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Blue Amber

主演:王真儿,吕聿来,耿乐,张瑶,王彩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方言年份:2018

《淡蓝琥珀》剧照

淡蓝琥珀 剧照 NO.1淡蓝琥珀 剧照 NO.2淡蓝琥珀 剧照 NO.3淡蓝琥珀 剧照 NO.4淡蓝琥珀 剧照 NO.5淡蓝琥珀 剧照 NO.6淡蓝琥珀 剧照 NO.13淡蓝琥珀 剧照 NO.14淡蓝琥珀 剧照 NO.15淡蓝琥珀 剧照 NO.16淡蓝琥珀 剧照 NO.17淡蓝琥珀 剧照 NO.18淡蓝琥珀 剧照 NO.19淡蓝琥珀 剧照 NO.20

《淡蓝琥珀》长篇影评

 1 )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本文首发自【奇遇电影】,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感谢【奇遇电影】编辑:不跳舞的猴子。

---今年上影节一众得奖华语影片中,还有一部足以入围年度最佳华语片的电影。

它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入围亚洲新人单元,最终凭借出色的摄影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首映后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这部电影就是《淡蓝琥珀》。

上影节拿奖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它也终于在今日揭晓了真面目。

《淡蓝琥珀》改编自作家须一瓜的小说《二百四个月的一生》。

说到须一瓜,大家应该不陌生。

曹保平导演的口碑作品《烈日灼心》,正是改编自她的作品《太阳黑子》。

须一瓜《太阳黑子》文本中蕴藏着的复杂人性,赋予了《烈日灼心》在犯罪推理的类型创作之外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二百四个月的一生》则完全脱离了犯罪推理的类型。

短短几万字的篇幅,用平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位从小镇来到山城重庆的女人的故事。

在小说标题中,《二百四个月的一生》代指204个月。

在故事中,是女主角荷洁(王真儿 饰)的丈夫阿峰意外死于交通事故之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东西,都用金钱(数字)衡量。

包裹住蚂蚁尸体长达几万年的琥珀值20万;名车刮一道痕值4、5千;阿峰活了32年零320天(电影对小说进行了改编),赔了30万,一天值25块。

而这也是一直萦绕在荷洁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荷洁有一个小本本,像是那种街边推销赠送的劣质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的每一笔开销。

在一个中产家庭做保姆的她,在主人不在的时候帮主人付了快递费27元,说起这件事,对金钱数字没有概念的女主人不在意的没有理会。

27元,比她的亡夫阿峰的一天,还要贵2块钱。

影片就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中构建起了剧情,也在同样一笔钱对于不同的人的意义之间,建立起了对立关系。

荷洁所工作的家庭,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男主人收入不俗,一家三口住着高档小区中的三室一厅,生活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温饱有余,有钱请荷洁来当保姆就是最好例证。

在做保姆之前,荷洁是幼儿园老师,因故丢了工作之后,来到曾经自己的学生家中当起了保姆。

虽面容姣好,但学历、收入、家庭等各方面因素都让她很难选择自由恋爱,经热心大妈介绍,嫁给了底层本地人阿峰(吕聿来 饰)。

这种契约式的婚姻关系,将两个人的条件一一摆上台面作比较,户籍、学历、收入、家庭,最后才是相貌。

但好在,荷洁和阿峰也并不是合同婚姻,两人住在重庆特有的筒子楼,简陋的房屋连电扇都是奢侈品,但一穷二白的日子倒也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炎热的夏夜,荷洁在楼顶帮阿峰洗头,阿峰望着不远处的霓虹灯光,幻想着那里面的女人多少钱可以摸一次,胸到底大不大。

简单的生活被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打破,只留下倒在血泊中的阿峰,和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小狗小白。

阿峰唯一的亲人,他的老母亲因为儿子的去世悲痛欲绝,摔下楼梯死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180度逆转,她成了原本的筒子楼的房主,肇事司机赔的30万也都归她所有。

得到了钱,拿到了房,但这并非荷洁所要。

她开始郁郁不得终日,不仅仅是丈夫惨死在心中系下的结,更是在思考,钱和命之间,永远也捋不清的换算关系。

影片并没有建立强烈的戏剧冲突,淡蓝与暖红的色调构建了回忆与现实部分的温暖与冷冽。

我们在银幕中看到的荷洁,永远一副淡然的表情,却怎么也隐藏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汹涌。

急于求解心中的疑问,荷洁病急乱投医,找到了号称能够通灵的大妈,再一次次的加钱才能和亡者继续对话之后,荷洁终于承认这就是一个骗局。

荷洁目睹了肇事司机家的惨案:入室抢劫的小偷不仅偷了价值上百万的钱财,更将肇事司机的老母亲,残忍地杀害。

看着曾经将自己的丈夫压死在车轮下的肇事司机痛不欲生的哀鸣,荷洁惊慌离去。

这是报应吗?

也许。

这是轮回吗?

可能。

但荷洁心中的结系得更紧了,上百万的珠宝,按照阿峰一天值25元计算,将近110年。

这个老太太的命,到底值多少钱呢?

是有钱人的命更加值钱,还是说,人的生命,本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影片最后,睡梦中的荷洁在梦中回到了和丈夫一起洗头的屋顶。

她的丈夫、婆婆、雇主一家、肇事司机一家都在,在美好的暖红色调中和像极了夜总会门口的彩色挂灯中,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笑着,之前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

就如同片名《淡蓝琥珀》一般,影片的淡然贯穿全片,无论是悲伤还是痛苦都藏于表面之下。

像极了前年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用插叙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痛苦往事静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慢慢地走进内心,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和自己和解。

也正是这样的淡然感,让影片有了超脱大部分国产电影的气质。

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不再是脸谱化的功能型角色,它更像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就如同在生活中的我们,各有自己心中的结。

导演周劼在影像上极具天赋,影片的淡然感绝大部分都归功于影像的气质,宽幅中景的运用,简单的美术置景恰到好处,对人物关系用构图的方式巧妙呈现,都是用影像讲故事的典范运用。

▲导演周劼与女主角王真儿例如荷洁在男主人耿乐家里劳动时,男女主人和荷洁分别置于画框的两端,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好地表述阶级差异所带来「人的价值」不同,营造失去丈夫荷洁内心的孤独,适应宽银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主题表达。

而演员表演方面,周劼的调教功底也可见一斑,饰演女主角荷洁的王真儿已经是大众熟脸,但过往都是在网剧领域积累下来的认知度,从《无证之罪》到《上海女子图鉴》,王真儿饰演的都是强设定的角色,表演也都是外化式的快餐审美。

但在《淡蓝琥珀》中,王真儿彻底沉淀了下来,全程喜悲不显于神色,却用真正理解人物的方式,将角色的气质从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而有趣的是,在《上海女子图鉴》中,王真儿饰演的罗海燕,同样是从小镇前往大城市的年轻女孩,但在这部剧中,展现的是罗海燕通过自生长,逐渐融入大城市的美好童话故事,在剧集介绍中,称罗海燕是不忘初心,坚定、独立的新女性。

但这是否说明《淡蓝琥珀》中嫁给底层本地人,给有钱人做保姆的荷洁就不够坚定,不够独立呢?

我想不是的,《上海女子图鉴》中所编制出来的,不过是少数人才能够拥有的生活,对于大部分小镇女性来说,不过是美好的肥皂泡,颇有意淫色彩。

但在《淡蓝琥珀》中的荷洁,或许才是大部分人,最终成为的样子。

这也便是《淡蓝琥珀》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与其他影视作品中间的分水岭。

影像和主题气质上的高度统一,现实主义的题材表达,让《淡蓝琥珀》成为了今年年底最好的国产片之一。

 2 ) 我来过这里。

前天看的电影,相当喜欢。

淡蓝冷色调的摄影就相当讨喜了,更不必说这有意思的构图,凭这两点就可以打三分了。

里面有一些对社会现状的影射,是啊,人命不如狗呀。

如果一定要拍出悲剧感十足的电影,那么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捏合在一起,再从中敲碎。

帅气得过分的男主,美丽得动人的女主,那只可爱的狗狗,那座美丽的重庆城。

我发觉我真的是跟重庆这个城市挺有缘分的,记得第一次去重庆的时候,刚刚下了飞机转轻轨,在动车上就有人想向我问路,第一天大大话话最少三次被问路,最神奇的是我那时候那是手提着行李箱。

重庆话我没学过,听过一点,却基本上能够听得懂。

更好笑的是我在东莞买东西从来都没有一个销售员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讲广东话,可能他们都以为我不是广东人吧,哈哈。

我来到这个城市,我感觉很熟悉,冥冥中我总有那么一点感觉,我来过这里,而且不是旅行这么简单,那么是前世吗?

如果真有前世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在这里有过一段故事,以至于今世的感觉如此强烈。

那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真情 还是 孽爱?

无从可知。

这个女主角可以说是我的理想型了,很喜欢的说。

 3 ) 我们都是淡蓝琥珀

蓝色,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颜色,但是是会让你喜欢的颜色,《淡蓝琥珀》亦如此。

没看过原著小说的我惊讶于导演的展现,人生诸多问题都需要计算,可是就是有些帐永远算不清。

执拗追逐结果桎梏了自己,走出深渊发现依然可以活着,我们不就是这样吗?

“荷洁”意寓“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社会和解,和种种的过往和解。

我们都是蚂蚁,是选择做琥珀里的蚂蚁还是凝望琥珀的蚂蚁,未解,可心中答案已定。

整个故事缓缓展开,活在现实却被回忆拉扯,可能觉得女主执拗、对丈夫的死婆婆的死无关痛痒,但当你看到她为了宠物蹲在马路边痛哭难以自已你瞬间就能理解到,啊,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与其说她是故事中的人,不如说她才是那个凝望深渊的人,王真儿把这样的一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你分不清她是演员还是“荷洁”,她立于世俗之外,看着身边的人像小丑一样登场表演,痛苦的来源的不是挚爱的死亡而是自己无法脱离这个世界亦无法融入。

曾几何时,我们都如此。

蓝色黄色交映穿插,回忆为暖现实为蓝,蓝色琥珀,生于黄色浸染变蓝,我们都是蓝色 琥珀。

《淡蓝琥珀》剧照

 4 ) 背光处淡蓝色的身影

这几乎是我这些年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喜欢的。

影片像淡淡香烟,默默的燃尽,这样的故事听完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只是留下了好多片段的震撼,导演的手法很巧妙,镜头语言特别丰富,好像真的是与小荷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她身上浓雾深情,她的神情给我一种荒诞感,肢体的动作是坚强的破碎,她的喜悦是淡蓝色的,她的悲伤是淡蓝色的,她的回忆是淡蓝色的,她的愤怒是淡蓝色的,她的绝望也是淡蓝色的。

很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都很漂亮有情绪,我觉得这导演好厉害,这是一部文艺片吗,我也说不清楚了,好像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个窗户里的家庭,灯下话语交换,黑暗中肉体交缠,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大家也游走在背光处,我们的灵魂总是见不到太阳。

 5 ) 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

又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

她最出名的被改编作品是《太阳黑子》(电影《烈日灼心》)。

而上一部被改编的是《淡蓝色的月亮》(即《夜色撩人》),结果票房口碑都十分惨淡。

对了,一直以为须一瓜是个男的!

有两个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导演爱改编成电影,出来须一瓜,还有一个是胡学文,就是《一个勺子》的作者。

在回忆与现实之间不断跳闪,看着有点累。

大概是实在没多少情节可以挖掘,只能在婆婆妈妈打碎打乱中寻求节奏的变化,不至于太沉闷。

老是在计算,强调生命的价值,一天才值多少钱。

想起《小武》里的称人民币,后来有些地方送礼金就是以斤论的,好像是江浙一带,嫁人就是以钱来衡量一个女人的价值,而死亡赔偿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很不公道,却又是如此残酷。

女主的幼师塑造,一点也看不出来,你说她是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

失败。

正常而言,或者说非套路来讲,女主怎么都会把情绪带入到工作中,甚至会伤害报复小朋友,因为别人无心对她的伤害(撞死丈夫),而对无辜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整个戏看下来,大部分时候女主的表现就像一个神经病,就是那种智商不在线的傻子。

吕聿来床上“定格”谈论闪光球灯的姿势很吸引人。

这灯光看着像城中村不可描述的发廊。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吕聿来这个“文艺小生”硬是红不起来。

耿乐曾经红过,还有没有机会像潘粤明一样翻红?

女主王真儿某些角度像梅婷,但演技相当一般。

整个戏就仿佛一拳打在海绵里,导演架子很足,但完全使不上力,就只是花架子。

最后,重庆还真是适合拍电影的地方。

 6 ) 一般

剧情套路,看着没爆点,吃点爆米花看看就得了还要140字,有病的设计1548679495818678484697646365189978564664664688888888899525666655549425464825487664875466431594637694564661646979466464646646466464664646466464646466464664646646464646646466464646616464664646466464

 7 ) 到底是什么夺命马路,让男人与狗共同殒命于此?

《淡蓝琥珀》与《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不一样的 不只是男女主角、丧子或丧夫、他人的责任还是自己的失职,更根本的区别在导演对角色的态度《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因为自己的失责造成孩子们丧生,感官于是奔溃,感知陷入失效状态阿弗莱克不需要“表演”,电影便客观呈现出一个男人真实的痛苦,通过一次次不同的遭遇和情境《淡蓝琥珀》是不同的,女主遭受不幸后的状态都是通过神情、话语和行为这些手段表达出来的她陷入了精神失常的状态,观众从她外在的表现被动地感知到此点。

两部电影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海边的曼彻斯特》与观众间隔一段必要的距离客观呈现男主角的痛苦,这反而引发了共情,而《淡蓝琥珀》看似主观呈示女主角的心理状态,对观众来说却成为一种强迫,迫使他们去感受女主极端的悲苦境况,从而导致了强烈的厌恶与反感《淡蓝琥珀》看似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来,呈现女人在丧夫后陷入的极端痛苦状态,背后实际是男性导演对女性心理的暴力想象,女主角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没能引发任何同情。

与此同时,电影过度使用虚浮美观的镜头表现进一步说明创造者在表达时缺少必要的真诚,只是在剧本创造过程设计一个个情节点,让角色不断遭遇痛苦的境遇同时妄图通过这种悲情的贩卖来引发观众的同情其中没有任何日常生活的质感可言,细节是完构一部电影完整体验的关键所在(侯孝贤意义上的《淡蓝琥珀》是真“PPT电影”,徒有其表的镜头铺陈的叙事节点:相识、死亡、纠纷、帮佣……只不过导演聪明地将其打混在闪回的容器中,让观众难以辨清:影像只提供信息,没能创造体验我们要像拒绝一位擅长撒谎的渣男那样拒绝这部电影,因为它只有对女性心理和情感的无知消费

 8 ) 从现实角度看电影是否太过幼稚

从影评中了解到本篇改编自小说,没有读过,就不在这里过多的解读,但是对于其中的问题还是有一些个人的看法。

荷洁用单纯用计算机酸算出其丈夫活一天值25块钱,这25块钱怎么来的呢,肇事赔偿30w除掉阿峰所活的天数。

她觉得25太少了,虽然在后来和肇事者的交流以及末尾把钱还掉可以看出他这么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赔偿,只是对于所谓生命的价值产生了困惑,那多少算多呢,婆婆要再加10w,33.3,多吗?

被盗损失100w,103块一天,多吗?

诚然生命中每个重要的人对于自己都是无价的,但是在在法律层面却是明码标价,一条命值多少钱,法律说取决于他能创造的价值,肇事者按照法定程序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这个事情也基本尘埃落定,而后荷洁的一系列报复行为,则显得略显自私。

眼见他人宴宾客,欢声笑语绕梁不绝,两次划车成功,给内心天平加了9000的砝码,获得宽慰;快递被退回,引发了后面变本加厉的保价寄石头,至于放弃的理由,应该也是知道会被退回自己还要承担运费的可能的多于顿悟。

至于跳大神,则是彻彻底底的愚昧。

猪肉摊一幕,荷洁站在画面中央,面前挂满了标价牌,是想表达一下他孤身一人被包围在这个冷漠的数字世界吗?

买猪肉要钱,因为猪肉成本,摊位成本,摊主也要成本生存;寄快递要钱没寄出去退回也要钱,因为物流成本,派送成本,运营成本;救护车要钱因为护士医生司机出勤成本,来回燃料成本。

“救死扶伤咋个还收钱哦” ?

不收钱难道用爱发电吗?

影片最后荷洁释然了,是的,突然就释然了,原因是什么,肇事者遭遇入室行窃,经济损失100w,家中老人遭遇不测,她问神婆,够吗,神婆说要加钱,给自己加,她就走了,称其为骗子。

说明他根本不需要真正的去了解死去的亲人的想法,她已经有了答案,一直都有。

她所需要的,只是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衡,所以说到底他也并没有原谅肇事者,最多算是 额 平衡了。

如题所说,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产生的一个疑问。

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单纯的从现实角度去看似乎略显幼稚,毕竟它有经过艺术加工,有它皮之下想表达的更多内容,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要去过滤掉自己的观感,模糊掉是非对错,却也着实不该。

 9 ) 淡蓝琥珀:非正常死亡,的,非正常纪念

在阿峰的心里,按重要性排序,1.妈、2.我、3.你、4.小白。

你,我老婆,小荷,排在小白前面,绝对是重视了。

你要知道,小白到我身边比你早,在和你滚床单之前,我就给小白洗澡了。

但是,小荷,不满意,不满足,自己居然只排第3,只排在一条狗前面。

但是,但是,这个排名,永远不可能改了,阿峰,死了。

阿峰死了之后,小荷纠结于另外一个排序,什么是阿峰在天上的魂最在乎的?

30万赔偿金、小白、我。

一开始,小荷以为是30万。

因为,婆婆说钱赔少了,因为这个还气死了。

因为,她算过,30万车祸赔偿金,相当于她丈夫阿峰活着的每一天,只值25块钱。

她就想找肇事的哪家人讨个说法。

人家不搭理她,她就报复,偷偷划人家的车,把修车的钱,把别人的损失,算成给阿峰的补偿。

在报复的过程中,她给一个从前工作的,幼儿园里教过的,孩子当保姆,她像一只蚂蚁活在别人幸福家庭的琥珀中。

后来,小荷以为是小白。

因为,小白死了,她哭得更伤心。

因为,阿峰的哥们儿告诉她,阿峰把小白当儿子。

她想继续找肇事那家人的麻烦,想快递石头,给他们,讽刺他们心如铁石。

她放弃了。

可麻烦没有放弃那家人,那家人在她的望远镜下,被抢劫了,损失100多万,还失去了一条生命,一位老人被杀了。

冷眼旁观,那一刻,她心如铁石。

结局,小荷念头通达了。

她做了一个美梦,梦里,小白,真的成了阿峰的儿子,给小白一个交代。

她做了一件怪事,把人家给的赔偿金+两次划人家车的修车费,快递给了那家人。

快递,是保价、到付。

不管,阿峰最在乎的是钱、还是失去“妈、我、你、小白”的痛苦,都让他跟那家人自己去算吧。

我,不想再做一只蚂蚁,活在替你纠结的琥珀里。

通情达理的另一面,是人善被人欺。

30万的琥珀里,是一只蚂蚁。

你想救那只蚂蚁吗?

砸碎30万的琥珀,先。

【花絮】“小白”这个名字,上一次让我流泪,是潘粤明的电影《情不自禁》,Desire For Fired,2001。

【备注】 《淡蓝琥珀》,以逝者阿峰的上帝视角,拍了小荷“睹物思人”和“观人悟道”。

电影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这篇小说,刊载在2018年第一期的《上海文学》这本杂志,正在征订2019年的读者,每期15元。

须一瓜的近况,可以围观她的新浪微博@须一瓜 龙标:2018年064号

 10 ) 人生都是利益交织的

这部电影中,从开始到结尾都有一条主线——利益,女主的丈夫爱女主,可能是因为她的脸长得漂亮、女主的丈夫死了,被赔了30万,其实人生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利益,有时候有可能为了利益连亲情也不顾。

整部电影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色彩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

做爱时呈现的是灯红酒绿的,日常生活又是淡蓝色的看到最后的平行空间,惹人思考。

《淡蓝琥珀》短评

#资料馆留影#文学改编,冷静疏离的故事,披着悬疑外衣,关注贫富悬殊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幸福到不需要戳穿了吗?她想不通,他那死去的丈夫,一个活了32年的人,赔30万,平均一天才值25块,而一块几万年前的琥珀形成只需几天,价值就超过几十万,一辆车被划花了要5000元修门,只要几个小时,一群劫匪就抢走100多万的家当……聪慧的神啊,请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6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拍的太幼稚了吧,编剧和导演真的接触过这些人物原型吗,就凭一个理念支撑全片,现实生活可比这个复杂多了!女主老公被车撞死默默无言,女主按赔偿款计算老公每天价值,女主做保姆是为了偷窥肇事者然后刮车,太文艺了,太造作了,受不了!你家保姆才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要看这个片子,就因为我差点在那个小区买房!

8分钟前
  • 大人
  • 较差

在中国就是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真理。倒叙和插叙,蓝色永远和忧郁搭上边,重庆夜晚真的很美 膝盖上的长裙也撩人。

12分钟前
  • 匿名
  • 推荐

耿乐

16分钟前
  • 黃宗澤
  • 较差

小说文本给了很大的基底支撑,让这个电影很具吸引力。导演还算比较好的控制住了叙事以及节奏没有卸掉。创伤修复处理得很淡,人物间的关系中的张力也恰到好处。三星半,但国产电影做到如此不易,鼓励。#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21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这样的老公死就死了吧

25分钟前
  • 北影厂彪哥
  • 推荐

发现导演不喜欢用特写,摄影,构图很讲究

30分钟前
  • chern
  • 较差

测算生命价值的理智本身 已经失衡意义在于活着并不是获得

32分钟前
  • janet。
  • 还行

室内戏完全是电影化的摄影方式,利用构图和区域的分割与否,清晰地展现人物间的关系与层级,前期美术与后期调色所呈现的色调完全扣了题(仅室内戏)。剧作上在打工期间完全避免了直接地争吵对峙等戏剧冲突,算是最优选择。结尾处的正推特写,抬眼与观众(灵魂视角)的对望,跳脱出了人物一以贯之的状态,在克制和隐藏了近一个半小时后,导演的意志仿佛突然跳了出来,提醒你此刻为影片的点睛和结尾,这一点实属遗憾。

37分钟前
  • wells小任
  • 推荐

谈不上多精彩的电影,但是淡淡的耐人寻味。文学意味浓厚,情绪充溢,离生活很近。希望2019国产电影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多些这样日常的地方性的真情实感的作品

42分钟前
  • 推荐

拒绝(男性)导演消费(女性)痛苦。

44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啊吕老师太美了!

49分钟前
  • ツна강ρö
  • 还行

6.4给低了……最后和乐融融的场景特别讽刺,所有人在霓虹雾色中的天台上一起庆祝,人和人,人和狗,都一样。

53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一定要想要一点值得称赞大概是依靠摄影和人物心理的绵密推进搭了一个压抑的电影境况,同是老套的女性身份重构,反正就还蛮一般的

58分钟前
  • Geelong
  • 还行

一切都是价钱,一切都不真实。可以更风格化一点,隐藏叙事和矛盾。女主不错

1小时前
  • Wednesday
  • 还行

门窗镜像构建多重几何空间,拓展平面的丰富性和纵深感;天台上的「人间地狱」,是一场大梦,醒来晨雾盖在身上还有薄薄的寒意。不管是价值不菲的琥珀还是绿宝石一样的苦瓜,快递到付还是交通事故,蚂蚁还是狗或者人,生活的乱账怎么算得明白。单就「保姆」和雇主家庭之间的关系,比《找到你》微妙细腻得多。P.S如果耿乐家招保姆或者清洁工,请call我,「我可以」。

1小时前
  • 星期一的幽灵
  • 还行

难拍不代表拍不好,不深入太淡了,很难讲深了会不会好。

1小时前
  • 低浮上
  • 较差

影片的小说文本和《烈日灼心》的小说文本同样出自须一瓜之手,周劼对于文字-影像的转化能力有一定作者意识,不同时间线间的嫁接既构成影片的叙事层面也构成影片的心理层面,摄影和山城的空间结构赋予影片同叙事匹配的多层次视觉感。对生命价值几何的质问,以及对女性内心痛楚的描摹都有触动人之处。

1小时前
  • 闵思嘉
  • 推荐

须一瓜的小说还是有很大改编难度,电影对于性命价码的无解和求解,在“平行时空”一般的穿插剪辑中形成一道网,两组时空在恰当的衔接处互文。在保留了须一瓜文学腔调的同时,摄影给予更大的视觉空间和镜像关系,做到了女性隐秘世界的诠释。可惜某些段落较尬,如丈夫被撞等。王真儿的电影感要比剧强。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垃圾片,难看墨迹,故作深沉,一无是处

1小时前
  • stany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