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风景写实,任素汐与自然对戏,探究人性、顽强的女性力量的冒险类电影。
冒险类电影国外大行其道,国内特别少,而且通常看到的都是以男性为主的冒险,但这部是以女性串起来的故事,从女性的角度来展现无人区的危险性和生存的艰难,感官冲击性更大。
任素汐饰演的丛林在荒原里从莽撞走向成熟,从身体折磨到心灵折磨,节奏层层递进,虽然剧情设定没有特别巨大的戏剧冲突,但任素汐的演技太自然情绪感染力太强了,我一整个沉浸式观影仿佛也进入了荒原,因为脚水肿塞不进鞋的撒气、掉下裂缝时心里一紧头皮发麻、用酒冲洗伤口时抓骨挠心的疼到吸气、致幻后摔进沙漠抬头的眼神让我顿时无法呼吸,最后被信号灯红光笼罩心里的酸楚全部都感同身受,好几处我都捂住眼睛不敢继续,局外的我害怕能捂住眼睛停止继续,但丛林不可以,即使觉得前面没路了也只能继续走下去,这个女性力量的坚韧顽强太令人动容。
此时觉得荒原意象化,即是现实的荒原也是女主内心的荒原,在艰难中前行,一边崩溃想放弃一边鼓起勇气前行。
导演的电影美学也很绝,无论是无人区的自然风景还是最后那幕像舞台剧的表达手法都美到让人惊叹。
这是一部需要安静坐下来观看的电影,但不用特别费力就能跟上,导演的叙事手法很自然加上演员准确的情绪传达,不经意间就进入了荒原与丛林一块儿穿越无人区。
我觉得女主其实早就死在了第一天或是第二天,后面的几天都是想象。
第一天女主走了四点几公里,怎么后面一天能走一百多公里呢?
要知道女主后面腿受伤,食物和水都非常的不充裕,体能和心理双重压力,怎么可能一天走一百多公里呢。
沙漠那种环境,一小时5公里就不错了,一百多公里要走二十多小时,是不可能的。
所以怀疑女主早在第一天就死了,后面都是她临死前的幻境。
本来不想掰扯,毕竟是部烂片没跑,可是看在类型片和任素汐的份上还是想吐槽两句。
1、任素汐不适合没错,虽然任素汐可能是本片唯一的亮点,可惜她真的不适配。
任比较适合那种很生活流的剧情,比如无名之辈,甚至驴得水里在一个架空荒谬的框架下,任素汐可以让故事有可信度。
但是不适合这种类型片,在一片原始的框架下,那些接地气平实的语气很容易让人出戏。
2、给的多不如不给开头十分钟就基本宣布扑街,很多灾难电影在开始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身陷绝境,更多的背景材料是通过剧情和对话一点点抽吸剥茧说出来的,在一个困境,一个女孩,她为什么独自一人来荒原,为什么要拼死走出去,这些本来都可以成为钩子,结果一开始就给完了。
3、动机潦草女主闯荒原的动机就是找爸爸,这是非常偷懒的做法。
观众不知道该赞叹亲情的伟大还是生命的顽强,最后只能骂剧情假大空。
4、故事线过于平缓在女主真正开始上路独自一人走荒原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碰到人呀野兽呀,发现什么重大阴谋呀,都么有,只有不停的走呀走,如果是个纪录片加一些解说也就忍了,可惜了这么好的演技。
5、所谓女权好像通过一个女孩子独闯荒原彰显了女性力量,其实换成男的丝毫没区别。
大自然面前众生平等,男人并不会好很多,女人也不必沾沾自喜。
6、哥哥角色就是个摆设其实我觉得换成情侣也不错。
哥哥隐瞒伤情让妹妹走,妹妹就真走,走了以后哥哥似乎完美下线,再也没出现过。
就算拍一组濒死状态也是好的,电影这样让哥哥的牺牲看起来很刻意。
7、喝尿大可不必虽然我们都知道在极端情况下,喝尿这个事情是真实发生的,可也没必要真的拍出来,就像我们都知道拉屎是必须的,也没必要真的拍出来。
当观众看着任把一杯黄色饮料充满痛苦的喝下去,我们知道那是假的你演的真好,这真恶心。
8、最后车队出现的突兀是,确实埋了伏笔,说车队会经过,但是浩浩荡荡的车队拐到荒野上溜了一圈然后假惺惺的要走,不如设计成一个真的补给点或者露营地,让整个电影看起来有点傻。
算了,烂片就让它烂吧
昨天看了“荒原”(严重剧透),怎么说呢,结构简单,如果不想的话也能看。
但是吧你风景也没拍的多好看,故事吧也感觉怪怪的不好仔细去推敲。
专业人士看了会不会很无语,我看了就是觉得吧又暗戳戳讲妈妈不怎么样很不必要(什么妹妹跟了妈妈,其实想跟的是爸爸,但是妈妈经常在外面潇洒又去马尔代夫了,妹妹镜头钱还要哥哥给,妈妈都不记得哥哥名字什么的),活着的人无人在意,死去的人拼命追忆,我不懂。
中间妹妹走到第三天,快走不动了,突然哥哥一个留在手机里的定时遗言视频,讲我的伤只能坚持24小时,你不要折返(这里强调我觉得很尬,三天了你叫她折返她得有那个力气回去找你一起死哦),然后食物和水全都给妹妹塞包里了,讲你只能一个人走出去,当时就觉得,本来还能坚持觉得四天能走到坚持坚持能救哥哥,麻蛋现在直接坚持不了了一起死了算了拉倒吧。
不是不能留遗书,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放在第三天这个时间就是为了告诉女主你还有水吗?
任何一个在无人区讨生活的人不会检查自己行李的吗?
那么小的包,任何一丝活的可能,任何包里的东西有机会都会用上的吧。
全程女主的冲锋服和里面的亮白色防晒服抢镜,真的好白好干净,最后求救烧行李那里脱衣服,真的全身上下里外都特别干净一尘不染的,这是无人区滚了六天的人,咱就是说演员吧多少还是得牺牲一点。
剧组吧你这是拍电影就一个人你都整不像还能整啥也不知道。
《荒原》讲述一个坚毅、勇敢的女性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独自求生,“丛林”的名字本就赋予了角色勃勃生机,任素汐极具生活气息的表演使这个角色更加可爱,她不甘于放弃寻找父亲的遗迹,不甘于在同一个地方失去两次至亲,更不甘于隐入黑夜和荒原,是国内银幕极为罕见的女性形象。
独角戏向来最考验功力,导演在序幕就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警醒观众,大自然需要我们常怀敬畏之心,片中所呈现的荒漠戈壁景观壮美、残酷,令人震撼。
影片在配乐方面融合了呼麦元素,也为求生之路增添一丝神圣感,女主角“丛林”行走在无边荒野里,不是独自一人,仿佛背负着全人类对抗自然的决心和魄力。
当她点燃行囊,拖着一团熊熊烈火在黑夜里前行,这场痛苦的修行终于进入尾声,影像冲击力也达到顶点,这时的丛林哪怕无力起身也要挺直腰杆,对“活下去”的渴望足以打动观众。
主角丛林的几次恍惚片段都很亮眼,无论是身处巨大的骨架之中,还是与探险者进行跨越生死的对话,都让人感叹人类的渺小、生命的脆弱。
影片其实很有勇气,气质清冷独特,虽不是大众惯于接受的题材类型,但它的出现让人心怀期待,每一种尝试和坚持都有价值!
我是真的无法理解这个剧情。
为什么要骑着摩托车去找在无人区失踪十年的父亲。
不能好好活着吗?
还把哥哥搭进去!!!
看得好气哦。
这样找爸爸真的不是勇敢和重情义的表现!
好好活着才是!!!!
真的好气啊。
哥哥都表示了不想继续了还要道德绑架。
我真的骂完了 还有多少字才140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为什么考博士不重要 为什么好好活着不重要 都找了十年了。
明知道不可能找到了,找一百年也找不到啊。
在强剧情,大场面,悬疑推理反转等快节奏电影流行的院线,看到《荒原》这样的电影还是有些意外的。
整部电影的台词用手指头真的能数完,出现的演员五个以内有多镜头,不超过十个是几秒闪过,场景因为都是在大漠,用重复形容也不为过。
可以说《荒原》挑战了一般的观影习惯。
如果说唯一能称为吸引力的点是靠近极限运动和探险这种题材。
但是《荒原》是如此反英雄主义,我们常在极限运动和生存挑战里找到的励志,热血,和勇敢。
《荒原》都尽力规避趋于套路的表现。
主人公就是一个平常年轻女性,荒漠风景也不绮丽。
电影让困境扎实的陷入生活,坚持三四天的体能,每晚升起的烟火,自救的忍受力,包括取水的聪明,驱除了刻意的悬浮感,主人公起初寻找父亲的目标已经抵达,尽管在大漠里与父亲相遇的梦也表现的并不美好,但是她已经走到饮血止渴这一步,为了呼救烧掉一切行囊,在漆黑的夜里毁灭了所有痕迹,壮美收场。
我一直不理解这种电影类型,人主动地去选择与千万年的进化想违背的方式来对抗自然。
无人区之所以为无人区是有原因的。
什么样的风景也不值得把命交代了,而总有那么一刻,没有水,口干舌燥,身体乏累,后悔的念头肯定会闪过脑海,但是你都没有力气抓住它,因为太累了,只有活下去的一个念头。
丛林带着编剧给她的枷锁去无人区找爹,对于一个成年人这样的选择和想法是有点莫名其妙的,带上自己的哥找爹十年,哥也陪着,这个故事背景过分刻意了。
整个故事基本上由一个人完成,每日无穷无尽地走,的确这演起来很难,而其中似乎要化解的两段爱恨也太浓重得牵强。
最终当然不可能找到爹,如果世界上的事情都那么容易就太像电影了。
而安排的死去的路人也似乎只为了解一段心结。
最后烧衣服烧背包,红色的信号弹映照的镜头很美,希望总是美的。
但是怎么就能看到这个火光也是挺离奇的。
结局还是好的。
为什么要去抗拒自然呢,还是太想要证明一些什么了。
要去战胜大可不必的亘古不变的自然,真的,why。。。。
没错,这部口号“看一个人的电影”我是一个人看完的,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切都按部就班,你知道李晨演的哥哥一定会出事,你知道水一定会喝完,一定会受伤,一定会自救,一定会获救。
那瓶从包里拿出来的酒精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物品,剧情就是传送带。
其次聊聊任素汐的演技,没有太多的惊喜,收到视频的时候我理解人物的悲伤,但是那段嚎哭的表演,我觉得在极端条件下,挑战身体极限的情况下,是没有力气那样去哭的,一开始哭不出声是不是会更好?
不知道是剧情还是因为什么,总感觉是在看任素汐玩一场无论如何一定会通关得极限游戏。
从电影院出来,一抬头就看到夹在高楼大厦间若隐若现的几颗星星,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风沙星辰》里的若干场景,和刚刚看完的《荒原》神奇地形成了某种互文的关系。
这本《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回顾自己飞行生涯的经典著作,记录了他自己和其他飞行员同事无数次身犯险境的故事,有的人如同这部电影的女主丛林,在历经艰险后逃出生天,有的如同男主丛来和他的父亲,默默消失在了大自然的一呼一吸中。
《风沙星辰》里说:“我们现在遵从其秩序活着的这个世界,如果不深陷绝境,是无法知晓其奥秘的。
”这或许是冒险题材一直吸引人的原因:我们无法亲自去冒险,但又希望从别人的冒险故事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和人性的奥秘。
《荒原》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丛来(李晨饰)和丛林(任素汐饰)兄妹俩为了寻找失踪多年的父亲而来到无人区,在风暴中两人的摩托车和许多装备都遗失或报废了,丛来身受重伤,丛林为了找人营救哥哥在荒漠里独自前行了七天,终于在生死边缘被车队救回。
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没有什么转折,也没有多少悬念,完全靠大漠的极致风景和艰险以及任素汐扎实的演技撑完全场。
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觉得无聊,反正我是挺爱看这种荒野生存题材电影的。
你说是独角戏吗?
我反而觉得,片中万物皆是角色,这更像是一场一个人和荒漠、狂风、烈日、峡谷、蛇、蜥蜴、老鼠、蚂蚁、野草等亦敌亦友的景观、生物互相对抗与利用的群戏。
影片仿佛一部纪录片,给观众带来真实的影像震撼。
面对残酷的大漠,补给严重不足的丛林给观众展示了各种野外生存技巧:用卫生巾垫鞋子和处理伤口,在沙漠中利用植物挖坑取水,沿途用石块和布料留下印记,极度缺水状况下喝尿补充水分……如同一场闯关游戏,每一天难度都在升级,带给观众的认知挑战也逐步加深。
将这一系列生存技巧有机串联在一起的是深深的骨肉亲情。
在日复一日单调的前行中,丛林不断忆起小时候父亲手把手教她和哥哥野外生存的童年记忆,这既赋予了她年纪轻轻就是户外老手的合理性,也解释了她为什么一直无法释怀父亲离婚时不带走她,并且在父亲失踪多年后依然执着地要寻找到他,哪怕最终找到的可能只是一具尸骨。
圣埃克絮佩里作为飞行文学的鼻祖,讲述过许多初代飞行员身陷险境的故事,在沙漠或在深山,都有陷入看不到尽头的绝望的人。
人的求生本能在初期或许能发挥作用,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随着补给和力气一起逐渐消失的,是希望。
几乎所有从绝境中逃出来的人,都有着强烈的信念:他们坚信自己的亲人在等着自己回去,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自己。
激发人的潜能和斗志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丛林也不例外,如果仅凭自己的求生欲望,她有无数次自我放弃的可能。
这地球上,不是应该住满了人吗?
为什么一天又一天,一个人影也见不到呢?
有好几次,明明看见飞机和火车就近在咫尺,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发现自己呢?
每一次的希望都导致了更深的绝望,但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她都会拿起那个已经无人接听的对讲机,对另一端大概率已阴阳永隔的哥哥说:等着我。
在所有这一类别的故事里,令我们动容的,永远都是这种为他人而活的高贵情感,是这样的意志让人类得以超越自我,也是这样的责任感,反过来拯救了丛林和我们。
我想一定会有观众去纠结丛来有没有被救出来,也一定会有观众谴责丛林因为她的执念导致丛来命丧荒野。
但我很喜欢导演对片尾的处理:车队的四辆车分道而行,一辆载着丛林去救治,另外三辆去寻找丛来,故事就停止在了这个分道扬镳的路口。
没有人知道他们兄妹俩是否能活下来,或者如果丛林活下来,她之后的人生是否会充满悔恨自责。
但影片停止的这一刻,她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找到了车队,起码算是兑现了对哥哥的承诺。
她脱掉衣物点燃火焰时的表情,令人不禁想起《泰坦尼克号》里 Rose 用尽全力吹响口哨时的那张脸。
两张脸上,都写满了经历过绝望才能开出的坚毅决绝。
“胜利,失败,这些字眼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超越了所有这些词汇,也早已绘制出后面的画面。
”——《风沙星辰》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影片的取景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大亮点。
讲真,哪怕没有故事,就单纯为了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场景我也愿意买一张票。
有许多个丛林只身在荒漠中行走的镜头,不禁令人感叹那无依无靠的赤裸生命是多么的壮美。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也曾这样赤手空拳地伫立于荒野之中,以肉身对抗残酷无情的大自然。
最后想说说女性这个话题,这既是这部电影的卖点,也是我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一点。
作为国内罕见的女性无人区冒险故事,我并没有从中看到太多的女性特色和视角。
丛林在片中是一个傻大妞式的角色,她没有发现哥哥的伤势有多重,对于哥哥给她留下录像和补给毫无察觉,因为大意导致补给点被烧光……作为一个有着丰富野外经验的女性,我认为她过分粗心大意了。
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谨慎和处理事情的智慧在这部片子里并未得到体现,可以说换成一个男性角色也不会有多大差别。
不过导演作为一位男性,能拍到这个程度也属实不易,而任素汐在剧中的表现也十分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算是我吹毛求疵,为以后能在大荧幕上看到更多此类影片提出的建议吧。
人生大事,不过活着。理解这句话,并打心底践行这句话的人,太应景渺若晨曦这个词了。生活里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小事置气、争吵的人,比比皆是,如若不将身陷人生的荒原,总难堪破琐碎事物交织构成的迷障,可真等到了荒原来临,又有几人侥幸如主角,可以脱险逃生,怕是徒剩一身枯骨被流沙埋葬吧。所以,人要学得聪明些,在安和的现实土壤,就有在荒原上求生的觉悟,只为活着,不为其他。
现在电影院现场打下一星
本来期待的是《坠落》式悬疑求生,结果是人与自然的纯粹互动,低吟浅唱的宗教式配乐与鼓点无不在彰显着面对自然与超自然的敬畏。有些时候的大远景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怼着任素汐脸的大特写又展示了人类生命力的顽强。生命力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流动的,其实特别喜欢中间死者入梦的片段,自然与超自然在那一刻发生碰撞,只剩下对地球对生命力的感慨。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够极致,完全可以做成一部极简的自然主义电影,在景与人和幻像之中参悟生命力与超自然。
真和Ⅹ一样
演员成就电影,但也没有特别出彩,从头到尾也没有更深入地去探讨什么,连家庭和解也没拍完整,幻觉带来的影像基本没有辅助作用。如果是纯粹的灾难脱险电影,女主设定好歹是无人区探索了10年的老手,这一路上的经历也不符合这样的人设。还有她头发好蓬松,羡慕死了。
一星给演员,一星给题材,这类国内稀缺的荒野求生的题材,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如果不出意外拍,应该是可以的,可惜出了意外,还有这导演真是电影学院出来的吗。
随手点开,却没想到超出预期地好。故事无比简单,却完全不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可能这就是“求生”的吸引力吧。最后的信号灯太燃了,哥哥藏的包也设计得特别好。
在当前电影市场大环境下,决心拍这样一部女性荒野求生的小众题材电影,是件挺酷的事情,值得加一星。强设定的剧情下,戏剧冲突本身是偏弱的,靠天吃饭的拍摄方式,既给了演员极大的自由度,又是一种在缺乏对象感的情境下的巨大考验。壮美残酷的荒原幕布前,任素汐在几处地方都爆发出极大的情感张力,用对讲机撑起身体、在明灭的火光中虚弱而坚毅的挺立,等等。中间猜想的几种俗套结尾方式都没出现,其实挺好的,她逃出生天的这段长路,或许父亲死前全部走过。
不知道在拍什么,在演什么。极其无聊,无谓。
女主两次与家人分离,第一次是父母离婚,与爸爸被迫分开;第二次因为哥哥要保护她,所以分开。“在同一个地方失去两个最亲的人”,这句话说出来真的令人悲痛,也因为父亲和哥哥的爱支撑她到最后
很难拍的一个题材,独角戏+西部片,纵然有任素汐的演技,这么空的舞台和这么单薄的情节,根本无法撑起90分钟。这导演和李晨何德何能啊能找到任合作。
虽然它台词少,但是它矫情啊。虽然它剧情弱,但是它逻辑硬伤多啊。
李晨:你走吧 别管我了 然后就再也没出现了
设定是不是太牵强了。所以这一路图啥?为了求生而求生,然后再来歌颂坚强的伟大?导演你真的是别太荒谬,你还不如就设定女主本身就喜欢冒险,这只是她千万次穿越无人区中一次经历,看的还舒服点。
我很佩服自己的耐心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现在大银幕上罕见的大女主电影了,而且还是个人冒险题材,除此之外,真的是乏善可陈了。... 展开
可看度甚至不如旅游/探险博主拍的vlog!任素汐的演技过誉太久了,属实是一般般一般般。
看了《荒原》的超前点映,比预期好不少。剧情很简单,是一个女生在将近8天的时间里,走出无人区的故事。这类求生电影,印象中看过《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这次看完,感觉结构和层次也差不多,当然套路也差不多。依旧表扬任素汐,这种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的过程,让看的人不乏味,不走神,演员起来很大的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我愿意给更高的分数,是感慨中国电影终于有了这样有力量的女主角,真实意义上的有力量。在红日下对着对讲机坚定的说:我一定能走到塔峰湖;以及红色信号弹下劲瘦的肌肉线条,都让我非常触动
有喜欢的段落,但我也没想好这种怎么拍会更吸引我,所以还可
谢谢那条说就是一个女人不停走的一星评论我最喜欢的就是一个女人到处走的电影,一个女人到处开车的我也喜欢缺点就是导演有些镜头很奇怪,还有给任素汐到处走的理由不够充分,一个顶天立地的女人要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小时候去露营的画面?说是四岁小孩的记忆还差不多,这里本来可以有很多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