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德任不承恩会怎么样。
答:会先放出宫,但最终还是得回来,最好的结局是当一辈子大殿的至密尚宫,但这个概率小于1%。
被李算深爱并被众人知晓之时,天性自由的德任的生命其实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抛开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不说,李算爱她这是对她人身安全、精神自由最大的威胁,大妃说德任怕的其实是李算,可谓一针见血。
以下是分析:首先,李算说要是今晚分开那就再也看不见他,即便是在大妃那里可能还是能见到。
所以我猜是会把她放出宫。
但我觉得作为李算最爱的女人,即便出宫了,她也有99%的概率难逃一劫。
谁都可以用德任来胁迫李算,和嫔和大妃不就这么干了吗,其他闻到风声的男人只会比大妃更过分。
李算说再也不见,但威胁到德任生命了,你看他见不见,所以即便出宫了,她八成还是得回来。
因此作为从小浸泡在阳谋阴谋里的君主,李算很可能是对的,德任放在他身边最安全(单纯从被加害的概率大小来说),因为大家都知道李算深爱她,和嫔从眼神就观察出来了。
德任作为李算现成的软肋,想拿捏她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越来越多。
貌似把她安排在大殿当至密尚宫,一辈子跟李算搞事业也行。
但李算能不能按捺住想睡她生儿育女的心情是一回事,其他有名分的女人能不能容得下她又是另一回事。
总之,德任跟李算真是一段既美又虐的孽缘。
临死前愿望是下辈子跟李算擦肩而过的德任,也是琢磨透了这一切的人间清醒。
李算的爱对她来说就是绞刑架,她对李算的爱,是不得不让自己上这个绞刑架的推力。
所以下辈子不见李算的愿望,其实并不是气话或是埋怨,而仅仅是对于德任的个体幸福最理性的选择——不仅让李算无法爱上她,也要确保自己没有机会爱上李算。
《衣袖红镶边》由MBC出品,李俊昊、李世荣主演,最初在韩国播出时占全国收视率的5.7%,可是最终却以17.4%的收视率收官,并且一路高走,在国内的讨论度也颇高。
该剧讲述的是朝鲜第22代王正祖李祘与一路从平凡宫女成长为内命妇最高正一品嫔的宜嫔成氏的虐恋故事。
该剧由历史原型作为依托,男主李祘也是韩国影视剧里的常客,电影《美人图》、《逆鳞》,电视剧《李祘》、《秘密之门》等都是写他的故事,而宜嫔也并非首次出现在影视剧中,1989年的电视剧《朝鲜王朝五百年-破门》中就有李祘与宜嫔的爱情故事,而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李炳勋后来还导演了《大长今》以及电视剧《李祘》。
李祘与宜嫔的爱情故事就是传统的「霸道总裁爱上我」,也就是采用了「灰姑娘」的母题。
母题可以看做是一个「公式」,也就是故事原型,无论人物关系如何变化、情节如何进展都万变不离其宗。
「灰姑娘」的母题就是出身贫寒的女子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公子突破等级、阶层的禁忌恋爱,最终还修成正果的故事。
宜嫔成德任就是这样的女子,“出自寒微” ,生于“闾巷卑微之地”,十岁入宫,幸得世孙李祘宠信,后来一路晋升到了嫔的位置。
按理说,这种「麻雀变凤凰」的剧作套路观众早已看腻,《衣袖红镶边》又因与史实多半重合,观众也大多了解剧情的大致走向,但这部剧仍然俘获了海内外观众。
原因为何?
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将探讨这部剧的创作方法。
女性视角随着女性地位在全球的逐渐提高,关注女性的影视剧也愈来愈多,大女主戏并非只有国产剧才有,在日韩电视剧中也同样存在。
《衣袖红镶边》就是以宫女成德任的视角书写的宫廷爱情剧,之前李炳勋导演的电影《李祘》是从男性视角切入书写朝堂之争,宜嫔更多的是这部电影里的附属品,爱情的成分也是电影调味剂。
此次,郑知仁导演电视剧《衣袖红镶边》则是从宜嫔的角度去看李祘和整个朝堂,视角的独特使这部剧也充满了婉约的风格特点。
整部剧的镜头都有一种女性含蓄之美,该剧的女人戏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虽然有不乏一些勾心斗角的桥段,但该剧更多地是书写女性的励志与成长。
成德任虽然出身寒微,但却从小读书习字,非常努力认真,由于写了一手好字而被英祖赏识。
历史上的成德任就曾与思悼世子的两位郡主共同抄写谚文小说《郭张两门录》,真迹至今还保留在韩国首尔历史博物馆中,这个情节在《衣袖红镶边》中也有体现。
成德任还习汉字,喜欢读诗,在李祘还是王世孙时被禁足之时,二人仅一门之隔,她在门外为李祘读《诗经》中的《北风》。
这一段也是表达了二人的心意,虽然你身处北风之中,“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但是德任仍旧愿意与李祘携手同行。
后来,德任也一直信守诺言,在李祘登基之前一直都是默默守护着他的。
这个情节「以诗传情」,二人都没有直接表白,但彼此都明白了新意,而当李祘念到“与爱我之人”时,成德任只是一个朦胧的背影,更加富有诗意的含蓄美。
成德任与李祘互明身份的那场戏也较有意思,通过水中的倒影,成德任看到了躲在扇子后面的李祘,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误以为是兼司书的男子竟然是世孙。
在这场戏之前,德任已经喜欢上了眼前这个男人,虽然她一直含蓄不说,那是因为身为宫女她早就失去了恋爱自由,可当她知道自己喜欢的人竟然是高高在上的王室,她更是将爱情的火苗彻底熄灭了。
所以自此之后,德任是抗拒李祘的,都是李祘在主动制造与德任相处的机会,比如在德任送来反省文的时候故意刁难。
世孙的特别对待给德任的宫女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嫉妒她的人总是会诬陷或是通过其他方式不断给她找麻烦。
德任在初入宫门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下去,聪明的她总是会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危机。
在这部剧中,德任每次遇到危机的时候并非依靠世孙庇护,而是用自己的智慧自救,反而是李祘经常被英祖误会,被其他党羽诬陷,而德任则一直在救他、守护他。
这也是该剧更加突出女性智慧的地方。
当李祘向德任表明心意的时候,德任也不像其他宫女那样有一个嫁入皇室的梦想,她总是说“如果跟殿下在一起,她就会失去一切”,她的使命是守护李祘,而并非成为他的枕边人。
可是最终,她还是成为了王的女人,在德任薨逝之前,李祘一直在道歉,称如果当初没有得到德任,是不是德任现在就不会死。
可是德任则说,这一切都是她的选择。
也就是说,德任始终在做自己,始终具有独立的人格,即便是身不由己的宫女,她还是在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不想成为王的女人,是不想失去自由,而她最终成为了王的女人,也不曾后悔过,这才是该剧想要宣扬的女性独立思想。
跨越阶级的禁忌之恋爱情剧总要有冲突和阻碍才好看,虽然当前甜宠剧盛行,但是「甜中带虐」才是爱情剧的正确打开方式。
成德任与李祘的相识是在幼年出入宫门之时,二人都前去祭拜因此相识。
对于年幼的成德任来说,在这深宫中能够活下去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而她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五品尚宫娘娘。
不过这次见面却让李祘印象深刻,当时年幼的他并没有意识到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开始注意这位聪明伶俐的小不点了,直到多年后重逢,才逐渐发现了自己情圣的一面。
男女主角在一起最大的阻碍就是「三观不同」,而这根本源于二人的地位不平等,作为宫内低贱的宫女,她们是王的女人,但却连与王直视的资格都没有。
李祘身为王世孙,他的人生是被安排的,从小他就失去了父亲,因为祖父英祖对他的父亲世悼世子失望,而令其自裁,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生死别离。
他被英祖寄予厚望,要成为将来的朝鲜王,他因此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为了避嫌而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但他继承王位之前也一直没有摆脱罪人之子的头衔。
成德任的出现是李祘的意外,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宠幸一个女人。
在该剧中,二人爱情的发展是由甜入虐的,二人成年后再度相遇时成德任不认识李祘就是王世孙,还以为是兼司书,因此对李祘的态度非常放肆,也会在李祘无意识贬低宫女的时候替自己和同僚争辩,两位欢喜冤家以平等的态度交流,自然会让李祘新鲜感十足。
可是没过多久,二人就解开了误会,成德任知道李祘就是王世孙,开始客气、忍让。
李祘曾经多次想要得到成德任,但都被德任拒绝了,原因是德任想要守护李祘的生活,而不想成为王室女人。
这或许也是一种「独宠」,身为王世孙,他可以得到天下任何女人,但由于真心爱慕成德任,而不去做任何强迫她的事情。
不过成德任身为宫女,她在宫里是身不由己的,如果不是李祘的庇护,她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们的爱情最大危机在于跨越了阶级,李祘的生母在为其选妃的事情上一直告诫他要选择王公大臣家的女子,而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顺利当上王,也一直是这样回应母亲的。
德任的出现让他陷入了两难,而他也愿意让德任真正成为自己的女人,但他前后三次说服德任嫁给自己,德任都以各种理由拒绝。
直到在李祘成为王以后,和嫔诬陷德任私通,按律当处以死刑,李祘才意识到自己需要保护德任,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
虽然后来误会解除,李祘还是让德任侍寝,这违背了德任原本的意愿。
不过当德任成为王妃之后,两个人的爱情也变得非常甜蜜。
可是到最后一集,剧情却突然向大悲的方向发展,让观众猝不及防。
德任已经成为了宜嫔,她生下的文孝世子因红疹早夭,此时德任正怀有身孕。
不久后,她宫人时期的玩伴因流产病死,悲伤之下她也抑郁而终。
《衣袖红镶边》的最后一集由甜宠走向了虐恋,李祘身为朝鲜的王称自己会很快忘记德任,但多年之后,即便他绝口不提成德任,可内心还是会时常想起。
该剧的结局寄予了他们美好的期望,李祘回忆起和德任相处的点点滴滴,仿佛德任仍然在世。
他令德任昔日好友、如今已经成为尚宫的裴成喜将德任的遗物献上,李祘一边翻看遗物一边回忆起他与德任的过往,这一段是全剧最催泪之处。
他们的浪漫全都融在细节里,即便由于皇宫禁忌阻挠了二人的爱情发展,但他们句句不提爱,却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对彼此的爱慕。
导演非常会处理这些戳人的细节,也是这些细节共同构筑了这出禁宫悲情戏。
细节暗示与隐喻首先是《衣袖红镶边》的片名就颇具深意,原来是因为朝鲜王宫的传统就是宫女的衣服袖子上都有红色的镶边,宫女都是王的女人,而这红色镶边就是「王之女子」的象征。
因此后来李祘心仪成德任的时候就非常在乎德任的袖子,德任不小心弄湿了衣服他会生气,德任的袖子如果换成其他的颜色也会生气吃醋,以为她早心有所属。
因此后来和嫔误会德任在宫外私会男子,也是因为在德任的住所发现了男子的袖带。
另外在第一集里,小德任前来拜祭死去的瑛嫔时偶遇了当时的王上英祖,英祖由于小德任长得很像自己的女儿和平翁主,于是敞开心扉跟她诉说往事,既说了「衣袖红镶边」的典故,又说起瑛嫔以前也是宫女出身的过往,暗示了小德任将来的命运。
英祖与瑛嫔的爱情与李祘和成德任的爱情形成对照,在瑛嫔的榻前,英祖慨叹:“然后有了一种错觉,觉得世间万物都会为我所欲”,之所以是「错觉」,是因为王者不可能万事随心所欲。
这也是为何后来成为王的李祘不能左右自己的心意,他不能不顾一切地得到德任,在得知德任怀孕的消息后并不能开开心心地冲动她面前,而是要先去安慰尚未生产的中殿;在面对丧子后独自悲伤的德任时,他即便再痛心却还是要心系天下;在德任死后,他也必须要强迫自己忘记儿女私情,这样才能成为贤明的君主。
英祖怀念瑛嫔的时候说:“是真的失去她了啊,今后不会再有第二次了吧”,在最后一集时,李祘回忆宜嫔时也说了同样的话。
这个前后呼应的结构让观众看着非常舒服,联系起来更能突出帝王的无奈,以及身为后宫嫔妃的苦楚,而这恰是造成深宫爱情悲剧的原因。
在书写爱情的时候,编剧也通过一些细节表现李祘对成德任的青睐,比如当时柑橘很珍贵,当时身为王世孙的李祘才能得到一个橘子,而他竟然藏于衣袖之中带给德任吃;而他成为王之后,他在旁人面前都会自称寡人,就算在和嫔或者中殿面前也同样如此,可是面对德任,他会亲切地称“我”。
这些细节都代表了李祘对德任的特别,而爱情最让人上头的地方也在于这份「独宠」。
深宫里的爱情悲歌唱了不少,但是单纯地把《衣袖红镶边》看作是宫女与王上的爱情故事似乎有些狭隘。
宏观来讲,剧中书写的是历史的无奈、女性的觉醒,是每个个体在那个时代努力生存、追逐理想的力量。
如果像传统韩剧的节奏,成德任与李祘的爱情故事至少是50集起的体量,但由于该剧对情节进行了高度浓缩,控制在17集结束,才使该剧的节奏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口味。
当然,结尾的悲情来得有点突兀,许多细节没有诉说清楚,不过对照历史,对于宜嫔的死因以及李祘的晚年描述确实不多,也存在一些争议,编导选择用这样模糊的方式带过反而是尊重历史的表现。
虽为历史剧,但很显然《衣袖红镶边》已经超脱了历史的界限,而是赋予了现代人的思想。
那么回到今日探讨的话题——「灰姑娘」的母题要如何「脱窠臼」呢?
「在内容上创新化、在主题上时代化」是该剧带给剧作者的一些思考。
【本周照例内容满满,祘任同框不多,所以她们的每一次同框才愈显珍贵。
这周大概把两个人感情的转变和进一步的加深都表现了出来,任何的解读其实都还是失了些许韵味,各位看官就读读图一乐吧。
】 上一周泡在水里的记忆还清晰,甚至还吊着各位观众的胃口会有什么继续高能瞬间让人回味,但是这周的开头着实让人大喊被骗(bushi。
这样的情节其实可以多来一点。
马上开始怀春的少男少女,上课也变得没心思的祘,连书都放反。
读到诗经时脑海中闪过的画面,全世界都看得出来他在思春,除了那群教书的老师。
祘真是直进得可以,延续他一贯的作风。
这世上除了生死基本没有是他不能掌控的,作为即将成为一国之主的祘如是认为。
所以即使是一个宫女的心,也莫不如是。
但是,虽然话是这么说,当他亲耳听到对方也对自己有同样的感觉时的如释重负,信心满满,和一开始在门后面听到德任的自白后的解释还是大不相同。
对于德任,他作为君主继任人是势在必得,但是单纯作为一个男人,他当然更希望是两情相悦,心意得到回应。
所以无意间听到德任的告白,他也会开心得跑到四下无人的空旷之地放声大笑。
终于,对德任的心不再只是像初识那样一直不会期待回应的请求,而是可以完整实现三次握手协议。
这时期两人年纪大概20岁左右。
因为喜欢,所以才想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给她看,有很多话只想对她说。
在这样时间里,祘体内作为一个男子的意识超出他作为君主继任人的意识,所以他才会在听到告白后跑到空旷无人之处放声大笑,在无人前往的花园里说自己父亲思悼世子的往事给德任听,在重又盛开的花前表白自己的心意。
对于德任,他从来不藏着掖着,有什么想法全部,马上,都会对她说。
兼司书身份被识破,他去找德任解释;德任被惠嫔指使做事,他马上去和惠嫔理论;不慎毁了德任的笄礼,他也马上和德任说开。
嘿嘿这其实是第5集的图,只是刚好放上来了 有少年人的傲气,不是对所有人都能有的感情,但又偏偏是宫女。
从一开始的书库相遇相识到经过几次生死边缘的徘徊,祘并不觉得自己的感情只是普通的心动,而是已经可以相知相守的关系。
因为是宫女,祘反而觉得更好。
明明有很多说话技巧,但是对你总是一句也不想欺骗 可是这段感情,对于德任来说才是最为不公与悲惨的。
两人的身份悬殊太多,注定卑微的始终是自己。
尤其是在她得知自己与世子的相遇,在东宫做事,全是被人安排之后。
自己的命运轮不到自己把控的无力和与命运对抗的叛逆,让德任还是决定对这段萌发的感情判下死刑。
提调尚宫希望她做后宫,她偏不。
所以即使面对自己也喜欢的祘,在身份差异的面前,她只能拒绝,马上先封存自己的心,不要再继续下去。
从内心的欣喜到拒绝的失落 这一段实在演得很妙。
祘仅仅以为自己只是送一个橘子给德任而已,让德任可以开心收下不就好了,但德任理解的是——收下橘子等于接受祘的心意,虽然自己是宫女,并没有人在意自己的心,但她还是决定,说不,拒绝。
多多少少计算且衡量过自己在世孙心中的位置,以及对世孙的了解,不然这就即将可以是一条死罪。
德任用自己渺小的力量在对抗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宫廷体制,人生的地位,她对祘的感情完全没有到达可以当她放弃自我的地步。
其实完全屈服也不是不可以,很简单,也会很开心。
开心收下珍贵的橘子,接受尊贵无比世孙的爱情。
但是这一切,会让她失去自己的一部分,作为“自我”的自己的一部分,德任太清醒,也太明白,深爱自己,所以即使只是那一部分,她也要紧紧抓住。
在德任面前,祘此时只是作为一个男人,抛开身份的不对等,他的心意被拒绝,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带着他和他的骄傲穿上鞋子扬长而去。
接着是窒息的书库戏。
这里再单开帖子说吧。
因为从来没有,所以愈显珍贵;因为困难,所以更显情深。
注定坎坷崎岖,偏偏情深义重,因为对于祘来说,儿时让自己也曾放开脚步去追逐的那个小宫女,居然就是眼前的人。
也不去想更多前面的苦辛,只是觉得此时此刻的彼此,多年后重又相逢的喜悦,感叹缘分指使的命运,德任也感叹这个相遇就绝不是被安排,而是真实的缘分。
所以这一刻两人紧紧相拥,祘先拥抱,德任回拥,短暂地,热烈地。
伴随着《衣袖红镶边》的更新,祘和德任的故事也走到了悲剧的结尾。
虽然说电视剧中有不少的bug,但瑕不掩瑜。
这部剧有着难得精彩的感情主线,更重要的是,具有着真正的女性意志的思考。
01 她超脱了宫女本身的意义在前面的剧情中花了大量的手笔去铺垫德任的性格。
德任聪明机智又单纯率直,忠诚勇敢值得托付。
德任的思想本身是超脱了宫女的本身。
在伙伴们为成为正式的宫女开心的时候,德任却在烦恼自己为什么是宫女那?
就算是宫女,穿着漂亮的衣服举行及笄礼也不过是服侍皇族的奴仆,一辈子战战兢兢。
最重要的是,奴仆就是工具人,不需要有什么想法。
而我却是拥有自己想法的人。
就是德任坚信自己是有想法的人,她可以冒犯英祖下达的不许开门的命令,坚持开门想祘坦诚忠心,一介宫女却想要坚持的守护自己的主人。
也正因为她是有想法有血肉的人,她做了不少宫女没有必要做的事情,比如多次为祘奔走,解决危机。
德任的存在超脱了她作为宫女的本身意义——侍奉君王。
她有自己的意志就是守护祘上位。
02德任的安静自持电视剧里面提调尚宫和德任正好形成了一个对比。
提调疯狂的想成为后宫,她认为后宫代表着这个宫阙的权贵阶级,成为王族享受特权,无需在老年悲惨的出宫死去。
而德任在提调不断地画饼之中却坚定了自己不要成为后宫的想法。
为了实现成为后宫的梦想,提调筹谋一切助推英祖登基,其间有情也有利。
而德任,几经生死帮助祘顺利登基,却一直处于安静自持的态度,并没有利的目标,无论是成为后宫还是邀宠获得具体的利益。
在世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现实社会中,德任的安静自持,坚守自我实在是超脱时代的存在。
我爱你,所以我愿意倾尽全力守护你的梦想。
但是我依旧是我,我也同样拥有自己的人生。
这个立意是不是比起单纯地恋爱脑会高出很多那?
03 慧极必伤德任的聪明和超脱时代,在那个封建礼教加诸的时代注定会造成悲剧,而这也是德任悲剧的缘由之一。
成为后宫意味着什么那?
对于不少人来说,意味着地位、权势与君王爱宠。
倘若生下元子,还可能会帮助自己的家族实现几代的复兴。
因此,甄嬛对雍正没有了爱也能过,依旧可以曲意逢迎成为钮祜禄·甄嬛。
我又想起了富察容音,就算是贵为皇后,却清楚地意识到了地位差别,先君臣后夫妻,故而她接连丧子却不能肆意哭泣,要被皇帝要求做一个贤后。
最后以死来寻求个人的解放。
对于德任来说,她清楚地明白成为后宫就是她不幸的开始。
地位、权势与爱宠都不曾是她想要的。
她想要的自由、朋友和家人都将尽皆失去。
到了后来,德任还是选择接受成为了后宫,她知道王是爱她的,但也清楚地感知到自己曾经拥有的一起正在流逝。
怀孕了,如果在普通的家庭她应该接受丈夫的疼爱与关怀。
但是王不是她的夫君,王需要去安慰中殿。
作为妾室的她不能够对王有所要求,有所期待。
因此,她在怀孕时候本想交付给王的真心(荷包)并没有给出。
儿子病危了,她无缘见面。
因为还怀有身孕,王的继承人死去,大家都期待她生下新的继承人。
儿子去世后,她没有办法尽情悲哀,因为还怀有身孕需要为孩子做依靠,同时作为享受百姓供奉的王族,不能过度顾影自怜。
朋友死去,她无法向王请求保下朋友,王的铁面无私,自己的妾室身份都无法要求王做出有违法度的饶恕。
她做到了将王放在首位,清醒且痛苦的接受孩子的离去、英熙的处死,最后消磨掉了自己的生存意志。
她清楚的认识到两个人的悲剧原因,故此不愿与王在来世相见。
04时代悲歌电视剧共有17集,在前15集中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出,电视剧是以德任的视角来做主展现。
但是在最后的两集中,德任已经不再是剧情的推动者,甚至说台词甚少。
我认为这也正式映照了前面洪德老所说,我关心的是世孙(王)的心意,但是无人对宫女的心意在意。
虽然提调说,宫女也是有自己意志的。
德任成为后宫后,真的丧失了意志的表达,故此电视剧中王的思念成为17集的主线,也代表了她的心意人们无心过问(只有祘在乎,但是自己人为掩埋掉了)发糖的16集包含了很多的悲剧伏笔。
承恩、盛宠、怀孕、册封,种种事宜放在其他的电视剧中,都该是欢天喜地,而在这里面,德任却总有一种哀切的忧伤,因为意识到自己正在失去什么。
王因为老少论问题生气,在德仁处寻得一丝安慰。
王躺在德任的腿上说,真幸福。
德任说的是,您枕在我的膝盖上,我在受累,但是您很幸福是吗?
王说幸福。
德任恳切的抚摸王的脸庞,表情却异常悲伤。
其实这段就是两个人感情的一个表现,总是一个人幸福而一个人受累。
德任选择了王,自己承受了悲伤和苦难,而王却因为拥有德任而开心。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批判王和他的真心。
造成这曲悲歌的原因,追根究底还是来源于时代。
在那个时代之下,德任和王的悲伤都是社会结构性暴力造成。
结构性暴力主要是基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等传统因素对人的潜力的限制,具体包括:专制政体,不合理的经济制度、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不平等关系、社会歧视等方面。
王真切的爱着德任,但是王作为历史时代中的人始终有着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他是君王希望有朝一日庇护万民,但是依旧是有阶级观念的上位者。
他的出身和经历并不能够让他置身处地的感受到德任的悲哀。
他想要用将德任留在自己身边的方式保护她,却并不知后宫的生活对于德任来说犹如牢笼。
从现代来看,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人物的历史局限性。
那么对于德任来说,她没办法在后宫生活就是因为她超脱那个时代的思想。
甄嬛传中曾说,宫里的人算计着荣宠,算计着名位,难道不算计就不能活吗?
这里告诉我们,不算计真的不能活。
就算是德任坚持没有说出自己的爱意,努力让自己不要变得那么可悲,却依旧在这个后宫之中为她的爱情丧失了自己的意志和生命。
05 尾语不少朋友看到最后都会非常悲伤,甚至有朋友陷入到了往日故事之中,可能会夜半emo。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演员和剧组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了这一部悲伤罗曼史。
我相信让大家哭泣然后长久陷入悲伤并不是这部剧创作的本意。
过往的太多电视剧中,将爱情作为主线塑造,一味地用男女主的付出来证明爱情的真切,以此让观众相信感情的真实存在。
但是却很少有剧思考过,我们的人生难道除去爱情一无所有吗?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难得有女性意志的电视剧。
我们在《衣袖》这部剧中,清楚地感受到了男女主的爱情,女主的独立超脱以及他们因为时代的原因而造成的悲剧。
我们看到里面这些历史人物的时代局限性或者是思想和时代的拉扯,才能更加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
在我们的时代中,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着自由。
我们有选择爱情,为爱不顾一切的权利,同样我们也有选择事业,奋斗独立生活的底气。
所以,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时代吧!
这样子,我们才能更好的往前看,过好我们的一生。
同时有底气的和角色对话,德任、祘,如果你们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你们将会幸福的。
声明:文章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出处见水印。
再次声明:电视剧属于创作作品,和历史上有所出入,所以,电视剧不等于历史。
同时,影评仅代表个人想法,同样代表不了电视剧。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李二白漂流记,欢迎关注。
《衣袖》电视剧的结尾,德任恳求王在下辈子不要认出她,擦肩而过即可。
自己想要过随心所欲的生活。
最后她闭眼,眼窝处才蓄起了泪水,死在了困住她一生的宫廷。
王再怎么呼唤,也叫不醒这个陪伴他走过艰难漫长岁月给他温暖的女人,一个不能被称之为妻子的女人。
01 君王之爱大多数电视剧总喜欢拍着君主之爱却甚少用过多的眼光凝视着宠爱背后被称为“宠妃”的女人,她的想法。
以往作品中,太少有制作方关注到女性意志这一点。
编剧总喜欢用外部因素来去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加入宫斗情节,将本应属于男女主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外部第三者的介入,编剧逃避了叙述男女主真实悲剧的内核。
(电视剧大唐荣耀改编时候,就将男女主的内部矛盾转移到了外部,用第三者独孤的出现推动剧情发展。
而小说中,李俶和沈珍珠的悲剧主要来源于他们两个本身。
)在《衣袖红镶边》中用大量篇幅展现了男女主在结合之前的感情历程,虽然有着身份的天堑之别,王和宫女终于还是相爱了。
倘若在一般的言情剧中,大致会如此描述这段爱情。
李祘终于登基为王,获得了期望已久的力量。
他励精图治成为一代的明君,而女主则被纳入后宫,享受君王之爱。
可惜天不假年,世子夭折,宜嫔心碎进而生病而终。
而君王只能坐拥江山享受无边寂寞。
如果说《衣袖》按照以上思路来拍,则注定沦为俗套。
这部剧用前15集为大家搭建了两人相爱的童话故事,后2集则快速的用现实打破了童话。
难得站在了女性思考的角度来看女主为何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君王之爱,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02爱情悖论电影《妖猫传》中白居易要写《长歌行》赞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却在考究历史的时候陷入迷茫,诗已写就但出现悖论。
唐玄宗手握无上权力,就算是安史之乱,马嵬驿之变,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为何没有保不住他的真爱杨玉环那?
再回到《衣袖》故事当中来,15集的篇幅讲了14年的相知相伴,为何历经坎坷之后,坐拥君王之爱的德任会在5年的短短时间内枯萎丧命?
这就是《衣袖》这部剧想要讨论的问题。
她想要用女性的视角来审慎这段君王之爱。
在后面的两集集中地展现了德任意志丧失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这君王之爱背后的故事。
德任是超脱时代束缚的女性,而王却是封建制度的守护者。
当王走向王座,立志成为百姓守护者存在的时候,他的个人意志就需要被全然放弃。
在李祘成为王以后,王大妃曾多次试探王的意志。
王也曾独自思考,如今我有无上权力,泽被万民,坚持要做明君,要不要奖励一下我自己那?
王奖励自己的便是不顾德任的意志,拥有她让其成为后宫。
几番试探之下,王还是有了自己的欲望和偏执,所以他选择奖励自己。
03 德任是谁那?
她是一介宫女却机敏过人。
更重要的是她洞察人心,可以安慰他人,故此成为予人温暖的存在,李祘、惠嫔、中殿、英祖、两翁主、徐尚宫都曾被她温暖过,也对她有所垂爱。
中殿曾说:世孙那边敌人很多,能抓住人心是一种能力,你有这种能力。
但是你在东宫,这是一件好事吗?
无疑是坏处啊。
她曾伤心于自己宫女的身份无法拥有自由,但也在王的偏爱中更加珍惜宫女身份给她所带来的最后一份意志上面的自由。
好多的人吐槽德任的不识抬举,王将真心多次奉上,你心中喜欢他,为何要做多次的拒绝?
剧中的德任曾明确的回答过:我爱慕世孙但是不想做后宫。
无法拥有一个人的全部,我便不想拥有使得自己可悲。
我该理清思路从这份感情中脱离,但我为何还如此悲伤那?
因为世孙现在不安全。
聪明的德任很早就明白了后宫的悲剧所在,所以竭力避开这段感情。
但是世孙的朝不保夕让她心急如焚不顾一切的奔赴。
最后的她为何还是选择成为了后宫那?
她总能洞察人心,她看透了王在王位上的孤寂,最终还是没能在王的示弱之下硬下心肠逃离,清醒的迈向自己的悲剧结局。
04寡言和无所求电视剧中德任有三个明显的性格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祘还未登基。
祘危机四伏,德任是忠诚的宫女,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护祘。
她曾两次觐见英祖靠讲故事死里逃生。
第二阶段,祘登基为王,德任是王生活中的陪伴者,见证了王登基后三年的政治变动。
她和王爆发过争吵,坚持称自己不爱王。
第三阶段是德任成为后宫之后,她是王的避风港和解语花。
王可以在两党争论之后在她这里寻一片安静。
英祖说暎嫔是能让他安寝的人,德任对祘也是。
德任和《妖猫传》中的杨贵妃一样,在后续的展现中被克制了表达。
她们身穿华服,在花团锦簇中却有着同样哀伤深切的眼神,也代表她们早已知晓自己的命运一般。
注:电影《妖猫传》在后期的制作专辑中有提到过,陈凯歌刻意要求了杨贵妃的扮演者,不要太过于外化情绪,必须内敛。
不知道《衣袖》中编剧和导演是否有类似想法。
《衣袖》的后两集就是用来打破前面的童话爱情,自德任成为后宫之后,曾经的外部威胁早已消失,王大妃、和嫔等都在后续的叙事中pass掉了。
当聚光灯只集中在二人身上,再看他们的相处却发现了内部矛盾的存在。
两个人地位和思想的差别导致了最后的死别。
王的偏爱背后,是德任个人意志的消亡。
在她为爱燃烧的五年里面,她失去了朋友、孩子和家人的前途,而王却(无意识的)因为将德任据为私有而幸福。
《妖猫传》中阿部的遗书和白龙的自白告诉了我们极乐之宴过后的故事。
唐玄宗治国失败唐朝由盛转衰,却用谎言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幻术。
杨玉环成为了红颜祸水,唐玄宗避难入蜀。
而里面的杨玉环也如同德任一般,看透一切,最后怀着爱与成全,在石棺中悲惨死去。
德任知晓自己的命运滑向的方向,成全王个人的幸福,自己变得寡言和无所求。
05作品想要说的话07版的《李祘》中,很多人为了正祖和宜嫔的爱情故事落泪。
在那个故事里面,成德渊受到王的爱,两人双向奔赴,最终因为生病而天人永隔。
到了21版的《衣袖》中,还是正祖和宜嫔的爱情故事,我们不可否认两个人的相爱的真挚,但也必须承认两个人君王之爱与德任的不可承受。
07到21,多了女性视角,理想向的爱情故事被审慎之下,大家才发现了现实造成了的悲剧内核。
这一次从德任的视角出发,让我们看到了编剧和导演对于女性意识的深入思考和展现。
曾经的叙事中,大多都是英雄主义的史观叙事,正如同剧中所说,人人关心祘的心意,但是区区宫女的心意毫不关心。
在这一次,《衣袖》难得没有忽略,展现了历史的“1000”中“0”的意志,这难道不是一种女性意识的成长发展与展现吗?
在这部剧最后两集中,有不少的剧粉弹幕上要求德任出宫,喊着不值得,心疼她的付出。
而这就是电视剧想告诉我们的,而这些弹幕也提醒了我们,时代在变化,我们女性真的有关心女性的意志,而不愿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存在。
《衣袖》中生活在正祖时代的人是幸运的,但是获得君王之爱的德任却是不幸的。
现如今,看到德任的不幸是我们现代女性的幸运,感谢这个时代容许有这样的作品展现。
希望大家可以拥有德任曾经期盼的自由与意志,尽情的在这个时代过好自己的人生。
对于这个时代,女性的优秀是时代的幸运。
声明:文章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注明:电视剧是艺术创作品,电视剧不等于历史,影评也仅做脑洞分享,不做历史人物的挂钩。
其他文章:《衣袖》李祘:进击的人生,遭遇亲情和爱情痛击《衣袖红镶边》:超脱时代的思想,造成了慧极必伤的悲剧
衣袖我越看越难受,尤其是最新这集,站在女主角度上我真是不忍卒看,越想越心碎,越想越痛苦。
彼时你可以因为想跟我解释一句在书房空等三天三夜,现在即使我在面前却能够几个小时不被发觉。
这里德任该有多么无奈呀,明明还是同一个人,但是身份不同之后,很多事情根本就回不到从前。
还能像在书库见面时撒盐丢铜钱那样肆无忌惮吗,还能在街上旁若无人的开玩笑说出兼司书那样的话吗?
其实都心知,但是又能怎么办呢,无可奈何,那样的人。
所以说不要靠近帝王,无论是否真心相爱,结局都会是悲剧。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代入德任的处境,她该有多么难受。
自己的喜欢不曾减少,但是无法可视帝王的心意,好难好难。
衣袖结束了,虽然对结局有质疑,因为和我理解的宫女眼中的王视角冲突,变成了王眼中的宫女。
但这仍是一部值得圈点的佳作,编剧发出:宫女有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以及赌上性命也要完成的目标这句台词时,已经赋予了这个群体鲜活的生命力。
宫女们虽然仰望着君王,用身体服务着宫廷,但她们的心是否都属于君王,是否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君王呢?
并不是。
1、宫女无处不在衣袖刚播出第一集时,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恐怖惊悚的小说现场,讲故事的人居然是一个年幼的小宫女,绘声绘色造出了一个有氛围感的世界,吓到了同为宫女的听众们,并因此赚到了劳务费。
成德任,善讲故事,爱读小说,更善于用一技之长赚取钱财。
这三点成为她的人设,并且贯穿人物的命运。
她的故事唤回了英祖的回忆,化解了自身的危机,得到了王后的褒奖,也为自己立足于宫女世界打下了基础。
宫女们整天忙忙碌碌,空闲下来的时间就是听小说,如果赶上庆典和休息日,无疑是轻松快乐的。
第一集中,暎嫔之死,即是女主命运的预演,尚宫之命,则是她命运的推手。
人算与天命搅合在一起,将小宫女的人生与王室联结,埋下伏笔。
赵尚宫,暎嫔,成德任,徐尚宫,姜月惠,景熙,英姬,福燕,老老少少的宫女悉数登场,她们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分工,也有不同的情感和结局。
不要相信君王,她们也曾都如此说过。
2、宫女在想什么?
在这部剧里,导演确实给了宫女群体不少镜头,拍的古典热闹,青春洋溢。
读小说,节日庆典,出宫休息,成人仪式,宫女世界有自己的阶级,团体和信仰。
成德任说,我要成为正五品尚宫。
到最后反而成为了承恩尚宫。
年轻宫女们,爱浪漫故事,帅气官员,八卦新闻,甚至成立了兼司书后援会,仿佛后世的粉丝团。
到最后洪德老面目揭露,对宫女施以暴行,她们才幡然醒悟,是被美色利用了。
即使如此,福燕也为洪德老之死流了泪。
年长的宫女,则成立了广寒宫。
她们起先信任君王,却被君王抛弃。
因此生出怨恨,崇尚权力,跟随赵尚宫一起,开始了择君的行为。
表面忠心而恭顺,内里反叛而仇恨,对立统一在宫女身上,不失为一种极致的戏剧冲突。
编剧曾说在创作中致敬了大长今,大长今中我所见到的宫女,有慈母韩尚宫,严师郑尚宫,衣袖中徐尚宫类似慈母,而赵尚宫却打破了传统,成为一个和君王对抗,为宫女谋权的角色。
不要相信君王,不会相信这国家的执政者。
赵尚宫反复说过的话,如果你只是把它看做是她爱情失败的愤恨,那可就太肤浅了。
不相信一位君王,是私人情绪,不相信所有君王,则是群体的信念。
剧情最后,译官之女,向来心高气傲,不甘人下的景熙做到了提调尚宫,做到了正五品。
她也是四个姐妹里活得最久,走得最远的人。
李算问她:你也是被抛弃的人吗?
景熙回:我们约好了,她们会等我的。
这句台词一出,胜过千言万语。
直到最后,她们都保持着真挚的友谊,不因阶级变化而割席。
保持着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3、宫女or嫔妃第一集里暎嫔和赵尚宫的对照,我认为是编剧给出的德任的两个命运走向。
成为后宫,做帝王的解语花,但因此失去了儿子,活在了痛苦中。
成为尚宫,做帝王的服务者,有一定的权力与自由,但得不到王的爱慕和信任。
德任在两种命运间挣扎多年,最终成为了后宫,也最终步了暎嫔的后尘,失去了孩子,对王失望,先走一步。
衣袖虽以罗曼爱情作为宣传,但依然在世界观上遵循着封建世界的阶级观念和身份差异,全剧里,而母婢也,英祖的出身忌讳,台词中密集出现的敬语,都在提醒你,男女主身份的不对等,权力的不对等以及拥有的不对等。
结局处理,在我看来,不理想。
悲剧以梦境展示,淡化了人物的悲剧和痛苦,便掩盖了德任这个人物自由思想的光彩。
导演给出了一种想法,就是德任送别三个同僚出宫休假,想象出一个分身,即作为宫女的自己,和姐妹们一起走了,自由快乐,蹦蹦跳跳,她回头对着宜嫔笑,仿佛在感谢和致意。
我想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她已经给了君王多年的忠义,怜悯,陪伴和守护,也该做回自己,以成德任存在于历史,而不是以宜嫔身份被封锁深宫。
这一点,编剧应该参照大长今中徐长今与闵大人的关系,让她以徐长今的名字留存历史,而不是中宗的后宫,这种爱慕的方式,做到了对女性的关照和尊重。
剧终已经两个多月,关于《衣袖红镶边》讨论的声音仍没有消弭。
我们往往把成德任的结局视作是封建王权下的必然,却忘记了在封建王权不容抗拒的威严之下,仍有女子试图打破传统赋予他们的期待,书写着新的人生可能性。
正值国际女性日之际,以此着墨,写写那些在剧里发着光亮的女性角色们。
映嫔——走过来时路同样是宫女出身的后宫,对着君主的垂青,映嫔的故事就像是成德任的另一面。
和成德任表面接受,内里沉默反抗不同,映嫔的选择颇有几分温和接受命运的味道在。
英祖宠幸了她,她成为后宫,生下6女1子,选择成为传统礼法中完美的妻子形象,看似拥有了在王宫中平安终老的幸福结局。
剧中映嫔的灵柩出殡,众人跪拜但是王权的斗争并不会放过每一位有着诞育王子可能性的嫔妃。
即便她已经在礼法上做到无可挑剔,亲手写下《女范》,安心相夫教子,就这样在后宫中40年,色衰爱弛之后被文淑仪羞辱,她已经足够忍耐,也未能幸免于英祖末年的权利斗争之中。
映嫔遗物《女范》英祖末年,思悼世子和英祖的权力纷争更趋白热化,他们政见不同,而且思悼世子终日放浪形骸的浪荡作风也不得英祖待见,父子离心离德。
朝鲜李氏王朝燕山君的前车之鉴下,英祖绝不能容忍一个精神有点失常,行为不端的世子坐上王位。
于是,英祖以得到映嫔的告变作为理由处死思悼世子,她在事件平息之后被封“义烈宫”。
据儿媳惠庆宫在《恨中录》所记载的,绝食而亡,在悲伤之中结束了自己从宫女到后宫的一生。
英祖对映嫔,是有感情在的,不然她不可能诞育下7个孩子。
在英祖心中,映嫔是“能永远呆在身边的女人”,可以倾诉心事,真心爱惜并爱着的好女人。
你身边应该有一个可以倾诉心事的人,君主也是人,人至少要真心珍惜并爱着至少一人。
若非如此,是无法坚持下去的。
以后你得登上宝位,找个不错的女子吧,就像寡人遇到映嫔一样,你也要找到一个好女人。
“看到她的红袖,就觉得很难过”,所以英祖将她封为了后宫。
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王宫之中,爱情永远不会比王权重要。
君主的爱,可能只是闲暇之后的匆匆一瞥。
在史实中,英祖杀死了挚爱之人的孩子,并且让那个女人生不如死,背负着害死自己孩子的骂名惶惶不可终日,成日行尸走肉。
这段爱情的宿命对映嫔来说太过沉重,君王的青睐让她获得了安稳的生活,也将她推向了深渊。
像映嫔这样,低位女子一跃成为后宫的例子,在朝鲜李氏王朝并非孤例。
就连英祖的生母亦是如此。
映嫔抓住了君王的垂怜,在自己嫔位的身份里做到了极致,没能以女官的身份离世,而是以妃嫔的身份结束了她的一生。
她和成德任一样,不能成为孩子严格意义上的生母,部分剥夺了作为母亲的身份。
她的一生,就是成德任在后宫终老,文孝世子长大成人之后的样子。
无数后宫女子重复着相似的轨迹。
值得一说的是,在电视剧里,映嫔始终没有台词,活在英祖和李祘的回忆里。
她没有有开口诉说故事的机会,最后以一个符号的形式活在历史的著作中。
这才是封建社会之下,映嫔这样的女子,最大的失语。
成德任——深情必须以死为句读成德任,两次拒绝正祖李祘又成为后宫,无数后人窥探过她行为背后的动机。
纵观她的一生,可以发现成德任活得并不自洽,她的理智和情感背道而驰。
她的感情,成为了她清醒认知外表下的最大软肋。
还是天真无忧的小宫女的时候,德任的梦想很简单——出宫之后跟闺蜜们住在一起,找到离散多年的哥哥。
冬天烤栗子,尽情看小说,和闺蜜一起过日子,就是她未来的美好生活。
友情和亲情是她深深惦念的东西,她好奇爱情,却还停留在懵懂无知的阶段。
遇到李祘之后,她的感情不由得她掌控。
她最珍视的自由,生杀予夺都全凭李祘三言两语。
如果说成德任所能支配的天地只有一室之大,李祘的权势则更甚。
李祘说:“你的一切全是我的,你连是生是死,也由我决定。
”成德任说:“宫女也有自我的意志和心境,奴婢虽然是邸下的人 ,但并非奴婢的一切都属于邸下。
”(第一次表白的时候)李祘:“你是我的人” 成德任:“我是殿下的人”(两人在浴室推拉)李祘和成德任的价值观,从来就是不同的。
李祘认为,我必须牢牢把控属于我的东西。
成德任认为,我可以有情爱,同时我自己也很重要。
如果说成德任一开始给李祘念诗,表忠心是出于忠仆般的效忠心理,那后面的放纸鸢、找金藤之词、包扎伤口则是真的爱上了李祘。
她的情感很想靠近李祘,陪在李祘身边,可理智上,她清楚地知道,“当德任确认了自己喜欢的人是世孙,是王的瞬间开始,很多事情都无可奈何地改变了”。
(导演郑知仁)
两人深夜读诗李祘的直进式爱情,留给成德任的只有两个选项,要么“你在我身边成为后宫”,要么“彻底离开我身边”。
成德任两个都不想要,她既不想忍受成为后宫失去自由的生活,也不想离开李祘的身边。
她的认知和她的感情是矛盾的,深情成为了她选择的软肋。
于是,她一边怀着爱慕李祘的心思,一边守护着李祘,就像她所说的,“为什么爱慕他,就一定要成为后宫?
我不想过那样的人生。
成为后宫有什么好的,每天肯定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女人进宫,清一色都来自鼎鼎有名的士大夫家,而且年轻又貌美,将一切看在眼里,却只能闭上嘴,隐忍度日,这便是后宫的宿命,我为何要过那样的生活呢。
邸下是很珍贵,但是我更珍视我自己。
”
含泪捍卫自己的自由李祘数次表明自己的心意,想让她成为后宫,给了她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成德任推辞推辞再推辞。
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他们都是爱情的奴隶。
电视剧15集之后,成德任的窘境更加困迫。
身为李祘心腹的德任骤然出宫,同在屋檐下又避而不见,众人已经明白几分成德任的分量。
选择的困境更加显露出来。
经过李祘表白无果,强制要求成德任出宫,众人都已经明晓在李祘心中成德任的分量。
获得了君主宠信的女子,若没有权力和地位的庇佑,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获宠后成为众矢之的的德任已入穷巷的德任,只能抓住李祘伸出的救命稻草,没有选择地成为后宫,因为不成为后宫,她在王宫之中将没有活路,成为众人挟制君主的靶子。
她也没有选择地接连怀上后代,成为全王宫皆知的宠妃,承受着多次害喜带来的不适。
她不能反抗成为后宫的宿命,她能够选择的,就只有表不表达自己的真心罢了。
成为后宫之后,每当王问到她是否爱他时,成德任总是沉默不语。
不说真心,是她最后的任性这一点,在《衣袖红镶边》导演郑知仁的采访中也有提及。
对“德任的语言表达从有话就说变成沉默,为什么直到死都没有说出爱王的事实”这个问题,她说,我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会想着到底沉默是对的吗。
但我想,当德任确认了自己喜欢的人是世孙,是王的瞬间开始,很多事情都无可奈何地改变了。
他成为王以后,其实德任并没有什么可以为他做的事情了。
虽然知道这个人爱着我,结果德任的选择就只有后宫,究竟德任想要作为后宫活着吗?
我觉得绝对不是的。
所以在无法说出口的情况下,能做的就只是沉默。
成为后宫,成德任从天真的女官,成为了王的爱人。
她就像是执炬迎风的孤勇者,守着爱情的小小火苗,牺牲个人的自由、亲人相聚的时光、剥夺母亲的身份、丢掉尊严、耗费健康。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爱情的代价太过昂贵了。
小人的全部都会消失。
若成为殿下的后宫,小人的一切都要献给殿下,属于小人的一个不剩了。
殿下不过是在您的日常里,多了一个渺小的女人,但小人平凡无奇的人生却全部动摇了,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小人害怕会失去,害怕失去小人自己。
成德任有了身份的束缚之后,她就不能单纯地活成成德任,而是成为了王的所有品。
她需要在意她抄书赚钱的行为会不会有损王的威信,没有自由终日在寝殿里等待王过来暂时看她一眼,爱情成为了她的软肋,但是她清醒的认知又时刻拉扯着她。
从现在开始,我们永远地在一起吧,因为已经是我的人了。
是,我是殿下的人。
(殿下最终依然不会成为我的人)和浴室里他们说的话一样,成德任在成为后宫之后,李祘又跟她说了一遍一模一样的话。
这次成德任的语气里没有了斩钉截铁的决绝,而是无奈的坦然。
和李祘不同的是,李祘所守护的权力,王座,最终也会反过来守护着他。
但是成德任守护的爱情,却一点点耗费光了她的心力。
不单是成德任,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成德任和李祘在二十一世纪相遇的话,他们的结局或者不会这么悲凉。
就像成德任问过李祘的那样,“臣妾偶尔会这样想,若我不是宫女,殿下也不是君王,那会是怎样呢?
若以平凡的男人和女人相遇,那会是怎样呢?
”李祘说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这就是他们这段爱情最大的分歧点。
价值观不同之下,一个向往自由,另一个心怀天下。
小家和大家的冲突从没有一刻停歇过,既然李祘不可能改变他爱成德任的方式,就只能成德任舍弃自己,去爱李祘。
幻想平凡生活的德任不对等的身份孕育出的爱情足够动人,但就像是简媜的《四月裂帛》里说的那样,“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定以死来句读”。
成德任一个人执炬迎风,用一己之力捍卫自己的爱情,不对等的精神认知和物质付出会让很多事情成为消磨感情的矛盾,那么这段感情走向消亡毁灭,也是必然结局。
成德任演员李世英剧终采访裴景熙——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作为女主闺蜜党的一员,景熙应该就是编剧眼中,成德任未来继续当女官的模样。
和成德任清醒又怀有一丝懵懂的天真不同的是,景熙的世界从来就是残酷又清醒的。
她就像是武侠剧里有勇有谋的肝胆侠女,在小天地里会为家族和闺蜜仗义执言,能保护自身的安危,又在职场上对帝王家的局势洞若观火。
她从来就知道,她的世界里只有事业,没有爱情。
会在第九集德任好奇爱慕别人的心情的时候,恰当地反驳说,“宫女不需要感受那种心情,安全最重要”。
高级打工人景熙的觉悟当福燕因为英祖去世,被赶出宫时,她在探望的时候对好友的境况忿忿不平,“难道你不知道当了一回宫女,就一辈子都是宫女吗?
就算被赶出宫,你仍然是个宫女啊,怎么可以变成这副德行。
”闺蜜在街头卖汤饭,她比谁都生气。
景熙卷入宫女失踪案件获救之后,她醒来没有哭泣,反而是跟一旁的成德任说“你这个笨蛋,你怎么能这样冒险闯入,若不是殿下及时出现,连你都会有危险的。
你是为了我吧?
”“所以你在生气吗?
”“不,我很高兴。
”先是力陈做法的危害,后真心感谢德任。
裴景熙的世界里,她是自洽的。
她不用面对像英姬和德任两人理智和情感的交锋,也不会像福燕一样沉浸在幻想里疗愈现实,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王宫打工人,打工人赚钱有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自洽也让她能够在不同局势之下,永远保持极高的适应能力。
成德任获宠后,她是最快接受德任身份转变的闺蜜,还清晰说说出了这一番话:“事情是好是坏又有什么区别呢,事情都发生了,已经无法挽回了。
成德任,你现在仔细听我说,蒙受圣恩并不代表一切,你得绷紧神经才行。
绝对不要把心交给殿下。
男人总是恣意妄为,君王更是不用说。
小心付出感情,却换来伤害。
只要点到为止,不要让殿下遗忘你即可。
你可以装作爱慕他,但不要真的爱上他。
”
景熙的告诫清醒又决绝的性格,帮她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了提调尚宫。
电视剧最无情的角色往往能活到最后,景熙也不例外。
她最后一次出场,是在李祘寻找宜嫔相关的人证的时候。
她以一人之姿站在朝堂上,穿着提调尚宫的服饰,在凄清又悲凉的氛围里,李祘询问了她其他闺蜜的情况之后,感叹说“你也被独自留下了啊”。
她抬起头,坚定地回答说,“奴婢并非孤身一人,我曾经和友人们约定,绝对会再次相见。
因此他们会等待奴婢的,宜嫔也是如此。
”德任那些淹没在时间里的执念,她也懂。
也许在获宠第二天,德任听到景熙告诫的那番话之后那个躲闪的眼神之后,景熙就已经明白德任深深地爱着身为君主的李祘。
即使是德任已经离世多年,她也能懂德任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真心。
听完景熙的话后,德任的表情德任没能说出的真心,景熙代替德任说出来了。
殿下,宜嫔不过时稍微闹别扭罢了。
她曾说过,要是不稍微闹别扭,她实在无法承受。
殿下你可知道,宜嫔也是真的爱慕你的。
在景熙的人生里,友情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位置的。
饰演景熙的演员河律莉在采访中也说,“我是有分析性的一面,景熙说的话和性格都很强势,她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也有她特别的友情公式,对于这部分表演有过很多烦恼。
因为有友情,伙伴们会珍惜,珍视我。
反过来我也因为友情产生了战胜一切的力量,因为这些部分也苦恼了很多。
”他们相互支持的友情支撑着他们走过很长一段岁月,在一起到逐渐分离,直到生命的末尾都还期待重新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英姬私通去世,德任问英姬会不会怨恨他们。
景熙说,“英姬不是会怨恨别人的人。
慈驾也很清楚不是吗?
福燕说得没错,英姬只是先走一步去等我们,小时候不是约定好了吗,以后变成老奶奶,出宫后要在书店附近盖个房子,一起彻夜烤栗子,尽情读小说不是吗?
英姬是先到那房子等我们。
不许背信,就算是抓头发也要把她拖过来。
”当景熙站在朝堂里,掌握着宫女最高的权力的时候,她也坚信着她并未孑然一身,而是肩负着其他闺蜜的憧憬前进着。
没有情爱作为负累,景熙的一生,平静又刻骨铭心。
尾声看完整部剧之后,我有时会想,如果当初他们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作出了不同的抉择,最后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这些女子在历史上是失语的,他们没能有亲口诉说故事的机会。
通过这部电视剧,这片空白由导演和编剧补充了。
纵观他们做出的选择,他们没能成为传统社会所期待的那样,却一样过完了一生。
映嫔和宜嫔成德任,成德任和裴景熙,两两互为镜像。
与其说一个选择最终将他们的人生导向了不同的路径,不如说他们其实并未真正拥有过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
我们时常将背后的原因归咎于王权,封建制度的桎梏,同时女性本身的认知和社会期待是否吻合,也是造成他们痛苦、格格不入的根源。
映嫔一开始可能还抱着对王权的服从,最后也哀莫大于心死,以母亲的心迎接死亡。
成德任作为宫女,不想着成为后宫,追求更平等的身份和自由说不的权力。
裴景熙在女子地位微薄的时代,也能作为高级职场人掌握宫女最高的权力。
这些女性都和社会期待他们嫁人就当个贤妻,宫女就平凡度日直到出宫的观念不同,这种碰撞之下,才孕育出了他们在绝境里也能抓住一切努力生活,不千篇一律的生命里。
我永远喜欢女性为自己的未来努力过的样子。
参考资料:电视剧《衣袖红镶边》电影《思悼》书籍《海东五百年》《衣袖红镶边》小说部分翻译 https://m.weibo.cn/status/4696950119075238?衣袖红镶边 宫女英熙庆熙爆料宫女s幕后花絮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44y157Sw?from=search&seid=3502841523125002770&spm_id_from=333.337.0.0节目「梦寐以求的TV」本放外传 《衣袖红镶边》导演郑知仁采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3411E7d7李世荣 vogue采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f4y1F7pi?from=search&seid=12187996077343542244&spm_id_from=333.337.0.0李世荣《衣袖红镶边》终映采访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4721452106062抓住衣袖红镶边特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q4y1h7Y7?from=search&seid=4133494253690078389&spm_id_from=333.337.0.0《衣袖红镶边》radio star特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S4y1L7Zx?from=search&seid=5835639378712111453&spm_id_from=333.337.0.0【衣袖红镶边】第一部 少年世子的告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f4y1G7eG?from=search&seid=13182377353585419889&spm_id_from=333.337.0.0《頤齋亂藁》、《日省錄》中宜嫔成氏相关资料 https://www.douban.com/note/712991039/?_i=6816904TrW5Pgv弘齋全書補遺編(一) :文孝世子、宜嬪成氏部分 https://www.douban.com/note/662527319/?_i=6816967TrW5Pgv
《衣袖红镶边》创作的起源,大概就是这个问题:「王深爱宫女,可是宫女爱过王吗?
」导演在采访中回答过:「德任爱李祘这个人,而不爱王这个身份。
」李祘的一体两面在剧里非常明显,明显到有人觉得这剧可以算是《正祖传》了,比如说李祘作为君王以及做自己无论在服饰的变化:偶尔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有时候「连龙袍都来不及换,就跑去找德任」,有时候也必须以王的身份面对德任,显露了李祘两个面目界线的模糊:王有了私心,可是李祘也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这个太多人讨论过,所以我不再赘述。
(如果有兴趣看更多有趣的分析可以看乔绾风的微博,有非常多细节的讨论,相关的讨论我也会在下文附上链接。
本文不会深入讨论可是个人觉得非常有趣的讨论/评析/集合帖还有:1. 书库里猫戏蝶或者蝶戏猫图【老虎东宫 VS 蝴蝶德任】2. 德任承恩后蝶恋花的意象3. 德任的挂饰【以及德任作为蝴蝶的意象】)可是如果王只不过是李祘其中的一面,那宫女这个身份又何尝是德任的全部呢?
德任的隐忍和蒜的直白是映衬,德任的爱和德老的忠又是另一种映衬。
德老以爱的面目表达忠心,爱君以获得更靠近「君」/「权利」的位置;而德任则以忠的形式划清界限,让自己能在爱人与爱君之间找到喘息的空间。
成德任可以爱李祘,然而宫女却不可以爱上王。
大家都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代距离乾隆时期是很久很久了,可是有一点我觉得是相通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爱可以是从上对下的宠爱,也可以是平等的爱慕,唯独下级对在上者的仰望,必须带着敬与畏。
小宫女德任把东宫视为监司书,一直到及笄礼前都没有改变,乃至于祘在发现德任偷偷的跟着他去青楼时问德任:「为什么不怕我?
」「不怕我杀了你吗?
」及笄礼及以后的种种打击,让德任决心把爱强行转化为忠:你想达成的梦想,我会尽我的能力成全。
可悲的是,德任忠心的背后,仍然不是敬畏,而是爱慕。
她努力地骗自己,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做一个忠诚的宫女,或许就不用受伤了。
德任的难处在那个时代是无解的。
她一开始对祘产生好感,是因为当没有人管都城里吃人的老虎时,是祘顶着压力去处理的。
她也一直见证着祘从作为世孙的勤学(说起来这是第一出「为了引诱学神所以自己也要自修旁听苦读」的、「我引诱世子的方法是靠朱子大全、大学衍义补和诗经」的古装剧,而不是「现在让我唱一首流行曲震傻他的脑袋吧」)到后来作为王的勤政。
她是真心觉得他优秀而真正地理解他的抱负,所以真真切切地怜惜他。
她欣赏他的伊始,非常讽刺地,是因为他在为了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君王所作出的努力。
她无法完全自私地责难祘,却也无法完全无私地看待祘为了大业作出的种种决定。
「一个好的王,不是一个好的夫君」。
他其实非常明白自己固守王的责任的同时,对德任带来的伤害。
得知德任怀孕的那晚他没有去找德任,只在清晨时偷偷来看她,说:「我还以为你会难过。
」后来,世子薨逝后,德任收拾好心情来找祘,祘也问,「你不讨厌这样的我吗?
」祘的患得患失,一部分来自于德任对「爱他不爱他」这个问题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来自无时无刻的自持和自省。
剧中给的是暗示,原著第三部第一章(感谢皮薄馅多爆汁超大饺子的翻译)却有这样的一幕: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1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2剧里的祘比原著里的祘温柔太多了。
可是他们都有着「我会让你很辛苦,也会让你伤心。
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你的心」的无奈。
偏偏祘的家庭背景太惨烈,要承担的东西也太多了。
思悼世子的悲剧、英祖多疑的性格和严苛的要求,都在祘性格的形成和理想的建立烙下深刻的印记。
这注定了他不能对人生有太多想象。
(如果我说,他没有成为神经病暴君已经非常强大了,会被揍吗?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套剧像步步惊心,可是其实这部立意高了一点点,因为祘不是把人蒸熟的暴君。
祘是明君,他是(在那个时代的限制下)依法行事的、处处为民的明君。
最悲哀的其实是,德任懂得这一点,也全心全意的支持他、匡扶他。
可是偏偏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就是不能好好地相爱。
祘和德任的故事里,不需要有第三者介入。
祘和德任最大的对手,恰恰是对方的身份。
王和宫女,本就不能相爱。
宜嫔是正祖唯一的例外(祘在母亲前说的,我的后代,只能让士大夫之女诞育,而的确他后宫除了德任都是士大夫之女);而祘何尝不是德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每一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都没有做错。
君是明君,臣是忠臣,如果世子(和剧里没有出现过的翁主)没死,大概德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自己和解(在那个时代大概也只能如此),就像第十六集结尾处德任的独白里所说的一样,然而偏偏天意弄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
德任固执地只想做宫女,或者在成为李祘的后宫后坚持不肯说爱他,是因为李祘是王,她必须用本份压制自己的本心。
只要虚张声势,只有「不合乎身份的」虚张声势,德任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喘息的空间;不能完全地臣服,因为只有「傲慢又放肆」地保留属于自己那一部分,德任才可以是德任,而德任才可以爱李祘。
祘「爱我吧」的哀求,不是不知道德任爱不爱他。
而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没有牵绊地爱过对方。
也许就只有在德任是小宫女、而祘装作是监司书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的平等地相处过。
祘为王的责任所限制,于是德任必须守在宫女、或者宜嫔的位置。
祘的哀求,其实是:一起放下面具和责任地相爱吧。
后宫嫔御必须劝导王归去,而德任却能任性又主动地拥抱和接纳祘。
导演在花絮里说,德任吻上祘那一下,祘就终于在人间功成身退。
所以,德任第一次主动脱下面具的同时,也解除了祘的责任;两个人终于可以毫无保留地相爱。
然后,瞬间终于成为了永恒。
更新:1. 說「寫得一手好字就算是有事業心嗎」的人大概是不清楚古代女性教育因為缺乏系統性要求/管理所以往往非常參差(而且由於歷史紀錄往往有傾斜,出身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女性無可避免有著更多的記載,史料反映的是就算是出身比較好的女性也未必一定會接受非常良好的教育,那地位更低微的女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就更低),中外皆如此。
所以以一個小宮女來看,能寫得一手好字,是的,確實是有事業心。
(劇中第一集有一幕是她字好到連尚宮都希望她幫忙抄書,請告訴我這不是工作相關。
)如果只能用現代中產目光注視一切,那麼能看的電視劇大概就是敘述現代中產階層的電視劇。
一來宜嬪真的是歷史有名的字好(抄寫的郭張兩門錄為首爾博物館藏品)。
另,字如其人,按照這個傳統,字好也是有隱喻的。
2. 歷史上,德任原名失載,德任這個名字是在她產下世子後得到的名字,是德如太任的意思(太任,周文王之母)。
墓誌銘裡常說母以子貴,可是在後宮裡有更高階的年輕的後宮來說,正祖竟然對德任和尚且非常年幼的兒子有如此深厚的寄望,似乎全然放棄中宮和和嬪產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因為子以母貴?
3. 李俊昊的演技太多人稱讚了,所以我很想說一說李世榮的演技。
在眾多李俊昊演得真好的討論裡,所有劇情的討論裡,相較於「李俊昊演李祘演的真好」的狂熱呼聲中,對有關德任戲份的討論裡,德任就是德任,沒有任何違和感的就是德任。
某程度上也是對李世榮的演技的肯定吧。
兩個人都要走花路喔。
4. 乔绾风討論過英熙因別監而死的劇情對應了德任對祘的感情。
突然意識到,福妍對德老追星似的「迷戀」,似乎是另一種對應。
福妍在第九集裡說,知道很多的其他人也在「愛慕」德老,她也不是想得到德老——反正只能默默地傾慕,只要默默地守在這個位置,就不會感到孤單或淒慘。
這何嘗不是德任的想法?
只要不成為後宮,只要自己的傾慕不讓人知道,只要自己不需要處於需要爭奪所傾慕的人寵愛的可悲境地,似乎就能假裝自己一切都好。
當然,下一秒,就是英熙的質問——難道作為宮女就不會有人傾心相付嗎?
英熙和福妍,是德任情感天秤的兩側。
慶熙聽完了,就說,難道不怕被處死兩人共赴黃泉嗎?
所以啊,慶熙是德任的理性。
德任想要的,只是安安穩穩地成為正五品尚宮而已。
於是,英熙最早死去,而福妍,即使隱藏了自己的心意,還是先慶熙一步離去。
慶熙看起來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最後被留下來的她,雖然篤定朋友會等著自己,難道不孤獨嗎?
宮女的困境,這樣看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啊。
5. 推特上的一個推
擁有上帝視覺的我們,比祘更清晰明瞭德任愛他。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比德任更清晰明瞭,祘非常愛德任。
就算祘經常向德任表白,可是對於德任來說,她只是他人生小小的部分,沒有她,他還是可以好好走下去的。
原著第二部下冊(初次承恩那章)只有作為觀眾的我們才知道,只有假裝忘記,祘才能繼續走下去。
然而他能裝多久呢?
他為自己作的決定、要跟她成為家人的選擇是那麼簡單而艱難啊。
我們常常說祘有鋼鐵般的意志,能夠面對德任一次比一次殘酷的拒絕,可是德任每次聽見祘作為上位者說的「區區宮女」,大概都會想起來及笄禮上他說的話。
我覺得,當所有人都在告訴她,她只是區區的、卑賤的宮女,的確有影響到她。
她敏銳地明白,和這些高高在上的人在一起,就難免受傷。
而在那個年代,她的確不能跨越階級,永遠無法和他並肩而立(王不能立妾室為王妃)。
但是在他心中,她才是和真正和他靈與肉都情投意合的人。
原著第二部下冊第四章原著裡,只有王在喝醉了、或者生病了,才稍稍吐露一點點屬於祘的心意。
遺憾的是,電視劇沒有時間和空間展示更多這種人物與時代和時代所賦予的地位與責任的抗爭。
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德任對作為好君王的祘的敬仰,和因為要做一個好君王而難免不能做好夫君的祘的無可奈何和幽怨。
可是祘對德任才智的珍惜,只有極隱晦的描寫。
比如說買書那一段,如果不能確定她才華深淺厚薄,就難以對於她能否靠攏他的精神世界有任何希冀。
他說的「區區宮女」,和她說的「我永遠不會把你當成男人那樣愛慕」,都是無能為力的虛張聲勢,然而比任何東西更有效地重挫對方的心。
就像他不明白她有多愛他一樣,她也不明白,她對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乃至於最後的最後他寧願放棄生的機會也要和她在一起。
(PS他是知道她愛他的,只是不知道有多愛;她也明白他是真心想和她成為家人,可是她也同樣不明白,他有多重視她。
只有她在,祘才是祘,撒著嬌說今晚只是牽著手睡覺的祘,任性地在她膝上午睡的祘。
沒有她,這個世界就只剩下了王。
)(再PS 餃子那一幕之所以動人,不單只是因為映襯。
最重要的是,祘那麼珍惜著她的一切,最懷念的,竟然是她的小脾氣。
他喜歡她耍賴,喜歡她撒嬌,喜歡她不把他當王世孫/王。
其他人想討好他,用的是最精緻的食物、最完美的外表,然而她只要跟他開玩笑,跟他耍小脾氣。
做一個不完美的德任,而不是完美的宜嬪,他才最高興。
跟德任在一起後,每一次要作為王要求自己或者德任做些什麼,傷到的不單只是德任,更是自己。
德任做自己,不是他作為高高在上作為王偶爾要放鬆的需求,而是他就算不知道為什麼她那麼愛自由、愛自己的小夥伴,可是他的確知道她本來是怎麼樣的,而他愛她。
她亦如是。
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而已。
)
6. 惠嬪大家都注意到徐尚宮對祘德二人感情的洞察,然而惠嬪也是如此吧。
徐尚宮知曉德任對祘的情感糾葛,惠嬪是否也能洞悉德任對祘的忠義下隱藏的情意嗎?
大概是有的。
金藤之詞事件後,惠嬪才是實際大力推動祘德情感進程的人。
7. 我看見網上有人老引用墓誌銘/墓表說正祖苛待宜嬪。
且不說墓誌銘這類文體體現的更多是當代的價值觀(有點類似古早笑話中葬禮上的發言會讓賓客覺得躺在棺材裡的大概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那種感覺),單從史料和墓誌銘之中矛盾之處,更甚者墓誌銘本身自相矛盾之處,正祖是不是真的苛待宜嬪(很客氣的說)的確有商榷之處。
有人說宜嬪居處殘破(墓誌銘所謂的僅蔽風雨)。
宜嬪住哪裡?
讌華堂(也是她還是尚儀aka還沒成為正式後宮時產下文孝世子的地方,相關資料)。
後來可能也住重熙堂(也就是宜嬪誕下文孝世子翌日、正祖即下令動工建造的東宮,相關資料)。
「堂」僅次於「殿」,不是區區尚儀應該居住的地方。
正祖也有過在這兩個地方辦公(開講筵之類)的紀錄。
吶,就這樣說,要不正祖是究極變態S,苛待宜嬪之餘還自虐,還虐待召見的臣子,那就是,更貼近於諸多歷史紀錄尤其是墓表墓誌銘之類的,1.是誇張法,用以突出宜嬪之賢;或者2. 宜嬪本來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東西,殘破只是相對於她作為一品嬪的地位而言,就像她用栁木食具,栁木就是爛木頭嗎,不是,而是她明明可以用銀器而沒有用。
看看讌華堂的位置。
它真的,再殘破都有個譜吧?
她兄弟窮困,在再說一說正祖強迫宜嬪一說。
這是正祖自己在墓誌銘寫的。
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如果正祖不這樣說,那麼,宮女出身的宜嬪,更甚者,在那個特定年代、正祖堅持蕩平而明顯未果的、黨政激烈的、後宮中除了宜嬪都是與政治息息相關的年代,中殿未生育、元嬪未生育、和嬪未生育,倒是宜嬪,也不深究她有沒有流過產,五年懷了三胎、大概就是專寵、正祖為之連連破例(宜嬪居處、元子的冊立),如果正祖沒有說自己是強迫她的,她在眾人眼裡大概就是不知分寸的狐狸精。
正祖寫那麼多東西,就是說:她是完美的,做錯的是我;她也讓我不要這樣做,我偏要。
罪過全是正祖的,宜嬪呢,恪守禮儀、知書達禮、知情達理,這個形象在現在就很憋屈,在當時,簡直就是所有士大夫理想型。
他還說,她死了,宮人們超級難過,「至於痛哭奔號焉」,你相信?
沒規矩了嗎?
正祖說宜嬪超節儉超窮,要借錢才能過活,吃飯不用銀器用栁木,「其歿也,篋無餘帛斂襲之,具皆取於市。
生時不造銀匙,其飯含也以柳代之。
宮人輩瞠然相語曰:固知嬪之守約而其貧乃至此乎!
」可是實際上,她的喪儀其實又是正祖在禮法上的另一個破例:禮法上作為臣子的宜嬪,竟然和文孝世子一同進的文禧廟,其墓地僅距文孝世子墓百步之遙,在墓誌銘裡正祖還明說了是為了「慰宜嬪之恨」,哀榮之盛,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宜嬪生前竟然如此「受輕視、受虐待」。
墓誌銘與其說是絕對寫實,不如說是為了突出宜嬪「出類之賢」。
讀墓誌銘,必須結合當時價值觀一起讀。
墓誌銘,與其是為了真實紀錄一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為了紀錄那個人的賢良與才能,*供後世借鑑*的重要教育功能。
我看過有人說正祖文筆不如英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祖的「非人」特質也比英祖嚴重,正祖是個苛刻地對待別人、而更苛刻地對待自己的君王。
英祖文筆好,或者任何人的文筆好,不單只是遣詞用字,更是因為共情能力。
不是說正祖不具備這個,而是,如果為人嚴苛如正祖,就很難與今天的人共情。
從這一個角度看,他的確是為了宜嬪能名留千古所以寫的文章,而不是為了單純紀錄自己愛情而寫的文章。
可是,努力讓宜嬪能夠以賢妃的形象千古流芳的正祖,難道不是出於愛所以這樣子寫宜嬪嗎?
事实证明我就是双标女权呜呜呜🙄️一边嫌弃压榨女性的恶臭封建爱情,一边嗑得尖叫…甚至在五六集因为耽于李俊昊的颜值和身材呈现一幅“算了,德仁,咱们放弃挣扎吧,去他的个人意志和后顾之忧,先上了这个男人再说”的疯狂撮合小年轻八婆状态😅构图太棒了吧,充满古典美,运用花、水面、光影各种含蓄的暗示,和近景远景场面调度,寓情于景达到巅峰啊!
(觉得甚至到了可以出语文题“请简要分析这一帧画面”的程度😂)(虽然没看过几部大陆古装剧)觉得尽管场地资源比大陆古装剧要少很多,但通过布景充分利用了每一处场地,有些好奇同样规模的古装剧大陆剧和韩剧的经费分别是多少。
德仁——最喜欢的是德仁奔跑的场景,轻盈、灵动、心怀期待、充满好奇心的少女状态展露无遗;最美好的是德仁和三个小伙伴们一边叽叽喳喳说话一边干活的场景,在一辈子无法自由的人生中她们拥有彼此;最可爱的是德仁和徐尚宫跑在去参加笄礼的路上遇到其他内官马上停步换成走姿“装模作样”打过招呼后又赶忙开跑的场景(饰演徐尚宫的演员演技还是技高一筹,太可爱了~);最让我心痛的是成为后宫的德仁边看着作为宫女的自己和三个小伙伴一起笑着离去边挥手告别的场景,“做姑娘的时候”已经永远离去了,她也几乎完全地失去了自己。
祘——最令我怦然心动的是德仁和祘通过湖面倒影“相认”的场景——你这朵追求自由的云,偏偏投影在了我的波心;最浪漫的是德仁劝一刻不停读书的祘休息一下“做你喜欢的事”,祘撅着嘴说他正做着自己的喜欢的事因为“我在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最让我心里一紧的是他偷听到德仁说思慕自己后跑去一个无人的地方才敢放声大笑和元子早夭后他见景生情独自大哭时都捂住嘴巴压住自己哭声的场景;最让我对祘心生怜惜的是祘在临终前的“梦”里紧紧抱着德仁恳切地连说两遍“请你爱我吧”的场景(我现在甚至到了听到“切拜”就破防的程度…)。
由于看之前啥了解也没做,以完全错误的心态——“我来看无脑古言小甜剧了!
”的心态——开始看的这部剧,然后第一集就惊讶到了。
如果说小德仁说自己不想当后宫想自由自在地活着是古言剧的套路“嘴硬”,那么暎嫔的葬礼分明是对整部作品基调的暗示——明面上只有正一品嫔妃才有资格享受这种“气派”和“风光”,实际上却寂寥得连自己的血亲都无法参加——封建制度这种结构性暴力将“人”碾碎徒留“角色”空壳。
祘和德仁的交往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男性根本不在意女性的想法”,极端一点说,我觉得祘一生都没有和德仁真正沟通过。
祘可以说是缺乏想象力的男性代表,完全没有能力想象如果自己不是君王德仁不是宫女的话他们会如何交往。
德仁的体贴和共情能力让她理解祘的志向和责任以及他行事的原因,但祘根本就无法理解德仁的心愿,所以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德仁的心意。
我觉得祘和德仁的关系就是父权制描绘的男女关系的理想:男性单方面剥削女性,一味地压榨女性的情感和体力,女性没有自己的需求、并且无限包容隐忍。
德仁在这段情感中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要求(因为她知道她的要求满足不了,如果提出来还会显得“不懂事”,作为“贤内助”必须抹去自己的需求),祘却不停地向德仁索取,身体上将德仁关在宫中、不停让她怀孕,心理上以“王的职责”为由忽视德仁的心情甚至故意进行情感虐待,与此同时自满于自己的爱、觉得自己爱德仁爱得发疯(确实是疯了,有同理心的正常人无法做出这些事)。
祘说他可以让德仁被关在冷宫,当一辈子寄生虫,但看完整部剧我倒觉得是祘一直寄居在德仁身上,疯狂汲取德仁的“爱”,如同癌细胞一样,将德仁耗尽亏空。
如果德仁和祘的关系止步于伙伴多好,虽然祘没有足够的情商倾听德仁的心声,但会因尊重伙伴之间的边界感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德仁身上,作为比王和宫女更平等两人,祘可以向德仁倾吐心声,德仁也可以有底气地倾听。
但王作为东宫主人的权力将德仁的一辈子绑住,甚至叫嚣“不管你爱不爱我,你的一切都完完整整属于我”。
这给我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操纵孩子的那种窒息感,认定“你是我的”,以“对你好的名义”不给孩子自由,还不停说着“我把我的所有都给了你,我把我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你身上”,却从没有问过对方想要什么、究竟需不需要这些。
或许要求祘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没有可能,在封建礼制下所有人皆悲剧——祘必须尽王的责任而无法尽丈夫的责任、祘生于一个权力与礼法先于人性的家族无法拥有健康的心理(想到了鲁迅《狂人日记》中的话:“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
”)。
或许在王和后宫这样权力完全不对等的关系中无法谈爱情,失去了自我的个体只能是被施予者、无法是伴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德仁快跑)。
我本来以为这全是瞎编的,看到13集的时候开始翻这部剧的有关资料,悲痛地发现这部剧居然改编自历史事实,而且历史上祘和德仁的感情比剧中表现得不健康得多,读着祘为德仁写的墓志铭时觉得恶心,不知道在祘笔下隽永的爱情在德仁看来究竟是罗曼蒂克还是漫长的折磨(“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PS:突然发现霸道总裁风格不就是现实版的王和后宫的故事吗?
男主都成长于非正常家庭然后心理不健康,都因为自己有权有势所以和女性交往时都呈一幅“主人要来玩弄宠物”的状态。
看来虽然近几百年来社会已经开化了很多(皇帝的作为现在是犯法的了),但是掩饰成“浪漫爱”的女性牢笼还是一样的基本结构。
PPS:韩国煽情太会了,这种绝世好剧不宜多看,多看太伤元气😂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前半剧喜剧四星,后半剧拉扯二星,看在俊昊演技炸裂上评四星吧。
男主的确有种苏感,赋予了角色额外的魅力,群像部分是很喜欢的,主次分明
故事很美,剧太水!!!
不通不通 没见过这样的分则心意相通 和则鸡同鸭讲的爱情戏德仁爱祘 但不爱王她就像那件衣袖红镶边的宫女服一样 小小的 对天下百姓的深明大义让一个人来承担都是自私的
女导演很知道怎样用“不穿越”的方式拍封建礼制下的女人。女主为了保有爱的纯粹始终清醒地拒绝权力,非常理想的女性形象了。同时用男二对男主隐晦的爱作为对照组,以爱表忠、以忠表爱。/人物做得比故事扎实,演员表演功不可没。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结局感到某种欣慰,没有happyending的完整结束。既不是爱情剧,也不是宫廷剧,是部想要聊聊女人这一生的剧。看得百感交集,女性是感情丰富的但更应该是爱惜自己的,好的爱情既有命中注定也有努力争取,女主终其一生都没有吐口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算是编剧借角色寄予的一点小倔强、小任性吧。绝对的女性剧,但男主刻画的也相当不错
心疼男人就是不幸的开始 男的也没有很帅
要不是今天本剧男主水了个视帝我都忘了看过这剧了,就平平淡淡古偶,男女主长相还有点抱歉。
小补一下朝鲜史 真是哪个地域的君主独裁都没华夏猛 …… 以前不知道为什么 总觉得女子韩服有些欲 应该就是因为 斜在胸口的带子
真的很无聊,如果是为了看部好剧而来的那纯属浪费时间,但是如果就是打发时间的话那可以看,还是韩剧小清新那套。什么古典悲剧感?就这?被热评骗了。
因为是真实的历史改编所以看着会更有感觉。以及,你不得不感叹男主演技有点东西
韩剧的宫斗和权谋总有一种过家家的感觉,还没反腐剧的手段高级。爱情部分,我爱你但我什么都给不了你,这不就妥妥的渣男。演技部分,板板脸哭一哭,实在也是没好到拿奖,最多靠话题拿个人气。还有俊昊脸上没肉导致鼻子太大显得比例很失衡。总结,爱情比不上拥月,颜值比不上四树,8.3过誉了,也就是6.3-6.5的质量。
天啊 后面剧情 尤其最后一集真的把我哭成煞笔了
韩国人能把一个小言拍出儒家古典悲剧的感觉,就好像《思悼》里那种草木皆为我洒泪的荒谬和悲怆感,服气。
就这剧情能得8分多,我真是觉得大家对韩剧太宽容了,有些剧情如果出现在国产剧里面不知道要被嘈多少会了吧。更过分的是,剧里的王穿龙袍?身为我国附属国,王不是穿四爪蟒吗?偷国人太会偷啦。
看不下去
可以算我的2021韩剧五强推荐,用一套全新的视角演绎帝王与宫女的爱情故事,却完全溢出了权谋、情爱……是真正自由的一种女性观、性别观。不止我是你的,你也应该是我的,若不是,那选择淹没了自由的生活,也是自己作出,而不是被别人胁迫。除了爱情,还有许许多多珍贵的情谊,也同样可以舍己、同样可歌可泣。
也只有韩剧能把这样细腻克制的爱情表现得如此古典温婉又饱含深情,催人泪下。或许,在剧中与李祘德仁一起经历了这样感人至深的爱情,现实中,就不必再爱了!爱的体验,韩剧已经让我尝尽悲欢离合,现实世界中,我只想静静度过余生,如那些宫女的一生一样。
讨厌这种人物命运照着历史来的剧,搜个名字一下全剧透了。。。本来是想看轻喜爱情片儿,结果每个人命运都这么惨(现实里也就真这么惨,编剧是想告诉大家封建社会吃人吗。。。。
被基友安利后快进刷了,李俊昊演技确实已经看不出他曾今是爱豆,但这两人真没什么西皮感