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部院线转网络的电影上线,是原名《刺局》的《青面修罗》,改编自圆太极的同名长篇小说。
这个电影项目也是很多年前就在操作,但因为乐视影业的状况频出,以及制片人张昭的离世,几乎“一代失踪”……
《青面修罗》片头许可证 就在人们觉得这片已不可能江湖再见时,它却换了套“面具”重出了,一开始讲全片长60分钟,真正上线又变成了近两个小时。
而原先公布的阵容中许晴也被换了角,可以说跟乐视一样充满了“骚操作”。
目前《青面修罗》在豆瓣评分也是一言难尽,惨跌至4.3分。
当然说到此片,以及接下来应该还会上线的同名网剧,就不能不提导演李仁港。
与其称他是作者导演,不如说是“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
《刺局》即使只看小说的内容,就很“李仁港”:离恨谷,各种杀手组织,诸般奇兵利器……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他之前的代表作《锦衣卫》《三国之见龙卸甲》《鸿门宴传奇》《94独臂刀之情》等片。
李仁港电影处男作《94独臂刀之情》 再加上冯绍峰,徐少强等人的演出,更让这样的联想,找到了“根基”。
冯绍峰继《鸿门宴》后再次主演李仁港作品但事实上,李仁港这个导演比较特别,甚至跟一般的香港都有所不同。
通常一位导演,总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比如喜欢用相熟的演员,甚至整个班底,倾向于某类题材(这当然有时候也是制片人的选择,导演在某个题材上成功了,就不得不反复拍),以至于发展出自己或明显,或隐晦的某种电影风格。
当然这是导演这份工的共性,而在其中,还会有“一小撮”导演的自我风格特别强烈,甚至强烈到独一无二,只需要看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青面修罗》剧照 而这样的导演一般被尊称为“作者导演”,以便跟通常那种行活,特别是大片场的流水线式导演相区别。
那么问题就来了,李仁港导演算不算得上是真正的作者导演呢?
就如刚才所言,就算是一般的导演也会有些怪癖,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一些东西,还难以解释,再加上有些可能是后来的影评人“强行”加以总结出来的。
飞碟帽是一大标签
《见龙卸甲》中也有而李仁港相比一般导演而言,这样的“怪癖”就更多了,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飞碟帽,服饰头巾,巫祝面具的设计,“奇技淫巧”的兵器与机关设计,以及在很多场景里都喜欢立上几块石碑,刻上或隶书或魏碑的字样,等等等等。
这当然跟他是美术指导,又在国外修过视觉艺术,早年还拜师学过国画有关。
但问题是,也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把自己这方面的“风格”无限放大,强塞到不管什么背景题材的电影中去……
胡金铨导演的明朝“癖好”虽然这么说,也不意味着拍武侠,就必须跟胡金铨导演那样工于考据,并把很多作品的时代都放在明朝。
这跟自身趣味及修养有关,不可强求。
不过另外,打一个可能并不合适的比方,就好比库布里克导演在《2001太空漫游》里用上了一块黑方碑,效果不错,格外自珍。
于是他接下来在自己不管什么题材,风格的电影里,都安上一块黑方碑,从而使之变成比《闪灵》里的237号房间,或者数字42,更会被影迷反复解读的关键符号!
《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方碑
《94独臂刀之情》中的石碑“标签” 但这真的好吗?
李仁港导演1984年进入亚视,导演过刘松仁主演的《九月鹰飞》,跟徐克最早的剧集《金刀情侠》可算是改编自古龙的同一部小说。
然后他在93年时为TVB拍了《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主演是姜大卫,个人风格与其说是乍现,还不如说这部20集的电视剧,已经把他日后在电影中的“作者标签”几乎都甩了出来,并从此一直稳定保持着……
《九阴真经》是李仁港导演风格的集大成者据说李仁港导演很喜欢看邵氏的老片,平生也很得意于张彻对他的一番评价,也就是把他说成是香港武侠电影的第三代领军人物。
我理解中的作者导演,除了有固定的“标签”之外,还会在一个或大或小的领域里不断深挖,或者确实是把这些“标签”安插到不同的题材背景中,却是为了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
李仁港与张彻 从这一点而言,李仁港可能更像是张彻的“嫡传弟子”,而跟徐克之间有莫大的分别。
就好比赤裸上身,盘肠大战等属于张彻的个人标签,但他也跟李仁港一般,不管什么片子里都搁上一点,在自己的导演生涯中,始终如一,不断重复。
而徐克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个人导演,包括监制的标签也很明显,但始终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求新求变,使他所拍的新版故事,与旧版之间有着几乎是云泥之别。
虽然我个人觉得他在剧本结构,特别是核心创意方面,还有很大的“历史”局限,但比起张彻和李仁港导演来,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作者导演,要近了许多。
所以,与其称李仁港是一位偏执的作者导演,还不如说他是个“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
邵氏电影 邵氏这种传统的大片场,是包罗万象,包办一切的,导演演员,以及服化道等,都是旗下的职员,一般都是拿固定工资的。
于是这种近乎流水线作业,就是哪部电影一火,就在短时间里大批量的生产。
因为一切都是现成的,演员,场景,服装,兵器什么的,稍加改动,就成了另一部电影,反正一般观众也不会太在意这些……
《青面修罗》剧照 而邵氏之后的TVB,大致也延续了这一体制与流程,只是播放的媒介不同罢了,于是产生了很多TVB的套路,还有“标签”,比如网上流行的台词TVB体,鸡公碗,五毫港币特效,还包括TVB武侠剧的动作设计。
老实说,上文提过李仁港所导的《九阴真经》,跟一般TVB金庸武侠剧是有很大不同的,但问题是,它不是主流。
TVB的《九阴真经》 在这剧之前和之后,比如83和94版的《射雕》还是传统的拍法,而且即使是如今的眼光来看,那种传统的拍法,可能依然是最适合金庸小说的。
这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小说叙事,以及改编成影视剧的老大难问题,不是一部《九阴真经》可以轻易改变的。
而之所以说李仁港导演更是“邵氏电影”的精神传承者,在于他虽然在TVB时属于一个革新者,但接下来在电影处男作《94独臂刀之情》香港票房只有76万港币后,没多久就执拗的变成了一个守旧者。
因为他当然从来没有在邵氏片场工作过,不需要在演员,服化道,兵器,场景等方面,不得不反复加以利用,可李仁港导演就是这么干了。
总是尽可能跟邵氏老演员合作,这与其说是一种尊重与传承,还不如说是某种守旧和偏执;
革新与守旧可能只有一线之隔 而在兵器与机关的设计上也是如此,看上去非常花哨与精巧,但这些根本不参与叙事,只是摆出来“展览”一下,然后就没它们什么事了。
这一点从《锦衣卫》《鸿门宴传奇》,到现在这部《青面修罗》皆是如此;
一以贯之的机关及字体设计 还有服化道,和场景就更不用说了,《青面修罗》里派别众多,于是介绍一批新角色登场,就要多“分配”一处宅第,或者特殊的场景,于是在实地或者后期特效上,依然不计成本的“大兴土木”。
《青面修罗》依然大兴土木 但真正能给人留下印象的极少,因为看上去都差不多,像是从同一张古老的建筑蓝图,或者是邵氏片场里已有的场景中,稍加修改后完成的。
其实像李仁港这样,对于老邵氏电影有着复杂,甚至是扭曲情感的香港导演,也不是孤例,其中颇具代表性。
我个人认为是尔冬升导演,他是邵氏武侠小生出身,早年被关在片场中,稍微换身打扮,就出现在下一部武侠片中,而这段不断重复的经历,在他的内心几乎都成了一份阴影。
于是他后来跟姜大卫一起拍《猫头鹰》,极尽调侃讽刺之能事,而在自己当导演后,又只拍当代社会题材……但这种刻意回避的做法,到最后那份心理阴影,还是会再找上门来的。
姜大卫与尔小宝合作的《猫头鹰》于是到了2016年,他在徐克的协助下重拍《三少爷的剑》,尽管跟他早年主演,楚原导演的旧版相比,特效上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的。
但可惜的是,整体风格或内涵上,新旧两版不管是电脑特效,还是室内搭景,呈现出来的感觉和意境,却是半斤八两,换汤不换药的。
换汤不换药的邵氏“阴影”《三少爷的剑》 而尔导跟李仁港导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前者只当了一回迟到的“邵氏电影”精神传承者,便知难而退了。
而李导直到今天,依然还在这条复古小道上,执着的行走,或是偏狭的踏步着。
复古小道上的行走,或踏步着文:李翼 公众号:抛开书本
不知道李仁港这个走穴的电影是谁投资的。
谁穿的局。
脑袋真大。
这真的不是一般的垃圾啊。
纯纯的糟害钱。
请这么多大演员。
这美术制作,都得花钱。
而且不会少花。
而且拉了。
看这个意思,制作组的面子还挺大的,连我们敬爱的王庆祥老师也沦陷了。
正宗的晚节不保。
可谓王庆祥老师人生的污点。
看着玩应李仁港自己心里也是明镜的,真的好的话。
怎么会连上映都没争取就直接在网上播了。
话说李仁港这种悟性,就这么下滑了也不奇怪。
再往后走,就奔着跟网大抢饭吃了。
下贱。
看完青面修罗,想起了之前看过的那个梗。
大概是:有团队拍某个热门IP,找了大编剧改,大编剧拿了钱转手给小编剧花很少的钱改。
改了以后提交上去,各团队各平台有不一样的乱七八糟的要求,再转手,再改,再换编剧,编剧再找更末层的枪手改来改去,一个好好的故事变成了垃圾然后钱已经一大部分花出去了,也没办法再整理了,就这样拍吧,又找了演员来,演员又带了自己的团队,又要求各种加戏各种修改然后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对,就是像青面修罗这样的一坨翔。
我很少愿意花六块钱去看一部网大。
不是我太穷酸,而是以国内网大的普遍质量,哪怕只是区区六块钱,也买得了吃亏买得了上当。
但偶尔我也会犯贱。
毕竟,人是有好奇心的,霍金有句名言说得好,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当《青面修罗》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只犹豫了两秒钟,就花掉了六块钱。
原因很简单,它虽然是部网大,却怎么看怎么特别。
演员阵容就够强大的。
冯绍峰、胡军、金晨、王庆祥、吕良伟、曾江、高捷、吴岱融、徐少强......用二十年前娱乐版通稿的话术,这叫做,两岸三地,云集实力派。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饰演花夫人一角的演员本为许晴,却在播出时遭遇了AI换脸,由马小茜特别出演。
看片时我们能明显从花夫人的脸上看到许晴的影子,却时隐时现,强行匹配的五官做不来自然的表情,怎么看怎么有诡异感。
再仔细一看,许晴的名字确实也没出现在演员表上,这引来了众说纷纭,后来许晴工作室发了声明,算是终止了谣言。
至于到底为什么换了许晴的脸,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小风波,倒是为影片赚来了一些讨论度。
演员之外,导演来头也不小。
张彻钦定的接班人、徐克的超低配版本、飞碟帽爱好者李仁港。
他上一部执导的电影是《攀登者》,十几亿票房的院线片,和网大并不沾边。
狐疑之下,我简单搜了搜,便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所谓《青面修罗》,原名叫做《刺局》,很多关注国产片的影迷对这个名字可能有所耳闻。
这部电影当年也是投资好几个亿的大制作,当然是奔着院线去的。
片子也早就拍好了,几次传闻定档,然而命运多舛,一直没能上映,如今能以网大的身份和观众见面,也算是烂尾楼勉强住进了人。
但烂尾楼毕竟是烂尾楼,出现质量问题是难免的。
总之,观看这部本不该是网大的网大,于我而言,是一次太过奢侈的体验。
奢侈不只在于浪费了六块钱,奢侈的更是我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这个《青面修罗》,多半和当初李仁港想象中的《刺局》已经不是一回事了。
从成品来看,《刺局》的后期多半还没有做完,画面的调色和锐度明显有问题,每个人看着都像得了黄疸,但再拖也不是办法,没有钱也没有时间,于是,这个半成品被拿来删减了一些戏份,增加了不少旁白,就变成了《青面修罗》。
我一向厚道,先说两句优点。
这部片子虽然是个后期明显没做完的半成品,我们还是能看出来,大制作到底是大制作,真金白银砸进去,并没有完全打了水漂,除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影片的特效水准还是可以吊打大多数网大的,绝对不止五毛。
打戏更是一如李仁港的诸多前作,很有设计感,没有乱打一气,影片中刺客杀人,多用机关,在这点上,这部电影不乏巧思。
虽然一些场景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些熟悉的作品和角色,但也不可谓不酷炫。
比如从《阿拉丁》片场来串门的魔毯,是刺客黑无常。
白无常的某个造型,和金刚狼有些相似。
胡军大鹏展翅的扮相,则让我想到了猎鹰。
男主角青面修罗的修罗手,有点像冬兵的机械手臂,但功能更丰富,想变刀变刀想变剑变剑,杀伤力直追要你命三千。
山寨是山寨了点,但还是挺好玩的,我还是愿意把这些归为优点。
优点说完了,再说缺点。
一句话,故事稀巴烂、表演没眼看、风格很混乱。
影片原名“刺局”,“刺”是刺客,“局”是做局。
整部电影,拍的就是刺客算计别人以及刺客内部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的故事。
影片现在的名字“青面修罗”,指的则是男主角,冯绍峰饰演的“青面修罗”齐君元。
“青面修罗”是齐君元在刺客组织离恨谷里的代号,这个组织的头头叫金锣太岁,旗下有黑白无常、鬼愁判官、五颜六色的修罗等高手刺客。
在《青面修罗》的世界里,有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算上离恨谷,影片中有三股势力,要角逐一块藏宝铜片。
而齐君元背负着的灭门血仇,也和这块藏宝铜片有关。
齐君元要寻找真相,顺便谈个恋爱,三股势力要明争暗斗,背后的操盘手则要做局搞个大阴谋,唯恐天下不乱。
这个设定,其实具备发展为一个精彩故事的可能性。
然而,哪怕冯绍峰加班多念了大量叙述性的旁白,希望把故事通过台词讲清楚,仍然难以掩盖整个故事的杂乱感。
杂乱,不是因为复杂,而是因为漏洞百出,经不起任何推敲。
具体细节我就不赘述了,说几个关键点吧。
作为离恨谷的刺客头头,火腿太岁虚构了一个宝藏,伪造了个藏宝铜片,从而导致东桑和南陵两个国家陷入争斗,自己坐享渔翁之利。
他做局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的身份。
影片中,火腿太岁其实和东桑的禁军统领赵闯是一个人,都是胡军所扮演。
为了让东桑的主公不怀疑自己,他一方面安排了一场自己派人刺杀自己的好戏,另一方面自己日常给夫人写信,并且故意让主公偷看,通过写一些主公想要看到的内容,从而让对方相信自己。
杀死东桑主公的时候,赵闯,也就是太岁开始揭秘,得意地说,其实夫人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宝藏根本不存在,满世界的人都像傻子一样抢藏宝图,就不知道先调查研究一下吗?
夫人不存在就更离谱了,这主公都如此有心机地窥探属下的隐私了,都不知道查清楚自己的属下到底有没有老婆?
最无法令人信服的还是胡军这个角色的身份问题。
作为东桑的禁军统领,他按理说不但工作繁忙,而且得时刻陪伴在主公身边,那他又是如何长期坚持在离恨谷搞地下工作的呢?
分身术,一定是分身术吧。
令人费解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既然齐君元全家都是太岁杀的,而且太岁也知道齐君元的身份,那为什么还要让手下的判官教他武功?
养虎为患已经很离谱了,齐君元化身独臂刀之后,太岁还要上赶着送给他修罗手这种高科技外挂,是觉得自己的翅膀太无敌了非得找个对手吗?
越细想问题越多。
编剧从结果倒推过程,他觉得太岁和赵闯是一个人这个结果挺牛逼,所以他就倒推出了一系列的幼稚阴谋,等他强行顺完剧情,发现换个角度就圆不回去了的时候,就只能糊弄了。
阴谋戏是低智,爱情戏就是无脑。
爱情戏的精髓在于台词。
金晨饰演的女主角秦笙笙(这个名字对陕北的朋友很不友好)承包了全片最多的笑点。
这个女主身上的逻辑漏洞我就不细说了,她和男主的爱情产生地有多么突兀我也不提了,我只想说一场戏,就是男女主角第一次的分别。
分别之际,两人先是非常深情且做作地说了一些琼瑶剧的台词,随即,秦笙笙突然掏出一个饭团,给齐君元说,饭团在,我就在。
然后,她转身离去,被饭团感动到的齐君元冲了过去,两人拥吻。
这场戏的尴尬和好笑,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
让演员演这样的剧情,说这样的台词,也就别指望他们能贡献出多好的表演了。
当然,老戏骨毕竟是老戏骨,影片中的曾江、胡军、王庆祥等演员虽然演的是烂片,却依然兢兢业业,演得非常认真,撑住了影片的下限,其中胡军作为戏份很重的大反派每场戏都保持着非常入戏的状态,令人佩服。
冯绍峰和金晨就不同了。
冯绍峰在本片中的表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做作,四十岁的人演少年刺客,把握不了度,也确实容易做作,而他时不时露出的明式微笑,则令人捧腹。
金晨则不知道是和编剧置气还是和发型师置气,一直瞪大着眼睛,这种表演方式对于眼睛的抗疲劳能力要求很高,建议眼药水品牌和她联系。
稀烂的剧情和糟糕的表演,是烂片的必备,而混乱的风格,则是一部烂片能够脱颖而出被更多人记住的关键。
这部《青面修罗》,有好莱坞大片的影子,也有当年香港邵氏武侠电影的遗风,说它是悬疑片,不够格,说它是武侠片,又不对味。
三个字,四不像。
李仁港拍戏,本就喜欢混搭,拍的是古装戏,但主角的穿着总是有点后现代的风格,曾经是刘德华和甄子丹头上的飞碟帽,这部是冯绍峰身穿的连帽羽绒服。
看着这样的冯绍峰说着古龙风的台词,导演还总是在人物出场时突然插入一段网游风的炫酷亮相,观众只能学金晨瞪大双眼呆住。
想想还挺让人感慨。
《青面修罗》这种电影本就是几年前国内电影市场狂飙突进的产物,那时候,投资人还愿意砸钱拍电影,哪怕是拍出各种名叫修罗的垃圾也不在乎,如今再回看那个时代,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冯绍峰以一身波司登带帽羽绒服出场亮相我就觉得不妙了,浪费了那么强大的演员阵容,剧情烂透天花板不想讲了,美美的金晨叫人家秦笙笙,我还雨蒙蒙呢!
所有人被磨皮,连胡军的脸也逃不过,马小茜的AI换脸也是醉了,能不能换个能演的来?
武器特效是变形金刚吗?
完全不符合科学道理,要不要先问问专家的意见?
反正李仁港你红了,完全浪费时间浪费钱!
我不知道两者有没有关系,只是有好多场景和运镜和之狼高度重合,还有那个修罗手,网上说青面修罗是2017年就拍摄完成了,之狼是2019年发布的,那可能是之狼“借鉴”青面修罗吧国内多国结合的电影,剧情也就那样,当个下饭电影不错(吃饭时听个响,剧情深不深究无所谓,毕竟注意力在吃饭上,看完就忘)
其实个人还是挺喜欢李仁港的,他的电影从制作上来说是不差的,但就是剧情越来越不行,而这部片又拖了那么久,怎么也得拖出问题来,但我又希望剧情能好一点,可是这部片开场一大段旁边就彻底让人出戏了。
另外以前李仁港的那几部古装,虽然就[锦衣卫]能算得上是武侠,但其它的骨子里都能带点武侠的味道,但偏偏这部武侠片反倒没了那种味道。
提到李仁港的电影他的美术设计是绕不开的,他的风格有点迷,大体上是完全跑偏的,但细节上又是十分考究的,他的美术放在电影里总有点太过了的感觉。
他的前几部电影都有着历史背景,整体风格偏向历史正剧,但美术设计更符合架空的历史世界,如今这部片是彻底架空的,但又多了些更让人迷的东西,如果这部片不是电影而是漫画,那这美术就厉害了。
总之就是如果只看李仁港的美术 那还是不错的,但他的美术风格和电影整体的风格总是达不到一种平衡,可能唯一做到的也就[锦衣卫]了。
[锦衣卫]里的服装明明跟历史完全不一样,但又让人觉得这才是那些厂卫的形象,而且[锦衣卫]实际上是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和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除了一个锦衣卫的设定,总体更贴近一个架空的世界。
另外这部电影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女主的出场,独自一人在飘雪中弹琴,有个小细节特别喜欢,就是她曲子结束时是先对男主说了声“等等”,然后才弹完最后一个音。
还有黑无常的那段戏,徐少强迎着唢呐和铜锣声,光明正大地从阳光照耀的地方入场,但正是因为刺眼的阳光,观众反倒看不清人脸,直到他慢慢走近,高大的身躯遮住了光线,才能看到他那张充满杀气的脸。
还有每次离恨谷杀手出场时的单人solo,唯有黑无常这段才不出戏。
黑无常的面具也是所有人中最丑的,不像男主那样“青面獠牙”,整个哭丧着脸,但偏偏又是最有压迫感的。
李仁港的电影,最好的永远都是黎允文的配乐,其次是他自己的美术。
如果乐视没出事,这部片不知道会不会更好一点,听说还有一部联动的网剧,好几年前放出来的那款预告应该就是网剧的,也不知还看不看得到。
PS:前几天看一朋友圈,说李仁港的电影无乱多扯,总有那么几分钟让你觉得就是这味道。
我觉得说得非常对。
男主的铁手臂跟真手臂一样灵活,还能往外变各种各样的东西,能变形,反派的背上能长翅膀,炸弹运用的无比六等等等等,我一开始怎么也找不到分类,觉得这是个啥,武侠不是武侠,玄幻又不是玄幻的,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是个科幻片。
故事发生在一个保持着君主王朝世界观的世界里,科技在不停的发展,他们在金属领域有不可思议的成就,于是就有了电影里的金属武器,剧情就是一批人出来了,另一批人也出来了,两批人打起来了,打着打着,死了许多人,这时候,一批人出来了,另一批人也出来了,然后两批人又打起来了,如此循环往复到结局。
至于为什么打起来,这些人的阵营和人物关系是什么,不重要,观众不需要知道,打起来就对了,男主路过看到女主,呀,是心动的感觉,聊上两句话之后,就马上睡一起嘿嘿嘿。
就问你这速度怎么样,睡一次之后,两个人就一起加入到杀来杀去的活动中。
反派的迷惑行为大赏一:两夫妻决定一起创业,可是在马上就要成功的时候,妻子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杀,what????
创业不是你们一起决定的吗,创业计划不是你们一定定,一起实施的吗,现在要创业成功了,你说变了?
是你变了吧,人家可没变,人家一直再创业,你觉得你老公变了,为什么你自己要自杀?
这是什么操作,你是以为你死了,你老公就不创业了吗?
是不是傻,还有更无语的,两夫妻创业就创业,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神操作,能养这么多包括男主在内的其他孩子在身边,却不能养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神逻辑。
然后这位一心想创业成功的反派老公也没好到哪里去,让人制造一个物品,成了就杀人全家,我可以理解为是为了保密,可是你杀都杀了,为什么要留下男主,并且养在身边。
是因为很崇拜武则天,要模仿他和上官婉儿的关系吗。
玩大了吧,男主有主角光环,能用你给他的铁手加爆发小宇宙把你干下去,然后自己当老大,睡了你女儿,抢了你老大的位置,还不对你女儿负责,傻眼了吧?
光看故事简介和阵容卡司就是我会看的电影。
派系林立,构架森严,“修罗”“判官”“山鬼”一个个称呼,瞬间可以感受到一个江湖跃跃欲试;“东桑”“南陵”“离恨谷”三方鼎立,关乎江山社稷的布局呼之欲出。
瑞亲王柴康一出场就是一个将权谋算计都写在脸上的人,这样的人设注定走不了太远的路;东桑主公柴胜扮猪吃老虎,在外他是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主公;在内他心思细腻,监察缜密。
不过最终的最终还是失算了人心。
南陵主公孟旭的扮演者吕良伟一出场自带君主光坏,气质拿捏自然而然,只不过戏份太少,草草下线;黑无常徐少强作为老牌tvb武打演员,年岁的增长并未影响他利落的身手,凌厉的眼神,果决的态度,未出手就已经斩落千丈;胡军的出场和设定,其实不用看到最后也可以猜的七七八八,悬念不高;金晨一如既往的贡献了美貌,关于她的反转没有那么震撼,就是觉得反转与否已经不重要了;最让我喜欢的的金夫人的角色,她有智慧,有美貌,有她爱的人,也有爱她的人。
我喜欢她缝制龙袍的戏份,淡定坦然;不喜欢她躲在窗边观看战况,感觉过于畏畏缩缩的。
最开始感觉她有点像许晴,但是脖子的体态让我不停跳戏,就是觉得哪不对。
差点忘了写青面修罗,对比《心居》冯绍峰的油腻感已经大大减弱了很多,打斗场面也可圈可点。
大男主的戏份就是细节刻画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是想要表现谋算良久,还是想要变现赤诚忠胆。
电影的服道化看出来花了心思。
不过太过于追求机械化,离恨谷每个刺客的人设交代不多,但是武器的刻画却做到了精益求情,很玄妙,也很精致。
不过单一机械化的展现场面有点重复过多,尤其最后胡军的“大金翅膀”有点尴尬了,不如“修罗手”实用呀!
后面离恨谷与东桑的混战剪接的有点太混乱,好像什么都没有交代就故事结局了。
故事框架注定有大场面的展示,不过故事内容有点高开低走。
李仁港啊李仁港1,开篇台词交代背景和主线,偷懒。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我已经从冯绍峰啰里啰嗦的这段话里猜到了电影的后续走向和结局。
2,还特么东桑、柴胜,都2022年了还媚日呢?
真有出息。
3,仁港桑最近没少玩手游啊,这人物出场介绍做的跟换皮手游似的。
4,美术风格置景道具乱糟糟一团浆糊,疏密无致繁杂无章。
5,我是真的没太搞懂,一个刺客机构行刺为什么要搞在一个公开的活动场所,还用炸药火器。
你要这么玩不如网罗一群技术人才钻研定点爆炸的火炮,隔着五十公里轰死你的刺杀目标岂不更好?
6,仁港桑最近不但没少玩手游,也没少看日漫啊。
看来他也挺喜欢《来自深渊》。
7,你看这后面一根针就能解决的事情,前面兴师动众实在干嘛呢?
再者铜片这么重要,合着就天天揣裤兜子里带着啊?
看你们这个世界观里机械系统这么发达,不能研究个保险箱存里面吗?
8,这男女主关系展开的我都无力吐槽了,而且黑无常出场的时候我才发现,介绍人名条图片用的还是织田信长的家纹。
没写完,打会游戏继续9,然后我捏着鼻子四倍速看完了后面,只能总结为一句太牵强了,朋友。
这阵容这制作如果不是疫情应该可以上院线的,怎么形容呢,还是有股香港武侠的风格。
一星半;李仁港的片子有一个好,纯纯爽片不带脑,就是美术风格受不了。依然是钟爱的烫发+皮草,又杂糅了和风、蒸汽朋克的元素,和这个中二网文故事搭配起来倒不违和,不过离恨谷的总部越看越眼熟,怎么好像有个火车车厢在大殿里?后来想起来了,这就是个火车工厂的生产车间啊,墙上的标语应该贴个“多快好省”就对味儿了
一下子重回了10年前那个大投资烂片横行的时代,故事垃圾、台词荒谬、角色可笑、配乐离谱、剪辑乱来,并且充满了由于太烂而产生的笑点。作为李仁港的作品来说,基本上就是《攀登者》和《盗墓笔记》的段位,看着一群成年人过家家。
局中局中局。勉强及格吧。
剧情比较简单,但道具有点墨家风格。剧透:离恨谷谷主和赵闯是同一人
有种看大片的感觉:有故事、有颜值、有高科技。
这啥?浪费了我十分钟。。。
糟蹋了
不理解为啥这么多一星两星。对于网络电影,本人一向是很宽容的。(狗头保命)
虽然李仁港导演已经很努力了,但不得不说这些年的片一部差过一步,想要发挥个人想象力,但什么柴家赵家孟家花夫人的设定当看不出来是脱胎什么故事吗,烂的一塌糊涂
好古早风味的电影,再看一下,是五年前拍的
一目了然删改太多了吧….评分不至于这么低,如果是五年前如期上映应该会好很多。特效、打斗、剧本都不是悬浮的,虽然故事很老套了就是…
感情线莫名其妙,各个方面都像甄子丹演的《锦衣卫》,看了一眼导演,果然是同一个导演拍的。😓
这是赵匡胤被黑得最惨的一次。柴胜——后周柴荣,少主——柴宗训,孟旭——孟昶,花夫人——花蕊夫人,赵闯——赵大……
虽然是网大还换脸,不过好歹是李仁港,道具动作都够看
No.2508 欣赏不来,挺像游戏界面的。
五块钱,脑残编剧的精工细作,和腾讯的所有产品一样,精雕细琢裱了花镀了金的屎也照样是屎
对李仁港的电影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本来想着,只要机关设计得好,打斗炫酷一点,我还是可以给三颗星的。但是,剧情一如既往的烂,画面一如既往的乌漆嘛黑,人设一如既往地狗血,这些是有预期的,是做了心理准备的,但是,打斗也那么烂,机关的展现实在太少了,太没新鲜感了,所以,就是上限了。不然,你还想看演技吗?那个花夫人,反复回忆过去的脸,明明在哭却没有眼泪,最后哭着死了还是没有眼泪,而胡军在这部戏里虽然也狗血,但是,该哭的时候也流泪,该狠的时候也能卖狠。可惜,这并不能让我再给它多加一分。太烂了,太烂了,只靠胡军不可以的。
又是一部重特效炫技轻剧情的片子 对于喜欢剧情片的人来说 真的达咩~~
也不知道打一星的为什么骂,也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得罪了多少人,扪心自问,国外电影有多少比它烂但分数比它高的?给我的观感不错,逻辑漏洞很多,但整体感觉不差,动作戏也精彩,比许多无聊的电影强。其实一直不喜欢李仁港的风格,但是这部合我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