳过。
要不,怎么会得出这么人格分裂的想法,写出如此双重标准的评论。
傻白甜们,你们还是去看白雪公主吧,灰姑娘嘛,其实,也不怎么适合你们看,因为,她很有“心机”地留了一只水晶鞋。
《北女》每集约30分钟,一共20集,可算是短小精悍了。
每集后面有个小剧场,是对主剧情的一些小反转或者小补充,是个小创新。
以往翻拍日剧可以说是拍一部死一部,这次的《北女》可说是为后面的翻拍立了一个不错的标杆吧。
没有很推荐,也没有很鄙弃,淡淡的共鸣我想只针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或者刚经历过打拼经历的一群人才能体会到,刷结局的时候,正好在敷面膜,十几块的面膜,不算贵,也不便宜,想起刚开始用的时候,总是一片面膜敷完脸敷腿,左腿敷完换右腿,一直到面膜干掉,袋子里的余液不嫌腻乎的抹腿,一点也不浪费;现在的我,十几块的面膜一买几打,一片没贴好丢掉再来,贴到满意为止。。。
我想,这就是区别吧。
仿佛什么都变了,却什么都没变。
经历过很多人,一晃眼,都过去了,舍不得的舍得的,最后单单留下自己,深夜里和孤独深深拥抱。
看了微信推介来刷了北京版,看了一些影评又去刷了东京版,本来想等北京版全更完再来聊聊,但真心有点等不了。
很多人说北京版三观不正,不尊重女性,靠男人上位blablabla,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国内版跟东京版差了十万八千里,后者又励志又奋斗,简直好到飞起。
我想逐一说说。
两版的女主都不想在自己的小家乡默默堵过一眼一辈子看到头的生活,所以选择了大城市,北京版去老乡那里借宿被揩油,东京版自己租房。
很多人说北京版女主出来就靠男人,先靠流氓老乡找工作,然后考酒桌老总换工作,这里直接开始价值观不正。
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玻璃心,您出来生活过么?
到大城市无依无靠的生活过么?
这个剧本真的不能说是瞎编!
女主经历的种种都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从未进入社会的女孩儿到北京找老同学借宿很违和吗?
我觉得不太能接受的是男女住一起可能不太方便但女主是想等男朋友来,意味着是短期借宿,只是后来分手了。
后来女主被耍流氓了,但女主还是惦着脸回来问还可以给她工作么,有的人会说竟然这样了还要靠男人!
我的天,当你几十份简历面试经过没有找到工作,半夜拿着行李箱无处可去,分手,无依无靠,玉米只能买半个的时候,我的天那种窘迫,她想要那份工作有错吗!
能不能现实点!
难道她赌气了一走了之然后自己接着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继续找工作就有骨气了吗?
就是三观正了吗?
那我想问问那些灰姑娘遇见霸道总裁,总裁谁也不爱就爱灰姑娘就要送鱼塘,三观正不正?
即使是前台这样一份工作都处处受欺负,活的心酸不心酸?
后来女主投奔了王佳佳,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住在高级公寓隔壁都算不上的地下室,原本以为王佳佳在北京混的很好结果是——不过如此。
有人就说王佳佳拜金捞女,三观更不正。
各位大哥大姐,我想本剧的初衷并不是想跟各位姑娘说你应该像王佳佳一样如何如何,而应该是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女孩儿是真实存在的,她的观点行为经历也是真实存在的!
拿青春多少换物质的女孩儿还少吗?
然后大家又说她不奋斗就会贴男人。
是的,她也许难以走的很高很远,尤其是随着青春的流逝她可能就停留在某个位置,但是姑娘啊各位看客啊,您可以从她身上看自己想要的啊!
您可以看到这个社会的种种百态,自己去学习成长啊!
女主参加了个饭局混了个工作,这可能太顺了,但您瞧不起这种饭局吗?
又是靠男人吗?
麻烦您看看报纸什么的吧!
忘了X导要XX跳舞了吗?
大家都忘了吗?
您可能看出来了这是不尊重女性,女主说什么了?
是的,她以为她交了个朋友,其实她只是陪了个酒。
她在王佳佳的带领下真正的开始接触社会了。
各位总之间的顺水人情让她得到了换工作的机会为什么要说不!
任何一个前台会拒绝外企的正经工作吗!
这是三观不正吗?
这不是社会现实吗?
在这个地方,女主不站队,然后迎来了第一段爱情。
后来女主被老板来了个半夜点烟,女主没有去,老板随后又换了对象,后者肉体换来了升职和鄙夷、唾骂甚至羞辱。
这不是就是对比么,难道把这一切隐去就是又红又专了吗?
女主自己没有努力吗?
她的文案她的想法她的学习,如果没有这些她的男友会说她不一样吗?
恋爱的初期是美好的。
但是女主在经历了上司男友回老家计划的剖析和过生日精打细算的窘迫中,选择了无言的分手。
一个已经满足的人和一个还有欲望的人怎么在一起?
这时候女主又招骂了,说她连分手都不说直接走了,她的独白并没有掩饰她的欲望,但是这种出于价值观和物欲不同而引起的分手现实中还少吗?
现实中有多少人说的出口我嫌你没钱,我想要包包而不是X宝包邮,我想要我们有情调一点而不是为了200多块钱的自助斤斤计较,我想要你支持我的工作而不是因为我比你赚的多你就有危机感!
可能是女人要的太多了吧。
女主后来又换了工作,工资谈判的时候女主好友出主意,大家又说女主的工资是骗来的。
我真的想说您真是有大大的正义感啊!
您可能就是那样甘心3500的月薪吧!
所以您就是那么鄙夷hr的招数!
我仿佛看到了水冰月啊!
这时的剧情像大家所说的女主太顺了,又遇到贵人女BOSS,器重她,又租房子又谈恋爱经验又提拔。
同时女主又遇到了下一个不婚且被小三男友,生活质量似乎提高了某几个档次,因为有大牌礼物收,有美食美酒品。
所以大家又跳出来说她——靠男人!!
插播一句怎么没人说她靠女BOSS呢?
因为是女的吗?
女靠女怎么就不说了?
女主把合同追回来耍手段耍心眼,大家鄙视她吗?
她自曝自己把快递拦截了,是不是半醉半醒是不是想博同情?
职场如战场,什么手段都没有怎么活?
这么个小手段就又被大家鄙视了?
她靠男人了吗?
她这个合同是睡来的吗?
她利用男人对女人的同情心和怜爱之情换了合同,但这算靠男人吗?
在他们俩的爱情里,这个女人其实是无依无靠的!
她也就是收了表、花、包也许还有其他的对那个男人来说微不足道的礼物!
她想买房想借钱她说不出口,她想做自己的工作但她以男友优先,她委曲求全无名无份,她想结婚结果她只是个小三!
她靠的这个男人好像换来的只是虚荣吧!
大家都说她不努力,我的天大家有在看剧吗?
加班,KTV的电脑,跑业务这不是她在努力么?
难道我看的是另一个版本吗?
同样东京版就那么励志吗?
里面有小三,有假面夫妻,有根据区域而选择结婚对象的,有姐弟恋,有出轨。
女主的奋斗镜头也并不多,但大家是怎么看出来她就好看的不得了呢?
女主有同样因为物质而选择分手的经历;有为了虚荣而分期付款的选择;有选择做小三而后又检举揭发的情绪;有婚姻失败的痛苦;有酒吧约会年下男的冲动!
同样,东京版也是形形色色的女人,有哪个是白莲花,有哪个让你三观振奋精神抖擞了麻烦来分享一下!
我怎么觉得主旨就是让大家来看东京生活的是什么样的女子呢?
选择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应该是我们在观世界观人生之后得到的价值追求吗?
编剧和导演给你看了,用不着傻傻分不清楚就黑起来吧。
个人观点,文明用语。
网易云今天推荐的歌里有一首《北京女子图鉴》的插曲。
音乐一起,我脑海里立马就出现了当时那个场景的画面:陈可一个人站在镜子前,看着里面陌生又熟悉的自己,把发型换成刚来北京时扎的双马尾,然后痛哭流涕。
这一场戏日版里没有,还有很多特别打动我的情节都是原创的。
不得不说,《北图》改编得是真的好。
质感好,细节好,本土化得也好。
我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故事帮我放大的委屈、恐慌和骄傲。
所以喜欢。
你说北漂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不出来,一千个人一千种活法。
有人光鲜就有人苦哈哈。
北京只不过是给了这无数个人无数种可能罢了,这才是它的魅力,是它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追日剧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去年有一部《东京女子图鉴》深受好评,我也十分喜欢,之后有机会大喜一定详细介绍给大家。
抛开有没有买《东京女子图鉴》版权的问题,今天主要来说一下《北京女子图鉴》这部剧。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来自小县城刚毕业的姑娘陈可到北京打拼的故事。
故事主要从陈可的爱情和职场两条线展开。
本剧由戚薇、魏大勋、刘畅 、王啸坤、陈龙、 王柏杰等人出演,整体来说这部剧并不算精品,演员演技也不算纯熟,但不同于偶像剧,这部片子所讲述的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故事。
戚薇饰演的陈可是一个四川小县城的姑娘,因为妈妈是北京知青的缘故,从小就有一个去北京打拼的梦想,她看到朋友的情境,越发清楚自己并不安于留在家乡找一个还不错的人和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毅然拖着行李去了北京。
然而北京却没有那么包容和友善,投奔从小认识的好“哥们”,却差点遭到性侵。
一个人深夜拖着行李离开唯一的住所,北京很大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
之后陈可得到高中同学王佳佳的收留,并在一家很小的教育机构做前台。
王佳佳教她如何在北京落脚,穿着时髦的王佳佳在北京却只能租住在没有信号的地下室中。
她乐观坚强的态度也激励着受到工作失恋两重打击的陈可。
通过王佳佳,陈可认识了成功人士吴凡。
他风度翩翩,带陈可吃好吃的东西,送她名牌香水,刚开始陈可以为遇到了“真名天子”,后面才知道原来她只是已婚男子吴凡带去饭局撑面子的人而已。
她恍然大悟,和其他年轻姑娘极力在成功人士的聚会上奋力讨好想获得灰姑娘的水晶鞋不一样,陈可无心吹捧,她只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水晶鞋。
通过吴凡的介绍,陈可进入一家外企工作,工作菜鸟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对两位对立的直属上司,要不要站队?
最终陈可踏实工作,完成好了两位领导交待的工作,也与刘畅饰演的上司张超开始了恋爱。
她以为这次她遇到了温柔体贴上进的好男人,两人可以在北京闯出一番事业,却没想到张超最大的愿望是回老家陕西,去公司的分部做区域经理。
面对陈可接到其他更好的公司的offer时,张超却说太要强的女生会很辛苦,他只希望她的女朋友可以更加依靠他。
最终两人因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以失败告终。
进入新公司的陈可,遇到了由吴越饰演的女强人顾映真,她十分崇拜这个工作雷厉风行独立自强的新女性。
估计之后也会对陈可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不小的影响。
就看到目前为止,这部电视剧的节奏还是很快的,短短的五集,陈可已经跳槽了三家公司,换了两个男朋友,社会地位与居住环境也有了质的飞跃。
看剧照,之后的陈可将会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地方。
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继续追下去。
原文链接 这部剧对职场存在的很多真实情况进行了探讨,比如在饭桌上领导不识常识说错话的时候如何应对?
比如在遇到男上司想要潜规则你的时候你要怎么办?
比如在跳槽到下一家公司要如何应对面试等等。
如果对女子成长类、现代都市爱情类或者职场类电视剧比较感兴趣的都可以去优酷上追这部剧。
请搜索daxi-cafe或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大喜咖啡馆”,更多推荐在里面。
不要再说隔壁的东京女子图鉴有多好了,东京女子图鉴其实也是通过不断地男人以及更替工作来表现女主成长的,甚至由于只有十集压缩的更厉害,许多细节性的东西还不如北京女子图鉴做的好。
从改编来说已经很值得鼓励了,很接北京的地气。
看见平时生活的地方出现在片中很亲切。
女主确实很物质,但是对物质有更高的追求并没有错呀。
谁不希望背上更好的包包穿更精致的衣服鞋子,这些都没错。
而且比起东京女子图鉴里更侧重于对男人更替来表现,北京女子图鉴还是更多展现了女主工作的细节。
四星值得鼓励
看剧之前还在好奇这部剧能拍成什么样,很遗憾看不下去了,而且剧情里很多内容也十分奇怪。
1.王佳佳去哪了?
这个在女主流落街头伸出援手的朋友,在女主没钱买新衣自己出面问男人要了件裙子的人(虽然手段不怎样,但对朋友没的说啊)怎么后面就不见了,女主只跟王佳佳推荐她认识的朋友约饭见面,这也太忘恩负义了吧。
每次看到她和那俩女的约却不见王佳佳,就觉得陈可是个势力的贱人。
2.其次张超这个人设也特别有问题。
东京女子图鉴里的直树是个温暖的男生,而绫却觉得自己不能局限于这种小幸福而主动和直树分手了,多年后十分感慨当年没有珍惜这个幸福。
而张超和直树根本不能比。
张超十分主观,还嫉妒陈可的事业心,十分的小气,这种男人就是追求温暖小幸福的女生也不能要的啊,这种本来就该分呀。
以后再看也觉得没啥遗憾的,而直树那种却让人有错过的遗憾和唏嘘。
很奇怪总觉得东京女子图鉴更能触动人心,即便我们之间还隔着风土人情不同,而北京这个越看越奇怪。
3.关于在天通苑买房的情节也十分奇怪,天通苑当年开盘多少钱一平?
百度一下就知道。
但是女主展示了一堆富二代男友送的奢侈品礼物,一边说付不起天通苑首付,卡地亚蓝气球,Dior限量包包,还有各种,随便转个二手也应该差不多了,别说陈可还住着老板的房子拿着以前不敢想的高薪还升职加薪什么的。
编剧到底有没有做过功课。
4.前几集陈可那失败的双眼皮和嗓音真的很让人出戏。
5.广告植入真的太硬了,实在受不了,都快成广告宣传片了,后面陈可不是专做广告植入工作了,那拜托这剧的广告植入能不能别那么硬,这点真的请跟韩剧和日剧多学学好么。
其他的不知还有什么了,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一口气看了六集。
几乎没有快进。
但是开了弹幕的感受就是,这女主角好现实啊,好物质啊,等等诸如此类。
没错女主是有物质追求,她想要一个名牌包包,不想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她上进,她努力(当然也有金手指)。
但那个包不仅仅只是一个包,在我眼里它不仅是陈可依的欲望,也是很多人都欲望。
只不过也许有些人的欲望是包,有些人是车,有些人的是手机,不同的人不同的欲望。
区别就在于,陈可依她得到了。
但得到之后她没有停止,她知道自己想要的还有更多。
不要说陈可依如此,大部分都人都是如此。
只不过陈可依的努力和运气不是一般人能比。
所以当这样的人设出现,很多都接受不了。
因为既现实又不现实。
不说其他人,如果我能有陈可依这样的资本,兴许我会比她过得更挥霍。
但可惜我不是她,也成为不了她。
不过,我与她还是有些相似的经历。
我认识一个叫王佳佳的女孩。
而且相信也不只有我一个。
我高中就有一个同学,她能轻描淡写跟我讲述她的第一次,也能随意在酒吧里呼朋唤友。
她之前也不是王佳佳,但后来她却变成了王佳佳。
还记得陈可依因为无家可归而在冬天的马路边上啃了一颗玉米哭起来的样子,让我想起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年。
那次由于加班导致末班车没有了,打的回去的费用要抵上近乎半天都工资。
我看着寂静的道路,心里突然感觉委屈,也如陈可依般坐在马路边上哭了起来。
有时候明明只是屁大点事却偏偏能击垮自己的心理防线。
在北京投了不知道多少简历,从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最后的无奈屈就的陈可依。
也是几年前的我。
可惜我究竟不是陈可依,我接受了这样平凡的人生,接受了朝九晚五固定工资固定工作的生活。
我也曾经挣扎努力过,但现实实在太艰难,于是我放弃了。
而且也意识到,也许自己所追求的生活也不一定适合我。
只是因为年轻,所以不甘心如此的生活。
职场如战场,虽说没有剧里那样的激烈。
但实际也有人表面客套背地却光明正大的说着某个人的坏话。
甚至也有人把自己犯的错强加到你身上。
但,只能忍。
因为这是生活,这是现实。
不能掀桌而起,不能潇洒的递上辞职信。
因为下一个地方依旧如此。
至于陈可依的感情生活。
她从始至终都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既然道不同那就不相为谋。
可能大家都能接受一个男人叫陈可依,但是接受不了一个女人叫陈可依吧。
男人赚钱,买车,买房,车载美女,人生赢家。
女人赚钱,买包,买车,成就自己。
她肯定是傍大款了吧,听说她家里本来就不错,听说她男朋友很有钱……大抵就是如此吧。
看完某剧被台词雷的不轻啊尤其那句“有的女人靠一张床换一套房”,“变得优秀就是多混夜店”。。。
不是,您尊重下“男生”好吗?
我很反感把男人当工具,优秀的男生吸引女生的一定是眼界的宽阔,为人的坦诚,睿智的判断等等,他一定会教你一些东西,对你的人生有着指引作用。
(至于睡一次就给你升职的,他是不是傻?
这个智商的老板公司也做不大吧!
还有你哭一下就把和别人谈好的几百W合同改成给你,这是脑残吗?
人家名声不要啦?
以后行业里不混了?
)简直侮辱那些优秀男人的智商。
人和人之间是要互相尊重的,当然是有很多渣,反省下自己为什么总是遇见渣啊?
感受不会骗人的,您自己把男人当工具就不要怪他不爱你,即使生活在了一起,还是不会对,只是互相消耗而已,不排除您初期只想要房子,相信我,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你就想要爱了。。。。
恶性循环而已!
可你选的是“工具”,“工具”可是不会爱的,所以最后你说男人靠不住,没良心。。。。。
离婚分完钱,你变成了靠自己哦!
妈呀,打得一手好算盘!
真TM让人害怕!
谁都不是谁满足自我欲望的工具,人之间的美好是互相欣赏,陪伴和珍惜。。。
哎,这些傻逼编剧,眼界就那么点儿了!
爱是一切的答案,真的不懂吗?
有那么难吗?
不吐槽我不爽,哈哈哈哈哈哈!
北京野鸡图鉴
曾经北漂的我总能找到那些曾经的影子,熟悉的地方,不变的风景,却已物是人非。现实其实还是比电视剧残酷的……
相信绝大多数北漂女孩不这样,现实中的玛丽苏也比童话玛丽苏更现实呀,戚薇的脸配上try too hard的妆容打扮,就是我心中一类典型中国式职场成功女性的知音(知乎)式标准提炼啊。所谓工作能力的表现完全体现在对人的控制和欲望导致的大胆出击上,这个形象精确得让人恶心。
五星!很好看 不知道这些打低分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一星尬黑细节尬黑戚薇演技的人... 你们是认真的?只要翻拍日剧或者韩剧,一律无脑一星? 🤔别管看没看过的都跟风黑呗 ┏😐┓ 现在果然是喷子的天下 🤗
把新人遇到的职场各种问题以及初到北京的艰难表现得很细致,但某些部分不太真实。剧情和简介说的不符,女主并不是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成功,而是依靠别人才得到一份又一份的机会。还有生活上除了女同学同事还有女老板的帮助。现实生活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电视剧一样开这种“外挂”。
戚薇养的刚刚步入职场根本没有把职场菜鸟的感觉表现出来,而且整部剧女孩子的事业心就体现在赚了钱想买包上面,声音超级出戏。
像爆款公众号写的推文,猛得一看很在理,仔细一看狗屁不通,你不屑它的时候偏偏有那么几句话扎扎实实戳中了你。一般般烂吧。
谁能给我说说哪一集女主靠男人了?咱们看的是同一部剧吗?带她去饭局的那个总?发现有老婆不就闪了么?想强奸她的老同学?一个前台,那也叫靠?饭局上喝醉那总?不就靠人脉找了个工作吗?你找工作没人脉吗?咱能看了再聊么?这部剧是以女主的恋情为线索,不是在讲职业发展,它有瑕疵,但不至于这么糟。
强烈建议戚薇研究一下安妮海瑟薇的戏路,纯粹卖颜也许有更广阔天地,别自甘堕落沦为刘晓庆。
真正的醉生梦死都是无声无息,张牙舞爪的不过是欲望溏心纸老虎,被物化成一层皮。这也就是归乡为什么比北京拍得真实,阶级牢固无法撼动,当真正的成功逻辑被隐去,不允许被讨论时,重点就转向二元对立的爱与恨,被妖魔化的物欲环境,外加一路男性开挂加持。
不蹭这个ip口碑也不至于这么差,没看过日版,但对比国产剧而言,各方面都算不错了
整容怪辣灵魂,黑你麻痹的成都啊
应该改名为“北京漂亮女子图鉴”,这是只会发生在美女身上的童话。
完了,我发现我很爱看职场剧里的女精英。包括都挺好里的明玉,这里的顾总,陈可。。。
有些生活细节和现象还是很真实的
这部剧越看越觉得像《我的前半生》外传,凌玲和陈俊生离婚了以后去互联网公司当高管然后向女主陈可传授女人的职场心得的故事……
婚前拍的很一般。婚后越往后看越觉得比上海版扎心。“失去一切却又获得满足。自己心里舒服就好。”
辣鸡电视剧 包着女强人的壳说着全是如何倚靠男人上位 呵呵
三观不正,改名叫北京男子图鉴吧,集齐12星座男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