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元素城 75/100做自己需要勇气优秀的动画电影之一非常的生动有趣,画面优良,想象力很高很高很高这是一座城市,这城市里面的居民是我们认识的元素组成火融沙成玻璃、火融水管很有意思最有想象力的就是火和水相爱了不过剧情里面的,就是水元素是有钱人,火元素是啥自己去看所以是不是符合现实,我想应该不是。
综上还是很欣赏想象力和优良的画风。
《疯狂元素城》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讲起,白人殖民者用坚船和利炮撞开了清的大门,摧残了一个中国村镇,屠戮了不少中国人。
老家被摧残的俩中国年轻人决定背井离乡,去往白人主导的新大陆,美国,讨口饭吃。
但是,年轻人的父母不认同这个决定,认为这么做会断绝中国祖宗的文化,所以临走时没有父子互相磕一个,而爹没给儿子磕头成了儿子的心结。
秉承着传承中国文化的执念,儿子和儿媳上路了。
从中国来的儿媳,显然不配拥有自己的人格和姓名,只能是“儿媳”或“儿子的妻子”。
踏上新大陆的小夫妇从下船的第一秒就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但不管怎样总算找到个无人街区开始开店,并生下自己的女儿,好歹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女儿在店中帮忙,和街区一起成长,最后女儿长大了,杂货店也成长为中国城。
但中国人(此时应该是华人了)被歧视还是没什么改观,华人们聚集在中国城,在美国和其他族裔并不怎么交流,而城里的各种设施基本也不考虑华人,甚至有些个著名展览还明确标明了“华人和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看不到展览成为女儿的童年心结。
这位二代移民华人女儿就是我们的女主,她在原生家庭的沉重的爱中不能呼吸,每天告诉自己要做个乖乖女,洗脑自己梦想就是继承家里的商店。
但好在她至少有了一口纯正的美式口音(划重点,要考)。
其实她不知道她爸比起继承店面,更在意她文化要传承(讲道理这确实看不出来,我觉得这是她爸自欺欺人)。
但不管怎么样吧,反正她一直在底层,也不知道自己除了看店还能干点啥,一般没啥意外就在这个小店混一辈子了。
但直到电影开始,就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
有个白男(男主),突然出现在女主家地下室,发现她家各种违建,并且报给市里了。
市里领导(必须强调是美国的市)是个标准的统治阶级,日常鼻孔看人,从来没想过违建是因为市里从来没给中国城这种贫民窟一样的地方提供过公共服务。
但是不耽误你违建我还是可以强拆你家的。
不过好在华人一般比较顺民,哪怕自己家被不知道哪来的水淹也没不会真的需要啥公共服务。
但女儿还是觉得强拆自己家有那么一丢丢不合理,于是就去申诉了一波。
市长因为球队赢了,所以心情好,大发慈悲告诉她,你和城管俩人能把这个中国城莫名其妙发大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免除你家被强拆。
女主千恩万谢开始做任务。
然后故事有大概两条线。
一条是洪水线。
女主男主发现了问题在哪,城市基建年久失修。
但市里竟然不管修,必须女主自己来。
女主就随便糊弄了下,然后竟然work了。
市长随便检查了下这个糊弄的作品,质检就算通过了,于是女主家店可以不被强拆了,皆大欢喜。
但是,suprise!
女主自己搞的豆腐渣工程竟然不能防洪水,于是被冲开了,整个chinatown都被淹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一个没死!
)。
然后,这条线就结束了,最后突然就happyending,也不知道咋修的。
最典中典的是,市长还微服私访她家商店,留下名言:“我竟然还想拆掉这样有趣的商店!
”这种来自统治阶级的赞许直接就让女主家(主要是导演家)高潮了。
一条是爱情线&事业线&家庭线。
这个过程中女主男主果然相爱了,原来男主还是富二代。
但是女主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华人和白人不能谈恋爱,为啥呢,据女主妈解释,因为白人原来杀了中国很多人。
四舍五入是杀父之仇。
这她妈还有点民族主义。
但咋说呢,毕竟好多年前的事了,女主又没亲眼看见,那等于不存在,所以电影后来就没再提了。
第二个是,女主是乖乖女,要继承家业开店(这老爸确实没啥觉悟,至少让女儿卷个医生工程师啥的吧,我听说的都是家里开餐馆的华人不让儿子干厨师但儿子非得干,而不是反过来),但白男富二代告诉女主,虽然我不懂穷人,但你得追求梦想啊,你得为自己啊!
而且女主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白男的妈也就是未来婆婆有个朋友,开了个厂,于是突然就觉得原来自己不喜欢开店,而是喜欢去婆婆朋友家的厂当厂妹(划掉,艺术家),所以就很矛盾。
最后女主爹说:“其实我不是想让你继承店铺,我就是想让你继承中国文化”。
这就很虚伪,因为之前他也没想过女儿想干啥。
但至少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男方这边,有钱的白人还是比穷B华人上等人一些,只要你说的英语口音纯正(美音),就不歧视你,贼开明。
中间还是很甜的,白男找市长给开了个后门,带着女主绕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划掉狗)的牌子,去看了展览,出来后给女主感动哭了,当场就献身了。
之后男主舍命救了女主,算是得到了女主父母的认可,抱得美人归。
最后,女主很开心出门去有钱婆婆朋友厂里打工了,估计干得好应该能够融入上层社会,成为精神城里人。
之后莫名其妙社会有一丢丢融合,不过总体上并没什么改变,太阳照常升起。
电影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是,味太冲了,我真的张不开嘴。
皮克斯最差。
看《尚气》还觉得有点意思,看《turning red》觉得可可爱爱还不错,看《多重宇宙》觉得稍微过了但是还行,看到《疯狂元素城》我是真的想吐。
美国华人好好当厂妹吧,没遇到有钱白男拯救的至少可以拍部电影吐槽吐槽原生家庭。
额外的几个有趣的点1. 如果洪水线原样换到国内背景拍,怕是会被喷死。
但换美国人水深火热果然群众觉得也没啥问题。
2. 蓝火是个很好玩的意象。
火爹并不知道其实火国早换版本了,现在流行电子蓝火,只要有电屏幕能亮,就不会灭,就算灭了还能上网再下载一个。
都什么年代了还烧传统的火,多少有点古板了。
有趣的是,所谓火国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生活在火国的人定义。
移民们在搬出去的那一刻起,所谓的火国文化就像一个切面,暂停了,之后的发展就不再是“火国的”,而是“元素城火裔的”。
就像树发的一个小叉,长期看要么自己成林,要么就会被剪掉,但无论如何,不再是“火文化”了。
所以移民们小心到执念的守护其实是一种特别的仪式,而真相恐怕就像女主未曾谋面的爷爷说的那样,人只要离开了火国的大地,是无法传承火文化的。
但其实传承火文化也没那么重要,毕竟什么文化都是文化,没有高低之分。
但但,如果非得去元素城传承火文化,则大可不必了。
人想和历史做对,可以不带上家人。
但咋说呢,作为女主的父亲其实怎么都会有悲戚。
3. 【一个月后补】观影后的体验也是电影的一部分。
火国人不得不品尝的特色,就是有总一堆“友邦人士”,你说两句你被冒犯你不接受,就跳出来让你反思,生怕友邦惊诧了。
这些人哪怕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歧视,都会捂住自己和同胞的眼睛,一边喃喃自语:“元素城怎么会歧视你呢,一定是火裔太敏感了吧”。
实话说这种名为反思实为自轻自贱的对自身的设限未尝不是元素城火裔们说起来好像都混得不错,但总归却一盘散沙不成气候的原因。
就这事事反思的体质还不如**战斗力强,更不用说去指望能接气元素大姐的班为火族们谋福利了。
也许只有等老一辈的火都燃尽了消灭了,新一代的女主甚至女主的儿女们才能摆脱这种枷锁,真正成为骄傲的火。
只有那时,才能再滋养出永不敏感的火裔们。
我对这种未来抱持着希望,同时也免不了有一种谨慎的悲观。
这不得不说是电影和现实的另一种梦幻联动。
本人是皮克斯动画的忠实粉丝,对于皮家出品的作品,也一直抱有很高期待。
《疯狂元素城》(后面简称《元素》)自打预告片释出以来,凭借其独特的想象力,让我抱有很高的期待,于是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观看了。
但看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
如果是10分的话,我觉得我所给的分数应该在7.5左右,影片有很多让我喜欢的部分,但是也有更多让我失望的地方。
现在简单来说说。
优点:整体来说,《元素》保持了皮克斯动画一贯优秀的画面水准,动作设计流畅,元素世界刻画新奇有趣,尤其是一些浪漫唯美的场面(譬如水底探花、公园约会等),在影院里观赏十分过瘾。
整个影片的配乐是偏向于印度风的,所以异域感强烈,有很多地方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舞动起来,所以从娱乐性上来看,还是一部不错的影片。
但,这是皮克斯的电影啊,如果我们对它的要求仅仅如此,那么未免也太低了吧?
所以,接下来我要着重谈一下它让我感到“失望”以及“乐趣不多”的原因。
缺点:1、元素世界够新,但bug太多有点难入戏。
你敢相信,在所有的元素居民里,“火”人竟然是一种“低等”人?
虽然作为文科生,我对于元素的理解比较肤浅,但是从那个映射真实世界的“元素世界”来看,高楼大厦、地铁电梯无一不是高度工业化的结果,然而这么多工业,竟然没有“火”的核心参与?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以至于男主的妈妈发现女主很会“烧玻璃”时,好像第一次知道玻璃是怎么烧制的,并介绍她去玻璃公司实习,我的第一反应是——之前这么多玻璃制品是怎么烧制出来的?
难道没有“火”的参与吗?
火人在很多城市岗位的参与作用难道不该比云人(或者木人)来得更大吗?
更别提元素世界里,虽然表面看起来祥和一片,但仔细想,连很多基础的设定都无法直视:它们的衣服都是什么材质?
为什么火人可以拿着纸而不会烧掉它?
蒸汽化的水人为什么不会死?
……虽然和一部童话电影较真有点无聊,但相比《疯狂动物城》的自圆其说,“元素城”更偏向于“讲不通就不讲”,期待观众以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的“不自洽”,结果,bug层出不穷的代价就是让观众减少了许多沉浸代入的乐趣。
2、重复“昨天”的故事,且没有新的突破《元素》算是整合了很多迪士尼+皮克斯电影的经典主题:女性觉醒证明自我(类似于《花木兰》、《冰雪奇缘》),本族群文化认同(类似于《青春变形记》、《勇敢传说》),不同族群间的相互理解(类似于《疯狂动物城》、《怪兽公司》),再加一个经典模式: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高难度爱情大戏(例子太多就不列举了),这么多模式糅合在一起,最终呈现的就是一个什么都有却什么都讲不透的尴尬作品——导演可能太害怕出错了,所以酿出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平庸之作,白瞎了天马行空的元素城设定(虽然bug多)。
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重复了太多“昨天”,但没有描绘出一个观众从未见过的“明天”——当我们知道火人女主必将“改变自我”、“走出封闭世界”,当我们知道“男主女主必将突破障碍守护一生”,当我们知道女主的父亲必将和女主和解时,那么这部电影带我们的惊喜就越来越少,观看过程就会越来越乏味。
在这里,我想点名表扬一下三年前的《心灵奇旅》,当所有人都以为男主辛辛苦苦获得生命重回人间实现夙愿后会大喜过望,但影片却从另外一个维度飞快给了观众一记“重击”——男主顿悟了:真正美好的不是实现理想的当天,而是你平时所享受细碎小确幸时光的每一天,于是电影瞬间升华了,观众的体验也在那一刻达到了新层次。
这才是创新突破带来的良好体验,但遗憾的是《疯狂元素城》并没有带给我这种感觉。
3、虎头蛇尾,重要的事都没交代完整就算是本片打安全牌,并不想另辟蹊径交出一个大胆突破性的故事,那么规规矩矩将老故事讲囫囵了总可以吧?
然而并没有。
故事的核心危机起源于“漏水”,并且引导着男女主一起调查加强了彼此了解,有点像《疯狂动物城》的动物失踪案,然而相比《动物城》的有始有终有反转,《元素城》的big problem到最后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更不要提反转了——那个漏水的大坝最后怎样了?
结尾决堤之后,除了升华了男女主的爱情外,难道就没有其他说法了?
这次漏水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是什么?
没有大反派作祟吗?
男主多次提到自己的爸爸有什么深意?
……什么都没有交代,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这也太草率了吧?
在首尾呼应完整方面,《元素城》做的甚至不如《熊出没》大电影系列,这未免也太不“皮克斯”了吧?
总体而言,《疯狂元素城》是一部皮克斯阵营里比较平庸的电影,让人难免失望。
假如带小孩子去看的话,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被《元素》五光十色的世界描绘给震撼到,也应该会被各种炫酷动作戏逗得乐不可支;但作为成年皮克斯粉,我觉得还是适当调低期待值,就抱着去看儿童剧的态度去欣赏,应该还会有一个不错的体验。
对了,情侣去看应该还蛮合适的,毕竟这电影的最大核心就是:爱情改变一切!
*****二刷*****因为首刷看的是英文,二刷便看了中文版本,意外发现中文版的体验感是要好于英文版的。
元素城的诸多招牌都已经深度汉化,十分用心。
而且中文配音版加入了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接地气翻译,相比英文字幕显得更有趣。
举几个小例子: *火人女主在警告水人男主不要招惹自己爸爸时,说“小心我爸烧开你!
”*女云人在气自己支持的球队不争气时,叫喊的是“你们吹的是球,不是牛。
”*男主妈妈在第一次看到女主时,说了句“你真的美得够呛!
”接着被熏得咳嗽起来。
恰到好处的翻译,让影片也更好看起来。
一句话,中文版真的很不错。
这么新的题材讲了一个旧到不行的故事,东亚二代移民女爱上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精英白男,空有一身天赋最后在跟男朋友去岳母朋友家的公司上班和继承父亲家里的华人超市之间选一个,简单来说,在男朋友和爹之间选一个,当然按照白男逻辑选了一腔深情的傻白甜白男。
这是全球疫情的后遗症吗?
经济下行,阶级固化,所以连思想都倒退到王子拯救灰姑娘的那一套了?
——反什么父权,亚裔女向父亲不只是低头那是磕头,而且磕头回礼的只能是她爹不能是她妈。
东亚女带入一下感觉真实到窒息。
当然了,能怀抱一个“傻白甜男主爱上我”的梦想还是不错的,毕竟这个故事像是在告诉我们:别幻想了,你想既不靠爹又不靠男朋友混出头来,建议穿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吧。
虽然嘴这么毒但我给它打了三星,不管思想多旧画面和视觉技术一如既往地在线,不像有些国产故事不仅给人喂屎还把屎做得很难吃,我不说是谁。
片中哭了三次,印象最深的是阿波带着小焰去看时光花,花沉在海底因为她的火光而绽放,实在是太美了美死了。
虽然充满了社会暗示/父权逻辑/高高在上的白人主义,两位主角的感情描写还是比较真诚的。
什么时候迪士尼能写一个女主角既不选爹也不选男朋友的故事呢?
她非得要爱吗?
她被困住了,她非要被另外一个人爱才能拯救出来吗?
“福建少女阿珍”,我为你祈祷。
我作为女性,全心全意地祝福另一位女性。
莉莉丝,逃离伊甸园吧。
男主从砖块中出来前,我没想过打四星。
这种大俗套电影谁都知道男主会复生,只是不知道怎么复生。
就感觉被一个十分钟前不在意的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打了一拳,大写的戏剧性。
困在海绵里是他一生的阴影,可困在砖块里救了他的命;一个男的如此敏感脆弱让他的出场非常不讨喜,可他的敏感救了他的命。
敏感就是敏锐,是对自己和他人超强的感知力,是对生命和爱的珍惜,是他浪漫的原因。
因为敏感,他与家人和爱人都有极强的情感连接。
这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力量。
如果恐惧救了他是命运的玩笑,那么敏感救了他就是他敏感的回报。
而女主记得他讲给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和爱的挽歌。
她虽然没有哭,可她记在了心里,她在乎这些故事。
敏感可以被压抑,但不会消失。
敏感是需要条件的。
在刚解决温饱的世界里,敏感是不被允许的;敏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我们刚解决温饱。
不被允许的就是错的吗?
在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的世界,敏感是张扬的。
此处也凸显出本片一个很大的优点: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彰显平权意识。
女生载男生,女生驾驶热气球载男生,女生堵住缺口。
女生坚强、男生柔弱。
可女生再坚强碰上喜欢的人表白也会流泪,男生再柔弱在情感上也无比坚定,能为爱生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正是因为他们势均力敌,水和火才能共生共存。
片中还有一种纯粹的力量。
它不出自任何一种本能,它就是本能。
那就是挣脱命运的力量。
挣脱父辈、挣脱属性、挣脱别人告诉你的命运。
男主女主的烟缠绕在一起,仿佛心心相印可以感动主宰命运的上天。
听起来如此精妙,可因为俗套看起来如此乏味。
男主、女主、女主爸爸对于爸爸都有心结,只是男主和女主爸爸的心结都是为了烘托女主的心结。
女主的心理太亚裔了。
她把父母的期待内化为自己的需要。
开始她一直表现得很想继承小店,直到面对真的梦想(可她的水壶做得太一般了,美术的精力都放在画城市了吗)。
父母和孩子纠缠到骨子里。
女主爸爸也因为背井离乡一直得不到他父亲的原谅,而他终究是踏上了征程。
但女儿这一辈,父母学会了放手,踏上征程前依然有犹豫有留恋,可得到了父亲的祝福。
作为一个大团圆,男主不仅助力了女主的梦想、融入了女主家,还挽救了女主家图腾一般的蓝火。
完美到想吐槽一句:干什么啊这是。
女主实现了两次阶层跃迁。
从火山乡到镇,从镇到市。
最近看一篇文章把这类人称为“阶层旅行者”,比如我们说的凤凰男与孔雀女。
文章的大致内容是:“金凤凰有三层羞耻,在城市为自己的小镇身份羞耻,为自己父母的行为羞耻,为自己为父母羞耻而羞耻。
凤凰会格外看重对父母的回报,因为父母为他付出了一切。
”可也因为只表达了阶层差异,显得与《疯狂动物城》的差距越发巨大。
男女主的指涉太过明确具体,也让本片格局变小。
《疯狂动物城》对政治正确的表达如此丰富精确才让它作为一部新片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本片的男主或女主一家完全没有介意或放下介意对方家庭,让人觉得它在回避这些问题。
对本片的失望是因为大家抱着《疯狂动物城》的期待去的,结果看到了勉强的叙事和浅层的社会观察。
它甚至还直白地模仿《疯狂动物城》,热气球、公务人员、城市规划等,每一次模仿都彰显了自己的拙劣。
它美术甚至更华丽了,有这功夫好好写剧本不行么,更生气了。
内容中规中矩,形式上有点小意思吧就是味儿太冲了“少数族裔真有意思真神奇,少数族裔的女孩治愈我无聊乏味又富有的生活,而我拯救了她!
”最后那里女领导下乡视察,体验少数族裔风情生活,“啊,我竟然想关掉这样的店”ouch,disgusting!
算了,也不是亚裔男导演的问题,美国这样视角的作品太多了火焰小镇是不是特喵的法拉盛啊
迪士尼动画每年都能出品一些好看的动画片。
Elemental(《疯狂元素城》)昨天刚刚看过,其中甜甜的水和火的爱情令人觉得很温暖。
他们互相触摸对方那一刻觉得很暖心。
“When we touched,we changed each other’s chemistry.”这句台词也是很浪漫。
片中人物的名字很有意思都是和人物身份相关的。
主角的名字和水和火相关。
妈妈Cinder代表火花,姓氏Lumen代表光束的能量单位,男主角Wade代表涉水而过,女主角Ember代表余火,余烬。
除了爱情和命名以外,我最深有感触的还是影片的价值观探讨。
影片以移民第一代Lumen家族Bernie和Cinder一对夫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离开了Fireland,前往元素城Elemental追求更幸福的生活。
父亲Bernie开了一家火焰小店在城里扎根立足下来。
不久他们的女儿Ember出生,Ember十几年来一直生活在封闭的firetown,没有和元素城的其它元素居民有过交集。
Ember从小被灌输,自己要继承父业将火花小店经营的有声有色。
当Ember遇到了水元素Wade之后她的个人意识觉醒,Wade凭借努力帮助她实现了去看时光花的夙愿,这让Ember开始有了自我实现的萌芽念头。
Wade的一家人发现了Ember身上的技能和特殊之处也让Ember看到了自己身上很多的可能性。
她开始了探索自我。
Ember的内心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但是爸妈一辈多年来的牺牲和爱让她感到内疚,她不敢去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梦想。
影片的最后,Ember通过和父亲沟通,袒露了自己的缺点,也和父亲达成了和解。
父亲最后接纳并支持Ember去实现自我价值。
影片中形成了一种代际呼应。
Bernie离开Fireland和Ember离开Firetown其实都是新一代想要追求自我价值脱离父辈传统的行为。
不同的是Bernie的举动没有得到自己父亲的祝福和接纳,但是Ember却得到了父亲的祝福和接纳。
这部影片呼应到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Bernie和Ember很像是移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比第二代面临更加排外的移民环境,更大的本族文化阻力。
而第二代比第一代享有相对更包容的环境。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打破父辈们灌输的偏见。
影片最后达到了一种理想主义式的和解,父亲选择了成全女儿的梦想,不再用传统,家庭来束缚女儿的成长。
但是,在现实中,通常很难解决这两者的冲突。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冲突在这部片子中得到消融。
作为迪士尼出品的影片,我总归会用一种政治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片子。
为了家人和家庭牺牲,继承家庭传统更多是东方文化中歌颂的价值观,而抛下传统,实现自我价值却是西方的价值观。
我相信,绝大多数年轻人都能认同这部片子中的价值观,这也正是我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一面,迪士尼电影通过这样的卖座电影不断将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输出到全球各个地方,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嗯,还行。
7.2-7.5左右吧..?披着元素的皮讲了一个强势移民女亚裔与哭包白人男性的爱情故事。
期间还探讨了身份认同,文化碰撞,阶级差异,梦想与自我束缚等问题...尤其是小焰对自己不自信,因为父母倾尽一切爱着自己,便压抑自己的梦想只想做一个“好孩子”并延续家族产业保护家族香火(…这东亚家庭味道太足了。
但故事重点还是爱情线和人物成长,其他并没有过于深入。
(所以总觉得这部缺了点什么...)剧情也较为薄弱(相较于皮克斯以前的电影):小火焰的梦想出现的突然且莫名,毫无铺垫;洪水竟然贯穿全影甚至包括电影高潮part,堵了两次发了三次,甚至政府因为员工内部矛盾拒绝修复导致大洪水爆发是认真的吗...难道说皮克斯在影射美政府机关相互推诿效率低下...?(捂嘴)还有就是四个元素的设定。
明明很新颖,可以尽情想象却没有展开,通篇基本上大部分是水与火的互动,不是说水火互动没有意思啦但多少感到很可惜...更别说主线剧情只围绕着水与火,另外两个元素提都没提毫无参与感,删掉都无所谓(摊手)最后。
中途突然提出一个与主线剧情毫无关联的,可被四个不同的元素同时接纳的时光花的设定。
无论是谁,都可以站在同样的地方共赏同一景色——这大概也是主创的梦想吧?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就好了。
(顺便一提皮克斯的美术和技术真是可怕...时光花part看得我要窒息了我不骗人...)
确实也是万万没想到,这部被身边的人评价为普普通通,还近乎有点陈腔滥调的《元素大都会(疯狂元素城)》,在我这里却越嚼越有滋味。
泪腺随时随地就会崩溃的阿水(粤配译名),日渐成为元素城内我最喜爱的大男孩,跟风格相近的《玩转脑朋友(Inside Out)》对比,阿水比较接近那个代表伤心情绪的小蓝孩。
然而,阿水更进一步,他不只是一个忧郁的男孩子,他是一个水做的男孩子,他最不缺的是共情和流泪的能力。
图片来自豆瓣好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泪变成了被社会和文化定义为“弱”的表达,流泪成为了弱者最后可用却又毫无杀伤力的武器,只能靠试图唤起加害者的良知才能自救。
一开始阿水这个角色有点令人讨厌,作为公营机构的检查人员,他明明知道自己被水道错误地引导到某个早已经断水的商铺内,明明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他却哭着都要把一条条的罚则写下,就好像在苹果注定会落下的星球上,水通常得顺流而下那么执着且自然。
他知道要尊重眼下的这一份工作,要如实申报,但面对火女的示弱和求情,他也仍然愿意听听事情的原委,去了解这一项接着一项的罚单对对方而言,意味着的具体是什么。
图片来自豆瓣他的体恤不在于无条件地听信和胡乱使用酌情权,他仍然不得不将检查所得的结果进行提交,但也愿意支持对方对检查结果有申诉的权利,又或是更进一步地,有自查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人获得免受处罚的可能。
阿水只能顺流而下,不得不顺规则而为,可他又不失温情和体恤,从不是硬板一块,不顾对方生计与死活。
他甚至在听见那些在多数人认知里,仅仅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惨事,也会下意识地悲悯和流泪。
图片来自豆瓣能屈能伸,也许并不是阿水独有的特质。
不难理解,为什么水人在元素大都会里会看似占据着话语权一方的优势,毕竟他们在很大的程度上维持了整个城市的运作,同时又可以被挤成涓涓细流,或者被蒸发成水雾,也可以依靠城市里看似取之不尽的水资源随时变得强大。
还有一点我认为可爱的设定,是阿水并不享受变成“肌肉男”状态时的自己,他会觉得那是不得已才得拥有的身形,或者干脆就是错误吸收了太多不应该吸收的积水,而产生出的某种被扭曲了的身材。
在阿水的审美角度里,“肌肉嘭嘭”式的强壮,似乎不是一种时时刻刻都要固定在水人身上的审美,能在需要的时候变强,便已经足够。
阿水这个平平无奇的设定,诠释了什么是心思细腻和共情力强便会有影响力的道理。
与拳头和势力无关,懂得为他人兴奋、为他人高兴、为他人摇旗呐喊的利他原则下,他的共情力变成了他真正有效的动员力。
融入到氛围里面,以造浪去提供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的踊跃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在感情里,阿水看似是处于随时会被对方“煲熟”的弱势,近乎某种明知道爱是承受与忍耐却仍然能够鼓起勇气向前迈步,或者张开口赔着笑去吞咽那灼烧的刺痛。
甚至,在触摸和拥抱的时候所呈现的,从来也不是他随时可以浇灭对方的强势。
他似乎根本不需要压过对方一头的自我认同,他们接近时候,只会在阿水体内升腾起热力与气泡,可触碰本身,又像是隔着一块防火耐热的薄膜,阿水有某种不会伤害对方的自我约束与自我限制,以一种近乎本能的自然姿态,来去接受和容纳对方的温度。
图片来自豆瓣与火女那容易憋着憋着就累积高温而爆发的性格相比,阿水是可以变得巨大却又时刻看似无害的存在,面对质疑时他并不会斩钉截铁地展现自己如何值得。
阿水会试着,用他所知道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客观且真实的科学知识,来表达自己能够突破,这个看似是鸿沟的障碍。
以自身为透视镜,去帮助火女点亮和说服,那个近乎笃定地反对这段姻缘的母亲,而非将鸿沟拉得更大,要逼对方作出“我跟你妈都掉水里了你救谁”的两难选择。
图片来自豆瓣也是近年开始,很多人愿意在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性格时,加入“原生家庭”的因素。
阿水也算是一个原生家庭水平高于平均值的存在。
那个经常跟阿水一言不合就抱着一起哭泣的阿水妈妈,对阿水的养育近乎某种“放任”,仿佛只有善待与包容,而不作干预和限制。
面对阿水看似找到了貌似无法相容的火女,妈妈下意识的反应,也是不作评价与阻挠。
这个家庭里面没有谁就应该如何的设限,让我不禁想到,是否与持续富余的家境有关,他们甚至对于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保持某种令我羡慕的,近乎心平气和的态度。
图片来自豆瓣在打碎了玻璃壶的那一刻,刹那间我想起的,是我与我妈彻底和解前那次吵架的场景。
那时的我跟她哭着说,在这个家里,我显得像是个时时刻刻都在犯错,却始终无法被包容和体谅的异类,哪怕我所犯的错误已实实在在地在伤害着我,而在收拾烂摊子的时候,那在脑海中略过的话语,总是责怪而不是关心。
当钢化玻璃被击碎落下,某些碎片划破我的手背时,我想到的竟然是这么多的玻璃渣子得要收拾好才行,门被我拉坏了,还得爸妈费心找人来修,而不是哭着告诉爸妈,我的手划伤了很痛,我很难过请先心疼我。
一惊一乍和容错率低的养育过程中,如今在我看来,极有可能会令孩子变得更不能容忍自己踏上了那看似错误的人生之路。
害怕失败的孩子,宁可去复制别人重复过无数次但也许不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不允许自己去尝试极少人尝试去走却适合自己踏上的征途。
阿水看似很难做好一份正经工作,但找到工作时,他仍然会是兢兢业业地,希望可以做好他的分内事。
他可以尝试许多人生方向,哪怕是不停试错,只要他在试错过程中是足够认真的,就会得到来自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图片来自豆瓣阿水的“原生家庭”因素近乎某种,在我们看来是中大奖的存在,其实,这种大奖也不过只是他无需时时刻刻去盯着那些容易踏上的“成功”之路,也不需要争破头地去内卷、去挤一条条独木桥。
他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成功与否,而被认同或抛弃,他可以在成年后,近乎孩子气地诉说着曾经碰过海绵且整个人被吸进去了的“恐怖经历”。
他无需穷尽一生,去成为别人眼中的头狼,去过注定会牺牲自己来为家族逆天改命的人生。
他可以做自己,他可是比Ken更早明白kenough道理的男孩子,他的能屈能伸,能低到尘埃和深入砖块缝隙,最后也使得他能在难以抵挡的考验中,存活下来。
图片来自豆瓣谢谢阿水,这个元素大都会里最可爱的大男孩。
图片来自豆瓣
不关注也可以,随你
#灵魂伴侣经营 大白看电影就喜欢拉着我,这两天他不舒服,我刚好也想看个电影,于是我俩一起看了《超级元素城》,特别喜欢,几个收获:1.女孩子容易发脾气,男孩子情感细腻对愁善感,看到了我和大白的影子2.女孩的爸爸从小指导女孩如何接管家族事务,却从未问过“你喜欢什么?
”3.女孩的坏脾气在店铺很容易搞事出来,这就是发火的作用:提醒我们哪里出问题了,提醒我们反观现实是不是我们要的4.女孩很容易火温非常高,这在平常环境是灾难,在特殊情况是格外的天赋,比如:做玻璃!
5.五行为何需要均衡?
这部片子就展示得很清楚:只有水只有火只有木都不行,全都有,牛!!!
空有一个新奇的设定,却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文章玩玩花样,一想到内里是个亚裔移民二代被富白男二代拯救的陈腐故事就觉得膈应。
想象力是很好,但是谁要看超雄和弱智谈恋爱啊?完全可以把故事的重点放在火焰人如何奋斗把日子过得更好这件事情上。你看最后只有女主得到救赎,其他火人在这个城市仿佛仍是隐形的一样,格局小了bro。
皮克斯里最东亚的一集🥲🥲,泪点被拿捏
大概是皮克斯有史以来最套路最无聊的一部电影
首映看完 Love is hot boiled water. 总而言之多喝热水~
见一次男友家长就有了顶级公司的实习机会……迪士尼真的很会巧妙规避所有现实难题
东亚移民家庭小孩和有钱白男的爱情故事。看完的感受:东亚人人生好难,白男好天真,爱情好简单
概念与Zootopia大同小异,固然元素人的设定使得冲突的展示更直接更具影像感,皮克斯的技术表现力仍是行业翘楚,可惜细节上难以给人惊喜,囫囵地过渡到生命大和谐就更想当然。
欲盖弥彰虚伪至极 为什么新城区的建筑都用玻璃制作而天生擅长做玻璃的火族人却没人参与?为什么火族人集中住在炉火镇不住元素城里?为什么炉小焰几进元素城路上都没见到几个火族人?炉小焰一开始没说错,阿波确实不能懂她
似乎从琼瑶开始就告诉女性摆脱家庭要靠爱情,但是它没告诉为啥不能发脾气,为啥世界要漏水,他告诉你爱情让你知道梦想是啥,这不扯呢。虽然微观世界具象的皮克斯哲学设定很皮克斯,但是故事却越走越俗,浪费了。从inside out断崖式滑坡到今天,可能是这个世界的缘故吧。
amc看的3D的,是还算轻松愉快的了,visually很不错,但整个story line剧情真的是一坨屎,看到中后段我都觉得无聊了。没啥意思。全片最喜欢最惊喜的是lauv的歌,真的好开心一首歌能在电影院听到lauv的歌我简直不要太激动好吗。另外,看了下评论区很多说是映射亚女移民中产白男的故事,emm我觉得其实还好我看的时候没有特别对号入座。但迪士尼确实是zzzq的排头兵,有时候真的蛮让人恶心的。整体来看,远低于皮克斯的水准。
一切都过去得太容易了,就算是为一场童话吧
看下来感觉就像种族隔离时期两个不同肤色家庭融合的故事,而最终火女和水男的结合并没有改变整个社会对火元素的歧视。可能皮克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打个马虎眼让俩主角去环游世界而不是在城里遭遇更多的不公正对待了。或许主创想要表达的就是年轻人要大胆爱,不要在乎成长环境的差异,但是为什么要把主角相爱的阻力单纯放置在受歧视一方的家庭内部呢,看下来就感觉到火元素活该受排挤,因为他们都是一群自私薄情脾气差的混蛋,明明剩下仨元素更是种族主义者啊,连朵破花都不让我们的火娃看。所以电影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疯狂歧视城》。
果然是Romcom,任何爱情戏的部分都好看,还贡献了一段非常出色的约会蒙太奇。但还是逃不过挣扎来挣扎去家庭梦想我们不能在一起的cliché。但是小水男真的好可爱啊超爱哭的msub我的最爱!
纯爱真的很适合戛纳的闭幕。
物理学最有用的一集。
你永远可以相信皮克斯!
题材很好,但编剧真的有问题,故事太片断式了,一段一段的剧情非常不连贯,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要故意破坏火焰镇,结果也没有。。外媒口碑崩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男女主人设并不立体及很多行为逻辑都很牵强,配角也没有出彩的,所有角色都变成服务于片断式剧情的道具,和《动物城》丰满的男女主人设以及各种出彩配角完全比不了。。总体挺失望的,但作为迪宝宝动画的影迷还是给四星吧!父亲对女儿说“你就是我的梦想”还是泪目了,虽然都是以前玩剩下的。。
通篇概念先行加政治正确的基调,以至于世界构架粗糙堆砌,故事老套刻板,剧情逻辑生硬。亚裔导演居然拍得如此白人至上西方中心,且更直白。再震惊的视效,也掩盖不住无趣的剧本和糟透了的审美。
处于下位,美丽强势的移民,处于上位,傻白甜的本土人士。然后爱与包容带来大和解。what can I 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