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时代开始喜欢董洁,喜欢像她这样有着清冷气质的女子,低调沉静不张扬,安心拍戏不作妖,是公认的娱乐圈清流。
这份欣赏随着她步入婚姻而加倍,又随着她的离异而渐渐褪去。
几乎所有公众号娱评人都说,她演活了冷清秋,这使她成为了大家眼里的白月光,不想内心却是一朵毒莲花。
所有人都责骂她、厌恶她,尤其是她参与了某档亲子真人秀节目后,舆论对她的恶评,从婚姻道德到人品私生活又延伸到亲子关系。
她处理婚姻矛盾时的逃避叛离与过度指责,使她成为了一个拙劣的加害者。
她最好的年华是在全网的谩骂声中度过的,似乎做错选择的人没资格在破碎的关系中受伤,她流露的母性和委屈看上去都那么扭曲,让人反感。
很长时间都没有戏敢用她,曾经清丽美好的容颜迅速苍老憔悴,时光刻上了倔强、落寞与不甘的沟沟壑壑,将她这些年的遭遇都写在了脸上。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很少在公众前发声,娱乐圈热衷于炒作爆料,贪图新鲜热闹。
她除了当年离婚经由工作室发出的一纸声明,还有亲子节目中的访谈,几乎没有声音。
或许是没什么好说的,如今的她也知道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无可争辩。
或许她还是心有不甘,曾经两情相悦变成满地鸡毛,以不堪的方式逃离婚姻的矛盾,最终两败俱伤,殃及两家人,惨烈不堪,命运的一手好牌打成一本糊涂账。
我相信她是深深失望过、受过委屈的,内心觉得无可挽回,沟通无果改变无望,从而转向能让自己开怀的新人。
但她忘了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忘了婚姻道德的红线,忘了网络的放大镜,忘了她是冷清秋,大家接受不了她犯这样的错。
头顶国民白月光的女神光环,背弃人品才艺俱佳的玉面郎君,亲手打碎才子佳人的童话,这样表里不一的割裂,让人大跌眼镜,顿时引起哗然一片,讨伐她的声浪从未停息。
娱乐圈多少秘事男女丑闻,多少艺人臭名昭著依然蹦跶圈钱,这个只有三天记忆的互联网,连保家卫国的英雄名字都没办法被记住,而她的婚姻丑事被记了整整八年,时至今日都还因此遭人谩骂。
不为什么,因为她曾经是冷清秋。
因为她没资格做错事。
因为她的性格让她不愿意为自己辩说。
也许戏如其人,就如同她的很多角色,个性的清冷和情感的沟通,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功课。
我曾经有点希望她“黑化”,就把自己当劣迹艺人,放下面子去博热度,有热度就有关注,就有商用价值。
这些年多少明星靠着黑红也杀出了一条血路,起码钱赚到了,你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可她不行。
她知道自己做过的选择为大众所不容,也有着她不肯诉说的不甘。
所以有一阵,她在聚光灯下甚至是怯懦的,是闪躲的。
她知道自己不受欢迎。
她不愿意与过去和解,可是为了给孩子、家人更好的生活,还是得去拉资源,求戏演。
哪怕是演一些让大众更厌弃她的不讨好的角色。
她有她的自尊和倔强。
这些年来,她从炙手可热的实力女艺人,一下子变成娱乐圈黑户。
曾经的好角色、好剧本、好导演,都变成一种奢求。
看到她以女主的身份出演了《您好!
母亲大人》,我很惊讶。
看到她依然是八年前的清冷模样,魂穿丁碧云,我默然了。
这些年我也对她有着深深的评判,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我从未替她说过什么话,甚至羞于告诉别人我曾经非常喜爱她。
但是看到她在这部剧中的演绎以后,我突然想说点什么。
我想说点她不肯说的话。
写了很多,突然又语塞了。
生命中有许多事,许多选择,就是会成为一个人的考验,成为一道坎儿。
摔倒了,摔瘸了,千人踩万人踏,最后还得靠自己颤颤巍巍站起来。
没有谁可以真正明白谁,说不出道不尽,她唯一的表达渠道,只剩作品了。
放下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她的审判吧。
走岔了路的冷清秋,不再是白月光,却还可以做董洁。
我一如从前喜欢她演绎的角色,并且依然期待看到她。
看到一半就来评价了,虽然一开始感觉导演的叙事很凌乱,但只要看一集,你就会适应整个叙事的节奏。
越看越舒服,没有期待,没有亢奋,没有气愤;有舒服的感人,有舒服的揪心,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应该一直这么走下去。
妈妈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是好似平平淡淡,缺演到了我的心坎。
还有就是,我们因为世俗的偏见将我们的爱情葬送,其实就是我们不够爱对方,皇室公主都会为了爱情脱离皇室
我是90后。
这是我代入感最强的一部剧,代入了自己,代入了身边的朋友,从故事到人物性格。
因为代入而走心,也因此暗暗神伤——故事基调是悲伤的……例如“母亲”放弃重新追爱的机会;例如“我”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老家……#现实中选择不一样,是否命运也不同。
性格决定命运。
#希望面对生活,积极点,热烈点~希望未来性格上,学习苏轼的洒脱。
没想到我居然会被一段国产剧里中年人的爱情打动。
不要误会,我没有诋毁国产剧、诋毁中年人的意思,更不会诋毁爱情。
只是我们的国产剧会表现中年人的生活,表现他们的婚姻,表现他们的悲欢……但很少表现(好)他们的爱情。
但爱情并不只属于年轻人啊。
《您好!
母亲大人》中董洁饰演的丁碧云和芦芳生饰演的梅部长都已人到中年,丁碧云是个单亲妈妈,梅部长是她的日本上司。
两个人的爱情被拍得克制、舒缓,又美好。
他教她学习日语,她教他唱中文歌,她孩子病了他伸出援手比她还焦虑,他因为流言被诋毁她也会不计前途站出来辞职……最后两人终于商定去日本。
然而中年人的爱情不只是两人……只是当丁碧云听别人说起日文中“今晚的月色真美”原来是表达“我爱你”,而回应是“风也温柔”时,终于明白梅部长早就对她进行过最炽热的告白。
这一刻,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破防了。
这大概是我近期看的国产剧中对于中年爱情最好的一段描写。
不脏不油腻不牵强,让你相信他们之间就是真正的爱情,以及无奈错过。
起先我并不敢看《您好!
母亲大人》这部剧。
因为我大概知道它的内容。
原著作者不良生在豆瓣更新《与母亲的99件小事》日志时我就不敢看,因为,我害怕这种与亲情永别的题材。
但剧集《您好!
母亲大人》从第二集开始,时光一下子倒回,一是回到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是回到儿子丁小军的高中时代,变成并线叙事。
我开始被这种叙述吸引。
母子之间的命运在冥冥中有了特别的连结和关照。
比如,当那边母亲不听外婆的规劝偷出户口本也要跟父亲结婚,这边,丁小军也不听母亲让他考师范的规劝,而是选择去念文学系,追逐自己的作家梦。
母子性格都同样倔强。
但母子性格也都同样磊落,当母亲为了受工伤的工友向厂长争取补助乃至令自己都丢了工作,镜头一转,儿子也勇敢跟学生会欺压新生的学长作斗争。
但也并非母子之间所有的性情都是一致的,有时这样的两条线也是一种对比。
比如母亲面对和梅部长的爱情非常勇敢跟坦然,无惧小镇上的流言蜚语,选择真爱。
但儿子面对喜欢的女孩却怯懦害怕,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心。
这样的双线并轨剪辑切换将母子的人生做了对照展现,直面两代人的生活,观众看过母亲的当年或者能够立刻理解儿子现在的抉择。
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奇妙和复杂,我们可能如愿以偿,我们也可能背道而驰。
这就是人生,每个人被遗传被教育被影响努力亲近又努力逃离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您好!
母亲大人》中几个演员也选得好。
起先你觉得董洁怎么能演尹昉的妈妈呢?
他俩演一对姐弟恋都不违和。
但往后看,你才知道这个人物跨度这么大,董洁从少女演到妈妈再到老年,只有现在的她可以驾驭。
当剧中丁碧云围上围裙在厨房切菜,那熟稔而利落的姿态,让你相信她就是一个慈爱而坚韧的母亲。
尹昉的角色跨度也很大,从中学生到走上社会。
尹昉身上有一种无涉年龄的少年气。
说实话他这个年纪的其他男演员扮嫩演中学生、大学生我可能会生气,但尹昉就会让人觉得合适。
甚至连赵魏演的父亲我都觉得印象深刻,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角色,有自身的复杂。
当他面对记者的采访,面上的每一点轻微表情都仿佛有真实生活可循。
对于这样一部剧,真实,才是抵达观众内心的通道。
当然,芦芳生演的日本人梅部长是我目前最喜欢的角色。
芦芳生很多说话做事的小细节拿捏得太好了,这不只是让人觉得简直就是个日本演员饰演的这么简单(其实这一点已经非常不简单了),他还演出了一个深情克制的日本男人。
这才能让你遗憾于他们的爱情。
梅部长就是丁碧云母子艰难生活中一片明媚的月光,一缕温柔的风。
最后,还是不得不说一下我不敢面对的告别了。
毕竟,这是《您好!
母亲大人》最重要的主线——儿子陪伴母亲抗癌,陪伴她最后的时光。
剧集一开始就是丁小军决定辞职回老家陪母亲看病,这是丁小军的抉择。
生活中我们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面对一些不得不去面对的告别。
我永远记得父亲在即将离世前,医生把已经无能为力的噩耗告知母亲,我妈立刻就哭了。
当时她和医生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医生:“他患病这么多年了,你也应该能够接受了。
”我妈:“不是的,这不管多少年我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是告别。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我们应该学会好好告别,就像应该学会好好相爱一样。
但后来,真的经历过一次,甚至又一次的不得不告别,我们和丁小军才知道,我们永远在学习,但我们可能永远不能学会……可能就没有学会,这人间就没有所谓好好的告别。
我们只能努力学习,努力面对,努力勇敢,努力……
已经看剧两月有余 竟然思绪万千 无从下笔 很多感受拥堵一起 感人至深的好剧 伟大的母爱 坚韧的奉献的让人疼惜的母亲昂 不知道为什么 董洁的美和她的逝去因为很强的对比才有很强的冲击力 残酷的事就是把曾经美好的事物破碎掉 母亲的一生就让我体会到了这些 看的时候总感觉碧云是宇宙中的一颗不起眼的尘 幻化千年万年来世上和小军相遇然后别离 这短暂遗憾的一生昂 心生疼惜 碧云很了不起和智慧的母亲昂!
董洁的表演让我觉得中国影视圈里也只有她能这样完美精彩演绎碧云,也觉得碧云身上有她的影子!
尹昉也是天衣无缝的适合,准确把握和表达了小军的少年的敏感,青年的彷徨努力和对感情的认真和理智。
这部剧里没有主角光环 没有假大空口号 没有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梦 一切都是你我生活的模样!
剧的表现手法别致用心 是很良心很专业敬业很用心的团队和技术。
只是梅San的故事是真的么?
因为美和纯情的有些不真实了……希望这是真的!
今晚的月色真美 风也温柔
这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舒缓道来,没有大风大浪大起大跌,正因这份质朴的一餐一食,春夏秋冬,绘画出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扑面而来。
剧里没有坏人,除了离婚桥段再无冲突,碧云身边都是朴实无华又善良的亲人朋友和街坊四邻,为何如此波澜不惊的剧情能打动人心,首当其冲是扎实的演技,董洁太牛了,从花季少女到病入膏肓的中老年毫无违和感,尹昉把小军缺少父爱的自卑感和后期渐渐要失去母亲的慌乱感到最后母亲去世后的无助感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一集的哭戏真实到仿佛看见了失去父亲的自己,所有为这部戏哭到不能自已都是在想念已故的亲人吧。
最后一幕,妈妈放开自行车说着:加油 往前看,我仿佛听见我父亲也在说,姑娘,加油,往前看。
这是这部剧最大的意义,于我而言。
第五集28分钟开始有一段无声的戏,加上背景音乐直接把我整哭了,30多岁的人了,我的家庭也跟这个差不多吧,太多地方有感触了,哭一场真的挺舒服的,丁小军还是很幸运的起码有一个爱他的妈妈!
我曾经也很多次跟爸爸形同陌生人擦肩而过!
这该死的背景音乐直接把我整破防了,我也曾经看着别家小朋友跟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幸福的一面,我很尴尬的在一边,真的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辈子不可能会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了,不会有父爱母爱了,不会有家庭的温暖了!
我跟我爸爸到现在也不会说话,我知道他也挺不容易的,他也不会跟我说话,我也不会跟他说话,我妈妈从小就跟别人跑了,也从来就没回来找过我,他们没有错,不爱也不能勉强,错的是我投错了胎!
我真的谁也没怪,这辈子就活着在等死,下辈子重新来过吧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母子关系这一复杂的命题。
这么近,那么远孩子名叫小军,故事从他接受采访开始。
彼时的他已是知名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母亲的书,写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悔恨,对母亲的回忆便在主播犀利的提问中徐徐展开。
他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近。
小时候,他会在家门口等待加班晚归的母亲,哪怕倾盆大雨;他会把母亲夹给自己的红烧肉悄悄放回母亲碗中,因为他知道,肉很珍贵,母亲也一样;他会在母亲遭到男人欺负时用胶水封住每家每户的锁眼,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保护母亲;他还会时常装病,因为只要这样,母亲就会留在他身边……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
但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需要这片天了呢?
大概是从母亲以为他好为理由,为他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从母亲时常给他打电话,唠唠叨叨总担心他出意外的时候;是从他发现自己受家庭影响,在感情上畏首畏尾的时候……似乎每个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都曾有过这样起伏变化的阶段,曾经这么近,后来那么远,直到我们大了,母亲老了,老到世事无常,将要如断线的风筝般离我们而去时,才会幡然醒悟,记起那些曾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刻,想要让母亲享受世间最美好的甜;想要再次承欢膝下,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想要为母亲扛起一片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却再没了机会。
这么近,那么远,是时间带给每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悔恨。
终究是,意难平母亲名叫碧云,温庭筠曾有诗言:“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恰契合了碧云的一生。
碧云的一生,是不被理解的一生。
年轻时,她违背家里定下的好亲事,执意要嫁给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男人,众人不理解。
结婚几年,那个曾经支持自己的男人变了,赌钱、出轨、浑浑噩噩,她毅然决定离婚,带小军净身出户,众人不理解。
遇见真爱,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男人远走异国,众人不理解。
为了孩子放弃真爱,自己扛起重担,再没组建家庭,众人不理解。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理解的女性,却独立、自强、聪慧、勤劳、美好,无论生活掀起多大巨浪,永远温和而平静地淌过生活的难。
可惜的是,她将美好都给予了别人,却将苦难留给了自己。
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正是她与梅众的爱情。
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谦谦君子,两人相识相知,小心翼翼捧出最纯粹的真心,跨越了国界与语言,终于在这大千世界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当碧云知道小军不愿意与自己一起远走异国他乡时,便忍痛割舍了这段感情。
她克制地道别,决绝地切断了与梅众的一切联系,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破了心防。
书店里,两个年轻小姑娘,讨论着“我爱你”的诗意说法。
“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那是梅众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原来啊,每一个选择披上盔甲的母亲,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脏,每每午夜梦回,终究是,意难平。
母与子,光与影碧云是小军的镜像,小军是碧云的影子。
两人都曾为梦想执拗,撞南墙也不肯回头;两人都曾对感情小心翼翼,克制隐忍,孤注一掷;两人都曾为家庭舍弃一切,前路迢迢,尝尽孤独。
母亲曾经是小军的光,后来变成他想要摆脱的影,而后,小军又称为了母亲残年的光。
这对母子相依相伴,成为了彼此最难割舍的存在。
全剧看似在讲述两个人的经历,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母亲与孩子,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但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与生老病死的告别中,渐渐读懂了人生。
碧云身上,有每一个母亲的影子,小军身上,是每一个孩子的集合。
含蓄如我们,也都曾像小军一样,不敢向母亲表达爱,亦来不及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说一句告别,于是悔恨便蔓延了今后的人生。
但整部剧最好的地方,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说爱与告别。
当碧云与小军搬到新房子,将要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人生时,两人坐在夕阳下,互相说着“我爱你”。
当碧云与梅众渐生情愫时,梅众在微风吹拂的湖边,对碧云郑重告白:“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当碧云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并非不告而别,而是拿起电话,对梅众说出了再见。
爱与告别,也许是每个人的成长必修课,要好好说爱,也要好好说再见。
从《十二时辰》开始,曹盾就开始书写“时间”了吧?
这次的《母亲大人》,把“时间”的命题做得更彻底,更绵长,也更充满诗意。
我看到了剧中无数个人间的真情时刻。
剧本非常扎实,用剧本写诗,写散文,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也赋予了电视剧一种“文学性”的质感。
男主也从事着关于“文学”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文学快落寞了,但这部剧竟然能对准文学这个题材,既有卓越的品味,也用巨大的勇气。
全程没有水词,没有过场戏,没有油腻,没有冗余,没有一丝累赘感。
镜头温润,触摸着生活中褶皱,剪辑利落,丝丝缝合,为我们打捞、拼接出岁月中柴米油盐的辛酸与幸福。
长镜头、横摇、跟拍、固定机位、空镜,真的考验演员的演技,场面的调度,导演和演员们,全做到了,并且做得真好。
母亲和孩子互相交织,母亲身体里的性格因子,也遗传了儿子,我看到了他们共赴内心召唤之约的决绝,和同样走上不归路的孤独。
母亲偷户口本,儿子改志愿,用镜头告诉我们,这是两代人的青春,时间在流淌,但我们是一样的人。
固定机位,窥伺、疏离、隔阂、暗淡,窗外拍傅强醉酒哭诉,门外拍外婆送母亲出嫁,如此克制,隐忍,如此不着一字,我却读懂了导演的欲言又止。
长镜头,小军和尹怡在开水房打水,小军和父亲大年夜偶遇却装作陌路,又让我在悠长的等待中,体味到了导演的言外之意。
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小小兴味,胖胖的姐夫、自然洒脱的小舅、顽劣不羁的大学室友.......每一个小配角,都藏着笑点,藏着温情。
姐夫的包子,小舅上出租车前的给我两分钟,徐天的每一次玩笑,都成了我流泪过后的呼吸,都是哀而不伤的神来之笔。
刚看到梅先生上线,他是白月光吗?
梅开二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太唯美的人设了。
会很甜吗?
甜中会有遗憾吧,一别两宽,苦了两人。
全员演技好,董洁很惊艳,她在摆脱“美人”人设的禁锢,剧中她几乎都是素颜,能看到皮肤肌理的岁月感,但这应该是一个优质演员的勇气,她在走出舒适圈,她忘了她自己的皮囊,而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作品,为她的勇气点赞。
她没有在“扮演”老,老中有一个女人此生的说话、动作习惯,老中也有美,老中也仍然有年轻时的文静,她几乎开创了一种新的“老年戏”的表演方式的可能性,她的表演是具有开创性的。
尹昉惊艳到我了,以前完全不认识他,但他就是小军。
傅强,演技真好,他的戏不多,但每一场都难忘。
不出意外,这将是今年最精良的国剧。
镜头在两代人的生活中来回切换,20年前和20年后也只是衣着和娱乐方式的不同罢了,生活和爱一代代相传和轮回。
在一次次的烟花炮竹中,小军长成了“大军”,妈妈的皱纹长了出来,外婆的记忆和听力出现了衰退。
一根根的腊肠,外婆给妈妈带上,妈妈做给外婆过,妈妈也给小军带上了。
在小军和余雅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美好爱情片段中,切换了妈妈和梅叔叔的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温馨画面。
爱情多美呀,在心里慢慢滋长,在眼睛里慢慢绽放。
像雨后的晚霞一样绚烂,也像医院中默默陪伴一般的无声。
在取舍中我们都选择了心中最重,为了小军和生活,妈妈放下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妈妈,小军在第一集辞了职跟余雅说了分手回家陪伴妈妈。
对还是错,哪儿有什么标准,只不过从了自己的心罢了。
在柴米油盐中,生活从来都是不易的,但是我们从来也不会轻易低头。
妈妈算计着几十块的房租,拼命地挣加班费,买肉时“斤斤计较”和工作碰到的种种波折。
小军吃面时不加肉不加蛋,卖电话卡收到假钱,加入学生会时被学长欺负,考试时被老师误解串通作弊。
可是,母子俩都正直和温暖的生活着。
妈妈去为工友争取工伤,小军说没来上课就是缺勤;妈妈从工资袋取出100块钱放进工友的工资带,小军在雨夜去接那个喝醉了的缺勤同学。
妈妈看不得生父的吃喝嫖赌抽,小军告诉室友劈腿不道德。
电视剧还行,董洁演这个角色和现实形成鲜明对比了,真·魔幻现实,挺好的。
怒推!好好看!丁小军的谨慎,弹幕里指责的软弱,丁碧云温柔到极致的强大,我都能理解,母子相伴至此,没有什么比彼此更重要的人了。多希望丁碧云能自私一点为自己而活一次,多希望丁小军能把心放大一点,放手去为妈妈的开心考虑一下,而不是一直想着妈妈能多陪自己几年。但现在两人的选择我也都能理解,母子一场,至此虽有遗憾,但也算美满。如果还在观望的小伙伴,真希望你们看到我这条短评都去看看这部剧,真的好。我在剧里看到了我强大而内敛的母亲,也看到了怯弱又不甚表达的自己。 “在无人的黑夜,睡醒的清晨,无言的空气都在我耳边窸窣,你不在了”,母亲,请你慢一点走吧!
看到一半没看下去。
都18集了还能多出一条时间线,闪回也生硬,不管是写出来的还是拍出来的,你敢这么播就别怪我给您减颗星
1.时空线的融合可以说是硬融。还好有单集主题作为支撑2.个人不喜欢有“娘道”质感,平铺直叙歌颂母爱伟大的戏剧。其中的情节多是满分作文里的桥段。但胜在导演拍的不错。3.董洁还没到演妈的份儿上,小女生的依赖和尹昉莫名像情侣。
不是很喜欢这个风格
男女主年龄差的太小,感觉怪怪的
中间可以快进,首尾挺有趣,有些片段挺感人,董洁演老年稍微欠点火候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3.5,三线齐发,两条交织一条收尾,有时的相互呼应让人觉得很妙,有时突变的时空又让人恍惚
今年度最喜欢国产剧
但凡有一个爱自己的母亲的,看这部剧都会十分共情。本年度最好的年代剧,不愧是拍出十二时辰的男人,多时间线穿插叙事竟然一点都不觉得乱。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拍挺好的。国产剧少有的叙事结构这么好的,也不煽情的。。。是不是因为董洁这剧才这么冷门。。。
看完前两集直接把我俘获,没想到男女主6岁年龄差毫不违和。双线叙事+倒叙直接回到丁碧云年轻时,董洁从少女演到老年,反差感属实惊艳到我了,老年生病强打精神的眼神,年轻时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状态,y1s1她好适合这种有生活有质感的角色啊。
镜头温润又诗意,演员的表演舒服自然,比较温暖
还行吧,和其他的母亲系,还是差了点。
倒叙插叙的穿插叙事方法挺好的、服道化也写实,和余雅分手后就没看了
三星半 最后两集太感人了 哭成狗了 从碧云说:傅强 再见 开始一点都绷不住了想说一定要好好爱我们的妈妈!爱与离别是一生都在学习的事情
看了一集,男主真的已经没有少年感了,不像是刚毕业两年的男生,跟董洁不像母子,台词还一般,一集弃
爸爸妈妈一定会长命百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