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遇到过类似女主这种人,不满老板的降薪 而偷走老板的客户名单自立门户,这自古以来就是忘恩负义的典型;拿到好处 但有一天别人不给了 就开始记恨,这就是这几年网上人们总结的那种,不知感恩的人吧。
(我真的不争论那些说老板是bitch 态度不好的网友了,有句话叫不要看别人说了什么 要看别人做了什么,人家老板确实嘴贱 但是老板给了她信任和好处以及独一无二的机会)。
牌局本来就不是正义的举动,假装正义不做手脚最后还是做了,这是典型的绿茶行为,一副正人君子相 但是当诱惑和利益到达一定数量 他们才会露出真面目 这种人 比明摆着的坏人 要虚伪很多,简称就是绿茶。
为什么写书 因为她做的是名流的生意,写成书不代表宣扬了任何什么所谓的女性力量 ,这和英国皇室的女仆出传记爆料皇室秘闻一样 目的是赚钱以及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总之这个人并不高贵和高级,尤其自己的发际如此不堪还要强行注入什么精神力量,不过是一个村妞儿进城打工的故事。
要说全篇还比较可看的地方 第一是告诉了你如何开展一场生意(对的 客户是第一重要);第二 展示了上流社会百态,对有些人来说赌钱是种消遣,有些人赌钱就是为了赚钱,这就知道谁会输了,而有的消费 得先看看自己的家底;第三 任何生意都有隐藏在内部的利益与交易链条 没有例外
茉莉牌局,看完了。
一个带着优雅与粗暴的,满是信息量的开头,会觉得很屌,比社交网络开头更直接的爽感,但也稍显低级了。
画面大于对话大于旁白,所以我不同意某些人用“show me don't tell me.”来攻击拉斯冯的女性瘾者,不过攻击这部,好像就合情合理。
诶我就不明白了,她离开那个什么眼镜蛇棋牌室以后自己开的棋牌室钱从哪来呢?
她的积蓄都基本花光了,房间一天就5000美金而小费就几百美金…而且她为什么要帮那个男的找人呢?
提高风险也不能多赚钱。
哦,合着小费要的更多了…这律师又是在干嘛…完全没有动机啊…律师辩护这段真是给我看傻了,怎么能这么冠冕堂皇…这个片子最主要的只有两点,童年决定论和受过创伤的人犯的错应该被原谅,这就是这个片子的基石也是其输出的,但这些东西立得住吗?
真的是一个导向非常诡异的片子,主角的观点矛盾与动机缺失简直到了无法理喻的程度。
2分。
赌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鱼”,一种是“吃鱼的”,如果你5分钟内找不到“鱼”,那么你就是那条鱼。
天平的一端是500万美元与自由,从此海阔天空;另一端是巨额罚款与监狱生涯,从此戴上镣铐,你会选择哪一个?
茉莉选择了后者。
她是笨蛋吗?
茉莉·布鲁姆,克罗大多大学政治系,平均绩点高达3.9,哈佛法学院入学考试平均分数169分,她考了173分。
从小接受滑雪训练,12岁时做了急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手术,脊柱上的钢钉没有能阻止茉莉对滑雪的追求,手术一年后重新登上赛场。
20岁进入国家队效力,她在北美女子特级滑雪中排名第三。
此时在奥运会赛场上,离奥运奖牌一步之遥。
这是一个天之骄子的命运路线。
茉莉在奥运滑雪比赛中与奖牌失之交臂,选择去法学院之前休学一年。
按照正常轨迹,茉莉会在休学一年内打工,赚钱,旅行,认识更多的人,一年后重新回到哈佛,回到正轨。
人生的奇妙在于,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每一个选择排列组合成了人生。
茉莉因缘巧合下为眼镜蛇休息室老板打工,这里每周都有一个秘密牌局,茉莉作为助手帮忙通知牌局并记分,平时只能在荧幕和星光大道上见到的名流,都是眼镜蛇休息室的座上宾。
得知可能会被老板降薪之后,茉莉没有就此放弃,反而倾其所有,花光所有积蓄租下四季酒店一晚5200美元的套房,高薪聘请17000美元的洗牌大师,精心准备88年的拉菲和高斯巴雪茄,孤注一掷,赢得了眼镜蛇休息室的客户,从此眼镜蛇牌局变成了茉莉牌局。
茉莉凭借与身俱来的聪慧与天赋周旋在这些在好莱坞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如鱼得水。
牌局不仅给茉莉带来丰厚的小费与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难以企及的社交圈的身份与尊重。
好景不长,在茉莉牌局经营地蒸蒸日上之时,茉莉发现核心玩家利用牌局放贷,把牌局变成了不公平的游戏,两者分道扬镳。
核心玩家完美复制了茉莉带走眼镜蛇休息室客户的那一手,茉莉失去了牌局。
这一次,茉莉面对回到法学院继续学业的常规路径,选择了到东海岸,在纽约东山再起,再组牌局。
茉莉从花花公子的女伴们入手,这些美丽的女孩们有外交官的女儿,通晓9国语言,有编程黑客,有玩牌高手,茉莉牌局新时代就此开启。
一年时间,茉莉年营收达到477万美元,辉煌达到顶峰。
每天出入最豪华的五星酒店,身着华服珠宝,往来皆衣冠楚楚的名流,这里有最烈的酒,最美的女人,也有最堕落的声色犬马。
电影里让我印象深刻的赌徒有两个,一个是布拉德,一个是哈伦。
布拉德——掌握着7亿美元石油基金的老板,玩牌非常老实,牌技很烂,却对赌博有着无上热情,喜欢跟牌,加大注。
哈伦——顶尖扑克牌手,谨慎老道,不露破绽,只会在看到大赢率的时候下重注,在不确定时经常弃牌。
赌桌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鱼”,一种是“吃鱼的”,布拉德是鱼,哈伦是吃鱼的。
在哈伦与布拉德的对决中,布拉德拿着一手烂牌,却推出了重注,哈伦处于一贯的谨慎,决定弃牌,结果布拉德连一对对子都没有,尽管这一句哈伦只输了4万美元,而前半夜哈伦的五万美元本金已经翻了三倍,这一轮彻底打乱哈伦心绪,哈伦由牌手变成了赌徒,丧失了谨慎与判断力,昏招频出,在最后一局中,对手拿着一手烂牌下重注,哈伦吸取教训,跟注,结果对家拿到了“不可能的牌”,哈伦输的一败涂地。
哈伦身体力行了这句老话,千万不要和白痴战斗,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低到同一水准,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当然影片最后我们会发现,布拉德其实一点也不傻,更谈不上老实。
他掌管的 7亿美元对冲基金其实是庞氏骗局,他来参赌也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希望混着圈层,靠着参加赌局认识名流,圈了很多钱给自己买别墅豪车,银行账户里只有700美元。
茉莉牌局里各色人等汇聚一堂,利益交错之复杂,可见一斑。
牌局越玩越大,玩家借贷越来越多,杠杆越来越高,茉莉作为牌局中心,已抽身不得,游走在黑与白的边界,踩在法律边缘。
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恋人。
每天都紧绷着弦在刀尖起舞,茉莉借助于苯丙胺,可卡因,安定药,维柯丁,氨酚径考酮片保持清醒,并染上毒瘾。
局面愈加不可控,一个女人无权无势,却掌握着令人惊羡的巨额财富与名流圈层,许多人包括俄罗斯黑手党盯上了这一只肥羊,被自己的司机背叛设局,被抢劫,被殴打,被勒住咽喉,茉莉终于决定抽身,却被FBI逮捕并冻结全部财富。
前半生多幸运,此时就有多无力,仿佛世界一下子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甚至没有钱聘请一名好的律师。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人生“至暗时刻”。
所有人称茉莉为扑克公主,媒体们就像吸血的蚊子一样绕着茉莉打转,指望从她嘴里得知天王巨星,名流贵胄的新闻八卦,好好炒作一笔。
茉莉的移动硬盘就像潘多拉魔盒,记录了所有与扑克玩家的往来信息,有关于华尔街富豪提出要求赌局作弊的记录,也有大亨包养情妇的花边新闻,硬盘里的绯闻秘密可以让富豪名流身败名裂。
FBI表示,交出硬盘,便可以放其自由。
即使不交出来,接下来要继续上诉,还是会被强制上交,只不过是主动上交与被动上交的区别而已。
天平的一端是500万美元与自由,从此海阔天空;另一端是巨额罚款与监狱生涯,从此戴上镣铐,你会选择哪一个?
茉莉再一次做出了选择,坚定地选择后者。
看上去是很笨的选择,可是茉莉从来与笨毫无关联,就在赌局开启的日日夜夜,茉莉通过Google和自学,了解了翻牌,河牌,转牌,失重,冤家牌,船牌,坚果牌;知道了银河系中心的味道,甚至还差12分就修到了天文学位。
问: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味道?
答:银河的中心是甲酸乙酯,恰似朗姆酒香味和树莓子的味道。
我看过时间最繁华的风景,穿过华服美衣,享受人间至味,见过金字塔尖最高的一群人,掌握巨额财富,一瞬间这些都化为乌有。
我只剩下名声。
That's my name, and I'll never have another.最终的大结局我就不透露了,给大家留点悬念。
感谢关注Amira的进步青年说(微信公众号:Amira_talk),正值周末,不妨准备一杯最爱的饮料,躺在沙发上,看一场茉莉牌局。
感谢关注Amira的进步青年说你会发现,人生就是由无数选择造成的,富贵名利皆泡沫,所有的包袱都与欲望相关,不如放下欲望,减少包袱,轻装前行,从今天起,多关心粮食与蔬菜,与家人挽手散步,朝朝暮暮。
阿兰.索尔金越来越有神棍的趋势!
也就芬奇能镇住那恃才傲物的本子,继鲍伊尔翻车之后,即使是索尔金本尊,也一样栽倒在他自己挖的大坑之中,更何况是为与扎克伯格、乔布斯相比就是一无名氏的茉莉竖碑列传,那么大的信息量、那么高密度的对白、那么庞杂的背景只用来撑起这么一个其实只是有着“想赢”私心的小女人的小故事,着实有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寥寥之感,而炸裂着演的劳模姐也只能像剧中将自己打扮的像AV女星的茉莉一般浑身散发着廉价气!
索金出手,犀利精彩的台词绝对有保证!
几位演员都是语速快得像了上了发条,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劳模姐的乳沟和自信,本片最大的魅力是根据一个超级有趣的真实故事改编,揭露出好莱坞和有钱名流世界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鉴于是真实事件,且我们所知道牵扯到真实电影明星已经包括小李、大本、呆萌和托比马奎尔,因此看的时候就忍不住不断地猜,哪些角色会是他们。
Michael Cera 在片中出演了一个牌技优秀的好莱坞名人扑克手,这个角色的真实身份没有公布,但一定会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之前的各种流言来看,很像茉莉口中的托比马奎尔。
继去年的斯隆小姐后,Jessica Chastain又演了一个十分强势且语速巨快的角色,不过这次,这个人物不再冷冰冰,而是一个集智慧、美艳和勇气为一身的女老,比斯隆小姐更有魅力。
茉莉手中掌握着大批名人的“秘密”和“隐私”,更让她成为了FBI和公众感兴趣的焦点人物。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面对牢狱之灾和金钱诱惑,这位以在名流社会开赌局的女老板,就是不肯交出全部参与扑克牌局名人的隐私和名字。
这让觉得,还有更多名人是尚未曝光的。
本片其实与I tonya一样都讲述了曲折、又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且核心人物都是争强好胜的女性。
她们俩还巧合都是运动员。
加上石头姐在Battle of Sex里演的女网球手,今年优秀的女性角色特别多。
这里的优秀不是说这些人都是完美的英雄或偶像,相反,她们都有弱点,但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挣扎与反抗,而且都能给观众一些很好的人生经验教训。
影片也选择了与I tonya 非常相似的轻松诙谐、带有自嘲和调侃风格,利用自述与回顾结合的方式去展示。
但索金的特色是语言十分犀利,台词非常多,对演员真是很大的挑战。
而且与I tonya中人物都是市井小民不同,本片里描述的是人们完全不熟悉、但又特别好奇的“上流社会”。
劳模姐和Idris Elba的很多对话都是针锋相对、一镜到底,让观众都觉得“哇!
信息量太大”,不仔细听很可能跟不上,也没办法去洗手间,因为整个影片都很紧凑,没有间歇。
片子很长,又有很多法律用语,连观众到最后“听”得都累了,确实很考验听力。
不过,大部分时候因为牌局上各位有趣的“名人”角色,及茉莉离奇的经历,故事始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看点接连不断。
顺便还能学习很多牌桌上的扑克技巧和读心术。
Kevin Costner的角色也很令人印象深刻。
他饰演茉莉的父亲。
如果Tonya有一个严厉的母亲,那么茉莉则有个残酷的父亲,都是造成女主角曲折人生的主要原因。
父女两人之间的对白更是剑拔弩张,十分鲜明地刻画出这段复杂的父女关系。
科斯特纳能碰上言语如此犀利的角色感觉还是头一次。
虽然这个人物的经历大部分时候是在八卦杂志上,因此不太清楚在颁奖季是否有希望获得重视,但绝对是一部十分娱乐且值得一看的故事。
希望索金大人快快努力写关于老川和哈维维恩斯坦的故事,然后也要拍得这么有趣才行!
今年女主竞争又超级激烈。。。
劳模姐虽然值得提名,但必须说,这个人物有可能太trashy而被奥斯卡轻视。
毕竟,The Post, battle of sex, the post, shape of water, Lady Bird, I Tonya中的女主角似乎更有分量。
但劳模姐真的让这个故事的原型令人刮目相看,不然光看茉莉小姐本人,确实气质trashy,很难让人严肃看待她的经历。
虽然吹牛时总是自称赌局,但其实不够格。
起初只是为了让生意好些而张罗了一些人来玩牌,没成想却一直坚持了两年,几乎天天开,铁打的牌局流水的玩家,一些人来了又走,有的人是好赌,有的人是想发财,还有些人只是娱乐。
就像影片中所着重描述的,维持一个局安全、时间和场地甚至金钱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对玩家的筛选。
这期间见过打架的、欠债不还的、家人来闹场的、自然也有耍老千的和设局套人的,烂赌鬼、黑道、无赖、白领、富翁、小姐、无业游民,天天来的往往只是配角,主演是那些短暂的过客。
“钱越耍越薄”,真是这样,在牌局上交不到真朋友,所以像影片中女主角这种行为是必输无疑的。
影片的题材非常吸引人,演员也到位,台词水平很高,但并不是大家期待的赌片,应该说导演提升了原著的水准,从猎奇变成了人性探讨。
黑帮成了吸引人的标题,但只是个标题。
影片前面提到的数年前的破门而入,在后面却一带而过,这算是一种戏剧性还是更生活化呢?
有时候生活不全是你选择的,而是一步一步把你推到那的,牌局也是,当你组织起来的时候,以为只是几个人玩玩,如果想到会滚那么大那么长时间,可能你就不敢做了。
我们的那个局是因为非典,关闭所有室内娱乐场所而结束的。
拍摄手法还好,不新鲜,用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来回穿插,一因对应一果,开头还用了旁白作解释,生怕观众不懂,剧情太生硬。
倒是剧情里的一些要素让我有些思考。
父女之间感情怎么处理?
里面有句话,“如果想要知道我有多么爱你,就像我们想知道宇宙有多么浩渺一样”,我本人也面临这种情况,父亲不管对儿子还是女儿,感情关系都很微妙,表达爱的方式永远不像母亲那样细润,温柔。
做生意树大招风,有时候生意做到了一定高度,有些事真的就不是自己说了算了。。。
最后电影引用了丘吉尔关于成功的一句话,算是给茉莉的人生定了调,也符合我看这部电影的预期了。
影片分几个纬度说吧,从情节纬度来说节奏感很快,很直接,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用插叙的方式把故事讲的明明白白,女主的语速和思维完全通过导演的设计体现在电影里,不愤世嫉俗不甘于平庸虽然有缺陷但传递的是正能量,唯一的挑战点在于最后的审判有点过于儿戏了米国是不是真这样不好评判,但传递的不丧失底线的价值观很好。
第二,演员纬度,影片里出现诸多大牌,演技对戏没的说,就俩字漂亮。
女主更是完全入戏,太适合这角色了。
第三观赏度很高,虽然影片时间很长,但感觉很紧凑就像一部让人血脉喷张的谍战大剧。
强烈推荐。
当下女性关心的两件事:独立,还有搞钱。
茉莉都做到了。
但是,她的经历就像走在悬崖绝壁上,充满粉身碎骨的危险。
危险不仅仅源于她所选择的职业,更因为她在自己所依存的名利场中,从未获得真正的力量。
两次偶然改变了茉莉的人生:第一次是滑雪比赛被树枝绊倒,结局是她永远离开赛场;第二次是在拉斯维加斯给一个开赌局的老板打工,结局是她从规划好的律政生涯,变为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赌场女王。
从小为奥运冠军而战的茉莉,对“赢”的追求刻在骨子里。
她的奋斗之路,也是不断与人掰手腕的过程:与第一任“老板”迪安过招,是优秀职场人反炒老板鱿鱼。
茉莉的优秀在于她能迅速掌握赌场生意的关键:掌握流水把握利润、分析数据了解客户、对外宣传发展新客户。
但她能成功反击的关键,是她找到正确的人结盟:玩家X。
找对合伙人,却难防被合伙人反炒。
玩家X是个“不喜欢玩牌,喜欢摧毁别人生活”的恶魔,而茉莉却是个试图通过公平透明不违法来小心翼翼掌控赌局的“好人”。
可惜,游走法律边缘,赢的筹码便不是源于优质服务,而是对人性之恶的洞察与把握。
作为合伙人,玩家X显然比茉莉更具备核心竞争力。
独立门户,招揽大客户却没做背调(其实也做不了)。
盘子做大了,生意也失控了。
钱来得容易,失去也变得同样容易。
在见识过贪婪、虚伪、作弊、欺诈等等一系列名利场中的卑劣之后,茉莉面对了黑社会的铁拳。
一个人,怎样掰得过暴力的手腕呢?
生意做不下去了。
其实,影片中还有一位潜在却贯穿始终的掰手腕对象:茉莉的父亲。
茉莉的父亲是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可这样的人,却被茉莉看透了。
青春期在饭桌上阴阳老爸的职业偶像,是她在表达对父亲的反抗与蔑视,却也成为她迫切脱离家庭独自谋生的起点。
在旁观牌局,见识了位高权重者的暗面之后,她更是坚定了对男人、亦即掌权者们的鄙视。
可是,当她再次面对父亲,她仍然是气弱的那个人。
父亲出轨,却培养了三个优秀孩子;茉莉桀骜不驯,却坐上审判席给家庭带来危机。
着急的独立,的确带来了一阵风光,却没有达到它本来的目的。
即使看透了强者的强大来源何处,茉莉仍没有资格去鄙视他们,也不能在他们伤害她之后,狠狠反击。
更重要的是,她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尊严。
着急的独立,加上名利场的熏染,似乎让茉莉产生机会主义倾向,与内心深处的善良守正拉扯不停。
安兰德认为,人“需要对于存在的整体认知才能整合价值、明确目标、规划未来,使他的人生得以维系,而不至于成为一盘散沙。
”失败,大概也是令茉莉认识到自己本质、还有她所处世界的本质的契机。
希望这一回,她将脱离父亲的规划还有名利的裹挟,规划自己的人生。
“你是我的父亲,你严格要求我,你的权威、地位高于我,但你做的事情(欺骗与背叛)根本配不上你的权威与地位。
”一个配不上的人却严格地教育你、管理你,而你不得不遵从,否则你就得“自己赚钱从这个房子里搬出去,吃自己的食物”,这让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屈辱。
所以茉莉要反抗、要超越,要将自己的尊严凌驾于别人之上,如此才能获得自尊。
这种成长经历导致:一、她会向往凌驾于权力与地位之上;二、茉莉会以非常高的成就标准、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在运营牌局的过程中她体验到了凌驾于权利与地位之上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扭曲的自尊需求就像无底洞,会让人付出巨大的代价——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朋友、游走在法律边缘、毒品、危险的人际关系等。
即便能控制好自己,避免那些危险的东西,也会让人非常非常的累。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于满足扭曲的自尊需求,而是要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解开造成扭曲的自尊需求的问题。
毫无疑问,茉莉的父亲是爱茉莉的,也是勇敢的,他勇敢的自我揭发、承认自己的错误、向茉莉表达歉意,让茉莉这个二十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
在结局的饭桌上,茉莉轻松的笑容意味着她不会再为了满足扭曲的自尊需求而让自己疲惫不堪。
这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线,此外,我发现电影里还有一条很有意思的支线剧情, 职业赌徒哈伦对待赌博一向谨慎稳健,当他意外被一个绝对菜鸟击败时,产生了自我怀疑,并且自尊心受辱,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自己破产。
这让我想起了马特达蒙在《 赌王之王》里说的一句话:“It's just about money.”博弈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只有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你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博弈中选择策略时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每个参与者在选择策略时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
如果有人故意想输,在你没看出来之前,你的策略会失效。
哈伦的策略之所以会失效,就是因为那个绝对菜鸟根本没有以赢为目的。
毫无疑问,哈伦没有意识到这点。
除此之外,在博弈中,除了均衡解之外,每一个解都有能够击败它的另一个解。
(在公平的零和博弈中,均衡解的结果为零)所以,在博弈中进攻时,最稳妥的机会是在看出对手所使用的策略的破绽之后。
在一个博弈模型中,脱离纳什均衡主动进攻的一方一定会露出破绽,而一个人对这个博弈模型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他能否看到破绽从而counter对方。
在一个博弈模型中,假设大家都能进行理智决策,那么你对所有对手可能使用的策略与逻辑知道的越多,你能够得到的机会就越多。
所以在投机中,应当专注于某一个博弈模型,不断地去了解其他参与者在这个模型下的策略与逻辑。
当对手为了寻求更大收益使用某种策略时,总会留下破绽,如果你了解他的策略,看出了他的破绽,你便有机会counter对方。
如果是多回合博弈,你需要在出手前,知道你counter对手所使用的策略的反制策略是什么,也就是说你需要知道这次出手的风险是什么。
有些博弈是多回合多方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了解自己策略的反制策略更加重要。
当你没办法去了解所有的博弈策略与逻辑时,未知的因素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当风险发生时,你意识不到,不能及时止损;二是当风险发生时,你不知道为什么,你可能会怀疑自己,陷入消极情绪中,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所以,当所有参与者都了解了所有的策略与逻辑,并且都能做到理性思考时,这个博弈模型最终会回归均衡解。
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看出,在零和博弈中,你在寻求更大收益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一是来自于其他参与者对策略与博弈逻辑的不完全的了解,二是来自于受消极情绪影响不能理性思考做出理性决策的参与者。
一般情况下第二者很少,大部分情况下你的收益来自于第一者。
人与人博弈与生活中做事情的区别就是:生活中做事情,90%的了解程度是很大的把握,是值得尝试的机会,虽然仍然存在10%的未知因素,并且这些未知因素可能给你带来失败的风险,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是不会故意利用你这10%的未知因素来击败你的,而你博弈中的对手可能会。
不过,投机其实就是赚取别人创造的价值,这并不值得提倡,这也就是我们的教科书中从来不写这些的原因,生活中我们应该合作去创造共同价值。
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投机者存在,那怎么办呢?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参与投机,使用均衡解就好了。
因为使用均衡解,没有任何人、任何策略能赚取得了你创造的价值。
Aaron Sorkin一定不能理解留白的意义。 2个多小时的【看我知道的多多】真的让人厌烦。
全程×1.5语速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妙语连珠……但是,但是都没有劳模姐的胸抢眼,以前都没这么注意,简直目不暇给!
看完我只想说:就这?直白的一塌糊涂,感觉自己听了一部评书
因为有诸多相似点,便忍不住比较,故事内核输给了《斯隆女士》。其实前面开设牌局种种都还蛮精彩的节奏也拿手得好,但是落到女权、缺爱的立论上就有点站不住了。Chastain真的是太适合演这种把自己逼到死的强势女性啊,这部比斯隆还多出了一份脆弱和无助,好评。
话外音真多啊,头疼,那法官估计是让华尔街骗的够惨
3.5 索金依然是索金,对白与节奏还是一如既往密集紧凑,很过瘾。Jessica倒是该考虑下怎么跳脱类型化角色以及自己身为feminist对角色塑造的影响,再这样被type cast下去对职业生涯无益。
不是荷官胜似荷官
很长的传记电影。不出卖伙伴的大姐大。
劳模姐演什么角色我都喜欢。女性传记电影的话,《我,花样女王》比这部强一些。不过第一代蜘蛛侠这么邪恶我还挺惊讶的,大本是众人皆知的老赌棍了。
故事的趣味性还行,深度有点欠缺。叙事有点枯燥。
本片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中的角色据说都可以指名道姓的对号入座。钱这个东西,多了总想花掉。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想个办法让他正大光明地花,还能增加就业,促进消费循环。
全程旁白念得人脑壳疼,还不如直接看原著小说了,这叫电影吗,这叫有画面的广播
我觉得我喜欢索金的原因不是他台词写得又多又没废话,而是他的作品永远在揭示男性的复杂软弱劣根而赞美女性独立自由的光辉
冗长,人物也莫名其妙
洗的可真够白的,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唠唠叨叨一堆废话。。。这片主要看查斯坦的胸
话痨到让人头疼。我是在看电影,不是在听说书。
人物塑造足够真实足够复杂 劳模姐照旧很给力 但是全程旁白简直失去了电影这种媒介的意义啊 看得太累了 归结起来这是一部需要关注牌型的audio book!
讲故事太多了,很无聊。
和《斯隆女士》非常类似的传记片,劳模姐的表现也是在重复自己,不过故事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影片对白依然很快,但是比导演的前作《史蒂夫乔布斯》好多了,不会有特别聒噪的感觉。
完全不是《斯隆女士》,但是本片和《斯》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关于女性角色的编剧教科书。这个电影在维护自己的原则甚至比常有此命题的男性角色还要出彩。消失的父亲最后的三个问题,依靠编剧和表演推向了一个高潮,十分精湛,这段对话是要好过《唤汝之名》那段的,那段是有利,这段是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