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系主任

The Chair,系主任,英文老师,讲席教授,叫她系主任

主演:吴珊卓,杰伊·杜普拉斯,鲍勃·巴拉班,大卫·摩斯,大卫·杜楚尼,霍兰德·泰勒,娜娜·门萨,艾弗利·卡尔加尼拉,马西娅·德波尼斯,约瑟夫·坎农,马洛里·露,鲍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韩语年份:2021

《英文系主任》剧照

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2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3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4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5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6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3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4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5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6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7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8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19英文系主任 剧照 NO.20

《英文系主任》剧情介绍

英文系主任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叫她系主任》讲述金智允博士(吴珊卓 Sandra Oh 饰)在声名显赫的彭布罗克大学当上英文系系主任,她正努力适应这个新岗位。她是学校首位女系主任,更是大学职员之中少数的有色人种,必然要应付一般人不会面对的种种挑战。《叫她系主任》由吴珊卓、Jay Duplass、Holland Taylor、卜巴拉宾 (Bob Balaban)、Nana Mensah、大卫摩斯 (David Morse) 和 Everly Carganilla 主演,8 月 20 日在 Netflix 首播。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星际旅行:进取号第四季兔宝,这只是一个阶段生化危城暗芝居第十四季金色面具英雄狙击杀手夜郎侠之一路危途冬日将至贴身女保镖害虫横行大阪外道穷凶极恶神雕侠侣惊天东方号公园与游憩第三季海豹突击队第一季壮志高飞毒劫犯罪心理第九季电梯游戏神探加吉特2幻觉之书现代古罗马我不是特工悲惨世界创圣大天使LOGOS前夫总动员第三季小小的愿望禁忌房间灰色之壁

《英文系主任》长篇影评

 1 ) 没有标题

太好哭了,我的泪点真的很低,无论是有关于女性养育(家庭)与职业追求间不可两全的困境,还是学术领域被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间错综复杂关系所波及的影响,都被以接近真实的荒诞情景演绎了出来,角色鲜活情节饱满(没错,有些人觉得很boring的情节在我看来很饱满,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生活,只是站在空中楼阁去俯视那些情节,不能理解实属正常。

ps:当女主角被男主质问为什么不去为他而做一些正确的事,而宁愿留在这个地方做院长的走狗时,她眼神里所传达出的愤怒真的很帅。

而且我真的好喜欢老乔安啊,她的角色有帮助我去理解老年人的情感与生理需求。

如果说女主演绎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高校)的挣扎,那么老乔安体内则蕴含着对于挣扎过后妥协的隐忍以及最终难以忍受的反抗,或许这种反抗是微不足道的,又或许乔安作为角色的结局过于完美,但也足够体现出女性生活现状的部分细节(不分年龄阶段)。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乔安在一次次的投诉后得到的反馈都是要和系主任聊一聊(而女主却因为有其他更为紧迫的任务需要处理而迟迟没能给乔安那些“琐碎小事”好的交代(因为现实经历,我太懂这种抓狂的感觉了!

)),于是在全剧末尾,乔安不仅拥有了一个网络畅通无阻的敞亮办公室,也同样得到了女主送给她的那个主任标牌,这条剧情线铺设的很完整。

(还有她在投诉网络不良后结识的老头儿,与代理性平会女孩的二次不期而遇的会面…各种需求与期许与现实碰撞产生出的微妙火花,太有趣了。

) 嗷嗷嗷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大概就是这些吧👻

 2 ) 她被罢免了,我竟然有点欣慰

“你为什么要做一个doctor”, 4岁的Juju这样问她的妈妈“因为我想与书为伴,读一辈子的书“, 难得养女主动沟通,Ji-Yoon回答Juju的时候总是毫无保留。

“但你从未帮助过任何人”。

童言无忌,在一个4岁的小孩眼里,所有的doctor都是以帮助别人为生的吧,问得Ji Yoon一个人傻呆呆的坐在那里。

这个“从未帮助过别人”的doctor最近荣升高校英文系主任,作为一个女性,又是亚裔,Ji-Yoon的当选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即使是在Pembroke这样一个末流的常青藤校。

新官上任三把火,看看Ji-Yoon是如何🔥起来的。

第一把🔥,先以燎原之势烧掉那些老旧势力。

在万物皆可量化的今天,学校的KPI毫无疑问的学生的入学率。

那些无法吸引到更多学生的课程理应关停,授课老师顺理成章的应该回家。

名单呈上来,位列前三的无一例外都是曾经辉煌过的老学究,尽管年事已高,但在他们自己看来,仍处在脑力充沛的黄金时期。

拒绝与学生的需求妥协,不过是一个知识分子所抱持最后的气节。

狠狠撕开现实,让他们低头?

不,那似乎太残忍了, Ji-Yoon下不了手,她要帮帮这些老同志。

第二把🔥,让徐徐春风复活这片行将就木的大地。

Yaz是系里最先锋的年轻讲师。

同为女性且是少数族裔,Yaz深知要想获得优秀讲师的荣誉势必困难重重,但Ji Yoon却拍胸脯保证志在必得。

如果说和那些父辈的妥协,Ji Yoon展现了自己“软”的一面;那提携新人,她必须“硬”起来。

硬起来的Ji Yoon到达了哪里?

No Where.这无形的天花板严丝合缝,任你东南西北风,一律别想进来。

第三把🔥,在利益冲突之中秀出自己的立场。

好友Bill Dobson是系里的人气导师,他敢说敢做,才华横溢,但读不懂空气的人,往往是拒绝长大的孩子。

隔三差五的迟到旷工在粉丝看来,反而增加了他蔑视权威的个人魅力,但课堂致敬希T勒,就有花样作死之嫌了。

无心之举演变为一场政治冲突,Ji Yoon怎么办?

力挺好友,大事化小?

还是站在“正确”的一方,把这个”斯文败类”赶出Pembroke。

这时代从不缺少热搜,怕的是你还没准备好就被卷入了漩涡。

家有问题养女,外迎四面楚歌,此时被提拔为系主任的Ji Yoon看起来的确像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背锅侠。

平衡家庭,感情,事业之间的关系,一向是女性所面临的终极难题。

在讨论Ji Yoon如何推倒“父权”,争取“女性独立”,为“少数民族”“有色人种”发声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Ji Yoon一直在用一种类似中庸的态度尝试两全。

在东亚文化或者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崇敬甚至迷信“权威”,耗尽毕生之力只为成为“大部分”中的一员。

我们害怕站出来,又渴望被听见,维护固有秩序,又梦想有所改变。

Juju的一句“你没有帮助任何人”以及Yaz的“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似乎是在提醒Ji Yoon,她必须跟从内心,做正确的事。

难能可贵的是,最后编剧非常现实的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罢免了Ji Yoon,但也没有悲观到让一位白人男性去接替她的职位。

Bill也没有选择逃离,仍在以一己之力对抗不辨方向的正志正确。

因为我们都知道,变革无法在朝夕间完成,被荼毒的受害者也可能在无意间成为了帮凶。

改变这个延续千百年的思想观念将会是异常艰难又漫长的过程。

 3 ) The Chair 幽默讽刺的一出好戏

so great and ironic!

21年看过的最讽刺幽默的短剧,看剧过程中不止一次为男主感到不愤,有时候人们追求过度的正确,不去详细了解,单独把一个人说某种话以及做某种事截取、放大、分析,而忽视前因后果以及他真正想传达的普世价值,是很可怕的行为。

很喜欢最后一集女主说的“Our job is not to trick them or manage them or make them fall in line.Our job is to offer refuge from the bullshit, to level with them”。

以及最感动的"Why should they trust us, the world is burning"直接把剧拉高了一个档次,哪怕剧中的学生们在我看来偏激武断,跳过了求证求实的过程,(甚至怀疑他们那群人有多少是真正认真听过之前上课男主做完动作讲课的内容)但他们当然是有权利去愤怒,对这个fucking world感到愤怒,我更愿意将学生的愤怒看作是对操蛋社会的一种“应激“。

比愤怒更可怕的应该是连愤怒、自由都被剥夺了的环境。

喜欢这部剧,编剧融入进了好多可以仔细探讨的内容,教育、cancel culture、家庭、少数族裔、feminism、言论的边界、以及在受到不正当的指控后外界对ta的态度……五星

 4 ) 与过往决裂

文革末期的1975年有一部电影叫做《决裂》,讲的是解放已经九年了,“放牛娃出身”的延安“抗大”毕业生龙国正按照上级意思创办“抗大”式劳动大学当大学校长,把“资产阶级老爷把持的大学改造过来”。

我们龙校长上任之后的一些经典的操作有:取消入学资格,所有人想上就上,不识字也行;不允许淘汰差生;取消教学计划,否定教材系统性,全部临时临场(Ad Hoc)教学;排挤甚至打倒办学、教学更有经验但是成分不好的老校长和老教师,等等等等……这些经典操作也伴随着一些经典情节,比如:老师上课讲马的生理构造,上到一半,有个老农牵了一头病牛一定要让老师看病,不看就死活不走;老师继续讲马,学生自说自话站起来提意见,讲我们又不骑马,你讲的我听不懂,所以不要讲马,要讲猪和牛。

最后还是不服气,被老师轰出去后就写了大字报,基本就把老师干掉了。

我估计,上面随便哪点,有点脑子的人看完都已经被气出脑淤血了。

前三十年后三十年,拆学校的正气凛然,身后是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办学校的灰头土脸,都是老谋深算的阶级敌人。

所以我一直认为,《决裂》是一个手把手教你怎么捣毁一个地方的教育团伙的指南,可谓瓦房店版的《威尼斯商人》。

这或许需要一些解释。

《威尼斯商人》是一个光荣伟大的基督徒们一起把卑鄙无耻的犹太人打倒的胜利故事,但是后来,大家越来越发现,shit!

原来犹太“奸商”Shylock惨兮兮,似乎更像一个悲剧的主角。

女儿跟人私奔,家产被瓜分,连自己的信仰都被剥夺,各位打了土豪、分了家产,在Shylock一无所有的身体上开趴体,再逼他说好好好!

打得好!

“I am content.” (IV, i). 留下了什么呢?

留下了一段“我们难道不流血”的阶级敌人的狡辩,振聋发聩。

铺垫至此,还是要讲《英文系主任》。

白男是《英文系主任》的Shylock么?

不是,因为你放心,或许是怕写出一个很多年以后发现原来斗错人的角色,编剧们已经极尽所能把第一男主,一名白人男教授,塑造成一个极不讨喜的中年混账巨婴,就算最后来一段对文学诗歌热爱的演说也于事无补。

我们再来看看剧中想要讨伐的老白男是什么形象:当众放屁(字面意义上的放屁),不修边幅;不更新课表三十年,打印机都用不来还敢居功自傲的老顽固;以及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听都不听系主任三番五次给黑人女性教职的决策的Dean;学校里没人批判了,还有校外的明星,一个三十年没写完博士毕业论文的男演员,竟然想着回来教书?

岂有此理。

最后,所有人竟然联合起来搞变法,把我们第一个亚裔英文系主任给革职了!

真是令人发指的被白人老爷把持的英语系啊!

聚在一起喝个香槟都是白人至上主义的密谋集会。

唯一的黑人女教授义正严辞地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不会唱rap不会发推特不会讨好学生不会教书的垃圾,竟然还拿不到教职委身去耶鲁。

这些塑造无疑是充满恶意的。

不会用打印机的刻板印象或许并非没有事实依据,但是在剧中虚构的Pembroke大学,一所小常春藤(Minor Ivy)中,没有一个品行端正又会教书的白人男性教授简直是对常识的侮辱。

再看一些具体情节,万恶的白男老教授在台上讲《白鲸》文本,台下学生举手说梅尔维尔是家暴男,老教授辩解了两句不再展开,而伟光正的黑人女教授则立刻声援,说到时候我来讲家暴的部分。

我不禁哑然失笑。

不仅是这个情节把我带回了《决裂》。

我们就假设一个在讲台上身经百战三十年的老教授的确手足无措。

好的,谢谢你的补充,现在我们知道了他的人格污点,属于劣迹艺人了。

即使我善意地认为不是要因为梅尔维尔家暴所以把《白鲸》从美国文学史上记忆抹除,那能讲什么呢请问?

这是一个文学意义上可以深入讨论的知识点么?

反过来,此剧在道德批判白人至上问题上,高举旗帜,反倒是对把美国文学课的标题取成Sex and the Novel这种走投无路又想吸引眼球的把戏不置可否。

当然《决裂》和《英文系主任》还是有层次的区别,不能滑坡式地划等号。

政治的抽象符号不需要过人过的日子,而《英文系主任》还要被包装成融入有可有可无的家庭元素的生活工作平衡轻喜剧。

Sandra Oh教授背后也并没有一个大救星指东打西,神机妙算让他的虾兵蟹将地把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给大卸八块再斩草除根。

是,你们是哥大,达特茅斯和威斯利安的毕业生,似乎挣得了自省的权力。

只是好莱坞创作者和他们的受众在炮制这部和下一部自以为聪明的娱乐檄文时,逐渐忘了艺术并非只能做讨伐的刀口,我们读莎士比亚并不因为他的站对(或站错!

)了立场。

Shylock或许并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恶人了,也可以是如今万恶的白人男权至上的西方大学体制。

 5 ) 《英文系主任》bulabula

我认为英文系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经典文本的时代阐释。

对文本的阐释如何贴近我们所处的当下(特别是市场化、政治化大环境下的学生)。

我个人也是因为困惑才看了这剧。

Anyway,Bill的发言挺感人的,搞文学这一行,要爱上故事才行,爱上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It's a very complicated, but faithful relationship."真好。

剧中一群气急败坏的老教授,一帮只喊口号的学生,还是有点脸谱化了。

另,能够领略文学之中多彩世界的教授,对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应该更有共情能力才是呀(以此自勉)。

通过此片我对cancel culture的理解更进一步。

关于cancel culture,南大但汉松老师的访谈很有意思。

“其实就是不断去区分、分化——最后变成美国大学里黑人研究非裔文学、东亚学生选修东亚研究课、女性上文学与性别的课、做酷儿研究...回到法兰克福学派,其实文化马克思主义是相当深刻复杂的思想资源,我们在这当中看到是人类超越族裔和性别的一些共同联结。

在族裔和性别之外,阶级也很可能是我们当下一个重要的思考路径。

在全球化和晚期资本主义的时代,把莎士比亚肖像画逐出英文系大楼、大学校园里为照顾跨性别者而用‘心理性别’区分男女厕,所有这些校园政治的斗争可能会变成一种收编的手段,让我们陷于这些身份差异的争执,而看不到资本主义更本质的结构性不平等...美国这样的社会里允许多元声音出现,但最后它演变成了一种小圈子游戏,彼此互相不倾听。

身份政治过于强调维护独异的身份,往往会模糊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当学术思考必然伴随着差异性的标签,也就变成了一种站队的游戏。

身份或同一性,其实是一种压迫性的存在。

”其实我个人也越来越觉得,资本、阶级才是更根本的东西,要去留意资本主义更本质的结构性不平等。

再加一点英文系学生如何天天pre,搞不到钱的桥段就好了哈哈哈哈

 6 ) 当好英文系主任,需要多大能耐?

如果觉得文科“宫斗”比理工科要少,那就显得过分无知了。

文人的清高像是一种历史传说,消失在现代商业化的世界。

无论文人还是理人,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都会露出真面目。

而且贫困限制着想象力,越是蝇头小利,越是斤斤计较。

如果将学科总体利益——包括经费、拨款、项目、资源等等——比喻为蛋糕的话,那么理工科所能生产的蛋糕明显大于文科,而且不止几倍的数级差。

这就造成了文科系所 “僧多粥少”的困局,此是争斗的客观基础。

另一方面,文科思维让人惯有一种情绪化、自尊化、面子化的倾向。

结果是拉帮结派,搞小团体,内斗激烈。

这就是我们在《英文系主任》里看到的,系主任管理的教师不超过十个。

但要处理的事情却是指数级的,每个人都“暗怀鬼胎”,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使小手段。

这与“后宫”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后宫妃子为了得到皇帝宠幸而内斗,文科教师为了教职、福利、地位等斗争。

就像观察动物世界一样,人作为动物的本性在此暴露无遗。

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虽然不能说不折手段,但至少是有心机。

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可悲,那才是多大的利益,人类世界的高级知识分子像财狼一样攻讦。

所谓清高是不存在的,一旦影响到存活(先物质,后精神),人是动物。

管理一所英文系,并不比管理一家企业简单,它不只要有让人信服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运筹帷幄的能力,在教师间合理分配利益。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国如临大敌;英文系主任难当,盖在于此。

 7 ) 蛮有趣的一个小短剧

全剧一共6集,每集二十多分钟,加起来一部长电影的时间。

周六傍晚窝在沙发里一口气看完,觉得不算虚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我向来觉得文学是很有魅力的学问,也深深的被那些迷人的长句子背后的情感所吸引。

但说实话我并不了解文学以及文学学者的所谓困境。

因此,在这一方面我的体会并不深刻,只是跟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动机去试着感受罢了。

剧里还是巧妙的把时下一些典型的社会形态、人物状态穿插了进去,譬如女性、言论、被煽动的情绪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大困境,我想大家都没有答案。

说回演员,吴卓珊我觉得她真的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有一些剧本很牵强的地方我都觉得她演出来就蛮有说服力的。

不知是不是滤镜太厚。

 8 ) The Chair

今年最喜欢的几部剧之一,文学系的困顿、女性在职场中的被压迫,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的不平等都被刻画了出来。

高光时刻是年轻的女职员对对其衣着指指点点,表示其衣着不得体的年老的女老师说“第九条的一个伟大之处就是它能保护女性,无论她们的衣着为何”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男主角最为拥有终身教职的,备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在课上因为做了纳粹的手势被p为动图发布到网络上,而后被全校和社会言论攻击,迫使学校辞退他。

这个情节男主对其态度是“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没做错”而吴珊卓饰演的金教授(即英文系主任)认为男主应该为他的行为公开道歉。

在剧中没有对二人的不同的态度做价值上的判断,而是单纯的描述了两种不一样的态度。

这反映了当今美国的封杀文化,但是也对其持中立态度。

有人认为这个行为只是一个玩笑,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那些受到纳粹折磨之人的不尊重。

这种对于言论边界和zzzq的描述是在美剧中很少见到的。

这部剧的配乐,服化道都很是出色(网飞这方面其实一直做的很好)。

而且题材很是新颖(不再是青春校园剧,而是以一个大学教授,系主任的视角)也是很为这部剧集加分。

 9 ) 告别小变态的伊芙,去当英文系主任了

吴珊卓,在热门剧集《实习医生格蕾》中崭露头角,后因《杀死伊芙》中的“伊芙”一角终于大火,并凭借该角色拿下第76届金球奖剧情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杀死伊芙》第四季预计在2022年才会上映,在这之前,吴珊卓暂别小变态杀手维伦内尔,转行去当英文系系主任了,在网飞(Netflix)新剧《英文系系主任》中扮演金智允博士一角,声名显赫的彭布罗克大学的首位女系主任。

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想着剧情一定会在女性和亚裔以及有色人种的话题上靠,强行政治正确几乎成了美国影视作品的隐形标准,以至于剧情看上去尴尬又难看。

没想到正片的质感比预告片好一百倍,人物形象饱满,笑点的设计都恰到好处,本以为是轻喜剧,但剧情越到后面越扎心,吴珊卓饰演的主人公金智允教授每天就是在个人和工作上的各种麻烦中打转,而这些问题也并非是为了打种族牌或者蹭热度在硬扯热点话题,而是对这些敏感的现实议题进行了实打实地探讨。

1.女性和少数族裔在职场上的困境贯穿了始终。

一众老教授都面临着被提前退休的风险,但唯独他们当中的女教授的办公室被挪到了地下室里,当她们看到和健身房紧挨着时的小表情倒是太搞笑了;女教授入职时和同期的男老师们做着一样的工作,却拿低人一等的工资低,但因为不想被人为视为“那个(难搞的)女教授”选择了沉默;她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被喊去做各种活动,因为他人总觉你是女性,做这些服务类的事务你应该也不介意吧,以至于她影响到了她的事业,都没有评上正职称。

格外有话语权的老教授的妻子曾也是校园里的教授并是同届最优秀的,但因为事业上难以更进一步最后还是回归了家庭。

吴珊卓饰演的金教授和男主同事同时入行,但当前辈们看到他们时,永远是拍拍男同事的肩膀邀请对方来自己家中吃饭,而女员工们就被他们当做空气。

新入职的黑人女老师课程设置新颖,备受学生的喜欢,并且也获得了直系领导系主任的支持,就这还是难以拿到终身职位,女性帮助女性(girls help girls)在以白直男掌握主要话语权的情景下还是寸步难行。

或许因为她是女性,是新人,在被当众宣布为优秀教师后还是有可能被玩票的明星取代掉。

2.系主任对待黑人女老师,有好感的男同事和老古董教授的行为真的很有借鉴意义,你无法讨好每一个人,尤其是在职场上,更是不能感情用事。

她为了老古董们不被辞退而要求他们合并课程,查看学生建议,这般用心良苦反而被他们背后捅刀子。

男同事闯了祸,她好言相劝赶紧道歉好息事宁人,同事不听结果越闹越大,还反过来怪金教授不和自己统一战线。

做老好人的下场反而是费力不讨好。

3.电视剧中非常触动我的另一个点就是男同事在课堂上比划了纳粹手势后所引起的风波,这种剧情的设置甚至可以说是“逆政治正确”而行,能感受到编剧并非在投机取巧反而是更加清醒地在讨论现今的语言环境。

男同事从备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一下子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而学生们对他的抵制仅是根据一个纳粹姿势的搞笑动图,背后的情景和语境如何,没人在乎,人们只是开始一窝蜂地站队来讨伐对方的错误。

生活中的雷区越来越多,人们在表达上愈发噤若寒蝉,在我们的中文语境中也是一样,现在网上说个什么都要加个括弧解释没有暗示另一方不好的意思,因为你不知道你会惹怒什么人,招来怎样的非议,只好在每一次表达时都要尽量做到面面俱到。

英文中有一个单词“snowflake”,直译是“雪花”的意思,但在10年代后又有了另一含义,指代容易被冒犯的人,暗含贬义。

"Snowflake" is a 2010s derogatory slang term for a person, implying that he or she has an inflated sense of uniqueness, an unwarranted sense of entitlement, or are overly-emotional, easily offended, and unable to deal with opposing opinions.我记得在推特上看到一个大哥发推说我在2005年还能在推特上教人如何用微波炉制Du,到了2021年我反而不能说一个胖子胖了。

这个搞笑段子当然是个极端例子,但我们的语言环境的确在发生转变,现如今是更开放包容还是收紧窄化了呢?

剧中的热点话题多又密,以真实接地气的笔触说着亚裔家庭对子女成家的压力,领养子女的教育,以及最为主要的:单身大龄女性在生活与职场上的现状。

这部剧很值得一看。

 10 ) 英文系主任 美剧口语笔记

正如其名,这部剧说的是大学里英文系的故事。

由吴珊卓扮演的女主角金智允Kim是Pembroke大学英文系的第一位女性系主任,虽然这个职位看起来无比风光,但实际上麻烦多多。

其中笑点多多,又牵扯到很多严肃问题,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就算不深究里面的复杂问题,光是看看剧下饭也是不错的呀闲话不多说,先送上几个我看完第一集整理出来的口语表达:1 woman/man of the hour 风云人物/焦点人物

女主角Kim是学校里第一位女性系主任,所以在开学第一次教师会议上有人调侃她是个风云女子。

the hour=此时,woman of the hour字面意思为当下最出位的女子,也就是我们所说风云女子、焦点人物的意思。

如果这个表达用在男士身上,那么只需把woman换成man。

其中hour可以换成其他词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woman/man of the world意为生活阅历丰富、世故的人。

2 cut someboby some slack 不过于挑剔某人/对某人宽容些/对某人网开一面

剧中的Bill因为痛失爱妻而一蹶不振,从人人都爱的明星老师变成了吊儿郎当、上课迟到又稀里糊涂的混子。

这不,开学的第一次教师会议他就没来。

Elliot教授便说,鉴于他现在的情况,放过他吧,对他网开一面吧。

slack作为名词时可以表示(绳索的)松弛部分,这是个俚语,字面意思是给某人松一松绳索,也就是要对某人宽容些,不要太严格,不要过于挑剔某人的意思。

举个栗子:Hey, cut him some slack! He's doing his best! 喂,别对他那么吹毛求疵!

他已经尽全力了!

3 send somebody off to 送某人去某处/为某人送行

send somebody to somewhere意为送某人去某处,off=离开。

隐含的含义是某人要离开这里去另一个地方,因此这个表达的意思是为某人送行。

前面有人提到Bill没来开会,Kim便解释说他要送他女儿去上大学。

去上大学便是离开家里去别的城市上学,所以这当中加了个off。

举个栗子:We've sent the children off to the zoo. 我们把孩子们送去动物园玩了。

4 get your shit together 振作起来

看字面意思好像是在说“把你的粑粑放在一起”,nonono不要误会了哈哈哈哈。

其实这也是个俚语,意思=pull yourself together,把懒散的自己拉起来,其实就是振作起来的意思啦前面提到Bill痛失爱妻而一蹶不振,他女儿以及Kim都跟他说要振作起来。

她们都用了get your shit together,听起来语气会更强烈一些。

举两个栗子:You need to get your shit together. 你得给老娘振作起来。

(看,表达的语气是不是和强烈)Why don't you suck it up and get your shit together? 你不如振作起来,好好调整一下?

5 wait list 候补名单;shoot somebody an email 给某人发邮件

这个表达其实很好理解,wait=等待,不在正式名单里人便要等待机会,所以是wait list就是等候者名单、候补名单的意思(发现没有,有时候并不需要多难的词汇就能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哈哈哈)举个栗子:She was on a wait list for a liver transplant. 她的名字当时在肝移植等候者名单上。

给某人发邮件还有一个常用表达是send somebody an email,翻译成中文的话二者好像没什么不同。

实则不然,shoot作为动词有射击的意思,想象一下用枪射击时子弹射出来的速度,是不是给人一种更快的感觉,所以shoot somebody an email更多是指很快地、没有经过太多考虑地给某人发邮件。

举个栗子:Would you mind shooting me an email when you're finished with that? 你介意结束后尽快给我发邮件吗?

6 have (got) someone's back 保护、支持某人

这也是一个俚语,想象一下在战场上,你要冲向前去与敌人正面对决,此时你可能顾及不到你身后可能有埋伏,这时你可能需要一个队友have your back。

这样是不是比较具象了,have your back其实就是在背后保护你、支持你的意思。

举个栗子:Clearly, I have your back. Talk to me. 显然,我是你的靠山,告诉我。

Don't worry. I've got your back. 别担心,有我在呢。

好了,以上就是我看完《英文系主任》第一季第一集总结出来的几个口语表达,你学废了吗?

|本文作者:Yuki|审校:Juliet |排版:Anita |总编:大风哥Wind

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看电影学英语,想加入我们一起创作,请关注公众号:Wind教口语

《英文系主任》短评

课上只有三个人的中世纪文学老太是我的未来吗……

8分钟前
  • Blavatsky
  • 推荐

埃塞俄比亚也有中产

13分钟前
  • dow
  • 还行

文学系主任,一个任何人做了就再也不想连任的工作。年轻老师和年老老师的分歧太大了,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当有人于麦尔维尔去世时在纪念他的讣告里把《白鲸》(Moby Dick)的Moby拼错成Mobie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到悲哀和伤心。

18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期待很高,倒也并没有失望,只是觉得戏写的不好看很可惜。

20分钟前
  • =。=
  • 还行

美国如今的大环境真是如此,这剧一点也不搞笑应该算是写实剧。美国很多大学之前都有教授的一句话被社交网络歪解,特别荒谬。好喜欢男主啊!!太甜了

22分钟前
  • debut0901
  • 推荐

就这?

25分钟前
  • 玛丽小饼干
  • 还行

3.5 轻松愉快,碰触了一些常规议题但都没有深挖,很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小作品。sandra oh演啥都一模一样但放哪里都不违和还讨人喜欢,选角成功。里面人物虽然都很卡通但还蛮到位的,尤其几个教授我真的每一个都在我们英语系见过。尤其那个joan太传神了哈哈哈哈和教我浪漫派文学的那个老太太可以说是温和度95%+了。看完被一种浓郁的类似乡愁的感觉淹没了。好想回学校啊。如果不是文学系现在四面楚歌,我觉得我其实还是可以搞一下学术的。。。别的学科我不敢试,但文学我真的觉得我是可以的。;——;

30分钟前
  • やま
  • 推荐

苏力:随着文化知识的普及,整个社会中有写作能力的人急剧增加了。文学写作主要靠天分,与学什么专业,上不上大学,其实都没太多关系。“我们不培养作家”,文学系可一直是有话在先。但如果无助于写作,世界上还有几人只是想通过阅读文学来理解社会、世界、人性或人生的?或想探求并精准把握作品或作者的原意,或是其他种种可能的理解。文学系传授的诸多学问很深的文本解读方法,往往是严重消解阅读者通常更看重的收益(愉悦),赶走受众。这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今夏奈飞(Netflix)热播的美剧《英文系主任》就有类似的背景。看完,我觉得围城里的教书先生们的故事更精彩。

34分钟前
  • 超越
  • 还行

6/10。各方力量对智允的施压掀起了一场文学院内部无解的乱仗。一方面新生代教授为增加课堂兴趣,引入流行文化、种族理论和同性情结,学生们采取说唱形式解构经典文学,以话题流量冲撞着老教授的清高和严肃,另一面对学生围绕政治话题进行的聚集抗议和言论自由,实在矫枉过正,当放荡不羁的比尔在课堂上教授法西斯主义和虚无主义时,顺手比划纳粹礼这一幼稚的玩笑被上传网络,遭到刻意放大,而不敢逆舆论潮流的校董出于自身利益,将比尔除名,新一代扛着社会责任感的大旗,却更容易掉入政治正确的烂俗窠臼。最终老教授琼意志坚定地逮住在论坛匿名咒骂她的学生,以文人雅士的风骨,抵住化为浪潮的学生的攻击,争取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位。虽然整个剧的话题转换很快,教育投资、老白男中心主义和学术自由的边界等,但始终在浅水区扑腾,没有欲罢不能的感受。

38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好像什么都说了,好像什么都没说

42分钟前
  • L26V718
  • 推荐

和白莲花度假村一样,很想表达一些深刻的内容但是功力不够所以落入俗套

43分钟前
  • 风曳
  • 较差

我真的很讨厌男主这种性格。

48分钟前
  • 三部曲
  • 较差

。。。

51分钟前
  • MssSwan
  • 较差

冷幽默风格,体量轻,叙事比较散,获得升职的老好人最终没有保住职位,因学生舆论的扩散导致失去教师工作的男主,无奈且现实的结局

52分钟前
  • Luvdika💫
  • 还行

A hodgepodge of all the hot topics -- cancel culture, racism in academic, title IX, sexual harassment -- but none of the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exploration.

54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对不起但还是亲热戏想到林永健最好笑。。没耐心看学生民粹。

56分钟前
  • reneryu
  • 还行

故事的timing很合适,但故事本身有些太简单了

1小时前
  • unfoldway
  • 还行

有点支离破碎,想搞深度,搞得一塌糊涂

1小时前
  • mi4444d
  • 还行

正片的质感比预告片好一百倍,人物形象饱满,笑点的设计都恰到好处,没想到越到后面越扎心,麻烦是源源不断,也并非是为了打种族牌或者蹭热度在硬往各种问题上扯,而是实打实地在讨论这些现实议题。

1小时前
  • 阿基米德追上龟
  • 力荐

无聊

1小时前
  • mom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