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硬伤都不说了,什么手枪打飞机啊,大和给加贺护航啊,使用别人的cg啊。
就这个炸沉加贺号就已经够一个神剧了。
美帝表示喵喵喵,我们不要面子的啊?
明明按照高志航本人的真实经历拍就可以,当时国军的空军能打出那种战绩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拿着一堆别人不要的垃圾和仅仅是能击落别人的战机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非要意淫出把别人家的主力舰击沉?
有必要吗?
这个剧断断续续的看了差不多三遍了,每次都是因为朱亚文的帅气和里面搞笑的东北口音,三看依然觉得好看,可也发现了不少瑕疵。
首先,剧中的人演的十分生活化,高大娘每次骂儿子那个理直气壮;说张小六子家里有四口锅,真正见了张小六子那个觉得自己拿出手的尴尬;高父怕媳妇的形象,叶小姐娇小姐撒娇生气怪高志航不给她生日祝福,都很形象,给人一种亲切感。
其次,很佩服导演线路的安排,在抗日这一主题上有蒋夫人、周至柔、张学良这样高层领导人公开的言论,什么之乎者也,有这种台面上的官方论点;也有高大娘这种不识字的人透亮的简单看法,当知道西安事变张学良把蒋介石扣押以后,天天骂蒋介石的高大娘竟然说要保佑蒋的平安,说家这么大,没个主事的不行,这下里巴人的看法;还有中间这群飞行爱国志士,高志航会跟勤务兵解释说领袖就是这个意思,哪能说话跟你似的;有文邹邹的,也有大白话的,很是有趣。
在高志航事业的阻碍安排方面,毛邦初算是首功,一个个阴谋,同时有安排了李桂东来解释阴谋,分析局面,分析许铮是怎么死的,分析许铮的死给高志航消除了毛邦初的怀疑,不至于让人看的一头雾水。
再说剧中人物性格,高志航耿直,可以直接质问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谁下的;他正直,敢于质问周至柔高额军需费为什么没有买来对应数量的飞机;他血性,敢跟日本浪人打架事后挨军鞭,敢跟骂顶头上司秦大队长是犊子;他敢爱,对葛莉儿一见钟情之后冒死用战机带回家;他孝顺,从未对母亲大吼大叫,即使在东北失守憋屈至极老母亲还在叨叨自己没用的时候,仍未顶撞,只是打了沙发,父母不同意自己跟葛莉儿的婚事,长跪门口直至父母点头,说到这里,顺便想说一句,在那时候的中国人眼里,家应该是很重要的,像高志航这么有出息的人,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完全可以把葛莉儿养在外面,但是他选择了征求父母的同意,也说明他想给葛莉儿一个名分;他仗义,敢给战友作保,敢包庇战友几乎的投敌,敢放跑一心抗日的任逍遥,他的优点太多了…… 说完了优点,我想聊一聊这个剧的一些瑕疵,果然看多了是会看出问题的。
本人不是学史的,对历史了解不甚清楚,评论仅仅针对剧情。
高志航职业发展路上除了腿伤在,貌似就只剩一个毛邦初了,毛邦初一心想除掉他,甚至可以出卖消息给日本人,不惜牺牲高价够买的战机和培养多年的飞行员,这个小人实在是太小人了,小人的太明显了;高志航屡屡横冲直撞,屡屡擅自行动,这个真的不会受处分吗,还是说这个不世出的人才真的靠才华多次保住了自己的命?
张学良、蒋夫人屡屡跟他见面,是不是太频繁了,是不是太高光了?
确实艺术是要高于生活的,但是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战斗中高志航下命令说“2208如何如何”,这个不该是叫“liang liang dong ba”吗,即使是民航,也是这个说法;最后高志航牺牲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追在高志航的飞机后边,大喊“老高,飞呀”,还追了好久,日本在空袭,自己一方一个飞机都没飞起,一帮飞行员不说赶紧起飞,追在队长的飞机屁股后边加油鼓劲???
如果有网友看到我这篇文章,可以帮我解释解释
有一个高丽良读书的情节,让人很恐慌,一家人聊天时她告诉家人在"满州国”学习了什么。
这种文化占领让我想起看到一个日本人说过:如果日本胜利了,东条英机就会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还有那段旅训,"你父母是谁!
你兄弟姐妹是谁!
你穿的哪儿来的!
你吃的哪儿来的!
你应该怎么对他们!
出现了三次,次次泪目。
全剧很多泪点,不只是葛莉儿, 最后两集很有看头,让人很上脑很热血。
特别是第二遍看最后一集好难受好难受,这剧容易把人看闷。
感谢这部剧,让我去了解了淞沪会战,让我燃起了认识了那段历史的兴趣。
主要是去看宋美龄是怎么管理空军的结果被四大金刚吸引了朱亚文的高志航还是很帅的还有我的菜……罗晋!!!
你还是那么帅……刘劲的张学良是个啥么!?
不帅也不好!!
我承认虽然邬君梅长的有点……但是演技还是不错 的……相当的有霸气呀……
自从在《闯关东》里get到朱亚文的颜之后,这么多年他仿佛消失了。
然后不知怎的,发现了这部《远去的飞鹰》。
地道东北话+军装帅哥,磕上就停不下来。
1、朱亚文这部剧绝对是朱亚文的颜值巅峰,且高志航是他最具魅力的一个角色。
他实在是太适合穿军装,一丝不苟的挺拔、刚毅线条的侧脸,墨镜加持,帅到无以复加。
这才是行走的荷尔蒙啊。
他的语言天赋很好,东北话说的刚刚好,不膈应人,不俗气,正经时低音的朗诵,调侃时一点点东北口音,迷人。
2、与葛莉儿的爱情高志航与葛莉儿的爱情部分拍的细腻而柔美,非常浪漫。
亲吻、指尖触碰,他抚摸她的头发,都那么自然。
他们用雨果的诗互诉衷肠,不但不矫情,反而恰如其分。
一个会念雨果的东北老爷们,一个会说瘪犊子的俄罗斯贵族。
怎么这么配啊。
这个剧的情感部分表达远好于战争部分,志航爸妈、许争、大老刘都鲜活的像站在东北地头。
葛莉儿尤其可爱,高贵、慷慨、俏皮。
姚笛就让人不得不烦,永远睁着一双大眼,仿佛受了惊吓。
还好编剧并非设置高志航对她有过深的感情,因为她和朱亚文实在是半点火花也没有。
与叶荣然的感情,基于年代和人物背景,可以理解。
儿女情长不是主旋律。
高志航“渣”的观感编剧应该来背锅。
对于葛莉儿的离开没有理由充分的交代,对于二人的过渡部分也没有自然的铺垫。
但显然能看出高对叶的感情很理性,朱亚文的表演也注意了诸多细节,他在见到叶的时候从来没有激动过,与见葛莉儿全然不同。
3、高志航的事业羡慕一个人有明确的人生追求并且毕生为之奋斗。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样的生命,真是不虚此行。
4、东北话给剧中东北话加一星,地道、够味!
特别赞美李春英同学,简直跟我姥一模一样!
我是来看高志航的,最早知道他的事迹是在2011年,那时候没有关于他的电视剧,网络搜索关于他的内容也少之又少,如今很开心有了这些反映当年空战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说点对这部剧的感受吧,高志航是幸运的,他有像李桂东(历史原型李桂丹)、许争这样为他着想的朋友。
他也是不幸的,只能为一个腐败的政府服务,被权力所束缚。
每每看这部剧时,心会痛,仿佛他就在我身边,感同身受。
是的,朱亚文把他演活了,在我心里甚至有种错觉,高志航就是朱亚文,朱亚文就是高志航。
愿他来世生逢和平,自由自在的开着飞机翱翔于天际,没有战争,只有爱。
后面那段感情少表达些。
我们是来看空军的,不是小情小爱,也许评分还能高些。
前半部分真的真的很不错,非常的优秀。
朱亚文现在剪辑的片段绝大多数都是这里来的。
有时候都怀疑是不是多个导演多个编剧。
不连贯,感情莫名的来的那么突然。
让人很突兀。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推荐《远去的飞鹰》前半部分,后面的部分直接垮掉了。
后面接着看《血战长空》。
再看纪录片《冲天》。
这几天跟朋友一起又看了一遍《远去的飞鹰》,真的是太好看了。
记得朋友推荐哟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挺拒绝的,因为女生一般不怎么喜欢看这种题材的(我说大多数),我们喜欢看言情的或者玄幻的。
我就拒绝了,后来无意中看了几眼,哎呀妈呀!
还真的挺好看的,最后就一气呵成看完了全集。
认识朱亚文,喜欢他的剧也是从《远去的飞鹰》开始的,演技不错,气质也很棒!
这部剧得剧情也很紧凑,合适的全家认一起观看的电视剧。
说说庞天德和高志航喜欢朱亚文,特别是红色年代剧里的朱亚文,所以一口气把《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远去的飞鹰》和《我的娜塔莎》刷完了。
三部剧中,《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完成度最高,剧情、演技、服化道都很精彩,而《我的娜塔莎》和《远去的飞鹰》虽然短板明显,但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因为年代差不多,又同样是异国恋,很多人喜欢把高志航和庞天德对比着看,《我的娜塔莎》的弹幕里面,大家都说庞天德如果换成高志航的人设,不至于和娜塔莎苦恋一辈子。
但同样的,如果高志航能和庞天德一样痴情,也不会有葛莉儿后来的悲剧。
虽然同样是朱亚文扮演的,但庞和高在人物塑造上差别很大,庞是静水流深,高是绚烂烟花。
庞是多面的、复杂的,有少年意气的一面,有睿智儒雅的一面,有隐忍犹疑的一面,有深情执着的一面。
战斗时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式英雄和情人,骨子里却是无力反抗父权的少爷和孝子,强大又脆弱,勇敢又纤细,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庞始终被动、后知后觉、处处妥协。
而高则简单、热烈而纯粹,他留学法国、穿军靴、喝红酒、开飞机,有着法兰西式的激情和浪漫,骨子里仍是来自东北农村的穷小子,穷过、苦过,无所畏惧、恃才傲物。
不管是娶妻还是离婚,把葛莉儿留在身边还是撇在乡下,在奉天还是去南京,高都是绝对的主导者和优势方。
因此,在面对封建大家长时,同样是孝顺中带着狡黠,但和高相比,庞在父母面前并不具备多少话语权,反叛也不够坚决。
与高的生米煮成熟饭完全不同,庞恪守婚前不圆房的孝道,要求娜塔莎学习如何讨好自己的父亲,花了20多年的时间让父亲接受和认可娜塔莎。
可能因为大家都同情葛莉儿和娜塔莎,高和庞被很多观众骂成是渣男,让我不得不为他们辩驳几句。
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渣男早已变成了一个梗,万事皆可成渣。
如果说高因为短时间内再婚被骂成渣男尚有说法,庞被打成渣男派可就太冤了。
评价一个影视形象不能脱离他身处的环境和时代,更不能大开上帝视角。
庞并没有娜塔莎那般勇敢和坚决,而是经历了从懵懂觉醒、闪躲逃避到热烈回应最后勇敢追求的一个漫长成长过程,他在感情中一路跌跌撞撞,中间隔着战争、种族、封建家长的反对、中苏关系破裂这几座大山。
而委屈求全的结果是终难两全,最后庞既没能尽到人子孝道,又辜负了爱人、苦了自己。
可庞身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才是这个角色的最大魅力。
他是那么真实,他的隐忍和深情、挣扎和成长,软弱和执着,都让人动容。
全剧最喜欢的情节就是庞骑着自行车,娜塔莎坐在后座,他们终于排除了万难走在了一起,阳光洒在脸上,脸上洋溢着笑容,幸福触手可及却嘎然而止,火车站的离别之吻虐得人心肝疼。
和庞相比,高在爱情方面可以说是天然的老司机,他很清楚自己的性吸引力,也很受女人的欢迎。
但认真看过剧的人,真的会觉得高志航渣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说说两部剧的定位吧。
《我的娜塔莎》这部剧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看战争部分,这是一部漏洞百出、逻辑细节全是硬伤的抗日神剧。
但如果把战争当作背景,把它当成一部纯爱剧来看,这部剧拍得细腻缠绵,凄美动人。
而《远去的飞鹰》里面,爱情是背景,高志航的抱负才是主旋律。
很多人只看到高为了开飞机而舍弃了葛莉儿,却没有看到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都舍弃了,亲情、爱情、友情、金钱和权力。
和许诤不一样,高成为飞行员不是为了“升官快发财快,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也不仅仅是爱好和职业,而是实现“航空救国”的唯一途径。
他把名字“高铭久”改成了“高志航”,远赴法兰西留学,他说“别人是在开飞机,而我和飞机是一体的”,对他来说,离开了飞机的自己对国家将一无是处。
在腿受伤被告知不能飞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想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等待被救的芸芸之众。
为了能再上天,他拒绝打麻药,选择打断已经愈合的断腿重新接受接骨手术。
他自恃甚高,目无长官,好几次抢了张学良风头,却愿意低声下气忍受羞辱,接受一份降军衔降军饷的工作,好几年和看不惯自己的长官苦苦周旋,因为只要有一丝“开飞机打鬼子”的希望,他也要牢牢抓住,哪怕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嘲讽。
这些嘲讽甚至来自他最亲近的人(母亲、妻子和好友),虽然并无恶意,却让高也忍不住一遍遍嘲弄自己,也曾怀疑“航空救国”不过是一个骗局和一句空话,却始终不肯放弃。
他不懂政治,更不屑与政客打成一片;他不怕死,只怕自己还没打鬼子就死在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中。
最后一次执行任务时,队友提醒他,上级想借日本人的手除掉他时,他只是笑笑,因为死在天上是他最好的归宿。
高说:飞机是我的命,葛莉儿也是我的命,跟葛莉儿相比,飞机算个屁。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愿意为了葛莉儿放弃开飞机是真心的,打鬼子时对着葛莉儿的照片喊“葛莉儿你在哪”的时候也是真心的。
只是他对葛莉儿的执念,终究大不过“航空救国”的信念。
我们看过太多“爱江山更爱美人”和“霸道总裁只爱我”的戏码,却无法理解舍弃儿女情长而选择救国的抗日英雄,这实在吊诡得很。
况且这部剧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历史上的高志航没能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国军“不得有外籍配偶”的禁令抗衡,更无法站在上帝视角上大开“江山美人都不负”的金手指,他只是诸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抗日英雄的一个典型,仅此而已。
很多人骂高“渣”,主要是因为他“抛弃”葛莉儿两个月之后就转身去追求女大学生。
真实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从剧情中来看,虽是意料之外却也有迹可循(当然剧情在对这段感情的处理上显得很粗糙,这是剧情的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高邀请叶蓉然去家里做客前,他对叶并未展现出追求的意思,纯粹是一个男性在面对一个漂亮女性时不自觉的“撩”(这里可以参照高对待女记者的态度,三分撩三分暧昧三分享受被美女仰慕)。
真正想娶叶是在到家后,勤务兵告诉他女儿不见了,虽然后面发现是虚惊一场,却让高意识到,他的女儿需要一个妈妈,他好安心去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对待高的第二段恋情,除了高的母亲一开始为葛莉儿打抱不平外(后面也很快劝高尽快娶叶),其他人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惊讶或不理解,因为剧中人是活在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带着21世纪的视角,在国民军官“娶了老婆还有姨太太”的大背景下,在高与葛莉儿已经没有再续前缘可能性的前提下(何况葛已经不知所踪),与其说是高快速移情别恋上了叶,不如说叶刚好适合当他孩子的妈妈:喜欢他的孩子(不排斥孩子叫她妈妈),知书达理,出身名门,长相和性格他都不讨厌。
就像许诤说的,高喜欢美女(但谁不喜欢呢)。
不管是从高的视角还是剧中其他人的视角来看,他负了葛莉儿是事实,但没有背叛葛莉儿也是事实(当然这是一个丈夫的基本职责,这里没有要赞扬或是开脱的意思,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如果没有那条军规,相信高还会撩其他女人,却保持对葛莉儿的忠贞,对高这种深情又风流的人设来说,这并不矛盾。
可以说,葛莉儿是时代的牺牲品,而高也同样是,只是作为一个流亡在异国他乡的白俄贵族后裔来说,特别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葛莉儿的遭遇更值得同情,但如果因此就指责高是渣男,未免有失公允。
痴情如庞天德,骄傲如高志航,他们都不完美,虽不是渣男,甚至比同时代大多数男人都忠诚,他们的性格中却都打着时代的钢印。
高可以见一个撩一个,和女记者整晚跳舞,却不允许葛莉儿穿高跟鞋;庞很少正面反抗父母,却要求娜塔莎学习《女儿经》,做一个合格的儿媳妇。
这些都是他们身处男权世界的「理所当然」和「无可奈何」。
而作为女性角色,不管是强如苏联战士的娜塔莎,还是纤细的异国难民葛莉儿,她们都注定需要「理解」和「接受」,随时准备「成就对方」和「自我牺牲」,最后成为英雄浪漫史上的一抹桃色谈资。
好在当今的女性已经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大可不必纠结于他渣不渣,不管是爱和被爱,还是独自美丽,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
最后想夸一夸这两部剧中的朱亚文,穿军装帅到炸裂,念情书苏到极致,拍吻戏好看到想恋爱,希望他能多接正剧少拍偶像剧。
看此剧看的太纠结了。
因为对朱亚文的偏爱,看剧基本上要依靠对手戏女演员来决定是否看。
我是真的觉得朱亚文跟外国女孩没有cp感,他们那种爱情我不能共情,所以在对葛莉儿的评价上并不客观。
葛莉儿和高志航的爱太快太直接,或者他们呈现出热烈的爱我不能共情,在那个年代背景下作为军人在外人面前的亲亲我我我真的没办法接受。
看弹幕都说葛莉儿是最懂高志航的人,我觉得高志航思想意志坚定,他并不难懂。
懂他的不仅仅是葛莉儿。
我也同情葛莉儿,她确确实实是受害者,生了两个孩子,又被迫离婚,惨也是蛮惨的。
可离婚那段悲痛我又没法共情,还是我的原因。
叶蓉然小家碧玉,小资女,有觉得她鸠占鹊巢,但是我觉得她跟没关系,她又没错,只是爱上了一个有魅力的人而已。
我蛮喜欢叶蓉然和高志航互生情愫的这段,比较符合我对这种循序渐进的爱的喜欢。
尽管进展也有点快,但还是有克制和纠结在。
朱亚文演的高志航帅惨了,痞帅,制服帅,演活了。
不喜欢他的傲气和不留情面的正义感,不喜欢他一边放不下前妻一边又爱上别的姑娘。
当这叶蓉然的面,对不起葛莉儿,且家里还放着葛莉儿的照片。
这个真的是蛮渣的。
对叶蓉然真的不公平。
可能感官上我更喜欢两个中国人演戏吧。
对叶蓉然的同情更多点。
这部剧朱亚文颜值巅峰,这部剧对他我是又爱又讨厌。
喜欢葛莉儿
女主竟然不是葛莉儿?
朱亚文演技可以的!剧情没细看,重点看了男主的制服和身段
朱亚文演得非常好的一部剧。本来情节跌宕,也是歌咏抗日英雄的剧,但因为给原型为空军英雄、殉国烈士阎海文的吴海文,虚构了很不堪的调戏女性的剧情,减一星。如果不是饰吴海文的罗晋通过演技多少挽救了这个被丑化的烈士角色,我会减两星
很喜欢葛莉儿这个外国媳妇,很可爱。
中国空军了不起,如果爱情戏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朱亚文不愧是行走的荷尔蒙,就是剧情有点拖沓
朱亚文制服太可了!
【补完】题材难得,YY有余,血性尚存,褒贬刻意,飞鹰远去
第27、28集挺好看的,罪恶地嗑到了高志航和宋美龄……优秀的人类不是用来相爱的,血染长空是最美的归宿。
国军飞行员很帅啊,多打一分!
YY成分太多
某几句台词太恶臭了金,银,狗
葛利尔挺漂亮啊
看过很久的剧了,一般般,整部剧还是对张学良印象最深。
还不错
看了网上很多人骂男主渣(此刻大写的无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开飞机和选择妻子,不只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家不要拿和平年代偶像剧的两极思维来简单看待哦)开飞机=击退外敌=保家卫国=为九一八东北军不抵抗被全国人骂的这份不服气=为自己从17岁追逐一生的梦想=男主的人生价值(技能点只有飞机)选择妻子,即使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度过一生。但当男主看到山河破碎,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做一个庸碌的人,是否会和葛莉儿成为一对怨侣呢?起码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人,我指责不了男主舍小爱为大爱的选择。(PS.前期男主特别耿直,后期男主成熟了之后在各种领导前面的应对特别有意思,被社会毒打心疼)
画面质感很好,像电影的感觉,演技很好
拍得蛮好看的。我这个历史盲对内容不评价了。邬君梅老有气场了~
这神剧的感情线能忍???我要呕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