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ond times.喜欢影片的结尾。
看了评论区一些问题和解答。
1. 确实,如果女孩不反抗,也许会避免悲剧,但这有悖于前面“学习格斗、热爱运动、刚成年要上大学”的人设。
2. 在医生和死神的角色中转换,看心理医生,晚上失眠,杀人时的痛快等等,仅仅是为了复仇,还是已经人格分裂?
当杀死最后一个罪犯后,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开开心心送女儿去上学,路遇小孩盗窃,习惯性用手指比出开枪动作,不知道要相信他正常了呢还是不正常?
这转变有点快。
3. 他为什么知道医生的手机电话,这点没看懂,有评论说是因为“悬赏信息”,可能我没留意到。
4. 女孩躲起来,听到父亲有危险,想出来帮忙,我看到这真恨,心里默默祈祷女孩可别出来更坏了事…因为打电话报警后的等待是最好的配合。
当然了,仔细想想,这个细节处理挺好的,与前面第一次遇歹徒时的反抗形成呼应。
在突出人设的同时,这次是反映失去了母亲的女孩无法承受再次失去父亲,既体现人物性格也突出珍惜和爱。
5. 影片中的警方是不靠谱的形象,但不得不说,喜欢不靠谱的警方因为证据不足而没有把医生抓到警局的处理;更喜欢结尾时,不靠谱警方在激战结束后才到,在审问中帮医生提前拟好的口供顺便吃了块披萨表示满意,嘴角的微笑是心照不宣👍。
2018-11-28警员中枪 搭档开车至医院用了六分钟 警员失血过多而死 男主是手术医生 家庭幸福 女儿考取了大学 夫妻恩爱 男主有个弟弟 男主生日一家要去聚会 但是晚上男主被医院叫走 老婆和女儿准备给他做蛋糕 此时家中来了三个抢匪 一抢匪欲对女儿不轨 女儿刀伤他 老婆用热水烫伤一劫匪 劫匪开枪打死老婆 女儿受伤住院一直昏迷不醒 男主因此有了心理问题 去看心理医生 一日男主看到一女孩被两混混骚扰 男主去制止结果被打 男主来到一枪店 枪店说枪支很好买 考试很简单 考试完就可以取得持枪证了 一次手术中 中枪者手枪掉落被男主捡走回家练习男主穿上帽衫拿上手枪 一日碰见一伙抢车匪徒 男主开枪打死匪徒被一女孩录下视频 男主被称为死神 医院有个中枪小孩说卖冰淇淋的开枪打的 男主去杀了戴金手链金项链金表金手枪的卖冰淇淋的 有人仿照男主去杀歹徒反而被杀 医院来了一中枪者 男主发现戴的是自己家被劫匪抢走的自己的表 男主打开他手机发现线索 中枪者死亡男主来到一酒吧但是酒吧不让他进 他说是中枪者让他来的 酒吧匪徒不信被男主先下手为强 另一匪徒前来开枪但是打中了同伙 又被保龄球砸中头部中枪而死 男主来到修车厂抓住另一名匪徒给他用刑割他肉 匪徒说出另一匪徒下落 男主用车将匪徒砸死匪徒给男主打电话让他去夜店 夜店匪徒与男主枪战 二人皆受伤 匪徒在医院说见过开枪的人 警方开始怀疑男主但是没有证据 医院来电 女儿苏醒 男主接女儿回家 去枪店买了枪 晚上男主发现有动静 将女儿藏起来 女儿报警 杀手三人 男主杀死两人 夜店男开枪打伤男主 男主突然掏出机枪打死夜店男 警方让男主继续治病救人
记得在一次小班课英语作业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有机会选择一个城市生活,你最不会选择的是哪一个城市?
”我当时的回答是芝加哥,这个被称为“犯罪之城”的城市。
即使我再怎么小心翼翼的生活,我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死于非命,实在是太可怕了。
而今天羽蒙要给大家推荐的一部爽片则是一个在芝加哥发生的故事——《虎胆追凶》。
保罗.柯西医生(布鲁斯.威利斯饰)的太太和女儿遭遇入室抢劫,而爱妻更因而致死时,他的整个人生态度改变了。
他开始主动出击,在暗夜的芝加哥街头找寻那些可能的罪犯加以制裁,他购买了大量的武器,用自己的方式开始维护社会和和平。
这种血腥和暴力的行为,一方面的确制裁了犯罪,而另一方面也令人们对这名神秘的城市英雄感到困惑。
城市英雄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而产生的,而是长期犯罪事件的累加,再加上执法人员的不给力。
因为事件终于在有一天发生到当事人身上,这成了压死骆驼身上的一根稻草。
首先来探讨一下影片中的芝加哥为什么犯罪率这么高吧!
其实影片也没有抹黑芝加哥的意思,它完全说的是大实话。
今天的芝加哥其实是一座重建的城市,因为在1871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大火,导致芝加哥的主要城市付之一炬,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芝加哥大火。
后来新建的城市正好处于美国经济腾飞的时期,大概就是所谓的“柯立芝繁荣”前后,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芝加哥树立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但是在急速发展的同时,犯罪的火苗也在酝酿。
芝加哥犯罪率高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黑人数量很高,当地黑人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八。
当然,这绝对不是种族歧视,并不是黑人导致犯罪率普遍增高。
但是由于十九世纪黑人普遍教育程度很低,而且很难找到工作,同时他们也不愿意老老实实的上班。
你想一帮黑人整天无所事事,还特别能生育,不去捞偏门根本就没办法养家糊口。
老一辈坑蒙拐骗拦路抢劫生活,哪有什么教育下一代的意识,于是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影片一开始就是在介绍一个这样的城市,犯罪事故频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犯罪率飙升。
黑色的背景,各种电话声,救护车的声音,笼罩着这座城市。
影片的画面还没显露出来,就出现了这一连串的介绍,让观众不得不屏息观看。
不过接下来就切到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女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一家三人互相调侃。
这一温馨画面与影片开始的压迫感和紧张感格格不入。
导演确实很有才,家庭有多温馨,犯罪有多恶劣,这极大的反差便让这个城市产生了“守护天使。
从最开始的路见不平,拔枪相助到后面的消灭已知的恶势力,再到最后的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
这一个过程所造成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正因为这个城市有守护天使的出现,才让这个城市的犯罪率首次下降。
但是却多了一些崇尚守护天使的人,不估量自己的能力便行动。
整部电影并没有完全赞同柯西医生私自执法的行为,毕竟这一行为是违法的。
从电台的讨论就可以看出,受苦的群众,感性的人对于守护天使的行为是感谢的,简直把其当偶像看待。
而理性的人认为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如果在一座城市形成了一种风气,那就不需要法律了,很多人会效仿这一行为。
那这个城市会变得更乱。
这也是柯西医生这一守护天使的代号最终选择消失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最大亮点是柯西医生作为守护天使执法的前前后后,买枪,安装枪,拿走连帽衫。
从最开始的不会开枪,还会伤到自己,到后面的游刃有余,面无表情。
作为一部爽片来看,足以。
这些经典的场景也让我想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莱昂,不过人家是专业杀手,而柯西医生是为民请命而已。
光从柯西的硬汉形象和慈父形象来看,这部影片是成功的,但是该片充满了“义务警察”这种类型的电影里的各种陈词滥调,导演试图给观众带来颠覆性的观感,但最终却背道而驰地变得更加血腥。
不过,重在娱乐的朋友去观看这部电影,还是“爽”味十足的,真正的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男性荷尔蒙爆棚。
主要情节其实大家都说了,但大家对这部片子有的争议其实就是个人把仇人直接杀了,是否合法。
其实这就是法律界多年来争论的话题,程序正义(必须有合法取得的证据)和结果正义(只有确定是他有罪就行),其实两种正义下都存在两种风险,一是容易被执法者滥用,这点结果正义上的风险更大,二是取证困难,这点对于程序正义的风险更大。
但现在为什么不欧美还是更愿意采用程序正义呢,个人觉得不是程序正义更公平合理,而在于有权有势者更容易在程序正义的规则下逃避法律的制裁。
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哪种正义都会有,虽然程序正义的相对多些。
欧美法律常喜欢说谁赋于你杀人(报仇)的权利?
那我可以反问,谁赋于了法律判决的权利呢,其实都是大家赋于的,只是现在大家不认可报仇合法而已,但其实自卫和报仇有多大区别?
个人认为重点只在于时间先后而已。
当然,个人观点,接受合理讨论,喷子就别来了。
其实相比很多美国影片,这部片子所反映的警民关系还是不错的。
警察不黑,也没有推诿,只是在超高犯罪率的局面下,心有余而不足。
于是,原本温文儒雅的医生男主保罗,在经历苦闷彷徨无助后,依然选择亲自去复仇,当他化身守护天使的时候,自身也获得了满足感。
所幸的是,保罗并不是一个推崇沉迷于暴力的人,当女儿终于在昏迷中醒来,而最后一个凶手依旧逍遥法外,甚至挑衅的时候,他相当的聪明将计就计,让凶手落入正当防卫的陷阱中。
警察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然而既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更乐于让这一切就此过去,生活依旧恢复平静,保罗还将依旧是那个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2018年上映的《虎胆追凶》,其实与布鲁斯·威利斯的成名影片《虎胆龙威》并无瓜葛,而是70年代经典影片《猛龙怪客》的翻拍作品。
《虎胆追凶》这部时隔44年的翻拍之作,又对上述话题做了怎样的探讨?
(电影《虎胆追凶》剧照,布鲁斯·威利斯饰演柯西医生) 一.警方的无奈与无为 无论是暴力犯罪频发,还是社会义警暴力执法,这些社会现象都和司法机构执法不力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正是因为社会司法体系的失效,那些无法通过正当手段声张正义的人民,才会不得不铤而走险,采取暴力执法的手段来寻找公道。
像《蝙蝠侠》、《虎胆追凶》、《猛龙怪客》这类关于义警暴力执法、声张正义题材的影片,都离不开一个或腐败、或无能的司法机构。
面对罪恶而毫无作为的司法机构,才是社会暴力犯罪问题频发的温床。
在《猛龙怪客》与《虎胆追凶》两部影片中,都包含了一些警方破案不力的片段,但其性质却大有不同。
《猛龙怪客》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的纽约,那时的警方由于刑侦技术的限制,追查凶手往往困难重重——即使追查到了,也很难用证据定罪。
影片中警方在调查义警保罗的时候,所获取的客观证据十分有限,他们只能通过极其有限的证据,来推理枪杀案的详情。
在整部影片中,警方只得到了两样有效的证据:.32口径的手枪子弹,以及一张遗落的购物清单。
但经验丰富的弗兰克警长,硬是通过这两样并不起眼的物证,成功锁定了影片主人公——克瑞斯先生就是暴力执法的义警。
在第二次枪击案后,弗兰克警长几乎仅靠推理,就锁定了义警最主要的两个特征:近期家中有人被害,并且枪法了得很可能当过兵。
(弗兰克警长推理案情) 在影片的中间时段,弗兰克警长也仅通过一张遗落的购物小票,就成功确定了克瑞斯的家庭住址,并成功的在保罗家中找到了沾有其血迹的棉花块,确定了他就是那个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
然而即使在如此铁证面前,70年代的刑侦技术却仍不能将克瑞斯锁定为暴力执法的真凶,而只能用它来“缩小嫌疑范围”。
拥有如此确凿的证据,却仍不能给凶手定罪,可见当时落后的刑侦技术,为警方侦查案件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弗兰克警长汇报案件进展) 所以当时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与不够先进的刑侦技术有着很大的关联。
罪犯们在犯罪之后,往往能够逃之夭夭;警方在调查案件时,往往会由于线索不足而陷入困境,他们也很难通过确凿的证据将罪犯绳之以法。
在面对众多暴力犯罪案件时,警方的无能为力,其实也包含着相当一部分的无奈。
在克瑞斯先生前往警局询问案件进展的时候,有一段相当有趣的小插曲:一个被抢劫了的中年黑人妇女,在反复地向警察描述自己被抢的情形,而警察因为没有别的线索与证据,只能让她反复重复描述当时的情况。
(被抢劫了的黑人妇女) 没有目击者,没有监控录像,没有先进的刑侦技术,那警方如何才能调查案件呢?
他们只能一再向受害者询问当时的情况——如果受害者运气不错还活着的话。
这一片段多多少少体现了当时警方的困境。
而克瑞斯先生向警方询问杀妻案件的进展时,警方时这样回答的:“如果我给你太多希望,那我就太不诚实了,克瑞斯先生。
”
(老实人警探)更无奈的话还在后头:“在这个城市里,事情就是这样!
”这体现了当时警方深深的无力感。
(警探对克瑞斯先生的答复) 虽然当时的刑侦技术落后,但得益于弗兰克警长老道的经验与精彩的推理,片中“警方追查义警”的情节副线却并没有被落下。
随着弗兰克警长一步步逼近克瑞斯先生,观众们也能很直接地感受到那种节节攀升的紧张情绪。
(弗兰克警长通过购物小票,推理义警地址) 这种剧情设计非常的巧妙:一方面,这将当时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归咎于了不够成熟的刑侦技术,而不是警方本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影片也通过经验老道的弗兰克警长,成功调动了观众们的紧张情绪,使警方追查暴力义警的副线,也没因为无能的警方而垮掉。
虽然纽约警方有“技术落后”这块遮羞布,但在维护社会治安、履行司法职责这一点上,他们无疑是失败的:警方既没有能力解决暴力犯罪频发的社会问题,又对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无能为力。
比起打击犯罪、维持司法体系的尊严,他们反而将媒体舆论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
从这些角度去看,纽约的警方是相当失败的;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也是纽约市区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警方与忙于应付媒体) 而克瑞斯这个以暴制暴的“另类罪犯”,仅仅用了一把手枪、几颗子弹,就实现了整个纽约司法体系无法实现的作用:他仅凭一人之力,就使纽约街头抢劫率降低了50%——影片似乎在暗示,无能的警方或许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一种非常激进、非常大胆的价值观表达。
而相比之下,18版《虎胆追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则相对地保守得多;而其“警方追查暴力义警”的副线,相较而言也逊色不少。
二.我奶奶都比芝加哥警察懂刑侦 虽然两部影片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却大不相同。
18版《虎胆追凶》中的警方,显然有着更加先进的刑侦技术与查案手段。
那么问题来了:影片中的暴力执法的柯西医生,究竟采取了哪些手段,来躲避警方的追查呢?
答案简单得让人震惊:柯西医生全片只采用了一种反侦察手段,那就是用捡来的套头卫衣遮住自己的脸,而且这居然还奏效了?!
看不见脸就查不着人,芝加哥的警方也太不专业了吧?
(柯西医生惟一的反侦察手段:二手套头卫衣) 柯西医生在逃离片中的几个枪击案现场时,也全然没有顾得上擦除自己的指纹、血迹和足印,把能留下的证据全给留下了,就差给警方寄张自拍了,然而芝加哥警方就硬是没抓住他。
(赃物酒吧枪战,我都数不清医生留下了多少个指纹)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74版《猛龙怪客》中,警方在故事中后段,其实就已经知道了克瑞斯先生就是暴力义警了,但考虑到社会舆论与暴力犯罪大幅下降的情况,而选择了放他一马;而在18版的《虎胆追凶》中,警方抓不住柯西医生可没有社会舆论方面的考量,他们只是真的抓不住而已。
这是两部影片中的警方的不同之处。
(夜店厕所枪战,柯西医生把能留的证据全留下了)最离谱的是,影片中的瑞恩斯警探竟然在影片的中段,通过一个巧合才发现义警枪手是个左撇子,这又是什么操作?!
枪击视频中这么明显又重要的线索,都能忽视掉的?
你这警察当的也太不敬业了吧!
最离谱的是,影片中的瑞恩斯警探竟然在影片的中段,通过一个巧合才发现义警枪手是个左撇子,这又是什么操作?!
枪击视频中这么明显又重要的线索,都能忽视掉的?
你这警察当的也太不敬业了吧!
最离谱的是,影片中的瑞恩斯警探竟然在影片的中段,通过一个巧合才发现义警枪手是个左撇子,这又是什么操作?!
枪击视频中这么明显又重要的线索,都能忽视掉的?
你这警察当的也太不敬业了吧!
(假装一本正经查案的样子,真是有够好笑的呢) 手握这么重要的线索,警方竟然还追查错了方向,怀疑起了柯西医生的弟弟来了,就因为人家拱火了你们两句,你们就怀疑他有暴力倾向了?
(一脸懵逼的弟弟) 18版中警方所能掌握与利用的证据,其实比74版中的警方多多了。
全片中柯西医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明显的证据,但警方全都忽视掉了——说句实话,这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想视而不见,难度还真挺大的。
这个案子我奶奶来都能破了,芝加哥这帮弟弟警察,工作划水太有一套了。
(证据是要靠自己去发掘的嘛!
) 更离谱的还在后头呢:影片结尾部分,当瑞恩斯警探终于有了确凿的证据,确定了柯西医生就是暴力执法的义警时,居然还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觉得他这么做真是好样的!
(瑞恩斯警探亲自为暴力义警点赞)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一口盐汽水喷了出来。
拜托,你可是个代表司法体系的警察,因为个人情感而放别人一马,这难道不是徇私枉法吗?
社会的司法体系难道是摆设吗?
暴力执法难道不需要承担后果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芝加哥人民要你们这帮警察做什么?
大家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报冤,端起枪来干丫的不就完事了?
(你这个警察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 如果说抓不住罪犯是因为警方能力方面的不足,那因为私人情感而选择放暴力义警一马,那牵扯的可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了。
包庇可是要坐牢的啊!
瑞恩斯警探,你这可是在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在74版《猛龙怪客》中,警方高层是为了向媒体舆论妥协,才决定放克瑞斯一马的——而且最后他也还是被警方驱逐出了纽约。
但在这部影片中,警方决定放过柯西医生,竟然完全是因为个人同情??
瑞恩斯警探不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反倒帮暴力义警打起了掩护?
柯西医生也反而成了司法体系所认可的英雄了?
如果代表司法体系的警察都不顾司法正义了,那么这个社会也活该乱套。
(渎职的俩警察,笑得很开心) 影片中的几次重大枪击杀人案件,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有后续。
合着这么大几个枪杀案件,你说不查就不查了?
包大人,你好大的官威啊!
(说你没罪你就没罪,好大的官威啊!
) 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会对柯西医生产生同情,并且希望他能完成自己的复仇。
但瑞恩斯警探代表的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视点:作为一个警察,他绝不能把私人情感看得比司法正义更加重要。
同情柯西医生,当然可以——人人都会同情他这个倒霉蛋;但因为私人情感而亵渎自己的职责,无视司法正义,这就丧失了执法人员基本的底线了。
瑞恩斯警探可以同情柯西医生的遭遇,但他没有权力代替司法体制,来判断柯西医生到底有没有罪——如果柯西医生有罪没罪你说了算的,那还要司法体制干嘛呢,那你岂不是凌驾在了司法体系之上?
从这一点看,瑞恩斯警探反倒也成了游离于司法体系之外的另类罪犯——这么看来,片中的芝加哥真是全员恶人啊。
瑞恩斯警探,帮帮忙,别在芝加哥当警察嚯嚯老百姓了,回家种田去吧,好歹还能为社会贡献点粮食。
(回家种田去吧,就当为社会作贡献了) 影片中全程划水的警方,把“警方追查暴力义警”这条情节副线本应展现的紧张感与刺激感全毁了。
看完电影后,没有人会觉得柯西医生的反侦察手段怎么这么厉害,但所有人都能发现,芝加哥警方是真的有点蠢。
这与74版《猛龙怪客》中老练机智的警方力量,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在18版的《虎胆追凶》中,警方既无力打击暴力犯罪,又徇私枉法、因为私人感情包庇暴力义警,甚至其本身就成了不顾司法正义的另类罪犯。
也难怪芝加哥会乱成那样,毕竟连警察自己都顾不上司法正义了,在这个城市里谁对谁错,也只能用拳头说话了。
(说你没罪你就没罪,好大的官威啊!
) 三.这个倒霉蛋还挺走运 这两部中文译名大相径庭的影片其实有着同一个英文名字:《Death Wish》,它表达的是影片主人公由于家庭变故而产生的求死意志。
而18版影片之所以翻译成《虎胆追凶》,多半是想蹭一蹭布鲁斯·威利斯早年的成名影片《虎胆龙威》的余热。
(红透半边天的《虎胆龙威》) 影片的名字倒取得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片中的主角究竟是名副其实的“真想死”,还是假意惺惺的无病呻吟?
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后,两位主角的思想价值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要想客观的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得从两部影片中的复仇主情节线说起。
18版的《虎胆追凶》中,有一条非常明确的追查杀妻凶手的主情节线;而在74版影片中却完全没有复仇这条线,克瑞斯杀死的,都是些与杀妻案件无关的街头混蛋,这是两部影片又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同。
首先来聊聊复仇情节线较为清晰的《虎胆追凶》。
柯西医生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个相当走运的老倒霉蛋了:倒霉的是,他原本幸福美满的中产阶级生活被三个劫犯给翻了个底朝天;而走运的是,他的复仇之路却异常顺利。
(不幸丧妻,柯西医生心里苦啊!
) 柯西医生这个老老实实赚钱养家的中产阶级中年人,一来没有枪、二来不会用枪、三来也没有追查仇敌的社会资源,那他到底是如何克法重重困难,完成复仇的呢?
因为他是主角啊!
对于这部影片来说,这个梗倒成了一句实话:柯西医生之所以能够完成复仇,完完全全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主角光环够强大。
在第一次试图见义勇为却反被暴打了一顿后,柯西医生发现要想行侠仗义,得搞把手枪防身才会更有底气;然而正规途径购买的枪支又很容易被警方追查到,柯西医生在这里遇到了他复仇之路上的第一道难题。
(英雄救美反挨揍) 正愁没有招,天上掉下个粘豆包。
柯西医生正愁没枪用,他手术台上的病人衣服里,就掉出了一把手枪,正正好好就掉在了他的脚边——这也太巧了吧!
柯西医生于是没花半分力气,就捡到了一把警方无法追查的非法手枪。
(Get复仇道具:手枪) 这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非法手枪,不但成为了柯西医生复仇之路中的主要工具,其本身也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叙事功能——正是这支意外得来的枪支,开启了医生的整段复仇之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支手枪,柯西医生才会走上以暴制暴的道路。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的复仇主情节线,是通过一个巧合来开启的,而柯西医生在其中的作用却并不大。
而杀妻凶手的主要线索,也是从柯西医生这张神奇的手术台上捡来的:正当警方调查毫无进展、柯西医生复仇无望的时候,一个戴着医生遗失手表的劫案从犯又出现在了手术台上。
柯西医生正是通过他的手机,才取得了杀妻凶手的相关信息。
(建议把这张手术台拿回家供起来)
(手术台上惊现遗失手表) 这一巧合也承载着相当重要的叙事功能:此前发生的几场枪战,只不过是给这位蹩脚的枪手练练手的,而影片复仇的主情节线,从这里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也就是说,影片复仇的主情节线,也是通过一个巧合来进一步发展的。
(Get复仇线索:从犯手机) 换句话说,这整部影片的复仇主情节线,是由一个个的巧合来驱动的——而且就连巧合发生的地点都一模一样,而主角在此间发挥的作用却并不大。
这就使得柯西医生这一角色显得相当被动,因为他为复仇所做的努力其实相当有限——他只是负责捡捡东西而已。
影片中的巧合不但发挥了开启、发展复仇主情节线的作用,而且在剧中的几次枪战中,也正是运气与巧合因素,才让柯西医生保住了命。
第一场街头枪战劫匪的戏,率先开枪的劫匪并没有击中柯西医生,这才给了他反击的机会。
(劫车犯开出第一枪) 而在后来赃物酒吧中的枪战中,运气的作用也进一步被放大了。
柯西医生进入赃物酒吧,寻找杀妻凶手的线索,被赶来的案犯之一“鱼仔”逮了个正着。
正当柯西医生被逼到了死角时,一颗掉落的保龄球砸中了倒霉鱼仔的头,医生才乘势反杀了他。
(建议把这颗保龄球拿回家供起来) 类似的巧合在影片中数不胜数,柯西医生这条老命,可以说完完全全就是因为他运气好,才得以保全的。
(杀妻凶手诺克斯的描边枪法) 影片中无处不在的巧合因素——也就是俗称的主角光环,无论是在复仇的剧情主线上,还是在枪战的打斗设计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让片中的动作设计多少有点没劲,因为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是通过巧合来解决的,柯西医生在与在罪犯斗争的过程中,也没有展现出身为主角应该具有的智慧与力量。
这种巧合主导的剧情设计,反而让柯西医生这一主角的行动与意志,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而柯西医生在片中,也一直扮演者着被迫反击的受害者形象——片中的5场枪战,几乎都是由罪犯们挑起的,柯西医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才不得不反击自卫。
(柯西医生受到凶手威胁) 比起“暴力执法的社会义警”这一说法,“被迫反击的受害者”显然更加贴合柯西医生的人物设定。
影片进展到最后,柯西医生暴力执法、追查凶手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与女儿,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所谓的正义与复仇。
现在我们可以反过头来,探讨柯西医生到底想不想死的问题了——他当然不想了,他还有个女儿要养呢!
柯西医生的女儿在影片末尾醒了过来——并且失忆了。
这个失忆的情节颇耐人寻味,因为这意味着她已经从那场痛苦经历中走了出来,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柯西医生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新的希望。
(耐人寻味的失意情节) 18版《虎胆追凶》有着一个相当圆满的结局:柯西医生大仇得报,女儿也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在影片结束时,医生那个射击动作,也只是对原作的一种致敬,并没有接着打击犯罪的意思。
(致敬原作的手势) 这样看来,柯西医生并配不上《Death Wish》这个片名——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想着要去死,多数时候他开枪,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影片对于暴力执法也持否定的态度:暴力执法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好运气才可以,所以大家伙还是看看电影,YY一下就算了吧,可别真走到街上去当什么社会义警啊!
(不是主角不要轻易模仿哦,亲) 于此不同的是,74版片《猛龙怪客》中的克瑞斯既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她的女儿也终生精神失常,克瑞斯本人最后也被警方逐出了纽约,彻底告别了从前的生活。
结局更为悲惨的克瑞斯,配不配得上《Death Wish》这一片名呢?
他又是为了什么,而甘愿牺牲生命的呢?
四.两代美国人的对话
(致敬原作的手势) 与18版的《虎胆追凶》不同的是,74版的《猛龙怪客》并没有一条主角追杀凶手的情节主线,片中克瑞斯先生所杀的,都是一些与他妻子毫无干系的罪犯。
影片如此设计,其目的何在?
如果追杀仇敌并不是情节主线,那这部影片的主线情节又是什么呢?
如果不是为了复仇,克瑞斯先生又是为了什么才冒着生命危险,走上街头去打击犯罪的?
影片中克瑞斯先生以暴制暴、打击纽约罪犯的情节线,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答案。
在18版影片的开头,柯西医生是在被两个街头混混胖揍了一顿后,才产生了枪支需求;而他买枪一开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防身自卫,而不是去街头打击罪犯。
于是柯西医生在整部影片中,都一直扮演着持枪自卫的受害者形象,而并非一个激进主动的暴力义警形象。
(买枪自卫的柯西医生)
(买枪自卫的柯西医生)
(买枪自卫的柯西医生) 但在74版影片中,克瑞斯先生在头一次遇到持刀抢劫时,就选择了与罪犯硬刚:他出其不意的用一只装满硬币的袜子,打跑了那个持刀抢劫的小混混。
同一桥段的不同设计,体现出了两位主角的不同之处:克瑞斯先生敢于赤手空拳地面对罪犯,而柯西医生则需要手枪壮胆。
(落荒而逃的持刀劫匪)在18版电影中,“手枪”仅仅是一件用来复仇的道具,并没有包含别的意义;但在74版影片中,手枪却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那支受赠与西部友人的左轮手枪,不仅仅是一件打击罪犯的工具,更象征着勇于反抗的西部精神。
艾米将那支精致的左轮手枪送给克瑞斯的时候,也将美国西部勇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一并送给了他。
在18版电影中,“手枪”仅仅是一件用来复仇的道具,并没有包含别的意义;但在74版影片中,手枪却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那支受赠与西部友人的左轮手枪,不仅仅是一件打击罪犯的工具,更象征着勇于反抗的西部精神。
艾米将那支精致的左轮手枪送给克瑞斯的时候,也将美国西部勇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一并送给了他。
在18版电影中,“手枪”仅仅是一件用来复仇的道具,并没有包含别的意义;但在74版影片中,手枪却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那支受赠与西部友人的左轮手枪,不仅仅是一件打击罪犯的工具,更象征着勇于反抗的西部精神。
艾米将那支精致的左轮手枪送给克瑞斯的时候,也将美国西部勇于抗争的可贵精神,一并送给了他。
(勇于抗争的西部精神) 柯西医生虽然拿着那支编剧硬塞给他的手枪,但他什么都没变,依旧是那个柯西医生;而克瑞斯先生却靠那一支手枪,完成了从纽约人到西部人的转变。
这是两部影片又一个不同之处:柯西医生从始至终都没发生改变,而克瑞斯却完成了价值观上的巨大转变。
(片中的枪支象征着西部,更象征着美国精神) 影片通过几起枪击事件,非常深刻地展现出了克瑞斯先生内心巨大的转变。
与18版电影中充满巧合因素的情节设计不同的是,74版《猛龙怪客》的影片剧情是由克瑞斯先生这一角色的意志与行动主导的;而巧合因素对剧情的影响,则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小。
公园湖边发生的第一起枪杀案中,巧合因素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要是那个倒霉的劫匪没有遇上克瑞斯,那这场命案根本就不会发生;但克瑞斯能成功战胜劫匪,却绝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因为他早已做了准备:他剪掉了自己大衣的口袋,让自己能出其不意地射击。
(藏在大衣之下的手枪)相较之下,18版中的柯西医生则显得被动的多:他总是等到罪犯们先开第一枪后,才开枪反击,然后最终靠着自己的运气(主角光环)战胜对手;而克瑞斯先生则大不一样,他开出了那饱含深意的第一枪。
相较之下,18版中的柯西医生则显得被动的多:他总是等到罪犯们先开第一枪后,才开枪反击,然后最终靠着自己的运气(主角光环)战胜对手;而克瑞斯先生则大不一样,他开出了那饱含深意的第一枪。
其实在公园湖边的第一次枪战中,克瑞斯先生还算不上是暴力执法的义警:因为是那个劫匪率先亮出了大宝贝,克瑞斯为求自保才干掉了他——这更像是正当防卫,而不是暴力执法。
(劫匪率先亮出了他的大宝贝) 但影片中后来发生的几次枪击案,却与第一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二次枪击案中的那几个小混混,其实根本没有招惹到克瑞斯先生,他们也没有对其造成生命威胁——他们拿的都是冷兵器,而克瑞斯先生可是揣着枪的。
克瑞斯如果只是想解那个路人的围,亮一亮自己的大宝贝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将他们杀掉。
(此时这三个小混混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克瑞斯先生还是将他们统统干掉了。
这使得这次枪击案的性质,与第一次大不相同:克瑞斯这次开枪可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三个小混混虽然打人在先,但也罪不致死。
克瑞斯杀死了他们,纯粹是因为他想杀死他们——我们的社会义警,在这里迈出了他暴力执法的第一步。
(追杀逃跑的小混混) 在他面前,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目无王法的罪犯们,反而成了需要逃跑的受害者,这种上帝一般主宰一切的感觉,也许正是克瑞斯所追求的。
而影片剧情发展到后来,克瑞斯甚至开始主动勾引起了罪犯们:他先将劫匪勾引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然后再掏出枪来射杀他们。
在影片的后半段,克瑞斯先生碰到劫匪已经不是因为巧合了,而是因为他在主动勾引劫匪上钩——他就像一个老练的猎人,放下准备好的饵料,然后等待猎物上钩。
(空无一人的地铁,克瑞斯等待劫匪上钩)
(酒吧里,用现金勾引劫匪上钩) 最后几次的枪击事件,体现出了克瑞斯先生这一人物的巨大转变:他从一开始暴力案件的受害者,转变成了主动进攻、以暴制暴的施暴者;他开枪杀人的目的,也从一开始的保护自己,转变成了纯粹的猎杀罪犯。
随着剧情的进展,巧合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克瑞斯这一人物的内在变化,才是影片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因。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也就是全片最后一次枪击案中,克瑞斯先生为继续寻找自己的猎物,甚至无视了警方的警告与监视——他为了继续猎杀罪犯,甚至开始公然对抗社会司法体系。
(官方警告) 影片的末尾处,克瑞斯先生的内心OS应该是这样的:“你们这帮臭警察管不了罪犯,行,我来帮你们管;但你们要是挡着我的路了,那我也敢跟丫对着干!
”于是我们这个美国硬汉,真就更警方对着“干”了起来,警方辛辛苦苦给他找台阶下,他竟全然不领情。
(警方突袭搜身,想借此唬住克瑞斯) 克瑞斯不像柯西医生,有一个“不幸中的万幸”的结局,他失去了的妻子,宝贝女儿也终生精神失常。
一无所有的他,才会把打击罪犯当作生活的全部意义。
这也是克瑞斯与柯西医生最大的不同之处:柯西医生还有一个女儿需要照顾,他的女儿就是他生活的意义;而克瑞斯则一无所有。
然而讽刺的是,对这个敢公然违抗社会司法体系的克瑞斯,警方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因为他的举动,纽约市区的街头抢劫案竟下降了50%之多,警方需要利用他维持现状;而且社会与媒体的舆论,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克瑞斯先生的暴力执法,竟使纽约犯罪率降低了50%)克瑞斯这个已然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社会义警 ,反而真的成为了一剂治疗纽约暴力问题的良药。
这当然可以解读为对无能警方的嘲讽——毕竟克瑞斯先生仅凭着几颗子弹,就解决了整个纽约警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克瑞斯这个已然游离于法律之外的社会义警 ,反而真的成为了一剂治疗纽约暴力问题的良药。
这当然可以解读为对无能警方的嘲讽——毕竟克瑞斯先生仅凭着几颗子弹,就解决了整个纽约警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难道不正是那些毫无反抗精神的纽约市居民,助长了暴力犯罪的嚣张气焰吗?
——狂野的西部没有混混敢闹事,这可不是因为警方力量,而是因为在那里,人人都敢反抗——而纽约人民却是如此地缺乏反抗精神,在那里,甚至找不到第二个敢像克瑞斯一样站出来、对罪犯还以颜色的人了。
纽约人民挨惯了打,已经不识反抗为何味了——这才使得克瑞斯先生的出现,像平地惊雷一般,把整座城市掀了个底朝天。
反观西部城市中的居民,他们可不需要像克瑞斯先生一样的社会义警出来行侠仗义,因为他们人人都敢反抗。
(纽约缺乏的,真的只是枪吗?
)如果说克瑞斯代表是西部的反抗精神与老派美国人的自卫传统,那他的女婿杰克所代表的,则是那些面对罪恶一昧逃避、不敢还击的懦弱纽约人。
(懦弱、悲观的女婿杰克) 原始而狂野的西部,孕育出了富有反抗精神的老派美国人;而在更加繁华、更加先进的纽约市区里,懦弱的市民却滋生出了罪恶——不断进步的社会,反而孕育出了越来越懦弱的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讽刺吗?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则是,随着电影工业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电影人拍出的电影,却也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观点了,仿佛政治正确就是一切。
74版的《猛龙怪客》将镜头聚焦于了暴力犯罪、民众持枪、社会义警正当性等严肃的社会议题上;而18版的《虎胆追凶》却将这个如此多元的电影主题,讲成了一个纯粹的复仇故事,对严肃的社会问题却三缄其口——现代电影人已经很少有聚焦社会问题、冒犯政治正确的勇气了。
从这一点看,我们这代人,其实就是片中的纽约人——我们在嘲笑他们的时候,其实也在嘲笑我们自己,这是多么地讽刺!
(象征着美国精神的手势) 再回过头来聊聊,克瑞斯先生到底配不配得上《Death Wish》这个片名——他当然配得上,因为他已经将打击罪犯看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勇于反抗的可贵精神,也值得他为之付出生命。
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虎胆追凶》是由新晋导演指导的一部翻拍电影,翻拍自1974年的同名系列电影,又翻译成《猛龙怪客》。
也是一部值得探讨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威叔扮演的男主是一名温文儒雅的外科医生,收入稳定,家庭幸福美满。
有个美丽的妻子和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
一天晚上男主因外出加班,在家里的妻子和女儿却遭到了歹徒的袭击,之后妻子的去世和重伤昏迷的女儿这些突如其来的事情让男主备受打击。
本以为报警可以解决问题,没想到经过漫长的等待案情依然停滞不前。
后来在得到自己老丈人的启发后,开启了复仇之路。
为了防止类似意外的发生,男主捡来一把枪,通过网上教程开始自学组装,射击。
之后晚上便穿上连帽衫去比较乱的街区对那些臭名昭著的罪犯给予致命打击,随后因为偷拍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网上的人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评论说他是惩恶扬善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滥用私刑的恶魔。
这里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老丈人对男主说的话:警察只在事情发生后才出现,需要保护家人必须靠自己。
一个是男主对毒贩说最后一句话:我是你最后一位顾客。
话音刚落毒贩就被威叔把枪射杀了,就那么一瞬间,让人猝不及防。
看完小编只想说:社会我威叔,人狠话不多。
白天是拿着手术刀救死扶伤的天使,晚上是拿着手枪惩治罪恶的死神。
影片虽然动作戏不多,多以叙事为主。
不过看到了昆汀式暴力美学的影子。
电影的主题是复仇,实则更多的探讨社会问题,当自身收到侵害时,自己拿起武器,以暴制暴,是否合理?
小编个人觉得影片本身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答案就是老丈人对男主说的话。
就像前段时间上映的超人总动员2一样,面对危险时,应该学会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对那些恶势力给予反击!
电影剧情抱满,偏叙事。
想看动作片的可能不怎么喜欢。
第一次看威叔主演的电影,60多岁的高龄动作依旧淋漓。
电影评分7.4,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有中文片名,我标题里不写是因为中文片名很傻,叫《猛龙怪客》,不知谁起的,没有一个字贴切的。
猛你老母。
不但不猛,这片子是“冷静的暴力”。
里面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主角的行为方式我也很喜欢,所以在这里推荐给各位。
这个片子有老版,新版老版都宣扬了同一个观点——想要保护自己的家人,你不能完全仰仗别人,尤其景查啊正府啊这些大众型的服务机构,它们只会按照程序做事,不会体会你内心的感受,这时候你不能抱着它们能把事情办妥的信念坐在家里等消息,你得酝酿和品尝痛苦,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动用私刑,以弥补警力的不足。
不过这个也就在美利坚,在天朝行不通,因为天朝子民的最大敌人是官,一旦动用私刑……灭霸响指都不够打。
另外是很向往男主的状态,他在他的领域做得很棒,而这份职业反过来也赋予了他沉着冷静、专注于行的做事风格,没必要的事情不去做,没作用的话不去说,凡事不过度,只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就行。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很有魅力。
片子基本全靠布鲁斯威利斯一人撑着。
类似这种全靠一个老硬汉撑下来并且不难看的片子还有好多,比如梅尔吉布森的《黑暗边缘》,丹泽尔华盛顿的《伸冤人(又一个不贴切的译名)》,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当然指的是第一部),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老爷车》。
和上述这些片比,本片略逊一筹,不过也很值得看,虽然没有特别出色,但四平八稳,各方面都过得去,是布鲁斯威利斯近几年比较拿得出手的片子,看完确实觉得老铁挺稳。
Still Lebron, might be the best ever😈其实布鲁斯威利斯不适合这种角色,可能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这部剧的一大问题,是柯西的女儿演技有些浮夸,而且角色有点睿智……另外,我严重怀疑这是枪支协会赞助的电影,简直就是在说“无枪在手,你就是鱼肉”,各种关于枪械及其贩售的描写,完美植入…
1、医生,本来是人畜无害的职业,起码我现实中遇到的医生都是很单纯,沉迷在医疗专业中,对社会的了解可以说是“涉世未深”。
片中恰恰把医生这个职业放在面对极度受害的情况下的“以暴制暴”表现出来,其实可以拍得长一些,比如加入医生如何从心理上转变成冷酷专业的枪手。
2、家庭,父女,夫妻,两兄弟,特别是两兄弟的兄弟情,中间还有起伏,这部电影相对来说还是挺饱满,夹杂着现代真实的生活场景,如果拍摄成系列剧说不定更好啊。
3、这部片子还是70年代衍生过来的,有机会一定要看。
当弗兰克听到保罗的那些不把他当brother的而当做要饭的(或者没能力赚钱的“垃圾”),他的表情
弗兰克解释了前来的目的,并失望的离开
剧中还是兄弟情分不变
参杂了一点点血腥的味道,伊莱罗斯的个人趣味,老布演医生也是够违和的,比原版精彩。
打死冰激淋人的時候我就不看了。
AC/DC真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啊
能看 平民变义警的故事 有些刺激的镜头 枪战合格 主角老婆一家子演技全都不在线也是很服气 Shady45和Sway倒是经常出境 全片不是穿帽衫就是白大褂的Bruce Willis 最后一场戏想酷一把 穿了一件John Varvatos的blazer哈哈哈
就是说主角光环瞬间把犯罪率下跌,呵呵
义警讨论有点简单了
《疾速追杀》:地表最强爱狗人士。《伸冤人》:地表最强爱女性人士。《虎胆追凶》:地表最强爱家人人士。PS:这警察如果当初在《绝命毒师》里对老白这么宽松就好了。
心细手巧的人适合完成精致的虐杀
以暴制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布鲁斯威利斯,表演不错,姜还是老的辣
中规中矩吧,虽然没看过原版,也基本猜透了剧情。
较差,本以为是从头乱打一通的爆米花,却也没怎么打起来啊。一般爆米花如果连打都没打的好看的话,那就是真不好看了。
这样的剧情,现在的好莱坞随便抓一个编剧,一周可以写出来5个吧。
公映。翻拍《猛龙怪客 Death Wish (1974)》
我中途睡着了,被开枪声吓醒了。美帝这么可怕吗?
开什么玩笑,让老布演不会武功的医生的人设,然后练了几个晚上就变成了虎胆龙威一样,难怪大家都说美国人蠢。
2019.8.4 1:14
哈哈哈敢跟我威哥龇牙的人不多了,这种硬汉回来演弱势群体怎么就这么出戏呢呵呵
3.5
短平快,狠准稳,解闷儿还是可以的,布鲁斯·威利斯还能挺住。
不错看,美国太恐怖了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