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有意思的小片子,带了点科幻的“平行宇宙”,其实更像是心理现实主义的道道。
镜头上舞台感相对而言比较重,也许是为了呼应《第四面墙》,虽然不太符合狭义上的电影,但倒也无伤大雅,导演的自我选择罢了。
演员的表演也挺不错,角色原因也好,演员本身也好,刘陆和马海的对手戏话剧腔依旧带了点,倒也算是种享受。
至少露枪之后的那part对手戏,用这话剧腔听着还是很舒服的。
剧院的置景也挺有意思,四平的景就是普通东北工业城市的调调,镜头语言也比较平实。
马达加斯加的景不错,画幅作了变化,观感更加开阔,影像质感上也更加舒服。
整体上故事也没有什么烧脑,也没有很高概念的科幻,借了Sarah Kane的《4.48 Paychosis》,强调“精神”的内在,确实有些实验派话剧的调调,也玩了些诸如失踪的鹿的意象,特别马达加斯加的part也有点意识流。
一切确确实实就更像一场糊里糊涂的梦,正常的文艺片调调,没有太过于惊艳,但是完成度还是挺不错的,对于小成本国产片来说做到这样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主题上也没有什么太大惊艳,无非现在与过去、自己与自己诸如此类的“和解”,所谓“第四面墙”就是心壁吧。
导演自己也没给出太明确的答案,也许自己也没太明白,艺术这玩意儿有时候也确实这样。
粗粝的美好。
闲的去可以看看吧。
马海: 多么简单而又朗朗上口的名字,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遍又一遍,虽然你一直都没有出现。
我有一万个理由把你忘了,年纪太小,时间太久,事出突然,与我无关。
而死亡不仅是黑暗的永夜,还是无法翻越的大山,它横亘在心里,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无休无尽,终难负荷,所以你能试着原谅我吗,我也曾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我曾一度忘了你。
我残忍吗?
你无怨无悔地做了那么多,竟只得到这个结果,你又做错了什么!
公平在哪里?
正义在哪里?
让你年纪轻轻就离开,断绝了以后生活里无限种可能。
纵然我再冥想,那缤纷多彩的种种,终究只停留在梦中。
而再拼命遗忘,也并不能改变事实静静地停留在那里。
它看着我奔跑,跳跃,转圈,抓狂。
却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我企图给它蒙上各式各样的衣裳,静静地等着,等着我有天停下来,转过头走上前来,亲手撕开自己做的伪装。
马海,你到我的梦中我的脑海,是受我邀请,还是不请自来。
当我听到你说你不后悔时,我哭了,当我听到你说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死了,我哭了。
你是因为我想听到才这样说对吗?
如果你不来,是还在生我的气吗?
如果你走了那么多年还会出现,是对我的不能释然放心不下,还是气愤于我的不周我的努力遗忘,我翻遍世上的学问,终究无法求证。
马海,如果我终于鼓起勇气看着你,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焚几柱清香还是烧很多纸钱。
我好羡慕那些不相信鬼神来世的人,还有那些对此特别相信的人,我总在摇摆,晃得累到自己无力思考。
死亡太残忍了。
没有好好告别的更是。
它让其他的人世之苦看起来都不算什么,或者是我已麻木,疼痛而不自知。
只是马海,当我终于鼓起勇气看着你,对你说出那么多年被忽略的最简单的几个字,对不起,谢谢你。
无论是否能量守恒灵魂常在,我都一样虔诚地说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还有,我想念你了,无论是否天人永隔灰飞烟灭,我都一样虔诚地送出最好的祝福。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与自己和解,我常常觉得那是向生活妥协的美化,可是只有当直面你的离开,直面自己的感受时,我才觉得拧转多年的心,突然踏实了下来。
走在一个人朝圣的路上,喧嚣的往事一幕幕旋转沉淀,竟然听到许多以前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以前看不到的画面,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大抵如此吧,才知道世界原来是真的只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马海,谢谢你。
你用宝贵的生命,帮我开启了穿越苦难之后的人生大门,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却也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走吧,到天涯海角,亦或是街头小巷,走到有天倒下,也许就是相聚之时。
在年末看到一场有坚持、有层次的电影,感觉很治愈。
平行世界与心理迷宫,如果用类型片的方法来拍,都可以很好看。
但张翀导演任性地按自己的想法走,一开场女主长时间沉默劳作的镜头,中间《4:48的精神崩溃》独白,以及真的跑到马达加斯加去拍。
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文艺范”,佛山地区的排片少得可怜,下周每天只有一场,距我三十多公里外,还不如去广州方便。
我个人倒是很喜欢这种主动完成拼图的观影过程,连线互动时导演几次提到心理现实主义,但俗气的我还是愿意做现实主义解读。
我觉得这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一个人为自己死了,自己却过着毫无价值的人生,辜负了牺牲者,这是自己的过错,应该要为此担责,所以羞愧、所以让牺牲者重现,追讨并杀死自己。
我还特别愿意把师父理解为解开女主心结的动因,师父是第一个和女主说话的人,师父说鹿因为长相不好会自闭,给她留下“年终奖”,把鹿走失的原因揽在自己身上,这些,都打破了女主“心墙”。
也是在师父第二天出现后,女主真正走出了院子,开始寻找真实记忆,也找回了等待原谅的父亲。
王紫逸还挺帅的,两重故事里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刘陆爆发力好强,不愧是演过孟京辉戏剧的演员,她在《吉祥如意》里的表演也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下周末有排片,就去二刷,毕竟我错过了开头两分钟。
1什么动机去创作这样一个电影?
故事起源于去非洲旅行,真的去马达加斯加。
因为风土人情让我们产生很奇妙的想法,刚开始只是一个框架,来到马达加斯加又产生许多东西,解决了我们很多困惑。
从非洲回来之后创作国内的剧本。
2电影的叙事解构,还有平行世界的相扣,是如何选择这种美学方式的呢?
一开始没想用这种,慢慢走向,慢慢生长到那个方向。
3这部影片中臆想的表达,消失的路、场景的戏剧,当时运用到这些场景,有没有考量?
首先感谢演员,都是很棒的话剧演员。
当然有思考,我们想保留这个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所以用了这些场景。
4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是想让观众自己揣摩人物关系的吗?
我们想有各种可能性的尝试,电影中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能影响生活,能有些思考都是好的。
5我从电影中看到双雪涛的感觉,片子的思路和双雪涛有没有思路衔接?
双雪涛的作品对您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个人看了许多作品,双雪涛也看了,我很喜欢。
从双雪涛的作品看到对家乡的怀念、喜爱。
刚开始听这个名字就大概猜到是讲悬疑的当我看完电影之后 原来是讲一个女孩怎么跟自己和解的过程看完脑子里一下就想到了 躁郁症 还有她所以我特别能理解 女主那种说不想给别人添堵都那种感觉 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内心深处都声音会 跳出来跟我们说话 拷问自己的不开心的事情 给我们无限的焦虑 尤其是在小时候原生家庭不是特别好的时候 这种东西会一遍遍的在脑海里重复 永远也走不出来这其实就是抑郁的前兆 也是主要原因观众说什么平行世界 我觉得导演也并不是想表达这个 因为我们永远也站不到 那些受伤人的 角度去考虑问题 他们其实不想这样 可是在脑海中这些记忆会迫使你去想它 去循环它 不过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吧 很近没看文艺片了 总的来说还是很棒的 比我们认知中的文艺片多了一丝剧情挺有共鸣的。
还记得刚看到海报时,我想过,这也许是讲共生关系的电影?
因为看起来,男女主是用同一把枪同归于尽的状态(后来发现虽则是有这么个含义,却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
电影的前三分之二,可以用“离奇”来形容(就不剧透了,这部电影值得你去影院观看),我就一直等着,想看看导演究竟怎么把这不可思议的故事给圆回来。
结果,竟然还真给圆回来了,还圆得不露声色、合情合理、荡气回肠。
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部分,我怀着一种被女主的伤痛和自我救赎撞击到的复杂心情,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大呼“高级”。
据说这部电影入围了两个电影节,可是却没有拿到重要奖项,其实我还挺想问问为什么。
个人觉得它值五颗星,值得普通观众为它去影院。
我甚至认为,导演和主演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究竟创作了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作品。
这里必须得提一句,我其实很少这样夸奖一部电影。
好的电影,一是立意,二是文本,三是技术,然后是表演音乐服化道那些。
有些电影,文本和技术不足以承载好的立意(某名导一直存在这个问题),还有一些电影却是相反,文本和技术都很好,就是立意很一般。
而我认为,这部《第四面墙》,立意,文本,技术,表演,都有了。
我尤其喜欢男演员的表演,在他身上,我看到秦昊早期文艺电影里的影子。
非常棒。
就这部电影扑朔迷离的风格来说,能成就如今的效果,剪辑师功不可没。
这部电影,看起来是讲寻找丢失的真实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是讲走出过去的伤痛,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实际上呢,它是在告诉我们:1、人生如梦。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梦,一场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的梦。
2、真实的生活和梦境之间,也许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区隔。
3、你以为的自己,可能并不是你以为的样子。
4、必要的时候,人的潜意识会迸发无穷的能量,用遗忘、改装、凝缩、象征、意外、疾病等各种方式,只为保护内心世界的完整性,让生活可以继续,让美梦可以继续。
第四面墙:在戏剧层面上指的是三面封闭的舞台演员不能与观众有任何互动,所以与观众存在“第四面墙”,电影实则想表达直视内心创伤或不美好的回忆,从而达到自我救赎或与世界和解。
当看到马海讲起自己得了一种怪病,心想,这不就是不需要AR、VR道具的元宇宙嘛,只要男主冥想就能进入空间,再靠现实身边朋友的谈话抽离回来。
刘陆是饲养员,不慎丢失了梅花鹿,在一系列解开二十年前的伤疤的操作中,慢慢与自己、与世界、与父亲和解,这时,丢失的梅花鹿也出现了,这个隐喻很细节。
演员层面:俩演员在剧中是四平人,但北京口音还是有点重。
平行世界层面:A世界,刘陆马海搭伙过年吃饭B世界:刘陆跳舞、舞台对话C世界:刘陆旅行,净化心灵。
但是不是还有D世界:梦醒之后,鹿是他师傅丢的,那这个逻辑的话,之前A是刘陆的梦,B是梦中梦,这设定,不乏有申请开头动画元素的考虑。
印象深刻的是在工人俱乐部,台下的刘陆看着台上的刘陆和马海,台上马海开枪,台下刘陆也中弹流血,这一幕,元宇宙技术还达不到,电影能做到[偷笑]但从台上台下都是刘陆,心理求和前的救赎来理解,也很有道理。
这一刻的台上台下互动,狠狠的打破了第四面墙。
提问:1.影片开头,刘陆在饲养梅花鹿,以及在食堂吃饭,为什么她不穿工服?
这是一个细节问题,也不是毫无意义。
2.小时候的刘陆和马海,被删减了吗?
印象中电影没有出现,但结尾字幕有小时候扮演者角色姓名。
很开心跟着嘉木观影会今天来超前观影《第四面墙》,电影中有3个平行世界,让我看到了3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感受到了主人公的3种不一样的情绪。
刚开始没看太明白,直到有一处,刘陆问马海:“如果你当时没有把人擉死,那么还会是什么情况”马海说:“那就是我死了”。
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刘陆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心里就一直没有过去,接二连三的回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不过最后还是在旅行中想明白了,也和自己和解,和父亲和解。
很治愈的一部电影,值得去看!
这是一部让人自省的电影。
大概所有人都曾经问过自己,如果当初做出另外一个选择,今天会是什么模样?
有的人是庆幸,而大部分人都是有些后悔的吧。
但是当你打破“第四面墙”,当无数的可能性塌缩,你会发现,正是曾经的每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
只有勇敢地正视过往,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毫无顾虑的享受此时此刻。
很喜欢导演的一些处理手法。
比如开头10分钟女主角的工作场景,没有对白,没有配乐,突然就让我想起《忧郁症》开头的8分钟。
同样都是披着科幻外衣着墨于精神世界的电影,很庆幸看到刘陆作为四平版的Justine,没有等到世界末日就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电影的镜头语言也很有意思。
很多画面中,刘陆和马海两个人总是一虚一实。
有一组镜头是在刘陆的房间里,马海坐在椅子上讲述着另一个时空发生的故事,墙上的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另一个他,而对面的刘陆却隔着薄纱看不真切。
同一个时空下的三张面孔,何为实,何为幻?
交错混乱的世界中早已给出答案。
一部被海报拖累的电影,值得一张电影票。
影片开头时看到这个养鹿女孩儿的生活还挺羡慕的,毕竟当下的这个都市社会能与大自然动物生活好像也是现在极少能体验到的。
再来说说人物关系,马海来找刘陆到底是想帮她唤起记忆?
还是说刘陆自己迷失的那段记忆呢?!
我越发看的认真仔细了,慢慢开始跟着剧情的推进分析。
这到底是平行交错的时空里 还是丢失记忆的那个幻象中呢?
环环相扣,虚和实两条线进出转换自由,编剧导演给到的一些小细节能看得出寓意深长,演员表达的情感也是很真实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们都要面对和释怀过去那个种种不同的自己,能找到真实的自己是个不容易的事儿!!!
特别喜欢编剧导演安排的一些小细节,这些在生活中也能反映出自己的内心状态!
非常棒!
这不是什么大明星的电影,但却能让人刻骨铭心!!!
一部很值得回票价的电影!
优秀!!!
整个概念挺好的,现实和精神世界互相交错产生悬疑点,两个世界单独看也自成一体,尤其是马海口中世界里的刘陆说过一句我的生活不就是电影吗,这句话就是导演对观众的提示,马海陈述的精神世界才是电影第一层世界里刘陆真实的人生。第四面墙,也是刘陆隔着透明的墙重新拾起和审视过往。
SIFF ANTA 2019
我的理解是,一个女人,因为当年有一个男孩帮自己解围被人捅死了,所以一直内疚在心,放逐自己在穷乡僻壤,当做惩罚与赎罪。但这段心魔一直折磨她,所以她经常性的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而幻想中如果这个男孩不死,那么他就可能逃离死亡有了不同的人生,可她因为自责而总是臆想这个男孩没有好的未来,最后来找自己负责。所以她想象中的伤疤最后不见了,才是现实中的自己。还好到了大海,她与自己和解了。
和这个片名感觉没什么关系啊
在平行世界的构想早已不再新颖的现在,影片并没有做到预想的突破。
虽然很精致,但是真得很无趣,看了三十分钟就睡了,而且在这个烂俗的概念上也没有作出多少新鲜的表达。7.26@FIRST
人家养鹿的都有年终奖,我那个狗逼公司什么都没有
这种片子在电影节上是最让人生气的了,导演是还小吗,非洲孩子管你屁事儿,玩别人都玩烂了的粗浅的弗洛依德那一套,电影符号也是生硬的不行且低级,对剧情的反转也是突然冒一句台词出来把别人的前半生都给推翻了,悬疑音效已经听得我头疼了,这是啥几把玩意儿,导演是对电影有什么误解吗。别去解析别人的梦了,踏踏实实讲好故事吧,别再架空情感了。 子为大姐这不得不低分啊。
还可以
剧本三星,创意四星,演员的演技,三星,故事的感动四星。男主角其实很早就死了,女主角不接受,所有的东西都是她幻想出来的,直到男主角告诉她平行时空的另一种可能,她才醒悟原来真相只有一个,就是男主当年为了保护她早已牺牲。
意外地,本次SIFF最喜欢的国产片。本以为时空穿梭片不再拍得出新意,还是被这个剧本的圆满自洽给了一场惊喜。运用“昏暗的城市”+“离奇的暴力死法”来穿插全片的手法,几度让我觉得在看娄烨的城市系列。女主角在舞台上念诗的部分让我觉得“这念法也太孟京辉了吧”,观后一查,果然演员是孟京辉话剧班的科班出身。唯一一点不太好的是最后一条线的掌镜几乎完全是户外品牌广告感,虽然我很喜欢猴面包树。
东北美食+北京式贫嘴,最后混搭一个马达加斯加奇观。比起电影更像一个舞台剧,考验演员功力。比预期中好一点。
总体观感还是不错的,故事虽然平淡,但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让形式变得悬疑也有趣了起来。打破第四面墙就是救赎的开始。人生无常便是有常。
并没感受到要讲什么故事
头整整十分钟没有说话,只是展现女主与世隔绝的生活,那一段还是相当漂亮的。一个事件三个结果,诱发了三个世界。马达加斯加意味着什么?这片子有种时候有点故弄玄虚,到底为什么两个世界会被连接,第三个又为啥没有。2021-12-10看
映后见面会上制作人说中国电影业正在经历寒冬,这部电影都能获奖说明确实挺寒冬的。烂俗的心理题材生硬地套用精神分析学潜意识以及平行世界等概念,想要制造悬疑的效果来表达选择这一主题一直用真实与虚幻调观众胃口却让观众等到最后也没能等到合理的解释(只能猜测是男主的死让女主精神创伤,但除了臆想也没看出其他创伤的症状)。还有电影中埋藏的细节要不是导演亲自解释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因为镜头根本没有表现到(比如导演说舞台塌陷的那一半下面有一口钟)。有的镜头特别是空镜头也稍显多余以至于托节奏(比如男主臆想时对工厂织布机特写好多秒)。
前面没有台词的一段看着很爽。
总还是有些想法,刘陆与马海的N种可能。只是执行上还是太舞台感一些,话剧一样,反而有点造作。作为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讲述方式却选择的不是类型式的,而是更艺术片式的,多少会有点累。
有点意思但又没太大意思,能感觉导演有点想法但执行起来到最后落实出来没多少。
似乎能看到双雪涛的痕迹,但悬疑、犯罪类型的自我救赎确实吸引眼球,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