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美穗的女孩子仿佛都有非常漂亮却脆弱的脸。
<东京日和>里的中山美穗。
和<玩偶>里的菅野美穗。
五官精致,眼神漠然,无谓的表情如出一辙。
她们的神经质如此相似。
她饰被男友抛弃后神经大受打击的女子,穿简单的柔软衣裳,扎不整齐的发辫,失去笑容。
他们走到哪里都拴在一起的红色粗绳让我想到以前书上看到的持续一年的行为艺术。
那两个之前毫无关系,之后吃饭睡觉都要在一起,连上厕所和手淫也不能解开同拴在身上绳子的中外艺术家。
他们不一样,他是心疼她的。
心疼到不能不管的麻木地步,于是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圈养住她的安全和他的内疚。
情感已经残废,只能用肉体羁绊。
导演的表现手法像是个孩子。
以季节串起的三个爱情故事镜头支离破碎,故事间的衔接也太过简单毫无修饰。
他仿佛一向如此,成人世界中的恶童。
嚣张跋扈地把身处的环境撕裂,暗涌的暴力,无可比拟的力量。
在你感到疼痛后却又突然美轮美奂的安静。
而他镜头下的人类也一直如此,不是面无表情,就是表情狰狞。
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个男人的骤然而死,而是地面擦洗血浆然后特效做出的浮现在一起的故人旧貌,鲜红的血迹和亮绿色的制服带子,居然让人觉得异常美丽。
然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深红色枫叶,活力妖娆,配合女子红色的浴衣。
满目纷飞。
他让他们死于无声。
他把他们最快乐的镜头直接拉到已经静默的现状中,像是剪错的片花一般,直叙地有些令人恐惧。
最后十分钟已经没有耐心看下去,以为会在雪地里蹒跚着蔓延出悲伤然后潸然落幕。
可是他是他,而不是岩井俊二。
暴力美学者说,不死光,不开心。
这部片子的文案居然是,『あなたに ここにいでほしい』。
真不知是故意炒作成爱情片,还是他再一次的人格分裂。
那是。
55岁的北野武。
画面很美,情节难免有些空洞。
没想到竟然也是奇情,我服了。
中间穿插的那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林慧萍的《驿》,后脊梁一阵发凉
人偶一般。
如此美丽。
如此脆弱。
如此……无用。
我们用它来宠溺自己残存的童心。
我们用它来放纵自己最后的任性。
我们,用它来填补最深重的渴望,最天真的欲壑。
信仰它。
追逐它。
不顾一切得到它。
以为那是灰暗生活里最后的一丸灵药。
是药三分毒。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越是依赖,越是无奈。
把它当作一切去坚守,将注定艰难而困苦。
把它当作唯一的结局去执著寻找,最终也只有毁灭。
只因为我们是人,不过血肉之躯,难脱爱恨恩仇,际遇离合。
不能如玩偶一般,华服盛妆,永远以最美丽的姿态,相对于一处静坐,任由日生日落,斗转星移。
所以,相依相偎的短暂幸福,也只能像蔷薇一样,绽放于某季,凋落于无声。
我们能记得的,只有,它曾经香得醉人,它曾经艳得销魂。
当被剥夺爱情的女子放弃生命,最终以失去心智的方式在现实的角落里无声残喘,自以为是一个天真无虑的孩童。
当软弱无能的男人在前途利益和真爱之间踌躇游移,最后不可回避的面对,曾经相爱的女子因为他而苍白疯傻。
谁信谁知,那条羁绊的红绳里编织的,还有多少是残存的爱情。
有多少是相守的满足。
看见有人说,行走是脱俗的。
死亡是轻盈的。
为了爱,两人徒步穿越四季,漫漫苦行。
是的,那四季都是美丽的。
花溪枫雪,鲜艳夺目,铺天盖地,咄咄逼人。
然而只怕,行走者的眼睛里已经看不见这些。
男子用红绳束缚起的不离不弃,与其肤浅地说是为了追求爱,不如说,是为了赎内心中深重的愧疚和罪恶感觉。
对自己说,对世人说,你看,你看,这是我照顾她一生一世的决心。
所以,请原谅我的错,请忘记我的罪。
可是即使如此也远不足够。
哪怕只是自欺。
无处可去,唯一的方向是逃离。
茫然不知世事的女子跟从着眼前唯一亲近的人,迈动双足,从轻松到麻木,最后是拖沓。
也惟有跟从着。
这样一种相对。
艰辛,困苦,疲惫。
想要逃离的世界,从来不曾摆脱。
那是他用迷惘中的良知,亲手束缚在身边的女子,跟随在他的脚步之后。
他每一次回头,都看见背后路过的世界仍然是想要逃离的过去,走多少路,都不曾远离。
所以,只能向前。
他是否知道,就是因为他选择了那女子的跟随,才将他走的每一步新的路,都变成相同的过去?
呵,即使知道又能如何。
红的枫白的雪,早已没有意义。
偶尔路过某处甜美的回忆,也不会再有谁去珍惜。
他先决心抛弃了。
于是她也狠心删除了。
爱情象一颗被拔掉的烂牙,躺在垃圾桶的角落里哭泣。
现在的红绳,束缚的只是两具因为宿命而只能前行的游魂。
于是行走。
偶尔路过成人中庸的嘲笑,路过儿童无知的嬉闹,路过一些奋力生活着而不曾注意到他们的人,以及,那些似蒲公英一般正在盛开的微小爱情。
平静娇艳的瞬间里,你想不到,这绽放经历了多少时光轰隆的碾压,承受了多少因果循环的拨弄。
如同你想不到,这天真无邪的幸福对于残酷的现实来说太过灿烂,满足过后,终究要用血和死亡去偿还。
午夜时分。
写了太久,我已累了。
行走中的男女亦不过血肉之躯,终究要有一个结局。
最后的订婚别墅外,他们终于回归了人的状态。
麻木但是自然的,搜索着被人遗弃的可以用来裹腹的食物。
接着才凝视着屋里的灯光,想起了曾经热闹温暖的幸福场面。
一时间,心智恢复的女子仿佛回到了最初回忆到的心境。
仍然在身边的男人,回忆起同样事情的男人,你看,代表誓言的项链我还好好的珍存着。
很幸福呢。
你也是吧。
可是,不是啊。
后来,幸福,明明已经破碎了。
背叛,遗弃,绝望,那些她不惜放弃生命也要逃避的回忆,狠狠地迅速地,在她空白已久的脑海里重新建立——甚至还来不及,收起面孔上本能的微笑——再倔强也争不到,再柔弱也挽不回,她碎片满地的爱情。
于是措不及防,她终于可以在他面前哭了。
压抑着的所有愤恨都解放了。
于是他终于可以抱紧她了。
对那个相爱的女子说一声她能够听懂的:对不起。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
最终的结局是,他们救赎了自己,人世间却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他们找到了自己,但仍然无处可去。
穿上了脱不下的厚重的那对娃娃装束,惟有前行,继续前行,去完成那一出玩偶戏里,悲伤淡然的宿命。
也许,北野想告诉我们的是,爱情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件美丽的玩具,能够使我们轻松快乐贪图迷恋。
但当我们过了能够拥有它的年纪,却仍要强求,就只会因为代价太过奢侈,而付出艰辛,甚至生命。
极端 寂静 绝望 (我踏马已经对这种典型日本病态美学免疫了!
画面令人动容,情节上很无语)
《玩偶》整部影片可以划分成3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分别是《燃烧的红叶》、《夏日碧海》与《寂静的雪山》。
北野武以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3段悲剧的爱情串连起来。
影片以男主愧疚后悔,宿命式地选择与精神失常的爱人以红绳拴在一起为开端,用长镜头与远近景的交替记录他们走过的四季景色。
随着四季的景色变化,镜头自然的转向夏日碧海中歌手与歌迷的故事和寂静雪山下黑帮老大与旧情人的重逢。
三段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同样极端与震撼,于是镜头集中于表现的极端凄美爱情美学以相同的伤感基调一以贯之,3个故事中红绳、红叶与红裙突出明艳,不同故事的人在远景画面中的静静相遇,整体上流畅巧妙地描述出悲剧宿命般的病态爱情的主题。
影片中的色彩最打动我的是粉色、红色和白色。
(一)粉色:故事里的春天是粉色的:男女主无言地缓慢走在粉色的樱花树下,红绳系在彼此身上,春日的阳光营造了一种童话般的美好。
故事刚刚开始时,爱情看似童话般甜蜜浪漫,可童话毕竟虚假易碎,幻梦般的美感使之后的情节更增添凄凉。
(二)红色:红色在如此悲剧的爱情故事中以红毛衣、红裙、红叶的形式反复出现,更有系在男女身上直至死去的红绳贯穿影片始终。
在极致的悲剧中,用生命换来的短暂幸福像艳红色一样美得凄厉哀伤。
北野武以高饱和色的色彩对比更凸显出宿命的残忍,令人久久回味。
(三)白色:冬天大面积的白雪是四季之终,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又渲染出面对宿命的无力感。
影片的最终,女主终于回想起了从前的快乐记忆,两人相互拥抱后却双双滚下悬崖,吊死在树枝上,定格成一幅凄美的图画,落入苍茫的洁白中。
四季的绚烂、绝美的爱情终究只剩雪一样的洁白干净,像是从未存在过。
以白色结尾更体现出影片的唯美的完整性。
关于取消声音:1、对于影片大部分的色彩浓重的远景,慢慢行走或是吃着午餐的人物显得分外渺小。
此时自然之景给人的震撼足以令人静默,便不再需要配乐。
宏大的景色给予观众的冲击已经足以令人入戏。
2、死亡的无声属于留白。
由于配乐是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的,本片要表现“玩偶”的宿命,是注定的悲剧与呆板,所以注定是沉默的。
(其实不太理解……上述纯属胡扯)3、也是因为没有声音,我几乎睡着好几次😓强撑着看完真是不容易。
玩偶戏做为独立的形式开始于电影故事发生之前。
一场利益驱使的婚姻进行,玩偶戏自此在人间拉开序幕。
女子被遭抛弃,可以选择自己结束生命。
只是命运由不得自己选择。
挖空记忆丧失言语地继续活下去....男子逃出名利设计的出路,带上心爱的人流离。
一根红色的绳索绑着两个失去灵魂的躯体。
为爱放逐,选择寻找,彼此束缚。
断翅的蝴蝶,破碎的天使瓷器娃娃。
一张滑稽的面具,被贴上彩色纸衣的鱼... ...并不是这样单一的爱情存在剧中。
在海边有偶人的回忆。
也有另一场故事的发生。
女艺人的美丽是永远看不足够的,刺瞎双眼只为与车祸毁容后的她相见。
倒在了红色的血泊中也了无遗憾了吧。
枫叶落 下的季节,漂亮的画面弥散着一股血腥味。
... ...黑道老大在知晓大概命不长久时回想起年轻那会儿爱情的承诺。
当年做便当的少女笃受诺言,等候爱人如期而来。
约期用青春填充着。
风烛残年,再次相恋。
一个女人一生两次的爱情都属于同一个人。
女人携带便当等候到他如约而来,最终仍旧是等待,无尽地荒凉。
老人的死亡跟黑道相牵扯,命运由他自己选择过,时候一到终究要偿还。
各安天命。
选择在命运里的作用总是相对而言的。
偶人继续前行,走入白雪皑皑的冬,记忆终于是可以被寻回的。
那跟红色的绳索系着等待复活的爱情。
故事的最后红绳捆绑住的只是偶人客观存在的躯体。
这个被束缚的命运世界里,解脱的方式来得顺乎自然。
惟有坚持自己的选择,红色的绳索绑不住命运。
可是却也脱离不了选择的命运存活...
《Dolls》,很早看的一部片子,却一直放在电脑里没有删掉。
这部讲述着宿命的电影,通片刺目的鲜红、盛绿和银白。
春夏秋冬的季节轮换。
唯独宿命贯穿始终。
北野武,导演的名字在漆黑的背景里用亮粉色凸现出来。
他说,这是他迄今为止最为暴力的一部影片。
可是满目的精致与鲜艳。
越是如此,越让人心觉恻然。
美到极至的东西,不是魅惑便是残酷。
电影开始是长达近五分钟的传统文乐(日本结合吟唱和台词朗诵的木偶戏艺术)。
然后展开了主线的情节。
男女主人公一开始的命运就已如同先前的两只人偶被操纵着。
男人从利益图谋的婚姻逃脱,找到已经失忆的女友,开始流浪的生活。
他们不停地走,从春天到盛夏,从冷秋到寒冬。
漫天的樱花变成浓密的绿野,艳红的枫叶之后无垠的雪原,他们就这样一直一直走。
女孩已经没有记忆也没有言语。
男人数度尝试后终于放弃。
他们始终沉默,走不到彼此心里。
腰间的红绳牵系着彼此,如一世注定无法摆脱的孽缘。
导演在主线的情节之下穿插了另外两条支线的故事。
黑社会首领在年迈的时候想起当年尚未出人头地时身边的女子,她每日为他做好午饭在公园等他共餐。
他欠她一份承诺。
当年的树林已经焕然一新。
当年的少女亦是红颜不再。
可是仍然是一袭红衫,手里捧两个便当在等待。
他没有告诉她自己就是当初离去的少年。
而几十年后再一次吃到熟悉的饭菜后,他死在仇人的枪下。
一个相貌平凡的男人疯狂地迷恋当红的少女偶像。
那张如同白瓷般精致的脸和清脆甜美的歌声。
车祸褪去了女孩明星的光环,绝美的脸庞左侧从此不可示人。
可是男人不可救药地痴迷。
他看最后一眼女孩写真集里完美无缺的照片,然后用锋利的刀刺瞎自己的眼睛。
只是为了去找她的时候可以使她感觉坦然,不需担心被毁的容颜让歌迷看见。
她深深感动,有了车祸后第一次的笑容。
他们去玫瑰盛开的田园,大簇大簇的红玫瑰怒放,他们嗅到浓烈的花香。
然后男人在夜晚回去的路上死去。
正部片子里的人物被宿命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生中的快乐时光如此短暂,稍纵即逝。
然后是刺目锥心的痛。
他们一生所希望最大快乐之后迎来最残酷的命运。
如烟花盛放,随即是更沉重无边的黑暗。
当寒冬的夜晚,女主角终于回忆起往日情景之后,两人双双坠落山崖。
腰间的红绳拉扯着、牵引着,直至死亡。
这是最残酷一幕,亦是最凄美一幕。
清晨的云间露出金色阳光,两人悬挂在山间的枯枝,身亡。
终于明白导演所言不虚。
没有任何暴力的镜像,却充斥着沉重而残酷。
当车轮碾过折翅的纸蝴蝶,当一轮明月下粉色的小球随着女孩吹气的节奏上下跳跃,当美工刀被举起来然后有鲜血滴落在写真集里女孩绝美的相片上,当清晨街边残留的血迹被冲刷干净,当漫天红叶纷纷吹落,当全篇凝固在那一条枯枝上垂钓着的男人和女人然后跃出片初时候的人偶以及剧终二字的时候,你感受到一种无声而巨大的黑暗,每一个细节都笼罩在那种无助的宿命感里面。
可以说这是一部很日本的片子。
画面精致至极,处处可见凄殇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配乐和服饰。
数度与宫崎骏、北野武合作的音乐人久石让在配乐中多处运用钢琴的清脆作为背景,让人总有生命易碎之感。
而服装界的名人山本耀司为电影所设计的服饰更是华丽鲜艳。
亦舒说,生命无所谓计划,因为有一样东西叫做命运。
当一切都被宿命所掌控的时候,从一开始的时候,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已经在劫难逃。
突然地,又有了浓浓的凄凉感。
http://www.blogcn.com/User5/vivianisvivian/blog/4374816.html
看完此片,心情不在那三个故事里停留,反而不住地想象,那个社长之女的命运又是如何。
她的确有一个强势的家庭,但这并不妨碍她也会全心地去爱人和渴望被人爱。
男主角在婚礼上弃她而去,这对她的打击和伤害又是多么地深刻,她难道就没有为了这份爱同样选择以死避世的可能吗?
那个为了偶像自残双目的男人,那个花了三十年去等待情郎的红裙女人,背后是否还有更刻骨铭心的情意呢?
一切不得而知。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主角,甚至不是守候主角的人。
木偶的凄凉命运至少有人去同情和欣赏,而大多数人的境遇,却隐匿于那浓重的黑暗幕布之下。
想到这些,心就更疼了。
这一次,56岁的北野武,放下了手中的刀,编织了三个现代爱情童话。
舞惯刀的手绣起花来难免有种稚拙的感觉。
视觉的盛宴,唯美的音乐加之华美的服装,使我觉得,这个历经沧桑的硬汉在经历过《大家都在干什么》的戏谑与《花火》的深邃与沉重后,开始执迷于寻找一种年少时候的执著。
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什么都不是永恒如一的,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坚持又有什么意义?
爱情是速食的,梦想是短瞬的,信念是空洞的,众多的人可以混混碌碌的终了一生,有谁还去选择坚持,让自己生活的那么艰苦呢?
于是,《玩偶》中那三个情节老旧的爱情故事,便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一个关于“执著”的童话。
无论是在家庭压力下私奔而永生相许的少男少女,还是那个为了一个承诺而等待了半辈子的忠贞女人,以及为了偶像而自我牺牲的痴情男子,他们的执著对于还在爱情中做梦的少女来说太没有创意,对于历经了爱的受难的现代人又太过矫情和虚假。
但是我们到底还是被感动了,因为北野武并不是在给我们讲故事。
他既不是像昆庭.塔仑帝诺一样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你个晕头转向;也不像杨德昌用格言般的句子去剖析生活的残忍与现实。
北野武的电影更多的是一种感慨,对于生存之苦的无奈或是暴力世界的凄叹,是在菊花和剑的精神下抒发着“诸事无常,盛级必衰”的感悟。
因而他的影片是诗,散文,童话,在那些华丽的色彩下透着北野武独特的冷峻,那漫长的静止长镜头加之突如其来的跳切,仿佛是色彩斑斓的油画,他以色块来表达诗意与感动。
你很少在北野武的影片中听到喋喋不休的对话或是谆谆教诲,他力求最干净简洁的语言,而把“说话”的权力交给镜头。
A:北野武的长镜头北野武的电影节奏缓慢,拍手手法特点鲜明,最爱出现沉静的静止镜头。
长镜头具有很深沉的感动力,它是东方人思维方式的体现。
我们习惯对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感,镜头的组接往往破坏了情绪的直接而自然的表露;东方人是含蓄的,更容易被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所感染,在本片中有几个代表性的长镜头正是如此:1, 近景别的长镜头贡田竭力吹破碎的小球的一场戏中,长达2分钟的固定镜头对准了女主角的面部:这是张没有生气却依然执著的脸,她一次又一次的用力去吹那个不可能再飞起的小球,一次又一次苍白而绝望的呜咽声让人听着窒闷而痛苦,由于静止不动的展现了这个全过程,使得观众觉得这短短的2分钟似乎是一段又长又难熬的时间。
时间的延沓,让人们拥有了感情的共鸣,仿佛你也在努力吹着那再无法飞翔的小球。
生命中有多少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明明知道无法挽回,却依然声嘶竭力的去努力争取着。
对于执著的人来说,爱情恐怕一辈子只有一次,但那一次却终究要有完结的时候,眼睁睁目睹着这一生的唯一而去,是一种多么辛酸无奈的滋味。
2, 远景别的长镜头这种镜头大量的出现在松本和贡田行走的段落。
第一次是在岸堤边,俩人与故事2中的残疾男人擦肩而过,春日的傍晚,火红的天边,四个人的剪影是如此的渺小。
第二次是在水边,俩人与故事3中的男女主角擦身而过,夏天的午后,翠绿的水和碧绿的山之间是4个小小的人。
第三次是在铁轨边,俩人穿过山丘最后是在黑夜中穿过小桥首先,远景别的镜头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这几个美丽如画的镜头如同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在2,3乐章中穿行如云。
松本与贡田俩人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以优美的行走连接起3个故事。
其次,远景别的镜头带有一种很客观的色彩,这种远距离的视角让人体会出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苍生,他冷静的欣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众生的挣扎与绚烂,只是一时的火花,人类在茫茫人生与自然之中是如此的孤独而无力。
这些镜头中出现的事物如流水,小桥,铁轨,山丘,都具有线条延伸的特征,人生亦如这个风景变迁的流线,我们只是边走边唱。
从黄昏到黎明到黑夜到午后,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冬,“行走”便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的意想符号贯穿在影片的各个角落。
B.北野武的色彩盛宴不知道今年的导演是否都共同迷上了色彩。
张艺谋在《英雄》中大过其瘾之后,北野武又在《玩偶》中炫了一把。
1,四季的颜色《玩偶》里的一对男女行走在四季之中,无论是樱花烂漫的春,水墨般清爽的夏,绚丽火红的秋,还是洁白宁静的冬,四季就像是一块美丽的调色板,绘出聚散离合。
回忆段落的颜色处理上多以冷色调为主,往往到是比较现实客观的,而行走的段落中其颜色开始成为一种语言,镜头中的主角,它不是真实的,更多是写意的,所以这些段落更像是诗歌叙述,而不是再具体讲一个故事,刚刚已经提到,行走只是一种生存的状态,那么绚丽的色彩其实也是我们人生的写照,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风景,变幻无常的大自然其实也就如同诸事无常的命运。
另一方面,大自然和人类的命运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大自然妖娆而伟大,人类却渺小而迷茫,但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境就可以像自然一样伟大,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心的声音,大自然的色彩也就是心的色彩,我们同自然一起欢喜和惆怅,也顺其自然的去面对生活。
2 局部色相《玩偶》中对于局部色相的处理也是很讲究的,这里以“粉色”为例分析局部色相的表意功能——自从她失去爱情,她便开始痴迷于一切粉色的东西:粉色的花,粉色的蝴蝶,粉色的玩具,粉色的霓虹灯……粉色可以是爱情,更宽泛的说它是一种快乐,一种绚丽。
对于粉色的迷痴,其实也是对于生命中那些流逝的美丽的迷恋,所有美丽的东西,都是脆弱的,幸福是不可能被享受的,我们只有在漫漫追求幸福的长路上去感悟幸福的真谛。
C,关于死亡的处理爱与死向来是日本电影最爱讨论的主题。
对于西方人来说,死亡是恐怖的,这恐怕是源于西方人的“原罪”信仰,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的生死观在世界上更是独特。
世阿弥说:“花儿虽然凋谢,但是生命还在,今天的凋谢是为了来世的重新绚丽。
”由于这种理论,日本人便形成了“生如樱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的生死观。
这种思想在《玩偶》中就有着非常典型的表达。
1, 盲人的死在盲人与自己心爱的偶像共同走过繁花似锦的花园后,他独自吹奏着那首爱的旋律倒在血泊中。
北野武对死亡的处理永远是突然的,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他让他的人物们在最幸福灿烂的时候死去,不知道这是一种残忍或是一种幸运。
贡田手中把玩着秋叶,没有任何过度,便是盲人倒在血泊中的身影,血红的地面被水洗净,一个小人物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干净了,他用失去了一双眼睛的代价换到了片刻的幸福然后便离开,这真让人感受到世事无常,生命的脆弱,人的渺小。
2 黑帮老大的死在实现了半辈子的盟约后,他终于了却了心愿。
这个黑帮老大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曾经辉煌灿烂,而年老的他在体验到真正的幸福真谛的时候被自己的亲信所杀,镜头没有描绘他的死,而是转向顺水漂流的一片秋叶——这便是日本人的死——一种透着禅意的死。
3 情侣之死爱情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行走,爱就是那条红绳,把两个人束缚在一起,他们走过了春夏秋冬,终于在爱情盟约的地方,她想起来他,然后两个人从白茫茫的雪山上滚下去,爱情一经求证,已经走到了终点,他们被悬挂在半山的树枝间,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地球还在运转,但他们却被永恒的悬置在那里了。
悬挂是一种最尴尬的生存境地,在我们的人生中许多时候我们都会被置身于这种上不去,下不来,死不了,活不下去的境遇,爱情与生存也是一种纠结,这根“红绳”束缚了彼此,一个倒下另一个也要倒下,同时它也将两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即使走到了尽头,我们仍然可以不分开。
3个故事在秋天的时候开始向死亡迈进,在完成了心愿后大家都纷纷离开这个世界,北野武以死成全了爱,或许爱与死本就是无法分离的两个概念。
D,诗意的空镜头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着大量的空镜头。
一般来说,我们总喜欢给空镜头牵强附会的加上很多寓意和象征,其实很多时候空镜头就像是诗歌中的抑扬顿挫之处,音乐中的休止符,没有必要一定要一一对应着去解释。
断翅的蝴蝶——爱情让我飞翔,爱情偷走我的翅膀,你让我变成蝴蝶,却不让我再飞翔微笑的天使——我曾经洁白,有天使的翅膀和心肠,可是黑黑的世界里我忘记了哪里是我的家乡破碎的小球——呼——吸——我用生命去维持爱情,不用力,飞不起;太用力,却有失去你,爱情是一种精确的技术,一生唯一一次的玩具穿着礼服的鱼——我是一只被遗弃在岸边的鱼,美丽的衣服是我的嫁妆也是我的丧衣。
…………北野武,不要言语,不要阐述,只要你能听懂,诗的韵律。
F,玩偶人生——开篇和结尾,关于主题开篇是玩偶的戏剧落幕,结尾是爱情落幕,人生如戏,总有戏散之时,影片的开始和结尾很切合的呼应在一起:当看了2个小时电影的你注视着荧幕上的玩偶像你谢幕时,你恍然明白,戏已经结束了,不过自己的人生还在继续着戏剧。
人生求幸在枷中——玩偶是被人控制的,我们的人生虽然是我们自己的,但我们一生其实被各种东西所牵绊,灵魂永恒被困于枷锁,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我们总是叫嚣着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但许多时候我们是无法选择命运的,在挣扎与叛逆中,最后发觉自己竟然被自己所束缚,人本生而自由,但我们自从走上戏台的那一天起,就忘记了自己本是一个没有主人的“娃娃”。
追求构成了人的一生,所以完结的时候即使实现追求的时候。
当冥冥中那跟束缚着我们的力量消失的时候,我们便从人生的舞台上撤离了,在茫茫的空虚中,获得了永生,死即是生,另一出戏剧又要上演……结语:坦率的说,《玩偶》没有《花火》那样的深邃和完美,更华丽矫情了些,初看有点像新手的作品。
黑则明晚年的时候拍了《梦》,画面一样是华丽精美,但已没了前期作品深刻的见地。
也许,这是一种纯熟后的回归,男人在中年的时候开始最深刻的去思考人生和命运,快到60的时候,又恢复了一种纯真和一种宽容。
每个人都有梦,当一个老道的高手将他的梦娓娓到来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一种感动,并不是对一部巨作的那种崇拜感动,而是潜藏在影片背后的一个电影人的电影人生所感动。
这个年代有时候真的让人悲伤,到处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一种莫名的躁动中,太多曾经坚持的信仰顷刻灰飞烟灭。
在这个否定一切,看轻一切的社会,一个导演无法改变人们的精神,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温柔又冷血的硬汉,带给了我们一种感动,这也就足够了。
三个故事,都是那么的压抑。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规则操纵下的玩偶,松本被父母的规则所支配;黑帮老大被黑社会的规则所支配;红歌星被演艺界的规则所支配;而他们牺牲掉的,都是爱情。
迟到的幸福转瞬即逝,更使未来的一切都永远地无望下去。
其中歌迷刺瞎双眼的桥段,早在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的《春琴抄》里就有看过。
自残是太极端的行为,即使当事人把它当作靠近幸福的途径,我作为观者总还是感到难受。
执念,等候,这是影片的主题吧。
艳丽的色泽画面之下,是苍白无力的灵魂,正如不断闪现的那对玩偶,华丽精美的服饰之上,面无表情。
在看过的北野的电影里,这是最暴力的一部。
安静的,感情上的暴力,比血淋淋的暴力更残忍。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个弄瞎自己的追星族。
他死了,血迹留在公路上,好大的一滩,两个清洁工卖力的冲洗那滩血迹,像对待一般的垃圾一样。
其实心里也知道,血迹是肯定要被洗掉的,但是前一个镜头还是那人的死亡,下一刻就急着洗去他生命曾经存在的痕迹,人的存在价值就这么的被抹杀掉了,真的很残忍。
不太北野武 挺黑泽明的 用各种面具阿玩具阿的象征 寓意到没那么深刻 感情之类的。。。
一条抖音的故事讲了两个小时。前面10分钟配角全部都在笑场。镜头语言和服装的装逼成分太大。怀疑预算一半给山本耀司缝衣服了。北野武自始至终应该是一个悲观的人,但是面对悲观,死给你看换你心疼的态度和戏谑面对,嘲笑一切的态度相比起来,后者更像我喜欢的那个北野武。
1994年,北野武嚴重車禍后,寫了一本病中“記憶”——《向死而生》,其中開篇第一章就有“玩偶”一個小節。這不是一個巧合,雖然,在這裡北野武先生要說的是,關於用一生來付諸愛的行動。
只是为了看西岛秀俊才下了电影不喜欢……
对我来说还挺文艺的。1.是执着还是麻木。2.是爱还是牵绊。3.画面很美。
北野大叔玩得有点过了…
由陪伴到等候再献祭的三段极致的爱,这部里山本耀司的服装完全的盖过了久石让的音乐,造型都太美了。百老汇北野武回顾展。
正如北野武自己所说,这是他最为暴力的一部电影。
北野武的爱情三重奏,第一幕冥途飞脚有些孔雀东南飞、梁祝、钗头凤的影子;第二段是望夫;第三幕便是舍目追星了。北野骨子里有对“殉”的迷恋。构图很美,乏善可陈,风格太昏沉诡异了些。
恕我无法欣赏如此文艺调调的片儿……
開頭給我的感覺真是冗長,菅野美穗演的很好;我喜歡第二個故事:如果有人肯為我做一輩子的便當,我會想嫁給他;粉絲對明星也是存在真愛的,雖然有時表示得激進了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是因為某些特徵而愛上某人,到後來就是因為是這個人而愛上那些特徵.ps:最後死的那個場景真tm美呀.
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更像是电影学院的学生作品!生硬的讲述一些导演自己的观点,内容太薄弱
我居然坚持看完了,不可思议~
哎,说实话第一遍我是没有看懂的,文艺片啊文艺片。安静到半天没有台词。本想作为晚睡之前的调剂,没有想到,看的我更加郁闷了。最后男女主角被挂在悬崖的树上…… 浮想联翩。
疫情那年卖30%座位时期错过的片终于补上了遗憾!蛮适合这样一个普通的夜晚来看的,电影节强度太大怕是观感容易打折扣;演职人员表未免阵容太强大了点;也算是集锦片,三个故事三对恋人,上天其实成全了每一个人的心愿不是吗,但每个人都付出了苦痛的代价,在命运面前,有谁不是那被绳索牵着的傀儡玩偶;真美啊虽然那么痛苦,山川四季见证了他们变成事实上的永恒的厮守,系着红参一起走过樱花的甬道,走过枫叶的河谷,走过冰雪的山峦,直至回环到目睹他们自己最初的订婚,而一切一切都不过只是一出木偶戏——电影的内容充分地照应了电影的形式;北野武特有的那种诡异的停顿乃至僵硬的风格居然特别适合这个故事,他独特的剪辑方式也让电影呈现了别样的美,比如一枪打出去流出来的是飘着枫叶的河水
挺煽情的。画面很美。
漫无目的的一直走啊走 当他俩终于抱在一起的那一刻 我的眼泪止不住一直流...
2.5分、故事都是好故事、可拍出来为什么会看着这么无聊🥱
北野武对女人的美丽一定有着特别深刻的体悟,不是说外表。但也的确如北野武本人所说,这部几乎没有暴力镜头的电影是他最暴力的电影。再加上山本耀司(服装设计)和久石让(音乐)的钻石配合,的确是能经历时间考验的杰作。
很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