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达格纳姆制造

Made in Dagenham,铁娘IN工厂(台),我们需要性,达格南制造,We Want Sex,We Want Sex Equality

主演:莎莉·霍金斯,裴淳华,米兰达·理查森,鲍勃·霍斯金斯,理查德·希夫,Jaime Winstone,杰拉丁妮·詹姆斯,丹尼尔·梅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达格纳姆制造》剧照

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2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3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4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5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6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3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4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5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6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7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8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19达格纳姆制造 剧照 NO.20

《达格纳姆制造》剧情介绍

达格纳姆制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68年,英国达格南。福特汽车制造厂无疑是英国私营企业里的龙头翘楚。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汽车行业里,女性的地位却显得尤为低下。187位缝纫女工在条件极为恶劣的工厂车间里,汗流浃背地埋头缝纫汽车座椅衬垫。肮脏闷热的工作环境,漫长无比的工作时间,而最重要的是,她们的工资却因为性别原因而被压榨到异常低廉。然而为了维持生活最基本的开销花费,这些女工们一直隐忍着这些不公平对待。终于,她们决定高举标语走上街头,罢工抗议在工作中受到的性别歧视,要求同工同酬。 丽塔·奥格兰迪(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无疑是这场女性权益斗争中的领军人物。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不断的尝试,丽塔带领了众多女工踏上了维权之路。很快,这次罢工席卷全英国,成为了颁布反性别歧视的“公平工资法案”的导火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最后的乘客灵魂摆渡之风华绝代骗子露西·沃斯利之歌剧之夜印度警察部队为了女儿,我说不定连魔王都能干掉。独一无二的伊万幽灵画像猫妖奇谭十月节风云公主大人,接下来是“拷问”时间Rewrite紫罗兰永恒花园交响音乐会2021一念花开非诚勿扰理事长是九年级空之境界第三章痛觉残留真爱节拍爱上试睡师心里有数赌命法则反噬目隐都市的演绎者艾普尔的女儿摇滚藏獒:乘风破浪食戟之灵决不低头黄河英雄糟糕历史第二季钱形警部

《达格纳姆制造》长篇影评

 1 ) 纤细的英雄

Sally Hawkins饰演了一个领军人物,她纤细的身形和颤巍巍的小嗓子,让人对她能否扛此重任深感担心。

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1968年英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女工发起了男女同酬的平权抗议活动。

在片中故事由女主的相对主观的视角出发展现,看似生活化、个人化,但我们回望历史可知,这次事件是有着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

但凡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很多时候的英雄,都是时势推动造就的。

当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被扶的上墙,这个“英雄”至少需要有起码的能力,以及绝对坚韧的精神。

不得不说,我在看本片的过程中,就注意到自己心里的怀疑。

很多时候随着情节的发展,都会升起想要息事宁人或是觉得差不多了该放弃了的感受。

只是旁观着她们的故事,都能体会到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当这些看似弱小的女性们身处其间时,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

事实是女性从来都承担着很多,但在数千年被男性夺走话语权的文明中,哪怕同样生为人,基本的性别平等的权利,都会被解读为是过分的挑战。

这事情显然不对劲!

然而即便是现在,我们思想和观念里的束缚也还有很多,包括女性们自己。

在我们这个时代,性别间的有些矛盾可能缓和了些,问题隐蔽了些,“英雄”也就淹没在平日的生活里了,但那种对不公平的抗争意识和对现状的不甘于的精神,无分时代。

不过如果单说电影的话,表现的还是稍嫌单薄了。

对片中人物有那种担心撑不住的感觉,部分的还是和影片铺垫的不太够有关。

但是本片展现出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气氛还是很好的,开头结尾处人们骑着自行车上班的镜头,让人回想起我们的80年代,朝气蓬勃。

而且60年代西方女性的服装真是好看,A字裙优雅又彰显独立。

还有片中几次提到女装品牌,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间有很大差别,管理阶级反倒和工人阶级穿着同样的品牌,安排的很有心思,让人联想很多。

 2 ) 伟大的女权运动 & 女性不要进入性缘关系

女性争取权益的运动是非常伟大的,因为对比男性罢工运动,女性不仅要遭受来自资本主义的压迫,还要遭受来自另一个性别的压迫。

“虜隶想要同工同酬?

太荒谬了!

”That's what they thought. 但是女性是坚韧的、机智的、勇敢的,所以所有想要打败我们的终不可能成功。

看完这部电影更深刻感受到殙因就是女性的牢笼,任何人(包括蝻)都不可能平衡事业和家庭,所以一旦选择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就必然会断送女性的事业前程,不仅如此,还会被蝻性忽视一切付出“过得太幸福了,什么都不用干,不用养家糊口blablabla”。

这也是为什么女性要求equal pay会遭到如此激烈的镇压的原因,女性一旦摆脱家庭开始工作,既得利益者就捞不到好处了。

电影还是存在些许瑕疵的,比如总是有蝻的在女工穿着不decent的时候闯入,还有女主和她牢蚣的大和解kiss。。。。。。

(看剧看得好好的突然被喂了一口💩既视感。。。。。。

 3 ) sex equality

我并不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甚至算不上女权主义者,我一直默默接受着社会对于女性、男性的一般区分,觉得男主外、女主内其实也合理。

但是,当在北京读书,面临工作,听到很多国企、央企在招聘时公然打出”男性优先"时,心里总不免有些小小的愤懑。

如此而来,对于性别差异的理解,我自身便出现了分裂。

在劝解他人时,我便用前者压倒后者,而面临自身职业选择时,又不甘心地亮出后面那张牌来。

直到今天,看过电影《达格纳姆制造》,才开始明白其中缘由,而唤醒我的只是三句简单的台词:“对!

你不酗酒不玩女人不赌博不打老婆孩子, 你就以为你是圣人了?

拜托,这是你他妈的本来就该做到的!!!

”这三句台词,在我看来,才是对于男女平等的真正定义。

男女平等自然需要在工作选择、工资支付等方面体现出来,但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要实现男女平等,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消失了“男性“与”女性“的概念差异,也许到那一天,女人与男人都被统称为”人“,女性只是能孕育子女的男人罢了。

现在看来,天壤之别的生理差异,以后将与”相貌差异“、”性格差异“并无二致,对于社会分工、日常生活毫无影响。

现在,我们会称带着点阴柔气质的男生为“娘娘腔”,把收入水平低于夫人的男人看做”吃软饭的“,又喜欢戏谑在家照顾孩子的男人为”家庭煮夫“;而与此同时,那些事业蒸蒸日上的女人被看做社会异类,有撒切尔被称为”铁娘子“,大多数类似的女人被称作”女强人“”金刚“。

我们将男性在外打拼看做是合乎常理,因而他们似乎也有权利可以卸下家务重担,而女性似乎天然就应该被家庭所囚禁,理所应当应该相夫教子,固守闺中。

同学常常聊天,男生总会叹息说:生存压力很大,以后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小;女生也总也哀叹读书无用,最终不得不回归家庭。

一切似乎那么合理,也许就是这样,一切司空见惯的事情,便被人们默认为是真理。

但是,当我们细细探寻其中道理,这一切应该这样吗?

男生的确辛苦,我承认,但这何尝不是男性作为社会主导,自己附加的吗?

每一个男生”辛苦“的背后,难道不是男性作为社会主导的强烈优越感的体现吗?

女性可以回归家庭,有丈夫可以依赖,似乎无忧无虑,但这的代价难道不是整个女性群体对自我权利与尊严的失防吗?

所以,再来看,我们当下面对的就业性别歧视。

企业总是冠冕堂皇地说这是性别的某些特征,而不是所谓的男女歧视。

我可以说,这就是性别歧视,这不仅是企业的错,更是全社会的错!

是全社会对男女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

全社会中不仅有企业,也同样有你我这样的应聘者。

不然,这样的奇葩逻辑,是忽悠不了我们广大的女性应聘者的。

我期待有一天,女性的事业有成不再成为被人们赞叹的事情,男性的勤劳持家不再作为男性的罕见品质,因为that is as it should be!

 4 ) 我们是否还有抗争的力气?

情很吸引人,女主角乍看上去不算万人迷,但是她内心的强大、坚韧,都在一颦一簇中表露无疑。

我不是把它当历史片看的,也建议大家不要将它与天朝相比,否则会心情郁结而死。

沉默的大多数,永远不会为公平而战,更不具备坚守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的勇气。

安于现状的人,永远不会发觉生活其实本应过得更好。

连自己都不去争取,将来更别想有人去为你争取了。

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何时才会有抗争,我很好奇。

 5 ) EVERYBODY,OUT

全片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音乐欢乐,服装欢乐,笑容也很欢乐,此类题材,如果想拍得苦大仇深些,也可以,或许获奖机会更大原名《we want sex》,是罢工标语的前半段,影片中的横幅未完全展开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句话,骑车路过的男人们看了大喊“we wanna too”,在这件事上,男女还是平等的,这样的标题似乎更能吸引眼球,但也可能评分就低下去了,毕竟,被名字吸引进来的某些人不能如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关于男女同工同酬,不想泛泛地把它当做一部讲男女平等或女权主义的影片,它其实也不是,它自始至终只讲了一件事,就是要求同工同酬,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合理的要求,却让30多年前的女人们历经艰难才争取到,所有女性工作者都应该膜拜一下此片,毕竟,我们现在享受着她们的的斗争成果EVERYBODY,OUT!

 6 ) 《达格南制造》:妇女能顶半边天

本片基于真实事件那些罢工的女人都楚楚动人此片其实在宣扬一个朴实的普识原理那就是“平等”这个词在地球的任何角度都很难实现比如物种的高低之分、环境的好坏程度性别的生理周期差异等等可是我们渴求平等编导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来表达人世间的奢望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确实鼓舞人心如果那个国务卿不是女人我想结果一定又是纠结的莎莉·霍金斯的表演的确可圈可点她完美诠释了一个理想的女性信念的强大可以使人勇敢表达她的家庭也是健康圆满的这也是支持她的关键之一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也是恰到好处鲍勃·霍斯金斯这片绿叶演的也挺激动个人评价:8.6分第一次她去学校湿了双脚第二次她在学校门口湿了全身真是上善若水啊

 7 ) 淑女的胜利--《达格南制造》观后

在微博上看到最好看的十部英国电影,本着增强英式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下载了。

海报是一个红衣女子笑靥如花,以为是喜剧,于是在一个阴雨天点开它,期冀能带来欢笑。

影片一开始,福特汽车厂,女工在忙碌的劳作。

影片颜色淡淡的,淑女们都穿上浅色的衣服,看起来很舒服。

她们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有的凌乱,有的一丝不苟。

休息时,她们开心的聊天和玩笑着。

Everyone out影片由厂方拒绝给女工定义为技术性工人引起。

女工决定与公会交涉,以获得应有的权利。

在谈判中,老奸巨猾的两面派Monty以为Rita年轻好骗,就用看似为工人说话的言语周旋。

Rita在一旁说:“狗屁”。

然后拿出做皮椅的料子,说,你们缝一个,我看看。

当然,她表述的比我淑女太多了,不过透过她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我佩服那些可以轻声细语不激动,但是却清清楚楚表达出自己想法的人。

看多了激情四射慷慨激昂的演讲,那些所谓的修辞、语音语调都是假的,内容为王。

回到工厂,一个从未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举动的Rita,站在高处。

她似乎想说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气势和情感。

最终,她只说,everyone out(罢工开始)。

Equal pay or NothingAlbet是个可爱的老头儿,圆眼镜后面的眼睛总是在看到姑娘们的气魄后闪闪发光。

我愿意相信,那是一双会被正义点亮的眼睛。

罢工第一天的下午,大雨,咖啡厅,他鼓励Rita继续争取更多的东西--男女平等。

我,一个50年后的人,被震动了。

《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Andrea面对时尚主编们无法挑选两条看起来相似的蓝色腰带,轻声嗤笑。

女魔头轻声告诉她,蓝色是被哪个设计师在什么地方设计,然后被大众模仿,最后变成人们都可以穿的cheap blue,并非简单的“blue”。

可这,远远不如这次更震动我。

我未曾知道五十年后,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男女工资平等,却是经历了这么多艰难的斗争,才换来的。

顿时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好想感谢革命老前辈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生活。

最后,没有人妥协。

她们说:Equal pay or nothing.Should I have been there?

阻力是显而易见的。

女工罢工,男工自然没事做,没钱拿。

不论是提前下岗的工人,还是因参加罢工会谈的Rita的朋友--不在家时爱人去世,甚至是Rita的丈夫,都让她备受煎熬。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难度几近于现在试图让男人去怀孕生产,都是当时难以接受的观念。

可是Rita依然相信,男女,本来,就是应该平等的。

在参议员的大会上,她上台演讲,颤抖的声音,不安的举止,但是还是用真诚打动了他们。

最终,也打动了丈夫。

当然,还有那个红头发的小老太太--政府就业大臣Barbara。

I have to take that risk福特的高层去找Barbara,以撤出英国来威胁她,试图阻止她与女工们的谈话。

她确实有自己的考量。

政治要细水长流。

何况十年前支持罢工的首相如今也不得不考虑国民经济的大局。

Rita说,我们不是政客,我们是working women,so are u。

Barbara走向隔壁,对福特的高层说,I have to take that risk。

影片还是静静的,即使是游行示威,都是充满了淑女的情怀。

在最后,采访了当年真正参加罢工运动的女工们,她们一直在强调,we are ladies(我们是淑女)。

当时的视频录像,让人不禁误以为,前面那些都是当时的视频材料,因为它那么逼真,当时的女工也是这样沉静而坚定。

她们没有想过自己会带来立法,以至于多个国家都跟着颁布法律,她们也没有想到,她们的行为会给今天带来多么大的进步。

历史固然些许沉重,但一个小细节最让人动容。

Rita在学校因为教师体罚孩子跟老师大吵一架,也因此认识了有同样困扰的一个女人。

她,是福特高层的太太。

她穿了一件影片里最亮眼的裙子,鲜红色的芭比裙。

她毕业于剑桥历史系,结婚后丈夫却把她当一个傻子一样指使。

因为,她是女人。

她给了Rita强大的精神支持,以及物质支持--在Rita会见Babara的时候,借给她裙子。

让她成为自信而漂亮的女工。

女人是弱者么?

显然不是。

只是我们总忘记自己能做什么。

总觉得我们被人照顾理所应当。

久而久之我们便成了真正的弱者。

女人一定要强势么?

也不是。

Rita有和谐美满的家庭,因为她爱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坚持自己心里的正义,也维护家庭的甜蜜。

你有的,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

当然,前提是,u deserve it.看完了还是热泪盈眶进而神清气爽。

人生还是需要这样的正面力量。

从今天起完成自己的心灵蜕变。

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

其实没那么难。

有时候,只要你再坚持,一点点。

这部电影,又叫《我们要求男女平等》。

换做我,我更喜欢称它为,《淑女的胜利》。

 8 ) 女人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女人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美貌?

金钱?

还是爱情??

在Dagenham这个英国工业小镇上,女人们历经千辛万苦争取的竟然只是工资上的平等。

就像外国人很难想象100年前的中国妇女都必须缠足一样,要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也很难相信40年前的英国妇女居然还不能和男性同工同酬 。

1968年,拥有55000员工的福特汽车工厂里,只有187名女性员工。

虽然她们像所有的工人一样每天汗流浃背,但是工资却只有男性工人的一半,她们的技术也没有人认可。

可是她们仍然毫无怨言,每天一样快乐而不辞辛劳地工作着。

直到有一天,当她们被工会拉去充当摆设为另外5万4千8百13名男工人争取利益的时候,才忽然觉醒原来自己也可以站起来争取更多。

如果你以为这仅仅是发生在40年前的故事,那你就错了。

看完电影的一刹那,我也曾庆幸,谢天谢地我们的收入终于可以和男人们平起平坐了。

可是,转念想起自己以前和现在生活的影子,才惊呼:等等,是不是收入平等就真的平等了?

我们跟男人或者说社会之间的这场看不见的战役什么时候停息过?

尽管生在新社会新中国,但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仍然都是:女人生来就不能和男人平起平坐,所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言外之意就是和男人相比,我们的工作不过就是一张饭票。

一旦找到了男人,他,才是我们最有保障的工作。

我们内心或多或少更希望自己扮演一个柔弱的角色。

总有一天,我的白马王子会披荆斩棘手捧玫瑰来救我。

我们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等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白马王子也没有玫瑰。

而更为残酷的现实是,作为女人我们往往一样要披荆斩棘,往往被迫撑起半边天,被迫在照顾家务和孩子的同时要和男人一样去工作。

而且很多女人都默默无闻,就像影片中的女工们,汗流浃背却不乏乐观的承受着。

只是在这些情景的背后,有谁注意到多少女人为了家庭和孩子必须放弃内心的梦想,又有多少女人为了追求内心的梦想而必须放弃家庭和孩子?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女权主义者,我甚至都不认为这世上有绝对的平等。

我也绝不是鼓励每一位女性都非要去职场上打拼,如果你的理想只是在家当一名贤妻良母也未尝不可。

只不过今天,这部影片让我忽然明白了,女人需要的不是某一种生活。

家庭主妇也好,事业有成也好,就像男人和女人应该同工同酬一样,女人最需要的是像男人一样拥有权利去选择她真正想要的生活。

 9 ) 平等

女人不但要看孩子做饭,还要跟男人做同样的工作,薪水还比男人少很多,这样的混蛋逻辑都被实践了那么多年,可见社会的进步的确需要斗争阿。

Rita说他老公那话说的好——你不赌博不玩女人不打孩子就立功啦,那是你应该做的!

题外话:早上在读《Mr. Nice》,里面谈到牛津大学有个学生因为吸毒过量死了,那个人是Harold Macmillan的孙子,我特地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个Harold Macmillan是继丘吉尔之后的英国首相,这段小知识在晚上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果然派上用场,电影中的这位怕得罪福特的首相正是孙子吸毒过量致死那位。

 10 ) 好电影,中国人应当感到骄傲

四九年来,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那位说我们享受的是人家的斗争成果的,说错了。

真惊讶到了七十年代,英国才率先有了这样的立法。

中国在这方面真是进步多了。

《达格纳姆制造》短评

我们如何能记住那些改变历史的人

5分钟前
  • 蓝色的30道阴影
  • 推荐

女权主义不是在抵制歧视,女权主义本身就是歧视。以性别为由,必回避不了性。

7分钟前
  • 它们人类
  • 还行

真实的历史性题材总是最吸引人的故事。心地善良、认真坚强的女性是最让人心疼和钦佩的角色。不过影片的张力略显不足,无论是在女工的刻画或是博弈的对立上,过于轻松化。福特做了反面背景,瑞克成了变态教师,哈哈!

9分钟前
  • Mercedes
  • 还行

就喜欢看Sally Hawkins 演戏~

14分钟前
  • 福克纳的骚动
  • 较差

很好的诠释了It's Man world~

19分钟前
  • namieriel
  • 推荐

无趣

22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女性意识觉醒

27分钟前
  • 井戒
  • 推荐

我爱六十年代

29分钟前
  • 还行

这个分数,基于我对这部电影的基本观点不认同。“男女平等”对于绝大多数女人来说,也是喊喊罢了,她们只在有利于自己的时候才承认这个观点,不利的时候就选择性无视。例子太多,就存在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正视和承认

33分钟前
  • 摩尔乌鸦
  • 很差

我发现多数人觉得这是部女性电影,感慨女性到底要什么,我就讶异了我怎么完全没这种感觉,是因为生在上海的我们从小就被当男孩子养吗,无论读书事业都要和男人一样挣,男人也从来没把上海女人当女人的原因吗。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很真实的工人阶级斗争电影,比咱们的主旋律真切很多。

36分钟前
  • 画瞳
  • 推荐

女权归根结底就是人权,人要求平等的权利,这个剧本写的好在没有将男女性别对立化,女权的对面是男权,但是这个男权被包装在资本家背后,特别温和

39分钟前
  • 李娟
  • 推荐

额的娘啊,女主人翁的年龄设定估计小了20年……要不然和丈夫那段亲吻戏谁看得下去……大事件温馨欢乐地演绎。

44分钟前
  • christann
  • 推荐

在坚持一件事的时候总是需要那么多的勇气,会有多少次以为坚持不下去。女权主义大概从来都不是完全与男性对立,而是争取更多的男性同盟。再一次确认rosamund pike实在是太气质了

45分钟前
  • 口袋_肥力士
  • 推荐

浮于表面的剧情和叙事手法,除了衣服妆容毫无亮点。

48分钟前
  • 饲养员Bemarvin
  • 还行

英语和美语还真是差别不小

53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We want sex...equality

58分钟前
  • salty yuzu
  • 还行

前半段看得我热血沸腾,一度到达泪点。

60分钟前
  • C.
  • 推荐

我从觉得男女应该不平等

1小时前
  • 爬爬
  • 还行

一部争取同工同酬的女性主义片子,拍得中规中矩,不过可以看出早些年这种类型的电影和最近几年的女权片子风格上变化还是挺大的,逐渐严肃化了。

1小时前
  • 我略知她一二
  • 还行

u can get it if u really want,but u must try,try&try,u'll succeed at last.u backing me makes a difference, it makes all difference in world.

1小时前
  • 木子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