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不理解这部电影的名字为什么翻译的这么不堪,我想先看电影再说吧,之后你一定会对这个翻译感到佩服,它精准的无以复加。
首先,我要说这是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将一个情字演绎到无可挑剔,爱情、亲情、友情都逃不过这一个情字,而被这一个情字牵涉其中的有多少人的泪甚至是血。
爱人的背叛,兄弟的反目,朋友的背后刀,受伤的人在心痛,伤人的人同样的心在颤抖。
狗是这部电影的魂魄。
奥克塔玛的狗为他赢得金钱的同时,也让他以为赢得了自己的爱情,他单方面的一厢情愿换来的结果却是背叛。
女明星的狗宁愿躲在黑暗的地板下也不愿出来,像是她和有钱人的爱情,躲在阴暗处久了,一旦见光倒觉得不适应了,所以,只有当一切风平浪静,有钱人终于找到了狗。
杀手的狗象征着他对妻女的债,当他将那只最凶猛的狗捡回家里以后,反倒是那只狗帮他除掉了心中的魔咒,让他敢于接近自己的女儿。
而也同样是这条狗,在杀手救了它之后它却咬死了恩人所有的狗,这是动物的本性。
它象征着所有痴男怨女,即便受到再大的伤害,只要是自己爱的人,永远无怨无悔,这是他们绕不过去的弯。
爱是什么,情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
是欲望。
是让人失去理智的危险因子,它们时刻在体内乱窜,一旦有人不小心触动了它们,结果就是你死我亡。
这部电影对我的心灵震撼远比看它的时候那种视觉震撼强烈太多太多。
第一只狗那个白天满面微笑彬彬有礼的超市帅小伙,晚上带上头套就去抢别家超市,抢来了钱为他那还是小盆友面容的老婆和哭个不停的婴儿买一点点好东西,噢,可爱的老婆又怀孕了,她还要期末考试呢,小叔子也爱上了单纯的嫂子,带了哥哥的狗去斗,百战百胜,攒了钱要带常被哥哥痛打的嫂子离开。
第二只狗她是全墨西哥男人眼里的性感女神,巨大的海报挂在市中心的楼上,但她只爱这个有妇之夫,这似乎是不伦,但又似乎是超越世俗观念的真爱,男人离婚了,买下了正对那大幅海报的公寓,超模小姐开心的笑了,带着她最爱的小狗搬进惊喜的新家。
第三只狗捡垃圾的肮脏老人第一次出场就如此惊艳,怪不得,原来是冷血的杀手,带着狗群做掩护,干掉一个个的目标,过潦倒的生活,攒下一笔有一笔的钱,留给一个年轻的女孩,那女孩原来是他的女儿。
第一只狗在最后一次斗狗的时候被人陷害,血淋淋倒下,嫂子带着弟弟斗狗赢来的钱,还是跟哥哥走了。
第二只狗被困在了新房子的地板下面,出了车祸的超模小姐一天天暴躁起来,离开老婆的丈夫拿起电话,不敢出声,电话那头的老婆依然如初。
第三只狗,没有第三只狗,杀手老人救了奄奄一息的第一只狗,它却本性难移,咬死了老人的一群宝贝,老人悲痛欲绝,却放下枪,带着大狗远去了。
这就是该死的生活,没有美满没有幸福快乐没有温情绵绵,它只有和着汗水和着肉欲和着血泪,肮脏不堪血肉模糊的真相 你爱到不可自拔的那个人他打你骂你你还甘心牲口一样跟着他走;她骗你的钱你的身体你也还是忍不住最后告诉自己再等一支烟的功夫,直到绝望还是忍不住痛哭流涕;你爱她直爱到穷途末路发现她也不过是一个难搞的世俗妇人,两难时爱要你负上下半生的责任;对女儿爱到发狂却不能相认,远走他乡只为她能过更好的生活。
还有一个本分妻子对前夫的爱;曾经的好兄弟雇人杀自己,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的那种眼神;冷血老人孑然一身对狗胜过对人的痴情。
这就是爱,狗娘养的爱。
没有理由,无法自控的残酷爱情,带你走上绝路,恨不能你转身跳下山崖。
血肉模糊,心甘情愿。
百转千回却又一路到底,得到一声叹息。
这电影太浓缩,值得一直一直回味。
另人的目眩的追车场面......精美绝伦的剪辑。
开场。
主题。
电影{爱情是狗娘}的西班牙名称——Amores Perros ,直接,明了。
"爱情","狗"这两个单词,前者是主体,后者是映射,暗喻着人物与狗的命运关系,从某一个角度上说,其实是相同的。
导演伊纳里多用娴熟的剪辑,动人的影像与维妙维俏的音乐像我们毫不俗套地阐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揭示了爱情的多样复杂性,如同这些主人公的命运一样波澜。
狗,爱情,孤独,金钱,逃避,厌倦。
奥克塔维,爱上了哥哥的妻子,想和她私奔,到另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为了攒钱,他戴上它的狗,高飞,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金钱是诱饵,狗是工具,爱情是欲望。
丹尼,拥有两个女儿的父亲,爱上了名模瓦雷里亚,与妻子分居,为瓦雷利亚买下了一套公寓,开始他们的生活。
他们的世界里,是学会如何寻找出路。
在这个世界里,孤独是导火索,狗是线索,爱情是残缺。
马丁,捡拾垃圾,养流浪狗,杀手。
与女儿分开二十多年,一心想告诉女儿他才是他的亲身父亲。
这个故事里爱情成分很少,而亲情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这个世界里,逃避是厌倦,狗是黑暗,亲情是目的。
孩子。
第一个故事。
奥克塔维哥哥的孩子;斗犬场的老板的孩子;都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中。
另外,若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奥克塔维和苏珊娜(他的嫂子)其实都只是高中生而已。
第二个故事。
丹尼的两个女儿,爱情的背叛使她们丢失了本质的父爱。
第三个故事。
马丁不知如何进入她女儿的生活。
当他最后有勇气向女儿阐明事实时,其实他知道已经晚了。
环境。
奥克塔维,属于典型墨西哥平民阶级。
他所处的环境,是充满暴力,血腥,也是无知,自私的地方。
他的狗高飞,就是这个环境的线索。
丹尼,有钱有势,和他的明星情妇瓦雷里亚住在豪华公寓里。
公寓的地板破了一个洞,一次意外,瓦雷里亚的狗里奇掉进去了。
其实这也暗示着,丹尼和瓦雷里亚的生活,也掉进了深渊里,即使采取行动,也无济于事。
黑洞,是这个环境的线索。
马丁,与垃圾和流浪狗为伴。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他带着他的那些狗从家里出门时,他身旁全是垃圾与废品。
这代表他的生活一团糟,所有的事都是杂乱无章的,他和她女儿的关系亦是如此。
细节。
奥克塔维的哥哥生性粗暴且自私,可他在工作的时候(他是超市售货员),却要刻意掩饰自己,露出伪装的笑容。
瓦雷里亚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她的右腿。
回到那个家,她打开窗户,对面大楼上她的广告正被拆下。
一瞬间,所有她失去的东西都在眼泪下毫不遗漏地展现出来。
马丁在事故中救了奥克塔维的狗(可他却没有救奥克塔维),与之对比下映衬的是马丁对这个世界的仇恨,宁可救一只狗,而不救与他属于一个世界的人类。
每一个故事中的狗与主人公都有一段相同的命运,这是影片最为出众之处。
交点。
当然,影片另一个出众之处在于这三个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在某一时刻,都交叉出一段火花。
电影用打乱时间的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他们的交叉点。
你若细看,便能感悟出这其中的妙处。
导演。
伊纳里多是个讲故事的好手,他也最看重音乐与影像结合所产生的震撼效果,在他的电影里,经常能够看到各种不同背景,不相关的人交错起来的故事,看似没有关系,其实在某一个时间点他们都曾相遇。
我个人是十分赞叹这种电影的表达方式的。
虽说他的三部作品全都是此类风格(像"21克"和"巴别塔"),但我觉得不会出现审美疲劳,相反,这种类型的叙事风格让我着迷。
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身边发生的许多事,在旁人世界里,也同样会发生。
生活毕竟是有共同点的。
(我草,17岁前写的影评真弱智,什么都不懂。。。
08.6.1)
小青年奥克塔维奥爱着小少妇苏珊娜。
他有一只全无敌的恶犬高飞,斗狗赌博中赢回一笔一笔的小钱,都存在苏珊娜的小箱子里。
奥克塔维奥一直计划着赢够钱后带着苏珊娜和她的小儿子私奔。
小少妇苏珊娜喜欢和奥克塔维奥躺在一个床上看电视,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他,苏珊娜很愿意和奥克塔维奥干的昏天黑地。
不过苏珊娜不爱奥克塔维奥,苏珊娜的流氓丈夫阿米路正好是奥克塔维奥的哥哥。
虽然阿米路是个十足的畜牲,白天在超市收银晚上到超市打劫,逮着机会就把那个金发的风骚女同事摁在墙上爽一把,回家就找老婆苏珊娜的麻烦。
于是苏珊娜卷了奥克塔维奥和恶犬高飞的血汗钱追随丈夫阿米路亡命天涯去了。
直到阿米路抢劫银行时遭到警察堵截,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葬礼上二人相遇,此时奥克塔维奥因为斗狗中的冲突引发车祸而呈现光头瘸腿的造型。
他对苏珊娜说起他们的计划。
面对奥克塔维奥的质问,苏珊娜说:“想让上帝笑的话,就把你的计划告诉他。
”不愿放弃的奥克塔维回答说:“就让上帝笑吧,我仍有我的计划。
” 他再次请求苏珊娜跟他走,并说会在车站等她,但最终苏珊娜还是没来,黄色的街灯下,他形只影单,此时上帝一定笑得很大声,奥克塔维奥目含悲恸。
——婊子苏珊娜没有爱情!
成功人士丹纽是杂志高层,有一个干巴巴的太太和两个闹哄哄的女儿。
他爱着长腿模特维瑞丽亚。
维瑞丽亚也爱着丹纽,同时还爱着自己的长毛小狗里奇。
丹纽在自认为合适的时机,和老婆摊牌,并倾囊购置小公馆一所,和维瑞丽亚连同小狗里奇过起了非法同居的生活。
这小公馆妙就妙在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对面大厦悬挂维瑞丽亚大幅广告海报,长腿酥胸,极度诱惑,维瑞丽亚对于丹纽如此精心策划当然是无比感激,但这并不足以让她牺牲名模派头。
她依然连煎蛋都不会。
当然,丹纽爱死维瑞丽亚了,所以并不在乎她不会煎蛋。
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严重的车祸弄伤了维瑞丽亚的一条腿,她不得不天天坐着轮椅在家休养,因为行动不便,更眼睁睁的看着爱犬里奇钻进地洞,困在里边。
丹纽趴在地板上仔细看了一番,断定除非拆地板,否则救不出里奇。
地洞里无数只老鼠啃噬着可怜的小狗,每晚小狗在地板下无力的呻吟,也折磨着维瑞丽亚脆弱的神经。
两人开始为琐事与细节争执不断,丹纽随着维瑞丽亚神经质的不断升级也濒于崩溃了,他开始思念娴静的老婆和活泼的孩子。
终于,维瑞丽亚把自己折磨得不得不切除一条美丽的长腿。
于是两人都安静下来了。
出院那天,丹纽推着轮椅上的维瑞丽亚,地板千疮百孔,获救的里奇已经恢复得可以像从前一样摇尾献媚了,只是轮椅上维瑞丽亚依然美丽的腿孤零零的。
两人看着窗外的那幅海报被无情撤换,表情漠然。
——这婊子一样的命运!
老流浪汉齐维特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现在是一个杀手。
当年他认为自己能拯救世界而抛妻弃女,放弃大学教师的工作参加了所谓游击队,后作为恐怖分子被判入狱。
出狱后除了捡捡破烂,杀杀人以外,就是想念女儿,可惜他的女儿认为他已经死了。
某天他正准备按雇主要求解决一个目标,砰然一声巨响,两车相撞。
他看到被抬下车的小青年奥克塔维奥痛苦呻吟,卡在车里的长腿女人维瑞丽亚无力呼救,满身是血的恶犬高飞被扔在路边奄奄一息。
孤独的齐维特把高飞捡回家。
齐维特的家其实就是一个狗窝,养了几只大大小小和他一样脏兮兮的狗。
某天他回家发现除了高飞,其他狗全部惨死。
原来高飞渐渐痊愈便想起自己是一只斗狗,看见同类就凶性大发,做下这般骇人血案。
齐维特愤而举枪想把这个歹徒就地正法,却终未忍下手。
一个要杀弟弟的哥哥找到齐维特,齐维特跟踪了弟弟几天,发现自己的女儿原来是弟弟的情妇,于是他改主意了。
他绑架这对兄弟,让他们面对着对方一整夜后,留下一把手枪在他们中间,他并不想知道这对难兄难弟是两败俱伤还是和好如初。
他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去向女儿倾诉这多年的歉疚和想念。
他照了一套快像,潜伏在女儿房外,看她开车离开,偷偷进入房间。
先用自己的相片覆盖住像框里继父的脑袋,然后开启电话录音,平静的告诉女儿:爸爸爱你,留下一笔钱后,带着恶犬高飞踏向未知的旅途。
——这婊子一样的人生!
导演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说:Amores perros,翻译成英文就是love is a bitch,我们管这片子叫:爱情是狗娘。
如果爱情是母狗,那我们就是公狗;如果爱情是婊子,那我们就是嫖客。
恐怕还不只是爱情吧?
母狗怎样?
婊子又怎样?
无论爱情如何下贱,我们终究不能不去爱;无论命运如何无常,我们终究不能不屈就;无论人生如何荒诞,我们终究不能不经历。
奥克塔瓦Octavio(盖尔贾西亚伯诺 Gael Garcia Bernal 饰演)意外发现大哥阿米罗Ramiro(Marco Perez饰演)的狗高飞Cofi非常善斗,便利用高飞到斗狗场赚钱,存钱计划跟受大哥虐待的嫂嫂苏珊娜(Vanessa Bauche饰演)远走高飞;名模瓦雷里亚Valeria(Goya Toledo 饰演)与有妇之夫丹尼尔(Alvaro Guerrero饰演)一起搬进了公寓,原本甜蜜的两人与狗生活,因为一次与奥克塔瓦的车祸意外发生大转折,瓦雷里亚受重伤,最后甚至失去一条腿,她日渐消沉,两人不断起冲突,生活成为日日24小时不断折磨的噩梦;老人El Chivo(Emilio Echevarria)看似爱狗如痴的流浪汉,却有段复杂的背景,原本是大学教授的他年轻时为了革命理想抛下妻女,参加游击队以失败潦倒告终,大家都当他死了,回来后妻已改嫁,女儿也变成别人的,20多年后他在人多杂乱的 Colonia Popotlá 地区讨生活,养一些狗陪伴着他。
直到,他目睹了那场严重的车祸。
这部电影《Amores perros》有好几种中译名,有翻作《爱情是狗娘》、《爱情是一条狗》、《爱情像母狗》,不变的是都提到了狗,狗却是在这部电影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名模瓦雷里亚的遭遇跟她的爱狗连动着,她车祸重伤后,狗狗钻进了地板的夹层受伤困住,地板下成日传来受老鼠噬咬的哀号声。
瓦雷里亚原本身体精神上的痛苦,更因狗狗而加剧,与情人丹尼尔的关系也从甜蜜转为折磨;奥克塔瓦对嫂嫂的恋慕,因为斗狗赚大钱而有了圆梦的希望,哥哥嫂嫂不告而别时,狗高飞也遭报复枪击;老人El Chivo对女儿无从实现无处发泄的爱都放到了照顾一群流浪狗身上。
这几个主角与狗的关系都与他们的生命历程、悲欢喜乐连动着。
三条故事线都是令人都是异常激烈动荡的人生情景,刺激得让你无法分神。
奥克塔瓦是乱伦畸恋,不择手段想取代哥哥 地位;名模瓦雷里亚和情人丹尼尔成家后,从打无声电话的人变成接无声电话,不安的猜忌他在外面胡来。
对窗建筑上她的巨幅海报,原本是种祝贺和炫耀,失去腿 后却成无比的难堪与讽刺;老人El Chivo对其他人无敌、强硬,却不敢跟自己亲身女儿交谈、相认,只能偷偷潜进女儿房中,拿走照片以慰寂寞的心。
或许他们的行为作法可议,但他们也身不由 己,是可怜值得同情之人。
这部电影的视觉画面异常刺激,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赤裸裸呈现血腥狂暴的地下斗狗过程,一摊摊的血迹及让人不忍一只只斗狗的难堪死状。
而乱伦畸爱的情节,亡命 之徒无法预料的爆裂作为,也增添整部电影的刺激感和意料之外的可看度。
《爱情是狗娘》尽管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在主角们的跌宕人生,理应同情却没有太大感 动,同样也因为变化过于快速、故事过于复杂。
片名很有趣,有很多层意义,也出现各种译名。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ores_perros1. 看上面wiki的说法,原本amores指的是快乐或好事,perros是厄运或坏事,因此合在一起就是"sometimes you win, sometimes you lose",人生无常的感觉。
2. 而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却是"卑鄙的爱",也就造就了"Love's A Bitch"这个翻译,中文译名也都是由此翻译而来。
3. 最后又因为剧情都是主人跟狗的亲密关系,因此也有翻成"Love Dogs"。
我觉得三种解释都不错。
第一种自然切合剧情,第三种也不用多解释,片中许多角色似乎爱狗甚于人。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第二种说法。
若分析片中三段故事,男生的爱是想要用钱将大嫂买去(大嫂也像是拿钱办事,之后卷款逃走也没有任何愧疚感),中年摄影师是用房子跟巨幅海报打动情妇的心,老杀手最后留给女儿的也只是一堆钱,这几段爱似乎真的像在和妓女做交易一样。
多线剧情的交错和大量剪接造成的速度感让这片节奏快速。
老人杀手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对狗的爱甚至胜过人。
放弃教授身份抛家弃子情愿当个游击队或流浪汉,但是真的有追求到他想要的东西吗?
没脸回家见女儿,总是只能默默关心,似乎失去的亲情比得到的更多。
Alejandro González的作品中我觉得这片拍得最好。
"灵魂的重量"也很棒,但多线衔接没有这片这么棒,而"火线交错"则是日本部分拍得较差,与其他段衔接性也差。
8分。
爱情是什么?
不是你吃定别人,就是被别人吃定,等到两人势均力敌,昭然天下而想当然起来的时候(比如婚姻),爱情便了无生趣起来,便不再怎么是爱情了,怎爱情是什么?
不是你吃定别人,就是被别人吃定,等到两人势均力敌,昭然天下而想当然起来的时候(比如婚姻),爱情便了无生趣起来,便不再怎么是爱情了,怎么都觉得是发了馊的酸豆腐,酸溜溜的,还不如臭豆腐和腐乳,虽无其表,但各有口感,瞧,爱情就是这么个狗娘养的。
导演是拉美人,拉丁美洲的狂热而鲜艳堪比昆丁的快刀利落,甚至还比昆丁的电影更加闷骚,不屏到最后一刻故事的高潮享受,你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啥药。
又犹如意大利黑手党电影,明刀暗枪,手起刀落间渐欲迷人眼,以及失去理智偏离中庸的狂热情怀. 叔嫂不伦恋不同于潘金莲和武松,《爱情是狗娘》里,是小叔子主动勾引嫂子,当然,力是相互作用的,嫂子在受到家庭暴力后,总是楚楚可怜找小叔子帮忙,长此以往,调动了小叔子怜香惜玉之心弟弟背叛哥哥,打算和嫂子私奔,用哥哥的狗去赌场斗狗,积攒私奔基金,结果反被嫂子放了鸽子,嫂子卷了钱,和哥哥离开了弟弟导演在电影里抖了一个包袱:嫂子与哥哥在房间嘿咻,隔壁的弟弟忍受着“淫秽”的此起彼伏,他故意打断哥嫂的好事,编排谎言说嫂子的妈有急事儿打电话,于是嫂子披头散发地跑出来接电话,弟弟马上忍不住跑上前上下其手的“揩油”,被嫂子一巴掌推翻在地看到这个情节,先是忍俊不禁,而后有所思量: 男人对女人的爱,根本上是占有欲作祟,从精神上的附属,到肉体上的独占,转变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私有财产令人不禁猜度,弟弟对哥哥的女人大动干戈地感兴趣,除了所谓的爱情,是否参杂通过占有或抢夺哥哥爱物的快感?
通过这个故事得到的另一个结论是:希望被男人热捧追逐,达到人尽可夫的境界的女性,需要在可爱的基础上可怜,处处表现出:我需要你,请帮助我,你对我很重要。
故事的主旨是:一对亲兄弟,一个软弱而犹豫的女人,一段三角关系忽明忽暗,血脉兄弟反目成仇,爱与恨交织,背叛与反背叛。
•婚外恋时尚杂志社高管爱上了女模特儿,而后头也不回,毫不手软地离开了糟糠之妻和吵闹翻腾的一双女儿。
还是那句话:出轨是常态,只是资本是否雄厚,机会是否诱人,就算下半身,也得有个性价比参照所以当高管碰到大波长腿女,性价比昭然当然,故事总是急转直下,情节迭起在女模特儿惨遭车祸,车祸的肇事者是前一个独立故事中因逃杀而疲于奔命的弟弟,此处不车祸后,女模特致残,失去了应以为傲的美腿,因病痛她变得狂躁,多疑,易怒,有事儿没事儿就歇斯底里地和高管抬杠耍泼。
很明显,高管和新欢渐渐出现了裂痕,他这才开始怀念家里的黄脸婆和活泼的女儿。
我以为导演会安排高管再次背叛身体残缺的小三,回到安乐窝等待合适机会东山再起,意料之外的是,高管对女模特儿不离不弃,假以时日,当女模特看到自己的海报从广告栏里永久撤掉时,眼睛里多了隐忍和安稳。
那只偶然被困在地板缝中,无力逃脱的小狗—--里奇,暗合了女模特的命运。
生活就是婊子,被强奸的时候与其反抗,不如默默享受•革命家一个切格瓦拉式的人物,希腊式的悲剧宿命当年为了革命理想,革命家抛家弃女,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献身,历史的洪流很快淹没了他的须臾激情,他被投入监狱,继而被妻儿嫌弃,被社会抛弃,出狱后,他孤家寡人,孑然一身,靠捡垃圾为副业或掩饰,以替凶杀人为主业我真真佩服革命家杀人的专业度,靠着拾垃圾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龌龊外表作为保护色,一群孤胆死衷的流浪狗作为贴身保镖,常年混迹高风险的杀人行业却从未失手他杀人的硬件非常简陋,流程也不复杂,跟踪盯梢-布置路线图--等机会下手举枪射击--闪人,我没记错的话,他每次杀人只上一颗子弹,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算是杀人,脑子也比手重要大师级的高手做事都是极简主义:出于对细节的把控,出于对大局的了然于胸,出于对工作的高度职业化他用下三滥的手段谋生,并赚的盆钵满满,他有他的生存方式他是个肉身凡胎,需要谋生,需要爱,所以他养狗他更是个父亲,自觉有责任在女儿的枕头的底下塞上大半辈子的血汗钱,铁血硬汉在女儿的电话答录机里留言时不能自持,泣得老泪纵横毕竟,他是个普通人,他爱自己的亲人,就算是革命家又何如,是走投无路的杀人越货改变不了的事实。
他像东郭先生一样,在车祸时(女模特那场),救下了一条中弹奄奄一息叫高飞的狗(弟弟偷的哥哥的那条狗),高飞是条嗜血的斗狗,他被训练成逢狗必斗的习性,在东郭先生革命家全然不知的情况下,高飞咬死了革命家视如生命的所有流浪狗,革命家气的掏出手枪,要一枪讨回血债,结果他下不了手,我想一来他爱狗如命,二来高飞和他的生命轨迹有重合之处,都经历过曾经的卖命,到被暗杀抛弃,再到潜意识里通过极端手段卑微地讨生活的无奈。。
那条叫高飞的狗让观众更加确定了爱情的狗娘属性,它的独占性,血腥性,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电影的结尾,巧合《肖申克的救赎》里的气派,像极了肖申克隐忍二十年后,最终从下水道忍着恶臭奔向自由的宏阔境地,而本片中的革命家背着行囊,牵着好斗的高飞,在天边那一抹亮色的呼唤下,脚踩着龟裂却坚定的大地,重新出发。
电影播放的那天,我迟到了15分钟。
进门后看到的第一个场景,着实让人呆愣了一下。
男主角之一Octavio正跟他嫂子也是女主角之一说:“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小宝宝长大后将从事的行业,可以把指头塞进他的屁眼里,如果他蹬腿,那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足球队员;如果他笑,说明他是一个同性恋。
”短短一句低俗笑话,配上那写实的拍摄角度,告诉我两件事:这部电影是所谓的“揭露”片;这部电影不会是我所喜欢的。
说起导演,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炒得颇红的《巴别塔》就是他的大作之一。
不过看过《Amores Perros》的人就少多了。
2000年它也曾获得奥斯卡提名,却输给了李安的《藏龙卧虎》(哦耶,虽然我不喜欢藏龙卧虎,但好歹是咱中国人出产的)《Amores Perros》,又名爱情是狗娘,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一个大故事,而每个小故事里分别有两个主角。
头两人已经提过了,就是Octavio和 Susana。
另外两人是Daniel和Valeria. 最后两位是El Chivo和Maru. 他们关系更加混乱。
Octavio喜欢嫂子Susana,本来Susana对他无意,但因为丈夫也就是Octavio的哥哥经常执行家暴,小叔又万分体贴,所以两人在冲动之下通奸了。
Daniel和Valeria则属于出轨丈夫及其二奶的类型。
最后,El Chivo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曾经抛妻弃子参加革命导致入狱出狱后开始怀念被自己抛弃的女儿的老男人。
Maru就是被念念不忘的女儿。
这三对同住在墨西哥的首都,却不怎么相干的男女之间唯一的交点是一场车祸。
在那场车祸中,Octavio受了伤,Valeria断了腿,El Chivo捡回了Octavio的狗。
这场车祸的镜头,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因为故事按照三对主角分成了三段,中间还出现时间交叉重复。
这种手法,据说也出现在后来的《巴别塔》中。
若还说有什么相似之处,就是对婚姻不停的背叛和出轨,血腥的暴力,还有对于一个首都来讲出现的过于频繁的贫民窟。
让这座本来名声就不怎么样的,污染严重,人口泛滥的城市更加缺乏吸引力。
对于戛纳此类自负颇有深度的电影节来讲,《Amores Perros》是部不错的电影。
它揭露的够多,批判的够多,中心思想够正义。
性和血腥颇齐全,节奏还算紧凑。
但对于我来讲,电影内容过于墨西哥,社会问题过于墨西哥,而墨西哥怎么个烂法我已经很清楚,更因为不是自己的国家,这种电影我越发没兴趣。
简介:本片是墨西哥鬼才导演亚历山德罗•冈萨雷斯2000年惊天动地处女作,影片曾荣获第1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大奖、并与《卧虎藏龙》等片一起获第58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本片采取三段式讲述的结构,三个故事除了发生地都是墨西哥外毫无逻辑联系。
一场偶然的车祸将三个不同的人物交织到一起。
本文着重分析三个故事人物的一些共同点,剖析导演的内在逻辑,并进而探讨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中影视作品是如何处理历史和现实问题。
电影的名字西班牙文AmoresPerros,原意是“人性”,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国内的几个译名就千奇百怪了,比如《狗男女的爱》、《人、狗、爱》,《人狗情未了》,想必是和噱头有关,这个不仅外语片翻译成中文是这样,中文片翻成外语也是如此,如《霸王别姬》的英文名字就叫:Farewell My Concubine (再见,我的小妾/情妇).言归正传,直译自英文Love is bitch的《爱情是狗娘》则相对流传广泛。
想来是其一,狗娘在中文世界里有特殊的含义.当然主要色彩是贬义的,也就是噱头的来源.其二是:爱还确实让人有恨的咬牙切齿骂娘的时候,加之电影里三个故事都是和狗(至于是不是狗娘则存而不论)有关.本文也采用这一译名来加以叙述.导演伊纳里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是个大器晚成的人物(特指在电影这一行当),本人曾是出色的DJ和电视广告人,他曾坦言:多年的广告从业经验使得我学会用最短的镜头传达最大量信息的技巧.这可以用来解释这部片子三个为人称道的特色:一:精巧神妙的结构.这一点在评论界被多次拿来和昆〈汀的《低俗小说》相比较. 《爱情是狗娘》是三个小单元分开叙述,最后再整合起来.在片中,故事主题以三个人物名字来划分开,第一故事单元是底层青年“奥克塔瓦”斗狗存钱计划和嫂子私奔,第二个单元是:名模瓦莱莉亚被截肢的故事.第三个单元是职业杀手的老游击队员奇维多跟女儿正名的故事.三个主要人物无论是年龄,性别,经历还是个人性格都无一相似,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生活在墨西哥城里,而且,他们都养狗. 导演伊纳里图在采访时谈到拍这部片子的初衷:“原先是打算拍11个短戏来反映墨西哥城的冲突性,然而三年后,11个短戏成了36幕,也就有了这部片子。
”[注原文:…planned to make 11 shorts to show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Mexicocity…after 3 years,became 36 drafts…].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词:“contradictory nature”,冲突性或者说复杂性.而三个背景各异的人物,所牵入的历史时空将是广阔的,而所涉的社会层面也是多元的.以奇维多的故事为例,通篇导演自认为塑造得最为成功,并且最具真实意味的故事.由警察里纳尔多的嘴里,我们对先前几次出现在第一二个故事里的乞丐老头有了概括性的背景总了解:“他以前是个游击队员,(像扎菩提斯特吗?)对,只有他是个真正的狗娘养的.他在一条商业街投放了一颗炸弹,绑架了一个银行职员,杀了很多警察,…有支叫白桥的队伍跟着他…”.里维多身上指涉了墨西哥,或者说整个拉美世界的政治风波.然而原本应该最冷血的杀手在片子中却演绎了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里维多在报纸上看到前妻逝世的讣告,在葬礼上远远看见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之后就开始跟踪女儿,还潜入其家,偷相片之类,只为多看她两眼,以及想重新恢复和女儿的联系. 导演伊纳里图曾称“政治是过时的温情主义”,那么现实的温情主义是什么呢?
撇开了政治元素,这个片子描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对于女儿的那种无法为时代和历史所切割的血脉联系。
电影提供了一种任意架设时空的能力,这点使得电影具备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企及的特质,但有两个基本事实必须得到尊重,首先,银幕内的故事时间必须是合乎逻辑的。
其次,观者观看时的时间却是线形流程,无法被跳跃。
所以在一切玩弄形式之背后,必须得有深思熟虑,这一点,不仅是导演个人的能力所为,必须是团队合作的结果,一部电影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爱情是狗娘》做为一个电影生手的处女作,之所以能够轻易地拿到投资,主要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剧本。
在剧本到成片,导演团队曾经开过无数次的会议,讨论每一个细节,比如里维多能否在第一个故事里的这个时段露一面,以保持后面叙事的非突兀,又能不影响第一个故事叙事的流畅性。
有些评论人认为“这部片子持续地以高智商来玩弄观众。
”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
通过拉片,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故事从“奥克塔瓦”这行字幕开始到“瓦莱莉亚”的字幕出现,以地点为别,总共有四十五个左右场景转换,其中出现第三故事主人公里维奇的画面总共有八处左右,这些画面经过仔细甄别和选择,被放置到第一个故事的叙事当中,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对第三故事脉络有直接作用而就叙事时间必须加之到第一故事发生时空里的。
比如里维多执行第二桩任务。
如果不在第一故事内有所出现,否则将无法在最后将三个故事由车祸这个事件整合起来。
第二类画面更多的比较短的诗意画面,主要用来让观众对这个人物有先期印象,引发好奇,但此类镜头一般都是单幅画面,构图简单,占时非常之短,以免干扰第一故事的流畅叙述。
二,MTV化的叙事。
和导演的职业经历有莫大关系。
总体而言,《爱情是狗娘》用极其现代的形式讲述了三个极为老套的故事。
故事主题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爱和背叛。
但形式却非常之超前。
除了上文所论述的结构奇巧外,导演大胆地采用了MTV的拍摄方式。
比较典型的有两处,集中在奥克塔瓦的故事当中。
第一个出现从37分33秒开始,最大的特征是电子风格的音乐,很MTV化的拍摄了奥克塔瓦斗狗和哥哥拉米罗抢劫的日子(/或状态),音乐据导演本人介绍,来自拉美一支叫CONTROL MACHETE的摇滚乐队。
第二个MTV片段出现在44分48秒处,主要是奥克塔瓦找人教训拉米罗,以及和莎萨娜的感情。
和第一处不同的是,这一段有人声出现,完全可以独立抽出作为一首MTV来播放。
这种MTV的方式出现在现代电影里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主要和现代人的欣赏习惯有关,视觉化,冲击性的画面阅读,是现代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对经典好莱坞营造“白日梦”的反抗。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两段MTV里,奥克塔瓦VS拉米罗,有一个显著的比对,在虚焦,快切之下,观众不难察觉,奥克塔瓦的胜利是暂时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在这两处明显的MTV叙事之外,整个片子的剪辑都遵循一种视觉至上的要求,这也就是很多人嫌恶此片肮脏血腥的主要原因,但构成的冲击力却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虽然在形式上的创新是《爱情是狗娘》的一个大卖点,但通观整个片子,无论是剪辑手段还是故事原型,都还是好莱坞电影的那一套。
以片头为例,触目而来的两个镜头就是高速拍摄的街镜,非常之绚目晃眼,但切到第三个镜头就放慢了速度,是一个街道的全景拉入车内,镜头四是开车的奥克塔瓦的侧脸特写。
从这四个镜头,还是传统戏剧叙事里开头的大全镜交代环境——中景别交代故事发生场景——特近景交代故事主人公的模式。
再看整个片头,两分钟时间内,总共有72个镜头,多处运用流畅剪辑的手法,和《真实的谎言》(/或者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里的追汽车场面如出一辙,非常之刺激,非常之完整的一场戏。
可见在后现代的讲述情境下,导演始终是要以经典的叙事方式为基础来加以创新,毕竟观众的欣赏心理是长期沉淀的定型,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对传统形式的尊重,本身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对于观众的尊重。
三.细节完美主义。
一切真实的都无法被虚构。
但电影就是一门虚构的艺术。
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边缘人物的影象写作,如何到达真实,则成为一个摆在所有创作者面前的问题。
有些人走了极端写实主义的风格,来达到对现实的真实描摹,比如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但这类片子无法卖座,无法得到观众认可的片子,多少是种遗憾,而这种方式也不能称之为好办法。
在这时候,出现的这种细节真实,却无疑得到更多的赞同,抓住真实的侧面,比复现真实本身来得更为有效。
导演用了500个镜头去讲述第一和第三故事,800个镜头去讲述第二个故事,但最后拍完的故事,即里维奇的故事,却在最大程度上复现了一个昔日游击队员在政治退场之后,如何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故事,导演没有安排什么潸然泪下的场面,第三个故事基本都是细节的堆砌,但却真实而美。
比如老头和他的一群狗躺在床上的画面,那种沉湎与乌托邦革命理想而无法在现实里正常生活的形象跃然画面,带着几分沉郁无奈;比如老头偷看女儿,被女儿发现,立刻转身躲开的镜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其到位,老父亲面对女儿无法相认并被认可的他者的悲哀;再比如,老头在车祸现场冷漠地偷走了濒死的奥克塔瓦的钱,却投入极大耐心去救快死的高非的那种被过去打磨出来的冷酷却残存暖意的性格,得以管窥。
这里不再多举例子,细节的真实,是经过了处理的真实,诚因如此,才使得导演达到了他的初衷,反映墨西哥城的复杂性,各种人的关系以及他的生存状态,将视线投注至那些得不到主流承认的规则之外的人。
所选取的三个故事人物,就细节分析,可以发现,都是僭越之人,奥克塔瓦是乱伦者,瓦莱莉亚是第三者,而里维多是已死者。
在墨西哥城的街道上,每个人都曾经在街道上看过另外两个人,只是视而不见,而车祸如蝴蝶的翅膀,煽动了三个人的生活,从而打破了冷漠,浮现了些许真实的联系。
这大概是也是影片耐人寻味之处,正如原始片名所标示的——“人性”。
从以上三个特点可以看出,《爱情是狗娘》并不是单纯可以划分为是主流电影或者边缘电影,在娴熟的蒙太奇技巧和现实主义纪实风格之下,展示出了最广阔的墨西哥城的生活图景。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代电影的一些具有指归性的走向,即更加的不拘一格,加入最新的技术手段,MTV或者3D,来表现朴实的生活情境。
而当中又有对传统题材的悖反,加入一些重新探讨的元素或者命题,如《爱》片中,那个老游击队员的角色,开始触碰一些被隔离的历史,导演的政治态度是否正确不是关键,关键是提供了另一些可供思考的材质。
诸如此类的尚有西班牙的《失业的日光浴》以及德国的《碧波女贼》等片子,都在努力浮现一种导演所理解的生活真实,并得到了评论界和票房的一致认可。
充分展现了全球化浪潮下,在资本操作(商业诉求)和艺术追求之间所进行的努力和成果。
参考书目:《世界电影史第3卷(1960年以后》 德-乌尔里希、格雷戈尔 中国电影出版社《影视理论文献导读》 吴小丽 林少雄 上海大学出版社《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塞著 (本文献选自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版)《约定性、建构与电影视觉》大卫、鲍德韦尔(本文选自〈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作者:〔美〕斯塔夫里亚诺斯 商务印书馆
引子一部让人不安的电影。
一场剧烈的撞车,让不同人的命运在瞬间交叠后走向了不同的归途。
但影片要说的,是殊途同归的爱情。
一、时间毁灭一切三段论电影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三组故事如何交叉、联系。
像《英雄》这种用生硬的说教和想像来作分界,不管电影史以后对它的评价如何变更,这都是它的软肋。
《爱情是狗娘》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它最强的地方正在于对三组故事的编排与交叉。
这个交叉的点是一场车祸,而分散成三个故事的线,是时间。
青年的奥塔维奥爱上了自己的嫂子苏珊娜。
年轻人的盲动让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爱情就会实现。
苏珊娜似乎也默许了他的一厢情愿,但当哥哥拉米路暴死后,获得自由的苏珊娜却拒绝了奥塔维奥,她告诉他,肚子里的孩子叫拉米路。
爱情就在这宿命般的轮回里被时间击碎。
中年的丹尼作为有妇之夫爱上了当红的模特维拉莉。
当他终于摆脱了妻女的束缚和维拉莉住到一起后,一场车祸却注定了两人无法承当的宿命。
在锯末般细碎的时间面前,似乎美好的爱情被无法控制的情绪彻底击垮。
两个成熟的中年人,却无法走出命运的不堪和时间的魔咒。
老年的切维多想要找回失却的妻女。
这个曾经以为理想重于爱情的老头,沉浸在遗弃爱情与亲情的痛苦中。
妻子的去世让他把悔恨与爱都倾注在不敢相识的女儿身上,然而最终他能做到的,只是默默地留给女儿自己的照片。
老头选择了离开,时间又一次让人一无所有。
二、命运连狗也不会放过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狗在《爱情是狗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这里的狗不像在《导盲犬小Q》、《南极大冒险》中那般幸运,它们的命运因为和人走得太近而像人一样不堪。
奥塔维奥的狗高飞是斗狗游戏中唯一的幸存者,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撕咬和血淋淋的伤口让它变得孤僻敏感,它犀利的牙齿和无辜的眼神像极了困兽犹斗的奥塔维奥。
车站旁的奥塔维奥等不到苏珊娜,回身一刻的眼神也像极了高飞。
丹尼和维拉莉的宠物狗里奇没有在车祸中受伤,却在玩耍时掉进了陷落的地板。
这段故事结束前,血迹斑斑的宠物狗里奇眼巴巴地看着失掉一条腿的模特宠儿维拉莉,两者的命运在那一刻神奇地交叠在一起,分不清孰重孰轻。
切维多有一群流浪狗,他与它们相依为命。
卸掉杀手身份的切维多不过是孤苦伶仃的老头,他先是失掉了妻女,然后失掉了自己,最后失掉了这些狗。
当悲愤的切维多放下指向高飞的枪,带着它决定远离时,他终于在对命运的绝望中找到了一丝安宁。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图,这个迄今只拍过《爱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三部影片的墨西哥人,用暴力的、血腥的、让人不安的影像描述了狗的撕咬、流血和人的挣扎、爆裂。
他用摆布在主人手中的狗的命运,暗示了摆布在谁的手中的人的命运,是人性?
体制?
或者真的是上帝?
三、爱情只能支离破碎奥塔维奥对苏珊娜的爱因为两人的叔嫂关系蒙上了一层不道德的色彩,然而奥塔维奥的真挚和坚持让我们原谅了他。
苏珊娜难以忍受拉米路的爆裂,但她只是背叛了她的身体,却为他留下了心。
也许对待爱情,这三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但错位的爱注定没有好下场。
丹尼与维拉莉的爱情顶住了外界对婚外情的非议,甚至是内心对背叛妻女的愧疚,却在命运残酷的嘲弄中两败俱伤。
而切维多用一生去忏悔对爱情的背叛,却换不回丝毫的回应和安心。
三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在寻找着真爱,却全都错过,不得往生。
爱情他妈的是狗娘,这是导演给出的回应。
爱情的存在永远是一种不安的状态,没有人可以在爱中找到安宁。
就像是一场单相思的美梦,要么拼命地自我陶醉,要么无比残忍地醒来;就像是电影中用血染成的逼仄气氛,爱情永远支离破碎,只有支离破碎的才是爱情。
结语还是说点自我安慰的话吧,爱情没有想像的那般不堪。
我们依然怀念爱情。
也许连导演也不想让爱情如此残忍,在每一个故事的末尾,都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苏珊娜没有出现在车站,失望的奥塔维奥也没有登上远去的汽车,他会去找她吗?
丹尼推着独腿的维拉莉,两人默然无声。
醒来的切维多选择了远离,天边的一抹光亮荡气回肠。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对未知的事物和可能会发生的坏情况而充满恐惧和犹疑。
《爱情是狗娘》对不能把握的事物——爱情、命运等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来了一个直插入脑,这是强有力的介入。
每一个电影人物都脱离不了符号化的狗,我们其实就像这些狗一样,看起来它们很忠实,其实转眼之间就成为了别人的“小黑”。
电影中最精彩的段落是女模特的狗掉进地板缝隙时,整部电影在那时甚至有了惊悚的氛围。
而那个曾经是游击队员的杀手,戏谑地捉弄了一对兄弟后,自己却又在亲情上迷失了。
人生中有真正的赢家吗?
或许赢家本身的定义是掺杂着失败的,与其天天担心自己何时会死、自己的女友何时会突然怀孕,不如趁这个功夫让自己站在荒野上,面对着夕阳承认自己其实控制不了任何事物,担心都是瞎鸡巴操心。
為什麼叫《愛情是狗娘》?電影明明跟愛情沒關係!!
又是一个三段式,墨西哥的千丝万缕,导演很重视拍摄手法。
原来这就是老登电影……强行组合的三段式故事,并不出彩的男本位爱情观念,结合一点与狗的相呼应,很无聊。摄影和剪辑比较有设计,暗示破碎、不安的心理,第二个故事还算不错,其他就很无聊了。
完全与评分不符。还不如看看大白鲨。 失望
中心思想:爱主要内容:情爱、父爱、性爱……让莫测的命运之路彼此交媾,滋生出很诡异的味道……
墨西哥的电影,各种乱糟糟,可惜的是车祸牵扯的三段故事最后没有在一个点上,如果能够像Crash那样就比较好了。
爱情是狗娘不如说爱是狗娘,第一段的苏珊娜从头至尾可以说就没有爱过弟弟,一直都在半推半就,无怪乎最后她摆脱流氓丈夫后选择了自己的自由。第二段深刻告诉我们不能在家闲着,容易出现精神危机,我们需要工作填充吃饱了撑着的大脑。至于第三段的同类相残倒没那么深刻。都是狗一般的命运,互相撕咬互相流血,虽然故事零零散散,但故事嘛。
太不待见这类电影了,既然过的这么憋屈干嘛不离开,既然是自找的干嘛还表现出一副乞人怜的摸样,可以滚了。
特别冗长、有些沉闷的电影。这部影片里面的狗的命运都很悲凉。
受《燃烧的平原》影响,误以为这次的多线又是时空错位的。。。。哎失策。但是流浪汉年轻的照片很像奥克塔瓦呢,迷惑了我
【78】看得想睡,想吐,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这是把畜牲的剧本给人来演了吧T_T
什么破玩意,真不知道怎么得奖的
他妈的狗娘啊!
三段式的交错叙述看过一些就不觉得新鲜了...感觉节奏没被带起来,个人喜好问题...
Babel exceeded it.
冲着通天塔导演的名号去看的。
无魂空洞,浪费时间,无聊!!低级电影,不成品
没有一个故事好看
三段敘事似乎並無明顯必要,中段故事調性和前後似乎十分割裂,很奇怪,似乎拆成頭+尾/中兩部電影更和諧——諸如此種的細小缺陷零散地分佈在整部影片中,而真誠之處閃爍在粗礪的影像風格與偶然的動人民族音樂裡。|撤除海報畫面令人想起《紅》,生命意志的彰顯和沒落
从300m到7g,以不同格式存在我的硬盘里大概得有8 9年了。总算看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