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一点,我的大学流水账创作背景来自毕导的大学生活,也就是毕导是这部剧的核心和灵魂,结果现在灵魂没有了,只剩一具只有其表的躯壳。
而且一二部是毕导呕心沥血想展现给我们的青春生活,让这部剧也构成了我们青春的一部分,结果现在宣发还打着什么不负青春的口号,你们配吗?
然后好多人说不能怪演员的,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不追星,不知道他们还有其他什么作品,但我认识他们就是从这部剧开始的,是毕导辛辛苦苦把他们挑选出来的,也是这部剧给他们带来了资源,这中间直播参加节目什么的,不也吃了这部剧红利了吗?
而且我不相信他们接戏的时候不知道换导演的事情。
我只知道,遭受到背叛的只有那个可怜的胖子。
我文笔不好,不足以表达出我对这件事情的愤怒,而且也不知道该如何对抗这万恶的资本,我能够做的只有不去看,尽我之力去抵制它。
最后,这偷来的青春,我们坚决不要!
人设都崩塌成这样了,你哪怕说没看过前两季也行,非要说什么是你的青春,从始至终,恶心谁呢,是不是斯德哥尔摩啊。
路桥川一个正儿八经的主角戏份让删成这样,谁不知道资方再害怕什么,不就是想淡化换人的影响,要是按原来的戏份也就算了,现在这加一个工具人有什么意义?
影视剧IP化是整个行业的寒冬,好不容易有个正儿八经有才华的导演编剧 还让资方给搞黄了,还是之前印象不错的见独,真是服了
我看了一起同过窗第三季。
客观来讲,就是1分。
在说我自己对于这部剧的感受之前,肯定还是要说到毕鑫业。
认识老毕是04年的时候了,一个初二转到我们班趴了一天就走,然后初三又转到我们班的插班生。
熟么?
不太熟,那时候东北地区三线小城市(最近好像成四线了-_-||)中考学习压力还挺大的,用了仅有的体育课和下课时间打篮球,偶尔接触了一下觉得老毕还挺损,经常在嘲讽他人和被嘲讽之间反复横跳。
剩余的印象就是经常被他同桌的三姨针对,这位三姨是我们班政治老师,对,我们那就那么小。
转眼间很快就到05年了,高中我们还是一个班,他坐我前桌,这个时候我们才慢慢熟络起来,除了上课自习各种吹牛逼,下五子棋,看小说。
老毕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是,把他同桌一男生骂到自习课写不下去作业,自己蹲在过道崩溃抱头。
总之各种傻逼的牛逼的点点滴滴,这些在后来的十几年里面一直都是我们饭桌上的谈资。
11年我们拍了个网剧,感觉都不能叫网剧,就是个大学寒假作业,我们演员纯素人,表演经验0,台词功底 -10(我们口音都很重,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拍摄也就一周?
毕竟十几年前的事儿,具体都忘了,总之感觉支离破碎的,导演让干啥咱就干啥呗。
那时候我还着急出国。
后来有一天,老毕给我发QQ,说片子剪完了,我算是有幸第一时间看到作品的,这个我记得很清晰,那天晚上二十多分钟的短剧,我看了四五遍。
我终于知道了原来电影还能这么拍,跟我们一起留学的同学也是看的比较早的,无一例外的好评,当然都说导演拍的牛逼,倒叙用的多么巧妙等等。
老毕问我们谁有优酷账号,我说我正好申请过一个,结果就把原片传上去了。
此后谁也没再提,谁也没再注意,谁也没再过问。
一直到11年夏天,我正和同学在大阪旅行,突然我同学告诉我说你火了,我还挺纳闷一打开人人网,被《再见金华站》刷屏了。。。。。。
从我们认识到现在18年了,从我们一起拍《再见金华站》到今天11年了,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也发生了很多事。
今天《再见金华站》里的胖子周嘉和女朋友结束了14年的恋爱长跑(是的你没看错5000多天),正式领证了。
我们这个小团体还像往常一样在微信群里扯淡唠嗑,我们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行业,地域,距离,事业,家庭让我们聚少离多甚至几个月说不上一句话。
但是我们的感情从来没有断过,我们还是每年回到老家就会第一时间想出来聚聚的那一拨朋友。
就冲这份时间检验出来的友情,我敢说我了解毕鑫业,我也信任毕鑫业。
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编剧导演,做着他本职工作,他的所有成绩源自于他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投入,一起同过窗第一季第二季的口碑,是每一个看过的人一点一点推出来的。
起码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看了之后,都会竖起大拇指,一部好剧制作出来并不容易,而一部低成本好剧能被发掘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剧本创作和拍摄工作过程中大家花费了多少苦心,起码我扪心自问我是肯定做不到的。
然而这么一个难得的作品,今天变成了这个模样,让我真的觉得我哥们被欺负了。
最后说回到作品,会有人说你是老毕的好哥们你干嘛要去捧假三的臭脚。
我就是想看看老毕的剧本会在这帮人手里变成什么样。
是的,你们是拥有著作版权,一定要在编剧冠上老毕和梅的名字维护IP,但是一切翻到台面上之后才会发现什么叫虚有其表。
老毕拍一二的时候,台词是一个字一个字扣的,演员要像大学表演课一样每天台词朗读,结果现在这词都水成什么样了。
尴尬的过场,背景连收音这么基本的操作都在粗制滥造,导演在镜头表达上完全就是在走过场,穷对付。
作为老毕的好朋友,第三季我确实看了,我也看不下去了,恶心恶心我自己就完了,谁要是还敢搬出你行你上或者是剧都没看你凭什么评论这套说辞,我真想告诉告诉你们,我评论个电冰箱我自己都会制冷了,还想怎么样。
最后一句话,一部剧的灵魂没有了,剩下的也就只有尴尬了。
生活虽然没有影视剧中那么美好,但日子总要过下去。
能否保持那种恰同学少年的初心我自己也没有答案,毕竟我们也都人到中年。
但是毕鑫业的作品我每个都看过很多遍,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喜欢,这个什么玩意伴我同行,我也理直气壮说一句,我不喜欢。
如果你看过《一起同过窗》在CCTV9的纪录片《新青年·青春如戏》,你就会知道,《同窗》对于导演兼编剧的毕鑫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毕鑫业自从微电影《再见,金华站》后佳作频出,10年来5部作品中除了一部广告片外其余均在8分以上,这样的成绩在国人人均编剧水平的国内无疑是鹤立鸡群。
而《一起同过窗》系列更是他的心血,对他来说,这部剧的创作源于一个承诺,和自己班同学喝酒后开玩笑说:“我以后要拍一个咱们班自己的故事……”但在拍《腾空的日子》前,他都只是小打小闹,可以说《腾空》才是他专业拍的第一部作品。
而在《腾空》拍摄期间,他就已经把实现自己的承诺的行动提上了日程:一部名为《我的大学流水账》的剧本创作完成。
最终,毕鑫业找来了上海见独影视作为投资方为这部剧集投资。
而在上线前,《我的大学流水账》也改名为《一起同过窗》,而改名的原因无非是因为《我的大学流水账》这个名字个人指向性太强,像是专属于毕鑫业个人之物,而这个故事本就是“我们班的故事”。
资本的獠牙已初露端倪。
自从2016年《同窗》第二季完结后,时隔三年,毕鑫业才开始写《同窗》第三季的剧本,2020年4月剧本写完。
而《同窗》系列虽然热度不高,但因为超高的口碑也是积累一批忠实剧粉。
而因疫情影响,电影行业遭受巨大冲击,而影视剧行业却蓬勃发展,但《一起同过窗》第三季的进度仿佛是被按上了暂停键。
两张图片结合来看,发生了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2021年7月4日两位编剧意有所指第三季,没有毕鑫业不会看一眼,拒绝资本喂屎!
中国影视圈配不上毕鑫业!
—————分——————割——————线————2022.7.10假三已经上线三天了,在多如牛毛的一二三⭐️中还是能看到一些零散的四五⭐️,这让我有些许膈应,理由无非是“还是那个味”,但如果你真的尊重假三中那唯一一点熟悉味道的影子,真的尊重毕鑫业对这部剧倾注的心血,那么你就不应该在某鹅打开它。
第二部中全片被充盈在别离的愁绪,无论是——“可谁都要不断接受别离、重逢与错过。
”“可我们竟还要不断赶路,各奔东西。
”“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人生苦短,尽情挥霍,这样才好掉头就走,在音乐骤停的时刻。
”对于顾一心的告别,对于叶老师的告别,对于大二的告别,对于青春的告别……最终却没想到,对于离别愁绪的感伤最终就在假三达到顶峰。
对于前两季的遗憾、对于像老友的重逢,我们没有更多的惊喜,反而更多的是对那个拿起一二季盛夏的怀念与对让我们与其离别的资.本深深的厌恶。
对于老粉来说,曾经在闲暇之余随意打开一两集观看就像与老友的重逢,而假三在失去了毕导对于全局的把控后,最终在流水的拙劣模仿下显得相形见拙。
说了这么多,就一个意思。
偷,用阴谋手段夺取。
自以为偷到了毕鑫业的剧本就万无一失的资。
本:垃圾,模仿的再像也是垃圾。
一部剧的灵魂都没了 只剩下这具躯壳真的没有意义 就让他止步第三季吧这部剧让我最恶心的地方就在于开心麻花 你不尊重一部优秀作品的延续 抽走了灵魂 你不尊重我们这些观众的喜爱 你可以不投资 但请学会尊重我们 你也是在告诉我们有钱能使鬼推磨 没有点大公司的担当 太恶心人了 吃定了我们绝大多数都会看 哪怕是换角 简直就是打我脸的同时还喂我吃了颗屎
我看叶导演挺喜欢庞瀚辰的啊,《暴走武林学园》里也有他!
要不叶长青导演或者背后的资本单独给这个,为朋友转身就叛变的庞瀚辰专门写一个剧本吧,他的人生经历就够写小说了吧,多精彩,多戏剧啊!
何必来糟蹋同窗3?
来恶心我们这些喜欢了四五年的老粉丝?
肖海洋的滤镜太重了,我现在才看到庞瀚辰到底是什么样的嘴脸。
一起同过窗 第三季 (2022)4.32022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叶长青 / 徐晓璐 庞瀚辰
把剧情和换人结合起来看,同窗3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的失败,于是从第一集开始就开始铺垫,为失败找好理由。
开学伊始就说独白就说司机换人了,不知道是为了烘托物是人非的氛围还是提前铺垫剧里很多人都换了。
然后所有人都说要改变,要突破自己。
这个真的是剧情推动或剧情需要吗?
仔细想想真的不是。
同窗系列本身就是毕鑫业自己的经历改变,他太了解每个人物的灵魂是什么。
换了导演后,只能根据之前的剧情去模仿,甚至导演都无法告诉演员该怎么演,所以聪明的导演为了抵消这种不自然,刻意让每个人都亲口说出自己要改变,要突破。
事实就是,没了毕鑫业的剧每个人都不知道大一大二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不仅仅是换了演员的路桥川,这个后面再说。
即便没有换人,也只能尽力模仿之前的自己,而改变和突破呢?
只是多出了一份不自然。
路桥川,真的是最大的败笔。
因为即便模仿,也模仿不出路桥川的那种文雅的感觉,表情动作出卖了一切。
一切就在大二结束了......
2021.07.09我有一个朋友,平日里相处得并没有那么和睦。
他有一张非常非常讨厌的嘴,一年365天里至少有65天想把他嘴给缝起来,一穿一拉呲啦呲啦见血的那一种。
我脸上长颗痘,他告诉我:这不叫青春痘,这叫老年斑;我吃盘猪头肉,他告诉我:你级别低不能位列仙班也不能称妖,勉强算个猪头精;我被别人夸瘦,他告诉我:天地之间有杆秤;我说我想嫁人,他告诉我:把你嫁出去这件事情众愁没用,得众筹……总之这些年,我被他说过“身胖志坚”、“一代煞星”、“闻风丧胆”、“嫁妆得出到五十万可能才有人接单”……啥样都有,不带重样。
虽然如此,他依然是我的朋友,因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导演,更因为我对他“不识好歹”的气节心存敬重。
他对青春有自己的定义,他说青春是365天每天都很高兴吗?
不是。
它可能是你360天的小磕小碰小不如意,撞上了5天鲜蹦乱跳的小雀跃。
而那5天,恰好就是你的青春。
后来我们所怀念的青春,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大相径庭的少忧少虑,每天刻板的重复、重复,但又有过那么几个短暂的瞬间,出现过几次怦然心动、乍见之欢。
那些片刻的惊喜、冲动、感动,碎片式的织起了我们的青春。
他说好的青春剧,一定不是大灾大难,它甚至不必道完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是一切的初体验。
于是,他写了一部青春系列剧,叫《我的大学流水账》(后更名为:《一起同过窗》)。
那一年,2014,说实话,挺难的。
我在“知道他们剧组穷但不知道居然这么穷”的情况下,接下了演员统筹的工作。
总制作费只有一千多万,别说服化道,压根就连一张像样的海报都没有。
但是他很快乐,很满足,他对自己的剧本充满自信,他告诉我:内容为王!
事实上,这部没有流量加持、没有宣传辅助的小网剧,最后确实拿到了豆瓣9.1的高分。
当时整个剧组包括主演在内,所有人都住在一个特别便宜的宾馆。
宾馆一楼有一个酒吧,每晚都“动次打次”到两点,然后是莺莺燕燕下班归巢的嬉笑打闹声,嗯,她们跟我们一样都住那儿。
宾馆对面有一个破食堂,开机宴便顺理成章的在那儿举办。
那天他看了看我,刚要准备开口发表感慨的时候,就被我无情地怼了回去。
我说现在还太早,仗才刚开始,有话等到杀青了再讲!
是的,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新人导演,抛开艺术创作,光是要在片场压住百来号“老油条”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了,但是毕鑫业这个讨厌的胖子做到了。
整整三个月,历经你们无法想象的千辛终于杀青。
再次聊起开机宴,我说我那天真实的想法是:这家菜实在太TM难吃了,是我吃过最寒碜的开机饭,荤菜都没几个,我以后都不要再吃了!
你呢?
你那天想说啥?
他咬了咬牙,缓缓道出五个字:“莫欺少年穷。
” …… 马上就是这部剧开播五周年的纪念日,而我内心五味杂陈。
这七年来,光是从我这儿打听毕鑫业联系方式的合作方就有一箩筐,但这个“不识好歹”的胖子总是执拗的摇头,他说,只要还没饿死,他就还是想拍自己笔杆下的故事。
于是他不是在写同窗就是在等同窗开机,明明有时间,却永远没档期。
即便写完同窗3,在等待开机的一年里,他也不愿接其他的导演项目,只是写写自己想写的新故事,一边写,一边浮现的还是那几张熟悉的脸。
他对同窗有一种偏执,有时不可理喻,我们也曾为此干过架。
例如我看第一季剧本时说了句我不喜欢xxx(某个剧中角色),他就忿忿不平地替那个角辩驳,搞得好像我是在说他亲友坏话似的。
关键是,他能一直说,说到你口服还不够,一定要说到你心服,说到你心服还不成,一定要说到你心悦诚服。
又或者我看第二季剧本时,没有全神贯注,没能一气呵成,他就会生气,他说我在染发的时候“顺便”看他的剧本,是在暗示他第二季剧本不如第一季好看。
他一个非常非常懒惰的胖子,天寒怕冻,天热怕晒,风和日丽怕走路。
他浑身上下常年累月唯一爱动的器官可能只有他的嘴皮子。
可是一旦开机,他就变成一个特能吃苦耐劳的好胖子。
我记得拍同窗二的时候,他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身体呈S形,不是纵向的,是横向的。
为了缓解疼痛,他整整三个月都只能仰着头,所以鼻孔朝天,还得时刻扭着腰。
不知情的人看到当时那画面,一定会说,这个胖子是谁啊?
姿势好嚣张啊!
还有一回,巨热无比,他穿着一条深色的牛仔长裤,不知是热胀冷缩还是他确实又胖了,那条裤子紧紧粘在他身上快把他吞噬了。
嗯,肉眼可见,他中暑了。
于是趁着休息的空档,小伙伴们赶紧拿大剪刀去帮他剪裤腿,把一条长裤剪成了四分裤。
出于对导演的尊重,还得憋着笑,那个画面我至今难忘,一个白白胖胖特能叨叨的人被晒成一坨黑乎乎还泛着油光的烤地瓜。
他坐在泥巴地上闷得快撅过去了,委屈巴巴,生怕被人剪到肉。
我心中窃笑,嚯,你也有说不出话的时候呢?
你要问我,这个世界上最爱同窗的人是谁?
是看的人吗?
不是。
是演的人吗?
不是,都不是。
那个人一定是毕鑫业,没有之一。
所有人都可能退而求其次,只有毕鑫业是宁为玉碎的。
好多人为此惋惜,为他不值,但这其实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就算被逐出所爱又如何了呢?
一个题材本身并不存在任何不可替代性的ip,值钱的是创作者本身。
每一个认真的创作者都会对自己的ip怀有浓烈的情怀,但每一个合格的创作者都无需依附某一个ip才可以继续创作。
故事很重要,但讲故事的人更重要。
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朝前看吧!
路还那么长,这胖子话又那么多,换个话题接着唠就是了,我又没真的缝他嘴。
打起精神吧,重新开张呗!
我更愿意看到那个心高气傲、鼻孔朝天的胖子。
作为你的朋友,你的伙伴,我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你。
但你别再咒我嫁不出去了,真的很烦,特别烦,神烦。
关于朋友,毕鑫业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逻辑:“我以前定义的朋友,是为你抚平伤痛和驱逐孤独的人,可实际上,抚平伤痛的是家人,驱逐孤独的是恋人,那朋友又是什么呢?
是一群可以让你放声大笑的玩伴么?
是在一段时间里同甘共苦的队友么?
这么定义的话,便太简单了,因为做到这些,不难。
”“我以为朋友,是膝盖上的铁板,是颈椎里的钢钉,是灵魂的救赎者,在你打算向现实下跪和低头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踹直你的膝盖,掰起你的头颅,告诉你,‘傻逼,不要妥协,不能妥协,虽千万人,我们各打五百万。
’然后张开嘴陪你一起撕咬这个世界,即使最后我们崩碎了所有牙齿,却依然带着满口鲜血,昂首挺胸,向阳高歌,这便是我对朋友的定义。
这样定义朋友或许过于傲慢,但醒时同交欢,醉(树)后(倒)各(猢)分(狲)散的朋友未免苍白。
”他曾怀着这样的想法写出过一群肝胆相照,为了朋友可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可惜在毕鑫业的眼中,现实里身边这样的真朋友却寥寥无几,他希望在《我有一个朋友》中再次展现更为动人的友情。
想了又想,还是打不出分。
说实话同窗三很烂吗?
其实没有那么烂,至少不是4.1分的那种烂,甚至这一部仍然很多点能够让我感动。
明明抱着批判的态度,但仍然看了两遍。
或许我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明知道换了人间,但仍为过往残留的风韵而着迷。
布村河畔的二百米长轨,对岸的灯一盏盏亮起,真的很美很浪漫。
黄昏下,荞麦面与鱼汤,彩虹和祝福,顾一心的第四件事,饶是第二季播完已经五年之后,仍然会让我为这段纠缠了三季孽缘揪心和感动。
比起一无是处的续作,或许真正让我难以释怀的是这部顶着背叛之名续作其中的美好。
并且,那份美好还是来自毕导,也正因如此,我才会时常遐想,如果还是毕导那会是怎样?
比起看到一片废墟,更痛心的眼前的让人是美景,但所有人都知道它本可以更美,那一份更美好的景色却再也回不来了。
剧本还是那味很重要,如果乔川还在就好了
我愿意亲手把它拉下神坛
续集换人的话,最好就别开。尤其换的还是主心骨
虽然想融入鸭群的鸡,这个故事是属于肖海洋的,但是更适合送给新路桥川和新导演。幸好每俩集换了主角讲一段小故事,主角团其他人都还在。甚至还给了姜云明和潘震作为主角的机会。毕十三给洛雪过生日,太扎我的心了。虽然有些不满,但毕鑫业的故事写的还是很好。
是怎么做到换了一个演员(好像不止一个)搞得其他所有人也都像是换人了似的?🙃——————但我又往后看了很多集发现还好,其实还是原来的感觉。忽视男主换人了就好了,虽然男主是灵魂人物本不应该少的。
喜欢他们的故事扣在滤镜
没想到期待了5年的剧,最后亲手给它打了一星。
隔了好久还是看啦,其实还可以,不过和前两季比起来真的输好多,想再重温一遍前两季啦。新男主本人和大家的妆造都好怪好出戏啊。看着依然会乐出声,但还是惋惜,该死的资本快把原班人马还回来。
其实第三季剧本底子可以看出来写得也是很好的,写得越好越可惜,越痛恨资本,真的看得人心里难受,完全是为了角色们的结局才坚持看下去……以及第三季最差的其实不是那个新路桥川,而是李殊词,真的看得我太痛苦了。。
毕竟还是毕鑫业的本子,还是让我舍不得放弃,一集一集看完了。
有些东西,再难看,也得看完,毕竟看的就只是个念想。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要永远记住每一次遗憾。
国产青春片就一个毛病:不真实。
新的路桥川变得反而成熟理性不丧了,虽然很不适应颜值,但后期却觉得还行。
我知道没有毕鑫业了,也没有陆桥川,也许毕导的剧本魔改过,也许是轻微改动,但是心里的情怀让我没办法不看他们,想知道他们的大三到底过得怎么样,甚至还想看到他们大四毕业,哎!有些台词还是原来的味道,但不得不说确实质量下降了许多,最后几集嗑到了雪碧cp。
看着差评那么多我还是点开看了,我在抱着什么幻想?曾经有多期待第三季现在就有多绝望,以前是毁童年,现在是毁我大学时光。换演员可以,换导演是闹那样?
对男人来说,感情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在你没有用到它之前,它永远无用,这就是薛定谔的学习。所有旷日持久的迷恋,全出于自愿。路桥川的两百米直轨。秘密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第三季喜欢上了痴情的毕十三,我原来是喜欢肖海洋的呀。我还是不想死心,还是想要抱有希望,我的洛雪啊。毕十三,在呢。每个人视角一集叫做pov。时间真的是公平的吗,人生剧透。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他们明明在对话,而我却听不懂在聊什么。这也是我豆瓣第一次评一星 好遗憾啊 未能迎来和你热烈的夏天
我没有因为其他原因而错过这部熟悉味道的作品,我很庆幸。
正片拍的很奇怪,但是番外真的很不错,有了看前两季的感觉
仍然被毕导的剧本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