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缺席
大いなる不在,Great Absence,空空那年(港)
导演:近浦启
主演:森山未来,真木阳子,原日出子,藤龙也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3
简介:自小时候父母离异,舞台演员远山卓便和父亲鲜有来往。某日突然得悉父亲患上认知障碍,而其现任妻子——当年抛妻弃子的引火线,却不知所踪。父子俩忽然多了相处的时光,多年来的空白终有机会被填补。然而父亲的记忆开始变得支离破碎,与现实日渐脱节;儿子越是尝试了解父亲,越是发现被填补的缺口,似乎只是另一个缺口的开端。倘若系铃人已..详细 >
回过头来看故事其实没啥大不了的,但有一些叙事技巧,另外如果归入失智题材的话,确实已经属于是更上一层楼了
纯男性角度的电影真无法共鸣。父子演员的演技确实都很棒,但碎片化了的故事拼得不太流畅,所以不容易产生共情。
〈4.22 北影节〉东亚版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于我认为的名字来由,第一反应便是男主与父亲三十年未在一起生活,对于男主的成长而言,这是一种伟大的缺席。再回味便觉得,天下总有不散的宴席,曾经有的如今想起却已未曾有过,那种刻板教条,虚以委蛇在人生最后都已荡然无存,这算不算一种伟大的缺席。老人耄耋之年的人生,如果那些人性的残缺全部缺席,老人也如一张白纸,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个干净的句号。剧本的跌宕细腻直入人心,将阿兹海默的老人的内心以第三视角去解构,纵然再有多少不好他也是父亲,一个会在日记本里写满情话的可爱老人。男主为父亲系上皮带也象征着他们的和解,父亲对儿媳的话也像映射自己的内心,“你一定不要离开他。”这段话既是说给儿媳也是说给儿子,阳二缺席了的世界,儿子一定会替他填补吧。
片末才是真的精华,李尔王,他临死前会后悔吗,或许忘记一切才是正道
老演员的演技很棒!很浓烈的日式风格,温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当有认知障碍的父亲希望儿子亲口说出‘原谅你了’ 的话后开怀大笑,儿子也通过为父亲换腰带这个行为,父子间或许已经没有隔阂了,不过最后直美是自杀了吗?
2024SIFF,第六场,今年上影节最后一场啦。未见30年的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和成年儿子的和解?主题我还挺喜欢的。另外的加分点是父亲是知识分子,和继母有一段年少错过最终相守又分离的爱情。导演表现的很好,父与子,父与继母的双线失序叙事糅杂在一起居然没有很混乱,作为观众的我居然可以自动排列出顺序来。最让我感触的不是父子和解(其实我不觉得他们和解了),是阿尔茨海默症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状态,包括无望的努力记住,暴力和冷漠。而儿子对父亲缺失的30年的追寻(也就是父亲和继母相爱相守的30年),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父亲留下的便条,笔记本来完成的,这个部分呈现得很好,但依然无法超越迈克尔·翁达杰的《世代相传》这本书,这是我至今看过对父亲过往追寻写得最好的的作品。最后,和平影都的中间座位是按摩椅,很难受
周末加班后看,真的挺累的
2024上影节第二部。哭得我头痛。一边哭一边感叹森山未来真的好适合大屏幕啊。给父亲系皮带那里我一个大爆哭,没有台词,但是流动的情感完全不需要语言就能感受到。
题目有问题,多方面、多重意义的缺席却承担不起“伟大”二字。有些阿兹海默患者会变得暴戾甚至无正常伦理,这种疾病是对本人和周边人的慢性毒药,让所有人疲惫不堪。而这部电影拍出了病症让人生活质量急转直下的痛苦无奈和亲属在此中承受的巨大负担,数次落泪。剪切干净,很喜欢最后的剧本穿插,后面有幕镜头把儿子放在右侧,3/4的空间给了背后簌簌落下的樱花,非常有日本寂しい的感觉。而女性在家庭中受到的剥削,是社会传统结构延续的老话题,不多赘述。人在家庭中会变成复杂的混合体,控制、依恋、爱都纠缠在一起。BJIFF14-12 天幕
节奏超慢的一部电影 前面差点睡着了…感觉从题材到表达方式类似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喜欢那部的一定喜欢这部…不幸的是我不喜欢这种😿不过直美和父亲那段日记和信情感描写也太细腻了 特别好 是那种日本浪漫
虽然父子的性格我都不喜欢(感觉有些拧巴),但环形叙事必须夸,也许导演是想表达即使是再固执内敛的人,其实内心的质地都是柔软的吧,看完此片,为北影节没看小津的电影或多或少有所宽慰了,小津的后辈拍的也是挺好的导演映后“不请自来”确实挺令人惊喜的,现学现卖的英语在签名环节也用上了,夸了夸导演的环形叙事哈哈
在东亚影视语境里,这是一部难得的讲述父亲的电影,而且鲜有的着墨在父子关系和父亲的爱情两个方面。
对家庭关系中缺席的探讨(形式上/精神上),主线是父亲的缺席,支线包含了爱情关系中的缺席;其他人觉得长,我倒觉得是在回收伏笔,哭惨了(老年痴呆暴露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森山这部的style也太好看了 #北影节2024
有些电影闷但有意思,有些电影只是平铺直叙的无聊、拖沓的节奏、扭捏故作深意的表达like这一部😶 #24SIFF
又一个旧时代父亲被走远了的孩子回头翻阅并理解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已被很多人以各种方式讲过 往往克制不住俗套和煽情 但这部讲得最沉静 内敛又高明
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还挺好,这么长实在有点意犹过劲
SIFF26 三星半 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所有画面都拍出来
有些氛围拍得很凄怆,但总体却让人觉得很虚伪。父亲在逐渐罹患阿兹海默的时候伤害了身边的人,并非是对于病患过于苛责,而是这样的伤害不应该因为是病人就被完全原谅。镜头实在是温情过头,每次展现父亲对继母的暴力之后又反复强调他多么“爱”她,难道所谓爱就能为伤害提供正当性吗?明明是继母不堪父亲的冷漠和残酷选择离开,叙事的节奏却像是继母负心抛弃了父亲一样。父亲沉沦在自以为的完美爱情里,而完全忽视家人的痛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越看越察觉到是男性视角的故事,哪有这么样呢,父爱如山哪。
不知所云,看得出父亲缺席,但没看出伟大在哪。两个半小时一直在等一个父亲版本的痴呆侵袭之下的“伟大”故事,结果等了个寂寞。影片开头其实不错的,中间也努力用关于后妈的谎言来吊起悬念,然而悬念需要有力的谜底来解答,而不是不了了之。
慢慢拼凑出来的全貌,有些尾声交代的太清晰,就像父亲说的了解历史人物的只有历史人物自己,同样的了解父亲最后日子的只有他自己,正确的、错误的、偏执的、相处中的都已混淆和模糊。而拼凑出的记忆还是可以看到父亲的妻子最初的爱和对孩子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