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杨超
主演:耿乐,常洁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夏天,陈思绪(耿乐 饰)因为高考第四次落榜而对考试已经心灰意冷,带着女友郭萍(常洁萍 饰),两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培育术,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最终,从郑大姐那里,他们花高价买走了提取类固醇的技术项目,可回去后才发现郑大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骗子。愤怒的两人又折返回去找郑大姐..详细 >
内容与运镜不在一个level,人物依旧不明所以的作逼
算是当年低成本艺术品中比较有水平的一部
真正关注当时年轻人的故事,结尾男主高考,女主没跳下河,荡起了之后生活的涟漪。
写实与虚幻两头都不搭的伪劣产品
一开始同一条船上的人后面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旅途从坐车到骑车最后走路 在过程中体会到人生不易 欺骗无处不在 女孩一开始很天真 想着依靠着男孩便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但当她发现男孩也和其他人一样的时候 她知道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坚强的往下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為什麼這麼亮啊 為什麼這麼刺眼啊 沒有樹也沒有房子 什麼時候天黑啊」船調子痛仰行腳僧徐皓峰 在練湖路過了佐田雅志拍長江的景
镜头真挺老塔的,这片子的风格在国内也算独树一帜了,艺术电影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产物,因为剥离了大多数的资本关系。看了导演的访谈,感觉导演是幸运的,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拍这样一部艺术片,但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曾经坚持的自己,很受鼓舞。
我喜欢。同样的两个迷茫的人,男的妥协了,女的抱着小鸡站在风口。太真实了引起不适,现在的时代,虽然没有出走的戏码,我们不迷茫不彷徨吗?
三星半
有点意思。站在青春终点的十字路口,两个人做了完全不同的抉择。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理想。
有点安哲的意味。
汉广的旋律余韵不止的是走不完的路,跨不完对的桥和追不上的恋人。三次不断的离开少年身体里真实的自我慢慢落叶,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幻想着离开他的少女兀自盘起头发,肩扛象征着童真的毛毛鸡头也不回的离开。摄影真的很舒服,长江上的夜戏会让人以为这是长江图前传,实际是什么呢?
这是一部相当有诚意和风格的电影,杨超在里面用了全力,影像与台词都有太多寓意。只是时光回溯二十年,杨导这一辈青年时代的挣扎与屈服、希望与失望、选择与麻木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淹没,结尾处女主的意识觉醒告诉我们曾经年轻。
整部片子的镜头以及质感都是不容小觑
杨超拍电影,总是有意模仿贾樟柯。电影不停学着余力为的摄像风格,长镜头和缓慢摇,叙事平静。可惜呀,你只是学了贾导的皮毛。电影没有深意,剧情实在无聊,对话还不如没有,因为几乎没有什么用。这部电影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是我看过的电影里面,讲故事最差的电影。
杨导喜欢拍“走”,他仿佛给这个动作以极为丰富的内涵。片中人物的人生瓶颈能够一下子抓住观众,自行车之旅的反叛与徒步旅途中的分歧也似乎印证了“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大量的对称画面、阴暗光线、第三人视角和“门”。观众好像在偷窥他们的生活,又或是从旁角度偷窥自己的生活。
节奏好慢,比较“土”的那种片儿,景色还挺美;现实感的青春文艺,那么残酷,耿乐还挺帅。
有几个镜头真是太喜欢了杨导这么喜欢长江嘛?
只有青春才会迷茫,不,整个人生都是,只是后来你已认命。
都差点忘了还没有看完,偶尔会忽然没来由地浮现出他俩骑着车在路上、在长江边上的镜头。有质感。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内容与运镜不在一个level,人物依旧不明所以的作逼
算是当年低成本艺术品中比较有水平的一部
真正关注当时年轻人的故事,结尾男主高考,女主没跳下河,荡起了之后生活的涟漪。
写实与虚幻两头都不搭的伪劣产品
一开始同一条船上的人后面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旅途从坐车到骑车最后走路 在过程中体会到人生不易 欺骗无处不在 女孩一开始很天真 想着依靠着男孩便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但当她发现男孩也和其他人一样的时候 她知道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坚强的往下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為什麼這麼亮啊 為什麼這麼刺眼啊 沒有樹也沒有房子 什麼時候天黑啊」船調子痛仰行腳僧徐皓峰 在練湖路過了佐田雅志拍長江的景
镜头真挺老塔的,这片子的风格在国内也算独树一帜了,艺术电影本身就是很私人化的产物,因为剥离了大多数的资本关系。看了导演的访谈,感觉导演是幸运的,可以不用自己的钱来拍这样一部艺术片,但当然这也离不开导演曾经坚持的自己,很受鼓舞。
我喜欢。同样的两个迷茫的人,男的妥协了,女的抱着小鸡站在风口。太真实了引起不适,现在的时代,虽然没有出走的戏码,我们不迷茫不彷徨吗?
三星半
有点意思。站在青春终点的十字路口,两个人做了完全不同的抉择。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理想。
有点安哲的意味。
汉广的旋律余韵不止的是走不完的路,跨不完对的桥和追不上的恋人。三次不断的离开少年身体里真实的自我慢慢落叶,变成一个老气横秋,幻想着离开他的少女兀自盘起头发,肩扛象征着童真的毛毛鸡头也不回的离开。摄影真的很舒服,长江上的夜戏会让人以为这是长江图前传,实际是什么呢?
这是一部相当有诚意和风格的电影,杨超在里面用了全力,影像与台词都有太多寓意。只是时光回溯二十年,杨导这一辈青年时代的挣扎与屈服、希望与失望、选择与麻木都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淹没,结尾处女主的意识觉醒告诉我们曾经年轻。
整部片子的镜头以及质感都是不容小觑
杨超拍电影,总是有意模仿贾樟柯。电影不停学着余力为的摄像风格,长镜头和缓慢摇,叙事平静。可惜呀,你只是学了贾导的皮毛。电影没有深意,剧情实在无聊,对话还不如没有,因为几乎没有什么用。这部电影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是我看过的电影里面,讲故事最差的电影。
杨导喜欢拍“走”,他仿佛给这个动作以极为丰富的内涵。片中人物的人生瓶颈能够一下子抓住观众,自行车之旅的反叛与徒步旅途中的分歧也似乎印证了“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大量的对称画面、阴暗光线、第三人视角和“门”。观众好像在偷窥他们的生活,又或是从旁角度偷窥自己的生活。
节奏好慢,比较“土”的那种片儿,景色还挺美;现实感的青春文艺,那么残酷,耿乐还挺帅。
有几个镜头真是太喜欢了杨导这么喜欢长江嘛?
只有青春才会迷茫,不,整个人生都是,只是后来你已认命。
都差点忘了还没有看完,偶尔会忽然没来由地浮现出他俩骑着车在路上、在长江边上的镜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